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二戰時一個德國軍官給人紋身做欣賞品最後失敗紋身的那些人皮被剝光當罪證
我查了下資料,把我看的整理出來用手打了一下,希望能幫到樓主
《刺花的燈罩》,主角為海林格夫人,原形為戰犯吉爾絲.科赫,納粹德國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看守,原為德累斯頓工廠主的女兒,經濟大危機中家道中落,被洗腦宣傳後成為狂熱的納粹分子。後結識卡爾.科赫並與之結婚
其為人極端殘忍、狂暴,喜愛虐待集中營中的囚犯,並有一個令人發指的令人作嘔的愛好--挑選人皮並做成人皮製品,如人皮錢包等。
二戰後被抓獲並關押,1967年在獄中自殺
Ⅱ 【合集】和納粹有關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資源外鏈:https://pan..com/s/14G7nKYvQ_QLJY0dl651aJQ?pwd=xaz3
看似平凡的一天,護士安娜(莎拉·波利 Sarah Polley 飾)正准備和丈夫路易斯(Justin Louis 飾)共享快樂的周末,卻不知一場恐怖、致命的瘟疫正在大肆蔓延。被瘟疫感染的喪失人性,轉而變成嗜血如命、殘暴無情的活死人。安娜的丈夫和女兒薇薇安(Hannah Lochner 飾)無一倖免,她僥幸從家中逃生,卻發現整個城市都已變成活死人的天下,倖存者所剩無幾,眼前的世界宛如人間地獄。是時瘟疫蔓延全球,各國都已陷入癱瘓狀態之中。
Ⅲ 推薦我幾部關於二戰納粹德國戰爭的電影吧
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史蒂芬史匹柏開創戰爭電影新言的里程碑。以「手扒機」攝影、近乎黑白片、半紀錄片的手法,把碧血橫飛的戰爭場面拍得驚心動魄,有前所未見的史詩手筆。開始時的諾曼第登陸和片尾的廢墟對決,並稱不朽的經典場面。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探討「戰爭使人瘋狂」最入木三分的電影代表作。以英軍俘虜被日軍逼迫在泰國桂河造橋為故事背景;剪輯師出身的導演大衛連處理片尾時炸橋、護橋那一段,高潮迭起,會讓人緊張到咬手指!堪稱戰爭動作片的最佳典範。
巴頓將軍 (Patton,1970)
迄今為止最棒的軍人傳記電影。在編劇柯波拉筆下,巴頓是個生不逢時的悲劇人物:一名古代迦太基戰士變成現代戰場上的唐吉訶德。巴頓退場時在巨大風車下的落寞身影,令人歷久難忘。
黃金時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
威廉惠勒囊括七項奧斯卡的扛鼎之作,描述戰爭復員的大河詩篇。本片敘述一批回到家鄉小鎮的復員軍人,在人事全非(有人已經殘廢)情況下,必須重新適應「死老百姓」生活時所遭遇的苦樂、挫折與傷感。筆觸之細膩,語言之精準,後來的「越戰獵鹿人」、「返鄉」難出其右。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1981)
德國導演沃夫岡彼得森一部苦心孤詣的「德國潛艇興衰史」。戰斗氣氛之緊綳,幽閉空間之壓迫,都讓人喘不過氣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道理,本片更有最深刻、最令人動容的闡述。
最長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1962)
改編自考里留斯‧雷恩的戰史經典,布局宏大,巨星如雲,亨利方達、約翰韋恩、李察波頓、勞勃米契……也是了解諾曼第登陸戰役最完整、最詳實的電影。二戰迷不能不看。
凱恩艦事變 (The Caine Mutiny,1954)
改編自戰爭小說大師赫曼沃克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透過二戰時一艘獵雷艦上的叛變事件,探討軍中「信任與忠誠」這兩個性命交關的問題。本片是戰爭法庭戲的代表作,也是亨佛萊鮑嘉晚年最精採的演出之一。
鐵血軍營 (The Big Red One,1980)
導演山姆富勒晚年傑作,以美國陸軍第一步兵師南征北戰為架構,刻畫戰火下的人性光輝;強悍中透著傷感。李馬文飾演從「一戰」打到「二戰」的老士官長,是他生涯從影以來的巔峰演出。
希望與榮耀 (Hope and Glory,1987)
約翰鮑曼的半自傳性電影。以一名九歲男孩的眼光來看二戰時期英國大後方的浮世風景,飲食男女。「記得當時年紀小」的童真無知(例如飛機來襲,學童們反而為放假歡呼),引人發噱。全片散發著令人著迷的甜蜜懷舊情調,是鮑曼導演生涯中一次神來之筆。
戰地軍魂 (Stalag 17,1953)
喜劇泰斗比利懷德導演,對後來戰俘營電影如「第三集中營」、「哈特戰爭」等都產生巨大影響。威廉荷頓飾演一名在戰俘營里大做黑市買賣的「胡鬧教主」;這個戰爭電影里罕見的「反英雄」(an-ti-hero)角色,為他贏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Ⅳ 二戰納粹殘害猶太人集中營電影有幾部
