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有氣勢的俄羅斯戰馬
1阿拉伯馬是最漂亮的馬,血統為熱血,產地中東,盡管速度不如純血馬,但它具有極大的耐力和高雅的氣質.它是純血馬的基本血統.體高1.42米-1.50米.2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身體結構最好的馬匹,勇敢,敏感,個性倔強,血統為熱血.最佳的賽馬,嬌貴,不適合其它用途.17世紀繁衍於英格蘭,由阿拉伯馬,西班牙馬,加洛韋馬雜交.體高1.50米-1.70米.3漢諾威馬是德國競賽馬中的領先者,它是跳躍馬和盛裝舞步的表演馬.它有異乎尋常的力量,華貴而正確的動作和特別良好的性格.它是由純血馬,荷爾斯泰因馬,特雷克納馬的後代.體高1.62米左右.4阿克哈-塔克馬(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體高1.52米左右.5塞拉.法蘭西馬是法國的溫血馬,是歐洲各種競賽馬中最堅強和最多用途的一種.它具有高度勇敢的性格,適合跳躍,並能夠在越野賽和各種比賽中進行競爭.體高1.60米.6阿帕盧莎馬是美國的溫血馬,是印第安人以西班牙馬培育的後代,它是育種和休閑的馬匹,現在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跳躍和賽跑,它以持久力,耐力和良好的性格而著稱.體高1.42米-1.52米.7腓特烈斯堡馬是丹麥的的溫血馬,它是高雅而積極的騎乘馬和高品質的軍用戰馬主要來源.體高1.53米左右.8奧爾洛夫快步馬是前蘇聯的溫血馬,它是一種體形高而輕的馬匹,它的肌肉非常有力,整體比例關系很協調.體高1.6米左右.9布瓊尼馬是前蘇聯培育出的溫血馬,常作為軍馬.它具有較強的持久力和耐力,身體高大強健,但四肢和關節較差.體高1.6米左右.10最珍貴的馬種:阿爾捷金馬(汗血馬)補充回答: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1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B. 請說出一些史上著名的馬的品種
汗血寶馬
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眾多名馬的祖先
「汗血寶馬」,本名阿哈爾捷金馬,此馬產於土庫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阿哈爾捷金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目前,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
很多帝王的坐騎
阿哈爾捷金馬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阿哈爾捷金馬歷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歷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在中國歷史文獻中,阿哈爾捷金馬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據說,史書中的「血汗寶馬」即源自阿哈爾捷金馬。
如今僅存2000匹
阿哈爾捷金種馬場位於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於1922年,前身為裏海養馬廄,1992年改名為尼亞佐夫總統種馬場。阿哈爾捷金馬總數約2000匹,曾多次作為國禮贈給外國領導人。近年土致力於向國際市場介紹阿哈爾捷金馬。
最高身價上千萬
中國對「汗血馬」的最早記錄是在2000年前的西漢,漢初白登之戰時,漢高祖劉邦率30大軍被匈奴騎兵所困,兇悍勇猛的匈奴騎兵給漢高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當時,汗血寶馬正是匈奴騎兵的重要坐騎。
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宣稱"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余汗血馬1000多匹。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 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今年7月,在中國百姓視野中消失了千年的夢幻之馬"汗血寶馬"——阿赫達什(寶石之意),從它的故鄉中亞土庫曼,由空中穿越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這匹馬是土庫曼總統作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徵贈送給我國領導人的。
說起「阿赫達什」的血統,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蘇軍著名元帥朱可夫的坐騎。朱可夫騎著它在烏克蘭打敗德軍名帥曼施坦因,騎著它參加過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寶石"的系譜表明,它的先輩都曾被收錄在名馬檔案,"寶石"爺爺的爺爺曾獲得20世紀60年代奧運會馬術比賽盛裝舞步的冠軍。顯赫的出身註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寶石"剛兩歲時,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紀錄就達到了1分12秒4。正是極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寶馬成為世界級名馬,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純血馬體內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國際市場上,汗血寶馬的售價十分昂貴,通常每匹幾十萬美元,有的身價甚至高達1千萬美元。
