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 《蒙娜麗莎》的資料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
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人們過分地喜愛她。無止境地探討她那難以覺察的、轉瞬即逝然而亘古不變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莊沉穩的姿態,高貴而樸素的裝束,以及無懈可擊的完美構圖。人們驚嘆:列奧納多,惟有列奧納多,上帝一樣的智慧,才能採集那麼多美的元素,將眾多美好合為一個完美。於是,美、智慧、永恆,三位一體,極致的搭配,再無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們無限沉重的壓力。人們既願意棲身她的庇蔭,吸取滋潤的營養;又渴望走出她的陰影,呼吸自由的空氣。多少年了,無數醉心繪事的人,都為這一重矛盾所困擾。這是一個神話,它與達·芬奇無關,完全是後人製造的。神話像雪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滾動,無限膨脹,最終連神話的製造者也被吞沒。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盧浮宮一處顯要的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每天以我們熟知的、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數以萬計的來訪者。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心中裝著各式疑問,他們渴望通過這一張溫柔嫻靜的臉龐讀出答案,然而離開時卻將更多的問題帶走。問題是五花八門,許多與蒙娜麗莎並無關系。
有人會問:蒙娜麗莎究竟是畫中人的名字,還是微笑的別稱?畫中人究竟是銀行家喬·貢多的妻子,還是伊薩貝爾王妃?此畫確有真人模特,還是憑想像畫成?畫中人物沒有眉毛,這是當年佛羅倫薩的審美時尚,還是像某人所說,其人正在懷孕,是妊娠反應?畫中人是否剛經歷流產的傷痛,所穿衣裳是喪服?蒙娜麗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嗎?難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蒙娜麗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達·芬奇本人?問題越問越離奇,距離畫本身越來越遙遠,不僅無助於解讀該畫,反而將人不斷引向迷途。其實,有些問題已經構成了對《蒙娜麗莎》的褻瀆,只是提問者尚未覺察。蒙娜麗莎是男是女,這還用得著問嗎?任何一個對性別有感知的人都不該對此產生疑問,可是有人偏要提出如此荒唐的問題。有人說蒙娜麗莎給人的感覺是中性的,至少她不會給人產生性的誘惑。試問,難道惟有性感才能構成女性美嗎?如此,一幅肖像畫與一幅色情照片又有多大區別?無疑,蒙娜麗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體現在人性美上,而不局限於女性特徵;或者說,她的美已經超越了性別阻隔,但這並不等於連性別都分辨不出。對於顯而易見的事實還要發出荒唐的疑問,若不是別有用心也是無聊之極了。面對一幅分明令人愉悅的肖像卻偏要說甚麼面部麻痹症,這簡直令人憤慨。蒙娜麗莎表情是僵化的嗎?瞬間的表情被定格就說成僵化,那真是荒唐透頂。微笑是難以描述的,專注中不自覺的微笑,友善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是略帶嘲諷的微笑,那是每個人不同情緒下的感受,但笑意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有人感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因而斷定此畫不是以真人為模特,而是完全憑想像畫成,這種論斷也純屬多餘。人們驚嘆達·芬奇卓越的繪畫技巧:畫中人由面部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衣著穿戴,每一處都那麼真實可感,幾乎伸手可及,這是憑空想像無法完成的。倘若沒有真實人物作參照,達·芬奇縱然有天大的才氣也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細膩。
有人要問,畫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麼遙遠和不辯深意,那是其人所獨有的嗎?為什麼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解答。每一個了解繪畫的人都懂得,肖像畫並不等同於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畫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間的互動;畫家將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鑄進了畫中人物,這樣觀眾從畫面上讀到的肯定比真實人物要豐富的多。我們了解了達·芬奇的生平,認識了他在諸多領域的非凡造詣之後,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麼畫中人究竟是誰的妻子、叫什麼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達·芬奇全部藝術才情的匯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個超乎常規限定的完美人性。我們可以理解蒙娜麗莎為達·芬奇的精神肖像,但要說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就顯得太庸俗化了。有人通過電腦技術將達·芬奇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作以對照,發現兩者的基本結構驚人地相似,於是斷定該畫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其實這是吹毛求疵。相似不等於吻合,當然完全吻合是不可能的,正如畫中人與真實人物也非完全相同;然而不同的人總有相似之處,並且相似性是主要的,差異卻是微小的;更何況每一個畫家描繪他人時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形象帶進畫面,因為畫家對自己最熟悉;這點想來達·芬奇也不會例外。說到這些,其餘的問題也就無須解釋了。如果我們多讀一些畫,多接觸一些畫家,那麼不著邊際的問題就不會提出來了。駁斥了上述一些問題,不是說圍繞《蒙娜麗莎》的研究都是無意義。
作為世界美術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會有無盡的問題為後人探討。對於《蒙娜麗莎》人們過分熟悉,很難再產生新鮮感;然而醉心於此畫的人,卻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奧妙怕是只可意會了。《蒙娜麗莎》不但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簡直是法國人的驕傲。當年《蒙娜麗莎》曾經失竊,千萬人為之痛不欲生,政府則把當日定為「國難日」;而當它失而復得時,則舉國歡騰,其盛況不啻於國家重獲新生。法國人莫非忘記了,《蒙娜麗莎》本不該屬於他們。在蒙娜麗莎的故鄉義大利,擁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寶藏;卻不曾擁有《蒙娜麗莎》,不能不說是巨大遺憾。這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發燒友的一幅畫,不要說藝術界,單就政界要員對她的迷戀就令人詫異:大名鼎鼎的戴高樂總統每當心緒煩躁時,必驅車前往盧浮宮欣賞《蒙娜麗莎》,出來後便滿面春風,原先的煩惱盪然無存;而蓬皮杜總統則公開承認無法克制對《蒙娜麗莎》的心馳神往之情。世紀偉人丘吉爾可謂是曾經滄海了,可他晚年有幸親撫《蒙娜麗莎》時,竟無法控制顫抖的手指;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亦對《蒙娜麗莎》情有獨鍾,無緣享有真跡,就收藏了4幅贗品。看到這些事實,我們會產生疑問: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為何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或是震懾力,難道不是有一種神秘的無形力量在驅動嗎?
