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問一部法國電影的名字!知道的進來
《聖女貞德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1928導演: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r
《Les Enfants paradis》天堂的孩子們 導演:馬賽爾·卡爾內Marcel Carne 1945
《衣冠禽獸La Bete humaine》1938法國 導演:讓·雷諾阿Jean Renoir
㈡ 尋找一部以歐洲為背景的電影名字,大概講述18、19世紀的事。
《聖女貞德》又名 聖女貞德傳奇1999年拍的。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就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聖女貞德 的海報(2張)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本片製作共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大導演呂克-貝松的最新力作。其全明星的演員陣容包括曾主演《第五元素》的米拉-約沃維奇(飾貞德)、兩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查理七世)和奧斯卡影後費-唐納薇等。 聖女貞德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銀幕,但本片可謂這一題材中最具視覺震撼力和可信度的一部。只有呂克-貝松才能拍得出這般華麗、壯觀的場景!
㈢ 貞德的劇情講解
3.《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西元1429年,英法戰爭如火如荼際,少女貞德對外宣稱自己已獲得上帝的指示。法國當時的儲君查理,在岳母的鼓吹下,接見貞德,並同時將大批軍隊交由貞德指揮,一時之間,貞德所帶的軍隊戰無不克,儲君也如願加冕成為真正的國王,但在他登基後,不再支持貞德,在缺乏援兵的情況下,法軍節節敗退,貞德被指為女巫,最後被處以死刑活活被燒死,五百年後,梵蒂崗教廷為貞德平反,冊封為聖女,平復五百年來的冤屈。
1429年,一個法國小女孩貞德在看到自己的家人慘遭英國人毒手後,在經歷了神秘的幻覺之後,她對外宣稱自己獲得上帝的指示,將帶領法國軍隊擊退英軍。法國儲君查理,
「聖女貞德」是流傳已久的宗教事件。盧貝松在這部電影中,除了拍攝手法的翻新外,更帶領我們進入「理性思維」與「宗教直觀」的辯證關系中….
◇潛伏的復仇意識◇
片頭一開始就是小貞德在向神父告解的場景,這里也順便交待了日後貞德凡事必告解這一點,在告解完之後她整個人就好像要升天了一樣,開懷地在原野間奔跑著,似乎得到神父(上帝)的赦免是人生枷鎖的解脫一般。不幸的是,當時正值英法百年戰爭,英軍侵入了貞德所居住的城鎮並燒殺擄掠洗劫一空,小貞德的媽媽因把藏身之處讓給貞德而慘遭英軍奸殺,在她死前其實有一段重要的對白如下:
這把劍牽過母親的身體,貞德已准備血債血還!
(畫面)貞德的媽媽手裡拿著刀抵死不從...
英軍:「你們看法國的男人多懦弱,把打仗的事交給女人!」
貞姊:「如果這是上帝的旨意,那就讓它這樣吧!」
小貞德在暗地裡目睹了這一切,自此對她的身心起了重大的影響...
在她憤恨的向神父控訴這一切的不公平之時,有一段對白如下:
小貞德:「為什麼?為什麼上帝要帶走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是我?她是因為把它的藏身之處讓給我而被犧牲的呀!?」
神父:「也許上帝留著你的命是有使命要交付予你!」
小貞德:「是什麼?」
神父:「那要等你長大受洗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之後就會知道了..」
復仇的心意加上宗教的力量,貞德開始他的復仇之旅!!
當晚小貞德就潛入教堂對著耶穌神像舉起聖杯,喝下里頭的聖血說:「我現在就要和你合而為一!」
這幕是很震懾人的!當你在畫面中看到一個小女孩滿口是血帶著堅定的眼神望著耶穌神像的時候,你可以感受的出她內心的憤怒有多深!....這是小時候的貞德,故事簡介暫時交待到此,這故事發展跟我們一般所知的她帶領法軍贏得奧爾良一役,最後被遺棄遭英軍活活燒死的沒有出入,重點是在盧貝松拍攝的手法,他所選擇的畫面呈現方式及欲表達的意念,都好像要引領觀者們去進行深度思考.....
