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列車驚魂》的主演馬蒂斯 蘭德維爾的詳細資料和圖片
馬蒂斯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父親是個商人,母親曾做過陶瓷廠的畫工。少年時代的他在維爾曼杜瓦度過,中學畢業後他遵照父親旨意赴巴黎攻讀法律,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21歲那年,他患闌尾炎而住進醫院,為了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奧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1898),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越明顯。」正是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繪畫風格,使他能夠用簡捷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對他終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里馬蒂斯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龍中他展出了「開著的窗戶」 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格蘭維爾(1803—1847)出身於藝術世家,青年時為幾家諷刺刊物畫漫畫。七月王朝(1830—1848)路易·菲列普統治時期,巴黎報刊的漫畫極盡譏諷揶揄之能事,杜米埃、喬阿諾兄弟、莫尼埃都是那個時代的名家。
格蘭維爾以其版畫集《白日變形記》(1829)而聞名。這是一冊針對巴黎風情的社會諷刺畫,動物穿了人的服裝扮演人世中的各種角色,刻畫入微,使格蘭維爾置身於十九世紀大插圖畫家的行列。他還模仿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創作了一組風俗畫《動物的私生活與公開生活》。出版社有一個插圖委員會,為巴爾扎克、繆塞、朱爾·雅南、夏爾·諾迪埃等人的作品做插圖,而《動物的私生活與公開生活》則與此相反,以圖像為主,再配以文字。
1844年,格蘭維爾又發表《另一個世界》,引起波德萊爾的注意,不久又獲得超現實主義者的青睞,作為他們學派的一部樣板作品。其中一章篇名為《花的節日》,從動物變形到了植物變形,用一名批評家的話來說,從「人·動物變化」過渡到「人·植物變化」。這也是格蘭維爾最後創作《花樣女人》的思路的全過程。
《花樣女人》還是秉承作者的一貫做法,就是格蘭維爾畫圖,再由作家撰文。這次由塔克西爾·德洛爾、阿爾方斯·卡爾、弗里克斯伯爵三位作家執筆,分別負責各自的部分。文字作者都承認,「鵝毛筆只是書的饒舌者,畫筆才是真正的詩人」。書中收有法國庭院培育的名種花本,外國的奇花異卉,以及野地上的花草。
以往,格蘭維爾在漫畫中表現的是尖刻的嘲諷、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在《花樣女人》中則是溫柔雅緻的詩意。他運用細膩的觀察,豐富的想像,用花去顯示女性的思想感情,去挖掘前人忽視的花的情愫,開拓了一個新世界。
格蘭維爾並不追求科學的精密,他是藝術家,不是生物學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園里研究花草的習性,賦予它們奇幻的闡述,他要求文字作者也沿著這條思路去表現花草的精神。這三位作家確也擺脫了生物學家正襟危坐的態度,枯燥無味的說明,著重體驗大自然質朴怡人的樂趣,精妙處獨具匠心,稚拙時確也反映了十九世紀人的社會觀。「戴帽子的婦人」。「開著的窗戶」也許是第一個主題達到充分發展的例子,馬蒂斯的餘生,一直偏愛著這種主題。它只不過是牆面的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台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里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艷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艷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
由於「戴帽子的婦人」在形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舍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更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馬蒂斯是一個善於吸取各種藝術門類的優點的人,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發展成一種對現代設計有巨大影響的風格。「餐桌」是他1908年的畫作之一,從這幅作品我們能夠看見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變為裝飾性的圖案。糊牆紙的設計花樣和擺著食物的檯布紋理之間相互作用,形成這幅畫的主要主題。連人物和穿過窗戶看到的風景也變成這個圖案的一部分。那位婦女和樹木的輪廓大為簡化、甚至歪曲其形狀去配合糊牆紙的花朵,也顯得完全協調一致。在這幅鮮艷色彩和簡單輪廓的畫中,我們還能夠看出兒童畫的某些裝飾性效果。
編輯本段生平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年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年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年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年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年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6 年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
