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電影登陸安琪奧

二戰電影登陸安琪奧

發布時間:2022-09-22 01:25:01

Ⅰ 關於2戰的歷史電影、

經典影片有《莫斯科保衛戰》前蘇聯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是觀眾百看不厭的經典。而近兩年來頗受關注的新片《布穀鳥》也在展播之列,導演認為片名《布穀鳥》的含義源自前蘇聯時期人們的一種習慣問話「布穀鳥,我還能活多長時間」。二戰時期,蘇聯士兵常把芬蘭的狙擊手稱為「布穀鳥」,因為狙擊手決定生命的時間。2002年,《布穀鳥》榮獲了包括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男主角、國際影評學會最佳影片獎,義大利歐洲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女主角獎,俄羅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金鷹」獎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主角獎等眾多獎項。

同樣,電影《狙擊手》東西方兩大神槍手的精彩決戰,也會讓軍事迷們大呼過癮,與曾在國內公映過的同題材影片《兵臨城下》所不同,在影片《狙擊手》中,那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是一位女性,顯得更富傳奇色彩。

此外,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生活實錄的《安妮日記》,記錄廣為人知的諾曼底登陸的《六月六日登陸日》等影片,也將用不同的角度展現那段歷史。

世界各國還有很多很多有關二戰的電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 巴頓將軍 阿拉伯的勞倫斯 最長的一天 卡薩布蘭卡 坦克大決戰 血與火的年代 莉莉·馬蓮 六壯士 鷹從天降 倫敦上空的鷹 細細的紅線 虎虎虎 珍珠港
中途島戰役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 戰地情人(柯萊利上尉的蔓陀鈴)
逃往雅典納 安齊奧之戰 哈特的戰爭 孽戰 兵臨城下(大敵當前)
不列顛戰役 風語者 雪地英雄 水下敵人 鬼堡
鑽石寶劍 雪嶺雄鷹(雄鷹堡擒碟) 斯大林格勒戰役 蘇捷斯卡戰役
深藍的世界 廣島大爆炸
英烈歲月 水下敵人 羅馬大屠殺 勾魂谷 孟菲斯美女
鐵十字勛章(英雄血) 伏兵(芬蘭)
軍校軼事(法) 1945 納粹大屠殺(陰謀)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Ⅱ 《血戰安齊奧》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血戰安齊奧》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wzdo-ZeeD44jEfm_bLuEA

?pwd=13xt 提取碼: 13xt
《血戰安齊奧》
導演: 愛德華·迪麥特雷克
編劇: 杜里奧·科萊蒂、弗蘭克·德·費里塔、朱塞佩·吉歐尼
主演: 羅伯特·米徹姆、彼得·法爾克、羅伯特·瑞安、阿瑟·肯尼迪、厄爾·霍利曼、馬克·達蒙、雷尼·桑托尼、吉安卡羅·吉安尼尼、約瑟夫·沃爾什、托馬斯·亨特、安東尼·斯特爾、帕特里克·馬基
類型: 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68-07-24
片長: 117 分鍾
1944年,35,000名盟軍輕易登陸義大利海岸齊安奧,德軍在該地區全無兵力防守.然而謹慎有餘的盟軍指揮官沒有選擇揮軍深入,而是選擇了在灘頭固守.結果給了德軍指揮官凱瑟林元帥足足兩周的時間調兵遣將.等盟軍發起進攻時,德軍已完全准備就緒.結果該場戰役歷時4個月才終告結束,而盟軍傷亡累計達到3萬多人……

Ⅲ 二戰義大利安琦奧之戰

1張
安齊奧戰役
亞歷山大將軍於11月制定了代號「鵝卵石」的作戰計劃,准備投入1個師在「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安齊奧海灘登陸,協同正面部隊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但由於盟軍12月初對「古斯塔夫」防線發動的兩次攻擊均告失利,而且盟軍正全力組織即將於1944年6月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地中海戰區的一些精銳部隊和裝備都被陸續調往英國,有鑒於此,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建議取消該計劃,並隨即得到亞歷山大的批准。
中文名
安齊奧戰役
外文名

