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歷史片為什麼
1 《俄羅斯方舟》
這個英雄故事後來被反復改編,於2015年俄羅斯翻拍了電影,此前還有同名話劇和電視劇,屬於戰爭歷史題材的經典之作。
Ⅱ 請問一電影片名!
凡赫辛 Van Helsing (2004)
IMDb:0338526
導演:Stephen Sommers
編劇: Stephen Sommers (written by)
類型:動作 / 冒險 / 恐怖 / 幻想 / 驚悚
影片評分: 7.0 分 (106票) 我要評分
上映日期:2004年5月3日 美國 (Universal City, California) (premiere) (更多...)
宣傳語:The One Name They All Fear (更多...)
劇情梗概:
寒氣森森的天空下,黑雲翻滾,陰風陣陣,一道閃電劃破夜空,索命的妖魔鬼怪向「特蘭西瓦尼亞」這座古鎮襲擊下來。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羅馬尼亞神秘古鎮特蘭西瓦尼亞出現了許多可怕的怪物,他們在城市裡肆虐,不斷地有人喪生在魔爪下。
這群怪物里有吸血鬼德古拉(理查·勞斯伯格 飾),他是吸血鬼家族的貴族長老,常年盤踞在特蘭西瓦尼亞古鎮,吸盡了無數人類的血。在德古拉吸血家族邪惡的籠罩下,科學怪人(舒勒·漢斯利 飾)也被召喚過來,他是科學家弗蘭克斯坦創造出來的怪物,渾身即有人的肌肉也有金屬,殺人時非常恐怖。
在特蘭西瓦尼亞古城揮灑醒風血雨的,還是脾氣活爆的狼人(威爾·肯普 飾),以及吸血鬼德古拉的三個吸血鬼新娘:艾麗拉(埃琳娜·安娜婭 飾)、薇羅娜(希薇婭·克洛卡 飾)和瑪麗卡(喬茜·瑪蘭 飾),這幾個蛇蠍婦人美麗妖艷卻更加狠毒。
為了剿滅特蘭西瓦尼亞的邪惡勢力,天主教廷遠赴美國邀請怪物獵人范海辛博士(休·傑克曼 飾),替他們對付吸血鬼、科學怪人和狼人。范海辛隨即佩帶上他的致命武器,帶著助手卡爾(大衛·溫翰姆 飾)趕往特蘭西瓦尼亞古城。在路上,范海辛救出了另一個吸血鬼女獵人安娜·維勒麗絲(凱特·貝金賽爾 飾),成為了他的情人兼得力幫手。
令范海辛預料不到的是,特蘭西瓦尼亞城的人們似乎不太相信范海辛。在他們看來,范海辛也是一個暴戾的怪物,絕對不是渴盼的拯救他們的英雄。敵人也要遠比他想像中的更肆虐、更恐怖,他自己也幾次差點臟身在怪物的利齒下……
演員表:
Hugh Jackman ..... Van Helsing
Kate Beckinsale ..... Anna Valerious
Richard Roxburgh ..... Count Vladislaus Dracula
David Wenham ..... Carl
Shuler Hensley ..... Frankenstein's Monster
Elena Anaya ..... Aleera
Will Kemp ..... Velkan
Kevin J. O'Connor ..... Igor
Alun Armstrong ..... Cardinal Jinette
Silvia Colloca ..... Verona
其他中文片名:
范海辛 / 狙魔人
MPAA評級:
Rated PG-13 for nonstop creature action violence and frightening images, and for sensuality.
片長:132 min
國家/地區:美國 / 捷克
對白語言:英語 / 拉丁語
色彩:彩色
混音:DTS / Dolby Digital
級別:France:U / Malaysia:18PL / Argentina:13 / Australia:M / Brazil:12 / Canada:14A / Chile:TE / Finland:K-11 (re-rating) / Finland:K-15 (original rating) / Germany:12 / Ireland:12 / Netherlands:12 / Norway:11 / Peru:PT / Philippines:PG-13 / Portugal:M/12 / Singapore:PG (original rating) / South Korea:15 / Switzerland:14 (canton of Zurich) / UK:12A / USA:PG-13
官方網站:http://www.vanhelsingmovie.com/
Ⅲ 19世紀電影什麼外國影片不錯
十九世紀國外電影,是影片講述十九世紀的故事呢,還是十九世紀拍攝的電影?我說說我喜歡的十九世紀的影片吧。《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其實我看的有些雲里霧里,因為不了解維多利亞時期的歷史背景,是因為他們的好評,恰好在中央6播,我就看了。講的是一對年輕英國男女在佛羅倫薩相遇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粗魯、魯莽,被他吸引的女主人公一直拒絕他的愛……佛羅倫薩的旖旎風光,和那句「誰都知道我們會在春天離開」,真的很經典。《純真年代》,馬丁斯科塞斯拍攝的愛情片,充滿缺憾美。紐約,上流社會,即將訂婚的紐蘭愛上了未婚妻的表姐艾倫,只是艾倫婚姻不幸,正在准備離婚。他們的愛情並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面對壓力,紐蘭選擇和未婚妻結婚生子,艾倫遠走他鄉。許多年後,面對紐蘭,艾倫只是靜靜關上那扇窗、離開……這是一部豪華的愛情古裝片,場景、畫面華美流暢,感謝這位黑色電影大師。《傲慢與偏見》,故事內容你肯定知道,不容錯過的是1995和2005版。《冷山》,講述的是經歷戰火洗禮、不惜一切代價踏上回家歷程的故事。演出陣容強大,妮可基德曼、裘德洛分別出演男女主人公。《亂世佳人》愛情史詩,氣勢磅礴之作。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更是塑造了熒幕經典情侶形象。《紅磨坊》,是一部講述19世紀末巴黎聞名於世的奢靡生活的音樂片,其中不乏小人物凄美的愛情故事。《巧克力情人》,改編自《恰似水之於巧克力》,一部具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女主人公因為家庭傳統的緣故,生在廚房並且只能在母親過世後才可以出嫁。青梅竹馬的戀人為了能夠接近她,甚至願意入贅娶她的大姐……她痛苦的接受這一切,並用食物一再讓婚禮上的人物體會各種心情…… 再說說我喜歡並且還算經典的吧,盡管可能不符合你的條件。《莎翁情史》,《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雲中漫步》,《保鏢》。
