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盧安達飯的店主角原型被裁定有罪,這么判決的依據是什麼
盧安達飯店主角原型因涉嫌犯下恐怖主義罪被判刑25年。
在9月20日,盧安達一家法院對電影《盧安達飯店》主角原型保羅·魯塞薩巴吉納作出裁決,國家法院認定包括塞薩·巴吉納在內的20多名共同被告參與恐怖組織的罪名成立,被判刑25年監禁。
這件事也告訴了我們,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善惡不能根據他的主要事跡而改拍的電影去判斷,當然他的主要事跡對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會起很大的輔助作用,但是每個人在的一生中,也都不單單全是向善的一面,真實的情況還待有關部門去核實。
『貳』 《辯護人》原型真實結局是什麼
《辯護人》原型真實結局是:33年前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幾十年後被法院認定無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釜林事件」指的是1981年9月,韓國全斗煥獨裁政府以傳閱有害書籍、組織非法集會和涉嫌違反《國家保安法》等理由,非法逮捕並監禁參加讀書會的教師、職員、學生共22人並通過刑訊逼供讓他們承認不存在的犯罪事實的事件。
法院最終對這22人中的19人做出了有罪判決,判處了一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而當時免費為這些被告辯護的正是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盧武鉉,電影《辯護人》正是取材於此事。
《辯護人》電影讓「釜林事件」暴露在大眾視野
韓國媒體稱,與電影《熔爐》催生出「熔爐法」一樣,「釜林事件」受害人們能夠在多年後洗清冤屈也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去年上映的《辯護人》,正是《辯護人》的熱映讓韓國更多的人了解並關注「釜林事件」,最終讓受害人們平反昭雪。
據悉,「釜林事件」19名受害者中剩下14人也將向法院提交復審申請。
『叄』 被告的電影劇情
1993年1月9日,讓·克勞德·萊蒙殺死了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然後他試圖自殺,但未成功。18年來他一直聲稱是名醫生,但調查表明他根本就不是醫生。他多年來所做的一切就是費盡心思編織、掩蓋謊言。當他的秘密就要被揭穿時,他絕望地試圖消滅所有那些他無法面對的人。
1993年1月9日之前,所有認識讓·克勞德·哈蒙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高超的醫生,一個好人:他為世界健康組織工作,常常到處出差;他在醫學界有很多朋友;一旦有空,他總樂於參與社區事務。沒有人意識到哈蒙從未在醫學院畢業,包括他醫學院的同學。整整十八年間,哈蒙用一個謊言欺騙了所有人。當這個謊言終於被揭穿的時候,哈蒙感到自己無法面對親人的目光,就在1993年1月9日先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然後殺死自己的父母,放火燒屋,最後試圖自殺。
尼科爾·加西亞用了一個《公民凱恩》式的結構拍攝本片。先拍攝慘案,然後從男主角的醫學院同窗、情婦等人的角度分別追憶其人其事。本片在法國上映後,大受歡迎,是夏天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肆』 觸不可及電影主人公原型
觸不可及中菲利普的真人是: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
他是路易威登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perrier champagne香檳部門的副總裁。在1993年,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在滑翔傘事故中四肢癱瘓,作為法國最大的兩個家族的繼承人,他在事故發生後感到被社會拋棄。
該片改編自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的自傳《第二次呼吸》,這個真實故事在2004年被拍攝成了一部紀錄片。兩位導演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在2004年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就產生了想改編成劇情片的想法,但直到2008年才有機會付諸實施。
(4)法國電影被告的原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菲利普
富有貴族,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後下肢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他樂觀積極,厭惡他人的同情,渴望愛情但卻缺少自信。
2、德瑞斯
生活在郊區貧民窟的黑人青年,曾因搶劫盜竊罪坐了六個月牢,剛從監獄出來的他,只能靠領取失業救濟金生活。他言行粗魯,性格直率,總是想說就說想唱就唱,風趣幽默插科打諢。
『伍』 求對一部電影中人物事件的法律分析論文
《費城故事》
雖然這部電影就是法律題材的,不過這個案件也很值得討論,而且是湯姆漢克斯和丹澤爾華盛頓兩大影帝同台競技。至於故事,就是講述的湯姆漢克斯扮演的同性戀者,感染了愛滋病,而被公司老闆解聘,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請來同樣是律師的丹澤爾華盛頓幫自己打官司。
『陸』 《辯護人》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原型是怎樣的
《辯護人》取自真實人物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故事,面對暴力與不公,一位律師以一己之力對辯整個陰暗的社會體系,法庭之上直言法律有病這看似以卵擊石之事,但卻如電影中以盧武鉉為原型的男主宋佑碩所言「岩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有生命。石頭最終會化為沙土,而雞蛋孕育的生命總有一天會飛越石頭。」這咋聽詭辯的邏輯,恰是詮釋了電影的支點,卵何以不能擊石。
時隔33年在《辯護人》公映後,韓國法院重新對當年無辜的孩子給予了撥亂反正的無罪宣判,電影在現實的延續,卵最終得以破石,這是一件別國事,但它透過電影給予人的感動卻是獻予所有人的,世界上總有那麼一群人,弱如累卵,卻獲擁擎天撼地的力量,這力的源泉便是人類有史至今,恆古不變的真理—正義。文/夢里詩書
『柒』 電影《熔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事件的原型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事情被披露是在2005年,電影在2011年上映。電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民眾紛紛呼籲重審一起當年的舊案,因為此事法院還重新立法,這條法律的名字就是由該電影的名字命名。整個案情和處理結果太匪夷所思、影響極其惡劣,判罰卻點到為止,案情有多惡劣呢?
在裡面飾演校長的演員張光,拍完這部電影後才發現,他所塑造的人物對他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妻子3天沒有跟他說話,兒女們很少回家,在路上和陌生人偶遇,對方都會瞪大眼睛看著他繞道而行,或者在他身後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當著面罵他。在釜山電影節上兩個婦女看到張光後直接被嚇跑。
該電影為何以熔爐命名,直到看了第二遍我才知道作者想說的是社會這個大熔爐。形形色色的人都將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通過洗禮成為另一副樣子,很有人從熔爐走出來,才發現自己成了自己之前最討厭的模樣。努力、堅持、彷徨、掙扎、放棄、絕望。反抗通常伴隨著陣痛,是否應該堅持反抗?
就像老話說的,「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經歷過歲月洗禮的我們是否還能保持本色?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明白我們奮斗的目標和希望是什麼?我們一路砥礪前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