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局外人解說

法國電影局外人解說

發布時間:2022-09-18 13:13:41

❶ 加繆《局外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

莫爾索是阿爾及爾一家法國公司的職員,因為幫鄰居情人出軌的事情做了證人,遭到情人弟弟的攻擊,在慌亂反擊中開槍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法官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於是用主人公母親去世他還有心情去玩笑和女人在一塊為理由,將他判為死刑。

臨刑前莫爾索閃過願意重新生活的念頭,但他仍然覺得現在也是幸福的,想到受刑時會有很多人來看,來咒罵 他,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

❷ 請介紹一下《局外人》的故事情節!謝謝

《局外人》以法國青年莫爾索的第一人稱的敘述展開,以三場死亡作為全文聯系的樞紐。 小說開始的時候,莫爾索的母親死了,他去參加母親的葬禮,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沒有哭;第一部結束時莫爾索在一次渡假中偶然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隨後是無休無止的庭訊,最後以莫爾索被判絞刑告終。 三場死亡緊密相聯,開槍打死人是作為一次不幸的契機,由於這個不幸的行為,莫爾索被起訴,然而他被判絞刑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在社會的基本法則中,這違反了基本的人倫要求。而人一旦與社會的基本准則相違背,是必然要受到懲罰的。莫爾索在一場偶然的事件中陷入了一場必然的結果。他無路可逃。莫爾索不會演戲式地生活,他說真話,凡事不加控制。人的個性與社會需要的共性之間的沖突的必然結果是個性被抹殺。 其實在第一部裡面,莫爾索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出現,他誠實緘默,工作勤懇,在公司連打個電話也要顧慮到老闆的臉色。他毫無野心,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活在世上。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他這樣認為著,無論怎樣的生活其實質都是一樣的。他淡然地處於這個世界上,對一切漠然處之。他的生活態度比較消極,但他並非孤獨。他很正常,有工作,有女友,周末與朋友去海灘渡假,本來他會與瑪麗結婚,這樣淡然地度過一生。在這一階段,他還沒有意識到他局外人的地位。他甚至認為他是幸福的。 母親死了,他去參加葬禮,他沒有哭。人總是要死去的,死亡不可逆轉。 生活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無所謂愛與不愛。只是沒有出路,讓人疲倦。 在《局外人》第一部里,莫爾索的敘述舒緩寧靜,只是用一種客觀冷靜地態度描述他的所行所見。母親的葬禮,眾人的表現,與女友瑪麗的相處,飯館老闆賽萊斯特,樓上鄰居雷蒙與情婦的糾葛,養狗的老頭,從陽台上看出去外面的街景,去海濱的一次渡假,直到槍聲打破了這種寧靜。 「我知道我打破了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灘上不尋常的寂靜,而在那裡我曾是幸福的。這時,我又對准那具屍體開了四槍,子彈打進去,也看不出什麼來。然而,那卻好像是我在苦難之門上短促地叩了四下。」 第二部主要圍繞審訊,預審推事、法官、檢察官、律師、證人、記者,一次又一次,所有的人談論著他的靈魂,而作為當事人的他卻被撇在一邊,他成了局外人。 在這一部中,他開始思考,在人們口中真實的他已經消失了,那場不幸的殺人事件變得微不足道,檢察官對他提出的最大指控是他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人人都應該在母親的葬禮上哭。他被指控懷著殺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親。在這一刻,他感到人們對他的憎恨,他覺得自己有種想哭的願望。 人們據此確認他的罪惡,而他實在罪不致死,在生命被判定結束的前夕,他對生充滿了無限的渴望,他朝思暮想著一個逃跑的機會,即使在逃跑中被一顆流彈擊中,也成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如果有機會,他希望把生活重過一遍。只有經過這樣死亡的威脅,才能體會生存的意義。而那些碌碌生活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明白。 有人問他是否悔恨,他說他只感到無限的疲倦。他被判有罪,但其實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當他們被審判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成為局外人,世界自有他的一套准則。也許會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被判死刑,也許會因為其他別的原因。 最後,神父出場,替他祈禱,他的憤怒在那一刻爆發。在這之前,他始終都顯得那樣冷漠。他揪住神父長袍的領子,扯著喉嚨大叫,劈頭蓋腦地發泄: 「他的任何確信無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頭發。他甚至連活著不活著都沒有把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好像是兩手空空。但是我對我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 其實,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的敘述象一個孩童的呼喚「媽媽」,第一節開始就是這樣:「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蘊含深情,而且對母親的懷念貫穿了始終。母親已死的事實與他將死的命運最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最後一晚,他等待黎明將至,他又想到了母親死前的心情。 「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准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 讀到這里,只覺得無限的悲愴。活著的人對生死沒有把握,意外隨時都有可能臨到頭頂。而死亡終不可逆轉,出路是沒有的。人人都一樣。

❸ 你覺得加繆的《局外人》這部作品,有哪些亮點

引言: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多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因為這樣有利於陶冶自己的情操,並且讀一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還能夠提升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程度。

