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瑪格麗特王後的故事和資料!
你可以看大仲馬的小說或者電影《瑪爾戈王後》,都非常的精彩。 地位 也有種叫法「瑪戈」或者「瑪爾戈」,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47—— 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後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生平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進行著殘酷的內戰。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為結束戰爭,決定與新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聯姻,身為國王妹妹的瑪格麗特公主,自然成為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婚禮在巴黎舉行,瑪格麗特嫁給了納瓦爾的亨利,就在眾人歡慶婚禮之時,巴黎城所有的鍾聲都敲響了,在凱薩琳王太後的策劃下,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拉開帷幕,整個法國血流成河,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後,史稱瑪格麗特王後。 她是個歷史上倍受爭議的人物,她的父親是法國國王,母後來自大名鼎鼎的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她的三個兄長先後繼承了法國王位,但全都是短命鬼,在瓦盧瓦家族所有的男人死光之後,只能由瑪格麗特的丈夫——納瓦爾國王亨利繼承了法國王位。亨利也是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歷史上稱他為亨利四世,也是法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君主,他統一了分裂的國家,發布『南特敕令』,保證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大仲馬的《三劍客》嗎,裡面有位懦弱的國王路易十三,他就是亨利四世的兒子。瑪格麗特從來沒有真正愛過她的丈夫,事實上她從婚後就一直看不起亨利,兩人長期分居,早已形同陌路,更沒有生下過兒女。在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之後,瑪格麗特就被她的夫君拋棄了,她失去了法國王後之尊,帶著一個黃金聖體匣在聖母院修行,最後病死在了聖母院里。但令人不解的是,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竟是他的仇敵美第奇家族的瑪麗·美第奇。瑪格麗特身上也有美第奇家族的血統。亨利四世和他的新王後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繼承王位的路易十三。不過與他的政治對手一樣,亨利四世同樣也沒有善終,他於1610年被刺身亡,享年57歲。在所有這些人里,最可憐的是瑪格麗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後,雖然她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個接一個死去。最有戲劇性的一個例子是:她要用帶有毒葯的書毒死瑪格麗特的丈夫,卻不料那本書被國王查理九世看了去,結果女婿沒有被毒死,反而毒死了自己的兒子。最後的結局具有莫大的諷刺意義,當凱薩琳王太後的兒子們全部死光,法蘭西王位的寶座,只能落到她的仇敵也是她的女婿——瑪格麗特的丈夫亨利頭上。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洛繆日,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最終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度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而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她於 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相關小說或影視作品 由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歷史小說瑪戈王後(法語名為"La Reine Margot";英語名為"Queen Margot")是一部關於瑪格麗特和納瓦拉的亨利的虛構故事。這部小說在1994年改編成一部法國電影, 瑪戈王後 感情及相關事跡 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當時全法國最英俊的青年博尼法斯·德·拉莫爾,在巴黎格萊沃廣場被斬首。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正是瑪格麗特王後最心愛的情人。拉莫爾同時還是納瓦爾國王亨利的密友,當時國王查理九世快要死了,凱薩琳王太後把國王亨利囚禁在宮中,拉莫爾率領兩百名騎兵准備救他出去,但被王後太的手下逮捕了。瑪格麗特則也被軟禁在了巴黎。當拉莫爾再度出現在巴黎時,瑪格麗特知道自己已離不開這個男人了,她絲毫不顧及自己的丈夫,而深深地投入到與情人的愛中。殘忍的宮廷斗爭仍在繼續,凱薩琳王太後要毒死瑪格麗特的情人,在一本寫有拉莫爾名字的書上下了毒葯,但這本書卻陰差陽錯地被她的兒子查理九世國王看了去,查理九世中了慢性毒葯,逐漸吐血而死。於是,拉莫爾被當作謀害國王的兇手而被捕,無論瑪格麗特如何哀求,終究無法拯救情人的性命,拉莫爾走上了斷頭台。在拉莫爾被斬首之後,瑪格麗特竟向劊子手索要了愛人的頭顱。在巴黎陰郁的天空下,瑪格麗特一身白衣被鮮血染紅,她懷抱著愛人的頭顱,坐在馬車中漠然離去……第二天午夜,她捧著拉莫爾帶血的頭顱,坐上一輛馬車,親手將它葬在蒙特馬爾山腳下的小教堂里。
