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
1、《珍珠港》
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2、《拯救大兵瑞恩》
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
3、《兵臨城下》
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
4、《風語者》
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風中的語言,在戰爭中,指的是傳遞著無數秘密的電波。每個風語者都背負著高級軍事機密。
5、《太極旗飄揚》
是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元斌聯袂主演的戰爭電影。影片以1950年爆發的朝鮮半島戰爭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對被迫被推上戰場的親兄弟的悲情命運。該片於2004年2月5日在韓國上映。
6、《硫磺島家書》
由夢工廠出品的歷史戰爭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渡邊謙、二宮和也、伊原剛志等人主演。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
(1)英格蘭和法國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一、《珍珠港》劇情簡介:
雷夫(本·阿弗萊克飾)與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
二、《拯救大兵瑞恩》基本信息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B. 請推薦一些關於英國歷史的電影
《勇敢的心》: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與抗擊英格蘭侵略的電影。
《伊麗莎白》: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和天主教徒的反抗。
《伊麗莎白:黃金年代》:上一部的續集,關於伊麗莎白時代的一系列事件。
《愛國者》: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戰斗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祖魯戰爭》:影片以1879年發生於非洲伊森瓦納之役背影,導演在處理雙方的對戰的場面時,不只傳達英國士兵的愛國情操,也同時表現祖魯戰士為保護鄉土,誓死如歸的勇氣。
《理發師陶德》:英國人本傑明·巴克(約翰尼·德普飾演)和妻子魯西還有女兒約翰娜一起過著簡單而平凡的生活。本傑明是個理發師,平日生意不錯,一家人的生活也頗為幸福美滿。但是,如同現實生活中一樣,美好的總是短暫的。當地法官因為覬覦魯西的美貌,巧立名目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本傑明·巴克投入大獄,後又將他驅逐出了英國。就這樣本傑明一家人的命運軌跡被完全的改變了……
許多年後,一個名叫斯文尼·陶德的理發師在一家餡餅店的二樓開張了自己的店鋪。人們都說那家餡餅店味道怪異,理發店的感覺也不對。鄰居也稱經常在餡餅店的地下傳來惡臭。而許多光顧理發店的人也是只見進不見出……這一切的答案都很簡單——餡餅店用的製作原料是鮮活的人肉,而「供應商」就是樓上的理發店。理發師陶德的剃刀上沾滿了前來剪頭的人的鮮血。而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只為了宣洩心中那滿滿的仇恨——他就是當年被驅逐出境的本傑明·巴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和那之後自己妻兒的不幸將火一樣的仇恨注入了他的心裡。他不再是本傑明·巴克,仇恨的火焰點燃了他心中原始的狂躁本能,一個徹頭徹尾嗜血成性的魔鬼理發師陶德就此誕生了。多年後,他重返英格蘭,與餡餅店女老闆拉維特(海倫娜·伯翰·卡特飾演)一起聯手,開始了血腥的復仇之路……
但我最喜歡的是羅文·艾金森的《黑爵士》!
C. 推薦一些西方古代戰爭電影
《賓虛》,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曾獲14項奧斯卡提名,囊括11項大獎,至今無人打破此記錄。電影有將近四個小時,但是非常好看,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尤其是高潮部分長達半小時的賽馬比賽可稱經典,五星推薦,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勇敢的心》,絕不可能錯過的電影。講述中世紀威廉姆華萊士反抗英王長腿愛德華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自導主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獲贊譽無數。華萊士的一句「freedom」成為了影史經典。
《特洛伊》,取自《荷馬史詩》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但實在是比較經典所以說一下。
《亞瑟王》。克里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亞瑟王是什麼來頭也不用我說了。講的就是這樣一位羅馬和英國共同傳唱的英雄的故事。但是電影質量一般。
《天國王朝》,講述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和前面的兩部相比遜色不少,但場面恢弘,故事也比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詩電影。
《角鬥士》,前面有朋友說了,的確是很經典是史詩電影,拉塞爾克勞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獎。
《埃及艷後》,很經典的電影,伊麗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艷後絕對是影史經典,一個被歷史風雲推至風口浪尖的女人,一個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的女人,一個利用男人達到失現自我的女人,一個最終自我發現的女人。克利歐佩特拉,一個古埃及的女王,窮盡一生追求自我的實現。 她與凱撒、安東尼之間的愛情故事很讓人回味。