三、對加繆的評價

加繆的作品影響了很多的人,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和正義緊密相連的,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頑強的人,並且他也通過他自己很多作品體現出來了現代人的道德和良知,而且加繆在去世以後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惋惜,並且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就給人們很多很多的寶貴財富,例如《西西弗的神話》和《局外人》等,而且他很多精神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讓在迷茫中的人們重新找到方向。

❹ 《局外人》:太陽下的荒謬

讀過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諾貝爾文學獎問鼎之作《局外人》,思緒的浪潮里總會浮現起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相濡以沫的伴侶撒手人寰,莊子非但面無戚色,更敲擊盆缶縱聲高歌,這個看似有悖於人倫禮道的舉止,無不令前往弔唁的眾人瞠目結舌。其實是莊子參悟到生死乃如春夏秋冬四季運行般自然,因而為亡妻安息於天地間而歌。

《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正是由於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行為游離於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規則之外,後來成為他涉入的一起槍擊案的直接罪證,最終被法律定刑死罪,押解上斷頭台斬首示眾,生命之柱傾倒在世人精神鐵索的剿殺之下。

阿拉伯人尋釁滋事在先,默爾索自我防衛過當,失手槍殺了死者,理應受到法律的懲處,但其罪不當誅;他不清楚母親去世的確切時間,沒有在儀式上流露出悲痛欲絕的神色,被視作叛經離道的異類,亦不足以佐證他死刑犯的罪名。是一雙雙巨大的競相揮舞著道德和法律旗幟的無影手,終把默爾索這個與社會機器的齒輪無法契合的局外人,拋擲到斷頭機深井般的大口裡,悍然切割著他生命的通道,使汩汩流淌的熱血凝固成冰涼的灰燼。

思想家歌德說,「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局外人》里作者加繆顛覆了人們對太陽傳統意象的固有認知,酷熱的陽光不再洋溢著希望和溫暖,蘊涵的是勢不可擋的社會規則和法律規范對獨立個體內心的炙烤和侵犯。在默爾索的天空中,凌駕萬物之上的驕陽噴射出令人無處遁逃的熾烈火焰,像一道道繩索捆綁著默爾索掙扎的軀體,牢牢鉗制住他命運的喉嚨。

01、陽光擊打苦難之門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這句驚世駭俗的小說開頭是默爾索收到養老院唁電後的獨白。生活中如聽聞這樣的話語,人們一定會對這個連母親去世忌日都漠不關心的忤逆之子,投以充滿鄙夷厭惡的目光。

默爾索坐車趕到養老院後,正如以後法庭傳喚院長上庭作證的證詞所言,默爾索在母親下葬那天的平靜冷漠令人深感驚訝,他不願意看母親的遺容,沒有哭過一次,下葬後立刻就走,沒有在墳前默哀,甚至不知道母親的具體歲數;並且門房證明了默爾索喪禮頭夜在母親棺柩前守靈時,還抽了煙、睡了覺、喝了牛奶咖啡;喪禮後次日默爾索即結交了女友,看完滑稽電影後帶回家留宿。用社會道德尺子衡量默爾索,他異與常人的舉止顯然已脫離了世俗預設的軌道,與人群格格不入,日後默爾索站在被告席上接受世人的審判,也就不難理解了。

《小王子》里說,「用心靈才能洞察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默爾索告訴律師,「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和常人一樣。 」從沒見過父親的默爾索,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身為公司小職員的他薪水微薄,無力供養年邁而孤獨的母親,只好將她送到養老院度日,而母親也選擇了重啟新的生活,她的身邊有了要好的閨蜜,還有能黃昏相攜漫步看夕陽的伴侶。

默爾索像莊子一樣對死亡有理性的認識,他覺得人總是會死的,早晚要發生,在下葬那天表現得無動於衷,並不說明什麼,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設想過自己所愛的人的死亡。他明白母親已經實現了心願,「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她」,默爾索只是遵從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不願戴著虛偽的面具賣力地表演昏厥或痛哭,曲意迎合別人的喜惡標准。他對母親的愛和依戀像樹木的根須早已植入大地,一聲孩子氣的「媽媽」稱呼泄露了他不為人知的秘密。

喪禮結束後目睹空盪的房間;夜半聽見隔壁丟狗老人的細細啜泣;探監人群中那對沉默相視的小個子母子,都無不使他瞬間憶起死去的媽媽。甚至連他的思維方式都與母親一脈相承。當他初陷牢獄,快被時間無垠的荒漠吞噬時;當他被宣判死刑,每夜在恐懼的深淵里期盼晨曦天空的色彩時,母親以前說過的那些話像黎明的飛鳥掠上他的心頭。

人們通常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卻忘記有時看到的可能是假的。迎著世人槍林彈雨般的目光,默爾索選擇了聽從內心真實聲音的召喚,在自己固守的營地上與世界無畏地抗衡。在母親下葬那天,太陽高懸,熱度迅速上升,「濫施淫威的太陽,把這片土地烤得直顫動,使它變得嚴酷無情,叫人無法忍受。」默爾索這只離群索居的孤雁,將註定被太陽炙熱的烈焰所燒灼,從此天空再也找尋不到它翅膀滑過的痕跡。