◇聖徒或騙徒?◇
貞德在當時被裁決為是異教徒而被活活燒死,然而在五百年後被梵蒂崗教宗追加為「聖女」,筆者沒有對貞德這個人的身家背景作進一步的調查,所以不曉得盧貝松塑造出來的這個角色是否是依照真實人物性格去演的,還是這是他「自己認為」的性格。本片蜜拉喬娃維基飾演的貞德一角的性格呈現出來給人的感覺是神經兮兮的,個性急躁、內心慌張矛盾,加上小時候身心嚴重受創所留下的陰影,造成她眼裡無視一物(蜜拉在【第五元素】里的個性也是有點這樣怪里怪氣、神經兮兮的),不知道是緣於蜜拉過於誇張式的演法,還是盧貝松的本意即如此..
貞德一開始以上帝派來的使者自許寫信給查理七世(也就是後來登基的法王),我不禁要問:她是否是假上帝授與收復失土神聖使命之名,行私心復仇計劃之實?以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那個時局混亂的年代,似乎特別容易動搖人心。有一幕當她穿著盔甲騎著戰馬進城的時候,人民彷佛看到了救世主一般都伸出了雙手朝向貞德,並帶著渴求的眼神聲聲呼喚她的名字,我覺得是因為當時人民長期受到戰爭的壓迫,對任何事物均不抱希望,就像迷途羔羊般等著有一位牧羊人來引導他們歸向正途,而正時剛好貞德出現了!
貞德從一介農家少女轉成英勇的戰士,該轉變之大,令人費解!
是神意或巧合?我想不只是片中當時人們的疑惑,就連我這個現代人也會在心中矛盾的問自己:「她究竟真的是上帝派來解救法國人民於苦難之外,重燃他們希望的;還是只是時機湊巧,她剛好利用了當時人性脆弱的一面,抓住這個利基點而使得人民信服於她,甚至為她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否則,她憑什麼?因為她既不會戰術也不會騎馬,沒有受過正式的武術訓練,只是一名突然冒出來的農家女,何以能有這么大的魅力在戰場上呼風喚雨?她的出現好像是給己經軍心渙散、頹廢不振的法軍注入一股強心劑般,用著堅定不移的眼神告訴著士兵說:「Follow me! I all bring you victory!」這么做似乎也奏效了,士兵們像著了魔一樣,不假思索的完全信任於她,就憑她揮舞著戰旗及口中頻頻喊出的激勵口號而前仆後繼地去沖鋒陷陣。這實在是令我覺得不可思議!讓我不禁懷疑:在戰爭的年代,人民的意志真是如此薄弱、失去理性思考判斷能力了嗎?
◇復仇與和平間的矛盾◇
是什麼動力,讓一個可以奮不顧身?是宗教呢?還是復仇的潛意識?
其中有一幕關鍵戲是當他們要攻破英軍陣地時,一開始貞德像發了瘋一樣不顧一切,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地勇往直前,彷佛是當作沒有明天的最後生死決戰一般,連中箭了都不顧自身安危自己把箭拔出(血在那裡噴挺恐怖的..好像不用錢一樣..)要弓箭手隊長答應她,在她休息時他們仍要繼續進攻,身旁的士兵都認為她真的是瘋了!她在片中打仗時最常講的兩句話是:「跟隨我!」、「事不宜遲!」這樣到底是勇氣還是魯莽的表徵?....到後來在他們要沖破英軍城門的那一刻,這時的貞德居然神情露出了不知所措、茫然若失的樣子!她佇立在人群中看著身旁士兵互相砍殺的情景好像被嚇傻了一般全身無力、眼神漂忽,她幾乎是被英軍"推"向前進入城門的。
這時在她眼前突然出現那個常在她夢中的耶穌捧著她的臉問道:「貞德,你在干什麼?」貞德微笑的答道:「我在玩!」
這時耶穌頭頂流下了血說:「看你對我做了什麼?」
這時鏡頭又將貞德拉回現實,是那位弓箭手用沾滿血的雙手捧著她的臉告訴她說英軍獲得了大勝利,貞德先是像有點搞不清狀況的傻笑,接著她環顧四周,看到那些為國捐軀的英軍士兵們屍橫遍野的情景,這時她彷佛陷入自我混沌不明的狀態中,我想當時她心裡應該是覺得錯愕,她並沒有想到後果會是如此慘重,她並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吧!
神愛世人,但多少的殺戮不是假上帝之名?難道是上帝要貞德來殺人?
