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代表人物

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代表人物

發布時間:2022-10-01 10:48:37

⑴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藝術主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電影感興趣的則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在頭腦中創造的生活遠遠比生活本身要豐富。他們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新的真實深入。

有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緊接著有特呂弗的《四百下》 ,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 ,後來,1960年及以後,又出了讓-呂克•戈達爾的《筋疲力竭》 ,艾里克•羅梅爾的《獅子座》 ,最後有雅克•里維特的《巴黎屬於我們》 。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⑵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精神之父是誰

安德烈·巴贊,1918—1958,《電影手冊》創辦人之一,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影評人,被譽為新浪潮電影之父。

⑶ 法國導演戈達爾在家中安樂死,他對電影行業有過哪些貢獻

他對電影行業的貢獻有革新了電影的語言和拓展了電影的主題

據報道,世界著名導演戈達爾在家中實行安樂死,享年91歲,眾所周知,導演戈達爾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執導的電影超過100部並且獲獎無數,著名的代表作有《精疲力盡》、《隨心所欲》、《人人為己》等,曾經獲得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第3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可以說戈達爾的一生與電影形影不離,電影影響了他而他也極大地促進了電影的發展。

戈達爾的離世,宣告了法國新浪潮運動的最終落幕。眾所周知,法國新浪潮電影有五虎將的說法,他們分別是特呂弗、夏布洛爾、侯麥、里維特、戈達爾,其他4位導演早已經離世,此次戈達爾的離世,使得轟轟烈烈的法國新浪潮電影最終拉下了帷幕。

⑷ 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是誰

弗朗索瓦·特呂弗,戈達爾,阿倫·雷乃

⑸ 「法國新浪潮電影標志人物」,安娜·卡里娜為何能獲此殊榮

因為安娜卡里娜她拍了非常多好的電影,給觀眾留下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角色。像《女人就是女人》、《隨心所欲》、《法外之徒》,這些電影它都是在法國的電影史上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安娜卡里娜也憑借著《女人就是女人》獲得了柏林電影節影後的殊榮,這對於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演員來講是非常困難的。

現在長得又好看又有實力的女演員是難能可貴的,我覺得她真的是完全可以代表法國的女演員,她足夠的優秀,足夠的有能力去勝任這個稱號,這么優秀的一位法國女演員去世的其實也挺令人惋惜的。

⑹ 新浪潮電影運動中,誕生的大師都有哪些

新浪潮電影運動,他誕生了非常多的一些大師,比如其中就有奠基人克勞德夏布洛爾還有戈達爾特呂弗,他們都是這場運動裡面所誕生的大師級別的導演。

新浪潮電影運動,它主要是從法國開始的,但從此以後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加拿大英國等一些法國等一些國家,他們都開始了相同的或者類似的運動,他們中間這些人有的是從電影學院畢業的科班生,有的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經歷結果與電影相遇了。比如這裡面就有一個大師叫特呂佛,他就沒有上過電影學校,也沒有受過如何拍攝電影這方面的專業訓練,而他們對於電影的認識完全是通過看一些電影才知道的,雖然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拍攝一部電影,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看一些非常不好的電影,從這些電影裡面他們知道了一個好的電影不應該怎麼去拍攝。

⑺ 最近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

許多人都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大多數人喜歡看懸疑劇或者愛情劇。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這些電影的,或者說看多了這類電影之後有時我們也會想換換口味。有人問,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第一部是《表兄弟》,第二部是《四百擊》,第三部是《五至七時的克萊奧》。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三、《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是瓦爾達第二部作品,這部電影雖然說是電影,但是大部分內容是實時記錄的。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名歌手,故事主要發生在咖啡館、巴黎街道以及公園里,講述的是這位出名的歌手等待身體檢查結果的故事。

大家還有什麼電影可以推薦一下的嗎?

⑻ 呂克·戈達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都有哪些代表作品

呂克·戈達爾
Jean-Luc Godard
出生日期 1930-12-03
出生地 Paris, France

人 物 簡 介

1930年12月3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幼年移居瑞士,長大後回到巴黎。他大學時攻讀的是人種學。戈達爾自小對電影就有狂熱的興趣,1950年,他進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開始從事專職影評。隨後的十年間里,他整天泡在電影資料館,研究和觀看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電影素養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

1959年,在特呂福的幫助下,29歲的戈達爾導演了第一部長故事片《精疲力盡》並一舉成名。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盡》、《卡賓槍手》、《瘋狂的比埃羅》等。

1961年,他與安娜卡莉娜結婚,而高達也拍了一連串由安娜卡莉娜主演的影片。但這對出色的銀色夫妻,卻在1964年離婚,不過之後二人仍保持在電影上合作的關系。

自1967年拍攝《中國姑娘》以來,特別是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之後,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讓_比埃·高蘭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聲稱他信奉蘇聯早期「電影眼睛派」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理論,要用影片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武器,同時,「為了攝製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戈達爾和它的小組拍了一系列的「政治影片」。其中包括《真理》、《東風》、《義大利的斗爭》、《直至勝利》、以及《一切順利》。

70年代,戈達爾曾遭遇車禍,一度中斷拍片,移居瑞士。直到1980年才重又回法國拍攝故事片,主要有《故事》、《芳名卡門》、《新浪潮》等。

1959年《精疲力盡》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1962年《隨心所欲》威尼斯影展審查員特別獎
1965年《阿爾伐城》則是贏得柏城影展金熊獎。
1983年《芳名卡門》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弗朗索瓦·特呂弗- -