02、陽光點燃厄運之火

除了在生死問題上,默爾索持有與眾不同的淡漠超脫思想,使得街坊四鄰對他送母親去養老院頗多非議,在對待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默爾索的價值觀亦游離在主流社會之外,與常人的追求目標大相徑庭。

公司老闆很賞識勤勉工作的默爾索,向他拋出橄欖枝,打算提拔他到巴黎任職,默爾索對似錦的前程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興奮,他平淡地坦言去不去都可以,現在過得不算糟糕,改不改變生活到頭來都是一樣,令老闆甚為掃興,嘆息他缺乏雄心大志。他定義的幸福生活標准僅僅是,傍晚收工後沿著碼頭慢步回家,抬頭望見一片綠色的天空。這樣的默爾索今天我們身邊盡管稀缺但同樣存在,他們是不是也需要必須不斷奔跑,才能夠停留在原地。

默爾索看待愛情的態度也讓周遭難以理喻。女友瑪麗問他是否愛她,默爾索一個「愛」字就可以使她心花怒放,但他毫不猶豫地用「不」字刺在瑪麗充滿期待的氫氣球上;沒有泄氣的瑪麗向他求婚,默爾索依然不願矯飾感情,坦率地回答結不結婚都可以。

很多人會唾罵默爾索是渣男。試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情侶和婚姻關系是不受慾望和責任各種附加條款的綁架,建立在純粹無雜質的精神之愛上,而默爾索只是敢於坦露出別人藏匿起來的心聲,真實地供女友做出判斷和選擇。然而這些荒謬怪誕、特立獨行的思維舉止,已經使他像一隻孤獨的刺蝟與芸芸大眾不能相和,他漸漸走到了世界的對立面。

他並不是法庭塑造的窮凶極惡、冷酷無情的人設。相反他善良柔軟,富有同情心,他幫助隔壁孤寡老人深夜在街頭尋找跑丟的狗,幫助鄰居雷蒙執筆寫信給女友,因此被雷蒙央求做朋友;他安分守己,隱世無爭,寧願放棄老闆給出的升職、加薪和海外旅行優厚的待遇,只想呆在原地忠於職守,平靜度日;他是朋友塞萊斯特和馬松眼中的一個正直誠實不說廢話之人。

默爾索意外捲入槍殺糾紛,是沒有作案動機的偶然行為。死者是雷蒙的仇家,一路尾隨至雷蒙與默爾索周末度假的海灘,和雷蒙斗毆落敗後逃跑。默爾索沒有參與到火拚中,還不動聲色地將雷蒙的手槍收繳保管。灼熱的陽光讓他頭暈眼花,無處容身。「每次我都綳著全身,攥緊拳頭,咬緊牙關,只為不輸給酷熱的陽光,不向源於陽光的、昏昏然的幻覺投降。」

默爾索獨自外出尋找陰涼,卻與阿拉伯人在烈日下狹路相逢。「我覺得,只要我轉身離去,所有的事情都會重新變得美好。可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整片海灘都哆哆嗦嗦,熱浪從身後擠壓向我。」阿拉伯人抽出刀子對准他,閃亮的刀光和鐃鈸一樣的太陽蓋壓在頭頂,威逼著他的雙眼。默爾索叩響手槍扳機,他命運的潘多拉盒子就此被開啟。

與其說默爾索的拔槍射擊,像在苦難之門上急促地叩了四下,不如說是死亡者刀尖上驕陽照耀下跳躍著的光點,終於引燃了預埋已久的導火索,默爾索對峙的那個強大世界赫然向他宣戰,熊熊的戰火正席捲而來。

03、陽光穿破法律之牆

默爾索因槍殺案身陷囹圄,一場法律圍剿開始了。令默爾索驚訝不解的是,律師首先向他問訊母親死在養老院的情況。預審法官則直截了當問默爾索愛不愛媽媽,接著咄咄逼人拋出槍殺的問題,默爾索感受到無形的迫害和荒謬,「眼前又出現了那天火熱而赤紅的海灘,彷彿烈日仍在炙烤著他的前額。」

當預審法官拿出十字架,企圖用上帝的意志迫使默爾索就範,在上帝面前懺悔,接受上帝的寬恕時,默爾索熱得渾身難受,覺得預審法官對他靈魂的拷問,像眼前嗡嗡亂撞的蒼蠅一樣使人厭煩。他堅定地拒絕了上帝恩澤的感召,成為預審法官口中的「反基督先生」。