發起時間
1944年6月
登陸開始
1944年1月17日
類別
戰役
戰役背景
1944年初義大利戰場上,盟軍被阻止在德軍「古斯塔夫」防線面前,盡管盟軍以美軍第5集團軍、英軍第8集團軍和英軍獨立第5軍組成的第15集團軍群,由亞歷山大上將指揮,共計19個師又4個旅,還得到近4000架飛機的支援,卻無法突破德軍C集團軍群的堅固防線,該集團軍群由凱塞林元帥指揮,下轄第10、第14集團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的第10集團軍15個師防禦「古斯塔夫」正面,第14集團軍8個師則位於第10集團軍北部,作為後援,並負責肅清義大利北部的游擊隊,保障交通線的暢通,同時警戒義大利北部海岸。
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60餘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直至亞得里亞海邊的奧爾托納,橫貫義大利,防線的中樞要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這座陡峭山峰的腳下就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六號公路,德軍占據著卡西諾峰,就可以居高臨下封鎖六號公路,切斷盟軍向羅馬的通路。整條防線到處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雷區,加上又是憑借著天險之利,絕對是易守難攻,因此盟軍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四個月中,付出了數萬人的重大傷亡,依然沒有取得突破。
12月1日剛結束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盟軍在地中海集結著優勢的海陸空部隊,而諾曼底登陸要到次年6月才會發動,他實在不願意足足半年的時間里,毫無作為,應此強烈要求盟軍地中海部隊採取行動,攻佔羅馬,解放義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他與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將領進行商議,就這樣已經被束之高閣的「鵝卵石「又提了出來,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該計劃的兵力由1個師增加到2個師。丘吉爾將其比喻成一隻牙尖爪利的野貓,去撕開德國人柔軟的下腹部,一舉抓碎德國人的心臟!
但是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輸2個師的登陸船隻,同一時刻里諾曼底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准備之中,登陸船隻是戰役准備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戰區是絕對不能影響諾曼底戰役准備的,一時間,登陸船隻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仔細研究了登陸船隻的使用,丘吉爾也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請求增派登陸船隻,在羅斯福的親自過問下,盟軍仔細協調了登陸船隻的使用,推遲了56艘登陸艦離開地中海的時間,終於拼湊出了87艘登陸艦,勉強能夠運送2個師,但這些登陸艦只能供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隨後就將調往英國——求戰心切的丘吉爾接受了這一苛刻的條件。
1944年1月8日,丘吉爾批准了「鵝卵石」計劃,以2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陸
戰役准備
安齊奧,這個小漁港位於「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里,羅馬以南45公里,在戰前是周末的休假勝地,海灘沙礫晶瑩松軟,四周樹木掩映,卻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威爾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陸部隊是從美軍第5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6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盧卡斯,下轄2個師、1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萬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3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1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3師經歷過突尼西亞戰役、西西里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1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敦刻爾克撤退和北非戰役,而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乾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里指揮,共150餘艘登陸船隻和126艘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陸編隊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運輸船、5艘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34艘步兵登陸艇、33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2艘護衛艦、2艘炮艇和23艘掃雷艇,負責運送美第3師在代號X灘的安齊奧以南灘頭登陸。
北部登陸編隊由特魯布里英國海軍少將任司令,由3艘步兵登陸艦、3艘坦克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29艘步兵登陸艇、17艘坦克登陸艇、1艘火箭炮登陸艇、30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和16艘掃雷艇,負責運送英1師在代號「彼得」的安齊奧以北灘頭登陸。
空中支援力量為700架作戰飛機。
此外,還有美軍第45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英軍第56步兵師作為第二梯隊,准備在第一梯隊登陸成功後上岸擴張戰果。
德軍認為盟軍根本沒有力量在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同時組織側後登陸,所以在安齊奧一帶只部署了1個工兵營,兵力極其空虛。甚至還在盟軍登陸前的數小時,取消了這個工兵營的戒備狀態。但在德軍諸多傑出將帥中,凱塞林堪稱佼佼者,他仍做了必要的預防准備,制定了周密詳盡的部隊機動方案,在義大利北部乃至德國本土的預備隊,可以迅速根據這一方案南下增援,所有通行的道路都事先進行了准備,即便是在最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也能保證通過大批部隊,工兵部隊對道路冰封以及橋梁損壞,都有針對性的處置預案。在一些偏僻的叉道上,還處心積慮地設立了很多隱蔽的補給點。
與丘吉爾雄心勃勃相反,「鵝卵石」行動的兩位關鍵人物——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卻憂心重重,克拉克經歷了薩勒諾的慘烈戰斗之後,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根本不相信英國情報機關通報的德軍主力全都集中在「古斯塔夫」防線,認為這是英國人用以鼓舞士氣的拙劣把戲,而且一想到海軍在部隊上岸兩天後就要撤走,更是覺得心裡沒底。還有好不容易拼湊出的87艘登陸艦中,只有14艘是可以攜帶登陸艇的新艦,其餘73艘都是只能攜帶兩棲車的老式登陸艦,而兩棲車速度慢,載重小,適航行能有差,駕駛人員也沒有經驗,就在1月17日的演習中,就有40輛兩棲車翻沉,不僅淹死了不少人,還損失了10門火炮,基於這些原因,他給盧卡斯的命令中只是要求在確實佔領和控制安齊奧及其附近地區後,再向阿爾班山前進,深怕第6軍孤軍深入,遭到全軍覆滅。臨行前還特意囑咐盧卡斯,不要夢想一舉奪取羅馬,千萬不要貿然進兵。第5集團軍作戰部部長布萊恩准將明確指示,第6軍上岸後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更改作戰計劃。
盧卡斯比他還要悲觀,還要謹慎。在日記里多次流露出對此次作戰的恐懼和擔憂,心底里一直有著濃重的陰影,非常害怕重蹈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利波利登陸的覆轍,那場死傷慘重卻一無所獲的戰役就是由當時擔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一手策劃指揮的,與現在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更要命的是盧卡斯的好友,大名鼎鼎的巴頓將軍也對此次作戰深表憂慮,這所有的一切,都給此次作戰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戰役過程
登陸開始