有些問題是難以回答的,我們先從《蒙娜麗莎》自身來認識。舉世公認的真跡現藏盧浮宮,那是流傳有序的。當年達·芬奇遷居法國,身邊就帶著這幅畫;達·芬奇死後,《蒙娜麗莎》即為法國王室所擁有;盧浮宮建成後,此畫就被永久收藏。然而,人們不解,現今看到的《蒙娜麗莎》與當初描述的不盡相同。莫非已經過他人做手腳了?的確,我們今天看到的畫與當年達·芬奇初畫的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據說,當年拿破崙得到《蒙娜麗莎》,為了將它裝進現成的鏡框,裁去了畫面左右各三厘米;原先的畫上兩側有石柱,如今看不到了,只能看見一點柱礎。按說拿破崙給此畫造成了極大破壞,可我們今天卻不會這么認為。在今人看來,《蒙娜麗莎》的構圖是完美無缺的,人物身後的風景拓展了畫面空間,又很好地烘託了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極為突出;相反,兩側增加了立柱反倒覺得構圖沉悶,視野欠開闊,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單純。拿破崙戎馬一生,未曾對藝術有過特殊的關注,卻在美術史上留下了顯著的一筆,真是不可思議。看來神聖也不見得是不可動搖的。
如今我們看到的《蒙娜麗莎》是棕褐色調,略帶些青綠色相,色彩簡潔而沉靜,樸素而凝重。我們以為畫向來如此,其實不然。據達·芬奇同時代人對此畫的描述,當時的畫是色彩鮮艷,調子明快的,什麼時候變成了如今的樣子呢?當法王得到了《蒙娜麗莎》,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在表面塗了過多的光油;歷經數百年光陰,光油變成了暗褐色,像我們如今看到的色彩;畫表面已經開裂,形成了蛛網般的細密紋理。保存狀況不佳,那是令人惋惜的;然而,我們寧願承認當今的《蒙娜麗莎》。單純渾厚的色調與人物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飾、迷濛的背景將人物臉龐及雙手襯托得響亮動人;而均勻的裂紋則給人物增添了神秘氣息,讓我們欣賞她時帶上更多的崇敬與神往。有人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復原先明麗的色彩;只是擔心技術不過關,怕損傷畫面。在美國新澤西州也有一幅《蒙娜麗莎》,和盧浮宮的原作極為相似,只是構圖略大一些,露出左右兩側的石柱(原作構圖本來如此)。畫上的蒙娜麗莎秀麗、清純,更具人間氣息。專門研究《蒙娜麗莎》的學者雷特認為這幅也是達·芬奇所作,而且是最初作品,該作表現出了人物的青春魅力;而收藏於盧浮宮那幅大約作於1513年。達·芬奇到了晚年技藝愈加爐火純青,但多年過去,蒙娜麗莎已不再年輕,而多了些許成熟與深沉。這種說法頗耐人尋味,但畢竟只是推測,難以得到證實。多數人對此持否定意見,反對者認為:達·芬奇一生中創作的繪畫屈指可數,他從未重復過自己的作品。不過,這種論斷也缺乏說服力,達·芬奇本人就曾經畫過兩幅同樣的《岩間聖母》。既如此,那麼他留下兩幅《蒙娜麗莎》也非絕對不可能。據稱達·芬奇畫《蒙娜麗莎》前後耗費了四年時間或更久,那他在這其間畫過一幅或多幅變體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真偽鑒定會有專人去考據,而我們將新澤西州的《蒙娜麗莎》與盧浮宮的原作放在一起欣賞是別有趣味的。兩幅畫看去幾乎一模一樣,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兩者風格截然不同。新澤西的蒙娜麗莎看去更活潑些,嫻靜溫柔中透出靚麗與清新;人物動態是平靜自然的,毫無刻意臨摹的那種拘謹與呆板;背景色彩反差較大,不似原作那般含蓄沉穩,卻與該畫的氣氛極為協調。無疑,這是一幅佳作,但與原作相比就顯得單薄了。當我們面對《蒙娜麗莎》原作時,不會有驚艷之感;那不是一位絕代佳人,似乎也不大年輕。蒙娜麗莎的手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手。但是,我們會長久端詳著畫面,不忍轉移視線。我們首先會被那絕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層層退暈呈現出豐富的空間以及逼真的質感,無界線的形體轉折及色彩變化,比同時代人領先了幾個世紀。真正讓人驚嘆的還不是技巧,那時隱時現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銷魂。那笑容太淺淡了,離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畫,無論距離多遠,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僅體現在翹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臉上每一部分肌膚,甚至畫面的各個角落,以至觀者在欣賞蒙娜麗莎的同時,內心也裝滿了微笑。面對真跡的感受是別處無法取代的,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註定會被永久保存。
《蒙娜麗莎》就這樣占據著人們的心靈。幾個世紀過去了,蒙娜麗莎幾乎成了一項法則,為無數藝術家所遵循。然而在藝術界,有了法則的設立者,就會有顛覆者。20世紀是藝術走向自由與多元的世紀,許多原本神聖的法則都發生了動搖。且看《蒙娜麗莎》近一個世紀的遭遇:先是杜尚用鉛筆在她那美麗的臉上畫上小鬍子和山羊須,並題上L.H.O.O.Q字母;而後攝影師哈爾斯曼將蒙娜麗莎的臉龐換成了達利那怪異的面容:鼓瞪的雙目,翹過眉毛的鬍子,青筋突起的手中塞滿錢幣;再是南美畫家博特羅將蒙娜麗莎畫得肥胖無比,臉部像是充氣球幾乎占滿畫面而手卻小得幾乎看不見。此後衍化風盛行,各式各樣的「蒙娜麗莎」紛紛出籠。裁剪了的蒙娜麗莎、肢解了的蒙娜麗莎、污損的蒙娜麗莎甚至燒毀的蒙娜麗莎都成了獨立的藝術創造;還有人將蒙娜麗莎置換成動物頭像,讓人哭笑不得。隨著衍化的普及,具有經濟頭腦的企業家看中了《蒙娜麗莎》的商業價值,於是蒙娜麗莎搖身一變,成了商品推銷員。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經「蒙娜麗莎」之手而身價倍增。