開庭當天太陽如火如荼,陽光從遮簾的縫隙透射進來,大廳的空氣悶熱異常,默爾索感到頭昏腦脹,律師、法警和記者像在俱樂部參加聚會互相打趣說笑,興高采烈。

審訊開始,大廳越發悶熱,一場法律戲劇拉開了帷幕,法庭成了演出的舞台,法官和檢察官你方唱罷我登場,按照設定好的劇本進行著表演,撇開對默爾索海灘槍殺事件的舉證不談,對默爾索在母親喪禮前後種種背離人倫禮法的出格行為剝繭抽絲,進行了義正言辭的靈魂譴責,他的靈魂空虛無物,存在巨大的黑洞,正使整個社會墜入深淵。默爾索徹底被妖魔化了。無比荒誕的是,當事人默爾索此時成了被遺忘在舞台下的一個旁觀者,局外人,喧囂海洋上寂靜的小島。默爾索沒有機會站起來辯白,也不願再徒費口舌,因為他已經被眾人釘在道德偏見的十字架,像中世紀違逆教皇的異教徒,腳下燃燒著炙烤的火焰。

「以一顆埋葬母親的心,殺害了阿拉伯人。」默爾索被庭長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宣告死刑,法庭里眾人投射過來的目光聚焦在默爾索身上,似有千萬道灼熱的陽光將他緊緊圍堵,使他無力逃脫。

《局外人》的結尾是全書最精彩的華章。法律規則與道德規范判處默爾索斬首,宗教又粉墨登場。當臨終指導神甫鍥而不舍,再次以救贖者的身份欲對默爾索施以精神洗禮時,默爾索終於壓抑不住內心爆發的火山熔岩,向世界發出最後的吶喊,「他人的死,對母親的愛,於我有什麼重要?既然只有一個命運選擇了我,而成千上萬的幸運的人都像神甫一樣自稱是我的兄弟,那麼他們所尊奉的上帝,他們選擇的生活,他們選中的命運,又都與我何干?」

我想起了《人間失格》里的葉臧。他戴上偽裝的面具,掩蓋真實的面目,隱藏內心的想法,去假扮小丑以博取世人一笑,為的是向那個令他瑟瑟發抖的世界示好,但靈魂卻痛苦難已,不斷用酒色毒麻醉自己,最後被騙進瘋人院,失去了為人的資格。

默爾索雖然最終被視他為異類的社會所放逐,但他忠於內心的坦盪與本真,至死都確定「我過去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仍然是幸福的。」因為他很清楚,「我對自己很有把握,對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我掌握了這個真理。」就像加繆哲學著作《西西弗斯神話》里的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雖然勞而無功,一切都要回到原點,但仍然永不停歇,在對抗和反復中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04、結語

《局外人》使年僅四十四歲的加繆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這部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蘊含深邃的哲學思想,是一部值得我們不斷咀嚼和反芻的不朽著作。它並非卷帙浩繁的恢宏巨制,僅有五六萬字的規模,幾個小時即可讀完,電文式的語言克制凝煉冷峻,頗有海明威冰山寫作特色,給我們思想的駿馬留下了馳騁的原野。

《局外人》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一本哲學小說在普通讀者群中有眾多的擁躉,足以體現它能精準觸發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痛點和共情。

因為默爾索離我們很近,甚至在某個時刻我們都是默爾索,流浪漂泊的局外人,在人群中格格不入,孑然獨立,那種人與社會剝離的痛楚和荒涼感充斥全身。而很多時候我們又是身不由己的「局內人」,同樣以「局內」的規矩和條框對他人進行評判和限制,甚至給予漠然地驅逐和鞭笞。正如一位心理學家說:「任何看似荒誕的事情背後,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覺得荒誕,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因此不要妄自把是非善惡程式化的設定和自己固有的思想與觀點強加於對方,甚而將睥睨傲視的長矛投擲向另一方天空,僭越霸凌的足印踩踏在他人專屬的領地。

重要的是,從默爾索身上我們可以領悟並踐行另外一種生活態度,即西西弗斯思想的生活哲學,就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而加繆也說: 「誕生到一個荒謬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二O二O年七月十八日  夜

❺ 加繆的《局外人》表達了什麼思想

我覺得作者要表達的是真實,由於真實,所以荒謬,這就是為什麼是「局外人」。主人公太真實,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感,媽媽死了就一定能哭出來?愛一個人一定要說我愛你?嘴上的愛在主人公看來並沒有什麼卵用,一定要有信上帝?而主人公覺得「未來的生活並不會比以往的真實」。而這些在別人看來是多麼荒謬。
而換成我們現在,我覺得書中在不斷的拷問著我們已有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人敢勇敢面對的自己真實的內心啊?
賺錢,買房,結婚,生子,養娃,陪讀。這是一條必然的路線嗎?
勤奮努力,馬不停蹄就一定是政治正確嗎?
休閑安穩度過一生就要被貼上懶的標簽?
性格內向在現代社會就是一種很大的缺陷嗎?