1944年1月17日,「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盟軍美第5集團軍和英第8集團軍,發起了全面攻擊,力求取得突破,即使無法突破,至少也要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其預備隊,使其無力顧及安齊奧。同一時間里,美第6軍開始登船。
1月21日下午,盟軍登陸部隊3.6萬人和所有裝備、補給,分乘253艘艦船從那不勒斯起航。為迷惑德軍,船隊先經卡普里島向南航行,直至夜幕降臨後,才轉向安齊奧。
午夜前後,登陸船隊順利到達換乘海域,隨即開始換乘登陸艇等小型登陸工具突擊搶灘。盟軍吸取了薩勒諾的經驗教訓,在所有登陸艇的艇首都加裝多管火箭炮,對登陸海灘實施密集猛烈的火力准備。
1月22日二時,即預定的登陸時間,盟軍首批登陸部隊准時上岸,幾乎沒有遭到抵抗,擔負防禦任務的德軍工兵營大部被俘,其中很多人在被俘時還穿著睡衣!
八時,美軍先頭部隊已佔領安齊奧鎮。盟軍繼續推進,順利佔領了預定目標,美3師到達墨索里尼運河,英1師到達莫萊塔河河口。至二十二時,3.6萬人的登陸部隊和3000輛車輛全部上岸,並在海灘建立起了長15公里的環形陣地,德軍只有零星空襲,盟軍損失極其輕微。此時,距海灘僅24公里之遙的阿爾班山和山腳下通往羅馬的六號、七號公路,只有德軍幾個哨所,完全可以說,這一切都將是垂手可得!但盧卡斯置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必須迅速佔領阿爾班山的指示於不顧,他打定主意,只要「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突破,他就決不向縱深推進,因此他只是下令加強防禦,鞏固灘頭。22日整整一天,第6軍就在灘頭止步不前。
凱塞林得知盟軍在安齊奧登陸的第一反應是瞠目結舌!因為此時從安齊奧到羅馬沿途已無一兵一卒!換言之,羅馬已經是盟軍的囊中之物了!但出乎意料的盟軍竟然在海灘逗留不前,凱塞林不愧是傑出的軍事家,立即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他憑借事先擬訂的計劃,迅速將義大利北部的第14集團軍調往安齊奧。
1月23日,火速趕來的第一批德軍首先控制了咽喉要點——阿爾班山,所有通向內陸的公路均在德軍炮火的控制下,第14集團軍司令馮·馬肯森中將也趕到了,他將負責直接指揮安齊奧一線戰斗。從第10集團軍、第14集團軍共8個師中緊急抽調出的部隊正陸續到達,開始建立起防線,還有5個師的部隊正日夜兼程趕來。
黃昏時分,德國空軍幾個月來第一次大舉出動,擊沉了盟軍1艘驅逐艦,德軍還使用了HS—293型無線電遙控滑翔炸彈,盟軍很快掌握了對付這種炸彈的有效方法,對滑翔炸彈的無線電遙控頻率實施無線電干擾,使其改變彈道墜海。至1月29日,在德軍的空襲中,盟軍有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船和醫院船各1艘被擊沉,2艘驅逐艦和1艘坦克登陸艦被擊傷,此外還有登陸艦、掃雷艦、步兵登陸艇、掃雷艇各1艘觸雷沉沒,防空艦和驅逐艦各1艘觸雷受傷。
灘頭上的盟軍開始感覺情況不妙了,美第3師師長特拉斯科特和英第1師師長彭尼見盧卡斯坐失良機,聽任德軍集結,心急如焚!強烈要求迅速出擊。而亞歷山大和丘吉爾也都來電質問,為何不迅速佔領至關重要的阿爾班山?此時,盧卡斯仍不打算向縱深推進,在上下的壓力,以及考慮到灘頭還比較狹小,這才決定向外擴張,美軍攻佔奇斯泰爾納鎮,英軍則攻佔卡姆波萊奧火車站。
奇斯泰爾納鎮,位於蓬廷沼澤的邊緣,七號公路和從那不勒斯至羅馬的鐵路都從該鎮經過。卡姆波萊奧火車站則正處在安齊奧通往阿爾班山山腳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上,兩地都是安齊奧地區的交通要沖,兵家必爭之地。
美3師在進攻奇斯泰爾納鎮的戰斗中遭到了德軍頑強抗擊,每一條田埂,每一間房屋都要經過激烈爭奪,師長特拉斯科特見正面進攻進展緩慢,便決定實施滲透穿插,投入精銳部隊——陸軍別動隊,這支部隊曾在西西里和薩勒諾一展身手,訓練有素,作風頑強,善打硬仗惡仗,堪稱虎賁勁旅。他們將在夜間穿越德軍防線,突襲奇斯泰爾納鎮。當晚,別動隊沿著被稱作「潘塔諾壕溝」的水溝悄然而行,一路上匍匐前進,穿過德軍防線後,到達距奇斯泰爾納鎮中心街區僅800米,這才一躍而起,沖上公路向附近房屋撲去——說時遲,那時快,德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傾瀉而下,原來,德軍早已發現他們的行蹤,一直等到他們進入開闊地帶,才以密集火力實施覆蓋射擊,美軍這支精銳之師完全像落入陷阱的獵物,任人宰割!在出擊的767人中只有6人逃回美軍陣地,其餘非死即俘!美軍的行動終以慘痛的損失宣告失利。
英軍首先派出了偵察分隊,沿著通向阿爾巴諾鎮的公路搜索前進,一直推進了近5000米,才遭到了從卡羅切托村一處有著紅圍牆的堅固建築里的射擊,偵察分隊把這幢紅牆建築稱為「工廠」,實際上一處大型的居住點,是義大利政府為開墾沼澤地的農民修建的。「工廠」是該地區的制高點,居高臨下控制著四周的平原,絕對是雙方的必爭之地。
英1師師長彭尼得到偵察分隊的報告,意識到德軍集結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料,因此必須在德軍大部隊到來之前,盡快奪取「工廠」和卡姆波萊奧火車站。他隨即向盧卡斯請戰,盧卡斯礙於彭尼是友軍,勉強同意這一請求。
英軍於26日凌晨發起攻擊,德軍在「工廠」頑強抵抗,甚至還在兇猛炮火支援下組織反擊,雙方展開激戰,英軍每前進一步,每奪取一幢房屋,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英軍最終以慘重的傷亡奪取了這一重要的據點。
特拉斯科特和彭尼兩位師長都意識到了情況越來越危急,一再要求盧卡斯趁德軍還沒全部到來盡快發動總攻。而丘吉爾、亞歷山大也對美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施加壓力,克拉克於1月28日乘魚雷艇親自到達安齊奧,督促盧卡斯發展進攻。就在同一天,盟軍第二梯隊美第1裝甲師和第45步兵師相繼到達,使盟軍在安齊奧已集結了6.8萬人、500門火炮和250輛M—4「謝爾曼」坦克,盧卡斯這才覺得心裡有了底,決定立即組織總攻。殊不知,此時德軍也已集結了重兵,凱塞林甚至確定了反擊的具體時間表。
1月30日,盟軍終於發動了總攻,左翼英1師和美第1裝甲師為主攻,負責攻佔卡姆波萊奧火車站,美3師和45師為右翼,攻擊奇斯泰爾納。
2月1日,右翼美軍由於傷亡慘重,進攻逐漸停頓下來,殘部掘壕堅守,准備應付德軍反撲。
左翼英軍所處的地形比較狹窄,為了發動更為有力的攻勢,英軍首先投入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奪取有利的攻擊展開線。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面對德軍彈如雨下的火力射擊,拚死沖殺,以巨大的傷亡達到了預期目的,奪取了預定的攻擊展開地域,這樣,英軍已從灘頭向內陸推進了20公里,如同一把利劍深深鍥入德軍陣地!最前沿的英格蘭希羅普郡營已奪取了阿爾班山的第一道山坡,但附近德軍力量在不斷加強,英軍急需美第1裝甲師的增援,然而該地區遍布深溝高壑,坦克幾乎無法活動,唯一可供坦克行動的道路就是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但在公路上德軍早已設置了大量障礙,而且又是處在德軍火力控制之下,如果裝甲師貿然出擊的話,必將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原來要求坦克支援的英軍,反而要先為坦克掃清障礙!擔負這一任務的是英軍舍伍德山地營,該營越過英格蘭希羅普郡營的陣地,向火車站沖去,但很多官兵好不容易突破德軍迫擊炮、機槍和自動步槍組成的交叉火網,沖到羅馬至那不勒斯的鐵路旁,卻根本無法越過鐵軌到達對面的火車站,因為這里地形非常不利,鐵路兩邊是山崖,鐵軌路基則正處在中間低窪地上,英軍從山坡上沖下路基,卻正好陷入了致命的絕地!路基一帶簡直成為可怕的屠宰場,英軍士兵就如同活靶子,被德軍的火力成片成排地掃倒!美第1裝甲師的先頭坦克營,竭盡全力提供支援,卻徒勞無功。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面對屍橫遍野的戰場,感慨地說從沒見過在一個地方死了這么多人!此戰之後舍伍德山地營只剩下8名軍官和250名士兵。
盟軍的進攻徒有傷亡,毫無收獲。盟軍官兵開始感受到困惑和擔憂,原來大有成功希望的突襲戰,眼看卻要成為免遭全軍覆沒而進行垂死之鬥了。盟軍被困在正面不足25公里寬,縱深不過25公里的狹小灘頭,「牙尖爪利的野貓」簡直成為擱淺的鯨魚!德軍則於2月3日發起了反擊,攻擊矛頭直指英軍陣地,英軍堅守陣地的第1師第3旅經受了德軍的瘋狂沖擊,德軍先以猛烈炮擊,再以裝甲部隊實施突擊,步兵則穿插迂迴,對英軍實施分割包圍。由於連日大雨,加之戰場上硝煙彌漫,盟軍空軍無法出動,英軍得不到空中支援,傷亡慘重。彭尼向盧卡斯求援,但盧卡斯卻要求其撤退,在這種情況下,撤退無異於自殺!幸虧盟軍又一批增援部隊英軍第168步兵旅和第1特勤大隊約1800人到達,第168旅原在「古斯塔夫」防線苦戰,剛被緊急調來,就立即在坦克配合下,全力救援,終於擊退了包圍英軍的德軍,第3旅這才冒著密集炮火帶著大部分傷員突出重圍。英軍以巨大代價所奪取的楔形陣地卻失去了。英軍第1師退至「工廠」、馬萊塔河和墨索里尼運河一線構築防線。盧卡斯見德軍攻勢凌厲,開始在英軍第1師防線後面5公里處建立最後防線,以備萬一。
2月7日,德軍對卡羅切托河的渡口發動了鉗形攻勢,英軍第1師竭盡全力拚死抵抗,守住了渡口,但卻失去了戰略要地——布翁里波索嶺,這個高地俯瞰著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英軍還控制著山嶺下的陣地。
