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代啟示錄》這個片子講的是什麼意思,根本沒有看懂,求解,高手解釋一下!
《現代啟示錄》講述了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除掉庫爾茲上校。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冒險乘小艇深入柬埔寨的故事。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上尉威拉德接到總部的命令, 去尋找脫離了美軍的科茨上校。科茨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如今卻已陷入瘋狂。他在越南境內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推行著野蠻、血腥、非人的殘暴統治,還不時地向美軍進行瘋狂的近乎妄語的廣播宣傳。
威拉德接到的命令就是找到科茨,並把他帶回來或者是殺了他。帶著這個命令,威拉德率領一小隊士兵沿著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叢林前往越南。
在尋找科茨上校的過程中,威拉德幾乎橫穿了整個越南戰場。他目睹了種種暴行、恐怖、殺戮與死亡的場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在不斷的殺戮之中,威拉德也幾乎變得瘋狂。
最後歷盡艱辛的威拉德一行終於來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國。他們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嚴酷的折磨。但這卻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對科茨。科茨本可以殺死威拉德,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藉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終於從這個瘋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脫。
而威拉德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類心中的邪惡與黑暗,體會到了邪惡所引起的瘋狂。土著們跪倒在他面前,他實際上已取代了科茨。 對這一切感到由衷地厭惡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離去。科茨的瘋狂被制止了,但在整個越南戰場上,恐怖與殺戮仍然在瘋狂地進行著。
《現代啟示錄》的影片評價:
《現代啟示錄》是關於找尋的,也是關於成長的。這兩個基本的敘事元素決定了作品的敘事流程。《現代啟示錄》也可以說是一部公路片,它運用了公路片的模式,只不過把公路置換成了河流,把汽車置換成了巡邏艇。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
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Ⅱ 誰有法國喜劇大師 路易斯.德.菲耐斯演過的所有電影
除了虎口脫險,警察系列外,路易.德菲耐斯其他經典影片
還有《大鼻子情聖》
路易·德·菲奈斯小傳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 (1936-1942)
簡 介: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她,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類型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脫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他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劇之後,便用盡現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過報紙雜志網路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誕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聯網上「集結」,為他們的偶像「菲菲」舉行了紀念活動。菲奈斯那可愛詼諧的禿頂小老頭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這位喜劇巨匠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的。菲奈斯成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結束後,他一直想在自己鍾愛的戲劇上有所發展,但在他的黃金年齡階段,卻在干手工匠、會計之類的活糊口,也正是這段生活為他以後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歲,在巴黎靠在酒吧彈鋼琴為生,那年他娶了戈爾曼·艾洛蒂。這場並不愉快的婚姻歷時6年之「久」。
離婚後,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壇,一直演配角,直到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儼然是那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模樣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層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誇張手勢、肢體語言和傳神的對白詮釋著自己對小人物的理解。從市儈到名人,從吝嗇鬼到大資本家,菲奈斯把人類最卑微最現實的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私多疑卻又善良熱性、狡猾多變卻也精明能幹,使觀眾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吝嗇、計較的角色時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瘋狂的貴族》。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出演《虎口脫險》,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片,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世界帶來了無數的笑聲。此外,他還在《總統失蹤記》中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在《好漢還是孬種》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愛戴的法國喜劇演員。一個好的喜劇演員,不只會讓人發笑,他會讓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個動作、每個台詞都不是多餘的,看似信手捻來,但卻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每個細節都是精華中的精華。他還擁有著極好的品格,菲奈斯為人極為謙遜,並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風格,他說:「在開始時,我不敢相信我能讓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餘部作品。在剛剛導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菲奈斯因心臟病發作於1983年1月27日永遠「退休」了。初看《虎》劇時我還不知道這位喜劇大師竟然已經遠離我們20多年了。銀幕上那生動的愛國指揮家形象依稀告訴我他仍活在我們周圍,用他的喜劇細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們。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雜志封面及書店電影專櫃上都有這個小老頭的笑臉。從法國國慶夜開始,法國電視6台每周六輪回播放菲奈斯的電影用以紀念這位喜劇大師。願大師在天堂也能微笑。
主要作品年表
- 1982 - 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 警察與女警察
- 1980 - L』Avare 吝嗇鬼
- 1973 - 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 雅各布教士歷險記
- 1967 - Oscar 奧斯卡
- 1967 - Les Grandes Vacances 長長的假期
- 1966 - La Grande Vadrouille 虎口脫險
- 1964 - 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 「聖特羅佩的警察」系列
- 1964 - Fantocircmas 芳托馬斯
- 1956 - La Traversée de Paris 穿越巴黎
- 1946 - La Tentation de Barbizon 巴比松的誘惑
中文片名: 小泳者
導 演: 羅伯特.澤利(robert dhery)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2.0
內圈號: LSM-199
影片長度: 1小時29分06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 金鼎
碟片數量: 1
碟面印刷: 柯式印刷
區 碼: 全區
類型: 喜劇
劇情簡介: 福桑是一位造船主,由他職員設計的一艘的帆船在比賽中獲得了勝利,這引起另一家公司的關注,並欲與其職員亨吉利及夏莉簽訂合同,為了戰勝對手,雙方都使出各種方法爭取該兩人的支持,過程中笑料百出,讓人忍俊不禁。
中文片名:夫妻市長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法國著名喜劇大師,曾以一部"虎口脫險"在中國家喻戶曉)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32分23秒
碟片容量:4.35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工場主兼市長吉奧姆(路易.德菲耐斯)和日商簽約為對方生產3000台他們研製的除塵機械設備。為了擴大規模和完成訂單,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家改建成廠房,他的卧室乃至妻子的暖棚、菜園都變成了車間,妻子再也無法容忍,決定參加市長競選並獲勝,市長下台,工廠倒閉,妻子終如願以償地帶上丈夫去鄉村過田園生活。
中文片名:美食家
導 演: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軌:法語DD2.0
影片長度:1小時40分36秒
碟片容量:4.33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杜士曼先生(路易.德菲耐斯飾)是法國一位專門品嘗各飯店.旅館美食並對其作出評價的人,他有一個兒子,違反父親希望其繼承衣缽的意願,去馬戲團當一名小丑.杜士曼每年出版的餐飲方面的年鑒成為旅遊業的「聖經」,在全世界暢銷。為了對登錄在其中的大小餐館作出專業水準的評價,這位精通烹飪的美食家不辭辛苦地穿行於餐桌之間,挨家品嘗。為了獲得起初的信息,他不得不喬裝改扮,以避免被認出,做出了各類爆笑的事情,最終他們共同對付一位想吞並法國餐飲業的快餐大王.
