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戈達爾的電影《中國姑娘》講的是什麼
呵呵,你怎麼會想到這部電影啊。
中文:中國姑娘
英文:La Chinoise
別名:中國女
發行:1967年
導演:讓-呂克 戈達爾(Jean-Luc Godard)
第三十二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評委會特別獎
導演戈達爾醉心於宣揚毛澤東主義,他的這部機敏的諷刺作品激怒了循規蹈矩的批評家。戈達爾當時的妻子Anne Wiazemsky在片中飾演一個哲學系學生,她對校園里的四個毛主義小組成員很同情。他們的目標老是為外界因素所干擾,如招貼海報,紅寶書,教條化的頌歌等,似乎總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義。他們也不能對實踐活動給予任何一點思想上的支持。
戈達爾顯然處處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盡管在描述他們的狂熱時盡量向革命者的傳統風格靠攏。
劇情簡介: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區。銀行家的女兒維絡尼卡在一位已同雙親外出度假的女友處借來的住宅里,召開「馬列主義***」支部會議。房裡堆放著一大批小紅皮書,牆壁上醒目地掛著一些手寫的毛澤東語錄。在從北京傳來的無線電廣播聲中,維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並以「阿登-阿拉維亞」的命名,以紀念被法國***開除出黨的這一同名小說的作者波爾·尼贊。支部成員包括青年演員吉羅姆、女傭人伊沃娜、畫家基里洛夫和大學生亨利。維洛尼卡給支部規定的任務是「進行兩條戰線的斗爭」。正值此時,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進來。他血流滿面,是在巴黎大學同法共黨員們進行關於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辯論時被打傷的。這使維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線」的正確性,即不僅不與法國***為伍,而且視其為主要敵人。
接下去一大段,影片並沒有去作通常意義上的情節發展,而是讓各個人物輪流以特精寫鏡頭出現,面對攝影機鏡頭現身說法。
先是演員吉羅姆上場,他說道:「現在我向你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新戲劇。中國學生在莫斯科街頭散發小冊子,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阻撓。第二天在中國使館舉行記者招待會,他們頭纏綳帶對資產階級記者們高喊:'你們瞧,這就是修正主義者對我們乾的好事!'他們興高采烈地同《生活》雜志和《巴黎今晚報》的記者會面,然後解開綳帶,原來他們的頭臉乾乾凈凈,沒有任何受毆打的痕跡。記者們受到愚弄後大為惱怒,卻不懂得這就是新戲劇。」
銀幕上打出字幕:「什麼是新戲劇?那就是實驗。」吉羅姆繼續講:「真正的戲劇就是對現實的思考。我想說,這類似布萊希特(銀幕上出現布萊希特的照片)或莎士比亞(銀幕上出現莎士比亞的肖像畫)。是啊,是啊,毛的思想可能沒有什麼助益:在任何情況下需要的是真誠和狂熱!」此時吉羅姆已不是在說話,而是朝著攝影機大聲吼叫了。接著他又喊道:「你們會以為我像小丑那樣在扮鬼臉,就因為他們在拍攝我;完全不是這樣,我所以真誠,是因為攝影機就在我面前。」這時攝影師庫塔爾和他的攝影機出現在銀幕上,傳來了導演戈達爾的聲音「停!」,鏡頭號碼的字樣又一次顯現。
在這幢房子里當女傭的姑娘伊沃娜也是這樣上場的。她直接朝著攝影機鏡頭談起她出生的農村,談到她為何來城市謀生,因為賺的工資不夠用,只得在業余時間去當妓女,說她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活生生的證明。
然後是「中國姑娘」維洛尼卡本人現身說法。她聲稱,她就像凱洛爾童話中的愛麗絲揭開通向奇境的帷幕那樣,給自己發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如果我有足夠勇氣,我就要炸掉巴黎大學、盧浮宮和法蘭西喜劇院……是啊,我知道得很清楚,我跟工人階級脫節,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出身於銀行家家庭。」
這時銀幕上第一次出現了隨後在影片進程中一再重復出現的字幕:「帝國主義者還活著!」