那些我們不能理解的生活就看做是異類和荒誕?
我最初讀這本是是因為我媽媽很早就去世,而家庭關系復雜,家也沒有值得留戀的地方,本身也是一個外表熱情實則冷漠極其慢熱,有時候覺得大哭一場都是一種奢侈,越讀越發的會產生共鳴。

❻ 《局外人》究竟是為了表達什麼

《局外人》是為了表達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

《局外人》(L'Étranger)是法國阿爾貝·加繆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爾索的種種行為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

《局外人》的表現手法

為了能夠體現小說的荒誕之美,加繆使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以小說中頻繁出現的「陽光」這一意象為例,盡管陽光本身是作為一種反傳統的象徵意義而出現的,在小說中似乎只是一種元素符號,但是文中每次出現陽光的時候,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往往是非常慵懶頹廢。

當陽光出現的時候,讀者就會開始預感到莫爾索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似乎陽光象徵著主人公的陰暗,而這種顛覆傳統認識的象徵本身就是一種荒誕。

❼ 《局外人》到底想表達什麼

《局外人》是為了表達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

《局外人》(L'Étranger)是法國阿爾貝·加繆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

莫爾索的種種行為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

《局外人》評價:

《局外人》開篇就提到莫爾索母親的死亡,然而,這也是一切悖論的開端,眾人以為自己看到的僅是莫爾索對於母親的死亡的無動於衷與冷漠,在他們看來,面對親人的死亡是應該大哭和悲痛的。

但是對於莫爾索而言,當他接到電報的剎那,他母親就已經死了,他認為所謂的各種行為並不能改變他的母親死亡的事實,還處於生命狀態的他被動地讓人們與她母親的死亡締結了某種聯系。

❽ 局外人所講述的故事

局外人3已經出了~~(書)我看過了~~結局很慘的!~~雪兒自殺,伊湛生不如死的活著,天空失憶了,和洪世珍在一起```````````````一切都是那個蛇蠍貴人(伊湛的媽媽)搞的~~自從包括雲影和江竹原出事以來都是她搞的鬼,為的只是錢!!!!!反正結局是很慘的~~~看的我不忍心看下去了~~~~~~~55555555555555555555
但是下面這些全不是真的,請大家別相信!!
--------------------------------------------------------------------------------

2月18號
淘迷熱線:010-63370062

據可靠情報:局外人3內容:第2部看過的朋友知道雲影死了是吧?其實雲影在並沒有死!是他大哥騙他們的!她和雲影是孿生姐妹,但是當年雪的媽媽因為家族利益的關系被對方偷偷的抱走了一個孩子那個人就是雲影,雲影得了白血病不得不離開天空,因為她寧願天空恨她也不願意讓她接受他得病死去的原因,於是他跟竹原編造了這個謊言(竹原是真的愛雲影的)天空了解事情真相後左右為難,這個結局在我看來很悲,尹湛最後死了~雪捐了骨髓給雲影把他的病治好了雲影出國上學了,天空跟雪在一起了
尹湛的死是因為尹湛的媽媽為了阻止天空繼承家業!所以要害天空,他媽媽利用雪理逼天空放棄家業!天空根本不想繼承家業只想跟雪理在一起,可是一個喜歡尹湛的女孩子(美惠)為了得到尹湛的愛綁架了韓雪,尹湛為了救韓雪受傷了,住了醫院當時需要給尹湛輸血可是血庫沒有了那個型號的了天空去了要求獻血給尹湛,可是他們的血型竟然是不一樣的!!尹湛不是爺爺的親生兒子~~~~~~

❾ 局外人_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什麼一波三折的情節和大起大落的反轉,只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殺人案的始末。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生活的各方面都抱著無所謂態度的人,在一次無意的沖動殺人後,他被法庭判以斬首示眾。但荒誕的是,審判依據並不是他殺人的犯罪行為,而是針對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一冷漠的道德行為。這在當時的法國,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公,也是對二戰戰後青年一代迷惘的心理寫照。

那我為什麼介紹這本書給大家呢,因為我覺得對我們當下青年的內心世界和面對的社會現實也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意義,展示出現代人的根本困境。蘇珊·桑塔格曾說:「卡夫卡喚起的是憐憫和恐懼,喬伊斯喚起的是欽佩,普魯斯特和安德烈·紀德喚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繆以外,我想不起還有其他現代作家能喚起愛」。加繆的特點就在於不斷地思考人的處境,他的小說總是在嚴密和嚴格的敘述背後,有著廣大的哲學追問和終極價值的尋求。使得其可以跳出時代的局限,在新的時代仍有存在的價值和閱讀的意義。

相信有許多年輕人讀這本書時會對默爾索有感同身受之感,覺得自己也像是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的局外人,孤獨寂寞,吃飯睡覺,學習工作,每天重復著單調乏味的枯燥生活。默爾索的口頭禪是「怎麼都行」,而我們的口頭禪是「隨便」,「無所謂」,「你定吧」。階級固化,生存壓力,年青一代的上升空間不斷被擠壓,大家不再朝氣蓬勃,逐漸喪失鬥志,敷最貴的面膜熬最晚的夜看最長的劇,覺得生活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得過且過。