《王者之心》,又叫《崔斯汀和伊索爾德》,這兩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與羅密歐朱麗葉並稱兩大愛情經典,講的是英格蘭部落領袖之子和仇人愛爾蘭國王之女這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千萬人傳頌。片子將愛情夾雜在歷史故事之中,展現了大氣蒼涼的背景。
《亞歷山大大帝》。奧利弗斯通導演,科林法瑞爾、安吉麗娜茱莉、安東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簡直是豪華之師,但是風評很一般,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看看這位馬其頓的傳奇人物建立的曠世功勛。
《聖女貞德的故事》。呂克貝松導演的作品,根據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的故事改編,如果對英法的百年戰爭或是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這片不得不看。
《斯巴達克斯》,我說的不是老庫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風雲群英會》,講述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斯的成長及奮斗的一生。很宏大的場面,而且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也悉數登場,非常的震撼。雖然意識形態成分比較濃,但還是不錯的片子。當然庫布里克那部也是經典了,不過許多技術上視覺上的東西和現在比是差了些,內涵則勝出許多。
《斯巴達300勇士》。近兩年來被說爛了的片子。是靠電影特效打造出來的一部戰爭史詩,講述了著名的溫泉關一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狙擊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的500萬大軍(號稱)的故事。
《匈奴大帝》,講述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戰爭場面宏大,展示一段我們並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國的歷史。
《最後的兵團》,講述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詩電影,但故事單薄了些。
還有幾個我感覺 也很不多 羅賓漢 新版的 拍的不錯
D. 找國外經典戰爭電影
至少值得看三遍的二戰經典戰爭電影35部 1.《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國、英國、法國,1962) 全景式記錄盟軍諾曼底大反攻的史詩。盟軍最大的一個成功案例。公認的二戰戰爭電影蓋棺之作。告訴我們成功中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美國、英國,1977) 盟軍荷蘭空降兵的命運。可能是盟軍最大的一個失敗案例。異想天開與急切冒進讓盟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其間一位德軍將領的風度和氣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美國,1965) 戰線過長與補給不及讓德軍功虧一簣,失敗令人扼腕、頓足。 4.《馬爾他攻防戰》(Malta Story,英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英軍在馬爾他捉襟見肘的遭遇。 5.《雷瑪根大橋》(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國,1969) 情節緊湊,精彩紛呈,一氣呵成,淋漓盡致。 6.《紅一縱隊》(The Big Red One,美國,1980)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活著」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戰將》(When Trumpets Fade,美國,1998) 告訴你一種反英雄主義的戰場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國,1998) 戰爭中的人道主義,對於生命價值的思考。 9.《斯大林格勒戰役》(Stalingrad,德國、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無邊際的雪原就是德軍士兵的墳墓。未見德軍與蘇軍的正面對峙而慘烈、慘淡之情彌漫熒屏,揮之不去。 10.《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敵當前》,美國、德國、英國、愛爾蘭,2001) 蘇軍與德軍決戰中狙擊手之間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較量,穿插蘇軍男女狙擊手之間的愛情。 11.《星星敢死隊》(The Star,《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12.《狙擊手》(Sharp Shooter,蘇聯) 蘇軍女狙擊手的傳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遜《兵臨城下》。拍攝年代未詳,當略早於《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13.《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蘇聯,1972) 戰爭與女人的散文詩。對於「戰爭讓女人走開」之說的回應,曾經感動過一代中國觀眾。 14.《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1970) 客觀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個標本,美國觀點和日本觀點妥協的產物。