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軍m1919a4重機槍日軍m92重機槍哪個更厲害
M1919A4是美軍在二戰時的通用機槍,在前面安裝兩腳架作為輕機槍使用,在槍身下面安裝三腳架可以作為重機槍使用,但是威力不如92重機槍,M1919A4通用機槍的射速為400-500發/分,日軍的92式重機槍為450發/分,92式重機槍在戰斗中一般射速都不會超過150發/分,並且用的是彈片裝彈,彈片容量為30發7.7MM子彈,但是M1919A4是用彈鏈來裝填7.62MM(美軍通常叫.30)子彈,一般情況下92式會被M1919A4壓制住,M1919A4的人性化設置可以快速轉移陣地,一般在太平洋戰場上由於地形復雜,所以一般以輕機槍的身份出現,在歐洲戰場上則是以重機槍的身份出現要多,92式不能離開三腳架,離開的話就是笨重的鐵塊,M1919A2離開三腳架後可以用槍管前面的手提桿或者是兩腳架繼續作戰,M1919A4靈活性高,92式靈活性低,綜合來比的話,92式重機槍是非常吃虧的。
㈡ m1919A6相比m1919A4重機槍有什麼優點
m1919A6是由勃朗寧m1919A4重機槍改進而成的。後者則是勃朗寧m1917Al水冷式重機槍的改進型,由於將水冷方式改為氣冷,m1919A4的全槍質量大為減輕,既可車載又可用於野戰,珍珠港事件後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
但對於美軍連以下部隊來說,仍然缺乏機槍火力的支援,當時每個步兵班僅配有勃朗寧m1918A1自動步槍,即著名的BAR,扮演輕機槍的角色,但它20發的彈匣容彈量卻嚴重影響了火力持續性,其槍管不易拆卸和更換更是嚴重的缺陷,因為持續射擊將很快燒蝕槍管,而它的槍管只能在修械所里更換,這些都決定了BAR不能提供足夠的持續性火力。
盡管m1919A4的射程和火力持續性都要勝過BAR許多,但對於機動作戰來說還是顯得過於笨重。特別是它轉移陣地時至少需要兩人操作,其中一人搬運槍身,另一人扛m2三腳架,一般還有一名士兵負責攜帶彈葯箱。
在戰場上,火力支援機槍往往是敵方火力優先和重點「照顧」的目標,因此轉移過程中只要有一人倒下,槍身、三腳架、彈葯三者中可能就有一部分將不能到達目的地。
當時美軍研製了可以同時攜帶槍身和三腳架的專用攜行具,但由於單個士兵本身負重所限,想要迅速地轉移機槍和所必備的彈葯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實際作戰中,很多情況下美軍士兵們只能依靠m1919A4的槍身來進行概略射擊,其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因此,質量較輕、便於移動和迅速展開、能進行較長時間連續射擊以壓制敵方火力,也就是結合了BAR和m1919A4兩者優點的輕型機槍,成為美國陸軍急需的裝備。
美國陸軍從1940年起就開始了輕型機槍的試驗和選型工作。從1941年到1942年,美國人將質量在10kg以下的近10種由美國、捷克、丹麥等國製造的不同機槍進行了對比試驗,可是所有這些武器都未能達到陸軍事先制定的戰技指標要求,選型工作就此擱淺。
戰爭在不斷擴大,美軍要在歐洲和太平洋的各個戰場上進行廝殺,當時交戰各國早已普遍裝備輕機槍,而美軍卻未正式裝備,這使得美國陸軍兵器委員會感到非常不安。
1942年,美國陸軍與有關軍工廠制定了將m1919A4重機槍改進為輕機槍的折衷方案,並很快拿出了樣槍。這種方式並非美國人的首創,一戰時德國就曾將馬克沁mG08重機槍裝上兩腳架和槍托,改進成mG08/15輕機槍。
最初的樣槍被提供給部隊試用,並在步兵學校進行了射擊演示,結果頗受好評。陸軍兵器委員會因此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書,在敘述了試驗取得的成果後,聲稱如果在已成為制式武器的m1919A4基礎上將其改進成一種輕機槍,不僅軍工廠將原先的生產線稍做修改即可成批製造,而且裝備到部隊後,所需的訓練時間也能減少到最低程度。該報告書最後的結論是應該加速推行該項改進計劃,盡快將其作為制式武器裝備部隊。
收到這份報告書後,美國政府於1942年9月23日批准了陸軍兵器委員會的請求,將這種改進型輕機槍列入制式武器的發展計劃。同年10月,由傑內拉·英塔斯公司製造的5挺由m1919A4改造而成的新型輕機槍被送到馬里蘭州阿伯丁武器試驗場進行測試。
根據測試的結果,對槍管套筒、兩腳架、提把和槍托等零部件進行了改進,隨後進行了下一步的測試。陸軍兵器委員會對測試結果感到滿意,最終在1943年2月17日,正式將這種改進型武器列入制式,並命名為勃朗寧m1919A6機槍。
㈢ 這是二戰時期的什麼槍
M1919A4式重機槍
M1919A4式0.30英寸(7.62mm)口徑機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步兵來說太重了。戰後在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的基礎上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機槍。首先是裝備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搶管上外罩的水筒,改水冷為氣冷。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30-06(7.62mm)
彈葯:7.62×63mm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
槍全長:1044mm
槍管長:610mm
槍身重量(不含腳架):14.06KG
射速:400-500發/分
槍口初速:860M/秒
有效射程:1000M
瞄準基線長353mm
槍架方向射界為360°
樓主我又琢磨了半天你那張圖,又好像不完全像M1919A4,到像是改造過的,槍架明顯是自製的,而且槍機形式也不同,槍管,槍托不是原裝的,像是手工製作的。但槍身的確很M1919A4。
可能是自己改造過的M1919A4。
㈣ M1919A4式重機槍的簡介
