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電影《毒蛇》的導演是誰
導演:艾瑞克·巴貝爾
另外,這是一些其它信息!《毒蛇》導演:艾瑞克·巴貝爾
主演:伊萬.阿達樂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皮埃爾.理查德(I)
西蒙·阿布卡瑞安
Minna Haapkyl�0�1
類型:驚悚
年份:2007
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地區:法國
片長:119分鍾
《毒蛇》-劇情簡介:
攝影師文森特·蒙代爾(伊萬·阿達勒飾)因離婚而沮喪萬分,失去孩子的撫養權更是令他一蹶不振。後來,文森特發現,自己的不幸原來是前同事約瑟夫·普蘭德(克拉維斯·考尼萊克飾)造成的。這個卑鄙的小人用寫匿名信和其他花招讓文森特的生活瀕於崩潰。文森特幾次搬家都不能擺脫這個死對頭,更可怕的是,約瑟夫的行動已經升級到要謀殺文森特的程度。絕境中,文森特唯一的希望就是以牙還牙,以更瘋狂的勁頭回擊約瑟夫。
《毒蛇》-演員簡介: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男,生於1967年8月16日,法國里昂
星座: 獅子座
《毒蛇》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出生在法國里昂的一個電影家庭,父親羅傑·科爾尼拉和母親米麗昂·博耶都熱衷於電影的台前幕後。科洛維斯從小就喜歡冒險,樂於在挑戰中尋求快感,而他的最初理想,是成為名拳擊手。
1984年,科洛維斯遇到了兩位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和阿蘭·弗朗松,開始登上戲劇舞台,頻頻出演著名劇目。在兩位大師的指引下,1985年,科洛維斯出演了電影處女作《Hors-la-loi》,並同時涉足電視界。1988年,他出現在《布拉格之戀》中,扮演了酒吧中的一位男孩。1998年,他出演了母親執導的電影《La Mere Christain》 ,翌年, 《Karnaval》為他贏得愷撒最佳新人獎提名。2003年,影片《�0�8 la petite semaine》讓他再次入圍愷撒獎,成為最佳男配角獎的候選人。
迄今為止,科洛維斯出演的電影電視劇多達60餘部,塑造了大量鮮活的人物形象,從有易性癖的囚犯、失落的戀人、笨頭笨腦的老闆、孤獨的農夫,到處境復雜的繼父和足球隊員,科洛維斯的演技不斷獲得認可。2004年,他終於憑《謊言與背叛》摘得愷撒最佳男配角獎。
Ⅱ 小淘氣尼古拉的煩惱的評論及電影《淘氣包小尼古拉》
《淘氣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誕生於戰後,五十年代的法國,社會體系已經恢復,正在准備政治穩定後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報》上,由故事大王勒內·柯西內和插畫大師讓-雅克·桑貝共同創作一個短篇故事「復活節彩蛋」,詼諧的短文,配上生動親切的插畫,一經推出,便深受讀者好評。這是小尼古拉第一次與讀者見面,在大家強烈要求下,柯西內再寫續集,幾個月後發表在另一家報刊《飛行員》上,由此一發不可收拾。這份新生的報紙,也就成了小尼古拉的胡鬧樂園,正如同埃爾熱的《丁丁》雜志一樣,柯西內同時擔任著主編,領著孩子們發現世界,直到他突發心臟病去世的前兩年。
在此之後的六年裡,打著領帶,套著紅背心,身穿西裝小短褲的尼古拉,伴隨著讀者身邊,一同長大,幾乎每周都定期出現在報紙專欄里。在柯西內和桑貝的整個合作生涯中,一共完成了兩百多個故事,出版社陸續結成五本書,幾十年來不斷的續寫重印,成就了與「小王子」齊名的兒童形象。沿著三代法國人的成長軌跡,小尼古拉和夥伴們的淘氣和善良,在兩位作者的筆下顯得真實不帶誇張,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無數粉絲。中國也曾翻譯引進,出版百萬冊,由此可見,好的兒童文學經得起時間考驗,也能超越文化的隔閡。書中關於孩子們的描寫太准確了,讓大人們忍俊不禁的細節,來自於桑貝兒時的課堂軼事。他當初揣著幾張紙片來到巴黎,邂逅了剛從紐約回來的柯西內,可曾想到兩個心中充滿激情,又都有些口吃的大人,會為孩子們帶來如此多的歡樂。
這五本薄薄的《小尼古拉》,拿出來毫不起眼,卻永遠不會從圖書館和書店兒童區里消失。和小尼古拉童年的孩子們早已長大,身為人父母,再讀起原著來,還有份老友重逢的親切感,依稀記得自己就是班上的某某。前些年,柯西內的女兒安娜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一摞從未發表的文稿,很是興奮,聯系出版社,並前往探訪桑貝叔叔希望能再助一臂之力。年事已高的桑貝,早已是世界級的插畫大師,處於半退休狀態。一開始他還婉拒了這個提議,因為一是不想再重復原作,二是睹物思情,念起與老友的合作,更感孤獨。「柯西內是個害羞,又彬彬有禮、才思敏捷的小夥子」談起那十八年的合作,桑貝更像是長大了的尼古拉在追憶童年夥伴。經不住安娜和朋友們的勸說,桑貝最終還是拿起來自己那奇妙的畫筆,為柯西內的遺稿再做插圖。