撫摸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15.《中途島戰役》(Midway,美國,1976) 勝敗之機瞬息萬變,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戰凸顯了信息、判斷與應變的重要性。表現手法略嫌呆板,其間美軍將領之子與日本姑娘戀愛的情節純屬多餘,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6.《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細細的紅線》,美國、加拿大,1998) 墓誌銘式的故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的對決,對於美軍來說,該經歷(包括士兵的戰爭思考和厭戰情緒)與日後的越戰經歷差相彷彿。略嫌沉悶、拖沓。 17.《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陽被犬欺。 18.《反攻緬甸》(Objective Burma,美國,1945) 早期二戰經典。在歷史上曾因過分誇大美國在緬甸戰爭中的作用、遭物議而被刪剪。 19.《血戰台兒庄》(中國,1985) 中國第一部以正面戰場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已是公認的華語經典。聊以代表中國經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壯士雄風》,英國,1968)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懸疑、動作,鬥智斗勇,起伏跌宕、驚心動魄,一氣呵成,絕無冷場。更兼兩位大美女捧場,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納瓦隆的槍聲》,美國,1961)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動作、懸疑,緊湊、緊張,人物、景觀,美不勝收。其間處置叛徒美女的情節尤其令人心情復雜。 22.《倫敦上空的鷹》(Stukas uber London er Eagles Over London,法國、西班牙、義大利,1969)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德軍的滲透與英軍的反滲透。輕喜劇,精彩、幽默。網上多有混同於《不列顛之戰》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見二戰題材經典電影245部》一帖中注錯該影片英文名)。 23.《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紅粉忠魂未了情》,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軍生活故事。美國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個經典標本。 24.《戰爭的呼喊》(Battle Cry,《硝煙中的呼喊》,美國,1954) 早期二戰經典。戰爭與人生的抒情詩。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成長故事。 25.《百戰雄獅》(The Young Lions,美國,1958) 四個年輕人的二戰傳奇。試圖站在德國與美國之間思考戰爭。 26.《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緣》,美國,1992)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九死一生的命運與淋漓盡致的愛情。 27.《第22條軍規》(CATCH-22,美國,1970) 黑色幽默,軍中游戲規則之荒謬。略嫌六神無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爾傳》,美國,1971) 不虛張、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頓將軍》、《麥克阿瑟傳》、《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陸倒計時》都更有看頭。 29.《從海底出擊》(Das Boot,《潛艇風暴》,西德,1981) 海戰題材經典。一種悲壯的失落。 30.《U-571》(《獵殺U-571》,美國、法國,2004) 海戰題材經典。團隊精神的勝利。驚心動魄之餘亦不嫌虛構失真。 31.《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空軍大戰略》,英國,1969) 空戰題材經典。全景式記錄堪稱英國保衛戰的英格蘭空戰,紀實逼真、精彩壯觀。 32.《633轟炸大隊》(633 Squadron,英國,1964) 空戰題材經典。空中戰爭與軍中愛情的傳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英國標本。 33.《戰地軍魂》(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明爭暗鬥,其樂無窮。 34.《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第三集中營》,美國,1963)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 35.《黑獄梟雄》(King Rat,《鼠王》,美國,1965)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美國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
E. 推薦關於中世紀歐洲的歷史、戰爭類電影
中世紀歐洲的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又叫《王室雙姝》《鳩占鵲巢》。兩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是08年最大的一部英國宮廷大戲,講述了十六世紀英國皇室一段香艷而「骯臟」的歷史,亨利八世和兩個姐妹瑪麗·波琳和安妮·波琳(伊麗莎白一世之母)之間勾心鬥角、愛情情仇的故事。