Ⅳ 求推薦 歐洲18世紀或19世紀末的電影 (拒絕 歷史片)
《國王的演講》比較勵志
《安娜.卡列妮娜》
《莫扎特》
《三個火槍手》
《亂世佳人》
《絕代艷後》
《燃情歲月》
《與狼共舞》
《勇敢的心》
《大飯店》
《黑皮書》
《茶花女》
《放牛班的春天》
《音樂之聲》
Ⅳ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與蘇聯滅亡有什麼關系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與蘇聯滅亡沒有關系
俄羅斯人的價值取向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是19世紀70年代顛覆傳統的蘇聯電影作品,影片擺脫了以往電影的條條框框,既不是描寫戰爭,也不是教導人們如何墾荒,當然更不是歌頌宇航員的豐功偉績,而是把鏡頭對准了莫斯科的普通居民,紀錄他們的喜怒哀樂……影評人常常以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奮斗歷程作為青年人的勵志典範。雖然影片中所表現的時代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影片中汲取到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一)迥異的愛情觀
事實上,《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通過劇中人物對愛情的不同理解和其選擇的不同生活道路來引導觀眾對愛情觀進行探索,影片展示了幾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這其中既有導演想要弘揚的——要對自己的愛人坦誠相待,才會最終獲得幸福;也有導演想要貶斥的——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不能迷失自己,盲目攀比、浮誇最終只能害人害己,這對當代人同樣具有警示意義。
Ⅵ 找部俄羅斯電影的名字,關於車臣那會的
很不錯的電影!網路上比較少,好不容易才找到收藏了。
《反恐戰線.Wojna/Vojna》
http://img.verycd.com/posts/0511/post-333464-1133282763.jpg
以下是網路上的資料:
導演:Aleksei Balabanov 亞歷士·巴拉巴洛夫
俄羅斯戰爭大導(《第九縱隊》《畸戀與色情》《兄弟》)
主演::Aleksei Chadov 亞歷士·查度夫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第九縱隊》)
Ian Kelly 伊萬·凱莉
Sergei Boorov 沙治·波洛夫
類型:戰爭片
獲獎信息: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威利斯電影節開幕影片
奧斯卡最佳入圍外語片
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劇情:
電影以車臣戰爭為大背景,英國人約翰和他的未婚妻瑪嘉烈在車臣被恐怖分子擄獲,與許多俄軍戰俘及人質囚禁在一起,並受到恐怖份子殘忍的虐待,很多人被槍凶,斬首,割喉。車臣武裝分子要約翰回國籌兩百萬英鎊贖回瑪嘉烈,同時把俄軍戰俘艾雲一起釋放。約翰向英國及俄國領事館求助被拒,英國電視台願意資助約翰,但必須把贖回人質的過程拍攝下來。由於擔心車臣武裝不守信用,艾雲與約翰用武力突襲車臣武裝盤據的村莊,救出瑪嘉烈和一名俄國軍官,在其他車臣武裝繼續追殺下,他們用衛星電話聯絡上俄軍。俄軍派遣坦克及飛行部隊參與營救,與恐怖武裝展開激烈戰斗……
反恐戰線/the war》(Война):本片是俄羅斯2003年拍攝的一部描寫車臣恐怖武裝進行人質綁架等恐怖活動的反恐題材戰爭動作片,本片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俄羅斯投資規模比較大、場面比較壯觀的商業大片。導演選擇了以車臣戰爭做為影片背景,更請來俄羅斯當紅小生亞歷士-查度夫領銜主演。影片一問世,就好評如潮,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成為黑馬,一舉奪下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四項大獎,並隨後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我是在VERYCD 下載的。
片子節奏比較緩慢,到後期的時候隨著情節的緊張,音樂也越發激動人心,與主人公的心理逐漸成熟形成明顯的對比。
與今年出的《冰原阻擊》是同一個主演,都是以戰爭為背景,凸顯在戰爭中的戰士從普通走向成熟,從迷茫到無畏。
Ⅶ 求19世紀末海戰電影。
坂上之雲 最後一集 日本海海戰
Ⅷ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