㈡ 想找電影《瑪戈皇後》的影評或者歷史背景~
《瑪戈皇後》背景
電影《瑪戈皇後》改編自大仲馬的同名小說,不僅讓文學著作煥發風采,也使法國歷史里的「聖巴托洛繆大屠殺」重返公眾視野,重現波旁家族在宗教戰爭的腥風血雨中入主王座的歷史背景。
《瑪戈皇後》所描述的時代,殘忍的殺戮已持續十多年,電影提及歷代法國王室均以百合花作為家族紋章,天主教和新教在長期的拉鋸戰中都成了「嗜血的百合花」,電影呈現史實。
(2)美第奇皇太後法國電影擴展閱讀
聖巴托洛繆大屠殺歷史
開始於1572年8月24日,並持續了幾個月。由於胡格諾派的不妥協的強硬態度,使該事件成為法國宗教戰爭的轉折點。
1572年8月24日凌晨,巴黎數萬名天主教民夥同警察士兵對城內的胡格諾教徒進行血腥的大屠殺,他們根據事先畫在胡格諾教徒居所門前的白十字記號闖進屋去,把多數還濃睡未醒的人進行殺戮,然後將屍體拋進塞納河中。
包括科利尼上將在內的高官貴族都被處死,連查理九世的妹夫亨利及孔德親王都被迫改宗天主教。繼巴黎大屠殺之後,許多其他法國城鎮也發生了屠殺胡格諾教徒的事件。由此又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 直到1598 年南特赦令頒布後才告停息。
㈢ 美劇風中的女王女主角最終跟誰一起
瑪麗最終嫁給了弗朗西斯。出現這一情景是在第13集。
本集講述混亂中美第奇被瑪麗襲擊,弗朗西斯得知一個驚人的消息。迫於壓力,瑪麗不得不答應盡快完婚。在婚禮日日益臨近的時候,弗朗西斯突然帶著Lola回到了法國宮廷,瑪麗必須決定自己究竟要嫁給弗朗西斯還是塞巴斯蒂安,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她只有一種選擇。
讓事情更加復雜的是,瑪麗的母親、愛爾蘭攝政王太後突然抵達法國,她似乎對瑪麗另有安排。瑪麗王太後的出現令國王和王後十分擔心。為了法國的命運,他們不惜採取一切行動,無論誰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最終瑪麗嫁給了弗朗西斯。
(3)美第奇皇太後法國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15歲的瑪麗在四個密友的陪伴下踏上了法國的土地。為了確保蘇格蘭與法國的戰略聯盟,瑪麗被安排與法國王太子弗朗西斯訂婚。但是這項協議還未最終達成,一切取決於政治、宗教和各種秘密計劃。
弗朗西斯王子對這個蘇格蘭女孩很感興趣,但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不想這么快就結婚,他還想享受青春的快樂,而且他對法國和蘇格蘭結盟一事有著不同於父母的看法。無論如何,瑪麗和弗朗西斯還是被對方深深吸引,但弗朗西斯同父異母 的兄弟Bash讓他們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
當瑪麗對Bash投去青睞的目光時,一段王室三角戀悄然形成。在權力斗爭激烈的法國宮廷里,強大的對手和黑暗的力量密謀破壞瑪麗與弗朗西斯的婚姻。面對危機還是面對性丑聞,瑪麗的四個密友。她們將幫助她找尋正確的人生方向,在這塊新土地上平衡愛情與國家大任的關系。
㈣ 跪求文藝復興教父:美第奇家族2004年上映的由Mario Biagioli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lBEJln1nq7KuncclEKpjqg
提取碼:k16v
《文藝復興教父:美第奇家族Medici:GodfathersoftheRenaissance(2004)》
導演:賈斯廷哈代
編劇:SusanHorth
主演:MarioBiagioli、Dr.JerryBrotton、IanBustard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首播:2004-02-04(英國)
集數:4
單集片長:55分鍾
又名:PBS帝國系列之文藝復興教父——美第奇家族、帝國系列之文藝復興教父:美第奇家族、美第奇:文藝復興教父
這是一個來自15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家族。美第齊家族通過各種方式在歐洲崛起。通過自身的魅力、技巧、欺詐、他們搜颳了大量的財富並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利。是他們點燃了西方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和藝術的革命――歐洲文藝復興。但是由美第齊家族促成的這種變化終有一天會顛覆以他們的規則所統治的世界。
美第奇家族(Medicifamily),或譯為梅第奇家族、梅迪契家族,是佛羅倫薩13世紀到17世紀時期擁有強大勢力的家族。在這個家族裡產生了三位教皇、佛羅倫薩眾多的統治者,並且也成為了法國皇族的最新成員。
美第奇家族的家徽最初這個家族並不起眼(名字的起源是不定的,雖然它大概反應了醫療貿易的詞彙-medico),家庭通過銀行業務積累起最初的力量。美第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和最尊敬的銀行之一。以此為基礎,家庭開始在佛羅倫薩獲取政治力量,並且以後將勢力擴張到了義大利和歐洲。
...
