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天的小鳥感受。
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飛來了。常年和我們相伴的留鳥麻雀和喜鵲,也格外興奮、活潑起來,嘰嘰喳喳唱著,蹦蹦跳跳舞著,撲撲愣愣飛著,和斑鳩、布穀、燕子、戴勝……
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飛來了。好像是為了便於人們的觀賞吧,不同的鳥兒是按照不同的時序來到的,就像春光里閃亮的模特依次登場。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東晉人謝靈運有詩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一個「變」字,很是形象貼切。
春節回老家,拜罷年剛坐定,就聽到後院樹上傳來「勃咕咕——咕」的聲音,弟弟說是野鴿子在叫。野鴿子的學名,就是斑鳩了。家中後院,長久沒人居住,長滿雜樹,平時養著幾十隻土雞,不料竟也成了斑鳩的樂園。弟弟說這才剛來,過些天野鴿子就比雞還多了,和雞爭食,見了人也不怕。我說古時候咱這地方的先人曾以斑鳩為圖騰,號「爽鳩氏」,對它們可得愛護。侄子指著一棵大榆樹上往年留下的斑鳩窩笑著說,已經實現和諧相處了。
斑鳩,是春天飛來的最早的一種鳥,據說還是從遙遠的歐洲回歸的呢。近些年來的早春,不僅在鄉下,而且在城裡看到的斑鳩也越來越多了,不過有些人會把它們誤認為布穀鳥。布穀和斑鳩長得都像鴿子,叫聲也差不多,但還是有區別的。斑鳩屬鳩鴿科,羽毛的主色調是灰藍;而布穀屬杜鵑科,身體稍細長,羽毛的主色調則是灰褐,最明顯的特徵是腹部有灰白相間的斑紋,「布穀布穀」的叫聲聽起來連貫,也比斑鳩高亢響亮得多;再者,布穀飛來的時間比斑鳩要晚一些,約略和燕子差不多。
「清明時節草出土,燕子飛來武定府」。我留心觀察,這民諺靠譜,清明節前後不幾天,藍天麗日下准會閃現燕子的倩影。燕子,被詩人比喻為春天的精靈,實在是很恰當的。燕子一來,接著就是春風浩盪,暖意融融,遍野的草綠了,滿樹的花紅了,誰能說燕子不像春的使者呢?更何況,人們也確實能從燕子身上感受到濃濃的春之氣息。燕子的鳴聲是哪樣的脆生歡快,珠落玉盤似的,是春天最動聽的天籟之音;燕子矯健的身姿,迅捷的飛翔,箭離弓弦似的,最能象徵春天蓬勃奮發的生機和活力;燕子執著營巢,辛勤育雛,可謂春天孕育新生、繁衍萬物的典型代表!
也有的鳥姍姍來遲,直到暮春時節才見,俗稱花蒲扇、學名戴勝的鳥就是這樣一種。因為也有人把其誤認為布穀鳥,就在此略為辨識。戴勝鳥屬於戴勝科,其個頭雖和布穀差不多,但比布穀漂亮多了。戴勝的翅羽和尾羽黑白相間,腹部和頸部毛色橘黃,特別是頭頂有金紅色的冠,張開時呈扇形,其喙細長稍彎曲,能從樹木孔洞中啄食蛀蟲。
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飛來了。常年和我們相伴的留鳥麻雀和喜鵲,也格外興奮、活潑起來,嘰嘰喳喳唱著,蹦蹦跳跳舞著,撲撲愣愣飛著,和斑鳩、布穀、燕子、戴勝,以及別的許許多多的鳥兒——像俗稱的什麼三道眉、嘰嘰呱、麥溜子、虎皮、鑿打木子、蠟嘴、藍布衫、吱啦子、梭梭雞、顫達郎子等等等等,一起來個百鳥鬧春,直把春天鬧得到處鳥語花香,欣欣向榮。
Ⅱ 奮斗的小鳥2大概講是什麼
憤怒的小鳥2
劇情簡介:
十年「歡喜冤家」豬鳥依舊如往常一樣「互相拆台」。然而,「不速之客」發射冰球襲擊了小鳥島和豬豬島,令雙方不得不放下芥蒂,小鳥島昔日英雄胖紅聯合小鳥夥伴們與曾經的對手「搗蛋豬」雷納德一行組建了臨時聯盟,他們將前往全新冰封島嶼上阻止神秘反派的滅世計劃。
Ⅲ 春天裡那首歌在那部電影出現過
電影沒注意過,在一部某知名作家的小說里看到過,而且,把歌名寫成了《北京北京》
Ⅳ 一個電影他的裡面有很多小鳥這個電影的名字叫什麼
應該是憤怒的小鳥 裡面有藍色的小鳥粉色的小鳥都很蠢萌蠢萌的
Ⅳ 俄羅斯電影布穀鳥中。女主人公說的是什麼語
拉普族語言。
【春天的杜鵑】(The Cuckoo)是敘述一個別名「杜鵑」的北歐拉普族(Lapp)女子的故事。拉普族是一個散居在北歐挪威、瑞典及芬蘭的民族,在俄國約有1500名拉普族人住在現今的柯爾斯基半島(Kolsky)上。拉普族在北歐是最古老民族的後裔,至今仍承襲著以往的朴實的生活型態。
Ⅵ 有個電影主題曲有句好像是,歌詞小鳥小鳥自由的飛翔啦啦啦啦啦啦啦~ 女主是一個叫苗苗的老師
這首歌名是《劍雨浮生》,是由蘇打綠主唱吳青峰和藝人薩頂頂男女二人共同演繹,是2010年電影《劍雨》主題曲
Ⅶ 電影黑森林中的布穀鳥 原名叫什麼
戰場上的布穀鳥,或是春天的布穀鳥,應該就是這倆里的一個了
Ⅷ 請推薦一些優秀的前蘇聯電影和俄羅斯電影
兵臨城下不是前蘇聯拍攝的,雖然精彩,但也有些醜化了二戰中的蘇聯軍民。
俄羅斯:星星,西伯利亞理發師,土耳其式開局,宮廷秘史,小偷,回歸,布穀鳥,總統和他的孫女,夏日遺失的二十七個吻,俄羅斯方舟