中文片名: 憲兵情緣
導 演: 克勞德.吉迪
主要演員: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軌: 法語DD5.0
內圈號: LSM-186
影片長度: 1小時25分43秒
碟片容量: 4.22GB
發行商:金鼎
碟片數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區 碼:全區
類型:喜劇
劇情簡介:憲兵隊長(路易.德菲耐斯飾)在追逐一超速行駛的女郎時,與之一見鍾情,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爆笑事件,引人捧腹大笑,是一部不錯的喜劇影片.
另外還有部電影腳《落在樹梢》
CCTV6放過的
蠻有意思
Ⅲ 電影《通往仙境》想表達什麼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的用通篇的獨白和交錯的時空敘事,講述了一個美國男人和一個法國女人的羅曼史。
《通往仙境》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本·阿弗萊克、歐嘉·柯瑞蘭寇瑞秋·麥克亞當斯、哈維爾·巴登等聯袂出演的愛情電影。影片於2013年4月12日在美國首映。
電影講述一個美國男人愛上了法國女性,二人回到了美國小鎮。像所有的感情一樣,兩人也從如膠似漆漸漸變成了冷漠,最後分離。這期間男主角還和瑞秋·麥克亞當斯飾演的兒時好友有了感情。
劇情簡介:
尼爾和馬瑞娜在法國著名的號稱「西方仙境」的海灘上漫步。尼爾是一個美國人,來到法國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並且期望成為一個作家。他離開了美國,離開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過去。
當他第一眼看到馬瑞娜那雙似明似暗的雙眸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愛上了這個女人。而且他決定,要給予這個女人一輩子的愛護和承諾。
Ⅳ 狗狗攻擊人類,電影《白色上帝》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離奇的故事
電影《白色上帝》這部電影講了狗狗的復仇之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狗狗生命的渺小而輕視它,每個生命都有被尊重的權利。“善待狗狗”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希望所有的狗狗都能夠有個溫暖的家,不再被主人遺棄。忠誠的狗狗在崩潰後也會變得瘋狂,有時候錯的不是狗狗,而是我們。
在收容所里哈根選擇與人類徹底決裂,在殺死了收容所的管理員後,它帶著其它被捕捉的狗狗一起逃出了收容所。
這次,在空無一人的城市裡,哈根和Lili又再次相遇。面對哈根,小女孩再次吹響小號……
Ⅳ 上帝到底是誰
到底有沒有上帝?
親愛的朋友,當我看到一座美麗的房子,就知道必有人設計,有人造建;當我們看到一件精緻巧妙的藝術品,就知道是一位藝術家的傑作。同樣,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浩瀚無際的宇宙這樣偉大,各星球有秩序,有規律地旋轉,各循軌道,絲毫不亂,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天上有一位全智全能,創造管理宇宙萬物的真神。
宇宙萬物證明有上帝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月亮距離地球38萬公里,地球距離太陽1億5千公里,乘特快火車要走170年;太陽等於地球的1300000倍。地球自傳一周是24小時。地球帶著月亮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繞太陽一周是365日5時46分46秒;太陽帶著地球,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又以每年1500億英里的速度繞昂星旋轉,旋轉一周需要幾千年之外,昂星距離地球40萬億多公里;昂星又繞不知名的中心轉,不知名的中心又繞著天體中心轉。你看奇妙不奇妙?地球雖大,但只是太陽系的一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的一部分。若用美國巴落山上五公尺直徑的天文望遠鏡來看,則可看到10億光年之外的星球,和900萬個銀河系,每個銀河系中約有恆星500億個,大多數比太陽大過倍光度強過千倍,全宇宙中無數的星球在宇宙中運轉,有條有序。這個偉大雄壯的行列,向著那人所不能測度的目標前進,你看奇妙不奇妙?
正如《聖經·詩篇》第19篇中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蒼穹傳揚他的手段。」宇宙的浩瀚無邊,真使我們嘆為觀止。天文學家咯爾文(keivin)盡一生之力,研究天文物理,得出一結論:「不信有上帝的人一定是白痴。」英國大科學家,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牛頓,早年對上帝也是盲目反對,懷疑不信。後來對這個奇妙的宇宙進行徹底的研究,遂恍然大悟,悔改歸主,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後生除了研究微積分之外,專門查考聖經,並作了150萬字的讀經筆記。他說:「宇宙萬物,必有一位全能的上帝在掌管統治。」(見《世界名人宗教觀》)
今天,有很多人認為宇宙萬物是自然而有的,不承認有上帝,認為看不見就沒有上帝。請問:看不見的東西就沒有嗎?我們知道風是看不見的難道你看不見風就說風沒有嗎?還有空氣,電波,磁力,細菌,地心引力等,雖然用肉眼看不見,但我們知道他們存在,這是無可否認的。牛頓有一個朋友,也是一個大科學家 卻不信上帝。後來牛頓造成一具太陽系的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周各大行星,各按地位排列整齊。一拉曲柄,各行星立即按照自己的軌道和諧轉動,非常奇妙。一天,牛頓的朋友來探訪,見到此儀,玩弄良久,驚嘆叫絕。立即問是誰造的,牛頓開玩笑說:「沒有人造它,是自然形成的」朋友說:「無論如何,必有人造它,而且是個天才。」此時牛頓拍著朋友的肩膀說:「這幅太陽系的模型,尚且不能叫你相信沒有人設計創造,難道真實的宇宙,你就說他是自然碰巧產生,沒有造它的主,這是合理的嗎?」朋友被牛頓說服,從此也信有上帝了。
科學發明與發現證明有上帝 有人認為,在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信上帝是一種迷信,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是不合乎科學的,殊不知許多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和傑出人物多是信上帝的。蓋洛普曾調查過,前三世紀大科學家共有300位,其中不信上帝的有20位,信仰無法調查的有38位,其餘242人都是信上帝的。以下這些名人都是信上帝的: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相對論發現者、「原子彈之父」愛因斯坦;「火箭之父」美國超級科學家范伯朗博士;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發明了電燈、電話、留聲機等2000多種,平均15天一種他在其渥蘭琪實驗室里,有一篇座右銘,其中說:「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充滿萬有的、至高至尊的上帝存在。」(見《愛迪生傳》);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與釙,一生獲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無線電發明者馬可尼;電動機發明者法拉第;發現X射線的、世界上第一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倫琴;發明電報的莫爾斯,他於1844年5月2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廳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向40英里以外巴爾的摩城發出了歷史上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以及眾所周知的伏特、安培、歐姆、庫倫等等都是信上帝的。遨遊太空、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無不驚嘆上帝奇妙的創造!