讀者們有幸了,這簡直就是小尼古拉復活,可曾想見當初連載終結時那份傷感,四十多年後重逢時的激動。新書名為《氣球與未發表的故事》,出版後迅速熱賣,多次重印,又見桑貝標志性的隨意筆觸,透化開來的淡彩溫情。巴黎市政廳在今年三月也舉辦了「小尼古拉五十周年」特別展,出版社組織相關座談會,因為人數眾多而特別延期。有這樣廣闊的群眾基礎,電影版的問世可是趁熱打鐵,都不用劇組去選角,演員和編劇們就自動送上了門。 因為形象太過深刻,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熒幕,必須經得起千萬讀者的審核。找個稱職的導演,靠譜的編劇,符合形象的演員,這仨關鍵一個都不能馬虎。電影版《小尼古拉》的導演人選,最終落到了洛朗·迪哈德身上,這位曾執導過《莫里哀情史》的賣座片導演身上。桑貝和安娜·柯西內也一直想把這部作品變成電影、電視或動畫形式,與更多的下一代見面。但要保持原汁原味並不容易,因為整部三卷本的《小尼古拉》都是由短片組成,每個故事不超過五頁,其中還包括了穿插的大小插圖,更適合拍成動畫集在早上播出。可以說,在畫插圖時,桑貝已經有了自己心中的電影場景,他的筆下,總是能精準的記錄整個故事中最精彩的瞬間。孩子們的歡騰,大人們的尷尬,就在同一個畫面里,寥寥數筆勾勒出來。
洛朗·迪哈德也是這么一個具有幽默感和觀察力的導演,這份性格,可以從他成名的處女作《謊言與背叛》中看出來。或許在他編劇導演的作品中,結構稍微有些疏散,線索也會隨著劇情偏離,但總的主題還是能夠把握圓滿,人物的性格在幽默的對白中尚可樹立起來,這就是完成《小尼古拉》電影版的一個保證了。因為兒童故事本身就沒有確定的方向,每一天的校園瑣事,看似平常,卻都藏著孩子們的機警和狡黠。既要串起一個大致的劇情走向,又不能像成人商業片那樣刻意的鋪墊推陳,丟失了桑貝和柯西內的一份「閑趣」, 迪哈德要把握住這個度,才能讓挑剔的法國觀眾們會心大笑。
所幸導演做到了這一點,他找來了一班可愛,個性鮮明,自有嗜好的孩子們來扮演小尼古拉的夥伴(就連導演的小兒子維吉,也在片中出演了若奇同學)。每一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阿桑是個貪吃的大胖,每時每刻都在填肚子;熱福家裡巨有錢,總能弄來好東西;魯飛老爸是警察,他也常搞怪出歪點子;科豆是班上最後一名,但很仗義勇敢;第一名的小眼鏡阿囊最不招同學們待見,他還老給班主任打小報告…最後別忘了淘氣又善良的大主角小尼古拉,他可是整個計劃的決策者。這些孩子就像是每一個小學班級里都會有的活寶們,從書中走上銀幕,做著大人們看起來無足輕重,孩子們卻一本正經的舉動,影片彷彿在和記憶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無限的感慨。
除了一班可愛調皮的八歲小學生們,《小尼古拉》流暢的劇情還需要大人們來配合。首先是小尼古拉的父母,也是一對表面上爭吵固執,其實恩愛體貼的標准法國夫婦。《歡迎來到北方》的主演卡德·梅哈德,搭配上著名笑星、主持人瓦蕾麗·勒梅西耶,這對組合,簡直就是在電影院里上了一出精彩的二人話劇。在兩位老戲骨面前,小尼古拉的扮演者馬克西姆·戈達爾顯得有些稚嫩,但這也正好顯出了原作為小尼古拉定位的質朴性格。老牌笑星米歇爾·加拉布,一頭白發了,也來友情客串教育部長;班主任則選了比原著中年輕不少的演技派女星,桑德琳·吉布蘭。還有不少法國影壇的熟面孔在影片中悄然出現,譬如《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愛心老師傑拉爾·朱諾,就突然冒出來,又教孩子們合唱,兩手一攤「我也沒辦法了」,調侃了自己的代表作。在這么熱鬧的劇情,超高的人氣之下,所有的法國院線都看好這部《小尼古拉》,為此片排好了最佳時段。十月的全法,五百多個院廳里笑聲不斷,有許多像加拉布那樣的爺爺奶奶,帶著小尼古拉大小的孫輩前來觀影,首周票房急破百萬,甩開好萊塢影片毫不意外。 應該說,在這部由短片故事集改編的影片中,還是清晰但不濃重的突出了主線-一個孩子式的心理歷險。小尼古拉誤以為自己將要有個小弟弟,會被父母嫌棄了。他趕緊聯合死黨們商量對策,一群小傢伙居然鋌而走險,琢磨各種方式攢錢,想雇個「壞人」搶走未來的小弟弟。爸媽知道了孩子們的古怪念頭,自然是哭笑不得,小尼古拉也最終明白了當個哥哥是多麼的「帥呆了」。就在這簡單的劇情中,導演把原著里各個小段子串了起來,體檢,買花,測驗,請客,掃除等等十來分鍾的小鬧劇繼而連三的上演,一個多小時的影片流暢歡快,在孩子們旺盛的活力和想像力下大團圓結局。不,還不是大團圓,因為小尼古拉最後發現,媽媽居然沒給他給弟弟,可又不能退回去了。
電影版中的小尼古拉,一襲西裝短褲配紅背心,和書中的描述一模一樣。開場別有韻味地以桑貝插畫的方式打出字幕,特別標明了「獻給柯西內」,紀念這位睿智的兒童文學作家。一個個熟悉的故事串起愉悅的90分鍾,色調溫暖,節奏緊湊,都是以孩子們的視覺來展現,毫無成年人的拘謹和沉悶。《小尼古拉》的故事背景,與《放牛班的春天》,《四百擊》同處一個年代,但在手法上實在是輕松,絲毫不需要煽情和深刻。就像孩子們的想法,簡單直接不計後果,如過度闡釋反而變了味。在迪哈德的鏡頭下,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是不著調的童言無忌,法國傳統喜劇那種啰嗦的台詞,該丟給勒梅西耶等人去盡情發揮。小尼古拉一班,雖然也調皮搗蛋,但不是什麼問題班級,也沒可能出一個天籟童音,只要回答出「穿過巴黎的河流」這么簡單的問題即可打鈴下課了。他們的小打小鬧,仿造「高盧英雄」的把戲,只在乎自得其樂,觀眾們或是像《天使愛美麗》那樣帶著幻想旁觀,或是也跟著一起回到兒時,把智商降到了八歲那年。
