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德國二戰電影電語史陶芬伯格

德國二戰電影電語史陶芬伯格

發布時間:2022-08-03 23:41:47

A. 德國二戰軍人 反希特勒隊長(施陶芬波)的資料和說過的話。

「元首的目標已經徹底走向毀滅,希特勒和黨衛軍的罪行成了德軍光榮歷史的污點:屠殺平民,拷打飢餓的戰俘,以及將無辜的百姓送入集中營,軍人的任務再也不是保衛國家及人民…。
身為一個軍人的自覺:效忠希特勒就如同背叛國家;希特勒不只與全世界為敵,更是德國的頭敵,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史陶芬柏格上校戰地日記》

30年代初,在世界面臨著經濟大恐慌之際,希特勒及其所率領的納粹黨,以改革者自居,大行國家社會主義,一時將德國的經濟推向高峰,並藉之取得世人的信任。然而在納粹黨取得政權之後便立即引發二次大戰,席捲全世界,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

史陶芬柏格爵士,出身於名門貴族世家,年僅35歲便官拜上校,是軍隊中的明日之星。他曾經是納粹的狂熱信徒,他曾深信納粹黨是德國的希望,然而在希特勒發動二次大戰後他的信念開始產生動搖。
隨著戰事的進行,希特勒也變得越來越加瘋狂,黨衛軍血腥的整肅異議人士,並將無辜的六百餘萬猶太人送進集中營集體屠殺,身為軍人的史陶芬柏格上校在面對著子女時想著:「這國家留給孩子們的竟然是戰爭與暴力,孩子們遲早會變成希特勒的殺人機器,這樣真的好嗎? 」

於是他開始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籌畫一起名為「華爾奇麗亞」(Valkyrie;女武神),的秘密行動,他知道如果成功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將會減半;也將改寫人類的歷史!

堅毅的貴族後代

史陶芬伯格伯爵(Claus Graf von Stauffenberg)生於德國南部最古老且最有威望的家族,父親曾是符騰堡王國的最高元帥,母親是一位普魯士將軍的曾孫女。

史陶芬伯格在孩提時便建立了極為堅強的意志力,他幼時體弱多病,常為頭痛及喉疾所苦,但他絕不允許自己倒下,反而以意志力來恢復健康,不但將自己磨練為一個運動好手,並不斷的協助當地農民收割,並深以為傲。

對於史陶芬伯格而言,他認為貴族不僅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是自身的天職,必須永恆為民服務的義務。他曾對家人說:「名副其實,貴族的態度亦即我們首要之務是服務國家,不論我們處於任何職業皆然。」

貴族服務觀及堅強的意志力,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作為;在他日後於北非戰場負傷療養期間,拒絕服用止痛劑,完全靠著堅強的意志活下來。

史陶芬伯格受了愛國詩人格奧爾格(Stefan George)的影響,於1926年投入班柏第17騎兵旅當一名普通士兵,並嶄露頭角,於1930年升任軍官。

在史陶芬伯格服役的這段期間,他的隊長對他如此描述:「具有獨立、可靠的個性。同時還能自有主見,無論在戰術及技術上期表現均在水準之上;他的人際關系無懈可擊。對社會、歷史、宗教性事務,有高度興趣…若他能長此以往,未來表現必不可限量。」

同年,希特勒以改革者的名號出任德國總理,並進行一連串的變革,德國經濟逐漸起飛,史陶芬伯格也參與納粹黨的街頭慶祝活動,此時的他認為:「一但納粹掌權,黨派之間的斗爭即可結束,並能制訂堅定向前的政策」。

並且表示對希特勒的崇敬之意,他認為:「希特勒擅於運用文字表達若干基本而嚴肅的概念,從而引導了精神生活的復甦。」

效忠屠夫如同叛國

1934年6月,希特勒為鞏固自身權力發動戒嚴,命令黨衛隊清除沖鋒隊員的領導人並處決沖鋒隊員4百餘人,史稱「長刀之夜」(Night of the Long Knives)。