然而我想說的是,荒誕並不等於喪,並不等於消極懈怠。就像當下網上所流行的佛系青年,一開始只是圖個新鮮,而慢慢地卻有了越來越喪的趨勢。我覺得所謂的「佛系」只是將喪文化美化後的包裝而已,你自詡為佛系青年,好像就有了一個消極生活的理由,也許只是麻痹自己不想奮斗的借口。

如果你認真地讀完《局外人》就會發現,真正的荒誕並不是對生活的不思進取和對苦痛的無病呻吟,它恰恰是讓你看清生活荒謬的底色後能奮起反抗虛無,沐浴陽光。就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而加繆也說: 誕生到一個荒謬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加繆生於 1913 年,法國人,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他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長大。加繆在 1957 年也就是 44 歲的時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2 年《局外人》發表的同一年,加繆也寫成了《西西弗的神話》,是一本哲學隨筆,再加上劇本《卡利古拉》,構成他的荒誕三部曲。

加繆與薩特一樣,是在文學界和哲學界同時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就像演藝界「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的成功雙棲明星一樣。何況加繆確實有當明星的潛質,他身高近一米八,長相英俊,和身材矮小且斜眼的好友薩特比起來,在外形上就佔了很大優勢。薩特曾是加繆的迷弟,他倆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代表(盡管他倆都不承認自己是存在主義),但後來由於政見不合決裂了,二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可能得說上三天三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加繆曾當過足球運動員、演員、雜志模特,是真正的「明明可以靠臉,卻偏要靠才華」的那種人。可惜天妒英才,在 47 歲那年,加繆不幸死於車禍。他曾說:在我看來,沒什麼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結果他自己就死在了路上,隨身帶著的一張往返火車票和一本未完成的《第一個人》的書稿。彷彿是命運跟他開的玩笑,冥冥之中為其一生所闡釋的「荒謬哲學」加上一條沉重的註解。

除了作家和哲學家,加繆還是一個政治活動家,一個堅定的人道主義者,是當時叱吒風雲的二戰抵抗戰士,甚至是整個法蘭西民族心中的英雄。盡管這個英雄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又遭到來自文學界和他的民族同胞的不斷質疑,但《局外人》依舊捕獲了歐洲戰後一代人的情感和心靈。

《局外人》的故事發生在加繆的故鄉,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從 19 世紀 30 年代開始,法國逐步佔領阿爾及利亞,開始了殖民統治,大批歐洲人陸續前往定居。到 20 世紀中期,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數已達百萬,但穆斯林人口總數依然占絕對優勢。1954 年,長達八年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爆發,加繆曾在和平集會上宣讀了長達 15 頁的停戰呼籲書,強調法國移民和穆斯林都應受到同等的尊重。會場里,人們對加繆的演講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廣場外,成百上千的極端右翼歐洲激進分子卻高呼「把加繆送上斷頭台」的口號。1962 年,也就是加繆去世兩年後,阿爾及利亞最終宣告獨立,擺脫了法國的統治,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在阿爾及利亞已繁衍生息了百餘年的約百萬歐裔人口,被迫再次離開家園,重回歐洲,這是加繆始料未及的。

加繆曾說:「兩邊都不把我當作自己人。一邊覺得我不夠愛國,另外一邊又覺得我愛國愛過了頭。我正是以一個對阿拉伯人滿懷友愛之心的法國人的身份去愛它的。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在阿爾及利亞找到家園之感,而不至於在這片土地上淪為外國。」對阿爾及利亞的矛盾態度使加繆一直處於這樣的兩難境地,不僅反映在他的政論散文中,也滲透進《局外人》的創作中。

加繆一直設想法國與阿爾及利亞之間能建立聯邦,但他又有著潛在的殖民意識。在《局外人》中,我們不難發現,加繆有意淡化了小說的阿拉伯背景,被害人甚至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阿拉伯人。小說從未提及阿爾及利亞,只用了郊區,鬧區,海灘等含混的地點名詞淡化事件的發生地。默爾索是白人,殺死一個作為二等人的阿拉伯人,其實在當時的法律上是占優勢的,這也是一開始律師胸有成竹的原因。可被害的阿拉伯人在書中是沒有存在感的,這場審判其實並不關乎殺人,只是對默爾索的道德審判。而書中對當地阿拉伯人的評價與漠視,對法式生活的具體描摹以及事件本身的發展邏輯,都顯示阿拉伯人話語權的喪失。似乎從某種程度上他們才是白人世界以外的局外人,他們才是那個「他者」。我前不久看了一本書《默爾索案調查》,是以被殺的阿拉伯人視角的作品,得了龔古爾獎首作獎,為《局外人》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角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下。