「新浪潮」名正言順正式掛牌是從特呂弗的《四百下》開始的。影片講述一個名叫安托萬的倔強的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家裡,不服母親和繼父的管教,後來因偷竊而被關進教養院,又從那裡掏出來的故事。這部表現「問題少年」的電影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並因此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紐約影評人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項大獎。這部影片使特呂弗一舉成名,它也是安托萬·杜瓦內爾系列影片的第一部。

《四百下》主人公安托萬的故事有特呂弗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特呂弗童年、少年時代也是一個難以管教的孩子。屢次從家中逃跑,有過少年教養院的經歷。後來到部隊當兵,也因為從軍營逃跑而作過軍人監獄,退役後,他當過電焊工、放映員、交易所跑腿、新聞記者等,後來被安·巴贊發現,進入《電影手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因此他在《四百下》的片頭題詞上寫上:獻給安·巴贊,以表達巴贊對他的知遇之恩。巴贊是在該片開拍的第二天去世的。

1958年,在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頑童》中有一個鏡頭:一群滿街亂跑的頑童正在撕毀一個著名導演的影片海報。這個鏡頭似乎對他自己也是一個隱喻:他自己正是以一個頑童的姿態一陣狂轟濫炸沖進了電影圈。但是,在對特呂弗的電影才能充分肯定的條件下,歷來對他有一種論斷:認為他是以反對傳統而成為傳統,以攻擊學院派而成為學院派,以貶斥商業化而具商業化。特呂弗的電影經歷代表了「新浪潮」一般意義上歷史命運。第一,他是「新浪潮」導演中最成功的人,「新浪潮」因為有他的成就而有價值;第二,他最後成為最具商業化的導演之一,事實上他後來回到了傳統的攝制模式上去了。但是傳統已經不是原來模樣,都經過了改造,「新浪潮」已經被歷史承認了,「新浪潮」融入傳統中去是正常的。那麼,特呂弗的作品究竟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這些價值呢?法國評論家諾·繆爾托在《特呂弗的反常特點》一文中將他的影片分為五個主題,認為他們反映了他的主要愛好:

書籍,兒童,女人,電影,他本人。

這五個分類表明了特呂弗船做題材的多樣性,但鄭海多樣性中,他鮮明的強調了作為一個「作者-導演」的個性和統一性。他的影片迴避了政治、社會問題,甚至迴避了現實的日常課題,他的影片始終突出的一個主題是「愛」。有這個「愛」出發可以將他的影片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安托萬系列為代表的「自傳體」作品。這個系列延續了20年,安托萬的演員仍是讓——皮埃爾·雷奧。那是以「愛」為線索串連起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關注和探索一個個體在社會約定了的體制內成長的境遇,他的困惑、迷惘、反叛與失敗。《四百下》中的安托萬沒有愛。家庭與社會對他來說是壓抑的。人們常常津津樂道影片中安托萬奔向大海的那個長長的鏡頭,那當然是雷諾阿式的,在技術上並不是他的首創,他在這里表達的是一種青春期的渴望,他具有時代意義。到了《二十歲之戀》,他開始懂得調情;《偷吻》中,他已經從部隊復員,四處打工,初嘗人生的艱辛,但「愛」依然是最難找的;《夫妻之間》則是他的結婚與離婚的故事;《飛逝的愛》青春已經過去,家已破碎,「愛」仍無處可尋。

另一類是關於女人的,他喜歡用相同的主題結構、不同的組合來探索愛情的情感本質,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際關系的詮釋。如《朱爾與吉姆》講述的就是一個女人同兩個男人發生愛情故事。從某種程度上,這就像是他的影片的原型結構,他其後的諸多作品多在這部影片的基礎上部分變動或變奏。如《夏日之戀》中有二男一女,《兩個英國姑娘和大陸》中的二女一男,《巴黎最後一班地鐵》的丹妮芙周旋在兩個男人之間。

特呂弗贊同雷諾阿的《游戲規則》,認為這是一部「完全消除了好人和壞人的觀念的心理影片。」這大概也是他自己所要追求的境界,他著力於刻畫人的心理。因此他將「嚴謹」還給了現實主義。面對著他的人物的這種多元性或多重性,他選擇了寬容。這是他的影片所流露出的歷史觀。他曾經對他的演員凱瑟琳·德納芙說:「生活不是電影,電影也不是生活。電影只有一個半小時,只能表現重要而有意思的事,因而要比生活強烈的多,迅速的多……如果想拍寫實主義的影片,那到大街上找人就是。」這就是他的電影觀。

⑼ 法國電影新浪潮代表人物有哪些

弗朗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羅爾、雅克·里維特

⑽ 特呂弗是新浪潮電影大師之一,他的歷史地位為什麼這么高

關於特呂弗的地位和名譽,如果有所質疑,那就去看看他的代表作《四百擊》就可以了。你會被他擊中的。首先,電影的質感特別的好,會給人極大的舒適感。一個正在上課的孩童,寫作業,錯了,便將錯了的紙撕去,一節課的時間就這些過去,孩童忘乎所以,他不懂自己為什麼犯錯,沉浸式的犯錯,所以時間對於他來說,沒有一點概念。

看了有太多太多的電影,都沒有哪一部電影能讓我用高級來形容。我覺得這些是特呂弗獨特的地方,也是眾人追捧的地方。當然,特呂弗的代表電影還有很多,關於愛情,是《遇見帕米拉》,這是他寄予電影的一首情詩,永遠高級。特呂弗的電影還可以用“作者電影”來形容,這就是那種從書里長出來的情節,讓人慾罷不能,這才是特呂弗的魅力,而不是那些獎章。

閱讀全文

與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代表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