1898年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年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年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年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年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年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41年 72歲 馬蒂斯患了腸道疾病,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手術,從此病魔就再沒離開過他。身體的虛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於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為了剪出色彩鮮麗的作品,他親自動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紙,靠在床上不停地剪。這位老人彷彿在以孩子的娛樂消磨最後的時光。雖然他生命的最後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他與畢加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出生在法國北部皮卡第地區勒卡托一個葯商兼糧商家庭。1882-1887年間學習法律,後來放棄了法律界的工作,轉而學習繪畫,在朱利安學院預科班就學於威廉-阿道夫•布格羅門下,1892年考入美術學院,在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莫羅對繪畫色彩的主觀性論述,給馬蒂斯很大的影響。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照抄自然中得到,繪畫中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離開美術學院後,受西尼亞克新印象主義的點彩畫法影響,作《豪華、寧靜、歡樂》(1904),該畫取材於波德萊爾的詩篇《西苔島之游》:「在那裡,一切如此美麗而秩序井然,豪華、寧靜,充滿歡樂。」
此畫表現出作為色彩畫家的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粉紅色、黃色和蘭色的色點的組合,充滿幸福和歡樂的情調。這幅畫使他贏得了許多青年畫家的崇敬。
最初,馬蒂斯本人對《豪華、寧靜、歡樂》一畫中線與色的關系處理不滿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採取一種裝飾風格,用彎彎曲曲的阿拉伯式線條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區域的組合,來解決線條與色彩的沖突。這一成果在他於1905年後完成的‖生活的歡樂‖中體現得更明顯。一群東方閨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邊盡情享受著生命的歡樂。遠景有一群女子圍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靜止姿態與之形成對比。
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人間天堂或黃金時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馬蒂斯畫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黃金時代的愛》(1589-1595)以及安格爾《黃金時代》(1862)等作品中見到。盡管馬蒂斯總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題為素材,但他的靈感卻來源於東方藝術。這幅畫的巨幅尺寸和大膽的色彩,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西尼亞克在展出前見到這幅畫,寫信給他一個畫友說:「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歡的,但現在他對我來說已經墮落了。在兩米半的畫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後在整個畫面上覆蓋以平塗的、相當確定的色彩。這是一種純色——看上去真令人惡心。」豈知馬蒂斯的這一作品被現代藝術史證明是20世紀先於畢加索《阿維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體現了野獸主義的美學觀念,那就是大膽的色彩、簡煉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趣味。
1905年秋季沙龍上,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這幅畫外,還有兩件:《開著的窗戶》和《戴帽的婦人》。熱情洋溢的強烈色彩似乎已經掙脫冷酷的外形的束縛 ,比高更、莫羅和貝爾納更加前進了一步。
1908年,馬蒂斯發表了他的《畫家札記》,生動地論述了自己的藝術觀,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他說:「奴隸式地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來解釋自然,並使它服從我的畫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調關系被找到了,就必須從其中產生出生動活潑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基於科學(像在新印象派那裡)。我沒有先入之見地運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來。」「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他畢生的作品,包括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作品,無不貫徹了這種精神。例如《紅色的調和,食桌上》、《彈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馬蒂斯獲美國卡內基基金會的獎金,赴美國旅行,並創作了著名壁畫《舞蹈》。晚年因風濕病不能執筆,便以彩紙剪貼作裝飾性畫面,別具特色。
為了研究人體,馬蒂斯藉助於雕刻。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來塑造人物,有助於他更好地將堅實的形體壓縮在二維的平面上,從而取得整體效應。他說:「這樣做是為了構成,為使我的感覺條理化,發現適合於我的風格。當我在雕塑中發現它時,它在繪畫上便幫助了我。」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隸》。這個「奴隸」的姿態令人想起羅丹的《行走的人》。這里似乎給人一種預兆,馬蒂斯的雕塑正在從傳統性向現代性轉變著。