《局外人》和我之前與大家分享過的《變形記》一樣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就是這樣很平常的波瀾不驚的一句話,像不經意地朝平靜的湖面拋去一塊石子,力量雖小,卻也激起千層浪,狠狠堵在我的胸口。整個故事就和這段話的情感基調一樣,冷峻平實,聽不出感情的溫度。可能更加振聾發聵的是加繆的另一本書《西西弗的神話》的開頭:「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這部哲學隨筆,也為我理解《局外人》的荒誕提供了理論依據。《局外人》開頭這樣的一句話,這樣一種陌生化的寫作手法,以及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卻事不關己的論述,讓我作為讀者,便首先感受到一種揮之不去的疏離感。這並不是我和默爾索的距離,而是我將自己代入默爾索的視角後,感受到的我和這個社會的距離。

二戰後,大眾心中普遍存在的信仰被打破了,啟蒙運動以來所崇尚的理性也不斷受到質疑。虛偽、奸詐、慾望成為不成文的社會准則。人們按照規范來安排生活的步驟,進行每天的活動,而那些覺醒了的異己分子,卻要受到懲罰。加繆在不斷的反思與斗爭中將自己對於社會的思考融入到默爾索身上,塑造了這個看似冷漠其實坦率真實的局外人形象,來對抗這個荒謬的世界。

整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默爾索為主要敘述對象,用一種白描手法描繪他瑣碎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以庭審為主要內容,第一部分讀來似乎有些索然無味的生活片段都將在第二部分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法庭最終判決默爾索死刑是基於三個原因,第一默爾索對母親的去世無動於衷,甚至第二天就去和女朋友尋歡作樂,用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些反人類特徵。二是默爾索在刺眼的陽光下一時沖動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並莫名其妙地連開四槍,再加上他之前對母親對周圍人的冷漠行為,讓法官認定他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三是默爾索否定了西方的基督教神學傳統,在監獄里默爾索怒斥神父的信仰不及女人的一根頭發。這使法官認為他的靈魂冥頑不化,因為在他看來就算背叛上帝的人也應該信仰上帝,這是他的信念,所以要將默爾索的肉體消滅。據此法官認為默爾索「在精神上殺死了母親,」將默爾索判定為一個社會異類,一個不遵從社會規則就應當被社會拋棄的局外人。

加繆曾在概括《局外人》的主題時說:「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這句話聽上去有些戲謔,卻暗含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某種否定: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任何違反社會基本法則的人就是社會公敵,必須殺之而後快。社會只是需要順從它法則的人,無論法則荒唐與否,你不順從,就是冷漠,而冷漠違背人情倫常,威脅到人類社會秩序的基石,就與犯罪一樣罪大惡極。深處社會之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這種思維方式所裹挾,只能服從於社會強加給我們的道德規范,卻忘了何為自由和真理。

這很容易讓我想到當下我們的社會許多信奉所謂的政治正確的現象,生活里很多人將自己當成了書中的檢查官。比如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或網路鍵盤俠,每每出現類似違背人情或不合乎常理的熱點事件,就紛紛占據道德制高點,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對事件主人公大加指摘或進行道德綁架。看上去鏗鏘有力富有正義感,其實只是被一時的假象或片面的事實所蒙蔽。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而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用自己的一套道德標准去欺壓他人,審判別人的靈魂呢?

北島有一首詩,我覺得正契合了局外人的心境,他是這樣寫的:「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與其說是社會拋棄了默爾索,不如說是默爾索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天生的性格讓他主動地游離於社會之外,也並非刻意的選擇。

社會的壓制性力量只是一方面,正如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批判也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他更多的是想借小說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加繆生活在戰亂動盪的年代,他親眼看到無數個個體淪為政治體系的附屬品,被荒謬的政治體系剝奪了自我和生命,他們的五官和良知都麻木了。他尊重個體,呼喚人性。所以他將默爾索塑造為一個感官靈敏,坦率真實的人。

默爾索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不是因為他不悲傷,而只是因為疲憊而已,事實上在之後的時間里他多次想起並懷念母親。默爾索對周遭的一切只是不在乎,卻並非麻木不仁。其實他的感官反倒對世界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比如他注意到雷蒙的白色胳膊與濃密絨毛,他人眼中無關緊要的潮濕毛巾,聽到卡車鏈條嘩啦聲與內燃機的噼啪聲。他只是對理性層面上的人生、婚姻、葬禮等宏大概念顯得麻木。所以他享受和瑪麗的愛情,卻並不愛瑪麗,又對瑪麗提出的結婚說「怎麼都行。」對老闆提出的調往巴黎工作也果斷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只想安於現狀,不想改變生活。默爾索是一切從自己靈魂去感受的,不論是對母親的愛,還是那因為那灼熱陽光而扣動的扳機。

默爾索的格言是「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就像那句歌詞所唱:該配合你表演的我演視而不見。默爾索就像那個戳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小孩,拒絕表演,拒絕融入偽善矯情的社會,從而向這個由謊言堆砌的現代文明發出挑戰。其實這類偽善道德並不是社會的錯,而是集體選擇的結果,集體的選擇將其上升為正義並沉醉在集體的狂歡中,而默爾索是那個唯一覺醒的人。書中寫道:「三十歲死或七十歲死,區別不大,因為不論是哪種情況,其他的男人和其他的女人就這么活著,活法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總而言之,沒有比這更一目瞭然的事了。」