在她看到有位士兵欲殺一名英軍戰俘只是因為想要他那一口健康牙齒的時候,沖去阻止他說:「你不能因為只是要這個人的牙齒而殺了他!」這位士兵答道:「為什麼不能?(這時他環視了一下四周圍並問道:)那這些人呢?」貞德也慌了說道:「你..你就是不能!」旁邊一位將領嘲笑她說:「難道你能釋放這里所有的人?在喊大舉進攻並獲得勝利之後,居然發起憐憫之心起來了!哈哈~~」當貞德握緊雙手欲向天禱告時,忽然望見自己的手早已沾滿了血,這可謂是一個血腥的榮耀!
這場殺戮所帶來的迷思與覺醒的沖突點是在於復仇與和平之間的矛盾,貞德一開始先是好言勸說寫了三封信給英軍,給他們最後的機會,希望他們能和平地離開(當然英軍是沒理會啦!),我想她原先的動機與用意還是想給英軍一條後路退,希望事情能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不用發動戰爭造成死傷最好,屠殺是最後不得已時的手段,但在她被復仇覆蓋了理智歇斯底里地引領士兵們攻略城池時,「和平」這二字早已拋諸腦後、盪然無存了!同樣的,如上述她告訴那位士兵的話,我們可以反問:「那貞德又何能因為個人的私怨而拿全體士兵當賭注,枉顧他人生命,視人命為草芥?」(這同時讓我聯想到【搶救雷恩大兵】一片,湯姆漢克斯帶領了一群士兵去解救雷恩一個人,值得嗎?這些人的性命難道抵不過一個小兵?)他究竟是在鼓舞士兵,指引法國人民一條明路,還是引領著士兵們邁向死亡的深淵?喪親之痛比得上亡國之痛?「和平」二字的真義在哪兒?
◇政治的犧牲品◇
一開始法王查理七世的丈母娘(費唐娜薇飾)也只是想利用貞德這個似乎有點神格化的角色來當作一個媒介,使人民追隨她並重拾信心,藉以鞏固查理的君王地位,才支持查理要接見貞德的,她就像法國王室行政治權謀的一枚棋子而已,而貞德也是為了要報仇假借上帝使者之名想利用皇室的軍力去打敗英軍("假設"啦!至少我覺得這部片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原本各取所需、互相利用,但在查理於奧爾良一役大勝順利登基之後,便鎮日沈浸於聲色享樂,在後來的戰役中沒有給貞德足夠的軍力作為支持,讓她孤立無援,有志難伸,最後甚至背棄了貞德,讓她被俘虜並賣給英軍,只因他們已經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貞德無利用價值了....
原本查理還有點遲疑的問:「我們怎麼可以在這時候背棄她呢?」她的丈母娘居然說:「如果她真的是上帝派來的,那麼她自然會大難不死!」好一個合理的借口,替自己找台階下!雖然對這種過河拆橋的政治陰謀感到寒心,但在我替貞德惋惜的同時,我也不禁想到:「這是否是她以私心行使正義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呢?」因為若不是她假冒上帝之名欺瞞人民,犧牲眾人性命來換取她個人利益,今天死傷也許不至於這么慘重,這些人民又何辜?這是否也應驗了一句話:「流人血者,其血必為他人所流!」
◇自我意識的覺醒◇
黑衣人的出現,寓意深遠?是貞德自我的投射?還是上帝本人?還是盧貝松開講?
本片最精采之處我覺得是在剩半個小時當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黑衣人出現開始。黑衣人究竟是誰?他究竟代表了什麼涵意?他一直在反駁著貞德的話,因為他認為貞德在自欺欺人,不肯認清事實,我認為他是貞德內心真我的投影或者可以說他是代表了盧貝松,藉由這個角色將老盧的觀點及對這整個事件的看法表述出來,兩者我覺得都可以解釋,那位弓箭手也曾告訴一直認為自己是受上帝指示、常聽到"那些聲音"告訴她該怎麼做的貞德說:「你怎麼知道那些聲音不是你自己心裡的聲音?」。
本片末尾這段似乎也在傳達那些貞德自以為是神跡降臨的事情(例如:無故出現在草地上的劍、從小常在夢中出現的耶穌、風雲變色、鍾聲)都是貞德自己的幻覺、自己憑空的想像,到最後變成自我理智的被蒙蔽,時常處於現實與幻境之間,她用了這么多的借口來說服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但內心的不安與惶恐卻又使她必須不時的向神父告解,尋求救贖,請求上帝寬恕,但這樣不過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只是自我安慰、欺騙自己尋求慰藉罷了!