伊沃娜繼續在她的三個聽眾面前發表演說:「革命者教會我們,研究情況要從客觀現實出發,而不是從主觀願望出發。」為圖解她這段話,接著演出了以越南戰爭為主題的啞劇:吉羅姆戴著眼鏡,代替鏡片的是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的國旗;伊沃娜換成婦女裝束,做出端碗吃米飯的樣子,有幾架玩具飛機開始在她周圍盤旋。伊沃娜滿臉塗上紅色油彩,用玩具自動步槍射擊;吉羅姆則面對攝影機念著關於「兩種共產主義」的台詞:一種是莫斯科修正主義的蛻化變質的共產主義,另一種是越南式的共產主義。美帝國主義被扮成一個帶老虎面具的人,他正在用紅色電話和克里姆林宮通話。這段戲中戲以維洛尼卡的「采訪」而告終。她宣稱,她已對法國***徹底絕望,要在北京尋找自己的理想。
收音機傳來《國際歌》,睡在地板上的支部成員們在北京無線廣播中醒過來。他們和著這歌聲在陽台上做操。然後,這個組織的另一名成員、畫家基里洛夫出來發表自己的宣言。他其實並未創作過任何畫,只是重復了漢堡某位畫家的實驗,把塗滿各種色斑的條幅到處懸掛,以示對「壓制現代派藝術的虛假自由」的抗議。他的政治信條是,「如果馬克思列寧主義存在,那就意味著一切都可以被允許。」
基里洛夫用粉筆在黑板上信手寫上一些政治家、詩人和藝術家的名字,然後一個個擦掉,從薩特開始,一直到谷克多、伏爾泰、索福克勒斯、大仲馬、博馬舍、拉辛、拉比什及其他人,只留下了貝爾托特·布萊希特的名字。鏡頭外有人念著毛澤東的語錄:「我們應該在文藝領域進行兩條戰線的斗爭。」最後,基里洛夫歇斯底里地大喊:「沒有炸彈的革命者就不是革命者!給我炸彈!今天我們人數雖少,明天就會很多!」
夜裡,在充滿浪漫情調的輕柔的音樂聲中,維洛尼卡對試圖向她求愛的吉羅姆說,她不能和他發生關系,因為愛情會妨礙她的革命活動。銀幕上又出現了「帝國主義者還活著」的字幕。整個支部彎弓向「人民敵人」的畫像射箭。戴眼鏡的亨利說了幾句試圖維護法共的話,馬上被連喊帶叫地趕出支部:「滾到莫斯科去,修正主義分子!」維洛尼卡破口大罵法共領導人,還捎帶罵了蓬皮杜、加羅蒂、密特朗和威爾遜。她宣布,進行斗爭的唯一手段是恐怖。
維洛尼卡坐在列車車廂里,在窗外飛馳而進的景物的背景下,與天主教工會某領導人和《當代》雜志記者進行一場漫長的對話。維洛尼卡列舉了自己所有敵人的名單,其中包括戰爭製造者、官僚主義者、企業家和反動知識分子。她對當前中國關閉大學歡呼雀躍,認為在法國也應該如此行事,一切應該「從零開始」。維洛尼卡認為現在應該往大學里扔炸彈,還援引上一世紀俄國虛無主義者的經驗,說扔炸彈最後扔出了1917年的革命和偉大的十月。她對談話者產,如今已到了採取行動的時候,蘇聯文化部長肖科洛夫應法國政府邀請即將前來巴黎,應該把他殺死。
為對殺死肖科洛夫承擔責任,經「支部」討論決定,基里洛夫應該犧牲自己。基里洛夫寫了遺言,說明他殺死蘇聯文化部長,一是為了制止他在南特大學新學系成立會上發言,二是以恐怖行動消除政府使法國各大學陷入的文化冷漠狀態。當維洛尼卡和吉羅姆念著這字條的時候,鄰室傳來一聲槍響,基里洛夫自殺了。吉羅姆小心地從他手裡拿出槍,用一塊布把它包起,以免抹掉他的指紋。
維洛尼卡偕同吉羅姆駕車來到蘇聯代表團下榻的旅館。她讓吉羅姆待在車里,自己跑進旅館大廳,向守門人詢問了一下房間的號碼,在二層樓的一個過道里消失不見了。接著,她在大玻璃窗里出現,向吉羅姆揮手示意,又跑往旅館的另一側。錄她再次出現時,她舉起拳頭做出勝利的記號,走出旅館。坐進車子後,她向吉羅姆解釋,開頭她看錯了房間號碼,把「23」看成「32」,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把蘇聯部長解決了。
在「支部」已離去的那所房子里,主人們已從外地回來,從牆上取下「條條道路通北京」的標語並開始清掃房間。維洛尼卡在畫外向觀眾說出最後一句台詞:「……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2. 法國有哪些好看的愛情電影啊
法國 弗朗索瓦 特呂福 「四百下」 「最後一班地鐵」 讓-呂克 戈達爾 「精疲力竭」 「我略知她一二」 「芳名卡門」 「中國姑娘」 讓 維果 「操行0分」 「駁船阿特朗特號」 阿倫 雷乃 「廣島之戀」 「去年在馬里安巴德」 「生活像小說」 「我的美國舅舅」 「吸煙-不吸煙」 路易 馬勒 「大西洋城」 「五月傻瓜」 阿涅斯 瓦爾達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 讓-雅克 貝內克斯 「歌劇紅伶」 「三十七度二」 呂克 貝松 「地下鐵」 「碧海藍天」 「這個殺手不太冷」 (還是這個人對我胃口,沒其他導演那麼晦澀難懂,〈碧〉的OST很棒,〈殺手〉是典型的老男人加小女孩組合,滿足了我的洛麗塔情結) 雷歐 卡拉克斯 「男孩遇上女孩」 「壞血」 「新橋戀人」(很痛很深刻的愛,太偏激了,看完很難受) 「波拉X」 讓-雅克 阿諾 「情人」 (我是先快近看NC-17的片段的。。。) 熱內「天使愛米莉」(還看了後來的續篇〈漫長婚約〉)
3. 中國姑娘 LA CHINOISE怎麼樣
