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萬紫千紅總是春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萬紫千紅總是春,詩歌名句(出自宋·朱熹 的《春日》),有同名電影《萬紫千紅總是春》
原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的景象中中認識到了春天,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的意思
希望我的回答給你幫助!
㈡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意是什麼
詩意: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
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
「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
「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閑識得東風面」。
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綰,逗落到「春日」上。
㈢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寫什麼人的
電影《萬紫千紅總是春》的主要劇情為:1958年,上海的家庭婦女組織起來參加社會勞動。里弄的居民小組長王彩鳳在丈夫劉根發的支持下,報名參加里弄的玩具生產組,遭到婆婆的反對。蔡桂貞的丈夫鄭寶卿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阻撓妻子參加縫紉組。後經里弄居委會主任戴媽媽做工作,才使王彩鳳、蔡桂貞等從家庭事務中解放出來,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㈣ 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全詩和作者詩題是什麼 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原文
1、原文
宋代朱熹的《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賞析
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哲理詩而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㈤ 萬紫千紅總是春的上一句是
萬紫千紅總是春的上一句是「等閑識得東風面」。這首詩是宋代理學家朱熹寫的,詩名叫《春日》,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的景物描寫來看,作者的巧妙運用了對比和虛實結合的手法,增加靈動美。
釋義:
風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萬紫千紅總是春》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3MyJ8pFRbjIxfexNNo0vw
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自哪首詩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識到東風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注釋
題、春日:春天。 2、 勝日:春光明媚的日子. 3、 尋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 濱:水邊,河邊。 6、 光景:風光風景 7、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譯文
我選擇了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河邊,只見無邊的景物一時間都渙然一新。輕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名句賞析
——「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遊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彷彿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於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美妙的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譯文
我在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來到泗水邊觀花賞草,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