① 求一部電影名字
《戰場》
對我們而言,二戰美軍101空降師之名是從《兄弟連》得來,對美國人而言,是從巴斯托捏得來。《兄弟連》講的是這支連隊從集結到戰爭結束的整個過程,《戰場》講的僅僅是這次戰役,同《兄弟連》一樣,《戰場》反映的也只是一個連隊,確切的說應該只有一個排的士兵在艱苦的巴斯托捏的戰斗。
我在網路搜索「巴斯托捏戰役」未果,想起了小說《兄弟連》中的那個章節,搜了下「突出部戰役」,結果找到了,內容很長哈
1944年諾曼底登陸成功後,由美、英等國軍隊組成的盟軍迅速向西線防禦的德軍發起了進攻。1944年深秋,戰線向德國本土逼近,德國面臨絕境,為扭轉這一局面,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在西線發動一場使盟軍猝不及防的攻勢,奪回主動權。為此,從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劃。這個計劃被命名為「萊茵河衛兵」。該計劃的主要設想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在列日與那慕爾之間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切斷美軍第1集團軍和英軍第21集團軍群的後方交通線,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大撤退,穩定西線形勢。然後再轉過頭來對付東線蘇聯。
希特勒選擇的反攻地點在德國、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交界處,就是4年半之前(1940年)德軍突破法軍防線的阿登山區。他的計劃不可謂不大膽,如果他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後盾,或許他能成功。但是他沒有。
盟軍在西線共計有87個師,其中25個裝甲師。然而在阿登一線卻只有6個師的兵力。而且盟軍高級指揮官們對德軍反攻的可能性預料不足,認為目前德軍的處境已不可能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了。
12月16日拂曉,德軍分兵分三路突然出擊。密集的大炮對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猛轟,蜷縮在睡袋中的美軍士兵從睡夢中驚醒,連滾帶爬地鑽入掩體,驚恐中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緊隨著炮火,幾百架探照燈又罩住了美軍陣地,為在暗夜中發起進攻的德軍提供照明。在混亂中,德軍突擊部隊在坦克的掩護下向美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美軍陣腳大亂,損失慘重。
美軍在戰鬥打響後的開始兩天里,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盟國遠征司令艾森豪威爾急調第82和第101空降師火速趕往巴斯托尼——聖維特一線進行增援,阻止德軍西進。麥考利夫將軍指揮的第101空降師馳援巴斯托尼。
19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登召開高級將領會議,商討對策。會議決定採取南攻北守的方針。具體部署是: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北上攻擊德軍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團軍向北靠攏保護巴頓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必須頂住從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區的德軍,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堅守陣地,並准備由北向南反攻,與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合圍德軍。
德軍曼陀菲爾指揮的第5裝甲集團軍在20日包圍了巴斯托尼的美軍第101空降師後,第47裝甲軍以兩個裝甲師又繼續向馬斯河沿岸進攻。德軍南面戰線上的第7集團軍右翼的第5傘兵師繼續向前推進,並構成了對美軍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圍。第5裝甲集團軍進展迅速而第6裝甲集團軍的攻勢遠遠落後。希特勒決定把原計劃由第6裝甲集團軍但任的主要進攻任務轉移到第5裝甲集團軍。
12月22日,巴頓率美第3集團軍從南面發起了攻擊。德軍也在當天要求被圍在巴斯托尼的美軍投降,但只得到第101空降師代理師長麥考利夫一個詞的回答:「有病!」(英文原文:「Nuts」,也可譯為「該死!」)。這個美國俚語含意頗深,從此在二戰史上傳為美談。巴斯托尼成為阻擋德軍推進的一個釘子。德軍只得饒過巴斯托尼向前推進。18000名美軍死守孤城,抗擊德軍的進攻。直到聖誕節德軍也沒能突破第101空降師的防線。由於作為交通樞紐的巴斯托尼被美軍占據,導致德軍的後勤供應大量被堵塞在道路上,使突出的德軍裝甲師腹背受敵,補給困難。巴斯托尼防禦戰成了盟軍整個防禦計劃取得勝利的決定性環節。第101空降師因此獲「優異集體嘉獎」,這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唯一的全師獲此榮譽的部隊。
12月24日,巴頓的第3集團軍摧毀了德第7集團軍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進攻的屏障依託。緊接著,巴頓命令加菲將軍的第4裝甲師「拚命狂奔」,全力解救陷入德軍重圍的巴斯托尼。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裝甲師的戰斗群突破了德軍對巴斯托尼的包圍。次日,大部隊沿打通的道路駛入城內,加強了該城的防禦力量。25日以後,德軍又重新開始了對巴斯托尼的爭奪戰,許多師陸續被調到這一地區投入攻城戰。
24日開始,天氣逐漸轉晴,盟軍的飛機大批出動,對敵人運輸道路進行地毯式轟炸,使德軍後勤供應機構幾乎癱瘓。與此同時,盟軍的空軍對已前出到塞勒斯的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的第2裝甲師及裝甲教導師猛烈轟炸。塞勒斯是德軍推進的頂點,距馬斯河只有5英里。於是中部戰線形成了一個凸出部(阿登戰役因此又稱為凸出部戰役或凸角之戰)。在聖誕節那一天,德軍第2裝甲師與剛趕到的美第1集團軍之第7軍第2裝甲師爆發激戰,到該天結束,德軍第2裝甲師陣亡2500人,1050人被俘,損失81輛坦克(原有88輛)。是役美軍第2裝甲師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稱號。26日,德軍遂開始後退。德軍強渡馬斯河的希望落空了。
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多架飛機對盟軍機場進行了幾個月以來最猛烈的轟炸,盟軍的260架飛機被毀。接著,德軍地面部隊向巴斯托尼發起了圍攻。
1945年1月3日,盟軍轉入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由巴斯托尼向東北出擊,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北向東南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巴斯托尼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斗。雙方血戰了5天,最終德軍仍未能拿下這個重鎮。雖然德軍停止進攻,但仍然控制著在盟軍防線上的突出部,盟軍在攻勢剛開始時,在嚴寒天氣以及德軍抵抗之下進度受到限制進度十分緩慢,多數德軍以邊戰邊撤的方式成功的撤離戰斗區域,因為油料的缺乏使德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被放棄。
1月8日,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1月12日,蘇軍在東線提前發動進攻配合作戰,希特勒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兵力到東線作戰。盟軍迅速乘機推進。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勝利會師,到1月28日,德軍被徹底趕回到原來的陣地。
《兄弟連》剛開始播放的時候,曾經有影迷在網路上寫過相關評論,認為美國人拍攝的電影是「戰壕真實」,而前蘇聯和我國的戰爭電影則是「司令部真實」,上面這一段關於巴斯托捏的描述,應該是不折不扣的「司令部真實」了吧,而《兄弟連》和《戰場》則是標準的「戰壕真實」