蒙娜麗莎或握滑鼠,或持飲料,或叼煙卷,或著泳裝,或披婚紗,形象千奇百怪。無論人們贊嘆其想像獨特,還是因其歪曲名畫而不齒,廣告卻因此為人注目,商家藉此達到了促銷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喜愛裝扮蒙娜麗莎,有的國家還舉辦「蒙娜麗莎模仿大賽」,獲獎的女士總是無比榮幸。正因有了此類活動,某些男士也產生了裝扮蒙娜麗莎的念頭,有人還真的實踐了,男士扮演的「蒙娜麗莎」讓人看了實在是忍俊不禁。關於《蒙娜麗莎》還有一個傳說。公元前817年,古埃及有一個叫哈歌布蘇的女祭祀,非常美麗,可以預測未來。她為了給法老祈福並獲得永生,她自願被做成木乃伊,葬在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隊開啟了她的石棺,可裡面什麼也沒有!他們還發現,墓室牆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祀給自己留下的預言:她在300年後會復活,然後會有一個來自芬奇鎮的畫家萊昂納多把她的微笑畫下來,難道這正是達·芬奇畫中的蒙娜麗莎?!這種說法很離奇,但願在不久的將來,真相會讓我們釋懷。
Ⅱ 有個動畫片叫《蒙娜小魔女》,請問英文怎麼說
蒙娜:Mongolia is elegant
小魔女:Small evil spirit female
蒙娜小魔女:Mongolian elegant small evil spirit female
Ⅲ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資料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肖像畫作品。 畫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新貴喬孔多的年輕的妻子蒙娜·麗莎,這幅畫畫了4年。 那時,蒙娜麗莎的幼子剛剛夭折,她一直處於哀痛之中,悶悶不樂。為了讓女主人高興起來,達芬奇在作畫時請來音樂家和喜劇演員,想盡辦法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 ·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多家。後來,又有一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一幅肖像,這個被稱為「拉喬康達」(意為「微笑的人兒」)的女子,和蒙娜麗莎長得很像。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片名: Mona Lisa Smile 中文: 《蒙娜麗莎的微笑》 片長: 蒙娜麗莎的微笑 117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義大利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 邁克·內威爾 Mike Newell 編劇 Writer: </B> * Lawrence Konner .....(written by) & * Mark Rosenthal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 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s .....Katherine Ann Watson * 克爾斯滕·鄧斯特 Kirsten Dunst .....Betty Warren * 朱麗婭·斯蒂爾斯 Julia Stiles .....Joan Brandwyn * 瑪吉·吉倫哈爾 Maggie Gyllenhaal .....Giselle Levy * Ginnifer Goodwin .....Connie Baker * 多米尼克·威斯特 Dominic West .....Bill Dunbar * 茱麗葉特·斯蒂文森 Juliet Stevenson .....Amanda Armstrong * 馬西婭·蓋伊·哈登 Marcia Gay Harden .....Nancy Abbey 【劇情介紹】 1953年,坐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瑟琳·沃森(朱莉婭·羅伯茨 飾),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從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學畢業,在大學里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小說《蒙娜麗莎的微笑》(<Painting Mona Lisa>) 《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所隱藏的風暴與陰謀。極端宗教之下的情慾、放縱、陰謀、殺戮。神秘的畫像、憎恨自己的父親、隱藏秘密的畫家,一連串看似毫無因果關系的線索卻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佛羅倫薩到底該由誰統治?梅第奇家族是否可以東山再起? 一切的疑點都聚焦於蒙娜麗莎神秘的身世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畫家達·芬奇、梅第奇家族的朱利亞諾、少女安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同愛上另外一個男人,蒙娜麗莎是這段情慾糾葛之間的產物,聯系著過去和未來的秘密。 作者 簡妮·卡洛葛蒂絲(Jeanne Kalogridis),又譯作《我,蒙娜麗莎》 【思想內涵】 蒙娜麗莎的微笑體現什麼思想內涵? 幾百年來,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傾倒世人。至於這微笑背後的真正含義,由於世人各有解讀,從而成為藝術史上的一大謎團。據法新社12月14日報道,最近,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電腦通過一種運演算法則,測算出蒙娜麗莎微笑中的秘密。 微笑中包含4種情緒 藉助計算機「情緒識別軟體」, 科學家發現,「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共包含4種情緒:83%開心、9%厭惡、6%害怕、2%生氣。
