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梅斯戰役二戰電影

梅斯戰役二戰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04 11:11:33

① 二戰時期,歐洲戰場,蘇德戰爭最慘烈的一戰,發生在哪裡

蘇德戰場應該是按德軍發起的台風戰役算起的莫斯科保衛戰和42年的斯大林格勒

歐洲戰場應該是卡昂之戰、梅斯戰役、市場花園行動前期的地獄公路之戰和阿登反擊戰中的聖維斯之戰等

② 二戰期間美國和德國交過幾次火雙方傷亡情況怎樣

不就是美國,是聯軍以下是一些戰役

Battle of the Bulge was the single largest and bloodiest battle that American forces experienced in World War II
在阿登戰役是單一最大和最血腥的戰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的美國軍隊

實在是納粹德國垂死之戰,也是德軍打美軍。著名的坦克大決戰便是。

雙方傷亡人數
美國: 納粹德國
89500 67200 -120,000(包括Nordwind)
殺害受傷或失蹤[
19,000死亡, ~600輛坦克和突擊炮
47,500人受傷,
23,000被俘或失蹤)
~800輛坦克

日期12月16號至26號,1944年
地點在阿登
結果盟軍勝利
交戰
美國 納粹德國
第1步兵師 第12裝甲師
第2步兵師 第3裝甲師
第9步兵師 第277 Volksgenadier部
第99步兵師 第12 Volksgrenadier部

246 Volksgrenadier部

指揮官
羅伯遜 雨果Kraas
實力
28,000 56,000
傷亡和損失
5000人死亡 失蹤114裝甲戰車,沉重的人員損失,但未知

地中海陣線

圍攻馬爾他,6月,1940年 - 12月,1942
南斯拉夫戰役,1941年4月
希臘戰役,1941年4月
克里特島戰役,1941年5月
西西里島戰役,7月 - 1943年8月
盟軍入侵義大利,1943年9月
那不勒斯之戰,1943年9月
沃爾圖諾線10月 - 1943年11月
芭芭拉線10月 - 1943年11月
空襲巴里,1943年12月
伯恩哈特防線,1943年12月 - 1944年1月
莫羅河戰役,1943年12月
戰役蒙特卡西諾1月 - 1944年5月
戰役安齊奧1月 - 1944年6月
拉西米恩線,6月 - 1944年7月
安科納戰役,6月 - 1944年7月
哥特線8月 - 1944年12月
1945年春季攻勢,義大利4月 - 1945年5月
[編輯]西線

威瑟堡行動4至6月,1940
戰役的納爾維克
荷蘭之戰5月,1940
戰役西蘭
戰役大壩上
埃本堡之戰,埃馬爾
戰役Grebbeberg
海牙之戰
馬斯特里赫特戰役
5月比利時之戰,1940年
戰役阿尼
戰役法國5至6月,1940
敦刻爾克戰役
不列顛之戰7至10月,1940
聖納澤爾空襲3月,1942
迪耶普空襲8月,1942年
霸王行動6至8月,1944
諾曼底戰役
諾曼底入侵
卡昂戰役
戰役波卡基村
戰役卡蘭坦
瑟堡之戰
操作古德伍德
眼鏡蛇行動
法萊斯口袋
騎兵行動8月,1944
盟軍前進從巴黎到萊茵河8至9月,1944
市場花園行動9月,1944年
阿納姆戰役
戰役梅斯9至12月,1944
南希之戰9月,1944年
許特根森林戰役1944年9月 - 2月,1945
洛恩戰役1944年10月
亞琛戰役1944年10月
戰役斯海爾德10至11月,1944
坦克大決戰1944年12月 - 1月,1945
埃爾森博恩嶺
圍攻的巴斯通
操作Nordwind 1月,1945年
科爾馬口袋1至2月,1945
操作實錄2至3月,1945
搶劫行動3月,1945年
行動大學聯合3月,1945年
魯爾突圍戰3 - 4月,1945
格羅寧根戰役1945年4月

③ 請問二戰德軍在44年的法國和盟軍有個戰役名詞叫「洛林大門」,我想知道具體細節和經過

44年9月,法國戰役的進程幾乎全集中在蒙迪旨在於奪取萊茵河橋梁而發動的「市場-花園」行動。
而在法國洛林,巴頓的第三集團軍,開始攻擊該地區的德軍,他計劃突破洛林地區,攻打斯特拉斯堡,也可威脅北面的梅斯要塞,德軍在該地區集中了四支裝備「豹」式坦克的旅:第106,111,112,113旅,德軍預備用著保存許久的坦克旅來摧毀美軍對洛林的進攻行動。
106旅被命令攻打moselle河北岸的美國第三集團軍的第90步兵師,凌晨兩點利用夜色的掩護開始行動,但隨後被美軍發現,在mairy村遭到155mm重炮攻擊,傷亡慘重,行動失敗。
111/112/113旅行動也均告失敗

④ 二戰期間巴頓在歐洲戰場有名的戰役

第一章
「火炬」行動
北非
第二章
「哈斯基」行動
攻入西西里
第二部「霸王」作戰
第一章
法蘭西、阿弗朗什、布雷斯特至摩澤爾戰役
1944年8月1日——9月24日
第二章
強擊摩澤爾防線
1944年9月25日——11月7日
第三章
佔領梅斯和薩爾戰役
1944年11月8日————12月8日
第四章
巴斯托尼及聖維特戰役——「凸出部」戰役
1944年12月9日————1945年1月28日
第五章
從艾弗爾河到萊茵河及攻佔特里爾
1945年1月29日————3月12日
第六章
佔領科布倫茨和巴拉亭戰役
1945年3月13日————3月21日
第七章
強渡萊茵河,從法蘭克福渡過美因河
以及橫渡穆爾德河
1945年3月22日————4月21日
第八章
渡過多瑙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1945年4月22日————5月9日

⑤ 馬島戰爭

馬島戰爭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歷時7 4 天的英阿馬島之戰,這一場未經正式宣戰的戰爭,外交家稱為「武裝沖突」,軍事家則稱為「馬島戰爭」,這是二十世紀第一場可算得上現代化的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本文簡稱馬島),位於南大西洋,東到西經5 7 °4 0 』,西到西經6 2 °,南到南緯5 3 °,北到南緯5 2 °1 5 』之間的海面上。該群島由3 4 6 個島礁組成,總面積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長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個島嶼,主要有索萊達島(即東福克蘭島,本文簡稱東島),大馬爾維納斯島(即西福克蘭島,本文簡稱西島),總人口約兩千,絕大多數是英國移民後裔。首府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喬治亞島是馬島的附屬島嶼,(本文簡稱南島),位於馬島東南7 1 6 海里,西經3 9 °南緯5 3 °的海面上,面積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隨季節變化時多時少,最多達5 0 0 人,首府為格里特維肯港。

馬島距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之間的要沖航道麥哲倫海峽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國本土7 0 0 0 海里。屬寒帶氣候,島上多沼澤,生物資源貧乏,但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不僅位於溝通南半球兩大洋交通的必經之路,而且漫長曲折的海岸線組成的眾多港灣,構成英國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海軍都利用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權。而近年來,馬島又成為開發南極的前進基地,其地位更顯重要。加上八十年代發現的海底石油,更加劇英阿對馬島主權之爭。

說起英阿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以久,漫長而復雜。1 5 9 2 年,英國人約翰·戴維斯發現該島,但阿根廷則認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於1 5 2 0 年發現的。

1 6 9 0 年,英國人約翰·斯特朗發現東西兩島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福克蘭海峽,並由此命名該群島為福克蘭群島。十八世紀初,大批法國人先後來到該島,稱為馬洛伊內群島,後轉化為西班牙語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1 7 6 4 年法國人在東島建立定居點,1 7 6 5 年英國人在西島建立定居點。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萬英鎊的價格從法國手裡買下東島,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佔領西島。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獨立,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

1 8 3 2 年英國佔領西島,次年佔領東島。

從此英阿對馬島的主權進行過多次談判。

1 9 8 2 年2 月雙方在紐約的談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開始准備以武力收復馬島,並制訂出代號為「羅薩里奧」的行動計劃。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來到南島拆除一家舊鯨魚加工廠,工人們出於愛國熱情,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英國立即提出強烈抗議。3 月2 4 日,英國原駐馬島的海軍「忍耐」號破冰船,搭載兩架直升機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島實施威懾。

3 月2 6 日,阿根廷總統阿爾鐵里下令提前實施「羅薩里奧」計劃,由2 艘驅逐艦,2 艘護衛艦,1 艘坦克登陸艦,1 艘潛艇,1 艘破冰船,1 艘補給船搭載2 個營的海軍陸戰隊組成第4 0 兩棲特混編隊,從貝爾格拉諾啟程前往收復馬島,以1 艘護衛艦,1 艘供應艦搭載2 個排的海軍陸戰隊組成第6 0 兩棲特混編隊,從德塞阿多港啟程前往收復南島,還以1 艘航母,4 艘驅逐艦,1 艘護衛艦,1 艘油船組成第2 0 特混編隊,提供戰役掩護。作戰總指揮為陸軍第5 軍軍長兼馬爾維納斯戰區司令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