這次事件讓史陶芬伯格對希特勒改變了看法,他開始批評希特勒的冷酷無情,一旦老同志失去了利用價值,便殘忍的加以處決。但是他與此時德國軍方的立場一致,贊同長刀之夜,期望納粹能走向好的一面。

1937年,史陶芬伯格晉任上尉,並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德軍參謀本部學院,在學院中他名列前茅,不但學術論文獲得第一的榮耀,畢業後,德軍參謀本部各一級單位更是爭先申請調任史陶芬伯格至單位任職。最後他選擇至前線的第1輕裝師任後勤參謀官,協助該師完成佔領捷克的任務。

1938年11月,在第1輕裝師回國後不久即發生惡名昭彰的「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起因是一位留亡巴黎的猶太裔青年,因求助於德國駐巴黎大使館秘書,請求協助其被驅逐於波蘭的家人未果,憤而槍擊之。結果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組織納粹黨員與黨衛隊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造成3萬名猶太男性遭到逮捕並被關入集中營,1574間猶太教堂及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等遭到縱火或損毀。

史陶芬伯格對於此事件深痛惡絕,並在多次的在袍澤面前表示:「此事件損及世人眼中德國的榮譽。」

原先他宣誓效忠的政府及元首,在他面前變得極度的醜陋。

之後,史陶芬伯格隨軍參與了入侵波蘭及法國的軍事行動,後來於1943年被調到第10裝甲旅,負責掩護「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從北非的撤退。在這期間,他不斷的目睹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的種種暴行,他在北非的戰地日記里寫道:「身為一個軍人的自覺:效忠希特勒就如同背叛國家;希特勒不只與全世界為敵,更是德國的頭敵,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史陶芬伯格上校在1943年4月7日身受重傷,失去一隻眼及手臂,原本可因此光榮的退伍,但他明了,為了挽救德國,他必須使盡一切手段阻止希特勒。而後他被任命為德軍後備部隊參謀長,他自此有了接進希特勒的機會,名為「華爾奇麗亞」(Valkyrie;女武神)的行動就此拉開序幕。

華爾奇麗亞行動

「華爾奇麗亞」的計劃原本是後備軍的作戰計劃之一,其概要為:後備軍如何在國內暴動時進行鎮壓,接管城市治安的部署,藉以鞏固希特勒的地位;然而史陶芬伯格上校將其改寫為刺殺希特勒後如何行動的方案。他們計劃成立臨時政府,向盟軍達成協議,結束這場戰爭。

「華爾奇麗亞」是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傳說中,她的任務是在戰場上挑選勇敢的戰死者,迎接其靈魂至英靈殿作為神的戰士。史陶芬伯格上校在行動前曾說:「我了解,一旦任何人採取此行動,其在德國歷史上將被視為叛徒,但是一個人卻不能也不應是自己良知的叛徒。如果我不採取此行動來至止這場無意義的殺戮,我將無法面對因戰爭而造成的孤兒、寡婦」他以「華爾奇麗亞」作為整個行動的總稱,似乎也意味著為了德國的未來,他已視死如歸!

1944年7月20日上午11時史陶芬伯格上校到達了「狼穴」,此時的他已同最高統帥部通訊處長約妥,將爆炸的消息迅速傳給柏林的反抗分子,以便他們立即行動。

然而此時正值夏天,「狼穴」的溫度極高,希特勒將會議地點轉至地面上的會議室內,史陶芬柏格雖然帶了兩枚炸彈,但由於緊張和時間准備不足,他只能夠裝設其中一枚。他在當日下午12時37分把載有炸彈的公事包放在希特勒右方的橡木大桌腳內側,然後藉接聽電話之故離開了會議室。