㈤ 瑪格麗特皇後的歷史
關於瑪格麗特皇後
有兩本書可以讀一讀!
寫的很詳細!
一、一本是大仲馬的小說《瑪戈王後》後來還拍成電影了!
二、她的自傳,估計國內沒出版
貌似要叫王後才對
㈥ 瑪格麗特到底是怎樣的女人她還有怎樣的歷史事件
也有種叫法「瑪戈」,出嫁以前全名是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的父親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國王亨利二世(1547—— 1559),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後來自義大利美第奇家族,可以說她繼承了歐洲聲名顯赫的兩大家族的基因。在她的父王去世之後,她的哥哥們相繼登上了法國王位,依次是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
編輯本段生平
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處於「胡格諾戰爭」時期,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進行著殘酷的內戰。公元1572年,信仰天主教的王室為結束戰爭,決定與新教徒的首領納瓦爾國王亨利聯姻,身為國王妹妹的瑪格麗特公主,自然成為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婚禮在巴黎舉行,瑪格麗特嫁給了納瓦爾的亨利,就在眾人歡慶婚禮之時,巴黎城所有的鍾聲都敲響了,在凱薩琳王太後的策劃下,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拉開帷幕,整個法國血流成河,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慘案——「聖巴托羅繆之夜」。 後來又經過數年戰亂,瑪格麗特的兄長們全都死於非命,而她的丈夫則意外地繼承了法國王位,成為了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四世,瑪格麗特也從法國公主變成了法國王後,史稱瑪格麗特王後。 她是個歷史上倍受爭議的人物,她的父親是法國國王,母後來自大名鼎鼎的義大利美第
奇家族,她的三個兄長先後繼承了法國王後,但全都是短命鬼,在瓦盧瓦家族所有的男人死光之後,只能由瑪格麗特的丈夫——納瓦爾國王亨利繼承了法國王位。亨利也是波旁王朝的開國之君,歷史上稱他為亨利四世,也是法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君主,他統一了分裂的國家,發布『南特敕令』,保證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大仲馬的《三劍客》嗎,裡面有位懦弱的國王路易十三,他就是亨利四世的兒子。瑪格麗特從來沒有真正愛過她的丈夫,事實上她從婚後就一直看不起亨利,兩人長期分居,早已形同陌路,更沒有生下過兒女。在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之後,瑪格麗特就被她的夫君拋棄了,她失去了法國王後之尊,帶著一個黃金聖體匣在聖母院修行,最後病死在了聖母院里。但令人不解的是,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竟是他的仇敵美第奇家族的瑪麗·美第奇。瑪格麗特身上也有美第奇家族的血統。亨利四世和他的新王後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繼承王位的路易十三。不過與他的政治對手一樣,亨利四世同樣也沒有善終,他於1610年被刺身亡,享年57歲。在所有這些人里,最可憐的是瑪格麗特的母親——凱薩琳王太後,雖然她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個接一個死去。最有戲劇性的一個例子是:她要用帶有毒葯的書毒死瑪格麗特的丈夫,卻不料那本書被國王查理九世看了去,結果女婿沒有被毒死,反而毒死了自己的兒子。最後的結局具有莫大的諷刺意義,當凱薩琳王太後的兒子們全部死光,法蘭西王位的寶座,只能落到她的仇敵也是她的女婿——瑪格麗特的丈夫亨利頭上。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洛繆日,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最終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渡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而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她於 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編輯本段相關小說或影視作品