4 月1 0 日,第4 0 兩棲編隊駛抵馬島。午夜時分,阿軍陸戰隊的偵察小隊在彭布羅克角登陸。次日凌晨,蛙人分隊在約克海灘登陸。六時三十分,阿軍主力在龍克灣登陸,隨即攻佔了機場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軍七架C —1 3 0 運輸機運來3 0 0 0 多後援部隊,使島上阿軍總兵力達4 0 0 0 人。九時,馬島的英國總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軍佔領馬島,建立了行政機構,任命梅嫩德斯准將為馬島軍事長官。

阿軍收復馬島的消息傳到國內,群情振奮,數十萬人聚集在總統府前的「五月廣場」,高唱國歌,高呼口號,歡慶勝利。全國十多個政黨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動。總統加爾鐵里的威望達到頂峰。

英國在獲悉馬島被阿根廷佔領後,立即宣布與阿斷交,成立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主席的戰時內閣,作為最高決策機構,並制定了以武力為後盾,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迫使阿方撤軍,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奪馬島的戰略方針。

4 月3 日,阿軍第6 0 兩棲編隊在南島登陸,經短促交火,佔領南島,英國守軍2 3 人投降。就這樣,阿軍以傷亡7 人,損失2 架直升機的代價,佔領了整個馬島。隨即向馬島進行緊急運輸,運送大量的援軍和物資。

同一天,英國國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以全票贊成通過以武力收復馬島的決議,任命伍德沃德海軍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此人時年四十九歲,畢業於海軍學院,擔任過潛艇艇長、驅逐艦艦長、國防部海軍作戰計劃處處長,機敏果斷,有「海狼」之稱。

4 月5 日,英軍以「競技神」號和「無敵」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特混艦隊,共有3 7 艘戰艦,2 0 架「鷂」式戰斗機,5 8 架各型直升機,3 5 0 0 名海軍陸戰隊。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羅陀啟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潛艇也全速趕往馬島。在特混艦隊一萬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軍參戰部隊完成了制定作戰方案、戰斗序列編組、戰術演練等一系列准備工作,並根據4 月4 日議會簽發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為艦隊的後勤支援力量,同時對徵用的民船按需要進行快速改裝。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號和「堪培拉」號客輪都改裝為運兵船,「大西洋運送者」號和「大西洋堤道」號滾裝船改裝為飛機運輸船,特別是「烏干達」號客船正載著9 4 0 名學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徵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讓學生上岸,隨即駛向直布羅陀,僅用三天就改裝為醫院船。英國的這些高效迅速的臨戰准備,奠定了取勝的基礎。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軍艦、2 0 架飛機、2 0 0 0 名陸軍組成第二梯隊從波特蘭啟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軍艦和3 0 0 0 名陸軍組成的第三梯隊從安普頓啟航。

4 月7 日,英國宣布對馬島周圍2 0 0 海里實施全面海空封鎖。

4 月1 2 日,英軍的核潛艇最先到達馬島海區,開始執行進行封鎖。

4 月1 5 日,英軍從阿森松島起飛的「獵迷」巡邏機,開始對馬島海域進行空中巡邏。

4 月1 7 日,英軍艦隊到達阿森松島,休整一天,並補充物資,進行實彈射擊,校正了槍炮。同時戰時內閣提出把戰爭控制在爭議地區,不進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則。並積極展開了外交和政治攻勢,使美國、歐共體等國都表示支持英國,中斷了與阿根廷的軍火貿易,實行對阿的軍火禁運,向英國則提供後勤保障、通訊、衛星情報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艦隊從阿森松島啟程,前往馬島。

4 月2 0 日,由英軍特種空勤團(簡稱S A S )和海軍特別舟艇中隊(簡稱S B S )的特種部隊的成員組成聯合偵察分隊在南島機降。但南島上暴風驟雨的惡劣天氣使英軍損失2 架直升機,偵察分隊無法開展活動,只好無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隊員先從C —1 3 0 運輸機傘降在南島北部海域,再換乘潛艇到達距南島約三海里處,最後游上岸,進行偵察,查明了南島上阿軍的兵力、裝備、火力配置,並為後續部隊的登陸選擇了機降地點,還清除了島上的雷區。

4 月2 4 日,由2 艘驅逐艦,2 艘護衛艦組成的先遣隊駛抵南島海域。

4 月2 5 日,南島上的S B S 隊員引導第4 2 陸戰突擊營機降在島上,晚六時,英軍佔領了南島首府格里特維肯港。同一天在馬島海域巡邏的英軍「山貓」直升機發現了以水面狀態航行的阿軍「聖菲」號潛艇,馬上進行攻擊,發射A S —1 2 空艦導彈,並投下深水炸彈,「聖菲」號遭到重創,只好搶灘擱淺,6 5 名艇員棄艇逃生,被英軍俘虜,「聖菲」號後在拖帶中沉沒。

4 月2 6 日,英軍俘虜了阿軍在南島的守島部隊1 5 6 人,英方無一傷亡,重佔南島。使英軍獲得了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

4 月2 8 日,英軍艦隊到達馬島,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威治時間4 月3 0 日十一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 0 0 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只都將遭到攻擊。阿軍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在馬島開始實行燈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軍艦隊完成對馬島海空封鎖的部署。「征服者」號核潛艇發現阿軍1 艘巡洋艦和2 艘驅逐艦組成的艦隊,一面報告指揮部,一面進行跟蹤。

5 月1 日,英軍從阿森松島起飛的「火神」轟炸機和從航母起飛的「鷂」式戰斗機首次空襲馬島。

5 月2 日,經戰時內閣批准,「征服者」號潛艇在2 0 0 海里禁區外3 6 海里處,在1 4 0 0 碼距離上,向跟蹤三天的阿軍「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三枚M K —8 魚雷,命中兩枚,巡洋艦在四十五分鍾後沉沒,阿軍有3 2 1 人陣亡或失蹤。由於該艦被擊沉,大大打擊了阿軍的士氣,並使得阿根廷海軍主力撤離馬島海域,在整個戰爭期間都龜縮於本土,再未出戰。

5 月3 日,英軍的「山貓」直升機在馬島以北海區,用A S —1 2 「海上大鷗」空艦導彈擊沉、擊傷阿軍巡邏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軍「海王星」偵察機發現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便召喚2 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前去攻擊,「超級軍旗」採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飛行以躲避英軍的雷達,在距英艦4 6 公里處突然升到1 5 0 米僅用3 0 秒打開雷達鎖定英艦發射2 枚A M —3 9 「飛魚」導彈,然後急轉彎同時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軍發現導彈來襲,艦長只來得及大叫一聲:「隱蔽!」就被一枚導彈擊中,隨即燃起大火,盡管艦上的損管人員竭力撲救達五小時,仍無法控制火勢,艦長只得下令棄艦,英軍傷亡失蹤7 8 人。六天後,「謝菲爾德」號在拖回英國途中沉沒。這艘排水量3 2 0 0 噸,造價達2 億美元的英國最先進的軍艦被擊沉,對英軍的打擊極大,英軍吸取教訓,採取各種措施防範阿軍的導彈攻擊。

5月6 日,英軍十六名S A S 隊員先搭乘潛艇再換乘橡皮舟潛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奧·加列戈斯空軍基地,一舉炸毀阿軍8 架「超級軍旗」,而阿軍總共才不過1 4 架。

5 月7 日,英國又宣布將禁區擴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軍「鷂」式戰斗機擊沉阿軍的「一角鯨」號補給艦。

5 月1 0 日,英軍「活潑」護衛艦擊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號補給艦。

英軍在此期間破譯阿軍密碼,全面掌握阿軍作戰企圖和兵力部署,並綜合「S A S 」、「S B S 」的戰場偵察確定馬島的東島北側聖卡洛斯灣為登陸地點。但是,在福克蘭海峽北口的佩布爾島上的機場,雷達站構成嚴重威脅,為掃清障礙又不暴露登陸企圖。英軍決定派突擊隊消滅佩布爾島的目標,但不作佔領。

5 月1 1 日夜間,八名「S A S 」,「S B S 」隊員摸上佩布爾島進行偵察。

5 月1 4 日夜間,五十名突擊隊員乘三架直升機在八名先遣隊員引導下機降於島上,炸毀阿軍6 架「普卡拉」攻擊機,4 架「T - 3 4 」教練攻擊機,1 架運輸機。隊員中的炮兵觀察組指引「格拉摩根」號驅逐艦的1 1 5 m m 主炮猛轟島上的目標,1 座軍火庫,6 座雷達站均被炸毀。英軍在烈火中乘直升機安然返回,以輕傷2 人的代價取得全勝,掃清了登陸的障礙。