2月8日,連日苦戰的英1師拼盡最後力量反擊布翁里波索嶺之敵,激烈異常的戰斗整整持續了一天,英1師投入反擊的部隊傷亡慘重,軍官幾乎全部陣亡,殘部被迫於黃昏時放棄重奪布翁里波索嶺的努力,向卡羅切托河的渡口撤退。當晚,德軍在實施猛烈炮擊之後,發起了總攻,經過連日血戰的英1師,傷亡巨大而又得不到補充,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防線很快被德軍突破,潮水般湧入的德軍隨即乘勢向「工廠」猛撲,雙方在「工廠」展開了激烈爭奪,盡管海面上的盟軍軍艦也連連開火,為英軍提供火力支援,但仍未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9日凌晨,德軍佔領了已是一片廢墟的「工廠」,隨著英軍防線上這一關鍵陣地的丟失,盟軍態勢更趨險惡。天亮後,德軍集中所有能夠集結的兵力,繼續擴張戰果。
2月10日,英軍蘇格蘭禁衛營堅守的卡羅切托村也告失守,英1師殘部退至卡羅切托河岸大堤,繼續組織防禦。
由於「工廠」失守,以及英軍防線的一再告急,盟軍登陸灘頭環形防禦有全線崩潰的危險,盧卡斯投入最後預備隊——2個步兵營和2個坦克連,於2月11日發動反擊。但盟軍的最後反擊,也未能挽回危局,反擊還是以失敗告終。
激戰灘頭
此時,安齊奧海灘上的十多萬盟軍,擁擠在狹窄灘頭陣地上,整天在德軍密集的炮火轟擊下,從將軍到士兵,都明顯感受到了危在旦夕的恐慌!但經過數年戰火考驗的盟軍不再像戰爭初期,一觸即潰,而是寸土不讓,拚死抗擊!2月的安齊奧正值雨季,連日大雨,遍地泥濘,在雨中,在泥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完全是一幅人間地獄的慘象。
2月14日,指揮義大利地區盟軍地面部隊的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親自到達安齊奧,在視察了前線後,他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向記者保證,安齊奧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然而,盟軍在地中海抽調不出更多的軍艦,也沒有足夠的後備部隊,即便有,也沒有船隻運送;即便有船,狹小的灘頭也容納不下更多的部隊。因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義大利南線全力猛攻「古斯塔夫」防線,企圖迫使德軍從安齊奧抽調部隊南下,減輕安齊奧部隊的壓力。現實竟然如此具有諷刺意味——安齊奧登陸原是要解決無法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的難題,現在正面戰線的盟軍反倒卻要救援那些原本是要幫助他們的部隊。
2月15日,英軍第8集團軍對「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卡西諾峰發動了強攻,英軍中最驍勇善戰的廓爾喀兵曾一度沖上了山峰制高點的修道院,但隨即被德軍擊退。英軍三次攻擊,均無功而返。盟軍認為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修道院被德軍作為炮兵觀察哨,實際上凱塞林在構築「古斯塔夫」防線時就嚴禁德軍官兵進入修道院,更沒有將其納入防禦體系,甚至還為修道院派出了警戒哨兵,修道院里一些珍貴文物則被轉交給了梵蒂岡的教皇全權代表——盟軍並不知道這些,憑著修道院在卡西諾山峰上的重要位置,想當然的出動近300架次B—17重轟炸機,向這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修道院投下了453噸炸彈,將其夷為平地,這反而使德軍打消了一切顧慮,在修道院斷壁殘垣下的堅固地下室里,建起了理想的炮兵觀察所。
現在,希特勒也對安齊奧關心起來,因為,近一年多來,德軍在各個戰場上迭遭敗績,正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民心士氣。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安齊奧取得勝利,必將對英美即將開始的法國登陸產生重大影響,迫使英美取消或推遲登陸,這樣就可以贏得至為寶貴的時間,先集中力量打敗蘇聯,再騰出手來從容對付英美。正因為如此,安齊奧在整個戰略上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希特勒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取得勝利。為了配合軍事行動,德國的宣傳機器也開動起來,通過無線電廣播、陣地前沿廣播和傳單等手段,一面宣稱安齊奧即將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以渙散盟軍軍心;一面極盡所能挑撥英、美軍隊之間的矛盾。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德軍不顧盟軍海空火力的打擊,不斷向安齊奧調集部隊,在安齊奧海灘周圍,德軍已集結了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和1個空降師,總計12.5萬人,超過了盟軍的總兵力,而且還有4個裝備最先進的「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的坦克營,擁有的地面炮兵火力也絲毫不比盟軍遜色。
2月15日六時,德軍全線總攻開始了,首先是猛烈炮擊,盟軍炮火隨即還擊,雙方的炮戰驚天動地,炮擊還未停止,德軍步兵就在煙霧掩護下發起了沖鋒,德軍計劃先以小群坦克直接支援步兵,以不停頓的攻擊,打開盟軍防線的突破口,然後以「虎式」和「豹式」坦克營為核心的裝甲集群沿安齊奧至阿爾巴諾的公路實施強力突擊,力爭一舉打到海灘,將盟軍趕下大海。德軍還投入秘密武器——280毫米K5列車炮,該炮實際口徑達283毫米,重218噸,發射CR42特種榴彈時,射程達62公里,威力巨大。
盧卡斯察覺了德軍主攻方向,相應調整了部署,將苦戰多日而殘缺不全的英1師調到距安齊奧10公里,距「工廠」4公里的公路鐵路立交橋,作為預備隊;剛從「古斯塔夫」防線正面調來的英軍第56步兵師第169旅和美軍第45步兵師第157團部署在公路左側;美軍第45步兵師的其餘兩個團,第179團和第180團部署在公路右側;美軍第3步兵師則位於奇斯泰爾納鎮附近。
德軍主攻方向是美軍第179團的防區,德軍攻勢如潮,步兵蜂擁而來,根本不顧同伴的死傷,一味向前猛攻,美軍依託村落的房屋和匆忙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抗擊。但德軍的攻擊一波接一波,幾乎沒有停頓,美軍的陣地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強力沖擊下,相繼失守。眼看德軍就要突破整個防線,直搗海灘。這時,盟軍在海灘上的炮兵和海面上的軍艦,一起開火了,這些炮火早已精確測定了德軍攻擊路線上的坐標,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呼嘯而來,死亡之網准確覆蓋了德軍的攻擊隊形,德軍先頭團遭到了滅頂之災,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士兵死傷大半,僥幸逃回陣地的士兵被如此猛烈的炮火完全嚇破了膽,再也不願前來送死!直至黃昏,美軍依然掌握著陣地。
天黑後,德軍改變戰術,集中力量對美軍157團和179團結合部發動夜襲,終於在美軍防線上撕開了突破口。
2月16日天剛亮,德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大舉出擊,奮力擴大夜間撕開的突破口,最終在盟軍防線上打開了一道寬約3公里的缺口!毫無疑問,接下來德軍必將以裝甲部隊從這一缺口直撲海灘。但是為了盡可能發揮裝甲部隊的突擊威力,3公里的寬度還不夠,需要寬度更大的展開地區,因此德軍集中全力向缺口兩側沖擊。盟軍在缺口兩側陣地上的部隊並沒有因為防線出現缺口而崩潰,相反繼續在陣地上拚死奮戰,使德軍始終無法進一步擴大缺口,只能局限在3公里寬的狹長地域。盧卡斯也向克拉克報告了目前的緊急態勢,請求空軍支援。克拉克立即與空軍協商,說服了地中海戰區的戰略空軍暫停對德軍軍事工業目標的空襲,將全部飛機都投入到安齊奧。
2月17日,義大利南部正面戰場上,盟軍在持續五小時的猛烈炮擊,消耗炮彈達五萬余發之後,再度猛攻卡西諾峰,依然沒有得手。——凱塞林甚至對「古斯塔夫」防線懶得一看,全心關注安齊奧,根本沒從安齊奧抽調一兵一卒,亞歷山大的企圖落空了,第8集團軍只得停止了進攻。
而在安齊奧,激戰依然在繼續。由於白天盟軍航空兵和艦炮的強大火力,德軍的攻擊很難奏效。所以就在入夜後,發揮其擅長的穿插迂迴戰術,對盟軍防線實施滲透。盟軍戰線上的各個支撐據點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很多陣地被德軍一一擊破,但其餘陣地上的盟軍還在頑強戰斗,死戰不退。
2月18日清晨,德軍發動了第二次總攻。此時盟軍防線已經支離破碎,由於很多陣地失守而組織不起完整的防禦,德軍只需再粉碎美軍157團1個連的抵抗,向前推進900米,就可以到達由英1師殘部防守的立交橋一線的最後防線,一旦突破了英1師那薄弱的防禦就可到達海灘,取得勝利。德軍第一攻擊波為2個步兵團,第二攻擊波為2個裝甲團,作為後援的則是2個摩托化師,無論從戰場態勢,還是兵力對比上,德軍都是處於上風,看來簡直可以說勝券在握了。
德軍很快肅清了美軍最後1個連的微弱抵抗,步兵或是在坦克掩護下,或是伴隨坦克一起向立交橋沖來,此時盟軍在海灘上的大炮和軍艦的艦炮再一次發揮了威力,密如雨點的炮彈在立交橋前的開闊地構成了無法逾越的死亡地帶,數以千計的德軍倒在炮火之下,德軍無法越過盟軍火制地帶,也就無法突破防禦非常薄弱的最後防線。
剛被提升為第6軍副軍長的特拉斯科特,在此危急關頭,表現出了異常的堅毅果敢,他堅決主張在德軍傾盡全力卻未能如願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立即實施反擊,來徹底擺脫被動挨打的困境,以扭轉戰局。他計劃以英軍第56步兵師師長坦普勒少將指揮該師第169旅,從立交橋左側出擊;美軍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指揮第1裝甲師和剛到達的美軍第6摩托化師和第30步兵師,(詳見網路)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

