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從法國大撤軍的電影有嗎
我個人推薦你去看<<最後一班地鐵>>,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
1942年冬天,德軍佔領下的巴黎,法國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艱難與混亂之中,從佔領區到自由區只有地鐵可以通行,因此趕上最後一班地鐵成了法國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過,法國人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劇院看戲,而且雖然是戰時,劇院的生意倒依舊很好,甚至有很多因為官方預訂票位太多而被擋在門外的人。當然,佔領方和法奸對戲劇內容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他們更希望上演反對猶太人的戲劇。
領導蒙瑪特劇院的猶太藝術家呂卡斯·斯達奈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謊稱自己已經逃出法國,其實藏身於劇院地窖,准備偷渡到自由區再逃到西班牙去。劇院由他的妻子,原來是法國著名電影演員的後從夫進入戲劇界的瑪麗恩主持,晚上,她偷偷的到地窖里和丈夫廝守。為了把戲演下去,劇院正在排演一部叫做《失蹤》(據說是北歐藝術家的作品)的戲劇,原來在「大閨閣」劇院演出的演員貝爾納·格朗熱應聘成為了戲中的男主角。他身材高大,為人正直,幽默、好沖動,並很多情。其實,他還與地下抵抗組織有聯系,甚至他將劇院的錄音機改裝後「借」給他在地下抵抗組織的同伴,裝上炸葯去進行刺殺。
這個時候,德軍向自由區推進的消息使呂卡斯的逃亡計劃化為了泡影。無奈之下他們將地窖改裝成卧室,准備迎接漫長的甚至可能是無希望的等待。不過,呂卡斯也終於找到了一種解脫方式,他通過在通往舞台的暖氣管道上開一個孔,可以在地下聽到排練的情況並在晚上將改進的意見交給妻子。而她的妻子瑪麗恩除了排練之外,還要通過才能平平但外界關系復雜的副導演傑恩魯應付當局的戲劇檢查,特別是有一個投靠德軍的法奸藝評家達西先生,總是針對蒙瑪特劇院的「猶太氣息」進行挑釁。
另外,朴實的劇院值守西蒙愛上了法奸瑪爾亭,雖然他可以通過她搞到戰時緊缺的肉。扮演女僕的娜婷對自己的未來頗有野心,期待著一次薪水更高,更能夠迅速功成名就的機會。而劇院聘用的化妝師阿麗斯被發覺和娜亭有同性戀傾向。
瑪麗恩想盡了辦法在各方面的壓力下使劇院能夠生存下去,在排練中,瑪麗恩與格朗熱飾演一對戀人,瑪麗恩的堅韌能幹吸引著格朗熱,而格朗熱的正直、才華、熱情與活力也在馬麗恩的心中激起了波瀾。然而他雖然多情,似乎對化妝師、娜亭、甚至瑪爾亭都充滿了興趣,卻對自己真正所愛的人瑪麗恩不敢表白。藏在地下的呂卡斯因為對戲劇的興趣似乎忘卻了自己深處窘境,通過傾聽,他不但一步步引導戲劇走向成功,而且也發現了格朗熱的藝術才華。瑪麗恩則在應付外面世界的困難的同時,同時應付著內心對情人的愛和對戲劇過分認真甚至有些挑剔的丈夫。
格朗熱不斷與反抗組織的人接頭,同時他總是毫不避諱的展現他心裡的愛國熱情。達西終於從一個被捕的蛇頭那裡找到了呂卡斯的護照,他知道呂卡斯沒有離開法國,在不斷追捕這個猶太人的同時,他還漸漸收買副導演傑恩魯,企圖徹底搞垮劇院。
戲劇終於演出成功了,瑪麗恩激動的吻了格朗熱,而當她冒險離開眾人到地窖告訴他這個喜訊的時候,得到的卻是迷失在藝術中,認為演出仍有很多不足的丈夫挑剔的批評,他甚至作了筆記,要求她留下來和他共同探討。瑪麗恩知道這不可能,她回到地上的世界,繼續周旋在各色人群之中。達西寫出了評論,用惡意的語言抨擊這部戲劇,在劇院同仁在小酒館聚會的晚上,達西准備用另一家薪水優厚的劇院的邀請來拉攏格朗熱,卻被格朗熱拖著要求他向瑪麗恩道歉,最後扔到了街上。瑪麗恩知道格朗熱的做法會毀掉劇院,她生氣的向格朗熱聲明,除了演戲,他們再沒有任何關系。演出在繼續進行,格朗熱又一次去教堂與夥伴接頭,他的夥伴卻被蓋世太保逮捕了。
《失蹤》再一次上演,幕間卻有兩個蓋世太保闖進來要搜查地窖。瑪麗恩得到格朗熱的幫助,將呂卡斯藏了起來,險險避過檢查。事情過去後,在地窖里,呂卡斯問格朗熱:「你愛他,她也愛你,是嗎?」格朗熱覺得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他向瑪麗恩說要加入主戰派。瑪麗恩懷著復雜的心情在情急之下打了格朗熱一巴掌。然而在他收拾行裝准備離開的那一天,她來到化妝室,兩個人久久隱藏在心底的激情終於爆發出來……
戰爭結束了,達西被迫流亡、傑恩魯因為關系網太復雜而被捕、娜亭聲名大盛,化妝師阿麗繼續在她身邊工作。法國人仍然蜂擁向劇院觀看戲劇表演……瑪麗恩來到醫院,看望受傷的格朗熱,兩個人激動的談著話,似乎格朗熱要永遠的和她決裂,而瑪麗恩則依依不捨……帷幕拉開,原來這是一場戲劇,蒙瑪特劇院繼續上演著戲劇,而在舞台上,瑪麗恩一手拉著曾在地窖里困了800多天的丈夫,一手拉著情人,向觀眾謝幕。
⑵ 美國老電影法軍向美軍投降是哪個電影
紅一縱隊?兩軍應該只在二戰期間的火炬行動中對陣過。
導演: 塞繆爾·富勒
編劇: 塞繆爾·富勒
主演: 李·馬文 / 馬克·哈米爾 / 羅伯特·卡拉丁 / Bobby Di Cicco / Kelly Ward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戰爭
上映日期: 1980-07-18
片長: 113 分鍾 /
⑶ 電影百團大戰內容概括50字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歐洲戰場,納粹軍隊閃擊波蘭後,連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號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法國投降,希特勒在凱旋門前閱兵,叫囂將實施「海獅行動」,進攻英國。