就像那把無故出現在草地上的劍,黑衣人說道:「它出現的可能性有無限多種,你卻偏偏選擇這種!(這段話在講述時是用畫面切換的方式來呈現數種可能的情況,而黑衣人說你卻偏偏選擇這種時,出現的畫面是那把劍從天上順著神聖的光芒而下)」黑衣人並告訴貞德說:「你在打仗時根本沒提到上帝,只提到你自己(因為貞德從頭到尾都是喊:Follow "me"!)!」
黑衣人的用意在點出:貞德自認為是上帝訊息的傳達者,以及她所行使的是上帝交付的使命一事,根本都是她一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在末尾貞德原本簽下承認自己是異教徒並欲放棄邪惡思想,重新洗滌心靈的同意書後,這時黑衣人又出現了,並質問她:「你為什麼要簽下那份同意書?到頭來還是你背棄了上帝!」貞德說:「我沒有!」並極盡狂吼掙扎之能事想把那張同意書搶回來,但一切都太遲了...
貞德原本可以不死的,後來卻選擇了死亡,這在宗教上有什麼樣的意含?
這里是否也要傳達一個訊息說:當人在面臨生死關頭的時?/td>
㈣ 貞德的藝術形象
小說劇本
弗里德里希《奧爾良的少女》1801年
喬治·蕭伯納《聖女貞德》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Bertolt Brecht《屠宰場》描寫在現代(世界經濟危機)時她成了一位救世軍的積極分子。
Jean Anouilh 《雲雀》1953年視貞德為出生平民的少女,卻用著自己的熱情與愛國情懷促使當權者進行抵抗。
《西蒙·馬卡德的觀點》描寫在第二次戰爭中一位少女竭力喚醒周圍人去對抗德國侵略者,有著一如貞德對抗英格蘭的氣概。
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巾幗英雄貞德傳》或《貞德的個人的回想》虛構自傳 1896年
伏爾泰《處女》1739年 諷刺教會的敘事詩
佐藤賢一《雇傭兵皮埃爾》1996年
王領地寺院靜《黃金馬刺》1988年-1989年
藤本《貞德的一生》2001年
藤本《貞德暗殺》2001年
佐藤賢一《貞德》2004年
ジョゼフィーン・プール 《小人兒書 貞德傳》 2004年
本田透《我的紫苑》2007年
厚木隼《我們的貞德》2007年
東出佑一郎《Fate/Apocrypha》2012年 貞德為該作品中職階為Ruler(裁定者)的英靈
馬伯庸《貞德別傳》 年代不詳
歌劇和音樂
席勒歌劇《貞德》1845年
柴科夫斯基歌劇《奧爾良的少女》1878年-1879年席勒的作品同樣為柴可夫斯基所採用,歌劇名為《奧爾良少女》,而腳本則是由作曲家本人自己加工過的。這部歌劇中,貞德作為殉道者戰死於戰場上,但歌劇結尾,柴可夫斯基卻又忠實於原著:貞德遺體還是被執行了火刑。
阿爾圖·奧涅格《火刑台上的貞德》1934-1935年,清唱劇。
約翰G.B展覽《聖女》的戲劇音樂
凱特·布希《專輯Aerial》 2005
電影
《聖女的苦難》法國,1927年,導演: 卡爾·希奧多·德雷耶 Carl Theodor Dreyer
《Jannu.Dark》美國,1948年。
《火刑台上的貞德》義大利,法國,1954年。
《貞德審判》法國,1962年, 導演: Robert Bresson,ZDF/ 1969 Kino B
《貞德的愛和自由天使》《貞德的十字架》法國,1994年。
《貞德千古傳奇》美國,1999年。
《聖女貞德》法國,1999 年。導演: 呂克·貝松
《聖女貞德傳奇》加拿大 1999 年。莉莉·索博斯基主演
動漫
永井豪《蠻》1971年
美內《騎馬的武士》1975年
天川須美子《聖女貞德》1995年
安彥良和《聖女貞德》1995年-1996年
酒見賢一《貞德傳》1995年-1996年
秋里和國《少女》1995年-1996年
種村有菜《神風怪盜貞德》1998年-2000年
日丸屋秀和《黑塔利亞》第五季 2013年
雪広うたこ《魔界王子》2013年
游戲
《貞德》貞德的一生模擬RPG
《ナポレオン》ADK製作的對戰型格鬥游戲
《英法一百年戰爭》模擬
《帝國時代Ⅱ》第二戰役 聖女貞德
《劍刃風暴:百年戰爭》一百年戰爭的動作游戲,作為劇本的主角登場
《無雙大蛇2》貞德作為同是KOE旗下游戲的《劍刃風暴:百年戰爭》的主角以友情加盟的新武將身份登場
《Fate/Grand Order》手游,貞德是職階Ruler(裁定者)的英靈
《拿破崙》故事中作為敵人登場人物登場
《聖女貞德》 LEVEL5開發的PSP平台一款S·RPG游戲
《文明3》中,貞德作為法國文明領袖出現
其他
1964年,法國海軍的「貞德」號直升機母艦。
貞德 Da Arc 日本搖滾樂隊
㈤ 呂客.貝松都導演過什麼電影要全部的
姓 名:呂克·貝松
出生日期:1959-03-18
出生地:法國巴黎
星 座:雙魚座
呂克·貝松被認為是歐洲的斯皮爾伯格,他的電影節奏明快,富於前沿時尚,風格詭異,幾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們的期待。代表作有:《地鐵》(1985年)、《碧海藍天》(1987年)、《尼基塔》(1989年)、《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年)、《第五元素》(1997年)、《聖女貞德》(1999年)。
主要作品年表
導演: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The Professional )(1994)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 )(2000)
製片: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編劇: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 (1997)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這個殺手不太冷 (The Professional ) (1994)
只看過這個導演的幾部電影就深深的喜歡上了他,他說他只拍十部電影,那電影不像是美國的大片那樣,只是過癮,更多的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的內心獨白,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深深思考,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是難免孤單寂寞,可是有的時候又總是能找到那個我們靈魂深處彼此相同的那個人,就像通過鏡子,我們看到了另一片天空,看到了靈魂深處的另一個自己,在寒冷的地方彼此取暖,然後離開,在人群中深深寂寞,愛著內心深處愛的人或物,或者只在記憶中愛,然後堅持著生活。這是我看完《殺手賴昂》之後給我的意想
㈥ 求一部法國電影的名字
英文名: Appartement, L'
中文名: 非常公寓
別 名: 迷情公寓 | 情慾公寓 | 公寓春光 | 公寓
導 演: ( Gilles Mimouni )