前蘇聯: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秋天的馬拉松,機組乘務員,一個人的遭遇,士兵的父親,第四十一,士兵之歌,晴朗的一天,睛朗的夏天,蜻蜓姑娘,普通一兵,青年近衛軍,小提琴與壓路機,教唱歌的老師,請不要離開你所愛的人,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命運的作弄,合法婚姻,戰地浪漫曲,濱河街的春天,卓婭和舒拉,母親,在人間,女政委,殘酷的羅曼史,驃騎兵之歌,願望的時代,理想的老公,再生,車庫,如果這是愛情,別特羅與瓦謝金歷險記,醜八怪,給初生者以和平,受傷的小鳥,白比姆黑耳朵,狂歡之夜,海濱假日,雁南飛,戰爭與和平,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兩個人的車站,辦公室的故事,被遺忘的長笛曲,童年過後一百天,哥哥的問題在於,吉祥符,伊凡的童年,人與獸,一年中的九天,未寄出的信,莫斯科在廣播,熱雪,他們為祖國而戰,靜靜的頓河,解放,勝利,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黑蘭43年,岸,智擒眼鏡蛇,欽差大臣,上尉的女兒,列寧在十月,波坦金戰艦,臨風而立,白俄羅斯車站,沒有戰爭的二十天,糼兒園
前蘇聯電影故事性極強,藝術內涵豐富,既不太商業,也不會太文藝,看過之後往往讓人印象深刻,感動也長存心中,而且體裁的多種也完全能與好萊塢相提並論。在美蘇兩國對峙的長時間里,每一次蘇聯電影來到國際上,都會先伴以周遭西方國家的嘲諷與冷眼,但每一次,當他們看完之後,又不得不承認蘇聯電影真是讓人無話可說,前蘇聯電影的藝術就在於,他能讓人忘記冷戰,忘記偏見,在同等條件下,他們更難得到理解與尊重,但是他們以他們高超的電影理念戰勝了一切偏見,並且在那種時期,蘇聯電影甚至得到了世界上所有電影大獎的獎杯包括兩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戰爭與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可以說是盆滿缽滿,榮耀長存,當時他們是世界上的電影強國,影響了包括美國人在內的許多影迷。
Ⅸ 請問,這幾只小鳥出自什麼電影
《憤怒的小鳥》游戲改編動畫電影,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公開了一段影片中可愛的幼鳥們演唱聖誕歌曲《Deck the Halls》的宣傳片。
Ⅹ 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
俄蘇戰爭電影漫談
內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羅斯電影誕生;蘇聯蒙太奇學派崛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
1908年俄羅斯電影誕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月革命後的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1917年十月革命, 電影產業國有化,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鼓動電影」
20年代蘇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形成,三位大師的先鋒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作:
愛森斯坦 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 《戰艦波將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敘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
杜甫仁科 銀幕上的詩 《兵工廠》
聲音的出現與「音畫對位法」
1934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陽》(1934)
30年代中後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高潮:
《馬克辛三部曲》
《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帶槍的人》
蒙太奇大師將藝術探索精神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相結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電影;戰後初期的戰爭題材電影
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電影製片廠遷移,電影工作者的艱苦勞動,鼓舞鬥志的「戰斗電影」
戰役紀錄片--《戰時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爾孟克的宴會》
紀錄片《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
《在蘇聯的24小時戰斗》
《烏克蘭保衛戰》
戰略反攻階段的紀錄片
戰爭故事長片 《她在保衛祖國》
戰後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蘇聯戰爭電影:英雄主義主題「紀念碑」電影