Ⅳ 有個很搞笑的電影,外國的,叫什麼豆先生什麼字
我想你說的就是憨豆先生了
憨豆先生
開放分類: 娛樂、電影、英國、喜劇片、劇情片
中文名:羅溫·艾金森
英文名:Rowan Atkinson
出生日期:1955年1月6日
出生地:英國英格蘭
《戇豆先生》——英國BBC的招牌電視喜劇的劇名,也是該劇的主角名字。英國喜劇泰斗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飾演憨豆先生、同時也是該劇製片及編劇之一。大家可千萬別小看這顆「豆豆」,他在英國可是號稱有1850萬觀眾,在其它語系地區也是赫赫有名、所向披靡。他的幽默內斂、充滿平常驚奇和對生活情趣的觸覺,已沖破語言障礙,有望成為卓別林之後的幽默大師。他創造了一種英國式的無厘頭。一般人的喜劇都要笑中有淚,或笑中有針砭社會時事,《Mr.Bean》的笑中只有笑,沒有政治,也沒有批評社會,但一點不令人覺得單純搞笑。
憨豆先生是個「有一點笨拙、有一點幼稚、有一點單向思維(腦筋不轉彎)、有一點靦腆、又有一點短路的傢伙,他的喜劇感來自你我都有可能會發生的日常生活中」。他平日的穿著則是非常典型的英國保守中產階級的裝扮。劇中他的對白極少,幾乎都是靠「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變化多端的表情」來呈現給觀眾。討厭他的人也許會覺得,這個故作低能智障的傢伙實在令人作嘔,但欣賞他的人會覺得他實在太了不起了,能夠把英國式的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算「用卓別林方式演戲的英國金凱瑞」。
英國式的幽默舉世聞名。與美國式的說話很滿、很誇張之後的捧腹大笑比起來,英國式只是點到為止的「莞爾」,一切盡在不言中。美國情境喜劇的喜劇感,常常來自家人朋友之間的「互相吐槽」(對話),英國劇則是通過肢體與表情來體現,戇豆先生便是其中的典型。
雖然憨豆先生的智商號稱只有「007」,但艾金森本人可是擁有牛津大學的電機工程學位。能夠扮得那麼白痴,絕對是精湛的演技,而非「本色演員」。英國人認為他創造了近年來最重要的喜劇角色,而且認定他天生就該吃這碗飯。其實,成名之前,他默默無聞地耕耘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80年代初,藉助《非9點新聞》(Not The Nine O'clock news)一劇,他才開始嶄露頭角。在1984年的《黑蝰蛇》(The Black Adder)一劇中,他飾演言辭尖刻、愛冷嘲熱諷別人的愛德蒙一角,顯示了他能說會道的才能,而「憨豆先生」則展示了他肢體喜劇演員的天份,難怪有人說他那張臉就是他的財富。
近年來艾金森也開始躍上銀幕。比較著名的角色就是《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里那個緊張兮兮、把婚禮搞得一團糟的神父,以及《獅子王》里,擔任小獅王辛巴的保姆、老是嘮嘮叨叨的那隻犀鳥的幕後配音。之後,戇豆先生又傻乎乎地飛去美國。這個穿著整齊,但是頭腦簡單,常常闖了禍就落荒而逃的傢伙,「憨豆先生大鬧好萊塢」的姿態進軍洛杉磯,進行他擅長的「搗亂工程」。該片票房在歐洲已突破1億美元,1997年11月初在美國上映時,好評如潮。
「憨豆先生」究竟有多紅呢?看看有關他的商品就知道。除了劇片的錄像帶、VCD以外,還有印著他「傻冒像」的明信片、電話薄、賀卡,以及包括「蒙娜豆莎」造型在內的各式T恤。相關書籍也有好幾本,有劇本、劇照集及艾金森的傳記等。最精彩的應該是那本《憨豆日記》,裡面收入了憨豆生命中極隱私、極重要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看到他「詩歌欣賞課」的老師哀求他改選別的課,雖然他是按時交作業的好學生,但他老是強迫別的同學聽他朗誦作品,結果人家不是嘔吐,就是嚇得不敢睡覺,班上學生跑了一大半。還有他的成績單,給了他35分的歷史老師給他的評語是: 「He has no sense of history.But then,of course,he has no sense(他沒有半點歷史感,然而,當然,他什麼感也沒有)。」標準的非常戇豆式的評語。對於人們來說,不管欣不欣賞這顆「豆子」",通過他來了解保守冷漠的英國人的文化和民族性,倒也挺不錯。
憨豆先生詳細介紹
最新一集電影版「憨豆先生」依然由羅溫·艾特金森飾演,故事講述的是他前往法國南部度假的故事。結果在一路上引發出很多搞笑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是憨豆先生最終竟然來到戛納電影節上,並放映了自己的系列片。而且他還當上了導演,引得無數女演員的青睞。
1997年的《憨豆先生》電影版在全球總共取得了2億4千萬美元的不俗票房。因此《憨豆先生2》(mr. bean『s holiday)也就順理成章的提上日程,該片仍然由羅溫·艾特金森主演,導演是執導過處女作《紳士的啟示聯盟》the league of gentlemen『s apocalypse (2005)的史蒂夫·班德萊克。
沉寂十年之後,憨豆先生「歸來」了。「憨豆先生」系列第二部電影《憨豆先生的假期》講述的是憨豆先生在一次抽獎中「意外」中了大獎,獲得了到法國南部的里維埃拉度假的機會。之所以說「意外」,是因為中獎號碼應該是「919」,可憨豆先生的號碼是「616」,不過這次「意外」讓我們的憨豆先生不僅可以免費前往戛納,還獲贈2000英鎊的零花錢和一台攝像機,開始了一場歐洲的電影之旅,甚至還受到一位熱情的女演員青睞。