影片上映以來,法國文化界和普通觀眾熱切關注,《費加羅》等報刊紛紛給予好評。具法國相關機構CBO統計,首映以來,每三個進電影院的觀眾就有兩人是沖著「小尼古拉」去的。首周票房已經突破了一百萬人次,滿意度超過百分之六十。第二周的票房有增無減,照著這個趨勢,總票房排入年度前三不成問題,還有可能再度創下《歡迎來到北方》的奇跡。就像美國的迪斯尼,日本的動漫,法國人也樂於看到自己的文化標志在銀幕上復活。兒童作品的生命力,就在於全世界的孩子們都是最真誠直率的,敏銳的觀察,忠實的敘述,就是對成長最欣慰的回報。
Ⅲ 電影《霸王別姬》究竟好在哪裡
霸王別姬是一部,很不錯的優秀,古裝經典類電影,出色的演員陣容,優秀的表演,和優秀的演技,出色的演繹了,霸王別姬這部經典精彩電影。服裝類電影,其中的價值感。非常龐大,而且。影片的內在感。體現感,和藝術感十足。這是霸王別姬的優秀之處,也是好在這些地方。
Ⅳ 呂克貝松導演或編劇的所有電影
呂克·貝松 Luc Besson
1 的士速逮2 Taxi 2 (2000) ..... Boatowner (uncredited)
2 1st Annual 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 Summer Blockbuster Review (1997)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3 Aventure Grand Bleu, L' (1989) ..... Himself
4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Blond Diver (uncredited)
5 地下鐵 Subway (1985) ..... Subway driver (uncredited)
6 Ne quittez pas (1984) .....
7 Avant dernier, L' (1981) ..... Le monstre de la fin (uncredited)
導演 director1 亞瑟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2006) .....
2 天使A Angel-A (2005) .....
3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
4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
5 De Serge Gainsbourg à Gainsbarre de 1958 - 1991 (1994) .....
6 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 (1994) .....
7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
8 妮基塔 Nikita (1990) .....
9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10 地下鐵 Subway (1985) .....
11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
12 Avant dernier, L' (1981) .....
編劇 writer1 女搶匪 Bandidas (2006) .....
2 亞瑟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2006) ..... also books
3 天使A Angel-A (2005) .....
4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 (written by)
5 非常人販2 Transporter 2 (2005) ..... (written by) &
6 非常人販2 Transporter 2 (2005) ..... (characters) &
7 赤色追緝令2:末日審判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2004) .....
8 13區 Banlieue 13 (2004) .....
9 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 Taxi (2004) ..... (earlier screenplay)
10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 (scenario) &
11 的士速逮3 Taxi 3 (2003) .....