馬蒂斯對雕塑藝術所貫注的極大熱情,如同他在繪畫中使用著飽滿、單純的色彩一樣,他希圖做到體量和形態「本能地向我涌來」。1907年所作的《斜倚著的裸體I》,是將他同時所作的油畫《蘭色的人體》「翻譯」為雕塑。後來的《裝飾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語言上的探索,對現代雕塑影響極大。
野獸主義作為一場有聲勢的現代主義思潮,到1908年以後就銷聲匿跡了。但對於馬蒂斯來說,野獸主義並不意味著他風格的形成,而只是一個開端。勃拉克後來成為立體派大師,魯奧被德國表現主義者邀請參加他們的畫展,他成為現代藝術中少有的偉大宗教畫家。而野獸主義中大多數畫家在後來的藝術生涯中則變得平庸而默默無聞了。他們在野獸主義時期爆發出的創造力的閃光在逐漸熄滅。
在野獸主義之後,馬蒂斯繼續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採用各種自由的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而且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著名的《紅色中的和諧》(1911)與他早年的印象主義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顯示了馬蒂斯的繪畫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他拋棄了傳統的透視,用色彩關系以及蔓藤花紋的暗示來建立新的空間幻覺,創造了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間,馬蒂斯繼續在他偏愛的人間天堂、黃金時代之類的享樂主義主題中探索線條、色彩與空間的關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繪於1909年的《舞蹈》,這個題材曾在《生活的歡樂》一畫的遠景中出現過。
馬蒂斯於1910-1913年間訪問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豐富多採的風景畫,表現出對陽光和異國風情的熱愛。他的立體主義探索,就開始在這一時期。著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靜物的變體畫》(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馬蒂斯的立體主義繪畫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像。他通過這些作品訓練自己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如何避免過分裝飾化。《鋼琴課》(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體主義作品。馬蒂斯在不改變視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於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蒂斯畫了大量人物畫。這些繪畫要麼有強烈的造型感,要麼以線條表現為主,十分優美動人,表現了馬蒂斯藝術的洗煉與純粹。晚年,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為書籍作插圖,或進行室內裝飾,運用這一獨特形式,取得了優美的裝飾效果。
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派時代一樣激進。1941年以來疾病的考驗加諸戰爭本身,都提高了其領悟能力。40年代後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了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採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為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塗好色,然後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見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則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品: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格蘭維爾並不追求科學的精密,他是藝術家,不是生物學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園里研究花草的習性,賦予它們奇幻的闡述,他要求文字作者也沿著這條思路去表現花草的精神。這三位作家確也擺脫了生物學家正襟危坐的態度,枯燥無味的說明,著重體驗大自然質朴怡人的樂趣,精妙處獨具匠心,稚拙時確也反映了十九世紀人的社會觀.
② 問一部電影名
《列車驚魂》
片名:Lasko
導演:迪特阿德·庫爾斯特
主演:阿諾德·沃斯魯
馬西斯·蘭德威
斯蒂芬·比克
類型:反恐/動作
片長:97分鍾
IMDB評分: 3.8/10 (62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36496
出品:美國 德國
發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協助推廣:北京銀都在線傳媒文化有限公司
聯合譯制:上海電影譯制廠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劇情簡介
裝備精良的約克一夥兒罪犯利用高科技竊取了一家科研機構一種致命病毒,這種病毒一旦釋放將在瞬間毀滅整座城市的生靈……他們逃脫了警方的追捕,喬裝成牧師,登上了一輛開往魯茲的列車。
而從事牧師工作的退役軍人拉斯科也恰好在這輛列車上,因為參加科索沃的一場戰爭時,親眼目睹一個孩子死在他懷中,使他產生極大的精神刺激,決定放棄暴力,返依宗教。
警方發現了約克一夥兒的行蹤,特派多架軍用直升機追趕列車。約克發現後,玩命抵抗,先後殺死了拉斯科的兩位隨行牧師,佔領了列車,還威脅警方說要釋放病毒…… 托載著上千名乘客的「死亡列車」一路飛馳奔向魯茲,乘客們驚慌不已。而赤手空拳的拉斯科面對窮凶極惡的約克一夥兒罪犯和即將釋放的致命病毒,將以昔日的正義和威嚴來阻止這場新的戰爭!
③ 列車驚魂中的拉斯科是誰扮演的資料!