主 演: (羅邁尼·博林格 Romane Bohringer) (文森特·卡賽爾 Vincent Cassel) ( Jean-Philippe Écoffey) (莫妮卡·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 Sandrine Kiberlain) ( Olivier Granier)
劇情介紹
麥克斯(文森特•卡塞爾 Vincent Cassel 飾)和女友就要步入結婚的殿堂,他卻意外地看到失蹤了的前女友麗薩(莫妮卡•貝魯齊 Monica Bellucci 飾)。往事一幕幕閃回:他們曾經是甜蜜的一對,卻因為沒有轉交到麗薩手中的一封信而錯過了這段感情——這個遺憾恰恰是由於麗薩的鄰居愛麗絲(羅曼娜•波琳熱 Romane Bohringer飾)一手造成,她暗戀麥克斯已久,麥克斯叮囑她交給麗薩的信,其實一直擱置在她手中。
如今,愛麗絲住進了麗薩的舊公寓里。當麥克斯走進公寓想找尋麗薩時,眼前看到的卻是愛麗絲。二人發生了關系,愛麗絲終於得到了這個夢寐以求的男人,並且一再設下圈套,讓麥克斯和麗薩擦肩而過,終見不得一面。而麗薩的悲劇,還遠遠不止如此。
得到了麥克斯的愛麗絲,還是選擇抽身而去,看見麥克斯和他的未婚妻在機場相擁,她臉上露出復雜的笑意。
如果是法國,大概就是上面這部電影了。
㈦ 法國高分電影推薦
法國高分電影推薦:
1、巴黎聖母院9.5分
此片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
㈧ 法國大導演呂貝克貝松的作品有哪些
是呂克·貝松吧
呂克·貝松 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後,回國後擔任副導演。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 Besson、 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盡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嚮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坦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又名《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基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殺手萊昂》講述了一個渴望從善的殺手和一個渴望復仇從惡的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津津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殺手萊昂》奪得了當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自90年代以來,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法國商業電影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法國以外的地方,拍藝術電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你要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在法國則不同,如果一個電影藝術家要去拍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則似乎要更大的勇氣。呂克·貝松就是這樣一位「不合時宜」的導演。
80年代中期,貝松拍攝了《地鐵》,《碧海藍天》等藝術電影之後,被法國評論界稱為前途無限的年輕導演;90年代貝松在拍攝了《殺手萊昂》、《第五元素》之後,卻受到了法國電影理論界的輕視。《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名列當年世界電影的第三名,不管評論界如何評論這部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未來世界,在電腦高科技與時空交錯的敘事中,帶給我們一絲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歷史和人文內涵。
呂克·貝松是當代法國電影影壇最受矚目且爭議最大的導演。盡管《第五元素》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高蒙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一翻,但是貝松在國內卻常常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驚險和打鬥於一身,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本高達近一億美元的英語對白影片,顯示了法國電影人復興本國和歐洲電影業的決心和勇氣,影片榮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故事內容本是呂克·貝松在16歲時就開始構思,當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剛剛問世,顯然貝松的想像和構思與之相比還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後,貝松依舊念念不忘少年時代的構想,經過20年的籌劃.該劇本具備了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雖然有評論認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國未來主義的滑稽笑劇,認為不過是視覺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屆夏納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為開幕影片放映的時候,這部表現人類未來23世紀的科幻片還是引起了轟動。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駕駛著他的那輛抗地球引力的黃色出租汽車飛越紐約城市上空的鏡頭,與盧卡斯的星際宇宙飛船相比毫不遜色。當年那個看著《星球大戰》長大的貝松,20年後終於和盧卡斯站到了一起。