默爾索不信神,是因為在加繆看來,神父的信仰是憑空的,是因為想擺脫現實的荒謬痛苦而建立的一種情感飛躍,忽略了現實。而默爾索信仰女人,信仰大海,信仰陽光,信仰自己遇到的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論荒謬還是痛苦,他的信仰是真實可觸摸的。

從這個角度說,默爾索本質上就是和社會分離的,他拒絕所有社會規定的准則,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體現了最原始的人的生存方式,因而他更容易接觸到這個世界的本質,也就更容易產生荒誕感。審判扼殺的不僅僅只是默爾索的存在本身,也是人類原始的存在。默爾索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容於他人卻容於自己,容於自己又何嘗不是容於萬物呢。

我第一次讀到局外人這個形象,就想起《紅樓夢》里的妙玉。她在寶玉過生日時不去參加寶玉的 Party,但著人送去了拜帖,(刷了一波存在感),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不解,遇到邢岫煙,才知道妙玉愛看莊子,便在回信中以檻內人自稱,以合妙玉的心意。妙玉將自己斷絕於世俗的門檻之外,最終卻仍未逃脫被世俗玷污的命運。所以曹雪芹在妙玉的判詞里寫道:欲潔何曾潔,真空未必空。相比之下,默爾索才是真的局外人,因為他最終做到了清醒並反抗。

在書里的第一部分,默爾索處於事件的中心,敘述都圍繞著他的感受和所見。到第二部分焦點從默爾索身上轉移到了審判,在警察問他害不害怕時,默爾索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倒很有興趣看看打官司是怎樣的一副景象,彷彿自己成了一個旁觀者。雖然他有過呼喚理解的慾望,可他卻發現自己是被排斥在外的,他的呼喚得不到回應。所以說默爾索並不是一開始就將自己放在一個局外人的位置上的,他的戀愛社交其實都和普通人無異,直到審判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和他人、和這個社會之間的距離。正如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這樣解釋荒誕:「荒誕感產生於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默爾索終於意識到荒誕,意識到人生的本質和生命的本質,對未來和過去的懷念都沒有意義,他只感知當下,感知到他對人世還有著深深的眷戀。他經歷了一個從認識荒謬到反抗荒謬的過程。

加繆在局外人的《手記》里寫:當你意識到荒誕並與之對抗,就是希望。默爾索反抗的方式就是在最後一刻意識到對生命的熱愛和幸福的可貴。小說最後,默爾索以自己的決然向這個世界發出了最後的吶喊 :「我體會到這世界跟我如此相像,又是如此親如手足,因此感到自己過去幸福,現在仍然幸福。為使一切都顯得完美,為使我不再感到如此孤獨,我只能希望被處決那天觀者如潮,並對我發出憎恨的喊叫。」 默爾索被法律體系宣告了死亡,但他自己卻覺得是重生,這種重生使他的人格和尊嚴更加強大而趨近完美。

在這里默爾索甚至被提升到和基督同樣高的地位。作為救世主,基督承擔了人類的命運,為人類的苦難而死。而默爾索因為不遵守社會規則,以一種對立的姿態被扼殺了生命,這同樣是承擔了人類的命運。但默爾索是幸福的,正如古希臘神話中不斷將巨石推上山頂又不斷看它滾落的西西福斯,也是幸福的,而加繆的哲學強調的就是從精神上反抗不可避免的荒誕,領悟苦難之中的幸福。小說的名字叫《局外人》,其實默爾索只是看透了這個虛偽世界的旁觀者。在舞台上演得津津有味的人們,判定了這個不肯配合表演的旁觀者的空虛乃至罪惡。他實際上是無比真實的一個世俗的人,以人性的誠實對抗荒誕。

加繆在諾貝爾獲獎致辭中有一段話很感動我,我想分享給大家,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激勵:「今天的作家不應為製造歷史的人服務,而要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任何暴君的千百萬軍隊都無法將一個作家從孤獨中拯救出來,相反,一個被遺棄的默默無言的囚犯的沉默,卻足以把他從這種放逐中解救出來。作家只有全身心地為真理和自由奮斗,它的作品才能因此而偉大,不論我們有多少弱點,但我們的作品的崇高之處,我們作品的價值,永遠植根於兩項艱巨的誓言:對於我們明知之事決不說謊;努力反抗壓迫。」

默爾索的對外界的無動於衷和強烈的鈍感我感覺在今天的世界已經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情緒。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書中的法官以及那些愚昧麻木的人們,只一昧地服從社會強加的規則和強權邏輯,喪失自己的個性,並粗暴地判定干涉別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也不要成為局外人,對人冷漠,對生活灰心。縱使人生荒誕,人間不值得,但加繆告訴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個世界荒誕的本質,並奮起反抗,有激情地去熱愛並享受生活。

最後,由《局外人》書中最後一段話作為今天分享的結尾吧:「 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

領讀人:@蔡駿懸疑作家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局外人解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