事實上,憨豆先生早已厭倦倫敦潮濕沉悶的天氣,在意外中獎之後他馬上帶著他的行李和攝像機前往夢想已久的有著陽光、沙灘的法國南部。是的,憨豆先生開始度假了,但是他的假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在一連串的災禍、突發事件里,憨豆先生又在一次次搞笑搞怪中展示他的「一根筋」。乘坐歐洲之星列車抵達巴黎後,憨豆先生遇上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一名來自俄羅斯的電影攝制者。憨豆先生希望能拍一部有關自己的電影,他想做一個電影攝影者,在法國小鎮拍攝先鋒派電影。他偷偷帶著這位電影人的兒子跳上火車,兩人假扮一對父子,卻因為言語不通和花光了錢而陷入窘境。他還以「綁架者」的身份遭到警察的追捕。片中的他,依然是穿著整齊,頭腦簡單,常常闖了禍就落荒而逃。最終我們的憨豆先生是被當做「綁匪」被警察抓走還是憑借影片贏得金棕欖獎,答案就在這部充滿羅溫·艾金森經典搞笑鏡頭的喜劇《憨豆先生的假期》中。
幕後製作:憨豆先生的回歸
沉寂十年之後,憨豆先生「歸來」了,「憨豆先生」系列第二部電影《憨豆先生的假期》2007年3月25日在英國上映。導演是執導過處女作《紳士的啟示聯盟》(the league of gentlemen『s apocalypse,2005)的史蒂夫·班德萊克。曾憑借「憨豆先生」系列而聞名的英國著名演員羅溫·艾金森再次擔任該片主演——憨豆先生。在這部影片中,憨豆先生延續了對白極少,以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變化多端的搞笑表情來呈現劇情的特點。不同的是,這次惡搞的對象是戛納電影節。 《憨豆先生》是英國bbc招牌電視喜劇,在英國號稱有1850萬觀眾,劇中的主角也就是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溫·艾金森就是憑藉此劇揚名。英國人甚至認為他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1997年憨豆先生第一次以電影版出現,片名為《憨豆先生的大災難》,這是一部充分展示英國式幽默的影片,片中的憨豆先生是一家英國皇家美術館展覽廳的守衛人員,畫廊竟把最不稱職的他作為美術館的代表派往美國參加一次名畫的揭幕式,可想而知,派這位濫竽充數的憨豆先生去的結果就是一幕幕令人捧腹的鬧劇。有評論說此片也藉此諷刺了英美兩國的官僚主義。該片在歐美放映時大受歡迎,在全球取得了2.4億美元的票房,羅溫·艾金森也由此名揚全球。但是自此之後,遲遲不見第二部電影推出,曾有消息說,因工作壓力過大,「憨豆先生」患上了抑鬱症,然而這種說法並未得到演員本人的證實。如今,在等待了十年之後,人們終於迎來了憨豆先生的第二部電影——《憨豆先生的假期》。
搞笑戛納電影節
相比於《憨豆先生的大災難》以美國為故事背景,在這一部影片中憨豆先生去的是法國,鏡頭轉向了歐洲,而且這次的搞笑對象是戛納電影節。不同於美國式幽默採用誇張的話語讓人捧腹大笑,英國式的幽默往往是通過肢體語言和搞笑表情點到為止,一切盡在不言中。羅溫·艾金森將這種特點表演到了極致。片中,厭倦了倫敦陰雨天氣的憨豆先生,夢想能在法國南部的陽光沙灘上度個美妙的假期。在中了頭獎之後他興高采烈地踏上了從英國前往法國的度假旅途,不過,這一路上可是麻煩不斷,坐錯車、把行李落在火車上、憨豆先生在火車上上上下下、落了東西在月台或者行李箱……笑料百出。旅途中雖然波折重重,憨豆先生最終還是來到了戛納,展示了自己的影片,實現了自己的法國度假夢。 盡管與第一部電影相隔已有十年之久,不過憨豆先生的搞笑功力依然不減當年。遺憾的是,憨豆的扮演者羅溫·艾金森曾透露,這可能是他的最後一部憨豆作品了。至於這是不是針對新片的炒作噱頭就不得而知了。
他的智商不亞於007
不過,這位「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現實生活中卻擁有牛津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能夠演出那麼白痴的憨豆先生,真是堪稱演技一流,智商也絕對不止「007」。其實,在飾演憨豆先生之前,羅溫·艾金森在影壇已經默默耕耘了好長一段時間,曾藉助bbc的《非9點新聞》(not the nine o『clock news)獲得艾美獎最佳國際劇集獎、大英學院獎以及bbc年度最佳藝員,暫露頭角。在《黑蝰蛇》(the black adder)一劇中,他飾演了尖酸刻薄、愛冷嘲熱諷的愛德蒙,顯示了他的語言才華和精湛演技。不過,讓他的演技登峰造極的還是他飾演的憨豆先生。
現年52歲的他,五官還能猶如「橡皮」般伸縮自如,搞笑時表情細膩,真是與憨豆先生合二為一了。這個角色讓羅溫·艾金森風靡全球,我們從各種系列的商品中也可以看出他有多火了:除了有劇片的錄像帶、dvd之外,還有明信片、電話本、賀卡以及各式各樣的t恤、書籍、劇本、劇照集、傳記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憨豆日記》,裡面收集了憨豆生活中最重要最隱私的點點滴滴。時隔十年,憨豆先生重返銀幕,不知影迷們又將對憨豆先生在新片中的搞笑功力作何反應,我們拭目以待。
花絮:
·羅溫·艾金森公開宣布這部電影將是他最後一次扮演憨豆先生這個角色。
·羅溫·艾金森向媒體這樣介紹《憨豆先生的假期》:「我們總覺得這是另一部憨豆的電影,事實上,它與第一部有很大的不同。」
·對於新片的發布,海外媒體評論說:「不得不承認,羅溫·艾金森與憨豆先生似乎已『二合一』,他不必開口,你見到他就想笑。」
·2007年3月7日,「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現身澳大利亞悉尼海灘,為《憨豆先生的假期》進行宣傳。羅溫·艾金森在現場大耍活寶,以「憨豆」的標准表情展示了他獲贈的泳褲。
·2007年3月25號,「憨豆先生」系列的第二部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期》在英國倫敦舉行了首映式。在影迷的翹首企盼下,羅溫·阿特金森開著他那輛著名的黃色小汽車,來到了紅地毯上,面對影迷的歡呼和媒體的鏡頭,擺出了他的招牌動作。
·《憨豆先生的假期》從2007年3月25日起將逐步亮相歐洲各大影院。
主要作品年表
[編輯本段]
2007 - Mr Bean's holiday 憨豆先生的假期/憨豆先生2
2003 - Johnny English 憨豆特工(憨豆007)
2002 - Scooby-Doo 狗狗震
2001 - Rat Race 瘋狂世界
2000 - Maybe Baby 寶貝喜臨門
1997 - Bean 憨豆先生(豆豆秀、比恩先生、豆子先生)
