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套娃指的是什麼
俄羅斯套娃(matryoshka)
簡介:俄羅斯套娃(матрёшка或матрешка)是俄羅斯 特產木製玩具,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 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十多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 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套娃由來: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續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見到表妹就將一排木娃娃送給表妹以表達思念之情,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說: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於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細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創意就是為了取悅孩子而做成的木頭娃娃,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於是故事裡著名的人物、動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隨著時間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個套著一個,讓人更覺有趣。14世紀至今,最早起源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Zagorsk的套娃,由於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淀,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漸漸地,套娃素材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童話人物外,歷史人物、權貴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和事都成為創作的對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個數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俄羅斯套娃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單單木材的准備就頗費時日。萊姆樹、樺樹是製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時節樹木中富含汁液的時候就把樹砍倒,剝去樹皮,只剩少數幾環樹皮以防止木材開裂,然後暴露於空氣中通風。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那麼要晾乾兩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麼每個娃娃的內壁要做得很薄,對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乾5至6年。經過楦空、燙花、鑲金等工序製成.每個娃娃要經過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測量,而是藝術家們憑感覺和經驗而定。他們獨特的手工設計使套娃們變得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至今,俄羅斯套娃仍頗受青睞,有機會去俄羅斯的人都會買一套帶回家,因為套娃不僅是孩子們的好夥伴,還是獨具俄羅斯風情的藝術品。
俄羅斯套娃,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是俄羅斯特有的一種手工製作的工藝品,娃娃的製作材料以椴木為主,所以,娃娃有的地方會有木節,但不影響美觀.娃娃可做擺設品,也可用來裝首飾,雜物,糖果等等,也可作為禮品盒.
⑵ 俄羅斯套娃的簡介
「マトリョシカ」(Матрёшка,俄羅斯套娃)是一首在2010年9月左右出現於NICONICO的Vocaloid歌曲,節奏感強烈並帶有些許俄羅斯風情,描述了一位戀愛少女想要更多了解意中人卻又不知如何表達時心中小鹿亂撞的感情。
創作者ハチ,歌唱由Miku和Gumi擔當,目前是NICONICO上再生數超過100萬的211首Vocaloid歌曲之一。
註:俄羅斯套娃的日文是マトリョーシカ,不過電子合成歌曲不好表現出長音,所以歌曲的名字中沒有長音符「ー」。
⑶ 什麼電影男孩獲得龍戒,卻不小心打翻俄羅斯套娃,將裡面的巫師放出來
《魔法師的學徒》
由迪斯尼電影公司和製作人傑瑞·布魯克海默聯手奉獻,根據小說《深藍05670》改編,導演喬·德特杜巴攜《國家寶藏》原班人馬共同打造,華夏電影公司發行的奇幻冒險片《魔法師的學徒》於2010年9月9日在中國上映。
飾演魔法師巴薩澤·布雷克的是尼古拉斯·凱奇,他在片中調教的菜鳥學徒由阿帕圖校園喜劇出身的傑伊·巴魯切爾出演,曾在《蜘蛛俠2》中扮演大反派「章魚博士」的阿爾弗雷德·莫里納也加盟本片。 影片講述在當代的紐約曼哈頓,一個魔法師訓練一個新人以幫助他對抗邪惡黑勢力的故事。
導演
喬·德特杜巴
編劇
馬特·洛佩茲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傑伊·巴魯切爾,泰莉莎·帕爾墨,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對白語言
英語
中文名
魔法師的學徒/深藍05670
外文名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其它譯名
巫師學徒
製片地區
美國
類型
動作
片長
111 分鍾
上映時間
2010-07-14(美國
⑷ 俄羅斯套娃有什麼寓意
俄羅斯套娃寓意:早期俄羅斯農村常用的女子名Matryona,拉丁字源是mater「母親」,因此有生育的含義。但後來也有用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做的,近些年來,戈爾巴喬夫的形象也被做成套娃娃,後來發展到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斯大林甚至列寧也成為套娃娃的形象。
俄羅斯套娃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十多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顏色有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等。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14世紀至今,最早起源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扎郭爾斯科(Загорск)的套娃,由於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淀,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
(4)俄羅斯套娃電影百度擴展閱讀:
套娃傳說: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他回到了家鄉,將娃娃送給了表妹,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說: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
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於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⑸ 一部日本電影,幾個高中生,有俄羅斯套娃出現的電影名
《要聽神明的話》
高畑瞬是個平凡的高中生。一成不變的生活總是令他感到枯燥不堪。然而,他忽然被捲入大規模的死亡威脅之中。第一關是輕舉妄動便會爆頭身亡的「不倒翁跌倒了(一二三木頭人)」。在第二關中,則必須設法替一掌就能將人打成肉餅的巨大招財貓掛上鈴鐺。眼看著同學們陸續慘死在自己眼前,瞬必須鼓起勇氣與神秘的對手鬥智,並設法存活下去。然而,每通過一道關卡,矗立在眼前的,卻是另一道更加殘酷的考驗。
⑹ 一部日本bl電影,其中女配角有俄羅斯套娃
應該是愛的言靈2-直到世界的終結
⑺ 俄羅斯套娃的介紹
《俄羅斯套娃》(日文名:《マトリョシカ》 俄文名:《Матрёшка》)是Vocaloid的P主ハチ在2010年9月左右投在日本著名網站NICONICO的Vocaloid歌曲,節奏感強烈並帶有些許俄羅斯風情,描述了一位戀愛少女想要更多了解意中人卻又不知如何表達時心中小鹿亂撞的感情。創作者ハチ,歌唱由Miku和Gumi擔當,目前是NICONICO上再生數超過100萬的211首Vocaloid傳說曲之一。註:俄羅斯套娃的日文是マトリョーシカ,不過電子合成歌曲不好表現出長音,所以歌曲的名字中沒有長音符「ー」。
⑻ 俄羅斯套娃的故事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續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見到表兄就將一排木娃娃送給表兄以表達思念之情,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說: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於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⑼ 套娃是哪個國家的
套娃是俄羅斯的,一般叫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俄語:матрёшка)是俄羅斯特產木製玩具,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一般在六個以上。娃娃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廖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產生歷史:
俄羅斯套娃的起源最先來自日本,當時,畫家馬留丁見到一套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禿頭的壽星,裡面套著七個神像。
他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套玩具,由匠人斯維朵什金刻制,並於1900年帶到了世界博覽會並獲得了獎,很快在俄羅斯各地開始製造這種娃娃,而且形象逐漸統一到「瑪特羅什卡」,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套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俄羅斯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