考慮到阿軍在馬島的兵力達1 4 0 0 0 人,而英軍首批登陸部隊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勝多,只有出奇制勝。為此伍德沃德煞費苦心,大擺迷魂陣。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擊分隊很早便潛伏上島,在島上英籍居民的掩護下,一面摸清阿軍的布防,一面積極活動,四處襲擾,唯獨對阿軍的指揮部沒有襲擊,主要原因就在於英軍破譯了密碼,阿軍的指揮部成了英軍情報來源的重要途徑。

5 月1 9 日,英軍四支偵察小分隊登陸。

5 月2 0 日,英軍艦隊在馬島西南海域游弋,並派出驅逐艦炮擊岸上目標。還在達爾文港和福克斯灣實施了佯動登陸。將阿軍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軍的突擊編隊兩天前由南島進到馬島東北約2 0 0 海裏海域集結,於登陸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氣和夜幕掩護向登陸地區機動,在范寧角附近展開。

5 月2 1 日凌晨三時,S A S 突擊隊作為第一梯隊在范寧角登陸,在先期登陸的偵察分隊協助下,消滅了阿軍約5 0 人的守衛部隊。三時三十分,英軍開始艦炮火力准備。三時四十分,英軍2 艘兩棲攻擊艦,4 艘登陸艦,在聖卡洛斯實施多點立體登陸,未遇抵抗便順利上岸。英軍抓住阿軍夜戰能力差的弱點,爭分奪秒搶運人員、物資,在四小時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噸物資。並構築工事,組織防禦,准備迎擊阿軍的反撲。果然,天剛亮,阿軍便出動1 6 架「普卡拉」攻擊機,1 4 架「幻影」戰斗機,猛烈空襲英軍艦隊和登陸灘頭。阿軍飛行員受過美、法、以等國教官的嚴格訓練,技術高,作風猛,戰鬥力很強。面對英軍高炮、導彈和「鷂」式戰斗機組成的防空體系,毫不畏懼,擊沉「熱心」號護衛艦,擊傷驅逐艦1 艘,護衛艦2 艘,輔助艦1 艘。阿軍也付出被擊落1 4 架飛機的代價。英軍頂住了阿軍的反擊,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還鋪設了可供「鷂」式和直升機起降的鋼板簡易機場,進一步鞏固了登陸灘頭。

5 月2 2 日,阿軍令人費解地按兵不動,給了英軍喘息之機,英軍乘機補充物資,調整部署,並展開了一個「吹管」防空導彈連,組織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5 月2 3 日,阿軍出動近百架次飛機,繼續發動猛烈空襲,擊沉了「羚羊」號護衛艦。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國慶,阿空軍傾全力出擊,全天出動約2 0 0 架次,取得擊沉「考文垂」號驅逐艦,「大西洋運送者」號滾裝船,擊傷1 艘驅逐艦,1 艘護衛艦的輝煌戰績。英軍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運送者」號上運送的1 6 架「鷂」式戰斗機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機在被擊沉前就飛到了岸上機場。三天來,阿空軍英勇戰斗,給予英軍沉重打擊,但一來飛機性能不及英軍,二來又得不到海陸軍的有力支援,三來由於阿根廷一百多年來沒有戰爭,戰備較差,投下的炸彈有4 0 % 沒有爆炸,所以無法阻止英軍的登陸。而自身損失也高達31架飛機。三天里,英軍上岸部隊已達5 0 0 0 人,灘頭陣地擴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補給基地,通信樞紐,並在鋼板簡易機場加鋪了鋁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軍開始發起陸上進攻,兵分兩路向斯坦利港推進。南路以第2 傘兵營為先導,第4 5 陸戰營為後援,沿東南公路,經達爾文港、古斯格林、費茲羅伊灣、布拉夫灣從南面攻擊;北路以6 0 名S A S 隊員為先導,第3 傘兵營,第4 陸戰營跟進,沿道格拉斯、蒂爾灣,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軍攻佔達爾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軍攻佔古斯格林和蒂爾灣。

5 月3 0 日,阿軍出動1 架「超級軍旗」和4 架「天鷹」攻擊英軍的旗艦「無敵」號航母,阿軍以2 架「天鷹」被擊落的代價擊傷「無敵」號,但英軍矢口否認。當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號客輪運送的3 0 0 0 英軍上島。進一步加強了英軍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軍進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軍。

6 月1 日,南路英軍也到達肯特山,與北路英軍匯合。阿軍此時採取放棄外圍,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針。英軍在攻佔肯特山和查傑林山完成對斯坦利港的包圍後,並不急於攻擊,而是調整部署,補充給養,派出S A S 和S B A 隊員四處活動,進行戰場偵察,很快查清阿軍以肯特山、查傑林山為第一道防線,以哈里頓山、浪頓山為第二道防線,以無線嶺、欲墜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線為主防禦陣地,即加爾鐵里防線,在三道防線之間都布設大量地雷和障礙,只留一條由炮火保護的秘密通道供聯絡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敵情後,決定投入後續部隊第五步兵旅。該旅轄三個營,A 營是威爾士禁衛軍,B 營是蘇格蘭禁衛軍,該營曾參加二次大戰,在阿拉曼戰役中大敗德軍而名揚天下,C 營是赫赫有名的廓爾喀營,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爾廓爾喀人而得名,廓爾喀人以吃苦耐勞驍勇善戰而聞名,人人身佩廓爾喀彎刀,二戰中他們曾以這種鋒利的彎刀和兇悍的刀法將橫行東南亞的日軍殺得潰不成軍。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陸艦,悄然啟程准備在立夫來島登陸。途經天鵝灣時,旅長威爾遜·摩爾准將發現弗茲羅的阿軍正在撤離,摩爾憑借一名職業軍人的出色直覺,覺得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便未經指揮部批准,當機立斷命令在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灣登陸。這一舉動在戰後被普遍認為是極富主動精神的,由於阿軍的撤離,英軍第五旅3 5 0 0 人順利在希拉夫灣登陸成功。

6 月8 日,阿軍出動大批飛機空襲在希拉夫灣灘頭的英軍,擊沉登陸艦1 艘,擊傷護衛艦1 艘,登陸艦1 艘。阿軍損失飛機1 1 架。但仍無力阻止英軍的登陸。此時英軍在島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強,共有地面部隊8 0 0 0 人,重炮3 0 門,坦克2 0 輛。

6 月1 1 日,經三天的准備,英軍以「火神」轟炸機和「鷂」式戰斗機進行密集轟炸,同時驅逐艦、護衛艦以艦炮火力掩護,支援地面部隊向阿軍的第二道防線猛攻,第4 5 陸戰營攻佔哈里特山和浪頓山,突破第二道防線,並控制了斯坦利外圍所有制高點。阿軍唯一的反擊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飛魚」導彈擊傷「格拉摩根」號驅逐艦。

6 月1 2 日,英軍按計劃休整一天。當晚設在肯特山上的無線電監聽小組截獲並破譯馬島阿軍發給總統的密電,獲悉阿軍已無力再戰。摩爾准將決定立即投入預備隊,實施最後一擊。半夜,英軍第五旅B 營、C 營和第二傘兵營,沿S B S 標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軍發起全面攻擊。激戰五小時,於6 月1 3 日凌晨五時,攻佔了無線嶺、欲墜山和威廉山,奪取了加爾鐵里防線上的所有要點。

6 月1 4 日,英軍繼續攻擊,阿軍丟棄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區。從早晨七時三十分起,英軍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轟擊,阿軍的大炮剛一還擊,便被英軍用炮瞄雷達和計算機火控系統指引的精確火力所消滅,隨後英軍便全力轟擊斯坦利港內的目標,猛烈的炮擊整整持續了十個小時,英軍共發射了一萬二千發炮彈,幾乎用完英軍所有的彈葯。午後,英阿兩軍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

6 月1 4 日二十一時,斯坦利港內殘余的九千多阿軍投降。至此,戰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總統宣布馬島的戰斗已經結束。英國也宣布阿軍投降,奪回馬島。至此,歷時7 4 天的馬島戰爭正式結束。

7 月中旬,雙方遣返了戰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區,恢復正常航行。至此兩國間的敵對行動完全結束。

馬島的失敗還導致阿根廷國內矛盾激化,總統加爾鐵里和海、空軍司令等高級將領被迫辭職,次年文官政府經大選上台後,又把發動戰爭的主要軍事領導人送上軍事法庭受審。

戰爭中,英軍死亡2 5 5 人,傷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損失飛機3 7 架,其中「鷂」式8 架。被擊沉驅逐艦2 艘,護衛艦2 艘,登陸艦1 艘,滾裝貨船1 艘,被擊傷驅逐艦4 艘,護衛艦1 1 艘,登陸艦2 艘,掃雷艦1 艘。耗資1 7 億美元。阿根廷死亡1 0 0 0 人,傷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損失飛機1 1 7 架。被擊沉巡洋艦1 艘,潛艇1 艘,偵察艦1 艘,補給船2 艘,巡邏艇1 艘。被擊傷軍艦6 艘。耗資3 2 億美元。加上美國和歐共體經濟制裁所造成直接、間接經濟損失共達數十億美元。