《公爵夫人》另一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凱拉奈特莉08年的宮廷大戲。本片以18世紀的話題人物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安娜(喬治亞娜·卡文迪許,黛安娜王妃是她的直系後裔)的故事為藍本,根據阿曼達·弗爾曼所著的人物傳記改編。
《伊麗莎白》第一部和第二部《伊麗莎白之黃金年代》,凱特布蘭切特的代表作,絕對值得觀看。
《巴黎春夢》,一部講述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宮廷電影,經典的愛情故事。
《王者之舞》,著名導演海納爾·嬈埃貝爾的一部得意之作,服裝美工處處賞心悅目,音樂舞蹈更是影片不可缺少的亮點。占絕大部分的呂利的音樂由瑞恩哈德·格拜爾領銜的科隆古樂團演繹,酣暢淋漓地再現出其庄嚴和華美,令人大呼過癮。影片中的幾名主要人物路易十四,呂利和莫里哀的表演也相當到位,對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舞蹈太陽王》從整體來說是一部值得高度推薦的音樂題材的影片。
《瑪歌皇後》,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
《路易十四的情婦》,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宮廷電影,蘇菲迷絕不能錯過。
《九日皇後》,都鐸王朝連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她們是愛德華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經同一位女學究王後的長期調教,卻下場迥異。
《芳芳鬱金香》,呂克貝松編劇作品,發生在法國宮廷的一段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宮廷怨史》,19世紀初期西班牙宮廷奢華的生活,糜爛的貴族情色糾葛,墮落的政治交易,夾雜著華麗的宮殿建築,獨特的宮廷馬術表演,追求法國時尚的貴族生活,宴會中的巴洛克音樂,西班牙歌唱家的美妙歌喉,造型優美的玻璃器皿,以及 19世紀油畫的古典褐色調子,美麗的人體肖像,引領著觀眾重回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影片的美術與服裝無不隱透著一種的古典美。
《諸神的黃昏》,講述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歷史故事,從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如同一個浪漫的英雄。
《名利場》,19世紀的英國,奧斯卡影後瑞茜·威瑟斯朋飾演的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征服世界的歷程。
再說戰爭類的,其實這些裡面沒有多少是中世紀的了,主要還是古代歐洲的:
《賓虛》,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曾獲14項奧斯卡提名,囊括11項大獎,至今無人打破此記錄。電影有將近四個小時,但是非常好看,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尤其是高潮部分長達半小時的賽馬比賽可稱經典,五星推薦,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勇敢的心》,絕不可能錯過的電影。講述中世紀威廉姆華萊士反抗英王長腿愛德華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自導主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獲贊譽無數。華萊士的一句「freedom」成為了影史經典。
《特洛伊》,取自《荷馬史詩》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但實在是比較經典所以說一下。
《亞瑟王》。克里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亞瑟王是什麼來頭也不用我說了。講的就是這樣一位羅馬和英國共同傳唱的英雄的故事。但是電影質量一般。
《天國王朝》,講述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和前面的兩部相比遜色不少,但場面恢弘,故事也比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詩電影。
《角鬥士》,前面有朋友說了,的確是很經典是史詩電影,拉塞爾克勞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獎。
《埃及艷後》,很經典的電影,伊麗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艷後絕對是影史經典,一個被歷史風雲推至風口浪尖的女人,一個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的女人,一個利用男人達到失現自我的女人,一個最終自我發現的女人。克利歐佩特拉,一個古埃及的女王,窮盡一生追求自我的實現。 她與凱撒、安東尼之間的愛情故事很讓人回味。
《王者之心》,又叫《崔斯汀和伊索爾德》,這兩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與羅密歐朱麗葉並稱兩大愛情經典,講的是英格蘭部落領袖之子和仇人愛爾蘭國王之女這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千萬人傳頌。片子將愛情夾雜在歷史故事之中,展現了大氣蒼涼的背景。
《亞歷山大大帝》。奧利弗斯通導演,科林法瑞爾、安吉麗娜茱莉、安東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簡直是豪華之師,但是風評很一般,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看看這位馬其頓的傳奇人物建立的曠世功勛。
《聖女貞德的故事》。呂克貝松導演的作品,根據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的故事改編,如果對英法的百年戰爭或是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這片不得不看。