一直支持中國的蘇聯,為避免兩面受敵,只能和日本簽署滿蒙邊界停火協議。而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殘酷的棗宜會戰中,中將張自忠(鄧超飾)以身殉國,江漢平原以至華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的轟炸下,毛澤東(唐國強飾)、朱德(王伍福飾)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他們決定在這個時候,共產黨和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國和投降的論調,要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國的日軍打下當頭一棒。
而遠在山西敵後的八路軍總部,副司令員彭德懷(陶澤如飾)和副參謀長左權(劉之冰飾)也在為如何執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而周密、細致、緊張地籌劃、准備著……
(3)法國投降內容的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紀念拍攝此片。
史料中的百團大戰不僅對中國抗日戰場上的局勢意義重大,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樣意義重大,改變了整個抗日的格局。製作組選擇用電影的藝術手段,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能了解這段歷史。
主要角色介紹
1、彭德懷——演員 陶澤如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聲令下,一顆顆紅色攻擊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剎那間,在華北5000里交通線上,八路軍105個團、20餘萬人全線出擊,撲向日軍控制的車站和據點,槍聲、爆炸聲響徹華北,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2、左權——演員 劉之冰
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指揮八路軍。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左權不僅謀劃整個戰役的組織、參謀工作,而且還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在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他協助彭德懷出色地指揮了關家堖戰役。
3、姚尚武——演員 印小天
從張自忠部下的國民黨士兵轉變成彭德懷指揮的八路軍一員,從認為「穿皮鞋的比穿布鞋的」更能打仗,到被人民戰爭的威力所震撼。
4、梁山——演員 吳越
「有血性」的女漢子,是那個殘酷戰爭年代的女軍人群像縮影,從縣游擊大隊的政委,到被歸到新編第七團,強大組織能力的她在犧牲前絲毫不會流露出一個女性的柔弱。
5、張自忠——演員 鄧超(客串)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被日寇包圍。激戰到16日,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
⑷ 求一部二戰電影片名,附詳細信息,不知道的不用推薦其他的電影
電影名:《王中王》
別 名:《金牌教練》《妙計闖三關》
導 演:蓋拉德·歐利
喜劇難拍,戰爭喜劇尤其如此。從嚴格意義上,由明星貝爾蒙多主演的法國電影《王中王》(1982)不一定能算得上是喜劇,但其中的喜劇因素卻又十分顯見,可以將其視為一種邊緣性的戰爭喜劇片也是說得過去的。導演在把握題材的時候,並沒有一以貫之地通片貫穿喜劇韻味,而是運用辛辣的尖刻的諷刺手段,在關鍵的段落里對納粹進行了嘲諷。
故事發生在1936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當年,就是在這個法西斯頭子的淫威下,在德國柏林舉辦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法國拳擊隊教練喬治·加瓦利耶雖然痛恨德國法西斯,知道希特勒妄圖利用奧運會的國際影響來為法西斯政權作宣傳,但他不得不率領自己的隊伍到柏林去參加拳擊比賽。
法國運動員乘坐由巴黎開往柏林的列車,一路上大家滿懷必勝信心。加瓦利耶曾經是一個出色的拳擊運動員,外號「王中王」。他本人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過法國戰斗機飛行員,擊落過德軍飛機,在法國名氣很大。正是在這次大戰中,他與一名德國空軍軍官甘特在空中交手,雙方不分勝負。不打不相識。經過從空中到地面的較量,他們相互之間有了好感,成了好朋友。當時,他們都只有25歲。世事變遷,但二人仍保持著友誼。
在奧運會上他們又一次相遇了。在比賽中,甘特給加瓦利耶以大力支持,使法國拳擊隊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巧,一個猶太孩子卡爾在偶然的機會中出現了。由於他的家庭遭到德國法西斯的迫害,父親的書店被查封搗毀,家人也不知去向。加瓦利耶和卡爾相遇,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為了解救卡爾一家,加瓦利耶在甘特的幫助下,與納粹分子進行了錯綜復雜的周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驚險。最後,英勇無畏的加瓦利耶終於戰勝了敵人,把卡爾一家護送出國境。
本是一個沉重的逃亡題材,但在這里成為一個並不沉重的有關人間冷暖關愛的感人的故事。死裡逃生成為最終結局,快樂正義的王中王,也給人帶來了歡樂和希望。總是一臉笑意的貝爾蒙多所扮演的「王中王」成功地演繹了一個拳擊運動員善良勇敢的精神氣質,給留下深刻印象。