英軍獲勝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其一,戰略決策上,阿方在初期掌握了主動權,但錯誤判斷英國不會勞師遠征,同時又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軍事實力。其決策建立在一廂情願的基礎上。英國雖在初期倉促應戰,但是反應快,決策准,客觀清醒估計了形勢,採取果斷積極的戰略方針,以軍事斗爭為主,兼以政治、外交、經濟多管齊下,充分調動了國際、國內一切有利條件,發揮總體優勢,最終走向勝利。

其二,在兵力部署上,阿軍對國際局勢、英軍企圖、戰略方向都作了錯誤判斷。在英國出兵後,認為英國會進攻阿根廷本土,將大批部隊用於防禦大陸;對存在領土爭議的鄰國智利深懷戒心,在邊境部署大量精銳裝甲部隊;在馬島戰區,對靠近本土的西島沒有充分利用,僅部署占參戰兵力3 % 的部隊;在東島將主力集中於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區分散把守,沒有掌握足夠的機動兵力,給英軍可乘之機。

其三,在戰術指導上,阿軍思想消極,戰術呆板,而且沒有用最具戰鬥力的航空兵攻擊英軍防衛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後勤船隻,這是最大失誤。戰爭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擊進攻方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是極為少見的。英軍戰略指導思想正確,戰術靈活多樣,善於抓住關鍵環節,爭取主動。如首先奪取南島,既振奮士氣,又取得了立足點和前進基地,一舉兩得。又如一舉擊沉阿軍巡洋艦,極大震撼阿軍,迫使其海軍怯戰不出。

其四,在指揮體制上,阿根廷的聯合司令部有名無實,無法擔負戰略指揮和協調作用,上層領導集團包括總統加爾鐵里在內的高級將領沒有實戰經驗,缺乏指揮素養。戰區指揮官奧斯瓦爾多·加西亞中將、胡安·隆巴多少將、梅嫩德斯准將等平庸無為,既未認真組織抗登陸的准備,作戰指揮也不頑強,很多地方未經戰斗就輕易放棄。英國成立戰時內閣作為最高統帥機構,集中指揮調度軍隊各軍種和政府各部門,使之協調一致。並採取委託式指揮法,即將戰區指揮重任全權授予前線指揮官,有關戰區以外及事關戰爭進程的重要行動由戰時內閣決定。這種既高度集中又極其靈活的指揮體制,使英軍充分發揮了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而英軍的指揮官伍德沃德少將和摩爾准將都是具有相當高軍事素質和豐富經驗的佼佼者。

其五,在戰爭准備上,阿方雖有奪占馬島的決心卻無長期堅守的精神准備和物質准備,在馬島投入兵力不足,形不成優勢,加上阿根廷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平時對重要的戰略物資又沒必要儲備,當美國和歐共體實行武器禁運後就使得飛機、導彈的消耗無法補充,陷入彈盡援絕的困境,直接導致阿空軍在後期攻擊力明顯減弱。此外阿軍平時戰備較差,影響了己方戰鬥力的發揮,特別是阿軍由於炸彈引信失靈或過期,使投下的炸彈有4 0 % 沒有爆炸。英軍認為如果阿軍投下的炸彈都爆炸的話,英軍的損失將達到無法堅持的程度。而英軍平時戰備程度高,有6 0 % 的軍艦能隨時投入作戰,並擁有充足的物資儲備。而其軍隊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常備軍,經常進行在各種氣候、地形下的演練,能很快投入戰爭。特別是英軍的後勤船隻有8 0 % 從民船中徵用,所以對民用船隻有專門的徵用計劃和改裝方案,在兩三天里就完成了徵用改裝,表現出的高效令人驚嘆。

其六,在後勤保障上,阿方在佔領馬島後沒有認真組織後勤,首先沒在馬島修建必要規模的機場,使得阿軍的飛機只能從遠離戰區的本土起飛,因受作戰半徑的限制大大影響作戰效果。其次在馬島沒有儲備足夠的物資,加上開戰後的消耗和英軍的封鎖,使阿軍的補給成為致命問題。部隊缺衣少食,彈葯匱乏,根本無力作戰。相反遠離本土的英軍後勤保障十分出色,先後在阿森松島建立中途補給基地,在南喬治亞島建立前進補給基地,在聖卡洛斯建立灘頭補給基地,運用現代化的海空運輸工具,通過周密科學的計劃組織,對部隊進行源源不斷的補給,保證了英軍每個士兵每天能有兩餐熱食,有新發的禦寒衣物,彈葯充足,還有4 艘醫療船提供醫療衛生保障。在通信保障上,除利用了美國的通信衛星外,還在直布羅陀、阿森松島、加拿大、紐西蘭等地開設2 6 個無線電發射台。加上特混艦隊本身電子設備齊全,干擾和抗干擾能力強。使艦隊與本土通訊順暢。

這些情況表明,阿根廷在嚴重不足的准備下,輕率發動了戰爭,豈有不敗之理。

⑥ 在二戰德國進攻法國初期,是誰提供的作戰計劃內容如何呢

是1891年到1906年任德國參謀總長的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伯爵,設計了一個通過廣闊的比利時平原侵入法國的戰略略做修改,
施里芬這位能乾的戰略家,是軍事史上博覽群書的人之一。他從坎尼之戰中得到許多啟示,漢尼拔用包圍兩翼和後衛擊敗了較強的羅馬人。施里芬將軍的相似的計劃集中在梅斯,這是一個最靠近法國邊境的德國城市,距離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以這個築壘地區為樞軸,由七十九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八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象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國人在這個繞著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麵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
如果法國士兵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把八個德國固定師趕向萊茵河,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德國人將從後面來攻打法國人。法國的要塞炮只面對德國,不能轉向西面來對付從法國方面進攻的德國人。
施里芬制訂的戰略,包括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施里芬只在東線安排十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在他臨終時,這位偉大的戰術家據說曾強烈要求:「戰爭一定會來……要加強右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的繼任人毛奇將軍改變了這個計劃,以應付他認為是不同的情況。他不去加強右翼,反而減少右翼的實力三分之一,在左翼增加了八個師——此舉對法國是幸運的。由於其他障礙和延誤,毛奇縮短了以梅斯為樞軸而轉動的德國入侵戰線,以致他的部隊開到巴黎的東面而沒有加以包圍。幾個星期後,當德國人企圖用正面突擊攻佔巴黎時,他們在馬恩之戰中被擊退了。
曾經看過一幅施利芬的肖像畫,作為德國參謀本部的著名參謀總長之一,施利芬的長相離標準的職業軍人差得很遠:臉色蒼白,身形消瘦,略有些謝頂,恰如一個文弱書生。最令人詫異的,莫過於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戰略大師的眼睛一如普通人一樣灰暗無光,全不見戰略家獨有的靈氣與智慧。自然,熟悉施利芬的人則對這一點不太會感到驚訝――他本是一個高度的近視眼。

自19世紀至二戰結束前,世界陸軍之強,莫過於德國,而作為德國陸軍的最高指揮機構的德國參謀本部,特別是一戰前的德國參謀本部,更是藏龍卧虎、人才輩出,至今仍然令無數熱血男兒心嚮往之。在德國參謀本部的歷屆參謀總長之中,成就最高的當數輔佐俾斯麥先後打贏丹麥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統一德意志的毛奇(Moltke);而最為中國人所熟悉的,當數毛奇的繼任者、1900年出任侵略中國的八國聯軍元帥的瓦德西(Waldersee)。施利芬是瓦德西的後任,任參謀總長的時間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時間