偉人名人證明有上帝世界上有名的文學家歌德、莎士比亞、司各特、羅斯金、約翰遜·列夫·托爾斯泰、大文豪果雨等都是信上帝的(見《世界名人宗教觀》)。美國前總統華盛頓、林肯、尼克松、卡特、里根、布希、柯林頓和現任總統等都是信上帝的,(見《美國總統大全》)他們在就職之時,皆手按聖經向上帝宣誓。舉世聞名的法國皇帝拿破崙,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首相丘吉爾、威靈郭等都是信上帝的。孫中山更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當辛亥革命成功之時,他說:「我革命之所以能成功,乃完全仰賴上帝的恩助。」還有近代名人宋慶齡、張學良等都是信上帝的。中國近代化學博士宋尚傑還是一位有名的大佈道家呢!許多國家如英國、瑞典、挪威、芬蘭、冰島定基督教為國教。美國信上帝者達93%,美國的貨幣——美元上印著:「我們國家信靠上帝。」
發達國家和世界名人信上帝的列子數不勝數。由此可見,信上帝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更能從上帝得到福氣,得到智慧。正如《聖經·詩篇》第三十三篇中所說:「以耶和華為上帝的,那國是有福的。」《聖經·箴言》第九章中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公元紀年法,紅十字會,七日一周制證明有上帝 朋友,今年是公元2013年,你知道公元的由來嗎?你知道今天紅十字會的旗幟,醫院和醫生的標志為什麼都是紅十字嗎,你知道來歷嗎?你知道世界各國為什麼都要遵守七日的周期嗎?為什麼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普世都過聖誕節呢?公元是由耶穌降生開始的,為什麼不用世界其他名人的生日開始呢?因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所以全世界人定公元紀念耶穌降生。今天紅十字會的旗幟,醫院和醫生的標志為什麼都是十字架呢?因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了救贖人類,在兩千年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今天的十字架成了救人的標志,成了榮耀的旗號。
世界各國都尊守七日的周期,並且在周六(周末)放假休息,是為了紀念上帝創造世界的大工,因為《聖經·創世紀》一章記載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用了六日的時間,第七日便安息了,所以定第七日為聖日,要世人紀念。每年的聖誕節,更是普世歡騰,世界各國都慶祝耶穌的誕生。
生命的奧秘證明有上帝 朋友:你知道生命的奇妙和由來嗎?生命在自然界中是件最大的秘密。生命沒有重量,沒有顏色,也沒有味道卻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我們把一塊小石子種在地里,過了多日,他仍是一塊死物,毫無動靜。如果把一粒微小的種子種在地里,過了幾日,它便會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可以傳流後代因生命是上帝創造的。
今天,世人造了不少奇妙的東西,如空中的飛機,地上的汽車,海底的潛艇,太空的衛星以及高科技機器人,導彈等不是奧秘到極點嗎?於是有人說:「科學萬能」。「人定勝天」。但是請問:科學家能造生命嗎?人所造的都是沒有生命的。人能造飛機,導彈但不能造蝙蝠.蜻蜓;人能造汽車.潛艇,卻不能造魚蝦.蟹龜。人所造的雞蛋,形狀.顏色.味道與真蛋一樣,卻孵不出小雞。人工所造的機器人,一旦發生故障,即成一堆廢鐵。所以科學家不能創造生命,只有上帝才能創造生命。
人既不能創造生命,也不能改變生命。人所造的生命,倘若經人手改變,則會斷絕生命。列如:馬和驢雖然可以混交生出騾子,但騾子卻從此斷絕生育。
今天有很多人受進化論影響,認為人不是上帝創造,乃是猿猴進化來的。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創立的。達爾文認為:「人是由一種低等生物——猿猴進化來的」,猿猴又是比它更低等的生物——如青蛙進化來的,青蛙又是比它更低級的生物——魚進化來的,而這種低等生物或有機物又是從某種結晶體出來的。
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認為一切生物都是可以進化的,這種觀點甚至被寫在教科書上。但我們知道,任何生物都不可能進化的。貓不可能變成狗,狗也不可能變成雞。千萬種昆蟲、鳥獸、魚蝦沒有一種可以變成另一種的。每種生物各有各的祖宗。正如《聖經》所記:「上帝造萬物,各從其類。」不但動物不能互變,植物也是不能改變的。桃樹勉強接在杏樹上,但這種樹所結的果子再種在地里就不能生長了。
如果人是由猿猴進化的,那麼今天肯定有一種猿不像猿,人不像人的動物正處在進化的過程中,可是這種動物沒有。如果猿猴能進化成人,那麼像今天這樣有文化、有文明的人更能進化成特種人了。你能找出一個特種人嗎?如果猿猴能進化成人,那麼今天應該在骨頭或化石里找到猿猴變成人各期的過程。但事實告訴我們,在骨頭、化石里只有人和猿猴的骨,沒有像猿又不是猿,像人又不是人的骨頭或化石。所以,英國不列顛大博物館的專家列奇博士說:「在這個大博物館里,沒有一件東西可以證明生物族類是可以變化的。在這個博物館充滿了證明了那個見解是錯誤的證據。」猿猴與人有根本不同。人與人的血完全一樣,白種人和野蠻人的血還是一樣,但猿猴與人的血完全不同,若將猿猴的血輸入痴人生體里,就會抽筋而死,這證明人和猿猴不是一個血統。並且人有長頭發,猿猴卻沒有。從生育原則看來,白種人和最落後的野人配合,可以生出絕頂聰明.健康的子女,而猿猴和人配合卻不能延續後代。這證明人和猿猴不是同類。
今天,進化論逐漸在瓦解。1987年《溫州日報》刊登了《進化論的危害》說:「進化論的內在重重矛盾正在使這種理論本身逐漸瓦解。」甚至達爾文本人後來也接受耶穌,悔改歸主,他說:「我承認原始的生命是上帝造的,如果沒有一個始終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見《達爾文自傳》)他在臨終前,異常悔恨,自認為所倡導的進化論乃為年少無知時的懸測和空想,萬不想他的書竟成燎原之禍,世人把它當做一種宗教。晚年他恨不得收回其著作。他曾拿出一大筆錢,買了許多《聖經》分給各界人士。可惜現在還有許多人受進化論說的遺毒,仍舊說人是猿猴變來的,拒絕聖經的真理。盼望諸君早日醒悟,投向上帝的懷抱。