然而此時希特勒的副官勃蘭特上校發現史陶芬柏格那隻公事包絆住了他的腳,因此就把它揀起來放到桌子的靠外一邊,這樣一來,在炸彈和希特勒之間就隔著這個厚厚的底座。也許就是這個看來無足輕重的舉動救了希特勒的命,也改變了往後的歷史。

12時42分炸彈爆炸,史陶芬柏格認為在場應當無人生還。於是按照計劃飛往柏林會合其他在戰爭指揮部等候的同伴。然而實際上當時希特勒僅受輕傷,未被炸死,在加上由於當時消息不一,使得反抗軍總部的歐布利特將軍因無法得知史陶芬柏格是否成功的信息而遲遲未展開行動,直至史陶芬柏格抵達柏林才開始。然而卻為時已晚,再加上後備軍指揮官遭宣傳部長阻止了行動,「華爾奇麗亞」行動終究以失敗告終。

施陶芬柏格上校等人皆於當晚被捕,並旋即在戰爭指揮部的庭園內被槍斃,之後希特勒組成「7月20日事件特別委員會」,處決了五千名反抗分子,其中包括廣受人民愛戴的隆梅爾(Elwin Rommel)元帥也被迫自殺,以保護家人。

在 「720事件」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納粹德國便以敗亡告終。參與這起政變的人被稱為「抵抗戰士」,有些德國城鄉則以部份參與者的名字來為街道命名。

每年的7月20日德國都會舉行盛大的儀式紀念當年參與「華爾奇麗亞」行動的成員。

2007年7月20日德國國防部長容克(Franz Josef Jung)在紀念儀式大會上發言表示:「當時參加反抗希特勒斗爭的人們是出於堅定的信念,認准人性尊嚴和權利不能遭到踐踏,他們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來捍衛信念。」他提到,德國和歐洲從過去的歷史中學到,做為全球的一員,不能光捍衛自己,還要為其他地區應有的自由,權利和人權做出努力。為此德國義不容辭。」

作為嘉賓來參加宣誓儀式的德國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說:「63年前失敗的刺殺行動,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為良知而抗爭的典範,史陶芬柏格和其他被槍殺的將官的名字成為反抗獨裁者的勇士,被永遠記住。」

之後德國軍人法修訂了所謂的史陶芬柏格條款,明確的告訴德國軍人:

軍人效忠的對象是聯邦德國。

軍人必須在人民的法治和自由遭到威脅時挺身捍衛。

軍人必須以憲法的法治,自由,民主,福利國及聯邦體製作為檢驗現行政治體制是否為值得效忠的對象,非愚昧效忠一個會帶領國家走向滅亡的領袖

B. 二戰後期德國有一個軍官刺殺希特勒失敗被槍斃了,求這個軍官姓名詳細資料和刺殺過程。

基本資料
出生:1907年11月15日(1907-11-15)
出生地:德國葉廷根
逝世:1944年07月20日(36歲)
逝世地點:德國柏林
死因:行刑槍決
國籍:德國
血型:O
罪名: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的策劃者
頭銜:陸軍上校
宗教信仰:羅馬公教
相關簡介

施陶芬貝格
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伯爵出生在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小城耶廷根。施陶芬貝格繼承了家族的高貴血統,品學兼優,歷屬第十七騎士團,德累斯頓步兵學院,羅姆沖鋒隊,第六坦克旅。
1943年初,施陶芬貝格遠赴北非突尼西亞戰場指揮一個裝甲師。1943年4月,他在戰斗中失去左手兩個手指和整隻右手,左眼重傷,右眼破裂完全失明。由於無法在野戰部隊繼續服役,施陶芬貝格奉調回國。
戰爭的殘酷使施陶芬貝格的思想徹底轉變。