《斯巴達克斯》,我說的不是老庫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風雲群英會》,講述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斯的成長及奮斗的一生。很宏大的場面,而且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也悉數登場,非常的震撼。雖然意識形態成分比較濃,但還是不錯的片子。當然庫布里克那部也是經典了,不過許多技術上視覺上的東西和現在比是差了些,內涵則勝出許多。
《斯巴達300勇士》。近兩年來被說爛了的片子。是靠電影特效打造出來的一部戰爭史詩,講述了著名的溫泉關一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狙擊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的500萬大軍(號稱)的故事。
《匈奴大帝》,講述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戰爭場面宏大,展示一段我們並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國的歷史。
《最後的兵團》,講述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詩電影,但故事單薄了些。
F. 求各位大神推薦幾部戰爭電影
《現代啟示錄》
導演科波拉在這部戰爭題材影片中,融入了對人性、對戰爭、對現代文明的哲學思考,其次,影片的視覺沖擊力也使人震驚。按照科波拉的導演意圖,這部影片追求一種歌劇風格的戲劇光效,此外,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十分成功,該片主要人物中沒有女性,是一部典型的男性題材戰爭片。
總而言之,深刻的寓意、宏大的場面、精彩的表演,再加上震撼人心的視覺造型,使得《現代啟示錄》真正如評論所言,成為了「一部登峰造極的戰爭史詩片」。
《聖女貞德》
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在17歲時就指揮國家大軍的少女。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後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被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被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誣陷為異端和女巫,並判處以火刑。
《勇敢的心》
由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導演的電影,講述英雄之後華萊士帶領蘇格蘭人民揭竿起義,對抗敵人的英雄故事。本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另有同名歌曲和小說等。
《黑鷹墜落》
影片改編自馬克·包登出版的《黑鷹墜落》(Black Hawk: A Story of Modern War),該部片獲得第七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及最佳電影剪接獎項
《生於7月4日》
一部美國電影。講述的是朗自幼就是一個爭強好勝的男孩,嚮往男子漢的生活。年輕的朗被總統那潘那番充滿煽動性的越戰演說徹底征服,一種挑戰和為國犧牲的沖動在朗的內心漸漸滋長。一次摔跤比賽的失利,令一向要強的他毅然告別了戀人唐娜和大學生活,踏上了從軍參戰之路。劇情緊湊有力,氣氛凝重,具有強烈的煽情性,同時也是美國影壇的一次創作勇氣和道德良心的表現。
G. 有一個1開頭的是歐洲中世紀戰爭的故事在cctv6放過好像叫1x××想不起名字了希望有人能告訴我
1開頭的是歐洲中世紀戰爭片在中國上演的有一下四個;CCTV6放過《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一、《1066年》(2010)
大概是講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格蘭的故事。
H. 英法之間打過的戰爭求明細。
英法自1066年諾曼底征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恩恩怨怨,雙方在歷史上結盟不下5次,而交戰次數更是數十次之多。我大致數了下英法沖突稱得上戰爭的至少有16次(英法百年戰爭斷斷續續分4個階段,在這里算作一場戰爭;義大利戰爭那幾場我並作一場;方便起見英國的前身英格蘭也稱作英國)
1.英法戰爭(1202-1204)參戰方:法國、布列塔尼、呂西尼昂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期間法王腓力二世征服了英國安茹王朝在諾曼底的大部分地盤,並通過白色城堡之圍取得決定性勝利,確定了法國成為戰爭贏家,致使安茹帝國的威望和士氣受到重創,安茹帝國失去了諾曼底和曼恩以及安茹。其在歐陸的領土大幅減少
2.英法戰爭(1213-1214)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神羅、佛蘭德伯國、布倫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期間法國三戰兩勝,特別是布紋之戰,法國以劣勢兵力重創聯軍,使法國取代神羅成為基督教世界第一強權,神羅喪失歐陸霸主地位。而法國王室還獲得了布列塔尼公國和諾曼底公國,鞏固了在安茹、緬因和圖賴訥的領主權,導致金雀花王朝下的安茹帝國崩潰
3.第一次諸侯戰爭(1215-1217)參戰方:法國、蘇格蘭 VS 英國(支持安茹帝國一方)結果:英國勝過程:因之前英國對法戰爭一系列失利而引發英格蘭的一場內戰,叛亂貴族邀請法國王太子路易登陸,一時間倫敦及英國南部都在叛亂貴族和法國控制之下,直至第一代彭布羅克伯爵攝政後,代理剛繼位的亨利三世治國形勢開始轉變,1217年英國逐步收復失地,法國王太子路易被迫簽訂和平協議,法軍撤出英國
4.聖冬日戰爭(1242-1243)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1242年英王亨利三世入侵法國,法王路易九世曾兩次親自上陣並在1242年塔耶堡之圍取代決定性勝利,最後法國又通過桑特之圍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英國在戰爭中的人員損失是法國的7倍以上。由於路易對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的倍加關注,使他沒有因戰爭勝利而進一步兼並金雀花王朝在吉耶訥的領地