土庫曼駐華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土庫曼人將馬視作親人對待,並只送給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給中國的這匹馬將成為"土中兩國和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漢書》記載,大宛國貳師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馬,奔躍如飛,無法捕捉。大宛國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馬放在山下。野馬與母馬交配了,生下來就是汗血寶馬,肩上出汗時殷紅如血,脅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馬」這種活在史書上的傳奇之馬,在消失了2000年後,"奇跡"般地出現在中國公眾面前。
日本專家的驚人發現
今年4月30日,日本馬匹研究人員清水隼人在東京大學舉行的馬匹研究會議上,宣稱他在中國新疆天山附近發現「汗血寶馬」。從他所提供的照片可以發現,那匹被稱為"汗血馬"的肩膀處確實流出鮮血一樣的液體。據清水介紹,那匹馬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的汗水。這與中國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記載,"汗血寶馬"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極為吻合。此言一出,一時中日兩國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議論紛紛。
其實「汗血馬」從未消失,只是在中國很少見到而已。在土庫曼和俄羅斯都保存有比較大的種群數量,總數在兩千匹以上。不過在當地所謂的"汗血馬"被稱為阿哈馬,全稱為阿哈爾捷金馬。這種馬是土庫曼的兩大國寶之一。
1951年,我國為了改良騎兵部隊的馬匹,曾從前蘇聯引進種馬,其中包括52匹阿哈馬。這群阿哈馬飼養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的種馬場。可惜,當時未能建立完整的譜系管理制度,引進的阿哈馬自然繁殖並與當地的國產馬進行了雜交。雖然這樣做可以改良國產馬的品質,但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阿哈馬的退化,短短幾十年後,我們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已經見不到阿哈馬了。
素有「騰昆侖,歷西極」之美譽的伊犁是天馬的故鄉。據史書上說,漢武帝時外國曾進獻烏孫馬,武帝見此馬神俊挺撥,便賜名「天馬」;後來又有人進貢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汗是血紅色的),於是他又將烏孫馬更名為「西極馬」,而稱汗血馬為「天馬」。這里所說的「天馬」、「西極馬」都是伊犁哈薩克馬的先祖。伊犁馬外貌俊秀,體格魁偉,抗病力強,是我國培育的優良馬種之一。
新疆有首民歌中就唱道:「騎馬要騎伊犁馬」。伊犁馬外表清秀靈活,眼大眸明、頭頸高昂、耳小而靈敏、四肢強健有力 ,步履穩健,並且全身披著閃光的棗騮色的細毛。人騎在這種高頭大馬上,真是神氣十足。伊犁馬不僅有若人喜愛的外表,而且有跑得飛快、拉得貨物多的特點。據測定,伊犁馬跑1000米,只用1分15秒4 。伊犁馬還是泌乳產肉的良馬,其成年馬除供幼駒哺乳外,每日還可擠乳6-7公斤。 除此之外,伊犁天馬的馬肉味道較於其它馬肉鮮美,可加工製成人人愛吃的熏馬腸. 伊犁的伊寧馬鞍也隨著「天馬」名聞遐邇,它是由鞍架、皮具製作和雕刻、鑲嵌等幾個工藝組成,是一件精美絕倫工藝品。
赤兔馬
《三國志·魏志·呂布傳》上說:「布有良馬曰赤兔」《三國演義》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馬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良駒。董卓為了拉攏年輕將領呂布,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呂布得馬後果然殺了原來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門下,當了他的義子。後來,這匹馬跟隨呂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門樓,因為劉備的一句話,曹操痛殺呂布,赤兔寶馬也就歸了曹操。也是機緣巧合,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愛惜關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但關羽終究不是呂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為了更快地找到劉備。從此以後,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的代表形象。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赤兔馬又為馬忠所得。可這次它不再順從著跟隨新主人,絕食而亡,跟隨舊主關羽而去了。