正是這樣一個深受傷殘折磨的軍人,四次身背炸葯試圖行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8:00,施陶芬貝格把炸彈放到距離希特勒兩步遠的桌子底下,2分鍾後,他趁機溜出會場。
炸彈准時爆炸,24名與會者中4人當場死亡,水泥屋頂掀塌一半,地上炸出一個大坑。但爆炸的一刻,希特勒正趴到桌面上看地圖,厚重的橡木桌子擋住了炸彈,讓希特勒逃過了這一劫。
當晚,施陶芬貝格和其他的四個同黨寡不敵眾,被逮捕後未經審判就被判處死刑,拖到院子里立即槍決。

2個人經歷編輯
從小立志

C. 1944年史陶芬伯格刺殺希特勒的計劃,究竟失敗在哪

1944年7月20日,位於東普魯士拉斯登堡的德軍大本營“狼穴”,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件,“狼穴”的會議室里爆炸了一顆炸彈。當時參加會議的人里,有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

很顯然,這次刺殺的目標就是希特勒。這次暗殺,也是希特勒經歷過的幾十次暗殺中,使他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但是,十分可惜,由於偶然的情況,這次暗殺失敗了,希特勒只是受了點輕傷。

從這一方面看,象密謀集團這樣一個紀律鬆散的組織,執行這樣一個混亂的計劃,即便是希特勒沒有死,也難以完成它的目標。

因此,史陶芬貝格的計劃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便是希特勒死去,他和他的夥伴也難以控制局勢。他的行動只能讓整個德國陷入混亂癱瘓之中。這樣,在盟軍的進攻下,德軍的失敗崩潰會更快的到來。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會縮短,戰爭帶來的災害也會降低,這也將是史陶芬貝格他們對德國和世界的功績了。

D. 有沒有站在德國的角度講二戰的電影啊就像《硫磺島家書》那樣的。

德國自己拍攝的二戰電影:
01.《從海底出擊》(西德)
02.《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03.《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
04.《黑色星期天》(德國、匈牙利)
05.《鐵十字勛章》(西德、英國、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國)
07.《歐洲特快車》(德國、丹麥、法國)
08.《過客》(德國)
09.《偽鈔製造者》(德國、奧地利)
10.《最後的橋》(西德)
11.《莉莉·瑪蓮》(西德)
12.《歐洲!歐洲!》(德國、法國)
13.《玫瑰圍牆》(德國、荷蘭)
14.《極地重生》(德國)
15.《希望與反抗》(德國)
16.《悲情火絨草》(德國)
17.《何處是我家》(德國)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奧地利)
19.《我十九歲》(東德)
20.《善意的謊言》(東德)
21.《大遷徙》(德國)
22.《鐵皮鼓》(西德、法國、波蘭、南斯拉夫)
23.《亂世啟示錄》(德國、法國、英國)
24.《納粹軍校》(德國)
25.《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國、奧地利)
27.《死亡終點站》(德國、捷克)
28.《兇手就在我們中間》(東德)
29.《第九日》(德國、盧森堡)
30.《無情的戰線》(東德)
31.《裸露在狼群》(東德)
32.《猶太失樂園》(德國、立陶宛)
33.《母親的勇氣》(德國、英國、奧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國)
35.《拜見希特勒》(德國)

