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茶花女電影法國版影評

茶花女電影法國版影評

發布時間:2022-08-02 23:32:39

㈠ 《茶花女》是小仲馬最經典的代表作,如何分析瑪格麗特的悲劇命運

《茶花女》生動真實地描述了一個內心純潔,外表美麗的少女被摧殘至死的故事。瑪格麗特是一個風塵女子,因為熱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被很多人追著追。遇見瑪格麗特·阿曼德後,她被她的專一和真誠所感動。他們在巴黎郊外租了一所房子,過著簡朴的生活。然而,為了成全阿爾芒一家的幸福,瑪格麗特不得不答應父親的請求,離開情人,回到巴黎,重新過上荒唐的生活。但她的情人並不知道真相,只是反復羞辱她,讓她含恨而死[。小說聚焦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悲劇,批判了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家庭生活和社會習俗,充滿了濃厚的悲劇和抒情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瑪格麗特在《茶花女》中的悲劇命運分析如下:

2、人格悲劇

作者用茶花女來象徵瑪格麗特純潔的心靈和善良的性格,並比較了瑪格麗特不幸的命運。茶花女出身貧寒,去巴黎謀生,成為風塵少女。她不得不生活在屈辱中,忍受非人的待遇。茶花女有妓女的習慣,比如喜歡放盪奢華的生活,愛慕鑽石和漂亮的衣服,所以願意跳進火坑;同時,他的內心也自暴自棄,願意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去治癒肺病,以便快點結束悲慘的人生。但茶花女也反叛社會不公,喜歡捉弄初次見面的人,以為是對那些侮辱的報復。茶花女看透了世間的虛偽,對真愛更加渴望和看重,有著「不教於泥潭而入於水溝」的靈魂,能始終保持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清醒的自我意識,希望擺脫被踐踏被踐踏的賣段子職業,過著平凡女人的生活。於是,茶花女愛上了沒有地位也沒有錢的阿曼德,不惜變賣家產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離開了奢華的巴黎,在一個簡朴的國家過著簡朴的生活。

㈡ 怎樣評價《茶花女》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代表作,他率先把一個浪跡於上流社會的風塵女子納入文學作品描寫的中心,開創法國「落難女郎」系列的先河。作品通過對巴黎名妓瑪格麗特生活經歷的描繪,真實地展現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生活的糜爛,對他們的虛偽和冷酷的面目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

作品從阿芒和瑪格麗特的日記角度,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洋溢著濃郁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瑪格麗特的命運悲號以及阿芒痛徹肺腑的悔恨,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茶花女》於1852年被小仲馬改成劇本上演,場場爆滿,萬人空巷。

㈢ 怎麼評價《茶花女》

《茶花女》是我認為最動人也最悲傷的愛情故事。不相信愛情的交際花瑪格麗特,原本也可以在虛假的歡樂與財富中過完一生。但她還是賭了一次,賠上一切去和阿爾芒相愛。她的生命,體會過愛情的美妙才算完整,然而,愛情的痛苦又讓她離死亡更近了一步。

《茶花女》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由喬治·庫克執導,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相識、相戀。

同樣。少女越相信善,就越容易失身,即使不投入情人的懷抱,至少也投入愛情的懷抱,因為她沒有戒心,也就沒有防範的力量,贏得她的愛,是任何一個有些意願的男子都能贏得的勝利。這種情況千真萬確,瞧瞧少女們的周圍,監視和防範多麼森嚴!

然而,修女院的圍牆怎麼也不夠高,母親安的閨房門鎖怎麼也不夠牢,宗教定的規范怎麼也不夠嚴密,根本關不住那些可愛的小鳥兒,甚至無須用鮮花引誘,她們也要逃出籠子。

她們多麼嚮往人們掩飾不讓她們看的人世,又該多麼相信這人世多麼誘人,因此,她們多麼願意傾聽最先透過籠子的隔柱,向她們講述人世奧妙的聲音,多麼願意祝福最先撩起神秘幕布一角的那隻手。

然而,真正得到一個妓女的愛情,那是異常難於獲得的勝利。在她們身上,肉體損耗了靈魂,感官燒毀了內心,放盪麻木了情感。別人對她們講的話,她們早已熟知,別人使用的手段,她們全領教過,就是被她們激發出來的愛情,也已經被她們出賣了。

㈣ 進來談下對《茶花女》的看法

茶花女——聖潔的靈魂
那天真的很幸運,在沒有索得票,被攔在場外的情況下,一個好心的同學把他們多出來的兩張票遞給了我們!走進了大禮堂,等待著期盼著茶花女的上演。盡管自己以前也曾讀過小仲馬的這部作品,但仍然在心中盼著舞台話劇的上演,有點迫不不及待的感覺。