⑦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名空戰

一、倫敦上空的「鷹群」——不列顛空戰
希特勒用閃電戰席捲西歐大陸之後,制定了一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決定首先發動大規模的空中攻勢,旨在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和摧毀其防禦體系,為渡海登陸作準備,於是爆發了大戰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德國空軍在不列顛空戰中嚴重受挫,被迫放棄了「海獅計劃」。丘吉爾說:「戰爭史上,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眾多的人(英國民眾)從如此少的人(皇家飛行員)那裡獲得如此多的好處」。
8月15日德國出動轟炸機520架次,殲擊機1270架次,向英國主要目標全面出擊。中午剛過,英國南部上空,英國空軍的「噴火」式和「颶風」式戰斗機與德軍的600架轟炸機展開了世界戰史上空前規模的大空戰。在這一地區,轟炸機隆隆轟鳴,戰斗機騰升俯沖,穿梭交織,槍炮聲驚天動地。德機盡管占據數量上的優勢,但空戰能力卻很差,不一會兒,德國轟炸機便一架一架地中彈墜地——下午4時45分,德軍的200架飛機最終還是沖破了英空的阻擊,向北部飛去。這時,在中部地區的170架「噴火」式和「颶風」式戰斗機立即迎擊德機編隊。從德機後方飛來的是英國的「噴火」式飛機,它們從德機編隊上方向下俯沖。這些飛機剛沖過有效發射陣位便又重新拉起,迅速上升轉彎,佔領有利位置,准備再次攻擊。針對德機調整後的密集隊形,英機採用了分別夾擊殿後轟炸機的戰術。這樣一來,德軍無計可施,只得轉彎躲避,編隊被打亂了。英國戰斗機乘機追擊四處逃竄的「容克」飛機,英軍的「獵兔戰」開始了。德國轟炸機陷入了一片混亂的逃亡之中。
當英格蘭南部上空空戰正酣時,英格蘭北部上空也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德軍第一波84架飛機距離英格蘭海岸線還有大約40公里時,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出現在他們的左前方。飛在最前面的德軍戰斗機大隊大隊長雷斯特曼上尉還沒來得及率隊做出反應,一架英國「噴火"戰斗機就把他打進了大海。幾分鍾後,英國飛機從四面八方向德機發起了全面攻擊,雙方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拼殺。這次空戰英軍以損失34架飛機的代價,擊落德機76架。
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在空戰中沒有佔到便宜後,接連對倫敦進行了多次閃電空襲。9月15日,德軍再次出動了千架次飛機對倫敦進行空襲。英國空軍與德軍機群展開了殊死搏鬥。德軍第二航空隊第3轟炸團剛到達坎特伯雷上空,英國空軍第72、第92中隊的「噴火」戰斗機不待占據有利位置就迫不及待地沖入德軍轟炸機群。飛行員猛按炮鈕向德機猛烈掃射,幾分鍾內,德國轟炸機就接二連三地墜入大海。13點30分剛過,當德國飛機像無邊無際的潮水似的再次涌過海岸時,英國空軍的數百架戰斗機在空中盤旋著、俯沖著,將一串串仇恨的炮彈射向德國飛機。整個英格蘭東南部,從海峽直到倫敦一帶,到處都展開了激烈的空戰。戰斗持續整整一天。在這一天,英軍以損失26架飛機的代價,共擊落德機56架。
在1940年7~10月「不列顛之戰」最緊張激烈的4個月中,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5架。但英勇善戰的英國飛行員也給納粹造成了無法承受的損失。納粹德國喪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也來第一次嚴重受挫。
二、爭奪南半天——庫班空戰
庫班空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上一次大規模的空中戰役,德國空軍在會戰中嚴重受挫,從而喪失了蘇德戰場南翼的制空權。此戰充分暴露了杜黑制空權理論的片面性,蘇聯殲擊機部隊的輝煌戰績雄辯地說明——空中交戰是奪取制空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1943年2月5日夜,蘇軍陸戰隊發起前期攻勢,在庫班半島南側、德軍「藍色防線」最南端的梅斯哈科地區登陸成功,搶佔了一塊寬4公里、縱深2.5公里的登陸場,很快又擴大到30平方公里,在德軍防線的南側橫插了一刀。德軍大為惶恐,經過一番調兵遣將,於4月17日出動4個步兵師,2.7萬人在大批飛機支援下,對取名「小地」的蘇軍登陸場發起了瘋狂進攻。庫班戰役的第一輪大角逐同時在陸地、海面和空中爆發,其中尤以空戰最為激烈。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在這小小的空間中投入作戰飛機近千架,猛烈轟炸登陸場,支援步兵作戰。其出擊機場多在克里米亞和庫班半島上,距前線僅50~100公里,因此出動強度非常高,異常猛烈的火力風暴不時向「小地」登陸場颳去。蘇軍空軍第4集團軍最初出動了300架飛機阻擊敵軍的空地攻勢,打得十分頑強。但由於力量佔劣勢,其基地又是在150~200公里以外的克拉斯諾達爾,因此一度陷於被動。坐鎮前線指揮的大本營代表、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元帥決定大規模增兵庫班,扭轉被動局面。他從統帥部大本營調來了轟炸航空兵、殲擊機航空兵,使蘇軍的飛機數量增加到900多架。
20日德軍對「小地」展開了更兇猛的進攻,蘇軍航空兵大批投入到防禦戰斗中,一天之內對敵步兵和炮兵戰斗隊形進行了兩次密集隊形突擊,炸得德軍人仰馬翻、狼狽敗走。在第一輪3天的激戰中,德軍共損失飛機182架,德國空軍被迫轉入防禦作戰。第一輪激戰後,僅僅平靜了5天。
4月28日,德國空軍搶先發起了一次空中進攻,這一天之內出動了850架次,突擊蘇軍集結地域,蘇軍殲擊機出動了310架次進行了攔截。4月29日,蘇聯空軍又對德軍發動了第二輪進攻,這一天蘇聯空軍進行了42次編隊空戰,出動了飛機1308架次,擊落74架德機。
5月26日晨,庫班爆發了更激烈的戰斗,蘇軍對「藍色防線」發起了猛攻。蘇德空軍開展了第三輪空中角逐。空軍第4集團軍在進攻發起前,出動了338架飛機,配合炮兵進行了40分鍾的密集航空火力准備。但德軍的抵抗空前兇猛,這一次德軍急忙從戰場外圍調入了大批飛機,使第4航空隊的飛機數猛增到1400架。在進攻的頭3個小時,德軍航空兵就出動了1500架次,從空中阻擊蘇軍攻勢;中午以後前線上空繼續不斷出現德軍飛機。為奪回主動權,打掉德軍的囂張氣焰,空軍第4集團軍及時調整戰術,將殲擊機防區擴大,在戰區邊緣截擊敵轟炸機。同時廣泛採取了「游獵」戰法,機動靈活地打擊德機。由於殲擊機大批用於爭奪制空權和攔截敵轟炸機,轟炸機和強擊機無法得到有效的護航。他們採取大編隊自我保護的方法,堅持出動,突擊敵地面反擊部隊。執行任務中,強擊機始終保持15%的彈葯品隨時准備與敵空戰。這次空戰,是庫班三次空戰中最激烈的一次,11天中,蘇軍殲擊機出動了5610架次,空戰364次,擊落德機315架,有效地遏制了德軍的反攻勢頭,重新成為庫班上空的主人。
在庫班2個月的空戰中,蘇軍出動飛機3.5萬架次,擊落德機800餘架,極大地削弱了德軍的空中實力。蘇聯空軍奪取了蘇德戰場南翼的制空權,為進而奪取整個蘇德戰場的制空權鋪平了道路。
三、東線上空的轉折——庫爾斯克空戰
庫爾斯克空戰是蘇德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空中戰役,希特勒為了防止東方戰線的崩潰,孤注一擲,集結了東線65%的空中力量與蘇軍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空中大血戰。雙方共投入作戰飛機1.2萬余架,德國空軍在會戰中損失慘重,徹底喪失了蘇德戰場的戰略制空權。
1943年5月6日5時30分,蘇軍以112架轟炸機、156架強擊機和66架殲擊機,在12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同時對德軍實施了第1次密集突擊,並從空中封鎖了駐有德軍戰斗機的部分機場。下午15時,蘇軍又發起了第2次突擊,共出動飛機372架,突擊了德軍20個機場。在這次突擊中,德軍進行了猛烈的抵抗。德軍所有防空兵器均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戰斗機在空中進行巡邏,高炮在機場區實施攔阻射擊。蘇軍統帥部及時增派了對付敵防空兵器和封鎖駐有戰斗機機場的兵力和兵器,飛行員克服了德軍的猛烈抗擊之後,擊毀擊傷德軍158架飛機。
7月5日,希特勒開始了「堡壘」進攻戰役。雙方的殲擊機與殲擊機之間、殲擊機與轟炸機之間、轟炸(強擊)機與坦克之間展開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戰。空戰、空襲、反空襲交替進行,直殺得庫爾斯克地域烈焰翻滾,濃煙、砂塵遮天蔽日,僅7月5日這一天,就與德機進行編隊空戰76次,擊落德機106架。擔任南線防禦的蘇軍航空兵打得更加頑強。5日,德軍從別耳哥羅德向庫爾斯克城以南的奧博揚發起主攻後,沃羅涅日方面軍將其所屬空軍第2集團軍的幾乎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奧博揚一線。從5日開始,雙方展開了殲擊機大戰,參戰飛機之多、空戰頻率之高,戰況之慘烈,均達到驚人的程度。在寬20、長60公里地區上空,同時有雙方的2000多架飛機在活動。一次參戰的飛機常常多達100~150架。7月5日雙方編隊空戰達99次。至10日,僅空軍第2集團軍的殲擊機就進行了205次空戰,擊落德軍飛機330架。加盧諾夫將軍指揮的近衛殲擊機航空兵第8師的飛行員在戰斗中表現尤為突出。他們在第1天就擊落敵機76架。中隊長戈羅韋茨上尉7月6日在完成戰斗任務返航時,發現敵一群轟炸機正飛向蘇軍陣地。他毫不畏懼地迎了上去,突然發起連續攻擊,一氣擊落了德機9架,創造了空戰史上的奇跡。
7月12日早晨,蘇聯空軍第2集團軍開始進行航空火力准備,200多架飛機對准德國坦克和火炮進行了足足40分鍾的猛烈轟炸,大量涌來的德國坦克被阻住了,德國攻佔庫爾斯克的「堡壘」計劃徹底破產。8月3日,蘇軍對德軍轉入反攻。在部隊發起沖擊前兩個小時,空軍第2集團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突破地段上的敵支撐點進行了壓制。德軍隨即把大量航空兵投入被突破地段,意欲阻止蘇軍的進攻,但每次襲擊都遇到了蘇軍航空兵的猛烈攻擊。在掌握了制空權的蘇軍航空兵的積極協助下,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坦克集團很快突破了德軍防禦的地域;正當沃羅涅日方面與敵展開激戰時,草原方面軍於8月18日突破了哈爾科夫外圍防線,對敵構成了三面合圍態勢,德軍棄城而逃。至8月底,勝利地結束了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空戰以蘇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終,以此役為標志,蘇德戰場上的戰略制空權轉到蘇聯空軍一邊。正如前德國將軍蒂佩爾基希所說:「從1943年起,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改變敵空軍在戰斗地域上空的獨霸局面。」蘇聯空軍正是從庫爾斯克向納粹的老窩——柏林進發的;從此以後,空地一體作戰也日益廣泛地應用於戰爭的實踐中。
三、珊瑚海海空戰
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展開了奪取交通要道制海權的海空大戰。人類戰爭史上首次航母對航母的大規模海空戰。這是一場完全由飛機打的海戰。日方艦隊由兩艘主力航母、一艘輕型航母 、9艘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組成。艦載機146架,有99式艦載轟炸機、97式魚雷攻擊機和「零」式戰斗機、還有駐在臘包爾的90餘架「1」式陸上攻擊機。
美軍破譯了密碼,得知日軍南下消息,美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將軍即向珊瑚海調集了兩艘航母,5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等,以及SBD「無畏」式俯沖轟炸機、「野貓」式戰斗機等143架飛機。
5月7日10時,美發現了日「祥風」號航母。24架魚雷機、53架「無畏」式轟炸機和TBD—1「蹂躪者」式魚雷轟炸機,在16架「野貓」式掩護下向「祥風」號猛撲。10時55分,美機抵達艦隊上空,10分鍾時間,「祥風」號中了13顆重磅炸彈和7條魚雷。報務員只是發出了「我們遭到美機……」便隨艦沉入了海底,這是整個大戰中擊沉航母最快的一次。全艦800名官兵,有636名隨艦沉沒。而美只損失了3架轟炸機。
夜間,日軍派出27架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攻擊美特混艦隊。恰與美「野貓」式戰斗機遭遇。有8架97式魚雷攻擊機和1架99式艦載俯沖轟炸機被擊落。黑暗中,日機錯將美艦「列剋星敦」號認為是日艦,准備降落,美艦開炮打落了前邊日機,使不少日機墜海,最後,只有6架日機帶傷飛回去。
5月8日,8時多,雙方幾乎同時發現對方。此時,美方有122架飛機,並配有雷達,但配合時間短,協調不好。日方有121架飛機,沒有雷達,但配合已有半年,雙方實力相當。美艦「約克城」號上81架飛機分五個編隊起飛撲向日艦隊,日艦上70架飛機組成的第1攻擊波向美艦隊撲來。於是,雙方艦隊在200海里的距離上互不照面,指揮各自的飛機,向對方發起攻擊。勢均力敵的珊瑚海海空戰終於爆發了。 10時22分,美機發現了日艦隊,「瑞鶴」號躲在雲下,「翔鶴」號上的「零」式機起飛應戰,正好成美機靶子。23架「無畏」式飛機先進行轟炸,9架「掠奪者」式飛機後發射魚雷攻擊「翔鶴」號。從「列剋星敦」號起飛的一部分飛機,發現了正在冒煙的「翔鶴」號航母。於是6架俯沖轟炸機、11架魚雷機又發起了攻擊。「翔鶴」號在連續遭到2次攻擊,被命中3枚炸彈情況下,傷勢嚴重,下令返航。