E. 有沒有描寫德國士兵角度看待二戰的影片

01.《從海底出擊》(西德)
02.《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03.《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
04.《黑色星期天》(德國、匈牙利)
05.《鐵十字勛章》(西德、英國、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07.《歐洲特快車》(德國、丹麥、法國)
08.《過客》(德國)
09.《偽鈔製造者》(德國、奧地利)
10.《最後的橋》(西德)
11.《莉莉·瑪蓮》(西德)
12.《歐洲!歐洲!》(德國、法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圍牆》(德國、荷蘭)
14.《極地重生》(德國)
15.《希望與反抗》(德國)
16.《悲情火絨草》(德國)
17.《何處是我家》(德國)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奧地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歲》(東德)
20.《善意的謊言》(東德)
21.《大遷徙》(德國)
22.《鐵皮鼓》(西德、法國、波蘭、南斯拉夫)
23.《亂世啟示錄》(德國、法國、英國)
24.《納粹軍校》(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25.《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國、奧地利)
27.《死亡終點站》(德國、捷克)
28.《兇手就在我們中間》(東德)
29.《第九日》(德國、盧森堡)
30.《無情的戰線》(東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東德)
32.《猶太失樂園》(德國、立陶宛)
33.《母親的勇氣》(德國、英國、奧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國)
35.《拜見希特勒》(德國)
[由德國以外國家拍攝的以德國人為主角的影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單》(美國):黑白電影,少量彩色,改編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說了,公認的經典,在中國大陸本片甚至要遠比《拯救大兵瑞恩》來得受歡迎。
37.《沙漠之狐》(美國):黑白電影,又名《隆美爾傳》。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並沒有正面表現隆美爾的驕人戰績,而是把重點放在隆美爾後期與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現了隆美爾參與刺殺希特勒的過程,以及他最後悲壯的結局。
38.《大獨裁者》(美國):黑白電影,卓別林的作品,拍攝於二戰期間,影片中的德國稱作「托國」,希特勒則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39.《德意志零年》(義大利):影片拍攝於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以德國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個大時代的悲劇。
40.《坦克大決戰》(美國):劇情從德軍、盟軍兩個視角,再現令盟軍一潰千里的阿登戰役。(另外一部美國影片《哥特防線》也是從多個視角去講述戰爭)
41.《紐倫堡大審判》(美國):從德國戰犯、盟國法官兩個視角去看待這段歷史,對戰敗國和戰勝國雙方都進行了反思。本片並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劇情發生在更早之前,拍攝於1961年的《紐倫堡大審判(特別版)》在劇情上是續著本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宮》(美國):黑白電影,又名《德國好人》、《善良的德國人》。很具有諷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納粹科學家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為他們洗刷罪名,稱他們為「好人」,使其逃過法律的制裁。實際上日軍731部隊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逃脫了審判的,我們中國真應該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茲和波連娜》(俄羅斯):又名《青年近衛軍》(譯名有誤,應為「青年黨衛軍」,這個譯名與1948年的一部蘇聯電影重名),講述一個黨衛軍青年與一個俄國女孩的愛情故事。
44.《刺殺希特勒》(美國):湯姆·克魯斯主演,同時他也是製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為《Valkyrie》,與德國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美國、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惡魔的復活》。不少人批評本片對希特勒的塑造過於臉譜化,指責本片是好題材卻被幾個蹩腳的編導搞砸了。(俄羅斯和德國曾合拍過一部《狂魔希特勒》講述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的「假日生活」)