聖經歷史和預言證明有上帝朋友,你知道《聖經》嗎?《聖經》是基督教的的經典,是對人類影響最大最深的一本書,也是全世界銷量最大的一本書,每年銷量4億1千多萬本,被譯成2000多種文字。那麼《聖經》為何如此受全世界人的尊宗呢?因為全書《聖經》都是上帝的話。《聖經》的真實性和預言的准確應驗證明是上帝的話。《聖經》的真實性和預言的准確應驗證明是上帝的話。4000多年前,地球上的人惡貫滿盈,上帝曾用洪水淹沒了這個世界,但上帝叫挪亞用歌斐木造了一隻長164米的方舟,保留了挪亞一家八口人的生命,存留有 動物、昆蟲、飛鳥的種類;其餘的活物和人全部死光。洪水消退後,這只方舟停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這件事曾有很多人認為是神話傳說。現在,這只沉沒在極深的冰層里的方舟重現在亞拉臘上出現。歷時4844年不腐爛。許多飛行員.探險家及科學家三番五次親臨亞拉臘山上探測。證明這只方舟的木質.構造.長.寬高均與《聖經》所記載的毫無差異。並且這一發現被刊登在1986年6月14日《人民日報》第七版上,標題為「挪亞方舟確有遺跡,水土流失露出原形。」引起舉世轟動。所以聖經所記載的是千真萬確.有目共睹的。況且,聖經中的預言,准確應驗證明《聖經》是上帝的話,為何預言呢?預言就是上帝將未來幾百年乃至幾千年所要發生的事預先寫在《聖經》上。任何人不敢說預言,唯有上帝敢說預言,因他是管理天地的真神,世局的發展,人類的結局都在他的掌握中。《聖經》約在2500年前預言猶太人的亡國和復國,果然猶太人在公元70年被羅馬帝國滅亡,猶太人四散到世界各國,在別國中,猶太人被人蹂躪,被人驅逐出境,多次遭受大屠殺,在人類歷史上遭到了慘無人道的迫害,隨時有滅種的危險。但上帝預言猶太人會復國的,所以在長達2500年的漂流中,蒙上帝保守,在1948年5月14日復國,重新成立以色列。它是第六十個加入聯合國的國家。所以《聖經》中的預言准確應驗,證明是上帝的話。否則,早就被人打翻了。今天世界的演變,南北極上空出現的臭氧層的空洞,氣候反常,環境污染,中東局勢的緊張猶太人將要重建聖殿,列國圍攻以色列,乃至核武器戰爭爆發,大災難來到,耶穌從天上降臨等預言早在幾千年前就寫在《聖經》中。今天,這些預言在加速應驗,真是令人震驚。
良心和本能證明上帝存在親愛的朋友,雖然你現在未相信上帝,但你的心裡天生有一種拜神的本能。這種敬神本能平時被種種世俗的事物隱藏掩埋,擔當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生命遭遇危險,或者遭受委屈陷害,前途,那個被埋在深處的敬神本能就會完全顯露出來。
古語說:「窮則呼天,痛則喊娘」即是求神天的流露。在南美洲有一個反對上帝的人,到處宣傳無神論。有一次他乘坐獨木舟順流而下,因水流喘急,而且下流不遠處有一瀑布,眼看就要喪命,在這緊要關頭,他大聲喊叫:「上帝啊,救救我,救救我!」自此為止,他那沒有上帝的理論不攻自破。
當我們遭遇意外或有驚無險時會情不自禁的驚呼「誒呀!我的天吶!」我們的良心,也是證明有上帝,當你犯罪作惡,良心就會責備你:當你干傷天害理之事,你的良心就要受到強烈的譴責。良心是「人心裡最正確的法庭。」上帝造良心在人裡面,使人能夠辨別是非,判斷曲直,分明善惡。
人類本性還有一個傾向,就是心靈飢渴。一個不信上帝的人,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空虛,感到極度不安,極其痛苦,朋友你說是嗎?這種空虛異性不能滿足,金錢不能滿足。只有信靠救主耶穌的人才能得到心靈的平安和滿足。美國柯達照相機場的主人柯達,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的分店,西半球做生意,東半球關門睡覺;東半球開門做生意,西半球關門睡覺,可說是晝夜做生意,他登上紐約最高屋頂一看,各大銀行都有他的存款,他可以隨意開支票提取。他的收入不是以一年一月來計算。而是以每秒鍾來計算,他可以要怎樣就怎樣,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他已經享受了所有的人生福樂。就是總統競選,也要靠他作為經濟後台。他雖然永遠都有,卻少了一件,就是沒有上帝。沒有上帝就沒有平安,別人看他快樂,他卻十分痛苦。內心的空虛,內心的痛苦比肉體的痛苦更厲害,不知道怎樣才能排除,世上的人所有的方法,他已經用盡,有錢有勢,什麼不能辦到呢?可是上帝的平安,不是用金錢就能買到的。他的苦悶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卻變得更加厲害。最後,他想周遊世界,看看美國之外會不會有一個能夠解除他煩悶的角落。他求平安,卻不要上帝,結果世界都游遍了,失望苦惱卻更加沉重。於是由絕望而灰心,由灰心而想自殺,終於在他會美國的路中,投海自殺了。
心靈平安證明有上帝沒有上帝的人沒有平安。朋友,你有平安嗎?世界上得不著真平安,請你趕快投入耶穌的懷抱,享受永生的福了。正如耶穌說:「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以勝了世界。」(約16:33)
人在世上無論智愚,賢與不肖,富貴貧窮,都是勞苦愁煩,空虛乏味。正如《聖經·詩篇》第90:9篇中說:「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一歲,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這都是因為不認識上帝,活在罪孽之中,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使人沒有平安。所以耶穌發出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得安息」
朋友,當你讀完後,我們期望能接受耶穌為你個人的救主,他哪裡有豐豐富富的恩典,恩賜等著你去領受。現在救主正在呼喚,正在期待你的歸依······
Ⅵ 誰能告訴我,電影《第七封印》說個什麼
《第七封印》的故事發生在十四世紀的歐洲,騎士布洛克帶著隨從揚剛剛自十字軍東征回來,闊別故土十年,而此時的瑞典正被黑死病籠罩。據說那時整個歐洲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影片是一個旅程。它始於清晨,布洛克與揚在海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布洛克看見了前來取命的死神。布洛克與死神下了一盤棋,死神輸了,布洛克得以脫身。布洛克與揚開始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他們經過了村莊,經過了教堂,看見了遊行自虐的教徒。揚救下一名女子,跟著又救下了jof,又帶上了鐵匠和他的妻子,於是他們帶著他們一起回家。影片結束於夜晚(這是漫長的夏日的一天)。在整個一天中,布洛克與死神下了三場棋,最後輸給死神。不過,不要緊,他為jof一家贏得了逃走的時間。於是,jof和妻子mia,還有嬰兒mikael逃出了死神的手掌。