我個人以為,「戰壕真實」還是「司令部真實」,不僅僅取決於拍攝者的立場和態度,還要看製片方的能力。
「司令部真實」其實不僅僅是只反映高層領導人的作品,它也有相當刻畫底層士兵的畫面。前蘇聯和我國的「司令部真實」電影其實也就是8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的,以前拍攝的大部分也是普通士兵的故事。計劃經濟下拍攝此類電影相對容易,可以用國家形式投資,召集各類演員,而且動輒都篇幅很長,我們沒有《解放》這樣5個小時的長篇,但是把《大決戰》全部加一塊也差不多這個時間了,這樣的電影在描繪歷史的背景下,也是國家的一種政治歷史教育
而好萊塢這樣的商業製片公司,在1949年是不太可能花大錢去投拍一部反映戰役全景的電影,畢竟能不能收回投資才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原則,而這樣一部全男星電影,已經匯集了當時米高梅旗下比較出色的男星陣容(並不是一線男星,因為戰爭電影投資大,只能在二三線中找演員,而恰恰就是這一批演員才可以真實反映戰場上普通士兵的心理)。縱觀當時的二戰電影,幾乎沒有脫離這樣的模式,直到60年代,被電視業沖擊的電影界才有了反映全景的戰役電影,而當時的明星制度已經由大製片廠簽全約,變成了「演員個體戶」,製片方不必為他們付周薪,而是改成了片酬,這也保證製片方可以在一部電影里選擇最適當的明星陣容,而不要考慮太多跨廠問題。到了現在,「司令部真實」又成了電影個性化的障礙,於是反映人性的戰爭電影電視(《兄弟連》是電視劇)才成了潮流
② 求斯大林格勒戰役介紹
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最終迎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斯大林格勒會戰示意圖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蘇聯內河航運干線伏爾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鐵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 德軍在圍攻列寧格勒不久,又於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萬的兵力進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佔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希特勒的陰謀再次破產了。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號召下,誓死抗敵,人人都投身到反擊德國法西斯的斗爭中去。 德軍集中了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築幾乎全被炸毀。 9月13日,德軍17萬人,500輛坦克向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第62集團軍發起猛攻。德軍在幾個地段突破蘇軍防線,進入市區陣地。 在這危急的時刻,蘇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蘇聯人民也團結起來,人人手執武器在廢墟中同沖擊市區的德軍展開搏鬥,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沖上去。一場最為殘酷、最為激烈的市區爭奪戰開始了。 為了打敗法西斯,俄羅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犧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贊歌。 9月14日,爭奪市中心的激戰達到了白熱化的城市。德軍從早到晚沖鋒不止,他們死傷慘重。據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戰士,抱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和德軍浴血戰斗。 為了爭奪火車站,德蘇雙方爭奪激烈,一周內火車站13次易手。 為了爭奪被德軍佔領的馬耶夫崗高地,近衛軍猛撲高地東北面的陡峭斜坡,沖入戰壕與德軍展開了白刃搏鬥,終於把高地奪回。 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激戰持續了58個晝夜,敵人用火炮、迫擊炮進行射擊,還派飛機向樓房轟炸,樓房雖被炸得面目全非,卻始終未被摧毀,蘇軍堅守樓房,給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還擊。 一名護士為了掩護傷員,端起機槍消滅了30多個德軍,自己身負重傷,仍堅持到自己的部隊趕到。 有7.5萬名姑娘,成為高射炮手、無線電兵、衛生員和護士,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偉大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全城的人民和蘇軍密切配合,共同奮戰。拖拉機廠的工人們一邊反擊敵人,一邊在彈片橫飛的車間里堅持生產。在激戰的九月份里,他們生產了1200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在參戰期間,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戰士,到處都是戰場,希特勒的軍隊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久戰不勝。希特勒原想速戰速決,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頑強反擊,使德軍陷入困境。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每天幾乎傷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佔領全城。德軍的士氣一天天低落下去,一個德國士兵在家信中哀嘆: 「我們不久就可以佔領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們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又像月亮那樣遙遠。」 嚴寒的冬季終於來到了,毫無過冬准備的德國士兵陷入飢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凍死,德國的戰鬥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戰爭的形勢逐漸開始變化。 11月19日,蘇聯紅軍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斯大林發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蘇軍把33萬德軍困在了包圍圈中。德軍彈盡糧絕,他們處在死亡的恐懼之中。德軍司令鮑羅斯在筆記中寫道: 「士氣低落了,解圍的希望破滅了。越來越疲憊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為自己尋找避難所,越來越經常聽到關於反抗已毫無意義的抱怨聲。」 鮑羅斯向希特勒發出沖圍撤退的請求。 剛從阿爾卑斯山賞雪歸來的希特勒發來一份急電:不許投降,第六軍團必須死守陣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鮑羅斯陷入萬分絕望的情緒中,垂頭喪氣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行軍床上,向希特勒發出最後一份急電:「部隊將於24小時內最後崩潰。」 萬般無奈的希特勒急忙發出一份電令,升鮑羅斯為陸軍元帥,其餘117名軍官也各升一級。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強德軍將士「光榮殉職」的決心。 接到電令的鮑羅斯徹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癱倒在地上。 2月2日,堅持了六個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終於結束了。9萬1千多德國官兵,其中包括鮑羅斯在內的24名高級將領,穿著單薄的衣衫,抓緊裹在身上滿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攝氏度的嚴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 斯大林格勒大戰給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擊,德軍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攻了,他們一步步後退,開始走下坡路。蘇聯紅軍則開始大反攻,陸續收復了失地,並攻入德國本土。 斯大林格勒大戰的勝利,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