F. 二戰電影

寫實:
1、《風語者》講述二戰中美軍運用印第安土語進行明語聯絡,防止日本方面破譯。
演員:尼古拉斯·凱奇
2、《兄弟連》不用多說,極為真實的戰爭巨制。許多橋段堪稱經典,畫面真實連貫。故
事主要關注戰爭中的底層士兵。
3、《虎虎虎》忠實於歷史的一部作品,主要基於美軍截獲日軍情報來展開故事,道出珍
珠港事件原委。
4、《意志的勝利》德國紀錄片,導演為納粹官方女導演芬妮·李芬施塔爾。是由納粹政
府構思,納粹官方授權拍攝的一部記錄納粹黨有名的紐倫堡大集會的紀錄片。影片通
過極為細致的結構僅依據紐倫堡集會一件事就從方方面面充分展現了納粹統治之下德
國各層人民的生活景象。為歷史學家展現了納粹政府是怎樣煽動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
的。此片盡管思想反動,但由於突出的藝術魅力而在戰後被法國電影節評委評為最佳
紀錄片獎。
5、《史陶芬伯格》獨眼將軍刺殺希特勒,湯姆克魯斯最近拍了一部新的版本叫《刺殺希
特勒》,但個人認為,這版老舊的德國原版比較經典。
人性、倫理類:
1、《硫磺島家書》日本人反思二戰的電影,通過對硫磺島日軍艱苦的備戰和最終的決戰
以及戰敗自殺等一系列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日本底層士兵真實的心理活動。對人性是一
個很好的啟迪。
2、《細細的紅線》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鏡頭對准攻堅搶灘的美國士
兵。指揮官的一聲令下,士兵們沖上陣地,只為相應政府「正義之戰」的號召,而等
待他們的只能是痛苦與死亡。僥幸生還者的餘生也只能在恐懼中度過。戰爭沒有好與
壞,有的只是死亡與悲傷。正義與邪惡?呵呵,其實中間只隔了一條細細的紅線。
3、《南京!南京!》我唯一欣賞的一部中國抗日題材電影。日本在南京的屠殺有一半責
任要由中國人自己來付。數萬民眾面對寥寥無幾的日本士兵時竟是那樣麻木而無動於
衷,他們根本沒有保衛自己家園的慾望與勇氣。人性的真實與歷史的殘酷在這部電影
中展露無遺。
4、《帝國的毀滅》從希特勒私人秘書的視角觀察這位昔日的元首,戰爭的惡魔。你會發
現其實希特勒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人性的。
喜劇:
1、《拜見希特勒》講一個猶太人怎樣利用幫助希特勒演講的機會嘲弄納粹,諷刺意味很
強的一部片子,德國人自己拍的。
2、《虎口脫險》百看不厭的法國經典。
希望樓主能夠滿意

G. 電影《行動目標希特勒》中施陶芬伯格臨死前最後喊了1句什麼

Long Live Sacred Germany.
絕對是這一句。
中文翻譯就是「神聖德國萬歲」。
原聲大碟裡面於那個場景相對應的那首就叫這個名字

H. 誰知道二戰 德國電影

01.《從海底出擊》(西德)
02.《帝國的毀滅(加長版)》(德國)
03.《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
04.《黑色星期天》(德國、匈牙利)
05.《鐵十字勛章》(西德、英國、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國)
07.《歐洲特快車》(德國、丹麥、法國)
08.《過客》(德國)
09.《偽鈔製造者》(德國、奧地利)
10.《最後的橋》(西德)
11.《莉莉·瑪蓮》(西德)
12.《歐洲!歐洲!》(德國、法國)
13.《玫瑰圍牆》(德國、荷蘭)
14.《極地重生》(德國)
15.《希望與反抗》(德國)
16.《悲情火絨草》(德國)
17.《何處是我家》(德國)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奧地利)
19.《我十九歲》(東德)
20.《善意的謊言》(東德)
21.《大遷徙》(德國)
22.《鐵皮鼓》(西德、法國、波蘭、南斯拉夫)
23.《亂世啟示錄》(德國、法國、英國)
24.《納粹軍校》(德國)
25.《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國、奧地利)
27.《死亡終點站》(德國、捷克)
28.《兇手就在我們中間》(東德)
29.《第九日》(德國、盧森堡)
30.《無情的戰線》(東德)
31.《裸露在狼群》(東德)
32.《猶太失樂園》(德國、立陶宛)
33.《母親的勇氣》(德國、英國、奧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國)
35.《拜見希特勒》(德國)