Mathis Landwehr .... Lasko
英文名:Mathis Landwehr
參與影片:
《 Kingz 》 (2007) ...Mathis
《列車驚魂 Im Auftrag des Vatikans 》 (2006) ...Lasko
《V字仇殺隊 V for Vendetta 》 (2005) ...stunts
《V字仇殺隊 V for Vendetta 》 (2005) ...Bodyguard (uncredited)
《 Kampfansage - Der letzte Schüler 》 (2005) ...Jonas Klingenberg
《 Kampfansage - Der letzte Schüler 》 (2005) ...martial arts choreographer
《 Kampfansage 2 》 (2002) ...Henning
④ 列車驚魂的電影劇情
裝備精良的約克一夥兒罪犯利用高科技竊取了一家科研機構一種致命病毒,這種病毒一旦釋放將在瞬間毀滅整座城市的生靈……他們逃脫了警方的追捕,喬裝成牧師,登上了一輛開往魯茲的列車。
而從事牧師工作的退役軍人拉斯科也恰好在這輛列車上,因為參加科索沃的一場戰爭時,親眼目睹一個孩子死在他懷中,使他產生極大的精神刺激,決定放棄暴力,皈依宗教。
警方發現了約克一夥兒的行蹤,特派多架軍用直升機追趕列車。約克發現後,玩命抵抗,先後殺死了拉斯科的兩位隨行牧師,佔領了列車,還威脅警方說要釋放病毒…… 托載著上千名乘客的「死亡列車」一路飛馳奔向魯茲,乘客們驚慌不已。而赤手空拳的拉斯科面對窮凶極惡的約克一夥兒罪犯和即將釋放的致命病毒,將以昔日的正義和威嚴來阻止這場新的戰爭!
⑤ 關於今年的一部列車災難電影,歐美的
《奪 命 地 鐵》2013
導演: 安東·梅格迪契夫
編劇: 丹尼斯·庫雷舍夫 / 維多利亞·葉夫謝耶娃
主演: 謝爾蓋·普斯科帕里斯 / 阿納托利·比利 / 斯維特拉納·庫德欽科娃 / 安菲薩·威斯汀奧森 / 亞力克薩·巴杜科夫 / 凱瑟琳·斯皮茨 / 艾琳娜·帕諾娃 / 斯坦尼斯拉夫·杜任科夫 / 基里爾·普雷特涅夫 / 伊萬·馬卡列維奇
類型: 劇情 / 驚悚 / 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2014-01-10(中國大陸) / 2013-02-21(俄羅斯)
片長: 107分鍾(中國大陸) / 133分鍾(俄羅斯)
又名: 地鐵驚魂 / 地鐵 / Metro
⑥ 請介紹一些電影,故事主要發生在火車上的
《天下無賊》
主要故事情節完完全全發生在火車上的一部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了,就不多說了
《愛在日出日落時》
兩個青年男女在火車上相識,相愛,演繹了一出經典愛情劇
《暴走潛龍》
Casey曾經為美國空軍服務,練就一身好功夫,退職後轉而在美國「豪華大陸」火車上當廚師。一名曾在政府任職的科學家Traivs,在任時曾設計了一次衛星在太空內秘密航行,可惜之後卻被政府辭退。此衛星其實是一個超級武器,威力足以摧毀整個城市,Travis為了向政府報復,決定劫持「豪華大陸」火車,於是Casey要與Travis展開一場對抗性游戲……
《卡桑德拉大橋》
兩名恐怖分子潛入一研究所內,他們正欲炸毀一切時,保安人員趕到。追捕中,歹徒感染上一種特殊的病菌。一名歹徒當場被擒,不久腐爛而死,另一名歹徒竄上一列飛奔的火車,隨時都可能將病菌傳染給毫不知情的乘客們。為了避免大面積傳染,當局決定消滅列車上的全體乘客。火車將引上「卡桑德拉大橋」,而該橋並不能承受其重,橋斷車毀的悲劇即將發生。為營救乘客,熟知內情的研究人員鋌而走險……
《東方快車謀殺案》
影片講述大偵探在東方快車上巧破一樁謀殺奇案的故事。波洛乘上東方快車,夜間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發現同車的美國富商雷切爾被人謀殺,死者被戳了12刀。波洛根據他所觀察到的各種可疑跡象以及同車人士的訊問,並結合美國實行的12人陪審團制度等情況進行邏輯推理,成功地揭開了一起「集體復仇」奇案。
《周漁的火車》
周漁(鞏俐飾)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女性,她每周都要乘火車到省城看望生活清貧個性有些憂郁的詩人陳青(梁家輝飾),對陳青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服從,使她覺得自己失去了獨立的人格,愛情變成了一種負擔。這時周漁遇到一位經常和她同車的粗獷且具有男性魅力的青年人張強(孫紅雷飾)。在他的追求下,她對陳青的愛情發生了動搖,於是她每周在兩個男人之間穿梭,火車上經常出現她的身影,火車似乎成了她心靈棲息的地方……
《火車怪客》
主人公在火車上遇到了一個人,要與他進行交換謀殺。。。
《極地特快》
小男孩克勞斯堅持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盡管他的父母和周圍的朋友都告訴他聖誕老人不存在。他堅毅終於贏得了回報,一個聖誕節前夜,極地特快停在他家門口,列車長(漢克斯)帶他和他的朋友上車去極地見聖誕老人。
暴走潛龍、警察故事3,可是醉拳2、3也有在火車車廂內甚至火車底的打鬥,精彩程度不亞於暴走潛龍。
《爆破新干線》,《生死時速》都是借鑒此片的。
站台那部分高倉健的《鐵道員》、賈樟柯的《站台》
奪寶奇兵、富貴列車、鐵道游擊隊等等還有很多。
有的僅僅是因為火車是劇情發展的一部分就被收入進來,如《雲中漫步》,那麼按照這個標准,《騙中騙》的火車上設局賭博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一環。
新海城的《秒速5厘米》,第二部分就是發生在火車上。
《NANA》:娜娜和奈奈在火車上相遇,還有催淚的車站送別。
《憨豆的假期》:法國的火車很不錯!