編輯本段戰役背景
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悍然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閃電般地佔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連串打擊的蘇軍在當年12月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首次勝利。過度消耗的德軍由於缺乏應付冬季的戰爭裝備和穩定的供應線,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嚴重打擊,並在部分地區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穩定了下來,但雙方都在秣馬厲兵,准備更大規模的戰役,以爭奪戰略主動權。鑒於德軍已無力發動全線進攻,德軍最高統帥部希望攻擊蘇聯意想不到的戰略方向以求獲得快速的成效。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建議,如果再要發動攻勢,就應針對莫斯科。然而希特勒認為攻擊莫斯科目標過於明顯,並且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受到了很大削弱,德軍應放棄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因此,德國開始籌劃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戰線發動新一輪局部攻勢。此外,由於美國在遭到珍珠港偷襲之後對日本宣戰,德國認識到時間頗為緊迫。希特勒希望能夠在美軍有機會加入歐洲戰場之前結束東線戰爭或盡可能削弱蘇聯。
戰略要地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後來改稱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戰前居民約60萬人。它是蘇聯內河航運干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蘇聯南方的一個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一家大型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又稱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該工廠是當時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產量佔全蘇的一半,長期以來扮演兵工廠的角色)。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游流域、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在即將發動攻勢之前,希特勒曾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希特勒密令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發布的戰爭密令: 「4月5日 第41號指令(東線作戰) 領袖兼國防軍最高司令 領袖大本營國防軍統帥部/國防軍 1942年4月5日指揮參謀部 1942年第55616號絕密文件只傳達到軍官 第41號指令在俄國的冬季會戰行將結束。由於東線官兵表現得特別頑強和富於犧牲精神,德軍已取得防禦戰的巨大勝利。 敵人在人員和物資方而損失極為嚴重。在這個冬季,敵人在擴大所謂初期戰果的努力中,已使其准備用於以後作戰的預備隊主力受到很大消耗。一但天氣和地形條件具備,德軍指揮官和部隊的優勢必將再次贏得行動的主動權,迫使敵人就範。 目標是,最終殲滅蘇軍殘存的有生力量,盡可能多地奪取它的最重要的戰爭經濟資源。為此,應投入德國國防軍和盟軍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但同時,無論如何應保障歐洲西部和北部佔領區海岸的安全。」 由於德軍從戰爭開始到41年冬季傷亡了約110萬人,他先後派戈林和凱特爾元帥到各國徵募仆從軍,一共獲得了52個師以供夏季作戰使用,其中羅馬尼亞27個師,匈牙利13個師,義大利9個師,斯洛伐克2個師,西班牙1個師。 為實施上述戰略意圖,德國對南線兵力進行了重組,撤消了原南方集團軍群番號,新組建了A、B兩個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由利斯特元帥指揮,下轄克萊斯特上將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魯夫上將的第17集團軍,由空軍第4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其任務是攻佔高加索地區;B集團軍群由包克元帥指揮,下轄霍特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魏克斯上將的第2集團軍和保盧斯上將的第6集團軍,由空軍頓河地區航空隊進行空中支援,其任務是攻佔斯大林格勒,掩護A集團軍群的北翼。在A、B兩個集團軍群的後方,又有第二線兵力,由匈牙利第2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羅馬利亞第3集團軍組成。此外,在克里米亞地區,還有曼施泰因上將的第11集團軍和羅馬利亞第4集團軍。總兵力計60個德國師,其中10個裝甲師、6個摩托化師,還有有43個師的附庸國部隊,共有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7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640架作戰飛機。
藍色行動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軍最高統帥部擬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戰計劃,代號「藍色行動」(德語:Fall Blau)。其主要內容是:利斯特A集團軍群以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為左翼,魯夫第17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哈爾可夫南面和塔甘羅格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進攻,佔領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向南進軍以控制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包克B集團軍群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為左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為右翼,分別從庫爾斯克南面和哈爾可夫北面向東和東南方向突擊,佔領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進。 蘇軍最高統帥部同樣也在加緊准備1942年夏季戰役。斯大林及蘇軍最高統帥部判斷,1942年夏季,德軍可能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並以莫斯科為主要突擊目標,因為在這個方向上,德軍仍有70餘個師,100多萬人。因此,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預備隊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莫斯科方向。蘇軍的戰略意圖是:近期進行積極的戰略防禦,但同時必須在克里米亞、哈爾科夫地區、利戈夫—庫爾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寧格勒和傑米揚斯克地域實施一系列進攻戰役。在討論具體作戰計劃時,斯大林對西南方向總司令鐵木辛哥元帥提出的西南方向進攻計劃很感興趣也全力支持。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卻表示總參謀部不同意這一計劃,並說大本營不能,也沒有足夠的預備隊提供給西南方向。該意見被斯大林拒絕。最後,斯大林批准了鐵木辛哥以西南方向兵力先敵實施哈爾可夫進攻戰役的計劃。該計劃規定,從沃爾昌斯克地區和巴爾文科實施向心突擊,一舉奪取哈爾可夫並為解放頓巴斯創造條件。