早在《碧海藍天》中,呂克·貝松就顯示出他對大製作和宏大場面的迷戀與追求。從《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開始,貝松日漸游離他過去所從屬的那種電影形態,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不僅在類型方式上玩盡花招,還在製作成本上不斷升級,這也許就是貝松在本國遭到非議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好萊塢也開始在世界各國招兵買馬,其首選就是吳宇森和呂克·貝松。貝松法國式的浪漫風情以及吳宇森東方味的英雄情結倍受好萊塢的青睬與模仿。貝松最終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製造低成本、小製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產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今天的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看作和斯皮爾伯格同一類型的商業片大導演,但殊不知貝松能夠走到今天,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作為第一部高成本的歐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時候,開始票房並不令人樂觀,看慣了藝術影片的法國觀眾和受到好萊塢商業大片熏陶的美國觀眾並不抱有太多的興趣。影評人的反映也是貶大於褒,影片最為致命之處還在於它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成本。但是奇跡出現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預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廣泛放映,影片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評論界對貝松和這部影片依舊低調處理。
呂克·貝松並不因為這些評價動搖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聖女貞德》選取了歷史和現實,民族和國際的恰當交融,拍完之後好評如潮。聖女貞德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傳說。有關聖女貞德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他們分別是:德萊葉導演的為電影默片時代劃上精彩句號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布萊松導演的極度忠實於宗教情節和原審判材料的《聖女貞德受難》;呂克·貝松耗時三年拍攝的史詩性巨片《聖女貞德》。
布萊松的《聖女貞德受騅》僅僅截取了貞德受審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歷史的真實瞬間。而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則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貞德作為一個少女和法蘭西戰士的浪漫情懷。和布萊松一樣,呂克·貝松也是法國影壇一位孤獨的探索者,也許這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法國導演的唯一相同之處。也許正是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們同樣偏愛貞德這個歷史人物,只不過他們詮釋歷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呂克·貝松的導演手記里我們看到貝松對貞德的評價:貞德是我們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純真之間捕捉到的東西,又在她的時代失去,正像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所失去的一樣。貝松在這部影片中表達了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獨到思考:「難道人類的思想必得沿著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發現隱藏在邪惡背後的善良嗎?」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蒂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編劇作品
暴力街區2:終極 Banlieue 13 Ultimatum (2009)
颶風營救 Taken(2008)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遞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遞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俠盜魅影 Bandidas (2005)
13區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飈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啟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鬱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遞3 Taxi 3 (2003)
換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綠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萬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遞2 Taxi 2 (2000)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遞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監製作品
家園 HOME (2009)
㈨ 歐美電影講一個女騎士在最後的一戰場戰勝了躺在地上~看見聖母在天上迎接她~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聖女貞德 (1957)
年輕的聖女貞德在法國的法國王太子王的宮殿,被任命為法國陸軍。她贏得了許多的戰斗後,失去了利用價值。很快的,她被誤認以為是一個巫婆。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信使:聖女貞德的故事](1999)
一位年輕的女孩收到一個夢想,驅使她擺脫法國的壓迫者。
是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