註:此文為整理陸興華先生的微博而成,並非本人所寫。 1.最近讀到朗西埃評戈達爾的電影《中國姑娘》:馬克思主義就是電影本身,就是那個最難被實現的劇本;馬克思主義就是電影。我這樣解釋:這看上去是一部濫電影,你不滿,你嘟嘟,彷彿你知道這部電影應該如何編和如何拍似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你以為你那個更正義的劇本,總被實現得歪了。 2.今天看去,我們可以說,在《中國姑娘》前半小時里,戈達爾以待了圖像.… []
4. 跪求周末1967年上映的由 米蕾葉·達爾克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周末WeekEnd》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編劇:讓-呂克·戈達爾
主演:米蕾葉·達爾克、讓·雅南、瓊-皮爾里·卡爾弗恩
類型:劇情、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義大利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1967-12-29
片長:105分鍾
又名:Week-end、Weekend
1968年,電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已經獲得了太多的成功。這一年,電影界前輩、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個電影史應該以"戈達爾前"與"戈達爾後"兩個概念來劃分的論點。在他看來,38歲的哥達爾結束了一個時代也開創了一個時代。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貢早在1965年就已經說過:"今天的藝術就是戈達爾。"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也宣稱:"在戈達爾的影片里,學問太多了。"
其實,除了處女作《筋疲力盡》獲得1960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狂人比挨洛》獲得1965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青年評論獎、《中國姑娘》獲得1967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外,戈達爾導演的其他幾十部影片,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好的聲譽,大多數觀眾看戈達爾的電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或許,戈達爾生來就是電影的敵人。
在1967年拍攝的《周末》里,他讓動作停止--兩個倒垃圾的人直...
5. 郭小櫓的人物經歷
2006年,郭小櫓闖入她的「本行」電影,任編劇、導演、主演及製片的第一部長片《你的魚今天怎麼樣》(How Is Your Fish Today?) 深刻地探究了敘述的作用及可能,展示了其獨有而又微妙的的美學特點。《你的魚今天怎麼樣》奪得2006年鹿特丹影展亞洲影評人獎,2007年巴黎克雷泰伊國際婦女電影節大陪審團獎。
此外,她的作品還包括《嵌入肉體的城市》(THE CONCRETE REVOLUTION)獲2007年法國CRETEI「國際女性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及藉由雙親的東西行旅透視文化沖突的紀錄片《冷酷仙境》(WE WENT TO WONDERLAND),曾參展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片子記錄的是父母在歐洲生活和旅遊的經過,這是部在偶然中誕生的紀錄片。片中很少的對白,運用黑白色調,穿插了很多體現中國發展的照片。
2009年,郭小櫓執導、黃璐主演的電影《中國姑娘》(She, a Chinese) 講述中國小城女子李梅在單調的生活里遭遇飛來橫禍,出走家鄉後墮至情色場所,潔身自好的她偶遇不明來歷的男子,第一次有了愛情的感覺,愛人卻是殺手,過著沒有明天的生活。在愛人意外身亡後,李梅帶著他留下的錢來到自由的國度。她在英國掙扎在平淡的家庭生活與偷情世界中,最後她卻因迷失而出走。電影《中國姑娘》獲得2009年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的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豹獎。 郭小櫓創作的電影劇本有《網路時代的愛情》(Love in the Internet Age),《夢幻田園》(House),和《汪洋中的一條船》(A Boat in the Sea)等。
