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二戰蘇德戰爭電影,德軍即將退出俄國領土,開頭是一隊德軍過橋,被蘇軍阻擊。
《橋》南斯拉夫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Ⅱ 有部二戰電影。大概是講二戰尾聲,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團師的一幫少年奉命守住一座橋的故事名字叫***橋
最後的橋
《橋》(Die Bruecke, or The Bridge,最後的橋,西德,1959)1945年,歐洲戰爭末期的德國小鎮,七位為「保家衛國」而應征入伍的迷茫少年的乖舛遭遇:好心的長官讓他們留守一座似乎並不重要的橋,但美軍的坦克卻意外地出現在橋邊並試圖通過……七位少年最後只有一位得以倖存。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Ⅲ 德國電影 最後的橋 是真實的故事嗎 我看的老版,那群坐在車上德國兵為什麼全部往回跑 二
二戰後期,德國曾經出現過一支震驚世界的陸軍少年師,其傷亡之慘重、結局之凄涼,在兒童士兵參與戰爭的歷史上絕無僅有。這就是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為「希特勒青年團「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別名為「嬰兒師」,於1944年4月正式投入戰場。在德軍系列中,他們服裝上的標志是一支奶瓶。 然而,當時的盟軍已強大起來,開始了大反攻。1944年4月30日,參戰僅10天,部隊傷亡已極為慘重,半數以上的連、排長陣亡,全師4 000人戰死,8 000人負傷和失蹤。前師長維特被炮彈炸死,由麥爾繼任師長。最終,在盟軍猛烈的復仇炮火下,1944年8月21日,組建僅一年、參戰剛剛3個月的少年師全軍覆沒,成為又一批納粹德國的陪葬品。
Ⅳ 關於電影《橋》里的演員名稱
【前聯邦德國影片《橋》(1959)】
導 演:Bernhard Wicki
編 劇:曼弗雷德·格雷戈爾 Michael Mansfeld KarlWilhelm Vivi
主 演:沃爾夫岡·斯頓夫 Corla Trantow 岡瑟·霍夫曼 卡爾·邁克爾·鮑爾澤 Frank Glaubrecht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1969)】
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
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
地區
南斯拉夫
類型
經典二戰影片
劇情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哈克爾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巴日沃伊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老虎。這部影片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邊緣。為了挽救危局,德軍將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故事就發生在南斯拉夫,德軍撤退將經過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一個游擊小分隊奉命炸橋,如果炸掉了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大橋的重要性,部署了一個團守衛,大橋四周戒備森嚴,另有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經過一系列驚險、曲折、慘烈的斗爭,在橋梁設計工程師的捨命幫助下完成了任務。這部電影最早在中國放映於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極度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所以生於七十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們津津樂道於劇情和台詞,學吹口哨和口琴並高唱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見》。
《橋》主題曲《啊!朋友再見》
感人的戰爭歌曲都是悲劇性的,中國人最喜歡的戰爭歌曲也都是悲劇性的。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中國人看來,朋友之事很重要,這大概就是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南斯拉夫電影《橋》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見》的原因之一。從美學角度講,這首歌有一種看似平淡、但極為深刻的蒼涼之美,歌詞平實而又深摯。影片歌頌的年輕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微笑和犧牲的同時,這首歌一直在回盪:
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游擊隊啊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游擊隊啊快帶我走吧
我實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
你一定把我來埋葬
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啊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都說多麼美麗的花
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都說多麼美麗的花
進入中國30年了,誰也擋不住這首源自義大利民歌的電影插曲的魅力。「啊!朋友再見」成了中國語言中一句高頻句。
Ⅳ 二戰電影在上游放水淹死下游的德國鬼子原來看過不記得叫什麼名字了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1969)導演 哈·克爾瓦瓦茨導演演員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地區 南斯拉夫類型 經典二戰影片劇情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多名游擊隊員前仆後繼的犧牲,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他自己也與他最愛的傑作一同玉碎。
Ⅵ 一部二戰時期有關於橋的電影
《橋》(其它譯名《最後的橋》)
出品時間:1959年
國家:聯邦德國