美麗的山茶花,潔白無暇的山茶花,茶花女捧著那山茶花,在那個豪華的家,那個可以任意揮霍的家,盡情地揮霍著,享受著十萬法郎所帶給她的一切,她很開心。她一直在笑,沒有停過。每一個法國上層社會的男人都為她傾倒,披肩,馬車,鑽石,高檔的酒,高檔的沙發,美麗的糖果,那麼多人的贊美聲,那麼多人的諂媚聲,僅僅因為她的漂亮,她是一個妓女。也恐怕只有阿爾芒的那本書最純潔,那是一本平凡的愛情小說,平凡的惹來周圍的人的陣陣嘲笑聲。阿爾芒一個人站在那裡,靜靜的觀望著自己一心追求的人,似乎眾星捧月般的享受著大家的關注,只有他知道她並不快樂,她也不是真的在笑,那也不是她渴望的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當她真的病了的時候,那些人卻冷嘲熱諷起來,沒有一個人關心她,只有阿爾芒向他袒露了自己的真心,就在那一刻,或許應該是在收到那份純潔的禮物時,她的內心不再平靜,她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意義:她多麼渴望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她渴望如一隻小鳥在枝頭雀躍,如山野間的一朵小花,哪怕如河裡的一滴乾乾凈凈,透透徹徹的水都可以。她開始幻想著那一切的美好……心跳加速,呼吸加促,為愛情而跳動著的那刻純潔的心靈,為純潔而盛開的那簇美麗的山茶花似乎在提醒著幸福,說愛情一定可以降臨到她的頭上,她反復確認自己是沒聽錯,僕人不也這么說嘛!

也許她不夠現實,總是嚮往著一種與身份不同的高貴的愛情:也許她不夠現實,在要離開伯爵之前還想著能得到更多的錢,她還沒有徹底願意舍掉金錢,舍掉奢華的生活。但是我們又不能懷疑她的愛情不夠堅定,我們又不能懷疑她不渴望真正的愛情與自由。

的確,她在朋友一一做了別人的妻子時,她也一直很想做一次妻子,哪怕只有一個小時,她也不介意。

瑪格麗特的愛情最終還是面臨了挑戰,問題不在阿爾芒,也不在她,只能說那個社會太殘酷,那個社會的等級太森嚴,想要沖破那個等級的束縛就更是難上加難。

為了成就別人的一段婚姻,為了不要將阿爾芒毀在自己的手裡,為了讓那個體面的家有一段體面的婚姻,她——一個在別人眼中已經不再純潔的人,一個在別人眼中在做最低賤的事情的人,一個只會影響上流社會的體面的妓女,只有選擇放棄自己的幸福,去成就另一段幸福。

可以說她是善良的,她是值得尊敬的。

命運的挑戰他們承受不起,只有向命運低頭,然而在心底為彼此保存的愛卻永恆。

阿爾芒的無奈,阿爾芒的沮喪,憤恨都在想這一切訴說著心中的不滿。

只有她一個人還在承受著最大的痛苦,不能說她掐死了自己的幸福,因為她也很好珍惜這段幸福,最真的自己只有在此期間才真正的活,但她確實也很無助,親手埋藏了自己的愛。想愛又不能愛,只有一個人在堅持,在演戲——一出愛情的獨角戲。

一邊是病痛,一邊是心靈的折麽,最終一身的慘白,一臉的蒼白。

不過最後她走的很幸福,以一個妻子的身份走了,盡管是那麼短暫的幸福。只有這樣她才能寬恕自己的靈魂。

山茶花依舊,故事卻仍在心靈的某個角落靜靜地演繹著

㈤ 《茶花女》深層意義是什麼

《茶花女》深層意義是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藝術特色:

《茶花女》為讀者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

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㈥ 電影茶花女 哪個版本比較經典

1936年葛麗泰.嘉寶版的最為經典

「由喬治·顧柯執導的《茶花女》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古典愛情片中極負盛名的一部,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故事曾四次搬上銀幕,但以本片的藝術成就最高。這部凝聚著永恆愛情的影片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劇氣氛,神秘女郎葛麗泰·嘉寶將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演得活靈活現,在片中有著完美的表現。她對瑪格麗特的成功塑造凝聚了她對人生、社會、角色的理解、積累和交融,達到其表演藝術閃光的頂峰,並獲1937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㈦ 《茶花女》是喜劇還是悲劇