由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歷史小說瑪戈王後(法語名為"La Reine Margot";英語名為"Queen Margot")是一部關於瑪格麗特和納瓦拉的亨利的虛構故事。這部小說在1994年改編成一部法國電影, 瑪戈王後 。
編輯本段感情及相關事跡
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 當時全法國最英俊的青年博尼法斯·德·拉莫爾,在巴黎格萊沃廣場被斬首。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正是瑪格麗特王後最心愛的情人。拉莫爾同時還是納瓦爾國王亨利的密友,當時國王查理九世快要死了,凱薩琳王太後把國王亨利囚禁在宮中,拉莫爾率領兩百名騎兵准備救他出去,但被王後太的手下逮捕了。瑪格麗特則也被軟禁在了巴黎。當拉莫爾再度出現在巴黎時,瑪格麗特知道自己已離不開這個男人了,她絲毫不顧及自己的丈夫,而深深地投入到與情人的愛中。殘忍的宮廷斗爭仍在繼續,凱薩琳王太後要毒死瑪格麗特的情人,在一本寫有拉莫爾名字的書上下了毒葯,但這本書卻陰差陽錯地被她的兒子查理九世國王看了去,查理九世中了慢性毒葯,逐漸吐血而死。於是,拉莫爾被當作謀害國王的兇手而被捕,無論瑪格麗特如何哀求,終究無法拯救情人的性命,拉莫爾走上了斷頭台。 在拉莫爾被斬首之後,瑪格麗特竟向劊子手索要了愛人的頭顱。在巴黎陰郁的天空下,瑪格麗特一身白衣被鮮血染紅,她懷抱著愛人的頭顱,坐在馬車中漠然離去...... 第二天午夜,她捧著拉莫爾帶血的頭顱,坐上一輛馬車,親手將它葬在蒙特馬爾山腳下的小教堂里。
㈦ 瑪格里特(瑪戈王後)資料
(瓦盧瓦的)瑪格麗特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國和納瓦拉的王後,又稱瑪戈王後(la Reine Margot)。瓦盧瓦的瑪格麗特出生在聖-日耳曼-翁-萊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們稱她為瑪戈。她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兒。她有三個兄弟是法國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盧瓦的伊麗莎白,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第三個妻子。盡管瑪格麗特愛著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親是絕不會允許吉斯家族有任何機會控製法國。相反她要求瑪格麗特嫁給腓力二世的兒子唐·卡洛斯,未果。凱瑟琳·德·梅第奇也考慮過把瑪戈嫁給葡萄牙王儲唐·塞巴斯蒂安,也沒有成功。最終瑪格麗特被強迫嫁給了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王儲亨利(即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諾派的領袖。這個婚姻是計劃用家族關系來協調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諾派之間的關系。 盡管亨利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讓娜·達布雷特反對,很多納瓦拉貴族還是支持這次婚姻。讓娜·達布雷特在婚禮舉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瑪格麗特嫁給了亨利。當時亨利的母親已經去世,他繼承王位成為納瓦拉國王。據記載整個儀式的過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終直視著前方,從未看過對方一眼。當紅衣主教問瑪格麗特是否願意嫁給亨利時,她沒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頭,強迫她點頭同意。 這段婚姻才過了六天,在聖巴托羅繆之夜,凱瑟琳·德·梅第奇帶動法國的天主教徒對數以千計的胡格諾派教徒進行了屠殺,史稱聖巴托洛繆大屠殺。 在婚典和騷亂後,亨利離開了他的妻子,逃離巴黎,回到納瓦拉。而瑪格麗特則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困在家裡的囚犯。當時還有一個小細節,瑪格麗特的情人之一同時也是在聖巴托洛繆大屠殺中逃過一劫的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想將瑪格麗特從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來,但計劃失敗,自己也被亨利三世處死,後瑪格麗特通過私下買通劊子手得以見到她情人的屍體,並偷偷親自取走了他的頭顱。