阿登戰役

1944年12月—1945年1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西線阿登地域(比利時東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

戰爭進行到1944年秋,盟軍已從三面逼近德國本土(其中東線為蘇聯紅軍,西線和南線為以英美為首的盟軍),德軍形勢嚴峻,為扭轉不利戰局,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在西線發動一次使盟軍猝不及防的攻勢,奪回主動權。為此,從9月底,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劃。戰役代號為「萊茵河上值更」。目的是:挫敗美英軍隊,扭轉西歐形勢,使之有利於德國,以便抽出德軍兵力去同蘇聯作戰。德軍計劃在蒙紹、埃希特納赫地段上突破盟軍防線,在列日和那慕爾地域強渡馬斯河,在戰役第七天前出到安特衛普,分割並殲滅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盟軍(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美軍第9和第1集團軍)。

希特勒選擇的反攻地點就是4年半之前德軍突破法軍防線的那一個崎嶇不平的阿登山區。這個地區是的美第1集團軍(司令員為霍奇斯)和美第3集團軍(司令員為巴頓)的結合部,北側由霍奇斯負責,南側由巴頓負責,兩個集團軍之間大約85英里寬的防區由第1集團軍所屬的第5、第8兩個軍共6個師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認為該地區是「現有部隊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發起突襲。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的因素,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決心不顧一切地推行這項計劃」。

為實施這個計劃,德國政府發布了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應征年齡從16歲到60歲,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經過6至8周的短期訓練後,調往西線,加入了攻擊部隊。12月初,德軍共集結了25個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由「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指揮。右翼是「黨衛軍」第6集團軍(司令狄特里希上將),轄有第67軍(第272、第326國民擲彈兵師)、「黨衛軍」第1裝甲軍(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裝甲師,第12、第227國民擲彈兵師,第3傘兵師)、「黨衛軍」第2裝甲軍(黨衛軍第2「帝國」、黨衛軍第9「霍亨斯道芬」裝甲師)。共有4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1個傘兵師。大約有640輛坦克;中路是坦克第5集團軍(司令曼特菲爾上將指揮),轄有第66軍(第18、第62國民擲彈兵師,元首護衛裝甲旅)、第47裝甲軍(第2裝甲師、第26國民擲彈兵師、裝甲教導師、元首擲彈兵裝甲旅)、第58裝甲軍(第116裝甲師、第560民擲彈兵師)。轄有3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大約有320輛坦克;左翼是的第7野戰集團軍(司令布蘭登堡),轄有第80軍(第212、276國民擲彈兵師)、第85軍(第352國民擲彈兵師、第5傘兵師),共轄3個步兵師、1個傘兵師。其任務是負責掩護第5裝甲軍團的側背,保障中央進攻。進攻集團計有官兵25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900輛,飛機800架,火炮和追擊炮2617門。德軍為在阿登地域實施突破而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但仍不足以達成戰役目的。法西斯德軍指揮部打算在進攻過程中從西線其他地段及德國本土增調部隊到阿登地區。突擊集團所需要的油料僅能保障到達戰役縱深一半的行程。

盟軍在西線共計有87個師,其中25個裝甲師。然而美英軍指揮部認為,阿登地域不適於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因此在寬115公里的地段上與法西斯德軍集團對峙的只有第12集團軍群(司令官為O.布萊德雷)的美軍第1集團軍所屬的5個師(83OOO人,242輛坦克,182門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門火炮)。從而導致了戰役初期的不利局面。

德軍在進攻前實施了「麒麟」的作戰計劃。組織了一支由黨衛軍特種部隊及第150裝甲旅兩部分組成的,約2000名的會講英語的突擊隊,由黨衛軍中校斯科爾茨(即1943年9月率領一小群傘兵,乘滑翔機突襲義大利北部的一座險阻的山頂,救出被義大利政府軟禁的前獨裁者墨索里尼的人)指揮。突擊隊乘坐美軍的吉普車深入盟軍防線內部,他們分成小隊到處切斷電話線,倒轉路標,使守軍的預備隊走錯方向,掛上紅布條表示路上埋有地雷,盡其所能地製造混亂。美軍被這少數德國兵的活動擾得驚恐不安。為搜索這些德國小隊,許多交通線不能通行,50萬美軍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盤問,幾百名士兵在答覆問題時因使人感到懷疑而被拘捕,連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布萊德雷也不例外。12月16日,德第66軍的一名軍官,在從軍部駕車去前線時被俘,隨身攜帶的幾份該計劃的作戰命令落入美軍手中,從而使美軍及時作出了反應。這一計劃的第二步,即用一個完整的裝甲旅,駕著美式坦克,穿著美軍制服,長驅直入並佔領馬斯河橋的設想未能實現。

德軍於1944年12月16日拂曉分三路開始突然進攻。密集的大炮對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猛轟,美軍遭到突然襲擊,損失很大,未能組織抵抗就紛紛退卻。在中路,曼特菲爾的第5裝甲集團軍進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個鉗形攻勢包圍了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並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這是美軍在歐洲戰場上遭到的最嚴重失敗。18日,曼特菲爾第5裝甲集團軍的先鋒第47裝甲軍進抵公路交通樞紐巴斯托克。但第47裝甲軍只留下了第26人民擲彈兵師攻打巴斯托克,第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卻饒道前行,錯過了不費力氣佔領巴斯托克的機會;右路進攻的狄特里希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也抵達昂布萊夫河上的一個渡口,挺進約30英里。其先頭縱隊「派佩爾戰斗隊」抵達並佔領了馬斯河渡口。然而,這只縱隊在斯塔佛洛市過夜時,對近在咫尺的存有250萬加侖汽油的美軍的大燃料庫及重要橋梁竟漠然視之,以致美軍增援部隊利用其設置障礙(燃燒汽油、炸毀橋梁),阻住了其前進的道路;左路布蘭登堡第7集團軍所轄的4個師均渡過奧爾河,其中第5傘兵師突至12英里處的維爾茨,在南側為中路部隊建起了一道壁壘,小有進展。至12月20日,德軍的進攻部隊已形成一支寬約100公里、縱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並繼續向前推進。

直到17日早上,盟軍主要司令官們才承認德軍全面進攻已經開始,艾森豪威爾急調第82和第101空降師火速趕往巴斯托克——聖維特一線進行增援,阻止德軍西進。加文將軍指揮的美第82空降師被派往聖維特防線,而麥考利夫將軍指揮的美101傘兵師則馳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登召開高級將領會議,商討對策。會議決定採取南攻北守的方針。具體部署是: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北上攻擊德軍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團軍向北靠攏保護巴頓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必須頂住從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區的德軍,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堅守陣地,並准備由北向南反攻,與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合圍德軍。

12月23日,天氣好轉,適於飛行,盟軍航空兵開始積極行動。

12月22—26日美軍第3集團軍對敵軍進攻集團的南翼實施了反突擊。德軍也在當天要求被圍在巴斯托克的美軍投降,但只得到麥考利夫兩個字回答:「苯蛋!」這個美國俚語含意頗深,從此在二戰史上傳為美談。當天,德軍向巴斯托克發動進攻,但進展緩慢,直到聖誕節也未能拿下這個重鎮。12月24日,巴頓的第3集團軍摧毀了德第7集團軍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進攻的屏障依託。緊接著,巴頓命令加菲將軍的第4裝甲師「拚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軍重圍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裝甲師的第2戰斗群殺開一條血路,突破了德軍對巴斯托克的包圍,與美軍空降兵第101師的部隊會合。次日,大部隊沿打通的道路駛入城內,加強了該城的防禦力量。

德第5裝甲集團軍之第47裝甲軍所屬的第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饒過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軍第1集團軍進攻。塞勒斯是德軍推進的頂點,距馬斯河只有5英里。於是中部戰線形成了一個凸出部(阿登戰役因此又稱為凸出部戰役或凸角之戰)。這時,天氣已經好轉,美軍立即出動大批飛機對德軍裝甲部隊進行猛烈轟炸,使其無法在白天活動,陷入困境。12月25日,德軍第2裝甲師與美第1集團軍之第7軍第2裝甲師爆發激戰,到該天結束,德軍第2裝甲師陣亡2500人,1050人被俘,損失81輛坦克(原有88輛)。是役美軍第2裝甲師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稱號。26日,德軍遂開始後退。