赤兔馬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於是,後人就認為,「赤」是說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實這是誤解。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類動物賦予了某種精神和品格。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徵,雖然它跑得很快,但是,它的跑總是與逃跑有關。可以說,兔子絲毫無英雄氣概。用兔子來比喻好馬,有損馬的形象。兔子跑得雖然快,可是論速度是不能與馬相比的,別說好馬,就是一般的馬也比兔子快多了。那麼,赤兔馬的「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過很早就有了評定馬的專著《相馬經》,傳說是伯樂的作品。「相馬」顧名思義就是看馬。相馬的第一步就是看馬的頭部,因為頭部是馬的品種、品質、體能、齒口最明顯的外部表現。古人依據馬的頭部形狀,形象地將馬分為直頭、兔頭、凹頭、楔頭、半兔頭等幾種。所謂的赤兔馬的「兔」,應當是指馬的頭形。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發現了一本手寫的《相馬經》,其中的一篇說「得兔與狐,鳥與魚,得此四物,毋相其餘」。在第三篇中又對這些話作了解說,「欲得兔之頭與其肩,欲得狐之周草與其耳,......欲得鳥目與頸膺,欲得魚之鰭與脊」。這些記載,說明了在古代兔形的頭是好馬的重要外在標准,也說明了得到兔頭的好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兔頭、半兔頭的馬,特徵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有些像兔子的頭。從現代馬的體質看,兔頭的馬,多是重型馬,起特點是身體強壯,力量大,也是馬中最為高大的品種。從赤兔馬的顏色看,當是棗騮色,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色。這種顏色正是現在中亞一帶草原馬的典型毛色。從赤兔馬的毛色與頭相看,這是中亞一帶,也就是古代所說的西域地區所產的馬。我國中原地區的馬屬於蒙古馬,蒙古馬的優點是速度較快、耐疲勞,但是體形小、體力有限,所以好馬多出生在西部。
「赤兔馬」即兔頭的紅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紅馬。
「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
這赤兔馬全身火炭紅,沒有半根雜毛,但除了腦門的一塊白色「月芽」狀。據說只要騎乘之人往
這里拍一下,它就會像飛起來一樣奔跑。真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良駒。
它一生有四個主人。董卓和曹操只不過是把他當成收買人心的物品而已。至於呂布對它就象嫖客
對妓女一樣,一到有戰事,就用它沖鋒陷陣,一到沒事的時候就丟在一邊,但赤兔馬的職業素質
還是很高的,一直沒有怨言。到下邳圍城時,有人牽走它,以它的神駿完全可以掙脫,但它沒有
,因為它受夠了作為神物而被俗人冷落的感覺。
終於在許昌他遇到了一個足以讓自己終身受其驅馳的人,他就是關羽。關羽第一次騎乘它還沒有
什麼特殊感覺,後來它看到關羽說:「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
見面矣。」好個大丈夫,光明磊落。那呂布見了赤兔也動心,但卻是殺自己義父來得到它。同樣
是武將的關羽當然也喜歡駿馬,但他的目的卻是舊主,這個人真是忠肝義膽!
終於赤兔馬開始了自己盼望的光輝奔騰!
白馬,文津的蹄印,五關和黃河渡口的駿影,長沙的嘶鳴,樊城的馳騁!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不過是兩種在自己領域的相同實力的並列罷了。毫不相同的性格和人(
馬)格終究是不合適的。赤兔寧願和青龍偃月刀形影不離。
但是主人遭遇了「走麥城」的窘境,赤兔馬決心與主人共進退。
城中糧草已盡,它已經三天沒有進食了,但是它已經決心背負主公脫險,哪怕是自己落進萬丈深
淵,也在所不惜。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赤兔馬馱著一代名將夜走臨沮小路。
傳說潘璋帶五百人埋伏,他估計自己的這點人難以捉住「萬人敵」的關羽,於是事先在雜草中准
備下七道絆馬鐵索,又怕赤兔馬神駿,認出鐵索,就在前六道上染上和草地一樣的顏色來迷惑它
。但最後一道因為染料不夠,就沒有染,他覺著六道綽綽有餘了。
赤兔馬馱著到了關羽到了,吳軍拉起第一道索,赤兔輕松越過,吳軍拉起第二道,赤兔再次躲開
,接著連跳三道,潘章已經嚇的面無人色,但赤兔已經三天沒進食,它真的累了,當第六道索起
來的時候,赤兔已經達到了作為一匹馬的極限,但它知道這是最後一關了,過去了主人就能脫險
!於是它長鳴一聲,尤如龍吟虎嘯,前蹄抬起,竟然又過去了!可當它剛一落地的時候,最後那
道沒有染色的絆馬索起來了,赤兔原本想再次發力,但就在這時,那鐵索的反光刺到了赤兔的眼
睛。赤兔感到天旋地轉,但它知道自己絕不能倒下,他奮起神力,企圖越起,但是天上似乎有萬
鈞之力在壓著它,地上似乎有無數的繩索向下拉它,蒼天已經不允許它再次奔騰了!