這一事跡在司湯達的著作《紅與黑》里亦被提起,該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馬特兒效仿瑪格麗特,在愛人於連受刑之後也偷走他的頭顱。 最終瑪格麗特還是得到允許投奔到丈夫那裡,在以後的三年半,瑪格麗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過著被非議的生活。他們都有公開的情人,並且經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場病後,瑪格麗特返回法國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對她的聲譽產生了反感,強迫她離開王室。經過很長的商談,她被允許返回她丈夫的國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為了度過難關,她在她的封地Agen發動了一次政變並奪取了政權。在幾個月的防禦後,Agen的市民奮起反抗,並把她關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關押在奧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裡她度過了18年。 在1592年,開始了長達7年的關於解除她和亨利婚約的談判,1599年,談判以保留她王後的稱號結束。而在不久的將來她的前夫會成為法國而最受喜愛的國王之一。 在這些年間,瑪格麗特寫了她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在她去世後的1658年發表。回憶錄中以故事的形式記述了她的哥哥們和前夫的生活。美麗而堅強的瑪格麗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約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爾,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魯瓦。 然而後來她的美麗漸漸褪色,她陷入了貧困,債務人上門催討。無奈中,她變賣了所有的珠寶。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為貧窮的藝術家和贊助人的顧問。她經常幫助宮廷活動計劃和養育亨利四世和瑪麗的子女。成了一個著名的宮廷奶媽。她於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並埋葬在瓦盧瓦的教堂。數千個熱愛她的人哀悼著她的離去,同時也哀悼著瓦盧瓦王朝的消亡。
㈧ 瑪格利特
瑪戈王後
今天把瑪戈王後翻出來又看了一遍。不得不感嘆經典就是經典,永遠經的起時間的考驗。很多年以前看過的片子,每次再看仍然有不同的發現。伊莎貝爾·阿佳尼絕對是這部片子的靈魂。她演的瑪戈既清純又冶艷,即使素顏亂發也是誘人上癮的毒葯。真實的瑪戈王後結婚時只有18歲,但是已經閱盡風月。她是當時的國王查理九世的妹妹,情人無數私生活混亂,甚至據說淪為自己三個親兄弟的性慾俘虜。她的母後凱瑟琳為了政治目的而將信奉天主教的瑪戈許配給信奉新教的納瓦爾(當時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小國)國王亨利――也是瑪戈的一個表哥――為妻(汗啊。。。當時的法國宮廷怎一個「亂」字了得!)。但這場婚禮真是的目的卻是麻痹新教教徒,為當天夜裡的宗教大屠殺作準備。歷史上的瑪戈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庇護了他的丈夫亨利。但是在大仲馬的小說和據此改變的電影里,卻給了這段歷史一個充滿浪漫與冒險的詮釋。故事裡的瑪戈王後是個身在腐朽宮廷中的無奈女子,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她為親情所困跟自己的兄弟糾纏,又被野心勃勃的母親用作聯姻的政治工具。婚禮過後,即發生宗教大屠殺,新 教徒拉莫在被人追殺的危急關頭遇到瑪戈,瑪戈發現她原來是自己在一次街頭尋歡時所邂逅的陌生人於是將他救下,兩人也因此墜入愛河。而瑪戈對丈夫納瓦爾國王亨利的庇護一半是由於她對母親兄弟暴行的憎惡,另一半則是由於對於她的愛人的身份和信仰的同情。比之歷史,我更喜歡這個浪漫的另一版本。美女,英雄,愛情,陰謀,屠殺,還有什麼比這些更能讓一個故事激動人心的呢!大仲馬,雖然你寫了三個火槍手那麼boring的書(我是這么以為,也許法國人看起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不過有了《基督山伯爵》和《瑪戈王後》,讓人想不愛你都不行啊!