至12月25日,德軍集團突破了戰線,並向縱深推進90多公里。其先頭坦克部隊已抵迪南地域,距馬斯河只有4公里。美英軍指揮部為加強阿登地區的軍隊採取了堅決措施,從戰場其他地段向這里調來了若干個師。

至12月底,德軍向馬斯河的進攻已被阻止。但法西斯德軍指揮部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計劃。1944年12月31日夜,德軍開始在阿爾薩斯的斯特拉斯堡地域進攻美軍第7集團軍。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多架飛機,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機場進行了突然襲擊,炸毀盟軍飛機260架。法西斯德軍航空兵損失飛機約300架。但盟軍的情況仍很嚴重,德軍地面部隊突破了馬奇諾防線,向阿爾薩斯北部發起了進攻。1月3日,盟軍轉入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由巴斯托克向東北出擊,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北向東南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阿爾薩斯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斗。雙方血戰了5天,最終德軍仍未能拿下這個城市。

1945年1月6日丘吉爾向斯大林求援。蘇軍當時正在准備新的戰略進攻,尚未就緒。但為履行同盟國義務,蘇軍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於1月12日實施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由於蘇軍的進攻,希特勒指揮部被迫減少西線的積極行動,並把兵力從西線調往東線。1945年1月下半月至2月初,已調往蘇德戰場13個戰鬥力最強的師,其中包括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8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以及其他技術兵器(這段歷史一直被西方國家所迴避,丘吉爾於1945年1月6日給斯大林的信和斯大林於次日給丘吉爾的回信都證明了此事,這兩封信至今仍然保留)。

1月8日,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1月12日,蘇軍在東線提前發動進攻配合作戰,希特勒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兵力到東線作戰。盟軍迅速乘機推進。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勝利會師,到1月28日,在英美軍的追擊下全部撤回到阿登的出發陣地。阿登戰役中雙方的損失(包括死、傷及失蹤)為:盟軍約7.7萬人,德軍約8.2萬人。

點評:此戰,德軍的作戰計劃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如果他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後盾,如果不是兩線,或許能夠成功,但是他沒有。德國在阿登地域進攻的失敗,意味著希特勒德國領導集團妄想在西歐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的冒險企圖遭到破產,意味著他們迫使美英政府拒絕同蘇聯就徹底打敗法西斯德國進行軍事政治合作的計謀完全落空。阿登戰役是西線作戰進程的頂點。德軍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迫調往蘇德戰場,他們在阿登地域遭受損失以及缺少預備隊(從1945年1月起至戰爭結束時止預備隊都調去補充同蘇軍作戰的軍隊)——所有這一切大大削弱了西線的德軍,而促進了美英法軍隊在以後各次實質上是追擊退卻之敵的進攻戰役中獲勝。此次作戰,德軍傷亡81834人,損失戰車324輛、飛機320架。盟軍傷亡76890(包括1萬人死亡,4.7萬人受傷,2.3萬人失蹤),損失戰車733輛、飛機592架。德軍損失雖與盟軍相當,但是盟軍能輕易地補充他們的損失,而德軍不能,而且德軍已投入了他們最後的精銳部隊,此後,德軍在西線再也無力阻擋盟軍的進攻了。
哈爾科夫戰役
1943年2月2日—3月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對德軍實施進攻戰役,是蘇軍1943年冬季在西南方向總攻的一部分。戰役目的是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群基本兵力,解放哈爾科夫工業區。戰役代號為「星」。

由於1943年1月蘇軍順利實施了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戰役和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德軍庫爾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的防禦中出現一個400公里的缺口。2月初,追擊德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第60、第38、第40、第69集團軍,坦克第3集團軍,空軍第2集團軍;司令為戈利科夫上將)當面德軍是第2集團軍和「蘭茨」戰役集群近15個步兵師和坦克師(司令為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其大部已遭慘重損失。沃羅涅日方面軍未經戰役間歇立即准備和實施哈爾科夫進攻戰役。戰役是在復雜條件下進行的。戰役開始前,方面軍所屬部隊已進行將近兩個半月的進攻戰斗,人員和軍事技術裝備嚴重缺額。全體人員已經疲憊,泥濘季節又已到來。方面軍的後方正進行圍殲德軍9個師的戰斗。

按照戰役企圖,第40(司令為莫斯卡連科中將)、第69集團軍(司令為卡扎科夫中將)和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中將)由新奧斯科爾、瓦盧伊基地域向哈爾科夫實施主要突擊,從西北面和南面迂迴該市;第60集團軍(司令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中將)由卡斯托爾諾耶以西地域向庫爾斯克實施輔助突擊。第38集團軍(司令為奇比索夫中將)應向奧博揚發展進攻。正在實施頓巴斯戰役的西南方面軍(司令為瓦圖京上將)第6集團軍(司令為哈里東諾夫中將)應向巴拉克列亞、克拉斯諾格勒突擊,從南面保障戰役的實施。

戰役於2月2日開始,沃羅涅日方面軍坦克第3集團軍、第69集團軍和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首先實施突擊。2月3日,第60、第40集團軍開始進攻。但蘇軍的進攻從一開始就遭到了很大困難,德軍依託精心構築的工事,進行了頑強抵抗,蘇軍正面的進攻一再被擊退,並蒙受了重大傷亡。第60集團軍與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列伊捷爾上將)的第13集團軍(司令為普霍夫少將,2月14日晉升為中將)協同,粉碎了德軍在季姆河的抵抗,2月6日進逼庫爾斯克,從北南兩面迂迴該市,2月8日晨解放該市,隨後向利戈夫展開進攻。第40、第69集團軍粉碎了德軍在奧斯科爾河地區的抵抗,開始向西南方向發展進攻,從西北迂迴哈爾科夫。第40集團軍各兵團於2月7日解放了科羅恰,2月9日解放了別爾哥羅德,2月13日進至哈爾科夫北郊和西北郊。第69集團軍於2月9日解放了沃爾昌斯克,2月14日開始在哈爾科夫東北郊戰斗。坦克第3集團軍從南面迂迴哈爾科夫,2月5日日終前進抵丘古耶夫地域北頓涅茨河,但未能從行進間強渡該河。德軍從哈爾科夫地域調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裝甲師(司令為黨衛軍上將約瑟夫·迪特里希)來防守這一地區。但是,由於德軍哈爾科夫集團受到被合圍的威脅,於2月9日夜間開始將軍隊從北頓涅茨河地區逐漸撤至哈爾科夫。坦克第3集團軍強渡北頓涅茨河,並在沿途以優異的逐次抵抗來阻滯蘇軍的前進,2月14日進至哈爾科夫南郊。2月15日,蘇軍第40、第69集團軍和坦克第3集團軍開始強攻該市,盡管德軍在坦克方面占頗大優勢(200輛對80輛)並激烈抵抗,各集團軍仍於2月16日近12時解放了哈爾科夫。

沃羅涅日方面軍在發展進攻中於3月3日前進至雷利斯克、蘇賈、列別金、奧波什尼亞、明科夫卡一線。但是,蘇軍已逐漸陷入了曼斯坦因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德軍在此之前已集中龐大兵力,於2月19日對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攻。西南方面軍向北頓涅茨河退卻,暴露了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左翼。3月3日,沃羅涅日方面軍由於沒有預備隊和無力進攻,遂轉入防禦。

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前進100—260公里,雙方都損失較大。蘇軍在此戰的特點是,在追擊敵人過程中進行戰役准備,未經戰役間歇即以上次戰役兵力開始戰役,在寬正面上實施進攻。但是,在哈爾科夫方向進攻中取得的戰果未能得到鞏固,因為蘇軍沒有強大的預備隊。

蘇軍1942—1943年之交冬季的進攻和1943年2月月中前進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扎波羅熱兩市接近地,造成了分割德軍整個東線的威脅。德軍統帥部指望通過撤退頓巴斯駐軍、從西部調遣預備隊和為轉入反攻建立突擊集團來挽救危局。它准備首先粉碎進逼第聶伯河的西南方面軍,將其逐過北頓涅茨河,隨後對哈爾科夫地域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實施突擊,重新奪取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此後,擬從南面別爾哥羅德、北面奧廖爾,向庫爾斯克總方向實施相向突擊,重創在這一地域行動的蘇軍。