這一段〔其中一段「士兵們(似乎是美國兵)在裝甲車(或者是坦克)里給一位孕婦接生,由於沒有醫用手套 ,便用避孕套戴在手指上替孕婦接生,而且裝甲車外還有德軍埋伏,我能記住的就這么多了,〕是另外一部二戰電影的場景叫《紅一縱隊》。你可能記混了
⑸ 有什麼二戰德軍勝利的電影
《至暗時刻》
我給你推薦一部,是講二戰的,但是主要講的不是德軍,講的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戰前的准備,但是也確實講到了德軍攻陷法國,使得法國人投降,然後接著進攻英國,到電影結束一直是德軍勝利的狀態。
1940年5月至6月,溫斯頓·丘吉爾(加里·奧德曼飾)作為英國首相,不僅要面對德國納粹勢力的入侵,還要面對一群毫無准備的人民群眾,和一個懷疑自己的國王。他必須面對接下來最黑暗的時刻——是成為第三帝國的傀儡,還是與世界人民站在一起來共同反抗法西斯 。溫斯頓·丘吉爾在英國國會下議院發表演講,鼓舞了英國以及同盟國的無數民眾,最終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帶領英國走出了危機。
這里的敦刻爾戰役的勝利其實並不是勝利,只是成功的撤退了,其實贏的還是德國。這部電影主要著墨在二戰德國攻陷法國,正要攻打英國的時間段,所以德國是勝利的。
⑹ 電影內容 二戰時期法國士兵投降德國,成為德國士兵,和俄國交戰被俄國俘虜成為俄國士兵,後有參加解放巴黎
你這是把韓國的《登陸之日》翻到法國了
影片中男主是韓國人,入日軍服役,諾門坎被俘後加入蘇軍,東線被俘成了的軍
駐守大西洋防線,諾曼底被美國人俘虜
⑺ 百團大戰講了什麼有沒有詳細的百團大戰電影簡介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這部電影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背景下進行的。中國人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共產黨在敵後配合國民黨的行動,以毛澤東和朱德為領導的中共領導人,領導新四軍和八路軍進行反擊。
同時在敵後方,彭德懷和左權,為打破日軍的侵略也在精密的籌劃著。這部電影就是表現了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的貢獻。
⑻ 百團大戰電影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百團大戰》講述了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的故事。
劇情介紹: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歐洲戰場,納粹軍隊閃擊波蘭後,連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號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法國投降,希特勒在凱旋門前閱兵,叫囂將實施「海獅行動」,進攻英國。
一直支持中國的蘇聯,為避免兩面受敵,只能和日本簽署滿蒙邊界停火協議。而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殘酷的棗宜會戰中,中將張自忠以身殉國,江漢平原以至華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的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他們決定在這個時候,共產黨和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國和投降的論調,要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國的日軍打下當頭一棒。
而遠在山西敵後的八路軍總部,副司令員彭德懷和副參謀長左權也在為如何執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而周密、細致、緊張地籌劃、准備著。
(8)法國投降內容的電影擴展閱讀
《百團大戰》角色介紹:
1,彭德懷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聲令下,一顆顆紅色攻擊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剎那間,在華北5000里交通線上,八路軍105個團、20餘萬人全線出擊,撲向日軍控制的車站和據點,槍聲、爆炸聲響徹華北,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2,左權
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指揮八路軍。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左權不僅謀劃整個戰役的組織、參謀工作,而且還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在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他協助彭德懷出色地指揮了關家堖戰役。
3,姚尚武
《百團大戰》幕後花絮:
1,吳越闡述每天在現場,和1000多名戰士一起冒著酷暑風沙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太陽曬,風沙吹她就背過臉去站著。
2,為了塑造張自忠這個形象,鄧超之前細查資料,考慮到張將軍的年齡問題,鄧超兩天沒有刮鬍子,如果導演不需要,現場再刮掉。
3,鄧超因為劇中角色左手受傷,只用一隻手扳開保險再打槍。
4,導演第一眼覺得鄧超扮演張自忠將軍在氣質上很像,他心目中的張自忠就應該是鄧超這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