編輯本段會戰過程
戰役初期
1942年5月8日,曼施坦因上將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首先在克里米亞發起了攻勢,一周後佔領了刻赤半島,俘虜蘇軍17萬人。7月4日,守衛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近10萬蘇軍被迫向德軍投降,德軍佔領了整個克里米亞。5月12日,當刻赤半島正在激戰之際,鐵木辛哥元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共約45個師,分別從哈爾可夫的東北和東南兩面向哈爾可夫發起進攻。進攻開始時發展順利,突破了德軍防禦,並於3晝夜內前進了25—50公里。斯大林很高興,並據此譴責總參謀部,說險些因為總參謀的固執己見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順利的戰役。但斯大林沒能高興多久。5月17日,德軍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在第17和第6兩個集團軍支援下,從哈爾可夫南面向蘇軍側翼發起反攻,並於5月23日合圍了蘇南方方面軍的第9、第57集團軍、西南方面軍的第6集團軍和博布金戰役集群。至5月29日,被圍蘇軍大部被殲。蘇軍西南方面軍副司令員科斯堅科中將、第57集團軍司令員波德拉斯中將、第9集團軍司令員戈羅德揚尼斯中將、戰役集群司令員博布金少將陣亡。蘇軍共有25萬人被俘,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2026門。 哈爾科夫戰役拉開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序幕,德軍在克里木和哈爾科夫的勝利使蘇聯來之不易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南翼受到嚴重削弱,德軍重新奪回部分戰略主動權,暫時處於優勢地位。德軍奪取了巴爾文科沃突出部,為即將發動的攻勢占據了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 1942年6月28日,包克B集團軍群左翼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突然從庫爾斯克東北向東攻擊,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13和40集團軍實施了突擊,目標直指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日。6月30日,右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也從哈爾科夫東北發起了進攻,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向東南挺進,並突破第21和28集團軍防禦。在沃羅涅日方向上蘇軍所有方面軍的預備隊都投入作戰,最高統帥部還抽調第6、第60集團軍和坦克第5集團軍加強布良斯克方面軍。隨著預備隊不斷投入,沃羅涅日方面局勢稍有緩和,但沒有消除德軍突破頓河以及沿頓河向斯大林格勒方面突擊的嚴重風險。 7月2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的前鋒已逼進沃羅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變了計劃,決定不佔領該城,他命令霍特在獲得第2集團軍的接替後,迅速轉向南面沿頓河向斯大林格勒前進。包克元帥卻想佔領沃羅涅日,以徹底殲滅該地域內的蘇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這使希特勒大為惱怒,當即撤消了包克元帥的B集團軍群司令之職,由第2集團軍司令魏克斯上將接任,第2集團軍司令則由薩姆斯將軍繼任。南面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團軍群於7月9日發起進攻。其左翼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從哈爾可夫南面向頓尼茲河北岸進擊。魯夫第17集團軍則從塔甘羅格北面向伏羅希洛夫格勒進攻。同時,匈牙利第2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也對佛羅尼斯發動了突襲,並在7月5日攻陷該城。 德軍的進攻非常成功,蘇聯軍隊在空曠的大草原上很難進行有效的抵抗,蘇軍後撤達100-300公里,頓河及頓巴斯盆地最富饒的地區均落入德軍之手。 然而,第6集團軍在戰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滿意的戰果使希特勒再次改變了計劃。他認為攻佔斯大林格勒無需那麼多兵力,遂於17日命令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轉隸A集團軍群,以支援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強渡頓河下游。這樣,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進攻部隊就只剩下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轄有6個軍,含2個裝甲軍,計14個師約27萬人,近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由於交通等問題,第6集團軍的前進步伐有所放慢,給了蘇軍一定的准備時間。 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逐漸明確德軍的意圖,決心在斯大林格勒組織堅守。7月12日在西南方 斯大林格勒會戰
面軍原有基礎上組建了由鐵木辛哥元帥為司令員(7月23日起改由戈爾多夫中將接替),赫魯曉夫任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擔負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禦任務。其編成內有從蘇軍戰略預備隊調來的第62、第63、第64集團軍和原西南方面軍的第21、28、38、57集團軍殘部,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下轄第13、第22、第23坦克軍,僅有坦克240輛),以及空軍第8集團軍、海軍伏爾加河區艦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制內共有38個師,但只有16個師(第62、63集團軍的全部,第64集團軍2個師,坦克第1、第4集團軍各1個師)能夠佔領主要地帶的防禦陣地,其任務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庫爾莫亞爾斯卡亞的長約530公里、縱深為120公里的防禦地帶。當面之敵為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下轄的18個齊裝滿員師。當時雙方力量對比為,人員1:1.2,坦克1:2,飛機1:3.6,火炮和迫擊炮大致相等,德軍實力占優。 在高加索方向,原南方方面軍在撤退時遭到嚴重損失,原有的4個集團軍只剩下10多萬人。最高統帥部決定撤銷南方方面軍,並將所有部隊編入北高加索方面軍,由蘇聯元帥布瓊尼任司令員,北高加索方面軍的第37和12集團軍受領了掩護斯塔夫羅波爾方向的任務,第18、56、47集團軍則受領了掩護克拉斯諾達爾方向的任務。7月底至8月初,兵力上占優勢的德軍頑強地向前推進。很快進抵庫班河。8月,在邁科普方向上,交戰也激烈起來。8月10日,德軍攻佔了邁科普,11日又攻佔了克拉斯諾達爾。8月中旬,佔領了莫茲多克,前出到捷列克河。到9月9日,德軍將第46集團軍擊退後,佔領了幾乎全部山口。蘇呼米面臨著嚴重的危險。