12 鬱金香芳芳 Fanfan la tulipe (2003) .....
13 玩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 (written by) &
14 極速追殺令 Wasabi (2001) .....
15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 (screenplay) &
16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s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 (scenario) &
17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s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 (original idea)
18 的士速逮2 Taxi 2 (2000) .....
19 光芒萬丈 The Dancer (2000) ..... (story)
20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
21 The Fifth Element (1998) ..... screenplay
22 的士速逮 Taxi (1998) .....
23 墮落花 "La Femme Nikita" (1997) ..... Nikita character
24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 (story)
25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 (screenplay) &
26 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 (1994) .....
27 雙面女蠍星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 (film La Femme Nikita)
28 妮基塔 Nikita (1990) .....
29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story)
3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screenplay) &
31 Kamikaze (1986) .....
32 地下鐵 Subway (1985) ..... scenario
33 地下鐵 Subway (1985) ..... dialogue
34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
35 Avant dernier, L' (1981) .....
製片 procer1 女搶匪 Bandidas (2006) ..... procer
2 Michou d'Auber (2006) ..... executive procer
3 The Secret (2006) ..... executive procer
4 The Secret (2006) ..... procer
5 "Valérian et Laureline" (2006) ..... procer
6 Love and Other Disasters (2006) ..... executive procer
7 Flora Plum (2006) ..... procer
8 Quand j'étais chanteur (2006) ..... procer
9 Dikkenek (2006) ..... executive procer
10 亞瑟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2006) ..... procer
11 Filles botaniste, Les (2006) ..... co-procer
12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 procer
13 東北部 Nordeste (2005) ..... associate procer
14 Boîte noire, La (2005) ..... executive procer
15 請叫我庫布里克 Colour Me Kubrick (2005) ..... co-procer
16 Imposture (2005) ..... procer
17 天使A Angel-A (2005) ..... procer
18 轉輪手槍 Revolver (2005) ..... co-procer
19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 ..... executive procer
20 非常人販2 Transporter 2 (2005) ..... procer
21 Ze film (2005) ..... co-procer
22 Bunker paradise (2005) ..... associate procer
23 Spécial police (2005) ..... procer
24 Souffleur, Le (2005) ..... co-procer
25 Akoibon (2005) ..... associate procer
26 Dunsinane (2005) ..... procer
27 Au suivant! (2005) ..... associate procer
28 Au suivant! (2005) ..... co-procer
29 Entre ses mains (2005) ..... associate procer
30 赤色追緝令2:末日審判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2004) ..... co-procer
31 謊言與背叛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2004) ..... co-procer
32 你的樣子 À ton image (2004) ..... associate procer
33 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 Taxi (2004) ..... procer
34 13區 Banlieue 13 (2004) ..... procer
35 Rire et châtiment (2003) ..... associate procer
36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 co-procer
37 法國妓女網 Tristan (2003) ..... co-procer
38 盜佛線 Ong-bak (2003) ..... executive procer
39 Moi César, 10 ans 1/2, 1m39 (2003) ..... co-procer
40 Cheeky (2003) ..... co-procer
41 的士速逮3 Taxi 3 (2003) ..... procer
42 鬱金香芳芳 Fanfan la tulipe (2003) ..... procer
43 Felicità non costa niente, La (2003) ..... co-procer
44 柯特萊特家族 Côtelettes, Les (2003) ..... procer
45 血色月亮 Haute tension (2003) ..... co-procer
46 玩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 procer
47 天使的肌膚 Peau d'ange (2002) ..... associate procer
48 混亂與慾望 Turbulence des fluides, La (2002) ..... procer
49 Blanche (2002) ..... co-procer
50 15 août (2001) ..... procer
51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 procer
52 極速追殺令 Wasabi (2001) ..... procer
53 的士速逮2 Taxi 2 (2000) ..... procer
54 光芒萬丈 The Dancer (2000) ..... procer
55 出口 Exit (2000) ..... associate procer
56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 co-procer
57 Cour interdite (1999) ..... co-executive procer
58 的士速逮 Taxi (1998) ..... procer
59 切勿吞食 Nil by Mouth (1997) ..... procer
60 Truffes, Les (1995) ..... associate procer
61 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 (1994) ..... co-procer
62 Enfant lion, L' (1993) ..... executive procer
63 Mamies, Les (1992) ..... associate procer
64 Chasse gardée (1992) ..... associate procer
65 冷月亮 Lune froide (1991) ..... procer
66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 co-procer
67 妮基塔 Nikita (1990) ..... co-procer
68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 co-procer
69 Kamikaze (1986) ..... procer
70 地下鐵 Subway (1985) ..... procer
71 Ne quittez pas (1984) ..... procer
72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 procer
73 Avant dernier, L' (1981) ..... procer
攝影 cinematographer1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
剪輯 editor1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
星探 casting director1 Bidasses aux grandes manoeuvres, Les (1981) .....