旅程終於夜晚,當他們回到騎士的城堡,剛剛吃過晚飯,騎士的妻子karin念誦著「第七封印」的故事,死神來到了。旅程結束。此處場景結束於被死神的陰影籠罩無名女子虔誠的臉上。這位從頭至尾沒有說一句話的女子開口說了第一句也是最後一句話「都結束了(it is finished).」 這句話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所說的最後一句話。至此, 騎士的旅程結束。
接著鏡頭從這一張女子的臉部特寫切換到以同樣角度正在仰望黎明天空的mia的臉部特寫,那是一張歡樂純真的臉。 Jof與mia帶著小嬰兒逃過了死神,她看見了海邊的黎明。Jof又通過自己的」vision」(幻覺?)看見了死神命令騎士,揚,skap,鐵匠,鐵匠妻子,raval,手拉手跳著「死亡之舞」離開黎明,走向黑暗之地。Jof一家繼續自己的生命之旅。
影片中兩個主要的角色,騎士與隨從揚,對於上帝各持一詞。騎士在他的回家旅程中不斷地尋求「上帝」。他需要上帝證明來證明上帝真的存在。他似乎在「科學」與「信仰」的夾縫中,懷疑並尋求答案。而騎士最終也沒有尋找到答案。當死神最終來臨的時候,他雙手緊握,焦慮的禱告。揚,是與騎士的對立面,他認為這些都是虛妄,是人們編出來用以回答無法解答的問題的避難所罷了。
那些難以解答的問題,無非是縈繞著人類世世代代的問題:為什麼生?既然生了,為什麼死?生之意義究竟在何處?而這些問題,在騎士心中,只有上帝才能回答。而上帝呢?上帝在何處? 騎士自己也無法說服自己相信上帝的存在。他要求上帝給他「知識」,而不是「信仰」,他要求上帝把雙手伸向他,顯示自己的真容,跟他說話。
騎士從一開始就錯了。所謂信仰,無需「驗證」,只需「相信」。若追求「驗證」,則非「信仰」,而是「科學」。信仰,不是知識,而是去相信。(Belief is not knowledge, but to BELIEVE). 騎士的問題在此,他站在信仰與知識的中間,他以對科學的要求來要求上帝,這本就不是上帝的語言(當然如果有上帝的話)。因此,他說上帝是沉默的上帝。
影片以死亡為線,展現眾生在死亡面前的情狀。各自的解釋和回答不同,各自安慰自己的方法也不一。有的訴諸於宗教,有的要把女巫燒死以躲避上帝的懲罰,有的懲罰自己,認為可以被救贖,有的憤世嫉俗,有的處於疑惑與信仰之間。皆是為什麼生,為什麼死?生命的意義何如?
而在死神的追逐下,幾乎無一人倖免,除了jof, mia還有他們的嬰兒mikael。 在影片結束時刻,jof看見了死神帶領著騎士,揚,鐵匠,鐵匠妻子,ravel(一名邪惡的教士),還有skap(演員)跳著死神之舞。有很多評論說,為什麼騎士的妻子不在裡面,為什麼那個被揚救下的姑娘不在這一行人中?
有可能 只是拍電影的疏忽,最後的死神之舞也許只是一個意向。而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解釋,雖然在我讀來,解釋得挺費力。Kalin (2003)在自己的書中解釋道:騎士的妻子,被救下的姑娘,以及被送上火堆的女巫,都是無辜的,相對於其他人而言他們是受害者。並且,騎士的妻子和那位姑娘有著和平安寧的氣質。也許她們早就擁了騎士想要尋找的答案?
那麼jof一家呢?他們究竟依著什麼逃離了死神的控制?僅僅是jof的信仰?和超能力?或者是因為騎士的協助?有些評論將jof一家稱為「holy family」 (神聖的家庭),mia代表聖母瑪麗亞,jof即約瑟夫,而小嬰兒mikael即那名神聖的嬰兒。由此似乎我們可以推斷,是信仰救下了jof一家。
先將用姓名符號解讀jof一家的意義放在一旁不談,jof的信仰究竟有沒有在電影中被強調?因為他能看見了聖母瑪麗亞而推斷?那麼他還能看見死神之舞呢,而基督教中是沒有死神的。從個人的觀影感受,更願意將jof一家的脫險理解為jof和mia還有小嬰兒mikael的強大的活潑潑的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打動了上帝(如果上帝存在的話。)
Jof和mia都有一張溫柔並歡樂的臉龐。Jof清晨起床,即快樂的翻了幾個跟斗,還跟馬兒開了幾句玩笑。他時常編歌兒唱給老婆聽。他們二人在鄉村表演的時候,雖然唱著死神之舞的歌兒,卻以游戲和幽默的方式。jof在酒館被村民們欺負戲弄,差點沒命,他逃回家(家,不過是一部馬車),還不忘把銀鐲子送給老婆;同時又如同孩童一般一邊吹噓自己如何勇敢,一邊把頭埋在mia懷里撒嬌。當他看見兒子mikael,他便立時忘了剛才的所有的不快與危險,抱著兒子咯咯笑。他們二人接著邀請騎士們一起享用mia采來野草莓還有新鮮的牛奶,在黃昏的海岸上,jof又開始彈著琴,唱著歌兒,他們那麼美。
他們是那麼地敞開自己的心靈,享受生命賦予他們的一切:愛情,親情,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陽光,草地,水,草莓,新鮮牛奶。對生命的充分享用,和感激,才是回答死亡的最好辦法吧。
都寫到這兒了,還沒有說到影片的名字《第七封印》到底是什麼意思。而「第七封印」也在影片的開頭結尾以呼應的形式出現。可見,並非需要聖經背景,也可以完全看懂該片。我還是做了一下功課的。」第七封印「揭開的時候,人類面臨神的最後審判,也是全面的毀滅。
那麼第七封印即死亡的暗示,而第七封印的揭開,則象徵著最後「審判日」的來臨;所以在影片中,村民們面對黑死病的肆虐,都以「審判日」來臨作解釋: 即上帝發怒了,第七封印被揭開了。黑死病乃其中一個懲罰。而在影片最後,騎士帶領眾人回到城堡後,與大家共進晚餐,妻子在一旁念七封印的故事,畫面如同「最後的晚餐」。
而第七封印也可以理解為上帝的秘密,第七封印揭開的時候,上帝的秘密會被揭開。這個秘密也是騎士反復追問的「秘密」,而死神的回答是:我沒有秘密。
而上帝何在?是否存在?這似乎是伯格曼自己的提問。他的回答呢?似乎從《野草莓》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野草莓》中,當伯格教授被幾個年輕人詢問上帝的存在,伯格教授背誦了一首詩作為回答:
Where there is the friend I seek everywhere?