1、《無命運的人生》:講述了一個14歲匈牙利猶太小男孩被驅逐出家鄉布達佩斯後在奧斯威辛等納粹集中營輾轉受壓迫的痛苦人生。由於凱爾泰斯本人也曾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有過死裡逃生的經歷,因此這部小說也可以看作是凱爾泰斯自傳體的作品。
Ⅳ 有關於二戰德國納粹的電影或電視劇求推薦。
辛德勒名單——一個德國企業家用自己的家產拯救猶太人的故事
虎口脫險——幾個英國空軍迫降在德國佔領的法國,影片講訴的是他們逃出法國的故事,整個過程笑點不斷,是喜劇片。
納粹荒淫史——為了進一步控制納粹軍官的目的,納粹特派了一批對納粹思想和信念都無比堅定而又年輕美貌的女子,把他們訓練成淫盪的妓女,專供那些納粹軍官淫樂,但這些妓女又是納粹特工,專門負責收集那些軍官的心裡話,從而辨別軍官的忠誠度,瑪葛塔,一位中產階級的女兒,也加入這個隊伍,起先她對納粹思想信仰無比,後來她逐漸明白了納粹的本質,於是她奮起反抗,一手毀滅了以韋伯格為首的一套納粹監視系統。
鋼琴家——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時期被迫害,四處逃亡的故事。
穿長條紋睡衣的男孩——八歲男孩布魯諾(Asa Butterfield 飾)一家隨著納粹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由柏林搬遷到了鄉下。失去了朋友們的布魯諾很快對新家附近的「農庄」產生了興趣,那裡有一群身穿「條紋睡衣」的人終日忙碌,並且其中一個為布魯諾一家服務,他形容骯臟,態度慎微。周遭環境和布魯諾的舉止讓母親暗暗擔憂,但納粹父親制止家中任何懷疑既定政策的行為。布魯諾偷偷結識了鐵絲網另一邊的同齡男孩施穆爾,並時常帶給他食物吃。在緊張的家庭氛圍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變化中,施穆爾是布魯諾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魯諾決定,去鐵絲網的另一邊,以便見到施穆爾的父親。
苦難童年——講的是幾個猶太兒童的悲慘生活。
布達佩斯之戀——上世紀30年代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餐館里,美麗的伊洛娜(艾麗卡·莫露珊 Erika Marozsán 飾)同時被兩個男人深愛著。一個是餐廳老闆,另一個是鋼琴師。三個人都並不願意改變現況,打破平衡,伊洛娜同時擁有兩個男人的愛而深感平靜幸福。鋼琴師為她創作出《憂郁星期天》,他和餐廳也因此一舉成名。 一個無名小子漢斯迷上伊諾娜表白被
Ⅵ 有關德國納粹電影 這幾部電影都有涉及到納粹
1、《霸王行動》,該片被很多影迷戲稱為「《使命召喚》的僵屍模式」,講述二戰時期諾曼底「霸王行動」登陸前夕,美國傘兵深入敵人後方,執行一項對入侵的成功至關重要的任務。但當接近目標時,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這個納粹佔領的村莊里發生的事情比簡單軍事行動要復雜許多,他們將與超自然力量斗爭,而這些是納粹實驗的一部分。
2、《死亡之雪2》噩夢一般的雪山之旅,馬丁(Vegar Hoel 飾)的女友和夥伴們全部被復活的納粹僵屍屠殺殆盡。他雖然身受重傷,但是僥幸逃脫,然而卻又因涉嫌殺害同伴被警方監控起來。更糟糕的是,自以為是的醫生將他被僵屍病毒感染的右臂縫了起來,無法控制的屠殺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復活的納粹海軍指揮官赫爾佐格(rjan Gamst 飾)帶領部下暗夜前行,正秘密進行他們生前未盡的計劃。馬丁連殺兩人,從醫院逃脫,他根據一個小孩的建議打電話從美國請來了三個死宅組成的僵屍小隊,試圖消滅納粹僵屍。逃亡途中,他也發現了赫爾佐格接下來的企圖。
3、《前哨2:黑太陽》1945年,二戰的最後階段,德國科學家Klausener發明了一個可怕的新技術,利用電磁技術,創造了一支不朽的納粹軍隊,這個秘密流傳至今。有跡象表明這個軍隊在東歐活動,為了查明真相,北約專案組匆匆部署到東歐,但所有的派遣隊員幾乎全被無情地殺死。這不是普通的敵人。只有勇敢的調查員,海倫娜,一名調查戰犯的女特工,為了查明線索而前往東歐。
Ⅶ 關於德國納粹的電影,影片里德國納粹把人的頭皮割下來。。。求電影名字
《無恥混蛋》
Ⅷ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
Ⅸ 二戰中納粹題材的電影都有哪些
納粹16勇士、黑皮書、帝國的毀滅、哈特的戰爭、血染雪山堡、無恥混蛋、行動目標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