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1 Bidasses aux grandes manoeuvres, Les (1981) ..... assistant director
2 Deux lions au soleil (1980) .....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全體團隊 crewmembers1 謊言與背叛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2004) ..... thanks
2 Rire et
Ⅳ 令人難以忘懷怦然心動的影視配樂都有哪些
1.《My Heart Will Go On》
這首《泰坦尼克號》電影主題曲由好萊塢主流電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一手炮製,具有濃烈民族韻味的蘇格蘭風笛在他的精巧編排下,盡顯悠揚婉轉而又凄美動人。
無論你聽不聽得懂他們究竟在唱些具體的什麼,也不看那個相擁做陶的電影畫面,但那種如老唱片悠然旋轉的沉醉感卻肯定還是能打動你的心,正義兄弟的演唱忽而平靜如水、忽而如泣如訴、忽而山呼海嘯、忽而聲嘶力竭,在感情隨興的起伏中完成了絕世的經典。
Ⅵ 那個關於法國小孩的電影,就是那個小孩擔心他父母生小孩不要他的那個電影,叫什麼名
小淘氣尼古拉 也叫 小尼古拉
Ⅶ 這國外喜劇電影是什麼名字 追加50分
是不是這個如果是的話就是小淘氣尼古拉了
《小淘氣尼古拉》是由法國國寶級著名作家勒內·戈西尼林創作,著名漫畫家讓-雅克·桑貝配畫的系列漫畫故事。以小尼古拉的形象創作的系列兒童文學作品創作於1959年,在法國幾乎是家喻戶曉,曾伴隨許多法國人度過快樂的童年,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無數的「小尼古拉迷」。
影片即根據《小淘氣尼古拉》的系列故事改編而成。導演勞倫·泰拉德是法國影壇著名的導演和編劇,此前的作品有《謊言與背叛》、《莫里哀情史》等。
Ⅷ 介紹一下導演呂克貝松
姓 名:Luc Besson
呂克·貝松
盧貝松
◆ 出生日期:1959年3月18日
◆ 出 生 地:Paris, France
◆ 國家地區:法國/France
◆ 主要身份:Director, Procer, Writer
◆ 人物簡介:
這個殺手不太冷——呂克.貝松 (pencil)
呂克貝松生於1959年3月18日法國巴黎,他幼年時代很長時間是隨著作潛水教練的父母周遊列國,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幾乎是在水中度過的。這種童年生活給他的印象和啟發是極其巨大的,最明顯的一個成果就是使他將來孕育出他的成名作《碧海情》。
呂克貝松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創造力,他的《碧海情》、《第五元素》等片據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打過草稿了。他17歲潛水時出過一次事故,以後不能再長時間潛水,於是放棄潛水運動,計劃改行成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學家,於是他回到自己出生地巴黎。18歲的貝松第一次享受現代生活,甚至包括極為普通的電視。他逐漸發現,只有電影才能滿足他對多種藝術的興趣。不久,他開始在各種不同的電影中打各種零工,後來又到美國去了三年。當他再次回到巴黎後,他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不久正式命名為「皇太子影片公司」。
呂克·貝松的影片幾乎都是自己編寫劇本、自己公司製片,雖然影片大部分屬於美式娛樂片,但自編自導甚至自製的製作方式卻是作家電影的典型。
貝松的嶄露頭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後的戰斗》。這似乎是一部關於未來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並不能看出現在人類社會的延續性,片中有大量對人類未來的富於想像力的寓言性悲觀描寫。接下來是一部以巴黎地鐵為背景的驚險片《地鐵》,想像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這也顯示出貝松成年後才接觸地鐵的特異思考和想像。同上一部影片相似的是,影片中再次出現了一個個人的世界,這個小世界與我們普通人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有自己的生存規律。貝松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對好萊塢驚險片、歌舞片等類型片的欣賞和富有創造力的模仿。