話說回來不能不提本片的導演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這也是一個大牛。沒有他這部電影大概也不會這樣成功。此人有兩項拿手絕技――大場景的歷史故事和大膽直露的性描寫。看瑪戈王後沒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絕對不行的。這部片子不存在什麼刪節版本,要真實的感受震撼就一定要看完整的故事不可。宮廷中肉慾的狂歡,接下來街頭血腥的屠殺,屍床上剖開的屍體和詭異葯劑師的屍體占卜術,以及最後瑪戈手捧情人的頭顱離去的情景。試問還有誰能夠那樣打動人心?
下邊這段給對《瑪戈王後》這部電影有興趣卻又因為不知道歷史背景而看不太懂的人。一段正史,一段野史,大家各取所需:)
**********************************************************************
正史部分(這個估計很多人會直接跳過,呵呵)――
主要時關於瑪戈的丈夫亨利和他們的婚姻的。這個亨利其實指的是亨利四世,他是法國新教領袖納瓦爾國王安托萬·德·波旁公爵之子。本身也是新教領袖。
??1570年的《聖日爾曼敕令》形成了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暫時和解。在短暫的和平中,亨利的母親到巴黎與法國王太後凱薩林·美第奇(就是電影里那個陰險的老女人,瑪戈的母親)達成了亨利和查理九世之妹瑪格蕾特公主(即我們的「瑪戈王後」)的婚事協議,之後讓娜突然去世,當時人們都認為她是被太後凱薩林·美第奇下毒暗殺的。電影里亨利對凱薩林的指責也是由此而來。
?? 接著亨利前往巴黎與瑪格蕾特舉行婚禮,由於兩人的婚姻被視為法國宗教和解的重大標志,大量新教徒雲集巴黎參加慶祝。而在婚禮當晚,也就是1572年8月24日聖巴托羅繆節夜間,在太後凱薩林·美第奇策劃下,發生了天主教軍隊針對新教徒的大屠殺,即「聖巴托羅繆之夜」,一夜間,包括許多重要領袖人物在內,共有超過3000名新教徒被殺。由於妻子的保護,亨利在被迫宣布放棄新教信仰改信天主教之後得以倖免,但被施以軟禁。(這一段是電影的主要內容。)
??後來查理九世病死(電影里是被他的母後凱薩林無意中毒死的,凱薩林的本來目標是瑪戈的丈夫,當時被軟禁的亨利),王弟亨利繼位,稱亨利三世,但這位天主教國王與天主教貴族首領吉斯公爵(大屠殺的實施者,電影里瑪戈的前情人)之間矛盾不斷,因而開始對新教徒採取懷柔政策,亨利借機逃出巴黎並否認自己被迫接受的天主教信仰,重新成為法國新教徒的領袖。
?? 再後來瑪戈的哥哥們相繼死去,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亨利繼位成為法國國王,即亨利四世。――為什麼他能繼位?別忘了他是瑪戈的表哥兼丈夫!――此時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內戰仍然繼續。鑒於法國90%以上的人口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決定改宗信奉天主教以避免進一步的戰爭。但是後來他頒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為國教,同時承認新教徒在法國全境的信仰自由,並享有與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所以說別看電影里的亨利四世懦弱猥瑣,歷史上的他「放棄」了自己信仰的成就國家的和平和人民的信仰自由,也算是一代明君了。**********************************************************************
再來是野史:
關於瑪戈的家庭背景。前面已經感嘆過法國宮廷的「亂」,下面是他們家的家庭關系,其實大部分還是有事實依據的。首先是瑪戈的父親亨利二世(汗死。。老外起名字真是沒有創意:P)搞婚外戀,喜歡一個年紀可以當自己的媽的老女人。由此看來瑪戈的媽太後凱薩林後來那麼變態還是有原因的。他們的兒女的性取向也因為這對變態的父母而發生了偏差。首先是電影裡面提到的瑪戈跟她的三兄弟之間的關系,然後她的哥哥亨利(就是電影里查理死後當皇帝的那個)是個異裝癖,喜歡穿女人衣服而且還豢養了一堆年輕男寵(我懷疑他應該是個同性戀)。同時瑪戈的母親凱瑟琳心裡變態妄圖控制著自己孩子的生活,把他們當做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但是其中她對亨利三世的態度又尤其不同,據說母子之間存在著某種亂倫的關系,這一點電影裡面也有――雖然不是直接描寫,看起來也雞皮疙瘩還是掉了一地。然後關於瑪戈,托她王兄的福,和瑪戈談情說愛的人十有八九都掉了腦袋。不過因為瑪戈美艷無雙,所以不怕死的人們還是前赴後繼。