I. 史陶芬伯格上校

由史陶芬伯格上校 (Colonel Claus Von Stauffenberg) 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 ,是最接近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秘密。
納粹德國國防軍 (Wehrmacht) 中有許多高階軍官,對於向人民與敵軍做出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軍會傷亡慘重,都是因為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辦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 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史達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分艱巨,因為德國獨裁者身邊隨時都有保鏢,行蹤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畫。希特勒有被害妄想症,雖然他相信在他一生中會發生一次暗殺事件,卻從沒懷疑過兇手會是自己。
策劃暗殺的人中,只有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能透過正常渠道直接接觸德國獨裁者。史陶芬伯格是個英俊高貴的德國人,在納粹德國國防軍 (Wehrmacht) 算是新起之秀,是獲頒上校官階最年輕的軍官;但是屠殺軍隊及百姓的罪行,讓他看清楚事實真相。他十分了解自願暗殺希特勒所要冒的風險很大。他前一年才在北非 (North Africa) 受傷,失去右手臂、左手三隻手指頭,以及一隻右眼,這些身體缺陷說明了想完成暗殺任務的難度更高。
1944 年7 月20日,史陶芬伯格上校 (Stauffenberg) 前往位在狼窩 (Wolf』s Lair) 的東德軍事總部,參與面見希特勒的會議,地點就在東普魯士 (位在現今波蘭的 Ketrzyn ) 的拉斯登堡 (Rastenburg)。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依計劃要在當天上午抵達,這樣在下午一點半的會議開始之前,他還有足夠時間替兩枚炸彈裝填火葯;由於耳朵的傷導致他聽力受損,所以他能開口要求坐得離希特勒近一點,確保炸彈盡可能接近目標。他的副官赫夫特中尉 (Lieutenant Werner von Haeften) 會在適當時機叫他離開,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會在那時走出小木屋,留下炸彈。
在炸彈爆炸後,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和赫夫特 (von Haeften) 計畫飛回柏林。艾瑞克‧費吉貝爾將軍 (General Erich Fellgiebel) 會在切斷狼窩 (Wolf』s Lair) 對外一切通訊以前,先發電報給位於柏林的納粹德國國防軍 (Wehrmacht) 總部,確認希特勒死亡消息。只要一收到這個消息,弗利德利‧歐布利特將軍 (General Friedrich Olbricht) 和艾瑞克‧佛洛姆將軍 (General Erich Fromm) 就會發動政變。當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一抵達柏林,就會聯手和爾文‧魏茲萊本元帥 (Field Marshall Erwin von Witzelben) 共管軍隊,而路德維‧貝克將軍 (General Ludwig Beck) 將出任臨時政府的首領。在史陶芬伯格 (Stauffenberg) 抵達前,歐布利特 (Olbricht) 就應該已經控制住廣播電台,拍電報給所有軍區,發布軍隊政權接管的消息。
《史陶芬伯格》--背叛罪惡祖國的民族英雄
我想,暗殺做為一種政治手段,可能是政治斗爭的孿生物,但往往都是弱者對付強權的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將暗殺作為暴政的工具之一。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暗殺高潮期,一個是在戰國時期,代表作是荊柯刺秦王,另一個是清末民國時期,代表作是汪精衛行刺載灃。不過政治暗殺成功的例子比較少,除非是強者對弱者的暗殺,例如聞一多被害。我想暗殺之所以多多失敗,主要還是行刺者力量不夠,無法與強者對抗,不得已採取了暗殺的非正當手段,而通過這種手段達到目的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被行刺者往往不止是代表他一個人,而是一種政治勢力,一種政治思潮,這不是單單靠除掉某個個體的生命能夠消除的。