5月8日,幾乎在當天下午同一時間,由於雙方都感到實在難以支持,各自下令撤退。此戰雙方均有重大損失,打成平局。日本損失航母和驅逐艦各一艘,飛機約100架,一艘重傷。美軍損失航母和驅逐艦各一艘,一艘航母受傷,損失飛機約70架。它是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以來首次受挫。
四、中途島海空大戰(1942年6月7日)
珊瑚海海空戰日海軍首次受挫之後,日本海軍堅信位於珍珠港西北的中途島附近,可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交鋒。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出發,共有8艘航母、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等200多艘,艦載機近700架(俯沖轟炸機,水平轟炸機,和「零」式戰斗機),進攻中途島。而此時美國太平洋艦隊能集結僅有3艘航母,艦載機233架(「毀滅者」式魚雷攻擊機等),7艘重巡洋艦和1艘輕巡洋艦,17艘驅逐艦及19艘潛艇。日本像偷襲珍珠港一樣,寄希望於保密,但這次不同,美軍破譯了日軍的密碼,知道了日本的戰略意圖和行動計劃。美方將計就計,三艘航母和一些艦只離開了珍珠港,埋伏到了中途島東北320公里的海面上。
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上將,在了解日軍意圖後,調集航母3艘(艦載機230多架)往島上調集大批飛機,有:PBY—5A「卡塔利娜」 、F4F—3「野貓」、F2A—3「水牛」、B—17「飛行堡壘」、B—26「劫掠者」、SBD--3「無畏」、SB2U「守護者」、TBF—1「復仇者」式等。

但美軍前兩批從「企業」號和「約克城」號起飛的「守護者」、 「毀滅者」、「野貓」飛機損失慘重。從「企業」號起飛的「無畏」式、 B—17到了日艦隊上空,日航母上空一架飛機也沒有,渴望為珍珠港報仇的美國飛行員沖向日艦,「加賀」號甲板被炸開,幾分鍾之內被毀,「赤城」號六分鍾被炸成廢物,「蒼龍」號也成燃燒的地獄,短短的8分鍾日三艘航母被摧毀,一天內均沉入太平洋。
日軍從「飛龍」號起飛的18架轟炸機在6架「零」式的掩護下,跟隨返航的美機後面,發現了美「約克城」號航母,進行攻擊,重創「約克城」號,於第二天沉沒,日軍13架轟炸機及3架「零」式機被擊落。當天下午,美軍24架「無畏」式從「企業」號起飛直奔「飛龍」而去,雖有6架「零」式阻擊, 2架美機被擊落,「飛龍」號還是中了4枚重磅炸彈。在中途島起飛的B—17轟炸機的努力下,使日軍「飛龍」號沉入大海。規模空前的中途島海空大戰,美損失航母一艘、驅逐艦一艘、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日方損失航母4艘、巡洋艦一艘、180架飛機隨艦沉沒,285架被擊落,3500名官兵包括幾百名飛行員和機務人員葬送大海。 6月5日凌晨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大將下令:「取消中途島的佔領行動」。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中途島海空大戰至此結束。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特混艦隊之間使用艦載機實施的大規模空中交戰。空中作戰決定了這次戰役的勝負。而空中偵察又起了重要作用。
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它標志著美軍開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美國海軍總司令說:「這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
至於偷襲珍珠港,那個只能算是空襲,還算不上空戰。