《青年近衛軍》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紀念碑」電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凍」時期的蘇聯電影「新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電影傑作
1954年「解凍」,1957年蘇聯戰爭文學第二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
「蘇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飛》 燦爛奪目的「銀幕上的詩」
《一個人的遭遇》從肖洛霍夫到邦達尓丘克
《士兵之歌》 純潔清澈的心靈,人道主義的悲歌
《伊萬的童年》 被炮火摧毀的童年的夢
其它優秀作品:
《臨風而立》
《生者與死者》
《士兵的父親》
60年代後期--「停滯」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蘇聯「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的出現;七、八十年代繁榮多樣的蘇聯戰爭電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蘇聯軍事題材文藝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戰爭文學「第三浪潮」與「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
「全景戰爭」電影
《解放》
《圍困》
《莫斯科保衛戰》
「戰壕真實」電影
《一寸土》/《永遠19歲》
婦女與戰爭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記著的和我熱愛的》
《狙擊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作家及小說創作背景,導演及其獨特的電影語言
兒童與戰爭
《受傷的小鳥》
《幼兒園》
《自己去看》 蘇聯最後一部戰爭題材「詩電影」,詩的藝術與紀實內容完美結合
「改革」時代的喧囂與躁動;「改革」時期的蘇聯電影
插入語: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蘇聯戰爭電影
《苦難歷程》三部曲 知識分子與十月革命
《靜靜的頓河》 頓河悲歌 哥薩克農民與十月革命
《戰爭與和平》人民英雄史詩 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文學名著改編電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體後的「新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未完待續)
解體,電影體制變化,電影性質變化 泥沙中金光閃爍
(一) 對現實的思考:車臣戰爭
冷漠(《戰爭》)
沉痛(《高加索俘虜》)
現實(《急行軍》)
(二)對歷史的認識:
淡化(《太陽灼人》《小偷》)雖然不是軍事題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後期戰前蘇聯國內形勢,後者描寫戰後的艱難生活
寓言(《布穀鳥》)
顛覆(《無窮無盡》)
懷念(《我是一個俄羅斯士兵》-未列入名冊)
繼承(《星》)
參考書目:
《蘇聯電影史綱》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 編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第一、二、三、四編 俄蘇電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於培才,李小蒸,孟廣鈞,王德勝 等
《蘇聯戰爭文學評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敬詠
《世界電影史》 (法)喬治-薩杜爾
《電影藝術辭典》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主編:許南明 副主編:沈善
《泥沙中金光閃爍--近年來的俄羅斯電影掠影》 戴光晰
《外國電影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 鄭亞玲 胡濱
《戰火中永生--蘇聯戰爭影片賞析》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時光》 (俄)塔爾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選集》(蘇)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戰爭影片》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蘇聯部分撰槁人 連秀鳳
《俄羅斯藝術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任光宣
《俄羅斯文化一千年》 東方出版社 孫成木
《蘇聯網路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