1994 -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4 - Lion King, The 獅子王 (配音)
1993 - Hot Shots! Part Deux 反斗神鷹Ⅱ
1990 - Witches, The 巫婆
1989 - Tall Guy, The 高個子(高佬先生、長腿傢伙)
1989 - Mr. Bean 豆子先生5:不可能的任務
1983 - Never Say Never Again 007之永不說不(鐵金剛勇奪巡航導彈)
路雲·雅堅遜(Rowan Atkinson)
出生英格蘭東北部紐卡素的路雲雅堅遜,是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早在1977年,路雲在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的演出已引起注目,翌年他在Hampstead劇場的表現贏盡好評,成為英國廣播公司(BBC)的NottheNineO'clockNews節目其中一位創立者。該節目獲空前成功,更連續製作了四輯,錄音副產品的銷量超過白金紀錄,書籍在銷售榜名列前茅,並於蒙特勒(Montreux)藝術節獲銀玫瑰獎(SilverRose),就連艾美獎(Emmy)及英國影藝學院(BritishAcademyAward)也有路雲的蹤影。節目大受歡迎,路雲被英國廣播公司封為年度名人(PersonalityoftheYear)。
在1981年,路雲成為最年輕在倫敦劇場區WestEnd舉行一人騷的表演者,他在著名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GlobeTheatre)開騷座無虛席,為他奪得WestEnd劇場聯盟(SocietyofWestEndTheatre)頒發年度最佳喜劇獎(ComedyPerformanceoftheYear)。1983年,路雲與作家李察寇蒂斯(RichardCurtis)為英國廣播公司創作處境悲劇《黑爵士》(Blackadder),該系列播足五年,一共四輯的《黑爵士》奪得三項英國影藝學院(BritishAcademyAwards)大獎、艾美獎(Emmy)、三項美國有線大獎(AceAwards),包括最佳藝人獎(BestEntertainmentPerformance),當年路雲再被英國廣播公司封為年度名人。1985年,路雲在奧德維奇戲院(AldwychTheatre)演出LarryShue的劇作《TheNerd》,翌年,他再在WestEnd劇場區舉辦爆滿觀眾捧場的一人騷,最後該表演移師到美國百老匯、澳洲、紐西蘭、遠東及英國作巡迴演出。在1988年,路雲於WestEnd劇場區連續六個月演出劇作《TheSneeze》,演出由俄國劇作家安東契可夫(AntonChekhov)撰寫的喜劇作品集。
路雲的電視連續劇《戇豆先生》(Mr.Bean)以無對白演出,首集節目奪得蒙特勒(Montreux)藝術節的金玫瑰獎(GoldenRose),以及在艾美獎獲提名。《戇豆先生》劇集被提名在艾美獎,以及奪得兩項班芙電影節(BANFFAwards)大獎及美國有線大獎的最佳喜劇獎(1995年)。
《戇豆先生》劇集的版權被賣到全球二百多個地區播放,成為十年來在商業電視頻道最高視的喜劇節目。路雲擁有股份的製作公司TigerAspect除負責製作《戇豆先生》,還製作令路雲著迷的汽車節目。不時參與電影演出的路雲,最近作品是合家歡喜劇《狗狗震》(Scooby-Doo),其餘的作品有1983年的《鐵金剛勇奪巡航導彈》(NeverSayNeverAgain),片中他與占士邦辛康納利合演、喜劇有1989年的《高佬先生》(TheTallGuy),路雲與謝夫高拔林(JeffGoldblum)同台演出。其他電影有《四個婚禮一個葬禮》(FourWeddingsandaFunera)及《反斗神鷹II》(HotShots!PartDeux)等。去年,路雲為《戇豆先生》的動畫版進行配音,該節目正在英國電視台播放。
>>>>>>>>>>>>>>>>>>>>>>>>>zxz>>>>>>>>>>>>>>>>>>>>>>>>>>>>>zxz<<<<<<<<<<<<<<<<<<<<<<<<<<<<
羅溫艾金森以豆豆先生一角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明星,他於1977年以愛丁堡戲劇節中的演出備受好評,並於1981年成為在倫敦劇場界最年輕就擁有個人秀的演員,他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演出的影集【黑騎士】曾經贏得四座英國金像獎、一座國際艾美獎及三座全美有線電視獎,他並曾被選為BBC年度風雲人物。
他接下來的電視節目則是大受歡迎的【豆豆先生】,該影集的首集曾獲得國際艾美獎提名,之後播出的影集則獲獎無數。該影集在兩百多個地區播映,並成為90年代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他成立的Tiger Aspect製作公司曾製作多出成功記錄片,以及許多高收視率的電視影集。他曾演出的電影作品則有【巡弋飛彈】、【機飛總動員2】、【你是我今生的新娘】、【獅子王】(配音)、【豆豆先生】、【瘋狂世界】、【史酷比】、【凸捶特派員】、【愛是您愛是我】、【保持緘默】等片憨豆先生的假期中他的車什麼牌子?答:老款的MINI cooper
電影:Mr Bean's hoilday
別名:憨豆先生放大假,憨豆的假期,憨豆先生2,憨豆的黃金周
上映時間:2007.7.27
繼《憨豆先生》和《憨豆特工》兩部影片逗得全世界觀眾狂笑,全球票房大賣後,憨豆先生再次回歸,與各位開心歡度2007的夏天! 正所謂傻人有傻福,憨豆這次竟然贏得旅遊大獎,可以從英國飛到巴黎玩夠一星期。正值戛納影展,憨豆本來打算帶著他那部全新的DV到處拍攝,但途中卻遇到俄羅斯名導演,更誤打誤撞被以為是綁架其10歲兒子史蒂芬的綁匪。憨豆和史蒂芬雖然語言不通,卻一同開開心心遊玩到巴黎,抵達目的地才赫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全城的通緝犯。 為免牢獄並度過自己的開心假期,憨豆必須避開所有耳目,安全地把史蒂芬送回他爸爸身邊。期間他更遇上半紅不黑的好萊塢女星莎賓娜,好心的憨豆希望可以幫助美女成名,當中卻搞出不少荒唐事... ....