電影劇本《網路時代的愛情》獲1999年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獎最佳編劇提名獎。 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旅英女作家的郭小櫓無疑是近年來最受西方文壇關注的中國作家之一。
郭小櫓創作的文學作品有電影小說集《我媽媽的男朋友是誰》(Who is my mother's boy friend?),散文集《夢中或不是夢中的飛行》,長篇小說《芬芳的三十七度二》(Fenfang's 37.2 Degrees),《我心中的石頭鎮》(Village of Stone), 電影理論文集《電影地圖》(Movie Map),和《電影理論筆記》(Film Notes)等。
短篇小說《守望者的愛情》被《小說選刊》轉載,《精神瀕臨崩潰的男人》入選《玖瑰深處的城市》作品集。
2004年,她受到出版界巨頭蘭登書屋的青睞,其長篇小說《我心中的石頭鎮》推出英譯版,該小說為這位年輕的作家贏得了2005年英國獨立報外國小說獎最終提名獎與愛爾蘭「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初選。
2007年,小說《戀人版中英詞典》(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是郭小櫓的首部英文寫作小說,講戀愛故事、語言隔閡和文化沖突,憑借這部小說,她得以進入英國著名文學獎橙子文學獎最終入圍名單。
2010年,郭小櫓新作不斷。1月26日,她的新作短篇小說《LOVERS IN THE TIME OF INDIFFERENCE》由英國蘭登書屋出版。她在書中說,「在過去的10年來,在由東向西的旅程,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這些故事已嵌入了我的身體本身。」 2009年的作品《UFO IN HER EYES》繼英文版和德文版之後,法文版也於2010年1月出版。
6. 戈達爾怎麼樣
一位電影人,半部電影史 可以將整部電影史分為「戈達爾前」和「戈達爾後」,而這部423頁的傳記,則恰好承載了半部電影史的重量。 戈達爾在影迷和電影專業工作者心目中,總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他對傳統電影語言革命性的顛覆和破壞,以及驚世駭俗的自由言論,盡管頻頻出現在世界大小媒體和專業刊物的論述中,但真正完整介紹戈達爾生平和創作的著作一直沒有出現。《戈達爾:七十歲藝術家的肖像》作為第一部英文權威傳記的出版,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上世紀80年代,時任《美國電影》(American Film)的編輯彼得·畢斯肯德(Peter Biskind)曾想說服英國著名電影、電視文化學者作者,戈達爾研究專家柯林·麥凱布撰寫一本戈達爾傳記,但並沒有引起柯林·麥凱布的興趣。直到1999年,戈達爾親筆寫給柯林·麥凱布的一封信才使得他對書寫一位「健在」的電影導演傳記產生了信心。作者先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影片,並對戈達爾進行了深入的訪問,前後歷經三年最終在2002年完成此書。 作為一部影人傳記,《戈達爾:七十歲藝術家的肖像》採用一種混合視點的方式,以大量的一手資料詳細地梳理了戈達爾的工作和生活,不僅把戈達爾作為一名電影史上聲名顯赫的天才導演加以分析和批評,而且從家族史、文化影響、電影創作、政治傾向及個人軼事等五個方面來全面繪制他的肖像畫。 讓·呂克·戈達爾1930年12月3日生於巴黎,自幼置身於他父母所在的兩大家族龐雜的關系網中。這兩大家族同樣信奉新教,使得新教主義在戈達爾童年時期就根深蒂固,他日後藝術的選擇上也就固執地再現了加爾文主義的神學堅定性。戈達爾大學期間攻讀人類學,隨後涉獵廣泛,經常活躍於電影俱樂部,並因此結識了當時的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朗格盧瓦,以及《電影手冊》編輯部的巴贊、特呂弗等人,進入《電影手冊》後,他以漢斯·盧卡斯為筆名發表影評。新浪潮時期,戈達爾由影評人身份轉變為電影作者,拍出了對電影語言產生開創性影響的影片《精疲力盡》。法國導演彼埃爾·梅爾維爾對戈達爾稱贊道:「新浪潮沒有特定的風格可言。如果說新浪潮確實有某種風格,那就是戈達爾的風格。」 1968年的「五月風暴」後,戈達爾拍攝了一系列「武鬥」題材的電影。預言式電影《中國姑娘》中表現出來的政治寓意與美學觀念之間的關系恰好暗合了他當時激進的電影活動。其後,戈達爾向新浪潮的並肩者們告別,放棄了傳統的電影模式轉而熱衷於革命論的影像創作。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維亞澤姆斯基以及創建「吉加·維爾托夫小組」的讓—皮埃爾·戈蘭對戈達爾的影響貫穿了他這一時期的始終。