跟亨利結婚後,瑪戈王後開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會,這便拉開了一系列悲情羅曼史的序幕。瑪戈的皇親國戚們十分討厭這個名叫拉莫的年輕男子。由於被控陰謀反對查理九世,拉莫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渾身筋骨俱斷。最後在斷頭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愛的瑪戈致敬。據說行刑之後,悲痛欲絕的瑪戈王後命人把拉莫的頭顱從示眾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這個拉莫就是電影裡面瑪戈的愛人。
拉莫被處決之後,瑪戈又找了幾個情人填補空虛,這些人僥幸躲過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後,瑪戈為了擺脫專斷的王兄和早已疏遠的丈夫移居到法國小城阿讓。當地一位名叫奧比雅克的年輕軍官對美麗的王後一見鍾情。他曾在相思中吶喊:「若不能一親芳澤,還不如讓我上吊算了!」很快,他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
當國王的軍隊橫掃阿讓城的時候,奧比雅克協助瑪戈王後出逃。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確成了王後的情人,但是他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奧比雅克被抓獲以後,亨利三世宣布了凱瑟琳王太後的懿旨,瑪戈的情人「將在於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絞首示眾,瑪戈王後必須到場觀看」。不幸的奧比雅克被當眾倒吊起來,還沒有咽氣就被拖進墳墓里活埋了。
奧地利的唐璜曾為瑪戈寫下這樣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間的公主實在是屈尊。她的神采無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們引向毀滅之路。她的一顰一笑都會讓我們下地獄的。」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證明了這個論斷。
㈨ 法國玩宮斗才叫狠!被兩次暗殺終結的三亨利之戰
16世紀的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是凱瑟琳?德?美第奇最寵愛的兒子,他具備兩位國王哥哥(弗朗索瓦和查理)所缺乏的許多王者品質:優雅高貴、智慧敏銳、寫作與演說的天分、對藝術的鑒賞力,虔誠的天主信仰與身先士卒的勇氣。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或許能成為一代明君。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即位剛剛兩年,納瓦拉的亨利與孔代親王便先後從巴黎出逃。這兩位改宗者一旦脫離了國王的監控,便立刻宣布撥亂反正,重回新教信仰。
▲亨利三世被雅克?克萊蒙特刺殺
雖然亨利三世的衛兵終於反應過來,當場誅殺了刺客,但為時已晚。當天經過御醫診治,似乎國王的傷勢並不致命。但亨利三世已經預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他召集了全部大臣到自己床邊,要他們發誓在他駕崩後效忠納瓦拉的亨利。第二天清晨,瓦盧瓦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也去世了,此時距離吉斯公爵的被殺還不到一年。據說,因為群龍無首,圍攻巴黎的王家軍隊自此做鳥獸散,而巴黎市民對國王的被害彈冠相慶,甚至稱其為神跡,而把刺客雅克當做殉道者。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㈩ 風中的女王 第一季是女主最後怎麼了
嫁給了弗朗西斯
「女主瑪麗最終嫁給了弗朗西斯。出現這一情景是在第13集,本集講述混亂中美第奇被瑪麗襲擊,弗朗西斯得知一個驚人的消息。迫於壓力,瑪麗不得不答應盡快完婚。 在婚禮日日益臨近的時候, 弗朗西斯突然帶著Lola回到了法國宮廷,瑪麗必須決定自己究竟要嫁給弗朗西斯還是塞巴斯蒂安,在個人利益和國家...」
《風中的女王 Reign Season1 - 4》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5JL2c1JzlUfGLO1Q7LRu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