以下是扮演憨豆先生的演員的一些介紹
主要作品年表
2007 - Mr Bean's holiday 憨豆先生的假期/憨豆先生2
2005 - Keeping Mum 保持緘默
2003 - Johnny English 憨豆特工(憨豆007)
2002 - Scooby-Doo 狗狗震
2001 - Rat Race 瘋狂世界 (亡命奪寶)
2000 - Maybe Baby 寶貝喜臨門
1999 BLACKADDER BACK & FORTH (黑爵士之穿梭時空)
1997 - Bean 憨豆先生(豆豆秀、比恩先生、豆子先生)
1994 -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4 - Lion King, The 獅子王 (配音)
1993 - Hot Shots! Part Deux 反斗神鷹Ⅱ
1991 Camden Town Boy, (坎登鎮男孩)
1990 - The Witches (巫婆 )
1989 - Tall Guy, The 高個子(高佬先生、長腿傢伙)
1989 - Mr. Bean 豆子先生5:(不可能的任務 )
1989 The Appointment of Dennis Jennings, (丹尼斯的約會)
1989 Blackadder's Christmas Carol (黑爵士聖誕特輯)
1989 Blackadder Goes Forth (黑爵士 IV)
1988 Blackadder The Cavalier Years (黑爵士之騎士年代)
1988 The Sneeze, (噴嚏) (舞台秀)
1987 Just for Laughs II ( 電視節目)
1987 Blackadder the Third (黑爵士III)
1986 The New Revue, (時事諷刺劇)(舞台)
1985 Blackadder II ( 黑爵士II)
1984 The Nerd, (討厭傢伙) (舞台戲)
1983 The Black Adder (黑爵士 I)
1983 - Never Say Never Again 007之永不說不(鐵金剛勇奪巡航導彈)
The Secret Policeman's Other Ball, 1982; (秘密警察2)
1979-82 Not the Nine O'Clock News (非九點新聞) (劇作人之一)
1981 Rowan Atkinson, (舞台單人秀)
1981 The Secret Policeman's Ball, (秘密警察) (劇作人之一);
1979 Canned Laughter (罐裝笑聲)
1978 Beyond a Joke, (舞台秀)
AWARDS:
獎項
<憨豆>
金玫瑰獎,1991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1991
三次最佳輕喜劇1991,
最佳喜劇1992
BLACKADDER
黑爵士
The Blackadder series was voted the Best Comedy Show of the Year in 1990.
黑爵士系列成為1990年度最佳喜劇
He was awarded the Laurence Olivier Theatre Award for Best Comedy Performance in 1982 for the 1981 season.
1981-1982年他獲得勞倫斯奧利佛學院獎
瑣事
Has an HGV license.在他的網球場里騎他的無車身小型游戲車, 斯綈芬(好友),' 他身上連一點娛樂行業的細胞也沒有.'
Owns various fast cars (Aston Martin Vantages, etc.).擁有很多跑車.
Writes articles for CAR (a British car magazine). 為CAR(一家英國的汽車雜志)寫文章
Races (and also crashes) his Aston Martins in the Aston Martins Owners club series.
參加ASTON MARTINS 擁有者俱樂部的賽事,而且撞了他的ASTON MARTINS
His wife, Sunetra Sastry, is a make-up artist.他的妻子是化裝師
Attended Cathedral Chorister School, Durham with Tony Blair. 和前首相布萊爾在達拉莫的唱詩班學校同學
Once crashed his MacLaren F1, a supercar valued at more than1 ,000,000, into the back of a stationary Mini Metro, valued at around 600. The damage was not severe.有一次把他價值過百萬美圓的MF1 撞到了一輛靜止的價值只有600美圓的MINI METRO上,損傷不大.
He was one of the guests at Prince Charles' and Camilla Parker-Bowles' wedding.他參加了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的婚禮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網路的貼吧「憨豆先生」
有更多資料
Ⅳ 蒙娜麗薩是圖還是電影是有這么一個人她是哪國人
《蒙娜麗莎》(Mona Lisa)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1]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2]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3]
每年到盧浮宮鑒賞《蒙娜麗莎》作品的人數,大約有600萬左右。[4]1952年,德國發行首枚《蒙娜麗莎》郵票。[5]
中文名
蒙娜麗莎
外文名
Mona Lisa
作者
(義大利)列奧納多·達·芬奇
創作年代
1503年~1517年
畫作類型
油畫
Ⅵ 有哪些小時候看不以為意,長大以後細思恐極的動畫情節
看動畫片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奇怪,不同時期看同一部動畫片其實是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很多情節其實小時候看起來不以為意,長大以後則細思極恐。
寫在最後
私以為以前那段時期的動畫片類型更多,情節也相對更加精彩一些,可能是當時更加寬松的創作環境與較低的生活壓力吧。希望經典的動畫片可以更多一些!