接近地的戰斗
③ 熟悉的戰斗英雄
瓦西里 瓦西里.柴瑟夫
二戰時期前蘇聯最出名的狙擊手
1942年7月,戰火燒到了伏爾加河畔。成千上萬輛德軍坦克轟鳴著向前賓士。斯大林格勒一夜間變成了前線城市。到9月底,德軍已佔據了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並前出到中心碼頭的伏爾加河岸。德軍憑借著優勢兵力,一次次試圖把蘇軍趕下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守軍最艱苦的日子來臨了。蘇聯前沿陣地的第62集團軍為了扭轉戰局、打擊入侵德軍,把兵力分成了「戰斗小組」和「突擊組」,與敵軍展開了周旋。我們這里要講的就是第62集團軍狙擊手運動的發起人瓦西里·扎伊采夫和他的狙擊手小組,也就是蘇聯電影《兵臨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瓦西里·扎伊采夫(1915年3月23日- 1991年12月15日)出生於普里烏拉利耶烏拉爾山脈,經常跟隨父親和哥哥一起進山打獵,12歲時便練就了一手好槍法。1942年,已成年的他跟隨部隊來到了伏爾加河畔。
1942年10月為止,德軍已經佔領了9/10的城市,這時的城市已幾乎被炮火轟擊成了碎片,就連第三帝國疲憊的士兵們都稱之為「老鼠的戰爭」。雙方的戰斗人員都在隧道間不停地穿梭,隱蔽於巨大的工業設備和倒塌的公寓建築的廢墟樓板中。狙擊手們就活躍在其間,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的首席狙擊手是瓦西里.扎伊采夫。在他頭10天的戰斗中,扎伊采夫就已經射殺了40名德軍。1942年10月,馬馬耶夫崗被切割成兩半,蘇軍佔領著東部的斜坡,西部則被德軍占據。德軍控制著一個被稱作「鬼領」的高地,上面有一水塔。德軍在那裡安置了一個觀察所,指揮炮兵向蘇軍射擊。可以說,水塔至關重要。誰控制了水塔,誰就掌握了馬馬耶夫崗。
有一天,德軍一名通信兵出現在水塔附近。扎伊采夫發現後,端起步槍就把他撂倒了。接著水塔里鑽出來一個德國人。他貓著腰一溜兒小跑,向他倒下的同夥奔去。扎伊采夫毫不猶豫又把他擊倒了。第3名德軍嚇得趕緊趴在地上,等了有半個小時,見沒有動靜,探頭瞧瞧又馬上縮了回去。扎伊采夫非常沉著,一直沒有動作。又過了一會,那傢伙再次探出頭,慢慢地朝兩具屍體爬去。等到那傢伙一不留神,上半身稍微露了一下,只一剎那,扎伊采夫的槍響了。那個德國人也癱倒在地。
扎伊采夫彈無虛發的射擊絕活引起了團長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親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枝帶瞄準鏡的狙擊手步槍,並要他挑選10來個戰士組成狙擊手小組,專門負責射殺單獨或零星出沒的德軍。他們經常在德軍的伙房、廁所附近打埋伏,有時也潛伏到德軍陣地前,專打德軍炮兵的觀察儀、坦克的瞭望鏡和德軍軍官,有時一天竟能消滅幾十名敵人。 當他的記錄接近100時,他作為蘇聯軍隊中的典範事跡而成為蘇聯宣傳部門的重點。這就不可避免的被柏林方面予以反擊。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埃爾溫.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來消滅瓦西里。瓦西里也得到了這個警告。於是他在自己的行動區域內沿著狹窄的戰線重點搜索。第二天,在「紅十月工廠」地區,他和他的觀察員助手尼科萊.庫里科夫(就是在電影中那個被柯尼格少校凌空擊斃的老頭的原型)最後觀察到一頂露出頂部的德軍鋼盔在沿著戰壕爬行。瓦西里認出這是一個騙局,因為這頂鋼盔運動得很不平均。
第三天,他們在拂曉之前又回到了這個區域,這次還有一位政治委員軍官同行,因為他想作為這個歷史性對戰的見證人(這應該是電影中政委丹尼洛夫的原型吧)。在對峙期間,那個政委忽然興奮地宣稱他看到了那個德國人並站了起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雖然他倒在地上痛苦地來回翻滾,但其實他的傷並不嚴重。扎伊采夫琢磨著這個德軍狙擊手的戰術,並繼續通過望遠鏡觀察,他想這個德軍狙擊手故意擊傷而不殺死政委,是為了使他因為救治政委而暴露自己。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扎伊采夫把一隻手套粘在一塊木版上,並慢慢地暴露它。一顆子彈呼嘯著擊穿了手套。扎伊采夫發現子彈是從一個有點特別的碎石堆的某個位置射出的。但這一天,已經來不及做更多的事情了。第四天,他們一直等到太陽轉到他們後背以後,才又回到這個地方,因為這樣狙擊鏡才不會有反光。扎伊采夫和他的觀察員助手舉起一個戴著鋼盔的假人頭。他突然發現在一塊鋼板之下有一道鏡片的耀眼的反光。砰!德國狙擊手擊碎了假人的頭。就在同一時刻,扎伊采夫的槍也響了,但是他擊中的卻不是假人。對決就這樣結束了,第三帝國的超級狙擊手--柯尼格少校,倒地而亡。」
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他取得了擊斃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時,他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狙擊手運動在蘇軍蓬勃開展起來。據統計,僅第62集團軍就涌現出340名狙擊手,至11月底,共消滅德軍6250人。蘇軍狙擊手准確殲敵,襲擾德軍,為蘇軍完成部署調整並最終戰勝德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扎伊采夫曾在10天內接連射殺40名德軍。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他取得了擊斃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時,他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
瓦西里
俄羅斯族,1915年3月23日生於車里雅賓斯克州葉利諾村一個農民家庭。曾就讀於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註: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所在地)建築技術學校。
1936年加入海軍,後進入軍事經濟學校學習。衛國戰爭爆發時扎依采夫在太平洋艦隊服役,擔任普列奧布拉仁尼耶灣(Преображенье)駐軍某財務部門基層負責人(竟然是個會計!)。
1942年9月瓦西里.扎依采夫來到前線,從斯大林格勒方面軍62集團軍284步兵師1047步兵團指揮員梅捷列夫手中接過步槍。一個月後,少尉扎依采夫從梅捷列夫手中領到了「勇敢」獎章——此前他單憑一支普通的7.62毫米口徑步槍擊斃了32名希特勒分子。
從1942年11月10日到12月17日,瓦西里.扎依采夫射殺德軍官兵共計225人(平均每天殺6人!)——必須指出的是,這個數字裡面有11個是德軍狙擊手,其中包括海因茨.霍爾瓦利德(註:Хейнц Хорвальд ,海因茨.霍華德?何許人?是不是那位「校長」?會德文的同志不妨研究研究
瓦西里之所以出名不僅是因為他的狙殺神技,還因為他是個出色的教官:他受命組建狙擊手訓練組,為紅軍培養出了28名優秀狙擊手。「徒弟」們不光要聽他講課,更需要經過他在火線上手把手的調教。
1943年1月扎依采夫受了極嚴重的重傷,所幸的是,莫斯科醫院的菲拉托夫教授挽救了他的眼睛。(註:以前我看到中文網上有資料說扎依采夫雙目失明、到軍校做了教員。大概是錯的。)
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維奇.扎依采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列寧勛章、金星獎章,他在克里姆林宮領取了「金星」。同年加入共 產 黨。
傷愈後扎依采夫返回前線。戰爭結束時他的軍銜是大尉,所在部隊位於德涅斯特河(烏克蘭、摩爾多瓦)一線。戰爭期間扎依采夫寫了兩本狙擊教科書,創造性地提出了至今仍被採用的「六人獵殺小隊」狙擊作戰方案——用三個狙擊二人小組(射手和觀測手)的火力來封鎖目標地域。
戰後瓦西里.扎依采夫復員,後來擔任基輔汽車製造廠的廠長。 1991年12月15日去世。
④ 俄羅斯電影一門炮三支槍四人阻擊德軍一個聯隊叫啥
電影《敢死連》
1944年,白俄羅斯西部,紅軍已經推進到蘇聯國界線。蘇德雙方生死對決,戰場是白俄羅斯森林中的一個無名高地。蘇軍為打破德軍大規模進攻粉碎德軍戰略集團,而在北高加索平原的一個無名高地實施了一次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戰!
蘇德雙方百萬大軍,動用數以千計的坦克和作戰飛機,上萬門火炮和追擊跑對壘,展開了蘇德間最大的一次會戰!