蘇軍在哈爾科夫的進攻一切都在按蘇軍的計劃進行,但蘇軍已逐漸陷入了德軍的陷阱中。在蘇聯進攻開始後,曼施坦因就開始計劃德軍的反擊計劃,他決定首先以撤退來拉長蘇軍的補給線,當蘇軍的兵力拉長以後,他將以精銳的第1黨衛裝甲軍為主力,首先擊破蘇軍西南方面軍(第6、近衛第1、突擊第5集團軍、坦克第3和第5集團軍,司令為馬利諾夫斯基上將),然後再向北轉,擊破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為戈利科夫上將)。為了誘敵深入,德軍放棄了許多地方,而為了能逐個擊破蘇軍,也為了為集結兵力贏得時間,在北面的德軍將作堅決地抵抗。在蘇軍不斷進攻中,蘇軍的戰線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預定由2月13日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黨衛軍裝第1甲軍—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和第2「帝國」裝甲師、「肯普夫」戰役集群和「霍利特」戰役集群,司令為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實施反攻,該集團軍群至2月18日前共轄30個師,內13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第4航空隊實施支援。德軍以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裝甲師和「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為主力繼續拖住沃羅涅日方面軍,以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和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為北集團,以第4裝甲集團軍第48裝甲軍(第7和第11裝甲師、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為南集團。

2月19日,德軍對頓巴斯西南方面軍的右翼發起反攻,使蘇軍西南方面軍遭到了重創,至3月2日,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波波夫中將)遭到了毀滅,迫使西南方面軍在前幾次進攻戰斗中受到削弱的兵團於3月3日退至北頓涅茨河對岸。這就使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戰役態勢大為惡化,該方面軍當時正以左翼軍隊實施哈爾科夫進攻戰役。其左翼已成暴露翼側。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指揮部變更了軍隊部署,在哈爾科夫西南地域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第40(司令為莫斯卡連科中將)、69集團軍(司令為卡扎科夫中將),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中將)。當面建立了強大的軍隊集團(坦克第4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沃羅涅日方面軍各兵團在前幾次進攻戰斗中也遭到很大損失,各坦克部隊共有70輛坦克,沒有預備隊,油料、彈葯和武器裝備不足,後方拉長到250—300公里。德軍人員比蘇軍多1倍,炮兵多1.6倍,坦克多10.4倍,飛機多2倍多。

蘇軍為了挽救危機,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下令把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的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轉交西南方面軍,他們從2月23日起,不斷攻擊德軍左翼,但進展甚微。在擊敗西南方面軍後,德軍主力轉向北方,首當其沖的第3坦克集團軍立刻陷入包圍之中。鑒於所形成的情況,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於3月3日停止進攻,在全地帶轉入防禦。3月4日,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對總共只有50輛坦克的坦克第3集團軍實施突擊。蘇軍雖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無法抵擋德軍強大的進攻。至3月5日,除了第6近衛騎兵軍以外,坦克第3集團軍基本被消滅。3月6日,德軍開始了向哈爾科夫的進攻,德軍將主要突擊方向轉移到第69集團軍和坦克第3集團軍的接合部,於次日在此將「勞斯」軍投入交戰。3月10日,第69集團軍和坦克第3集團軍之間出現了一個60公里的缺口。蘇軍由於兵力不足,無法封閉這一缺口。3月10日,德軍從南面進逼博戈杜霍夫,從北面突向坦克第3集團軍防守的哈爾科夫。3月14日,德軍合圍該市。蘇軍被迫放棄哈爾科夫,於3月17日凌晨突圍,退至北頓涅茨河左岸。坦克第3集團軍殘部轉隸西南方面軍。從3月17日起,德軍從西、南兩面對別爾哥羅德展開進攻,並於3月18日奪取該市。

為了防止戰線的徹底崩潰,3月6日,蘇軍高統帥部大本營中止了計劃中在列寧格勒的進攻,將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克兵中將)南下,集中在奧博揚地域。第64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附近調來,司令為舒米洛夫中將)和第21集團軍(從中央方面軍調來,司令為奇斯佳科夫中將)也被調至這些方向。由於這些部隊最快也只能在3月下旬趕到,而當時哈爾科夫東面只有第1近衛騎兵軍一個部隊,但正是他們頑強地進行了3天的阻擊戰,使蘇軍得到了集結兵力的時間,在接下來的幾天中,蘇軍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預備隊—第2和第3近衛坦克軍和步兵第203、167、113師。此時,德軍在集戰後已疲憊不堪,由於兵力有限,缺乏預備隊,德軍不得不以擊潰蘇軍進攻部隊的同一支部隊進行追擊。至使德軍連續作戰,部隊極度疲勞,德軍的進攻越來越弱,隨著蘇軍援兵的趕到和泥濘季節的開始,德軍的進攻被迫中止。

由於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採取了措施,從南面通向庫爾斯克的方向得到了可靠的掩護。沃羅涅日方面軍在防禦交戰過程中退卻100—150公里後,於3月25日將德軍阻於克拉斯諾波利耶、別爾哥羅德一線及沿北頓涅茨河至丘古耶夫一線,在此構成了所謂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南正面。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開始了(參見庫爾斯克戰役)。

點評:在整個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共損失240030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輛,大炮5291門,飛機417架,德軍也損失較大。德軍曼斯坦因元帥使用誘敵深入的辦法,重創蘇軍,從而暫阻止了蘇軍的進攻,對南方戰線的暫阻穩定起了重要作用。蘇軍兩個方面軍的司令員戈利科夫和馬利諾夫斯基在戰役的最後階段對德軍企圖的判斷錯誤和對己方軍隊力量和能力估計過高,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戰略預備隊的作用在戰役中顯得尤為重要,蘇軍因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而遭到沉重打擊,德軍也因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而未能全殲蘇軍。蘇聯的西方盟國不顧蘇聯最高統帥部關於加緊作戰的請求,在2、3月間實際上停止了在北非的積極行動,致使德軍能從其他戰區向東線調遣兵力,這也有頗大關系。

安齊奧戰役

1944年初義大利戰場上,盟軍被阻止在德軍「古斯塔夫」防線面前,盡管盟軍以美軍第5集團軍、英軍第8集團軍和英軍獨立第5軍組成的第15集團軍群,由亞歷山大上將指揮,共計19個師又4個旅,還得到近4000架飛機的支援,卻無法突破德軍C集團軍群的堅固防線,該集團軍群由凱塞林元帥指揮,下轄第10、第14集團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的第10集團軍15個師防禦「古斯塔夫」正面,第14集團軍8個師則位於第10集團軍北部,作為後援,並負責肅清義大利北部的游擊隊,保障交通線的暢通,同時警戒義大利北部海岸。

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60餘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直至亞得里亞海邊的奧爾托納,橫貫義大利,防線的中樞要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這座陡峭山峰的腳下就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六號公路,德軍占據著卡西諾峰,就可以居高臨下封鎖六號公路,切斷盟軍向羅馬的通路。整條防線到處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雷區,加上又是憑借著天險之利,絕對是易守難攻,因此盟軍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四個月中,付出了數萬人的重大傷亡,依然沒有取得突破。

亞歷山大將軍於11月制定了代號「鵝卵石」的作戰計劃,准備投入1個師在「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安齊奧海灘登陸,協同正面部隊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但由於盟軍12月初對「古斯塔夫」防線發動的兩次攻擊均告失利,而且盟軍正全力組織即將於1944年6月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地中海戰區的一些精銳部隊和裝備都被陸續調往英國,有鑒於此,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建議取消該計劃,並隨即得到亞歷山大的批准。

12月1日剛結束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盟軍在地中海集結著優勢的海陸空部隊,而諾曼底登陸要到次年6月才會發動,他實在不願意足足半年的時間里,毫無作為,應此強烈要求盟軍地中海部隊採取行動,攻佔羅馬,解放義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他與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將領進行商議,就這樣已經被束之高閣的「鵝卵石「又提了出來,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該計劃的兵力由1個師增加到2個師。丘吉爾將其比喻成一隻牙尖爪利的野貓,去撕開德國人柔軟的下腹部,一舉抓碎德國人的心臟!