如圖,《茶花女》是愛冇情冇悲冇劇,加了《冇》字將可能有問題的字詞隔開——

《茶花女》是法冇國冇作冇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冇作的長篇小冇說,也是其代冇表冇作。故冇事講述了一個青冇年冇人與巴冇黎上冇流社冇會一位交冇際冇花曲折凄婉的愛冇情冇故冇事。

作冇品通過一個妓冇女的愛冇情冇悲冇劇,揭冇露了法冇國七月王冇朝上冇流社冇會的糜冇爛冇生活。對貴冇族資冇產階冇級的虛冇偽道冇德提出了血冇淚冇控冇訴。在法冇國冇文冇學冇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冇女冇作冇為主角的作冇品。

㈧ 讀了茶花女的想法,短一點

故事以兩人陰陽相隔的主線告終,那麼《茶花女》便會遜色很多。而我以為正是後半部在瑪格麗特對愛的救贖絕望之中萌生起來了的另一種救贖,使得《茶花女》最終成為驚世之作。
在阿爾芒的父親的勸說之中,瑪格麗特無不聽到的是一種絕望,而這種絕望之所以令人心碎正是因為它是一種既存的事實。阿爾芒以及他家人的人生和瑪格麗特顯然無以為繼的卑微愛情顯然成了她的「魚和熊掌」,面對這種結局必然的抉擇,讀下去的時候,必然是悲哀的。可奇異之處在於這種必然性的抉擇儼然成就了瑪格麗特本真的一種救贖。
正如瑪格麗特的日記中寫道:「杜瓦爾先生對我講話時的慈父般的態度,他在我身上喚起的貞潔情感,我即將贏得這位老人的尊敬,以及我確信今後也會得到您的尊敬,這一切在我心中喚醒的高尚思想,讓我從未領略過的聖潔的自足感發出聲音,並在我的眼前顯現。我想到有朝一日,這個為兒子前程向我懇求的老人,會告訴他女兒,將我的名字作為一個神秘朋友的姓名放進她的祈禱中,想到這一情景,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也為自己感到驕傲了。」
可以說瑪格麗特的殉難是為了愛情而超越愛情的飽受磨難的涅槃。可是個人看來她莫不是一個無可厚非的「自私」的殉難者。
反觀瑪格麗特的人物設定,這顯然是帶著悲劇性的,雖然被上流的伯爵貴族如星月般追捧,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可是她們卻是這個社會的異類,並且精神上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最底層,就連同類也相互看不起,正如普呂當斯所說,「她就是這樣的女人,用錢換取她的愛就可以了。」既然如此,那麼她想要從精神上脫離這種卑賤感和商品化,註定她就需要救贖。然而這樣脫胎換骨的救贖換來的必然是抽筋剝皮的苦痛。而《茶花女》的悲劇性正在於她的自我救贖是通過犧牲自己唯一珍視的愛情為代價的,而恰恰是她所珍視的這份愛情讓她萌生了這種自我救贖的念頭。如此戲劇性的愛情和救贖的交織最終就成就了這部經典。
誠然,《茶花女》是一部悲劇,然而這理應遠遠超過愛情悲劇的悲壯,它更多著重在了一種自我救贖必然要走向深淵方才升入天堂的無可奈何的沉重感。同樣正如題記中選用的列夫•托爾斯泰的那句話一樣——人只能單獨地接近上帝。既然如此,瑪格麗特作為自我救贖者在進行著悲痛的自我救贖的過程之中必然將處在了孤苦無援的地步,而無疑再次重創了她,當然,這最終促成了偉大悲劇的誕生。