(4)俄羅斯電影幾個人堅守陣地大炮德軍擴展閱讀:
該片由俄羅斯政府投四億巨資全力支持!動用了兩個師的軍隊,5000名軍人,300輛坦克,200架飛機參與拍攝,壯烈再現二戰最後的大反擊中最為悲壯慘烈的「高加索平原」大血戰。同時,本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投資的新型戰爭影片,藉以恢復其戰爭影片生產強國的地位。
影片最大還原了發生在高加索的大戰役」的賣點,在片末的半個小時總算有了那麼點意思,大場面的表現可以拿到個合格分。值得一提的是,《敢死連》在電影配樂方面,倒是秉承了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優秀傳統,一曲《卡秋莎》算是致敬,而原創的電影音樂也具有很濃郁的蘇聯音樂風格。
⑤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資料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從斯大林格勒戰役簡介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會戰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
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紅軍和以納粹德國為首,由義大利、日本等國組成的軸心國部隊。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約199天。
德軍統帥部利用歐洲尚未開辟第二戰場之機,繼續增強東線軍事力量。德軍在一個狹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地域伏爾加河。11月11日,他們最後一次企圖攻佔該市,並在「街壘」工廠以南沖到了伏爾加河。但這已是德軍最後一次得逞。
1942年11月18日,斯大林格勒會戰的防禦階段終於結束。蘇軍在防禦中表現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表現了高超的軍人技能和集體英雄主義,疲憊和消耗了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戰的德軍主要集團,從而為轉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
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格勒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消滅了德軍主力,大大減弱了法西斯的力量。大林格勒戰役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不過它的心理意義遠比軍事意義大。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的狀態,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後。以便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⑥ 俄羅斯電影4人用火炮阻擊德國人叫什麼名字
蘇聯二戰巨片《女狙擊手》[上、下合集]
故事梗概:年輕的哈薩克姑娘阿麗婭從軍事學校畢業了,她和維特基娜、科
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學一起,唱著歌列隊行進在通往前線的道路上。途中經過一個小湖,姑娘們被清涼的湖水吸引,脫去軍裝在水中嬉戲。突然,敵機出現
了,在炸彈的巨響和機槍子彈的尖嘯聲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戰士們畢業後開的第一槍竟然是為犧牲的戰友誌哀……
團部首長要求女戰士們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麗婭和她的夥伴們堅決要求上前線。在前沿陣地,她們在老戰
士的幫助下漸漸學會了戰斗。這時,德軍狙擊手用冷槍打死了不少紅軍戰士,一個叫作克留格的德軍狙擊手最為狡猾殘忍,為此,前線指揮員馬特維也夫給女狙擊手
們下達了消滅德軍狙擊手的命令。老戰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轉移射擊點的計策,但他還沒來得及使用這個方法就犧牲在克留格的槍下。阿麗婭發誓要為斯捷
潘報仇,她獨自一人拚命挖掘暗壕,失敗了又重頭再來。暗壕終於挖好了,阿麗婭用紗布纏好鮮血淋漓的雙手,端起了狙擊步槍。暗壕幫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
留格無法捕捉目標,他惱羞成怒開槍射擊陣地上的一隻小貓(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養的),——狡猾的敵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麗婭在這一瞬間射出了復仇的子彈,
打死了這個窮凶極惡的劊子手。
⑦ 二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怎麼敗得那麼慘
二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慘敗的主要原因是德國人在俄羅斯受不了冬季的寒冷,後勤補給不及時,導致不少人凍死餓死,戰鬥力下降所以慘敗收場。
⑧ 巴普洛夫大樓里的蘇聯士兵僅僅23人,為何讓德軍大費周折
巴普洛夫堅守的大樓只有23人,但是由於布置了嚴密的防禦工事,所以讓德軍很費工夫。
斯大林格勒讓世界都見證了蘇聯人的頑強,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整個世界的局勢為之翻轉,根據當時的情報和後來專家們的查詢,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士兵犧牲上百萬。
德軍挺進了斯大林格勒,蘇聯軍隊展現了他們超強的韌性,頑強的和德軍進行巷戰,巴甫洛夫大樓正是其中的一個地方,這里的蘇軍僅僅23人,但是他們做了嚴密的防守,在周圍布置了雷區,並且用簡易的房屋建築構建了一個交叉火力網,就是這樣在優秀的防禦工事幫助下蘇軍讓德軍大費周折。
⑨ 兄弟連一共有幾集
兄弟連》是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與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再度合作的結晶,此劇根據二戰老兵的回憶錄小說改編。
導 演:
戴維-弗蘭克爾
湯姆-漢克斯等
主要演員:
達米安-劉易斯--飾溫特斯
羅恩-利文斯頓--飾劉易斯-尼克松
英文名:《Band of Brothers》
片 長:14集
央視版的《兄弟連》共14集,為更好地展示該劇所取得的成就和影響,會在第一集和最後一集,播放2002年"金球獎"和"艾美獎"頒獎盛典中《兄弟連》獲獎的盛大場面,觀眾也可以從中領略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的明星風采。
第1集
1944年蘇聯戰勝德國已成定局。美英決定履行兩年前作出的關於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承諾,戰役自1944年6月6日美英軍隊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登陸開始。這一天被稱為D-day,即D日,登陸日或反攻日。以溫特斯少尉和尼克松少尉為主要人物的美國101空降師506團E連,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麥考爾軍營,經過了長期艱苦的訓練。連長索貝爾上尉命令士兵在30分鍾內跑3英里,登上科羅奇山,接著跑3英里下山。E連的口號是"科羅奇",意為無與倫比。索貝爾要求嚴格,但太苛刻,不招人喜歡。溫特斯帶領E連訓練,成績突出,晉升中尉,任連長執行官。1943年9月,E連離開紐約軍港,前往英國奧爾德本基地,進行適應性訓練。(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24日播出)
第2集
E連指揮部發生激烈爭辯。索貝爾命令溫特斯10點檢查廁所,後又改為9點45。傳令兵沒有找到溫特斯。溫特斯准時執行了以前的命令。索貝爾要他作出選擇:要麼接受處分,60天內取消48小時外出,要麼寫一份上訴狀,要求軍事裁決。溫特斯不甘受罰,簽字上訴。這事引發了士兵不滿,紛紛要求離開E連。上級把索貝爾調離E連,派B連的米漢中尉來接替他。1944年5月,E連在英國的烏波特里繼續進行空降訓練。1944年6月4日晚,E連即將出發,空降諾曼底。後因英倫海峽被雨霧籠罩,空投區風太大,空投取消,E連24小時待命。夜長夢多,士兵們各有各的心事。5日深夜,E連登機,溫特斯祝弟兄們好運。空降成功後,傘兵們摸黑走向集結區。(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25日播出)
第3集
1944年6月6日,E連和其他空降部隊一樣,分散在諾曼底地區,配合主力部隊打擊德國軍隊。他們的第一次戰斗是,在天亮前襲擊布里克地區德軍的炮火陣地。他們在機槍火力掩護下,用手榴彈和炸葯摧毀了德軍全部炮位,取得了勝利。尼克松對溫特斯說,"你找到的那張地圖,上面標出德軍在諾曼底每挺機槍的位置,我把它交給師部了,他們也許用得上。"溫說:"我失去了一個人。約翰-霍爾,紐約人。今天在布里克陣亡。"在這次戰斗中,8人獲得銅星獎章,3人獲得銀星獎章,溫特斯獲得傑出十字勛章。E連摧毀德軍火炮的戰斗,成為進攻固定陣地的典範,至今仍被美國西點軍校用作教學範例。D日後6天,E連接受任務,出發去攻佔諾曼底地區的卡朗唐。(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27日播出)
第4集
卡朗唐戰役是一場硬仗。登陸的美軍裝甲車將在卡朗唐集結,向內陸挺進。如果攻不下,美軍裝甲部隊就會被困在沙灘上。德軍佔領街道倉庫,居高臨下,負隅頑抗。溫特斯指揮全連戰士發動強攻,消滅敵人的制高點。溫發現列兵布萊思躲在戰壕里,嚴厲地說:"快從壕溝里出來,我們的人在倒下去,快跟上隊伍!"攻克卡朗唐後,營部命令E連立即撤離街區,到東面高地,建立防禦陣地,准備擊退敵人反撲。掛了花的溫特斯問布萊思怎麼回事,布說突然變得一遍漆黑,什麼都看不見。溫安慰他說:"放鬆一點。我會帶你離開這里,帶你回英國,你不會有事的。"過了一會兒,布來到連部對溫說:"謝謝你,長官,我沒事了。"溫說:"在這里再待一會兒,確定一切正常以後,你可以回排里報到。"布走後,溫斯特才讓軍醫給自己打上綳帶。(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28日播出)
第5集
在防禦陣地上,斯皮爾斯上尉問布萊思為什麼躲在壕溝里,布答:"我很害怕。""我們都害怕。你惟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你已經死了這個事實。這樣你才能像個真正的戰士。不能憐憫,不能同情,不能心軟。"德軍發動反攻,企圖收復卡朗唐。E連從高地密集火力還擊。布萊思開槍射擊。溫特斯鼓勵他:"狠狠打!讓他們嘗嘗你的子彈!"E連彈葯用盡,傷兵呻吟。美軍第二裝甲師猛然出現,幫助E連勝利結束了這場硬仗。E連奉命撤離前線,回猶他海灘休整。上級表揚E連堅守陣地,在醫院里給有功人員頒發紫心獎章。普利頓少尉突然宣布結束休整,返回法國。9月17日, E連空降荷蘭腹地,解放艾恩德霍芬,執行美英的"市場花園"行動計劃。E連的任務是,在英軍軍官的指揮下佔領艾恩德霍芬和阿納姆之間的通道,保證英軍兩個裝甲師向阿納姆挺進,以便搶渡萊茵河,進軍德國,爭取在聖誕節前攻克柏林.