但是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輸2個師的登陸船隻,同一時刻里諾曼底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准備之中,登陸船隻是戰役准備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戰區是絕對不能影響諾曼底戰役准備的,一時間,登陸船隻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仔細研究了登陸船隻的使用,丘吉爾也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請求增派登陸船隻,在羅斯福的親自過問下,盟軍仔細協調了登陸船隻的使用,推遲了56艘登陸艦離開地中海的時間,終於拼湊出了87艘登陸艦,勉強能夠運送2個師,但這些登陸艦只能供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隨後就將調往英國——求戰心切的丘吉爾接受了這一苛刻的條件。

1944年1月8日,丘吉爾批准了「鵝卵石」計劃,以2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陸

安齊奧,這個小漁港位於「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里,羅馬以南45公里,在戰前是周末的休假勝地,海灘沙礫晶瑩松軟,四周樹木掩映,卻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威爾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陸部隊是從美軍第5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6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盧卡斯,下轄2個師、1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萬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3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1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3師經歷過突尼西亞戰役、西西里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1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敦刻爾克撤退和北非戰役,而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乾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里指揮,共150餘艘登陸船隻和126艘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陸編隊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運輸船、5艘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34艘步兵登陸艇、33艘其他艦艇和

Ⅳ 安齊奧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安齊奧戰役,盟軍傷亡約4萬人,德軍傷亡約2萬人,被俘約1萬。盟軍突破了德軍堅固的「古斯塔夫」防線,並攻佔了義大利首都羅馬,為全殲義大利境內的德軍,解放全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佔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傷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陸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底戰役准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里,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陸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底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Ⅵ 求一部二戰電影名

給的線索太少,只有一條 夜間登陸
如果是盟軍和德軍,那有可能是 1、安齊奧(義大利)登陸。(有這部電影1968年拍的)
2、火炬行動(登陸北非)
如果是太平洋戰場那就不好找了。

Ⅶ 二戰 三次登陸作戰

1940年德軍登陸挪威;
1941年日軍登陸威克島、菲律賓、馬來半島;
1942年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登陸;
1943年盟軍在北非、西西里、義大利、安齊奧登陸;
1944年美軍在硫磺島;諾曼底、馬賽登陸;
1945年沖繩登陸。

Ⅷ 安齊奧登陸戰中,盟軍派出了哪些軍隊

1944年1月8日,丘吉爾批准了「鵝卵石」計劃,以2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陸。

安齊奧海灘沙礫晶瑩松軟,四周樹木掩映,然而,這里卻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威爾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陸部隊是從美軍第5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6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盧卡斯。該軍下轄2個師、1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萬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3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1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3師經歷過突尼西亞戰役、西西里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1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敦刻爾克撤退和北非戰役,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乾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里指揮,共150餘艘登陸船隻和126艘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陸編隊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運輸船、5艘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34艘步兵登陸艇、33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2艘護衛艦、2艘炮艇和23艘掃雷艇,負責運送美第3師在代號X灘的安齊奧以南灘頭登陸。

北部登陸編隊由特魯布里英國海軍少將任司令,由3艘步兵登陸艦、3艘坦克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29艘步兵登陸艇、17艘坦克登陸艇、1艘火箭炮登陸艇、30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和16艘掃雷艇,負責運送英1師在代號「彼得」的安齊奧以北灘頭登陸。

空中支援力量為700架作戰飛機。

此外,還有美軍第45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英軍第56步兵師作為第二梯隊,准備在第一梯隊登陸成功後上岸擴張戰果。

Ⅸ 安齊奧戰役的戰役意義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佔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傷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陸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底戰役准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里,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陸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底戰役創造有利條件。實際上,對於決定戰爭進程的戰略行動——開辟第二戰場的諾曼底登陸,盟軍傾注了極大的精力,投入的兵力、物力,幾乎是傾盡所有,在這樣情況下,對於安齊奧登陸,盟軍不可能投入足夠的兵力兵器,就連登陸船隻都是千方百計才擠出來的,因此安齊奧登陸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了,不過,也正是由於德軍認為盟軍是無力同時組織兩次登陸的,所以對安齊奧登陸毫無防範,盟軍在登陸初期確實取得了極大的突然性,以非常微小的傷亡一舉奏效。
但是在登陸最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以及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對登陸作戰的前途悲觀沮喪,呆板地堅持只要義大利南部「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進展就不向縱深推進的原則,部隊在安齊奧登陸成功之後整整兩天在海灘上裹足不前!聽任來之不易的大好戰機白白流失,坐視德軍預備隊源源趕來,將一場出敵不意的奇襲戰,變成了步步推進的陣地戰。盧卡斯這一指揮被很多軍事權威認為是安齊奧盟軍初期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最負盛名的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歷史家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卻認為盧卡斯沒有及時利用德軍防禦薄弱的大好時機向縱深推進,不是坐失良機,反而是令盟軍「趨福避禍」,因為盟軍登陸部隊僅2個師,區區3.6萬人,如果留下一部分固守灘頭陣地,主力向縱深推進,以德軍的反應和部隊機動速度,極有可能會在縱深遭到德軍優勢後續部隊的合圍,甚至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而且盟軍推進的越深遠,遭到的危險也就越大,平心而論這一觀點不無道理。
幾乎所有軍事歷史家公認的是盟軍的海軍在戰役中的表現,可謂完美無缺,登陸時換乘、搶灘均頗具章法;在岸上部隊處境危急之時,海軍的艦炮支援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艦炮火力成為盟軍賴以堅持安齊奧最牢固的支柱;戰役中後期,海軍在海灘不斷遭受德軍炮火轟擊,又只有吞吐量很小的港口和平坦的海灘可共利用的極其不利情況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把4個師約7萬人和50萬噸各種物資運上岸,保障了戰役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盟軍海軍已經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通過歷次登陸戰,從混亂不堪,毫無章法到秩序井然,從「菜鳥」逐步成長為「老手」,戰術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是飛躍性的進步,在這些登陸戰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都成為諾曼底登陸最寶貴的財富,為諾曼底戰役的輝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軍方面,其迅捷的反應,快速的機動,無疑是極具特色的,這也是險些置盟軍於死地的最重要原因,從中反映出凱塞林元帥出色的指揮藝術和戰略眼光。德軍在盟軍登陸時,部署在安齊奧地區僅1個工兵營,但在數小時之後,就不斷有部隊陸續抵達,並迅速控制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阿爾班山和公路,將盟軍困在狹小的灘頭陣地,要知道,在盟軍優勢航空兵力的空中封鎖下,德軍這樣的反應速度、部隊機動、開進道路的保障以及後勤補給,不能不令人嘆服!
由此,盟軍不由聯想到即將開始的諾曼底登陸,德軍在法國駐軍的戰鬥力、機動力和通信能力都遠遠強於在義大利的駐軍,而且法國的公路鐵路情況也要比義大利的好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想像,諾曼底登陸將會遭到怎樣的情況,——盟軍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周密細致,甚至不惜代價進行諾曼底登陸的各項准備工作,從而保障了諾曼底戰役勝利。毫不誇張的說,安齊奧登陸暴露了德軍的底牌,使盟軍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組織實施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為諾曼底登陸的成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可以說安齊奧是諾曼底的開路先鋒,最終使諾曼底登陸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安齊奧的意義就在於此,正是那些在安齊奧海灘浴血苦戰的將士,他們的生命和鮮血,鋪就了諾曼底的勝利之路。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登陸安琪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