赤兔馬在悲憤和痛苦中轟然倒地,一代名將也落馬受誅!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記錄片,好象是三國故地訪談之類的,在關羽被俘的地方卻實有道鐵索,而
且直到文革時還是閃閃發亮,當地人流傳這就是絆倒赤兔馬的索。但後來被一個遊客拍照後,鐵
索就開始生銹了。)
關羽死後,赤兔馬拒絕進食,活活餓死。
因為它悲憤,他要去控訴上天為什麼不讓它再次越起!因為它懷念,他懷念主人關羽,它要去追
隨他!因為它沒有了希望,它知道世上再也沒有人值得自己去馳騁了!
赤兔,烏椎,你們雖生為馬身,但你們有一顆令「人」自愧的心。
三國四大名駒
一、赤兔出世,誰與爭鋒---踏雪赤兔
說到三國的名馬,首先就得說說赤兔馬。赤兔原是呂布的坐騎,後來跟隨關羽征戰沙場,關羽戰死沙場,這匹馬也絕食而亡,追隨主人去了。赤兔馬,其「渾身上下,火炭般赤,四蹄踏雪,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關於它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志·呂布傳》,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能夠名載史冊對於一匹馬而言是非常難得的最高榮譽,此馬在三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所以整個三國時期能成為赤兔馬的主人的都是一等一的豪傑,而赤兔無疑就是馬中一等一的駿馬。
二、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盧
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歷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背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三、絕影無影---絕影
一代梟雄曹操的坐騎。在《魏書》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世語曰: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這是曹操征討張綉時發生的事情,這一戰是曹操除赤壁之外最慘痛的一次敗績。在這一戰中,曹操損失一個兒子(曹昂),一個侄子(曹安民),一員虎將(典韋),還有一匹良駒(絕影),可謂損失慘重。而這一戰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連曹操一代梟雄都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場戰爭:曹操征討張綉,張綉獻城投降曹操。然而,一場事先毫無跡象的戰爭打響了。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險些喪命,全靠著絕影逃了出來。而「絕影」據說就是「汗血寶馬」,它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奮蹄疾馳,而且速度極快(「絕影」之名就是因為其速度飛快而得,意為其速度快的連影子都跟不上了),最後被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絕影」馬便在這一戰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
四、爪黃飛電---蹄似披金,飛如閃電!
曹操的愛駒,其高大威武,體態庄嚴,名字與眾不同,氣勢磅礴,也惟有曹操這樣的梟雄才可以配得上這匹駿馬。正因為這匹馬氣質高貴非凡,所以曹操每次在凱旋迴朝時都會騎乘它,以顯示其與眾不同的氣勢,這匹「爪黃飛電」的名馬也無疑為曹操這樣的一代梟雄增色不少。
C. 關於馬的種類和分布
馬在動物分類學中分類為: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馬科(Equidae)、馬屬(Equus)、馬(Equuscaballus)[1]。是一種草食性動物。現存家馬和普氏野馬兩個亞種。
分布區域:中國,蒙古,阿拉伯等。馬被人類馴化以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各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馬的用途經歷了肉用、乳用、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和運動娛樂等多個階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過程。
(3)俄羅斯電影哈巴特行動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野馬喜歡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它們的後代組成。每個種群都有明確的活動范圍,並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遷移。野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蘆葦、紅柳等為食,冬天能刨開積雪覓食枯草。
群體中的個體之間在進食之後常互相清理皮膚,輕輕地啃舐對方的耆甲、肩部、背側、臀部等。有時也進行自身護理,比如打滾、自我刷拭和驅散蚊蠅等。野馬藉助聲音、氣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為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