⑧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軍事天地】二戰歐洲戰場十大王牌部隊~二戰十大著名戰役和轉折性戰役的開始與結束時間~2008-10-31 12:52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 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由於其軍服臂章上有一個正在嚎叫的白色鷹頭,被稱為「鷹師」或「嚎叫的鷹」。1944年,該師在諾曼底連續戰斗33天,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 阿登戰役是101空降師的光輝頂點之一。德軍精心策劃的阿登戰役給盟軍部隊造成了重大打擊。101空降師作為機動部隊迅速馳援,頑強地抵抗住強大德軍的包圍。 美國第82空降師 第82空降師是美軍組建最早的空降部隊。1943年7月9日晚,150架滿載82空降師505團傘兵的C-47運輸機朝西西里島飛去。由於指揮和通訊方面的失誤,這支部隊遭到友軍誤擊,23架飛機被擊落,37架被嚴重擊傷。一個多月後,該師率先為美軍在納粹控制下的歐洲大陸奪取了第一座大城市———薩勒諾。 在諾曼底戰役中,82師與101空降師及英軍第6傘兵師加入了首輪進攻部隊的行列。該師持續作戰33天,共殲滅德軍3個師,擊潰2個師,完成掩護步兵登陸的任務,而自己也從11770人減員到5492人。 美國第1步兵師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是陸軍主力部隊之一。1944年6月,第1步兵師在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主攻「奧馬哈」灘,這也是整個諾曼底登陸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血腥苦戰。在此次戰斗中,第1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一天內3000人傷亡。諾曼底登陸作戰結束後,第1步兵師繼續向北推進,突破「齊格菲防線」,攻入德國本土。 在二戰中,第1步兵師共傷亡21023人,但俘虜敵人10萬人以上。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 1942年7月31日,陸戰1師1.6萬人搭乘特納海軍少將指揮的南太平洋登陸艦隊,從斐濟島出發,向瓜達爾卡納爾島駛去。 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此役美日海軍各損失航空母艦2艘,參戰的6萬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官兵有1600人陣亡,4200人受傷。島上的3.6萬日軍,陣亡及失蹤1.4萬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當然,這些數字不包括雙方在支援瓜島作戰中損失慘重的海軍和空軍傷亡人數。陸戰第1師還參加了1945年3月的沖繩島戰役。 德國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 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是納粹德國王牌中的王牌。二戰爆發後,該師參加了從入侵波蘭開始的德軍幾乎所有重大軍事行動,一直馬不停蹄地轉戰於東西兩線。在戰場上,這支部隊作戰兇猛,槍殺戰俘,濫殺無辜,手段極其殘忍血腥。 1945年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後,包括師長奧托·庫姆在內全師只剩下1682人。該師在破壞了所有裝備後向奧地利境內的美軍投降。 德國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 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隊的頂尖王牌,像「阿道夫·希特勒衛隊」一樣,帝國師的成員都是納粹眼中種族、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的「精英」。二戰爆發後,帝國師參加了除挪威和北非外的所有重大戰役,特別是作為唯一的黨衛軍師級戰斗部隊參與了進攻莫斯科的「台風行動」。 德國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 1942年年初,「維京」師協同第13裝甲師和第125步兵師向高加索地區發起進攻並進入羅斯托夫、庫班以及特拉克特河地區。1944年年初作戰中,「維京」師被蘇軍包圍在「切爾卡瑟口袋」,盡管它最終沖出了包圍圈,但代價是損失了所有的裝甲車輛和大量其他裝備,包括人員的慘重傷亡。1945年5月該師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向蘇軍投降。 德國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 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又稱綠心聯隊,是二戰期間德國一支頂尖的空軍王牌部隊。該聯隊中擁有大批一流的王牌飛行員,其中戰績最高的是年輕的中尉奧托·基特爾,他同時也是保持FW190型戰斗機最高空戰記錄的王牌飛行員。 而保持德軍中一天內擊落敵機最高記錄的是該聯隊第9中隊的飛行員埃米爾·朗格。1943年12月,他在3個星期之內打下72架敵機,包括一天之內打下18架。 英國第7裝甲師 英國第7裝甲師有「沙漠之鼠」之稱。在北非戰役中,該師在蒙哥馬利元帥的統帥下與德國名將隆美爾周旋,參加了阿拉曼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最終打敗了納粹德國的非洲軍團,為取得北非戰場的勝利立下了奇功。此後,它又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 蘇聯第62集團軍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第62集團軍在市區防禦作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數倍於己的德軍部隊。斯大林格勒會戰勝利後,第62集團軍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1943年夏季,崔可夫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猛烈反擊,最後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此後,該軍參加了解放蘇聯本土的歷次會戰

二戰十大著名戰役的開始與結束時間~~~~~~~~~~~~~~~~~~~~~~~~~~~~~

波蘭閃擊戰——1939年9月1日始,1939年10月終
敦刻爾克戰——1940年5月19日始,1940年6月8日終
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7時58分始,1941年12月7日9時許終(夏威夷時間)
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始,1940年10月終
莫斯科之戰——1941年9月始,1941年12月終
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4日晨4時始,1942年6月6日終
瓜島爭奪戰——1942年7月始。1943年2月終
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始。1944年8月終
柏林保衛戰——1945年3月始,1945年5月1日終
沖繩島戰役——1945年4月始,1945年7月終

幻影突擊—波蘭閃擊戰
乾坤逆轉—敦刻爾克大撤退
平地驚雷—偷襲珍珠港
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
冬天的神話—莫斯科保衛戰
折戟沉沙—中途島海戰
血肉之路—瓜島爭奪戰
打開勝利之門—諾曼底登陸
帝國覆滅—柏林戰役
破門之戰—沖繩島戰役

所謂「轉折性」意思是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某方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所以諾曼底登陸,莫斯科保衛戰等等不應該屬於此列。
二戰中有轉折點意義的戰役有: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戰場轉折點(蘇軍由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因為蘇德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
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美軍轉入戰略進攻)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盟軍轉入戰略進攻)

豪飛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第13步兵軍軍長 1944年02月17日 在蘇聯羅夫曼戰死

克雷納格爾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第42步兵軍軍長 1945年01月14日 在維斯杜拉河戰役中戰死

馬迪尼克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第30步兵軍軍長 1943年00月00日 在蘇聯戰死

馬爾克斯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步兵第84軍軍長 1944年06月12日 在法國諾曼底阿布丹被美英空軍炸死

施內肯布格布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軍級集群司令 1944年10月20日 在貝爾格萊德戰死

施特默爾曼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步兵第11軍軍長 1944年2月16日 在科爾遜大包圍中戰死

希波尼克 德國步兵中將 德國第42步兵軍軍長 1942年00月00日 在進攻克里木半島時因擅自撤退而被處決

薩斯曼 德國空降兵少將 德國第7空降師師長 1941年05月20日 在攻打克里特島時座機被擊落而斃命

福爾克曼 德國空軍上將 德國禿鷹軍團司令 1940年死於空難

科爾登 德國空軍上將 德國空軍總參謀長 1944年07月20日 在狼穴被炸死

勒爾 德國空軍上將 德國空軍第四航空隊司令 1947年2月27日 在南斯拉夫被處決

烏特德 德國空軍上將 德國空軍裝備總監 1941年11月17日 在德國空軍在蘇聯接連失利後自殺

耶舒恩納克 德國空軍上將 德國空軍總參謀長 1943年3月 因作戰失利而自殺

佩施爾 德國空軍少將 德國第六空軍野戰師師長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戰死

皮斯托里烏斯 德國空軍少將 德國第四空軍野戰師師長 1944年06月27日 在捷布斯克要塞戰死

施蒙特 德國陸軍上將德國陸軍人事局局長希特勒陸軍副官 1944年7月20日在\"7.20\"事件中被炸死

奧斯特 德國陸軍少將 德國阿勃韋爾中央處處長 1945年4月00日 在柏林因參與\"7.20\"事件被絞死

勃拉斯科維茲 德國炮兵大將 德國G集團軍群司令 1948年在紐倫堡 等待審判時自殺

弗立契 德國炮兵上將榮譽炮團團長,原德國陸軍總司令 1939年在進攻波蘭時被波軍炮火擊斃

卡.施圖爾納格爾 德國炮兵上將 駐法德軍司令 1944年8月 因參與\"7.20\"事件而被絞死

路德維西.貝克 德國炮兵上將 德國陸軍總參謀長 1944年07月20日 在刺殺希特勒失敗後自殺

施蒂夫 德國炮兵少將 德國陸軍總司令部組織處長 1944年 因參與\"7.20\"事件而被絞死

特萊斯科夫 德國炮兵少將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參謀長 1944年 因參與\"7.20\"事件失敗而自殺

奧.施圖爾納格爾 德國騎兵上將 駐法德軍司令 1948年在法國畏罪自殺

弗洛姆 德國騎兵上將 德國國內駐防軍司令 1945年3月因\"7.20\"事件而被處決

迪特爾 德國山地軍上將 德國駐挪威芬蘭司令 1944年6月 死於空難

菲爾基貝爾 德國通訊兵上將德國最高統帥部通信處處長 1944年9月04日在柏林因參與"7.20"事件被絞死

胡貝 德國裝甲兵上將 德國第一坦克集團軍司令 1944年00月00日 在奧地利因飛機失事而身亡

霍普納 德國裝甲兵上將 德國第四坦克集群司令 1944年 在柏林因參與\"7.20\"事件被絞死

施登姆 德國裝甲兵上將 德國非洲軍代理軍長 1942年10月25日 在北非阿拉曼戰死

艾布爾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24裝甲軍師長 1943年01月17日 在蘇聯頓河戰死

馮 .俾斯麥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21裝甲師師長 1942年08月00日 在北非阿拉曼戰死

克萊頓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47裝甲軍作戰部長 1944年06月00日 在法國諾曼底戰死

紐曼.西爾科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15裝甲師師長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魯克戰死

普里特威茲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15裝甲師師長 1941年10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魯克戰死

蘇梅曼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90裝甲師師長 1941年12月00日 在北非托布魯克被英空軍炸死

馮.埃倫坎普 德國裝甲兵中將 德國第24裝甲軍軍長 1942年10月03日 在蘇聯頓河戰死

汪戴爾 德國裝甲兵中將 德國第24裝甲軍軍長 1943年01月17日 在蘇聯頓河戰死

博克 德國陸軍元帥 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 1945.5.5 在德國被英國轟炸機炸死

克盧格 德國陸軍元帥 德國西線總司令 1944.8.18 在法國梅斯因「7.20「事件而自殺

摩德爾 德國陸軍元帥 德國西線總司令 1945.4.21 在魯爾戰役失敗後自殺

隆美爾 德國陸軍元帥 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 1944.10.14 在德國被希特勒賜死