5.英法戰爭(1294-1303)參戰方:法國、蘇格蘭 VS 英國、吉耶訥結果:法國軍事勝利過程:戰爭分兩個階段,英文愛德華一世先後兩次入侵法國均無功而返,而在第二階段蘇格蘭與法國結盟導致英國又陷入與蘇格蘭的持久戰,使英國力漸不支,出現財政問題和厭戰情緒,也讓愛德華一世與貴族關系緊張,最後不得不與法國議和,恢復戰前狀態
6.百年戰爭(1337-1453)參戰方:法國、蘇格蘭、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等 VS 英國、勃艮第、神羅等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英國勝,第二階段法國勝,第三階段英國勝,最後法國取得戰爭勝利。英國幾乎喪失在歐陸的所有領地,只剩加萊。戰後英國又陷入了一段內戰,國勢一度大減而法國則從最艱難的歲月中熬出來。百年戰爭後英法徹底分家,各自走上獨立發展道路
7.義大利戰爭中的5次交戰(1494-1559)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雙方互有勝負,英國略處下風最終英國失去加萊,徹底成為島國過程:義大利戰爭英國並非主角,當時是法國與查五的哈布斯堡帝國爭奪歐陸霸權,法國與英國的海戰和陸戰皆有勝有負,但英國最終因連年戰爭導致財力虧空,削弱自身實力,而法國在義大利戰爭最後的亮點就是奪取加萊
8.英法戰爭(1627-1629)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英國白金漢公爵主導下的第二次英西戰爭由於接連失利,使其不甘失敗繼續籌措資金但又讓英國捲入與法國的戰爭,插手法國的胡格諾戰爭(宗教內戰),在拉羅謝爾之圍中英國又一次遭受慘重失利,最後對西、法戰爭的接連失利加速英國內戰爆發
9.遺產戰爭 The War of Devolution
參戰方:法國VS西班牙、荷蘭、英格蘭、瑞典
發生在1667~1668年,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是由遺產繼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後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之長女,1665年腓力死後,路易以其後之名義要求繼承西屬尼德蘭的遺產,因此這場戰爭史稱「遺產繼承戰爭」。當時荷蘭與法國在貿易上有競爭,便改變傳統政策,轉而同西班牙結成聯盟。雖然昔日的同盟英國和瑞典一起來阻止侵略,但這場戰爭還是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戰後的《亞琛和約》使法國得到了南尼德蘭的某些地區。
10.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又叫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巴拉丁王位繼承戰爭、九年戰爭。(1688-1697)參戰方:法國 VS 奧格斯堡同盟結果:平局過程:戰爭中法國是以一己之力力抗歐洲各大國,陸上法國前期占優,但在1692那慕爾之圍後進入僵局。海上法國前期通過1690比奇角海戰力壓英荷聯合艦隊制霸大西洋,但在1692拉和岬海戰後喪失優勢,但依靠劫掠戰打成僵局。最後雙方議和互相讓步,而法國霸權受到削弱
11.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參戰方:法國、波旁西班牙 VS 新大聯盟(增加一個普魯士)結果:法國慘勝過程:戰爭中法國在陸上前期不順,中後期逆轉,通過德南會戰取得戰爭最後勝利,海上則是敗多勝少,英國則因俄國崛起而中途退出,最後法國成功使費利佩五世統治西班牙,根據和約法國保有其征服的所有領土,但承認英國對魯珀特及紐芬蘭的主權,並將阿卡迪亞和聖基茨島的法屬一半讓與英國
12.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參戰方:法國、普魯士、西班牙等 VS 英國、奧地利、俄國等結果:平局過程:英國在1744年加入戰爭後在大西洋獲取優勢,但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吃癟,法國通過豐特努瓦戰役大敗聯軍重塑陸軍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失去的威望,在陸上在西北歐攻勢的咄咄逼人和盟友普魯士發揮的關鍵作用,最終雙方議和,條約中雙方也各有讓步
13.七年戰爭(1756-1763)參戰方:法國、奧地利、俄國等 VS 英國、普魯士、漢諾威等結果:英國一方勝過程:戰爭中普魯士和英國、漢諾威的陸軍在歐陸牽制了法、奧、俄的許多精力,英國在海外前期雖略有不順,但在中後期各種大逆轉,並挫敗法國入侵英國的企圖,獲取了海上霸權和海外殖民地霸權。為日不落打下堅實基礎,法國則因戰爭失利,國力和影響力一落千丈
14.美國獨立戰爭(後半程)(1778-1783)參戰方:法國、西班牙、荷蘭、美國等 VS 英國及其他土著結果:法國勝過程:這場屬於美國獨立戰爭一部分,法國在七年戰爭後積極發展海軍,因而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出色,與英國海軍的正面較量中互有勝負,法國通過切薩皮克灣海戰有力幫助了美國在約克鎮戰役的勝利,最後美國成功獨立,法國藉此戰爭獲取一些地盤,國際地位也一度恢復
15.法國大革命戰爭(1792-1802)參戰方:法國、西班牙(1795後)、荷蘭 VS 英國、奧地利、普魯士、俄國等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中法國的盟友表現基本弱不禁風,但法國以驚人的爆發力,挫敗歐洲各國組成的前兩次反法同盟,只是法國對英國的海戰基本失利,畢竟1789後法國海軍實力銳減,法國倒是通過一些劫掠戰打英國一個措手不及獲得大量戰利品。而最後法國獲得勝利,法蘭西共和國得到各國承認
16.拿破崙戰爭(1803-1815)參戰方:法國、西班牙(至1807)、奧斯曼等 VS 英國、奧地利、俄國、普魯士等結果:反法同盟勝過程:戰爭中法國連續挫敗歐洲各國組成的第三到第五次反法聯盟,使法國歐陸的霸權達到頂峰,這是路易十四時代後法國軍事上又一高峰,但法俄戰爭和半島戰爭的爛尾讓拿破崙帝國衰落,在1814年拿破崙被流放,雖然1815又卷土重來,但在滑鐵盧再遭失敗,英國則藉此成為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