第6集
E連進入艾恩德霍芬鎮,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街頭正在斗爭賣身德國人的妓女,與德寇合作的男人要被槍斃。在梵谷的故鄉努安南,他們與德軍接火,E連包圍農舍的火力點。馬丁說農舍旁邊的草垛里隱藏著一輛德軍坦克,請求英國軍官命令坦克手向它開炮。那軍官說沒有看清目標,就沒法打中。後來,那輛坦克擊毀了英軍的坦克。德軍的伏兵蜂擁而出,
包圍了E連,傘兵們且戰且退。E連退回陣地,發現少了"公牛"蘭德爾曼中尉。"公牛"身材魁梧,受傷後藏在村裡。一對荷蘭青年夫婦,幫他取出彈片,處理傷口。"公牛"殺死來搜查的德國軍人,讓荷蘭人逃跑。溫特斯帶著幾個人摸黑尋找,"公牛"卻被英國軍車帶了回來。"市場花園"行動失敗,英軍損失8000人。10月17日,E連執行"神馬行動"計劃,偷越封鎖線,夜襲黨衛軍營地,營救阿納姆淪陷時被荷蘭抵抗組織收容的140名英國軍人。(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30日播出)
第7集
溫特斯在夜幕下兵分三路,進攻黨衛軍堤道。黨衛軍遭到猛烈的火力攻擊,徹底潰敗。E連擊敗整整兩個連的黨衛軍,打死約50人,打傷約100人,俘虜18人。E連一人陣亡。溫特斯和尼克松晉升上尉。506團團長辛克上校提升溫特斯為二營執行官,稱贊他是個真正的戰術家,也是個好領導。穆斯-海利格中尉被提升為E連連長。海利格指揮E連三次偷渡萊茵河,救出紅魔部隊140名被困的英國軍人。在荷蘭德雷爾,溫特斯和海利格晚上沿鐵路漫步,提醒他要訓練新排長,信任手下的士官。值勤新兵以為他們是敵人,急忙開槍打倒了海利格。韋爾什中尉竟給他打了3針嗎啡。羅恩軍醫說:"天哪,你想害死他嗎?"12月中旬,506團進入比利時巴斯托涅。這里是戰略要道,有7條進路,7條出路。辛克上校部署506團三個營,在周圍挖戰壕,固守陣地,不讓德軍裝甲部隊使用這些通道。(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0月31日播出)
第8集
辛克團長陪同代理師長麥克奧利夫將軍來到前沿,視察森林區的冰雪防線。幹部們七嘴八舌地向首長匯報情況。"我們佔了新據點,卻丟了老據點。敵我對峙,形成僵局。我們在森林邊上挖戰壕。""我們遭到零星炮火襲擊,很多人受傷,卻沒有救護站。食物耗盡,沒有冬裝,只有少量彈葯,有人甚至沒有。戰線拉得太長,卻很薄弱。敵人甚至能走進我們的指揮所,用我們的掩體。""我們的人連不成一條線。""昨晚3點我沿著防線走了一趟,找不到右側的501團,我從我們二排抽了一個班去填補。我們的防線,缺口實在太多。"將軍說:"守住防線,把缺口補上。大霧短時間不會散,你們別指望空軍掩護。你們一營從福伊撤退,德軍一路追擊他們,坦克大炮。他們沒有後援。重兵正在向我們這邊壓過來。"沒有戰事的時候,官兵們說說笑笑,天南地北,海闊天空。一旦發現敵情,大家同仇敵愾,狠打一仗,然後搶救傷員。巴斯托涅的野戰醫院,呻吟之聲,此起彼伏。只有上空出現盟軍飛機空投葯品和物資時,小鎮才顯得格外活躍、充滿生機。(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1日播出)
第9集
林區防線之夜,德軍瘋狂炮轟,E連陣地亂作一團。小鎮被炮彈炸成廢墟,屍體成堆。救護兵羅恩找女護士雷妮,只在坍房裡拾到她的頭巾,他黯然把它揣在懷里,蹣跚而去。辛克上校深夜來到陣地,祝E連戰士聖誕快樂。他說:"兩天前,德軍指揮官要求我們體面地投降,以免被包圍的美軍遭到全殲。德軍指揮官接到如下答復:精神病!"幾個人在幽谷里生火取暖,惹來了德軍又一次猛烈炮擊,造成新的傷亡。海夫朗受傷,羅恩爬到他的掩體,遲疑了一會,決然撕破雷妮的頭巾,給戰友包紮傷口。1945年1月2日,E連轉戰比利時阿登森林。胡布勒擊斃一名騎馬的德軍軍官,繳獲一支夢寐以求的魯格手槍,卻因那槍走火,斷送了性命。替補連長戴克中尉是師部某人的愛將,他和E連格格不入,總是獨自離開連隊,幾個小時不見蹤影。尼克松上尉被團部選中,回國休假30天,為戰爭公債搖旗吶喊。他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庇考克中尉。(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3日播出)
第10集
新兵韋伯問老兵受傷情況,老兵們風趣地彼此介紹,差不多都掛過花,只有一個幸運兒從未被打中過。E連占據弗伊鎮周圍高地,任務是解放該鎮。那裡至少有德軍第10精銳裝甲師的一個連,一門88火炮,三輛坦克。斯皮爾斯中尉要守望防線的戰士加強偽裝,戴克中尉卻說只停留一天,不用費這個勁。1月3日和9日,德軍兩次猛烈炮擊,E連陣地連環爆炸,彈片紛飛,積雪四濺,斷樹騰空。穆克和潘卡拉的掩體中彈爆炸,兩人陣亡。利普頓和盧茲的掩體中彈沒爆炸,倖存性命。利普頓向溫特斯反映戴克中尉領導不力,士氣低落。經過一個月的准備,進攻開始了。E連擔任突擊隊,在兩側輕機槍火力掩護下,快速前進,在德軍迫擊炮封鎖前,沖過開闊地,進入弗伊鎮。利普頓上士帶領二排沖鋒。戴克中尉下令停止前進。戴克中彈呻吟。利普頓:"戴克!我們不能在這兒停留,明白嗎!"溫特斯派斯皮爾斯中尉接替戴克,組織繼續進攻。經過激烈戰斗,E連佔領了弗伊鎮,抓獲100多名德國俘虜。(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4日播出) (黃一中)