Dawn is the time of loneliness and care.
When twilight comes I am still yearning
Though my heart is burning, burning.
I see His trace of glory and power,
In an ear of grain and the fragrance of a flowers,
In every sign and breath of air.
His love is there.
His voice whispers in the summer breeze.
(試著翻譯一下:我四處尋找的朋友在哪裡?黎明充滿了孤獨和愛。當黃昏來臨,我卻仍舊睡意濃濃,盡管我的心在燃燒,燃燒。我看見了他的痕跡,那些痕跡是她的榮光和力量。一顆穀粒,一朵花的芬芳,每一寸呼吸與空氣,都是他的愛。夏日的微風是他的耳語)
這應該是伯格曼在當時對於上帝是否存在的回答。上帝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切中,一切皆是他的愛,榮光與力量。
因此在《呼喊與細語》的結尾,飽受病痛折磨死亡威脅的姐姐在日記中記下她與兩個妹妹還有anna度過的完美一個夏日,她們在初夏的日子來到了外面的花園庭院。草坪綠綠的,微風輕拂。姐妹三個皆著白色輕柔曳地長裙,撐白色陽傘。她們在草地上散步,聊著天(我們聽不到她們說什麼);然後如同過去一樣,她們坐到鞦韆上,anna也著白色的裙子,站在她們身後輕輕地推著鞦韆。在那短短的幾分鍾,姐姐經歷了完美,對生命感到由衷的感激,感激生命賜予她這么多。
而《野草莓》中,害怕死亡的伯格教授最後回歸親情,睡夢中回到了少年時代,夏日的別墅,姊妹們叫著他的名字,他看見了年輕的自己。仍是感激生命,感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而這樣的上帝觀,在我看來,無異於一種妥協,是一位受過科學教育,有強大質疑能力的,喜愛思索的人的一種綏靖。上帝,此時在他的綏靖政策中,成為了「造物」,造化,---- 即自然 (NATURE).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拷問,也最終被「感激生命」的決定而解決。這樣,便更容易理解影片中jof一家的經歷了。
那麼值得一提的是,伯格曼後期逐漸放棄了宗教。他自己這么說到:「當宗教從我的存在中終於被抹去之後,生活對我來說容易多了(As the religious aspect of my existence was wiped out, life became much easier to live. )」 「當我的宗教結構崩潰之後,我作為一名藝術家和作家所面臨的那些限制便不再存在了。 (When my top-heavy religious superstructure collapsed, I also lost my inhibitions as a writer.) (Lauder 1989)
《第七封印》中騎士布洛克的旅程(journey)何嘗不是伯格曼的旅程?《野草莓》中伯格教授的旅程又何嘗不是伯格曼的旅程?
那麼關於死亡呢?伯格曼自己對於死亡的回答呢,他說「我的確曾經害怕那巨大的空洞感,我的看法是,當我們死了,我們就死了,我們從一個存在的世界去了一個空空如也的世界,而我從不曾相信還有任何東西超越死亡之外。這樣,我覺得非常的心安了……」(I was afraid of the enormous emptiness. My personal view is when we die, we die. We go from a state of something to a state of absolutely nothingness. And I don』t believe for a second that there is anything above, or beyond or anything like that. And this makes me enormously secure.)
不論第七封印被揭開之後,是否真有上帝之秘密,或者那之後是否真存在一個空空如也的世界。若真地嘗過野草莓的芬芳,即可心安了。
2.一些閑話
寫完上面那些,已經在電腦跟前坐了差不多三個小時。還是把一些閑話寫完算了。其中肯定大有不妥之處,歡迎拍磚。
最近看伯格曼的影片,常見到了黑澤明電影的痕跡。(從前也提到過)
比方說,《野草莓》(1957)片子第一個夢,伯格教授夢見空曠的街道,馬車上的棺材翻倒,棺材裡躺著他自己。而在黑澤明的《泥醉天使》(1948)即早已出現過此夢境。三船敏郎扮演的黑幫青年,夢見自己在海邊奔跑,海水不斷沖著一隻白色棺材。他將棺材劈開,裡面躺著他自己。
在《呼喊與細語》(1973)中,伯格曼影片強迫著觀眾目睹agnes在死前經歷的巨大痛苦:agnes在極度痛苦中發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吸,在臨死前,她從床上爬起來,聲嘶力竭的呼喊「somebody help me.」 這讓人想起黑澤明在《紅鬍子》(1965)中也逼著觀眾和主人公一起觀看/察,一名老人的死亡,也是令人心悸的呼吸聲。
在《第七封印》(1957)中,揚走進教堂,觀看壁畫。壁畫上畫著死神之舞。揚顯出不害怕的樣子,於是畫工向他詳細描述黑死病的種種症狀,揚於是非常不快的害怕的背過身去。而在《生之欲》(1953)中,渡邊在醫院時,也有一位同來醫院看病的老人向他詳細描述胃癌從初期到晚期的種種症狀,渡邊的反應也是抱著衣服恐懼的躲到一邊。