1988年,呂克·貝松執導了自己早期電影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可以看出,貝松在影片中融合進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經歷和少年夢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為家,以海豚為友的年輕潛水員傑克·馬約爾的形象,片中有大量優美的水下攝影,表達了貝松自己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該片在當年愷撒獎評選中獲得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獎。在受到眾多觀眾的熱烈請求之後,貝松後來還發行了一個長達3小時的版本,加進了很多拍攝的素材,包括這個超長版本,在巴黎地區就有200萬人次觀眾看過這部影片。可以說,這部影片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相隔兩年多以後,貝松再次推出自己的又一部力作《尼基塔》(墮落花)。這是把一個毫無前途的女犯改造為超級女間諜的好萊塢式的離奇故事,影片上映後不僅票房掀起狂潮,而且還獲得多項法國凱撒獎提名和獎勵,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同年,貝松還以個人方式製作了一部《亞特蘭提斯》的影片,他不僅自己導演,而且自己親自擔任攝影指導和剪接,可惜影片並沒有掀起大的反響。
1994年,貝松再度出擊,以《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萊昂)轟動整個世界影壇。觀眾爭相到影院觀看這部既有狂暴的槍戰場面,又有繞指柔情的曖昧老少戀的異國風味的好萊塢式大片。主演雷諾和波特曼也一舉成為世界級偶像明星。
如果說貝松正是一步步走向好萊塢,並以自己個人風格的大片向好萊塢宣戰的話,那麼1997年的這部《第五元素》也可以說是貝松與好萊塢的一個媾和成果。不僅影片模式已經完全好萊塢化了,而且故事發生場景也是在紐約,拯救人類和地球的也是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斯。除了關於未來的某些獨特的想像力可以看出貝松的個人痕跡之外,影片完全可以歸到好萊塢生產的一大堆科幻片隊伍里去了。但不管怎麼樣,該片還是在1997年成為了法國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總票房超過2億美元,並且獲得戛納電影節的技術獎。
接近世紀末,貝松突然以好萊塢史詩片的模式運作完成了一部大製作的古裝片《信使:聖女貞德的故事》。要知道德萊葉和布萊松的「聖女貞德」都是電影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作品,而且幾年前貝松的法國前輩雅克·里維特剛剛拍過一個版本,美國的版本也剛剛完成,貝松有把握挑戰這些高手嗎?這幾乎是所有觀眾和影評人的疑問。
其結果,這部豪華的大製作只能令我們看到了一個稍稍有別於美國版本的「聖女貞德」。兩部影片的很多情節和細節都十分相象,恐怕其中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幕後新聞。貝松新女友米拉·喬沃維奇的表演沿襲了一些《第五元素》中的風格——神經質、驚慌、脆弱,這種處理的結果使這個版本的貞德幾乎是最另類的,整部影片中她都能令人感到瘋狂和迷亂。聖人和瘋子就是一線之隔,也許貝松就是這樣認為的。除此之外,影片就幾乎沒有多少好說的,我們看到了一個世紀之交法國的西席·地密爾式的豪華巨片。對了,影片最後出現的、由達斯廷·霍夫曼飾演的上帝的使者,算是貝松對貞德題材的一個「特殊處理」吧。
貝松早就曾經宣布,自己只導演十部電影,如今九部已經過去,第十部會怎麼樣呢?
只看過這個殺手不太冷,非常的喜歡。
Ⅸ 法國電影《毒蛇》的導演是誰
導演:艾瑞克·巴貝爾
另外,這是一些其它信息!《毒蛇》導演:艾瑞克·巴貝爾
主演:伊萬.阿達樂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皮埃爾.理查德(I)
西蒙·阿布卡瑞安
Minna Haapkyl�0�1
類型:驚悚
年份:2007
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地區:法國
片長:119分鍾
《毒蛇》-劇情簡介:
攝影師文森特·蒙代爾(伊萬·阿達勒飾)因離婚而沮喪萬分,失去孩子的撫養權更是令他一蹶不振。後來,文森特發現,自己的不幸原來是前同事約瑟夫·普蘭德(克拉維斯·考尼萊克飾)造成的。這個卑鄙的小人用寫匿名信和其他花招讓文森特的生活瀕於崩潰。文森特幾次搬家都不能擺脫這個死對頭,更可怕的是,約瑟夫的行動已經升級到要謀殺文森特的程度。絕境中,文森特唯一的希望就是以牙還牙,以更瘋狂的勁頭回擊約瑟夫。
《毒蛇》-演員簡介: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男,生於1967年8月16日,法國里昂
星座: 獅子座
《毒蛇》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出生在法國里昂的一個電影家庭,父親羅傑·科爾尼拉和母親米麗昂·博耶都熱衷於電影的台前幕後。科洛維斯從小就喜歡冒險,樂於在挑戰中尋求快感,而他的最初理想,是成為名拳擊手。