第11集
希特勒在阿爾薩斯發動反攻,506團撤離比利時,前往法國哈根努協助防守。進入比利時時,E連有121名官兵,加上24名補充兵,共145人,撤離時只剩63人。他們失去了8名戰友、1名優秀軍官山羊-康普頓和一名不稱職的連長諾曼-戴克。斯皮爾斯晉升上尉,被任命為E連連長。利普頓說,戰士們很高興又有了個好領袖。斯皮爾斯說,有個人他們始終可以依賴
,他帶領大家沖鋒陷陣,團結大家抵禦炮擊,鼓舞大家保持昂揚鬥志,指引大家集中精力戰斗,做了一個好軍官應該做的一切,他就是利普頓。"溫特斯當了營長後,你一直是E連的領袖。你當不了多久上士了。辛克已經批准了溫特斯的火線任命報告,幾天後你就會收到正式委任狀。祝賀你,少尉。"1945年2月9日,E連在哈根努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深夜1點派偵察隊過河抓俘虜。對岸不斷傳來炮火聲,團部需要搞清楚德方的軍力布置。溫特斯營長命令斯皮爾斯連長挑選15個人執行這次偵察任務。(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5日播出)
第12集
偵察隊由馬丁上士帶領。D日在西點軍校畢業的瓊斯少尉被批准作為觀察員參加行動。16人分乘4隻橡皮船渡河,登岸後剪斷鐵絲網逼近哨所,抓到俘虜後趕緊撤退。德軍發動火力封鎖,偵察隊在E連火力掩護下,押著兩個舌頭返回陣地。年僅20歲的傑克森,在戰斗中英勇犧牲。辛克上校對這次成功偵察大吹大擂,接著布置了第二次偵察任務。E連正准備執行這個任務,上級突然下令撤離前線。溫特斯宣布火線任命令,晉升利普頓為少尉。瓊斯少尉晉升中尉。尼克松把從團部帶來的橡葉徽章交給溫特斯,祝賀他晉升少校。E連轉移到德國斯蒂澤爾堡。佩爾孔蒂和盧茲在谷倉里抓雞,來了個德國姑娘,盧茲向她獻殷勤,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打了一記耳光。尼克松在團部不甘寂寞,擅自參加17師空降作戰,被降職調回營部。1945年4月11日,E連進軍塔蘭,沒有發現德軍。12日,尼克松宣布羅斯福總統逝世。韋爾什中尉:"真不敢相信,我們不空降柏林了。艾森豪威爾讓俄國人佔領它。"30萬德軍投降。E連奉命進軍阿爾卑斯山。(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6日播出)
第13集
阿爾卑斯山在巴伐利亞地區,是納粹主義的發源地。希特勒命令黨衛軍躲藏在山區打游擊,擊退入侵的盟軍部隊。506團進軍蘭德斯堡,在附近發現一個勞動集中營。看守德軍撤退前進行了大屠殺。溫特斯命令打開大門,向囚徒們分發水和食物。利普頓帶領戰士洗劫麵包房,賑濟難民。辛克上校帶來外科大夫,要求溫特斯少校和尼克松上尉停止分發食物,因為他們吃多了會撐死。必須讓他們留在營里,直到鎮上找到地方安頓他們。泰勒將軍宣布軍管令,命令全鎮14-80歲的健康德國人幫助掩埋屍體。尼克松宣告希特勒在柏林自殺身亡。5月初,二營進軍貝希特斯加登。這座阿爾卑斯山的著名小城,是納粹黨象徵性的家,第三帝國所有首領在這里都有自己的房子。這也是黨衛軍的最後據點,他們已經封鎖道路。辛克說,勒可萊爾將軍曾第一個進入巴黎,還想第一個進入貝希特斯加登。他命令二營搶在法國人前面進入鷹巢。溫特斯命令E連由奧柏薩爾斯堡上山,攻佔鷹巢。(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7日播出)
第14集
鷹巢是坐落在8千英尺高的山頂上的石頭碉堡,是納粹黨獻給希特勒的生日賀禮。希特勒有恐高症,他乘一部鍍金電梯進出,鷹巢是他帝國皇冠上的一顆寶石。溫特斯和官兵們登上鷹巢,留守德國軍官已自殺倒地。5月8日,德軍宣布投降。E連在貝希特斯加登歡慶歐洲勝利日。後來,101空降師進駐奧地利,接管德軍投降事務。溫特斯要求一名德國上校命令他的部隊繳械,把武器集中放在教堂、學校和機場,卻准許他本人保留隨身手槍。官兵們在電影里看到太平洋戰區的美軍遭到日軍的瘋狂阻擊,傷亡慘重。歐洲戰火熄滅,美軍中有些人積到85個點數,就可以退伍回家。不夠點數的老兵還要留在奧地利,和新兵們一起打靶演習,嚴格訓練,隨時准備戰斗。泰勒將軍宣布101空降師肯定要調去太平洋參戰。D日周年紀念,泰勒批准每連抽簽選出一名士兵退役回家。溫特斯申請參加太平洋戰役。他暫時留在奧地利待命,想辦法看管好那些無仗可打、不時鬧事的士兵。9月2日,杜魯門總統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了。101空降師每個人都回到美國,各奔前程。(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11月10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