㈨ 《茶花女》的點評

亞歷山大·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
家,《茶花女》這部世界名著是他的代表作。小仲馬的身世和經歷同《茶花女》的產生
有著直接關系。介紹小仲馬的生平和《茶花女》時,不能不提到小仲馬的父親大仲馬
。大仲馬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傑出代表,他既是著名的戲劇家,又是傑出
的歷史小說家。大仲馬的父親德·拉巴德里侯爵是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在大革命中
以非凡的勇氣屢建戰功,很快成為共和國的一名將領,1798年他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因
對拿破崙的野心表示不滿而失寵回國。後被捕入獄,備受折磨,44歲就去世了。大仲馬
是他父親1802年在聖多明各和一個女黑奴所生的混血兒,1823年他到巴黎去找父親生前
的好友幫助解決謀生,由於他寫得一手好字,被人介紹到奧爾良公爵的家裡當了一名抄
寫員。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洗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並與之同居。她是他的鄰居,比
他年長9歲,地位同大仲馬一樣卑微。1824年,他們生下了私生子小仲馬。�
卡特琳娜·拉貝對大仲馬一往情深,但大仲馬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改變,卻
逐漸看不起這位女工了。大仲馬的戲劇創作為他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也給他帶來了豐厚
的經濟收入,他開始出入巴黎的上流社會,整天同貴婦、女優們廝混,在很長一段時間
里,把卡特琳娜·拉貝母子丟在一旁,棄之不顧。小仲馬因為是私生子,備受奚落和羞
辱,這在他那幼小的心靈里留下的無疑是一種強烈的刺激和殘酷的打擊,一直到他老年
時,他對這段辛酸的歷史還刻肌刻骨,至死不忘。�
後來大仲馬與一個女演員同居,1831年春天生下了一個女兒。女兒的母親要求大仲
通過法律的形式承認女兒的合法地位,這時大仲馬才記起自己還有一個兒子。於是他找
到了小仲馬,通過法律形式承認了他的合法身分,並把他送進了寄宿學校讀書。�
小仲馬從小在貧困屈辱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生性純朴,當他揮淚離開日夜相伴、含辛
茹苦把他撫養成人的母親,回到父親身邊之後,他的生活逐漸發生了變化。社會生活的
人慾橫流,父親生活的放盪不羈,時時刻刻影響著涉世未深的小仲馬,他也開始嘗試那
種放浪形骸的荒唐生活。但小仲馬畢竟與母親相依為命共同度過了7年的艱苦歲月,接受
過母親勤勞正直的熏陶,因此小仲馬是一位生活雖然放盪,但卻良知未泯的青年。不
過,由於大仲馬的原因,他從小就踏入了戲劇界和文人聚集的地方,認識了包括巴爾扎
克在內的不少文化名人。耳濡目染,養成了對文學的興趣,這對他後來選擇的道路不無
影響。�1842年,他離開父親,獨立生活,並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20歲之前便發表
了一些小說和詩歌,24歲那年發表的這部膾炙人口的《茶花女》,使他一舉成名,並在
法國文學界佔有了一席之地。�
《茶花女》的成功得益於作者同他的情婦瑪麗·迪普萊西,一位真名叫阿爾封絲
娜·普列西斯姑娘的相識,瑪麗·迪普萊西是個妓女,她那對富人、權貴的傲慢不羈的
態度,給小仲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快成了她的情人,且為她負債累累。1845年,
兩人之間發生爭吵,斷絕往來,瑪麗找了新的情人。小仲馬為了忘卻舊情,埋頭寫作,
先後發表了《四個女人和一隻鸚鵡的故事》、《青春之罪》等作品。1846年2月,瑪麗到
倫敦,嫁給德·佩雷戈伯爵,因患肺病,身體虛弱,不得不返回法國治病,1847年2月死
於巴黎。在這期間,仲馬父子去了西班牙。小仲馬回到馬賽才得知這一消息。他回巴黎
後用一個月的時間一氣寫成了《茶花女》。無疑,瑪麗·迪普萊西就是小說中女主人公
的生活原型。�
在此後的幾年中,小仲馬一連寫了10來部小說,其中有《塞爾旺醫生》、《百合
女》,這些作品都沒有得到期待的反響。於是,他轉向了戲劇。他先將《茶花女》改編
成劇本,於1852年2月獲准上演,並哄動了整個法國。這是19世紀法國戲劇史上最重要的
事件之一,被認為開創了「風俗劇」的先河。小說《茶花女》發表後,正在法國的意大
利著名音樂家威爾第從這部小說里獲得了啟迪和靈感,他著手把它搬上歌劇舞台。1852年
2月話劇《茶花女》公演之後,威爾第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同好友阿威一起寫出
了歌劇《茶花女》演出腳本,並於1853年3月在義大利首次公演。自此之後,《茶花女》
的影響越來越大,它廣泛流行於歐美,乃至風靡整個世界。�
小仲馬後半生在劇本創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譽為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劇作
之一,並輕而易舉地踏進了他父親夢寐以求的法蘭西學士院的大門。然而,小仲馬的文
學地位還是與《茶花女》緊密相連的。小仲馬死後,《法蘭西信使周報》在著名作家、
文學評論家雷米·德·果爾蒙的組織下,就「新作家」問題進行了一項調查。當問到
「你對小仲馬有什麼看法」時,亨利·巴塔耶說:「茶花女將是我們這個世紀之女,正
如瑪儂是18世紀之女一樣。

閱讀全文

與茶花女電影法國版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