Ⅶ 《蒙娜麗莎》的繪畫背景和含義
創作背景
一、人文背景
文藝復興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於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
二、草稿背景
在《蒙娜麗莎》創作之前,就有一幅,《艾爾沃斯·蒙娜麗莎》油畫:《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出自達·芬奇,其創作時間遠遠早於《蒙娜麗莎》油畫作品。《艾爾沃斯·蒙娜麗莎》繪畫,人物的面色清新紅潤,不沾歲月痕跡,有著與蒙娜麗莎非常相似的長相、服飾、手勢和神秘笑容,只是更為年輕。有專家還曾利用碳定年法對《艾爾沃斯·蒙娜麗莎》進行了測定,結果顯示,該幅畫創作於15世紀。
含義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7)法國電影蒙娜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作品反響
17世紀中期,達·芬奇的名字和《蒙娜麗莎》出現,曾經在楓丹白露宮編纂藝術品目錄的班爾·湯,把《蒙娜麗莎》稱為「畫中之畫、首屈一指」。 每年到盧浮宮鑒賞《蒙娜麗莎》作品的人數,大約有600萬左右。
衍生作品
1919年,達達主義的代表人物、20世紀的藝術家馬歇爾·杜尚開啟了帶胡須《蒙娜麗莎》肖像的無限重復創作。並且,這一改造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標志性事件,杜尚也成了「惡搞」《蒙娜麗莎》的「始作俑者」。
1965年,馬歇爾·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麗莎的小鬍子,以這種方式宣稱「蒙娜麗莎」是達·芬奇和杜尚跨越文藝復興和20世紀兩個時期,在新藝術史中共同創作的作品。
1954年,美國肖像攝影師菲利普·哈爾斯曼將達利雙目瞪圓、鬍子翹起的怪異面孔挪用到了蒙娜麗莎的臉上,並在她青筋凸起的手中塞滿錢幣,用以諷刺達利晚年欺騙式的賺錢方式。
20世紀50年代,電影《蒙娜麗莎》出品,榮獲1959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1965年,巴黎舉行「《蒙娜麗莎》藝術節」,29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帶著標新立異的《蒙娜麗莎》齊聚於此。
1972年,弗蘭克·福斯創作《蒙娜麗莎的可視基因》作品,該作品是一種原生、創新和超前的視覺效果。
2009年,法籍華人畫家嚴培明在盧浮宮展出巨幅油畫《蒙娜麗莎的葬禮》,畫面中的蒙娜麗莎眼裡含著淚水。
Ⅷ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作者簡介
作者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和 達芬奇畫像
米開朗琪羅,桑迪.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全才。他不僅是天才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詩人、哲學家和音樂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工程師等等。10多年來,人們一談起人類的文化進步,就會提及其中燦爛輝煌的一頁——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就要聯想到達·芬奇的那些豐功偉績。 1452年4月15日 義大利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卡芙所生 1466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4歲) 1475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1年 繪制《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29歲) 1482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0歲) 作者 1499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7歲) 1503年 回到佛羅倫薩,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1歲) 1515年 應姬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3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編輯本段相關探索
微笑之謎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 83%,厭惡 9%,恐懼 6%,憤怒 2%。 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博士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是與人體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利文斯通博士是視覺神經活動方面的權威,主要研究眼睛與大腦對不同對比和光暗的反應。利文斯通說:「笑容忽隱忽現,是由於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類的眼睛內有兩個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分辨顏色、細致印記。環繞淺窩的外圍部分則留意黑白﹑動作和陰影。據利文斯通說,當人們看著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確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於外圍視覺並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加大了。不過,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利文斯通說:「如果看著她的嘴巴,便永遠無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隱若現,源於人們的目光不斷轉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臨摹《蒙娜麗莎》,描繪口部時便要望著別處。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芬奇,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胡須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他還是個左撇子,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別人要藉助鏡子才能讀出他寫的東西。因此藉助鏡子亦不失為欣賞者讀畫的一種方法。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抿著的笑唇,恰好是一個背部線條分明的結實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說,表現人體美和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又是他的藝術觀。 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 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諸如微笑不露皓齒是因原型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原型因愛女夭折,憂郁寡歡,難掩凄楚之態;更有甚者,把蒙娜麗莎從貴婦寶座上推落下來,把原型貶為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 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說明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孔代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得過一次中風,請看,她半個臉的肌肉是鬆弛的,臉歪著所以才顯得微笑。 英國醫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麗莎懷孕了。他的根據是:她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皮膚鮮嫩,雙手交叉著放在腹部。性學專家推測:蒙娜麗莎剛剛經歷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現出令世人傾倒的微笑。 還有一種近乎無稽之談的說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亞胺似的,顯得很陶醉,這是吃完巧克力後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歡愉激素。這種說法很少有人相信,因為當時還沒有巧克力呢。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人類學教授辛科爾 肯瑞爾認為蒙娜麗莎有這樣的微笑是因為她把飯吃飽了,因為她嘴角的弧度和她手輕放在自己的腹部上的動作與人類在飽食一頓之後的反應完全相同。 畫中,左邊的地平線比右邊的低,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比右側大。歷史上左邊代表女性,體現達·芬奇崇拜女性。其實蒙娜麗莎與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共通之處,埃及傳說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將其讀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麗莎非男非女,是兩性的結合體。
Ⅸ 這個是什麼動畫片
《小魔女蒙娜》是加拿大的系列動畫片,歷時三年製作,長達65集。導演為Louis Piché和Jean Caillon。《小魔女蒙娜》改編自英國著名兒童作家索妮亞·霍利曼同名小說,講述了蒙娜和她的朋友在想像世界中的歷險故事,後由中國引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兒童合唱團配唱主題曲。
小魔女營救蒙娜被譽為智商最高的女生,她身披花布披肩,還有兩只可在暗處發光的犬牙,其實只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她對怪異的超自然的事情特別敏感,養有一隻怪貓阿方,這個小夥伴與她一起破解各種神秘怪異的事情。
中文名稱
小魔女蒙娜
外文名稱
Mona the vampire/Mona le vampire
製片地區
加拿大
集 數
65集
導 演
羅培翅,邵其剛,柏林,楊清,趙發華
類 型
兒童,魔幻
發行公司
杭州安高文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首播頻道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
上映時間
2004年
每集長度
23分鍾
其它譯名
小魔女莫娜
原 著
索妮亞·霍利曼
編 劇
祖萬梓,朱嘉莉,單懇彤,華康
出品公司
廣州藝洲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