甚至在處理主人公面對死亡的態度的時候,也能看見相似之處。在《第七封印》中,騎士決定拖延時間拯救jof一家,即有評論指出這類似薩特的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即「你就是你所作的事情」。非常湊巧的是,唐納.里奇在評論《生之欲》中渡邊面對死亡的處理方法,也是歸於存在主義;渡邊決定造一座小公園,來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不過,唐納.里奇自嘲道,黑澤明必定不同意他這樣的解讀。另一方面,《第七封印》中騎士拯救jof一家,並未替騎士解答生之疑惑,死亡之恐懼。
當然,僅從幾部片子下判斷未免太快了點。可是,至少在表現死亡之恐懼的手法上,兩位大師確有相似之處。
說心裡話,個人並不是很喜歡伯格曼的影片。他的影片是傑作(master piece)不錯,是深刻不錯,揭示人性是不錯;很多片子可以一看再看而再看;只是它不是我的那杯茶(my cup of tea)。人生的重大問題,比如生死,比如生之意義,其實並非一定需要訴諸於形而上的語言和意向才能用電影表達出來,反而總是訴諸於一些形而上的語言,和意向,比如宗教,比如上帝,比如聖經,反而會影響電影是否最終能夠為觀眾理解。若能無需直白的「拷問」「追尋」,充滿哲學思索的語言,不是更見沖淡平和的功力?當然,這是我,作為一個在中國文化熏陶下長大的人而產生的非常個人的審美訴求。
當然,這些都是此時此刻的想法。也許多年後,再次重溫各位大師的影片,感覺又會大不相同。到那個時候,再來寫。
Ⅶ 關於一部吸血鬼電影
驚情四百年
女主角薇諾娜賴德是黑發,注意看啊,德古拉伯爵的三個吸血鬼新娘中有一個就是莫尼卡-貝盧奇啊,那時候他還不像現在這樣出名阿。
基努-李維斯就是演女主角的男朋友,最後女主角愛上了德古拉,基努-李維斯頭發變成了灰白色,最後放女主角跟德古拉遠走,真帥阿。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加里奧德曼Oldman, Gary
薇諾娜賴德Ryder, Winona
安東尼霍普金斯Hopkins, Anthony
基努里維斯Reeves, Keanu
公元1462年,君土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襲擊,德考拉伯爵受命征討土耳其軍。誰知就在他獲勝之時,謠言四起,傳言他已被打敗殺死。 他的妻子莉莎悲痛欲絕,投河自殺,班師回國的德考拉只看到了妻子的屍體。他憤怒地責問上帝,為什麼他一生都為主而戰,最終卻遭到這種結局。他用長矛刺穿了十字架上的耶酥,鮮血四流。德考拉從此投向了魔鬼,以鮮血作為生命,成了一個不死的吸血僵屍。
四百年後,1897年的倫敦。年輕律師約拿受命到羅馬尼亞特蘭斯瓦尼亞屬地的德考拉家族城堡去辦理這位貴族後裔在倫敦的地產手續。為此,他將與未婚妻——美麗的美娜分離。德考拉城堡的主人公正是已化為吸血鬼的德考拉伯爵,他發現美娜與莉莎驚人相象,認為美娜就是莉莎的轉世再生。他決定找到美娜,找回那一份遺失了四百年的真愛。他將約拿囚禁在城堡之中,帶上成箱子的故鄉泥土:這是他力量的源泉,乘船一路呼風喚雨來到倫敦。他的到來復甦了倫敦的黑暗力量。吸血蝙蝠與狼人醒了,倫敦處於一種神秘的恐怖之中。而美娜卻總在冥冥之中聽到一種心靈的神秘的召喚,在恐懼中又帶有一種強烈的嚮往。來到倫敦的德考拉化為年輕的王子找到了美娜,他的優雅風度和神秘迷人的氣質逐漸征服了美娜。美娜熱烈地愛上了他,並在與他接觸中隱隱回憶起一些她前世作為莉莎的生活往事的悲慘結局,這使她陷入一種憂郁與幸福之中。美娜的女友露絲受到一種誘惑而與狼人結
合,開始逐漸蛻變,最終將死去成為一個吸血僵屍。露絲不斷失血卻又毫無根由的離奇病症終於引了神秘學家宏希成的注意, 他經過查證,終於確認這一切怪異之事的起因正在於偉大的吸血鬼德考拉身上。他聯合並說服了幾個紳士一同對付這種可怕而神秘的力量。約拿擺脫了魔女的控制,逃出了古城堡,被一所聖母院救起,他寫信給美娜讓她來此與他完婚,以擺脫德考拉的魔手。等他們回到倫敦時,露絲果然已在死後變成吸血鬼。宏希成帶人闖入了墓地,刺穿了她的心臟,割下了頭,這樣才殺死了吸血鬼。約拿立即加入了宏希成一夥,去對付德考拉。他們找到了他駐停的修道院,焚燒了他帶來的泥土。而德考拉此時已找到了美娜,並將一切都告訴了她,美娜知道自己深愛著德考拉,決定永遠跟他在一起,變成不死的吸血鬼之身,共同享受永恆的真愛。由於失去了故鄉的泥土,德考拉只有先回到城堡蓄養力量。宏希成對美娜催眠,利用她對德考拉的愛的力量追蹤德考拉並徹底消滅他。終於在日落之前他們趕上了德考拉,並在城堡里重創了他。美娜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把將死去的德考拉拖入了城堡。在死亡的最後時間,德考拉終於大徹大悟,重新回到了上帝主的懷抱,明白了什麼是真正永恆的愛。他最終作為神勇英武的德考拉伯爵,上帝的守護者而死去。美娜含淚舉起長槍,刺穿了他的心臟,割下了他的頭顱。他們之間的愛情已從中得到升華和永恆。
加利·艾爾維斯 .... Lord Arthur Holmwood
安東尼·霍普金斯 .... Professor Abraham Van Helsing
加里·奧德曼 .... Dracula
基努·里維斯 .... Jonathan Harker
維諾娜·賴德 .... Mina Murray/Elisabeta
莫妮卡·貝魯奇 .... Dracula's Bride
比利·坎貝爾 .... Quincey P. Morris
Sadie Frost .... Lucy Westenra
理查德·格蘭特 .... Dr. Jack Seward
湯姆·韋斯 .... R.M. Renfield
Michaela Bercu .... Dracula's Bride
Robert Buckingham .... Husband
Octavian Cadia .... Deacon
Nancy Linehan Charles .... Older Woman
Judi Diamond .... Peep Show Girl
看看演員表就知道眾星雲集阿
當四百年前那個相愛的靈魂來到身邊,誰能夠隱約記起來時的路?