做為德國歷史上有名的「七月陰謀」的主犯--史陶芬伯格,近來倍受人們的關注。這位年輕的德國上校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拉斯登堡刺殺希特勒事件,希特勒險些喪命,歷史差點改寫。但這場暗殺和很多其他歷史上的暗殺一樣,最終功敗垂成。史陶芬伯格和參與政變的五千名德國軍官和士兵被處死。今天德國在隆重紀念這個事件時,對史陶芬伯格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如果德國人中存在榜樣的話,那麼這些男女當之無愧」。史陶芬伯格已經成為了德國的民族英雄。
《史陶芬伯格》這部電影是去年拍攝的,正恰逢「七月陰謀」六十周年,德國人想用這種方式永遠紀念在那場政變中死去的英雄。電影很急促緊湊,僅有九十分鍾,但不僅迅速地再現了這場暗殺事件的全過程,而且真實地記述了史陶芬伯格的思想和理念變化過程,細膩地描述了史陶芬伯格的心理狀態。看完電影,感覺史陶芬伯格並不是一個機械狂熱的暗殺者,而是一個充滿同情心和毅志力、感情豐富而愛憎分明的熱血男兒。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將人描繪這樣細致,這部電影可謂是上乘之作。
電影對二十世紀德國人的民族狂熱繼續進行批判。其實史陶芬伯格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暗殺計劃可能難以成功,就算成功了他們也會背上千古罵名。在當時的德國,希特勒還擁有極高的威望。據後來倖存的暗殺者回憶,即使當時暗殺成功了,他們也不會得到好下場,絕大多數德國人也會認為他們是「背叛」了祖國,或者大多數德國人會說:如果希特勒沒死,我們一定能夠贏得戰爭。當蓋世太保布林格來逮捕史陶芬伯格等人時,他說的一句話令人深味:你們曾經發誓效忠元首,現在你們背叛了誓言,難道你們不覺得羞恥嗎?這種對政敵進行道德批判的情況大概是德國人常用的,其實在政治斗爭中,何謂尊嚴與羞恥?斯大林不是說: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嗎?
就是在戰爭結束後,史陶芬伯格等人在很長時間內也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特別是在德國許多人眼裡,還是把他們看成是「叛國者」。讓一個民族接受並反省自己的錯誤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被俘的保盧斯元帥後來回到德國受到的待遇就充分顯示了德國人的這種心態。
很多人都對史陶芬伯格暗殺失敗感到惋惜。因為身體有殘疾拿不動,史陶芬伯格臨時把原計劃的兩枚炸彈改成一枚,本來裝有炸彈的包放在希特勒只有兩米遠的地方,後來又被人無意中移動了一下。這些都使希特勒得以逃生,這場暗殺又變成一場悲劇性的重演。但反過來想想,史陶芬伯格代表的力量並不強大,參與者不過上百人,後來被裹進去的也就是幾千人,德國納粹的思想還是深入人心的,這一點從柏林駐防軍司令雷麥爾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即使希特勒死了,史陶芬伯格一派還是難以掌握政權,最有可能上台的倒是戈林這個狂熱的納粹分子。
在電影中,史陶芬伯格是一個真實的人,並不象其他影片中殺手那樣冷靜、殘忍和老練。在抱著炸彈前往戒備森嚴的希特勒狼穴時,我看到史陶芬伯格頭頂上滲出的汗和極力掩飾的緊張,這給觀眾一種極其驚心動魄的感覺。在放了炸彈離開時,高度緊張的史陶芬伯格竟然望了拿帽子以至於多次被衛兵盤問。刺殺元首的這種行動不可能有預演或經驗的,電影真實地再現了史陶芬伯格的心理狀態。
電影對史陶芬伯格的思想變化進行了細致的描繪,這個年輕的德國軍官有著很好的前途,出於愛國主義,他對希特勒本來是極度的崇敬,但史陶芬伯格又有深厚的良知和同情心,當他看到納粹屠殺被佔領地區人民時,看到納粹在戰場上節節失敗時,特別是自己在戰爭中失去一隻胳膊和一隻眼睛後,現實讓他深深絕望,對希特勒由尊重變成仇恨。他給妻子的信中說:我看到祖國正在陷入深淵。為了挽救德國,他決心冒險嘗試暗殺。盡管他們對自己的力量表示擔心,但電影通過史陶芬伯格的妻子說出了真實觀點:我們要向全世界表明我們有勇氣這樣做!
史陶芬伯格做到了,今天來看,他的暗殺更具有象徵意義,正如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評價的那樣「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向當時的世界展現了一個不同的德國,一個優秀的德國,一個民主的德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二戰電影電語史陶芬伯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