其後,戈達爾的創作風格經歷了不斷的調整,呈現出多元化的價值風貌。1989—1998年,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電影史時期,以膠片形式撰寫電影學論著,同時也是對他個人思想史的一次總結。他用布萊松在《電影藝術札記》中的名言「不要去改變,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作為他的電影生涯的註解。在幾十年的電影創作中,戈達爾以他特立獨行的電影語言不斷地對電影進行著自己嚴肅的思考與變革。 戈達爾的電影革命首先是對電影語言的智慧運用,被影評人所津津樂道的戈達爾的「跳切」即是對傳統電影敘事語言的破壞性顛覆;也極為形象地預示了1968年「五月風暴」法國政治思想及世界社會結構的動盪和分裂。他的電影敘事策略是,機智地與電影商業融合在一起,他所認為的女人身體作為商品交換價值,是一枝投向後現代社會的金槍,強烈震撼、分裂和沖擊了傳統知識分子的禁錮思想;聲音與影像的對立,則形象地揭示了社會表象與本質的分離,准確地用電影語言譜寫了復雜的社會學詩篇;戈達爾的集大成之作《電影史》的影像敘事語言晦澀、豐富、個性獨特,既有對法國古典知識學的哲學思考,又綻露出狂熱的先鋒精神;既是對電影歷史的徹底挑戰與革命,也是對人類歷史的反思與寫照!在超越影像的時間和空間中,戈達爾用世界影像歷史素材書寫了電影人類學的影像經典,對人類行為本身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重復、疊影、置換、顛倒、分離的影像和間離化的解說詞,是對20世紀以來人類人格嚴重分裂的本質呈現和闡釋。 在電影歷史中,戈達爾似乎已成為法國電影的一個代名詞。有人說,恰好他名字的法文發音與英文「上帝的藝術(God』s Art)」的法文發音完全一致。然而,在他製作的「上帝的電影」中,狂熱的激情和冷酷並存、哲學的反思和迷茫發生著矛盾和沖突、人類學的反思充滿著對立和分離,影像時空展現著後現代社會的忐忑不安和質變。 戈達爾的影像創作是以大眾文化形式展開的,它將現代主義的自相矛盾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從一個側面解讀了歐洲現代主義的歷史。曾任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的朗格盧瓦認為可以將整部電影史分為「戈達爾前」和「戈達爾後」,而這部423頁的傳記,則恰好承載了半部電影史的重量。 發表於《中華讀書報》
7. 求《中國姑娘(1967)》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安妮·維亞澤姆斯基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IsZZOkxdyBg0MFLCQcRIsQ
8. 跪求 中國姑娘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 中國姑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4MjeOc8402bm6RaaBTCGLQ
作品相關簡介:《中國姑娘》是由郭小櫓執導,黃璐主演的電影,於2009年8月14日在洛迦諾電影節上映。該片改編自郭小櫓英文小說《簡明中英情人字典》,講述了重慶姑娘李梅從鄉村走向城市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
9. 問一個電影名字
片名:同感(情迷報話機)
主演: 劉智太 ( Yoo Ji Tae )
金荷娜 ( Kim Ha Neul )
朴埇佑 ( Park Yong Woo )
河智源 ( Ha Ji Won )
金敏珠 ( Kim Min Joo )
申哲鎮 ( Shin Chui Jin )
導演:金正權
分類:愛情片
劇情簡介: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但兩顆同樣的心,卻緊緊地連在一起。生活在1979年的女孩素銀(金暇霓),是一位英文系的學生,她暗戀著投身於學生運動的理想主義者--- 前輩東熙(朴永宇),沉浸在對美好幸福的世界中。然而突然的一天,一個\ 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一台陳舊的無線電通話機。就在一個出現月全食的夜晚,從這台陳舊的無線電通話機里,傳來了一個神奇的聲音。而這個聲音的主人就是生活在2000年的大學生志仁(劉志太)。他們在橫跨了二十一年的兩個遙遠的空間里,互相傾訴著自己心底的秘密。漸漸地,愛情開始在兩個人的心中慢慢滋生.......
這樣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