戰爭即將結束,生活在德國某小城市的七個小夥子終於長大了。他們的教師不希望這些小夥子上前線,通過與一位關系不錯的軍官幫助,在家鄉的一座橋邊站崗。負責照顧這些小夥子的是一位軍士,可在一次偵察中被誤認為逃兵而喪命,飛機低空掃射時一位小夥子又不幸中彈而亡,幼稚的年輕人發生了誤會,經過一場流血決斗兩個人倖存,可由於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自相殘殺,他們的內心世界已徹底崩潰。
Ⅶ 南斯拉夫二戰電影中的那座橋叫什麼
前南斯拉夫電影《橋》(1969)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多名游擊隊員前仆後繼的犧牲,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他自己也與他最愛的傑作一同玉碎。
《遙遠的橋》1977-6-15
本片為七十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爭片,明星陣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遙遠的橋》)描述1944年,歐戰已近尾聲,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打開通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採取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降落荷蘭,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以致行動遭到慘敗。 本片從演員陣容上來說可謂明星薈萃、大腕雲集!連老牌影帝勞倫斯.奧利弗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戲分不太重要的荷蘭老醫生。詹姆斯.凱恩演了一個101空降師的上士,羅伯特·雷德福出演82空降師的上尉,另外的幾個明星也分別擔任重要角色:肖恩·康納利扮演的英國第一空降師長,最後大敗而歸。麥克爾·凱恩演第30兵團裝甲團中校,吉恩·哈克曼演波蘭旅旅長,最初反對「市場花園」計劃第二批跳傘部下遭到德軍屠殺!安東尼.霍布金斯演第一空降師的指揮奪橋的中校,堅守待援失敗最後光榮被俘!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至7月25日,巴頓率領的第3集團軍率先沖出諾曼底地區,開始了法蘭西平原上對德軍的大追擊,盟軍上下逐漸彌漫樂觀的情緒。 作為進攻的兩支鐵拳——蒙哥馬利和巴頓都想成為最早進入柏林的人,而盟軍有限的補給能力無法保障兩支大軍同時發動進攻,進攻只能在一個方向進行。最後蒙哥馬利的的北線進軍方案被艾森豪威爾接受。 蒙哥馬利希望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企圖繞過傳聞中德軍嚴密布防的「西部壁壘」,而在荷蘭方向展開一輪新的攻勢,代號為「市場--花園」。 計劃採用空降「蛙跳」戰術,以美軍第82、101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及波蘭傘兵旅的共35000人,依次在63英里戰役縱深上的埃因霍溫、奈梅根和阿納姆三地空降,奪取萊茵河上的橋梁,像交「接力棒」一樣,護送地面推進兵團,直搗德國腹地——魯爾區。1944年9月17日13時30分,戰役開始,盟軍動用了5500餘架運輸機、2596架滑翔機、8000餘架戰斗及轟炸機,同時在三處地區空降。但是戰役進行得很不順利。在經過殘酷戰斗後,101師和82師傷亡了3542人,才與地面部隊會師。而遠在最前方的英國第1空降師久等援軍不到,在傷亡3716人後,一部投降,另一部突圍成功。盟軍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但只「完成了90%的目標」(蒙哥馬利語)。戰後,一位戰地指揮官感嘆:「那座橋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 這是20世紀70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爭片,在大導演理查德•阿頓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諸如詹姆斯·卡恩、邁克爾·凱恩、肖恩·康納利、羅伯特·雷德福、安東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為戲份分配的關系,使情節進展有如片段的組合,缺乏一氣呵成的氣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長。不過即便如此,憑借極其出色的攝影和明星們的傾力出演,部分場面仍令人有大開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歐戰尾聲的1944年,盟軍為了打開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搗納粹首都提前結束戰爭,於是採取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降落荷蘭。為了奪取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鐵路大橋,與佔有絕對優勢的德軍浴血奮戰的故事。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雖然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盟軍仍遭失敗。
Ⅷ 2008年上映的二戰電影 《橋》
樓主說的應是08上映的德國影片《最後的橋》 電影的內容簡介 1945年4月,戰爭已近尾聲,德國人疲於應戰,炸彈轟塌了小鎮附近的橋梁,前線步步逼近,德國士兵忙不迭撤離,以逃脫美軍的進攻,而七個十幾歲的少年卻被組織起來頂替他們來到前線作戰,在納粹流血即榮耀的思維鼓動下,他們竟然面對炮火連天的危險境地卻毫無畏懼。而其實,在上前線之前,戰爭對於這些男孩不過是充滿冒險的幻境.
另外補一句08版的《最後的橋》是59年西德影片《Brücke, Die》的翻拍
59年的那也是非常經典的 尤其是裡面的德軍形象
08版《最後的橋》下載地址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6%9C%80%E5%90%8E%E7%9A%84%E6%A1%A5&id=1
免費在線觀看網址:http://pp.88ag.com/html/movies/235/117965.shtml
在風行網路上也有http://www.funshion.com/movie 在此頁面先把軟體下了 然後搜索
youkou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4MDk0MzY=.html
Ⅸ 求一部反映二戰電影。美國人和德國人爭奪一座橋
《雷瑪根大橋》是約翰·吉勒明執導的動作戰爭片,喬治·席格和羅伯特·沃恩出演。
該片講述了德軍和美軍反復爭奪的雷瑪根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