1984年,科洛維斯遇到了兩位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和阿蘭·弗朗松,開始登上戲劇舞台,頻頻出演著名劇目。在兩位大師的指引下,1985年,科洛維斯出演了電影處女作《Hors-la-loi》,並同時涉足電視界。1988年,他出現在《布拉格之戀》中,扮演了酒吧中的一位男孩。1998年,他出演了母親執導的電影《La Mere Christain》 ,翌年, 《Karnaval》為他贏得愷撒最佳新人獎提名。2003年,影片《�0�8 la petite semaine》讓他再次入圍愷撒獎,成為最佳男配角獎的候選人。
迄今為止,科洛維斯出演的電影電視劇多達60餘部,塑造了大量鮮活的人物形象,從有易性癖的囚犯、失落的戀人、笨頭笨腦的老闆、孤獨的農夫,到處境復雜的繼父和足球隊員,科洛維斯的演技不斷獲得認可。2004年,他終於憑《謊言與背叛》摘得愷撒最佳男配角獎。
Ⅹ 求問一部動畫品片的名字。。。
片名:壞子子迪德夫
更多中文名:壞小子迪德夫電影版 搞怪小子迪德夫
更多外文名:Titeuf: The Film Titeuf, le film
影片類型: 動畫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witzerland:7
上映/發行日期: 法國 2011年4月6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導演 :
Zep
編劇 :
Zep
演員 :
讓·雷謝夫 Jean Rochefort ....Pépé (voice)扎布·布雷特曼 Zabou Breitman ....Maman (voice)梅蘭妮·貝爾內爾 Mélanie Bernier ....Nadia (voice)
製作人 :
Jeremy Burdek ....executive procerNadia Khamlichi ....executive procerAdrian Politowski ....co-procer
原創音樂 :
Moïse AlbertThierry BlanchardNicolas NeidhardtZep
選角導演 :
Juliette Denis
藝術指導 :
Max Braslavsky
編輯本段劇情
影片改編自在法國家喻戶曉的同名漫畫,迪德夫(Titeuf)又被稱為「法國的蠟筆小新」,《Titeuf》系列漫畫出自瑞士漫畫家澤普(Zep)之手,風靡歐洲,在法國尤其受歡迎。齊柏可說是瑞士漫畫界的國際級巨星,八歲時他的首部作品問世,十二歲時,他將作品集結發行漫畫雜志《齊柏》(引用英國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 Led Zeppelin 之名)。1992 年他創作了極為寫實有趣的《Titeuf》系列,主角Titeuf留著一束不羈的黃頭發,永遠精力十足,不斷詢問自己生命真正的意義,了解愛、性與生命最深層的秘密。搞怪調皮的他,每天總是有闖不完的禍、鬧不完的笑話,以及一籮筐說不完的糗事。有趣精彩的對話、獨特的時間感、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以及令人發噱的幽默感,讓《Titeuf》大受全球粉絲歡迎。這次漫畫家Zep親自執導動畫電影,將壞小子迪德夫的形象從漫畫搬上銀幕。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段自我意識萌芽時期,希望被世界注意而不再被當成小孩子看待。Titeuf的名言:「pô pour les minus」(這可不是給小孩子的),陪伴著盼望長大的孩子渡過精彩的童年時光!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迪德夫》的拍攝持續了2年有餘,消耗了:——700名各路才俊的參與;——780 000張紙;——6800支鉛筆;最終成就了這樣的結果:——200 000張草圖和1067個布景。
迪德夫的前世今生
讓我們回到1992年。年輕的連環畫作家Zep創作了大量草圖和故事,卻無一得到出版商的青睞。今天,憑借著名的《迪德夫》系列而光環籠罩的Zep談起《迪德夫》「歷險」的緣起,這樣回憶道:「一天,我決定給自己買一個大的繪圖本,把自己童年的回憶都畫下來……就在我打算用畫筆講述自己的時候,我想到了正在構思的另一個故事中的主角——頭頂一綹毛的小男孩,他就是今天的迪德夫。」這個天馬行空的新系列,在遭到幾家報社的拒絕後,最終被一個好心的出版商收留,漸漸成為那個時代最為馳名的法國連環畫之一。在《迪德夫》的系列畫冊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之後,同名電視連續劇於2002年搬上銀屏。隨後,Zep試圖將其作品改編為電影劇本,但直到2008年才等到製片方的投資,由此Zep邁出了向動畫電影進軍的第一步。
動畫電影的製作——全球700餘人的通力合作