《太陽照常升起》:周韻在火車上生孩子!
《魅影追擊》:蘇菲.瑪索在火車上邂逅男主角!
《熱情似火》:瑪麗蓮.夢露在火車上與2個男主角相遇!
《火車大劫案》:這個不用多說了吧!
《龍在少林》:元彪和惠英紅在火車上爭奪佛頭!
《虎口脫險》:有個美國兵在火車上吃飯時因為不懂德語被德國軍官發現了!
《甜蜜蜜》:如果地鐵也算得話,男女主角在地鐵上,緣分已經開始!
《車靈》:鬼都在鐵路的隧道里,還好有美女澤尻會理香。
《紅眼》:韓國的恐怖片,也是列車上的。
《生死時速》:最後地鐵沖出地面的情節還有印象嗎?
《x站警1》:金剛狼和萬磁王為了小淘氣在火車上大戰!萬磁王完勝!
《007黃金眼》:皮爾斯布魯斯南和邦女郎被困在火車內!
《中俄列車大劫案》:現在只記得有呂良偉!
《列車驚魂》:今年院線還上映過!
《越軌追擊》:詹妮弗·安妮斯頓在火車上勾引克里夫·歐文
⑦ 求火車戰爭電影。
《最後的裝甲列車》,又名《限界戰線》,俄羅斯2006年拍的,2007年公映。很好看的。前蘇聯打德軍的故事。我百看不厭,你先到網路視頻搜索里看看,最好是下載看,比較清楚震撼。
⑧ 中央6曾經播過的一部電影與火車有關,講的是一夥犯罪分子劫持火車,在火車上瘋狂作案,叫什麼啊
電影名:中俄列車大劫案
導 演:麥當傑
編 劇:艾安軍
主 演:呂良偉 周弘 張惠中 張雙力
上 映:199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編輯本段]
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以後,中俄恢復了全面貿易。「北京——莫斯科」的國際列車頓時熱鬧起來,人稱「國際倒爺」的中國商人帶著各式各樣的貨物向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國家蜂擁而去。接踵而來的是一些歹徒也看準時機糾集成伙在列車上進行瘋狂的搶劫、強奸,無惡不作。為了保衛改革開放的成果,維護我國的國際形象,徹底打擊這群惡勢力,保證中外旅客的安全,我公安部門派出以向沖為首的專案小組赴俄,協同俄羅斯警方進行偵破。把這伙匪徒捉拿歸案。向沖的助手們乘飛機先行到達莫斯科,他自己則乘坐國際列車。以便深入了解案情,果然,在列車駛入俄羅斯境內後,犯罪分子乘著夜色動手了,旅客們有的被搶劫,有的被輪奸,向沖被掠劫的匪徒驚醒以後與正在行凶的劫匪展開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被匪徒們從車窗推下火車。 向沖死裡逃生,帶傷趕到莫斯科,助手們已經到達。向沖在我駐俄大使館的協助下很快與俄警方接上了關系,俄警方派出女警官娜塔沙與中方合作。她負責外國人犯罪事務,對中國人有些成見,起初合作不力,向沖和助手們不畏艱難,忠於職守,想方設法查找犯罪分子的線索,獲得娜塔沙的敬重。中俄警方密切配合,終將犯罪分子一網打盡,並贏得了娜塔沙警官的友誼,他們在莫斯科車站的月台上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