維茨萊本 德國陸軍元帥 德國西線總司令 199.9.8 因參與「7.20「事件而被希特勒絞死

戈林 德國帝國元帥 德國空軍總司令 1945.10.19 在盟軍監獄中自殺

舒爾茨 德國裝甲兵少將 德國第7裝甲師師長 1944.1.28 在西線被炮彈炸死

貝克爾 德國黨衛軍少將德國黨衛軍副總指揮第3骷髏坦克師師長 1952.5 在蘇聯被處死

萊奧納多.康蒂 德國黨衛軍中將德國帝國醫學總負責人 1945.1 在紐倫堡監獄畏罪自殺

卡爾.格布哈特 德國黨衛軍中將德國黨衛軍醫療總負責人 1948.8 在紐倫堡國際法庭被處決

姆魯果弗斯基 德國黨衛軍准將德國黨衛軍衛生部負責人 1948.6.2 在紐倫堡國際法庭被處決

碩恩加爾特 德國黨衛軍少將 黨衛軍駐荷蘭最高代表 1946.2.11 在英國被處決

布爾卡德特 德國陸軍中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謝爾 德國黨衛軍中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艾爾曼斯多爾夫 德國陸軍少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海爾夫 德國黨衛軍少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耶凱倫 德國黨衛軍少將 德國黨衛軍駐波羅的海司令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盧夫德 德國陸軍中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門特瑙恩 德國陸軍中將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科爾斯曼 德國黨衛軍少將德國黨衛軍駐俄羅斯諾夫若地區司令 1946 在蘇聯被處死

施特魯普 德國黨衛軍少將 德國黨衛軍駐希臘司令 1951.9.8 在波蘭華沙被處決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隆美爾指揮B集團群軍司拚命抗擊,由於德軍裝甲預備隊不能及時趕到戰場,盟軍又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艦炮的火力支援,隆美爾原來准備在盟軍登陸之初將其趕入大海的計劃破產了。隆美爾的汽車也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奇跡般地活了下來。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了7月20日謀殺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殺。

隆美爾一生短暫,只活了52歲,而他又在軍中度過了34年之久。他驚人的軍事素質使他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他把德國軍事學說的進攻精神融於自己的軍事指揮之中,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敢於力排眾議,果斷發起近攻。在戰斗中他總是沖殺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萬變的戰場。他一身兼備「虎」威與「狐」氣,當他率軍沖鋒陷陣時,他像一支下山猛虎。當他施展各種詭計欺敵時,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閃電凶神-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

1944年3月30日,希特勒再也無法忍受曼施泰因的直言相諫,在授給他武士級的鐵十字勛章後,他被解出軍職。1945年4月,曼施泰因被盟軍逮捕。1949年8月,曼施泰因作為戰犯被審判,被判18年*。1952年由於健康原因而提前獲釋。獲釋後,他出版了他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一個士兵的經歷:從1887-1939》。1956年,他成為了聯邦德國國防軍一個組織的顧問,同戰時的西方敵國站在一起共同對付蘇聯對西歐的威脅。1973年6月10日,86歲的曼施泰因在西德巴伐利亞州去世。英國軍事史學家利德爾.哈特是這樣評價他的:「曼施泰因元帥已經被證明他是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他們都希望他能出任陸軍總司令。......總而言之,他具有軍事天才。」

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

1945年5月8日,鄧尼茨簽署文件,宣布德國無條件投降.他本人於22日被盟軍俘虜,判處10年徒刑。1956年,鄧尼茨刑滿出獄,賦閑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尼茨宜布投降時,由他一手調教指揮的德國潛艇部隊卻拒絕放下武器。隨著總部下達的一道代號"彩虹"的暗語命令,尚存的20多艘德國潛艇在世界各地全都鑿艇自沉。這是"狼群"的最後一次瘋狂。

坦克怪傑-海因茨•馮•古德里安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古德里安被重新招回,再次負責使裝甲部隊現代化。他很快同部長們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提高了坦克的月產量,並親自領導了坦克的改進,他頻繁來往於工廠和靶場之間。1944年7月,發生暗殺希特勒的事件後,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總參謀長,但這只是一個傀儡的職務,因為希特勒習慣於親自發號司令。在同希特勒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後,1945年3月,他再次被解職。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軍投降,成為戰犯。他被送往紐倫堡,但沒有對他進行審判。蘇聯想起訴他的戰爭罪行,但西方盟軍沒有接受。1946年,古德里安被囚禁於Allendorf和1948年,Neustadt(荷蘭)。幾年後獲釋,他出版了他的回憶錄和一些其它著作及文章。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死於德國(當時西德的Schwangau bei Fussen)。

陸軍元帥龍德斯泰特

1944年「七•二O」暗殺希特勒事件發生後,龍德施泰特站在希特勒一邊,故於8月被希特勒任命為特別軍事法庭庭長,負責審理這次反抗希特勒的叛亂案件。同年 9月,希特勒再一次起用他為西線德軍總司令。1945年3月,因萊茵河雷馬根大橋失守而再一次被撤職。戰後不久,三退三出的龍德施泰特在他的休養地巴特特爾茨被美軍俘獲,並引渡給英國,關押在布里金德。1949年在漢堡審判時,英國人釋放了他。此後,他在策勒附近一所養老院安度余年。1953年2月24日,因心臟病卒於漢諾威,終年78歲。

納粹之「鷹」凱塞林元帥

1945年3月,凱塞林接替倫德施泰特出任西線總司令,戰爭接近尾聲時,他又任南線總司令。德軍徹底崩潰後,凱塞林率部向美軍第101空降師師長泰勒投降。1947年5月,他被送到駐威尼斯的一個英國軍事法庭接受審判,被判處死刑,10月又改為無期徒刑。1952年10月被釋放後,居住在德國,撰寫回憶錄,1960年7月16死於心臟病。

二戰時期中國著名將領~~~~~~~~~~~~~~~~~~~~~~~~

共產黨中的名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開國十大元帥與十大將軍都可以算是抗日戰爭中的名將,另外還有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與領導者楊靖宇,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領導者吉鴻昌等等。以下說說國民黨中的名將:

張自忠:第一名將。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我軍最高將領(李家鈺犧牲得晚於張)。但最主要的,是因為人們對張自忠悲劇經歷的同情,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者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簡直是奇恥大辱。最後張自忠為這件恥辱主動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表達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劇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台兒庄戰役後,李雖然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但沒出什麼彩。後來,乾脆被蔣介石高吊了起來,和馮玉祥、李濟深等一樣,位高權輕。不過,只憑台兒庄一戰,李宗仁也可以無愧於抗日名將的稱號。

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薛岳萬家嶺戰役面對的則是一個二流師團)。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了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勛章,由此聲名大振。

薛岳:第五名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勛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抗戰八年絕無僅有的。葉挺盛贊此戰與平型關、台兒庄三足鼎立。有人稱薛岳為中國抗日第一戰將,就數量而言,薛岳是受之無愧的。

衛立煌:第六名將。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適的。抗戰時他指揮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戰役,該戰役對日軍進行了沉重打擊,殲敵數萬,如果不是劉峙在河北大潰退,使得娘子關門戶大開,也許會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戰役畢竟是個不敗而敗的戰役。43年衛立煌擔任第二次遠征軍司令長官時遠征緬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實的勝仗,該戰消滅了盤踞緬甸的日軍,打通了滇緬公路,成果輝煌。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其他四將都是空有其名,只有衛是名副其實的虎將,但恰恰是這員虎將最不為蔣信任。

傅作義:第七名將。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北方最著名的國軍抗日將領。33年就參加了長城抗戰,36年又大敗進犯綏遠的日軍和蒙奸德王的偽軍部隊,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40年,傅作義又殲滅日軍和王英的偽軍數千人,收復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這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林彪在平型關戰斗後的總結中曾表示了對晉綏軍的不屑,晉綏軍的戰鬥力也的確一般,但傅作義顯然是晉綏軍中的一個異數。

戴安瀾:第八名將。第5軍200師長。曾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台兒庄大戰等。在昆侖關戰役中,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身負重傷才下戰場。1942年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在著名的東瓜保衛戰中,率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擊斃日寇5000餘人,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又率200師收復棠吉。因上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戴安瀾與杜聿明的關系頗似張靈甫與王耀武的關系,兩位長官的結局相同,兩位同為抗日名將的下屬結局卻大相徑庭,令人感慨不已。

張靈甫:第九名將。第74軍58師長。張靈甫曾三次聞名,一次是抗戰前因殺妻而聞名,再一次是作為解放戰爭時被我軍擊斃的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而聞名(蔣介石曾尊張靈甫為民國第一烈士)。這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張靈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戰八年間,他跟隨王耀武,幾乎年年對日作戰,戰功赫赫。尤其是在萬家嶺戰役中,擔任團長的張靈甫率一支小部隊偷襲德安張古山,隨後又堅守該陣地數晝夜,身負重傷,消滅日寇數以千計,對萬家嶺大捷的取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將。第74軍長。37年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38年參加武漢會戰中的萬家嶺戰役。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45年指揮了國軍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王耀武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王耀武精明強干、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閱讀全文

與梅斯戰役二戰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