四百年前,德古拉伯爵為上帝與土耳其人決戰。
他的新婚妻子卻因為接到他戰死的假情報投河自盡。妻子遺言希望他們能夠在天堂相遇。而上帝說,自殺的人不能升天堂。伯爵大怒,因此放棄了對上帝的愛與信仰,從此嗜血為生,做了個吸血的惡魔。在遙遠的煉獄不生不死,等待與尋找著前世的愛人。
其實,如果按照影片中的安排,我覺得上帝到底還是仁慈的,他並沒有讓一個不能進天堂的女人游離於人世和鬼域之間,在幾個世紀後,她轉世成為一個美麗溫柔的女子米娜,身邊有了一個愛她並將與之結婚的情人。
我最喜歡的劇情是伯爵與米娜的重逢。
燈紅酒綠。殘陽若血。哀婉的提琴聲里,迷人的米娜隱約記起前世的哀愁和絕望。她那憂傷的眼淚,滴在四百年前的情人手心,一粒粒都化為玲瓏剔透的水晶。
相比較與德古拉的愛情,米娜與今生的未婚夫喬納森之間的感情顯得脆弱而蒼白無力。在米娜知道德古拉是個吸血鬼之後,她依舊不肯放棄:請讓我與你在一起,永遠,見你所見,愛你所愛。
當四百年前那個相愛的靈魂來到身邊,誰還能夠,隱約記起,來時的路與曾經的故人?僅如此,就足以令人唏噓感動。
我發現每次德古拉與米娜相遇,無論電影中的畫面是多麼令人作嘔的恐怖,背景音樂都十分優柔凄婉,像春天溫柔的暖風,輕輕掠過心間,夾雜著苦澀,卻拂起我們沉睡久遠的柔軟的情愫。
愛的力量最偉大,她最終會戰勝邪惡的心魔。
果然,愛情徹底拯救了怪物一般不死不活的德古拉,他在最後痛苦地顫抖:請讓我安息。我的神在哪兒?
唉,其實安息有什麼好呢。每次影片看到此,我都忍不住嘆息,如果按照我的意願,我更希望看見米娜與他永遠再不分離,永遠不生也永遠不死,做一對快活逍遙的吸血鬼。
但是,吸血鬼終究是邪惡的。邪惡就必將遭受詛咒,就像有生必須有死,沉淪的靈魂必須要救贖。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度,教會的意識也永遠高於一切。影片結尾,米娜最後一吻,改變了德古拉和自己的命運,她突然用力將長劍刺中愛人的心臟,之後又揮刀斬斷他的頭顱。
盡管米娜的突變令我們感到唐突,但是不如此又能怎樣呢?是游戲就總要遵守規則。神靈俯瞰人世,他才是,也永遠是最後的贏家。
好在,我們不是吸血鬼。我們無力與宿命抗爭,所以惟有勇敢承受一切該來的與該走的,該生存的與該死亡的宿命。
可惜,我們不是吸血鬼。我們無法追尋那曠世的愛,我們無奈,但也堅信,那個能夠穿越幾個世紀的戀情,值得我們一生一世的追尋。
Ⅷ 誰知道《上帝之城》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
您說的是電影還是書?
如果是書,是奧古斯丁寫的。評析這種東西各說各詞。
您還是看看網路裡面是怎麼說的吧:
其著作可歸納為五大類;神學、釋經、倫理證道、哲學和自傳。傑出者有「懺悔錄」及「上帝之城」。前者乃奧氏的自傳,他以親身經驗來見證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為和恩典,提出人可以與神親切來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經驗著述之典範、世界之名著,傳誦直至今代。
「上帝之城」可說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此書顯示出奧氏不但是哲學家、神學家、護教士,更是道德家、政治思想家,亦同時是文學和戲劇批評家、時代和歷史之評釋家。此書左右了整個中世紀的政治發展。全書共二十二卷,歷十四年(412-426)光陰才完成。首十卷為基督教作有力的辯護,反駁異教主義及羅馬愛國主義;後十二卷論地上之城及天上之城的源起、發展及指歸,地上之城因不自愛藐視上帝終必衰弱,上帝之城則以神愛為本必然興旺長存。
Ⅸ 上帝到底公平還是不公平老天到底有眼還是沒有眼
聖經說,少年人啊,盡管做你想做的事,但要知道,有一天你要為這一切所做的負責。
老天當然有眼,監考老師不吭聲不代表他不知道你在作弊做壞事。只是,上帝有寬容,給人悔改的機會。到了最後大審判。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人活著就還有機會,死人就沒機會了。
如果老天沒眼,請問做好人與做壞人有什麼分別,何必提倡什麼公平,善良,不違背良心?上帝造人的時候已經把良心放在他裡面,不能亂來。人應當敬畏上帝。
但是世道不見得公平。聖經里說了,世界是交給魔鬼了的。所以世間充滿各種痛苦,你看有哪個人是幸福快樂的。外表光鮮,裡面哪個真的很舒服呢?不認識神的人,今朝有酒今朝就醉了,免得明天就享受不到了。根本沒有喘息和希望。所以人要投靠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的真神。認識耶穌基督。他有能力幫助保障我們今生和永恆的生命。
如果像樓上老兄說的靠自己,那何必管老天公不公平!靠自己?你覺得什麼都是自己能控制的嗎,人的能力,見識,管轄范圍是無限的嗎?為什麼還有人說,我知道,但是做不到。我有心而力不足。我是好心出發點是好的(只是結果沒做好罷了)等等?
釋迦摩尼,老子,沒有說自己是神,也沒有應允能解決人的問題。他們是偉人,但不是老天。
Ⅹ 上帝到底存不存在
你要仔細想想:宇宙萬物究竟是按著計劃創造的還是自然進化來的?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物理學家牛頓是一個基督徒。有一天,牛頓有一個朋友來訪,也是搞科學的,他發現在牛頓實驗室的桌子擺著一個天體儀,試著運轉了一下還挺精確。他就問牛頓:這個天體儀是你做的?牛頓答道:不是,我把一堆材料擺在那裡,它就自然形成了。他的這個朋友就很不以為然:我不相信你擺一堆材料在那裡它就自然形成了。牛頓答道:我的這個天體儀你尚且不相信它會自然形成,那真正的天體比這個要精確的多,你難道就相信它是自然形成的嗎?後來牛頓的這個朋友也信了福音了。
我們基督徒就是把創造宇宙萬物那位主宰稱作上帝,本身創造的人類是有永生的,只是後來人類犯了罪就把永生丟掉了。上帝看到這一切,就差遣他的兒子耶穌基督來替我們人類贖罪而死在了十字架上,只要你相信他為了替你贖罪死在十字架上,從此悔改歸向上帝,他必將生命之道指示於你。願上帝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