將連環畫改編為電影劇本,Zep投向了一個自己從未涉足過的領域。描繪草圖的工作不再是畫家所熟悉的那樣,而是要將連環畫改編為動畫代碼。不過,Zep深知如何從這些技術限制中抽身而出,運用各種可能性為電影提供無盡的想像力。「電影於我而言是最夢寐以求的講故事的媒介。製作一部電影,所有的籌碼都在我們手上。」為了培養自己的「電影感覺」,Zep重溫了很多喜劇電影,艾里克·拉蒂格的《借你的手兒牽》、勞倫·泰拉德的《謊言與背叛》等都成為《迪德夫》創作的參考素材。就電影內容而言,故事保持了同以往系列一以貫之的風格。在選擇素材時,Zep首先按習慣選擇了孩子世界中內在的憂慮,同時也考慮到來自主人公父母的問題。「當我在寫這些故事時,我立即對迪德夫和他的父母有了感知,就好像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一樣。」如果說Zep是「迪德夫」當之無愧的父親,他絕不打算為自己筆下的孩子包辦所有事宜。作為電影的總導演,Zep召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繪圖員,協助他共同打造這部作品。Zep原本的計劃是,所有的工作集中在巴黎的一間工作室完成。然而,創作團隊的壯大遠遠超出了Zep最初的設想。「我們在西班牙開了第二間工作室……然後是在蘇格蘭、加拿大、菲律賓……同樣的,我們在澳大利亞和美國也招募了一群年輕人。」最後,動畫製作由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的18間工作室共同完成。這個因「迪德夫」而生的小世界通過Skype互相聯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導演形容說像是真正的拼圖游戲。故事板劇本出爐以後發展為第一批草樣。為了更精緻的結果,喜劇演員為角色配上了聲音。之後是兩年的卡通製作,全球700餘人參與其中。不同的工作結果匯總到盧森堡的工作室,隨後一個統一的成片打造出來。電影的後期製作則在瑞士完成。在《迪德夫》的官方上映日期公布之後,Zep爭分奪秒地利用剩餘的工期。因不同繪制人員的執行所導致的工期延誤經常出現,為了讓影片始終保持正軌,Zep經常需要為各種麻煩找到解決辦法。他坦言道:「從2009年1月開始動畫製作那一刻起,我們就忙得不可開交。很多時候,我都感到驚慌失措。」令導演深感安慰的是,「最終的結果與我事先繪制的故事板相差無幾。」
配音演員的選擇
作為《迪德夫》的總導演,Zep親自挑選了配音演員。這些配音演員一大部分來自為電視劇《迪德夫》配音的原班人馬,同時也招募了如瑪利亞·帕克姆、讓·羅什福爾、扎布·布雷特曼等活躍在法國影壇的知名演員。在製作同名電視連續劇時,16歲的配音師唐納德·雷涅烏將自己的聲音獻給了迪德夫。這一次為電影挑選配音演員時,Zep毫不猶豫地向唐納德提議再次為迪德夫獻聲。在扎布·布雷特曼(為迪德夫奶奶配音的女演員)的幫助下,這位小演員試圖從不同的維度為迪德夫注入生氣。唐納德的出色演繹為迪德夫擺脫了卡通片的限制,將其打造為一個真正的電影人物,同時,影片還促成了幾位喜劇演員的重逢。為迪德夫的爸爸和媽媽獻聲的讓·羅什福爾和瑪利亞·帕克姆在1965的影片《殺手鬧翻天》已經有過合作。而演繹迪德夫的爺爺奶奶的薩姆·卡曼和扎布·布雷特曼,則在1992年的電影Cuisine et dépendances中已經飾演過夫妻。此外,瑪利亞·帕克姆和扎布·布雷特曼則曾在1992年的影片《危機》中飾演過一對母女。根據該片的進度安排,影片配音的一大難題是,在演員們錄制配音時,只有一個特別粗略的故事板劇本。這就需要作為導演的Zep親力親為為演員們說戲。「我負責向他們解釋所有的一切:說話節奏如何,每個場景的前因後果如何……錄音結束之後,繪制人員再根據角色的需要做相應調整。」電影音樂:影片的另一大看點為了電影音樂的編曲,Zep求助於著名的音樂人讓-雅克·戈德曼。二人之前已有過合作,Zep曾為戈德曼的專輯《足之歌》的宣傳冊畫過插圖。正是這位歌手鼓勵Zep自己創作音樂。戈德曼在受訪時談到:「當Zep向我解釋他想要怎樣的音樂時,我就知道他完全有能力自己進行創作。鄉村搖滾是他完全可以勝任的一種表達方式。在他的心靈深處,他非常想這樣做。我只是建議他這樣做,這也許給了他自信。」專業人士的鼓勵讓Zep把《迪德夫》變成了一部傑出的音樂電影。除了自創的不同風格的歌曲,許多法國人耳熟能詳的歌也穿插其中。在電影中,我們能聽到法國歌手Bénabar, Francis Cabrel, Jean-Jacques Goldman, Alain Souchon以及英國歌手James Blunt,甚至強尼·哈里代的歌。值得一提的是,強尼·哈里代這位法國的搖滾巨星甚至答應為影片的一幕演繹一段歌謠,在強尼的音樂聲中,迪德夫的想像緩緩拉開序幕。
編輯本段一句話評論
盡管有些虎頭蛇尾,3D效果也差強人意,《壞小子迪德夫》還是為我們展現了這個小男孩脆弱而稚嫩的無禮。這部電影可算是馬塞爾·帕尼奧爾的《普羅旺斯少年奇想》和戈西尼、桑貝合著的《小尼古拉》的集合體。——《巴黎人報》 關於迪德夫的肖像經由文字和連環畫已變得家喻戶曉,這個調皮和天真的混合體由3D手段裝扮一新,值得卡通迷們一睹為快。——《法國快報》 中學生的輕盈,加上一點存在主義的重力,構成了3D版的《壞小子迪德夫》。其中極具個人色彩的語言和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會讓他的粉絲們為之狂喜。——《法蘭西地鐵報》 這是關於狡黠、頑皮和距離的一堂課,為不同層次的人群開設,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是這堂課的目標群體。——《法蘭西西部報》 較之美利堅合眾國的動畫製作,《壞小子迪德夫》的動畫效果只能算是初級水平,但是主人公的頑皮和可笑著實吸引人。——《星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