軍械局計劃開發一種氣冷式機槍給步兵使用,用以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由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改進而來,產生了M1919A4式機槍。M1919A4式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比起來重量大幅度減輕。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機槍那樣維持長時間持續火力。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直至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的軍隊還繼續裝備了一段時間。
0.30英寸(7.62mm)M1919A4式重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它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水筒,改水冷為氣冷。它的一大特點就是槍管外部有一散熱筒,筒上有散熱孔,散熱筒前旋合助退器。它發射0.30英寸(7.62m)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彈頭之初速為792~823m/s,由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為450~600發/min,膛線右旋4條,纏距為254mm,槍全長為1044mm,槍管長為610mm,瞄準基線長為353mm,槍身重為14.1kg,槍架重為6.36kg,槍全重為20.46kg,槍架高低射界為-45°~+ 27°,槍架方向射界為360°。
㈤ m1919系列機槍在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了哪些改進
m1919A4式0.30英寸(7.62mm)口徑機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步兵來說太重了。
戰後在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的基礎上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機槍。首先是裝備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搶管上外罩的水筒,改水冷為氣冷。軍械局計劃開發一種氣冷式機槍給步兵使用,用以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由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改進而來,產生了m1919A4式機槍。
m1919A4式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比起來重量大幅度減輕。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機槍那樣維持長時間持續火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直至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的軍隊還繼續裝備了一段時間。
㈥ M1919A4是如何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的
M1919A4式0.30英寸(7.62mm)口徑機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械局意識到水冷式重機槍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間,而且對步兵來說太重了。
戰後在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的基礎上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機槍。首先是裝備在坦克上的M1919和M1919A1,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搶管上外罩的水筒,改水冷為氣冷。軍械局計劃開發一種氣冷式機槍給步兵使用,用以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由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改進而來,產生了M1919A4式機槍。
M1919A4式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連腳架在內該槍重41磅,與重達93磅的M1917A1式水冷式重機槍比起來重量大幅度減輕。不過,它不能象水冷式機槍那樣維持長時間持續火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數M1917A1,成為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最主要的連級機槍。直至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的軍隊還繼續裝備了一段時間。
㈦ 美國的M1919A4重機槍,是那年開始研製那年開始生產的,我找了N久沒找到·····
M1919自身的開發是1918年軍方提出需求,在M1917的基礎上改良的。此後在1920~30s不斷進行改良,1936年9月30日軍械部制定了A4的全套部件圖和標號,此後則是評估和選擇製造商,通用汽車旗下的Saginaw Steering Gear Division參與投標,其他還有數家也參與生產,1941年3月27日,Saginaw交付了首批量產版M1919A4
㈧ M1919A6輕機槍和M1919A4重機槍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M1919A6輕機槍脫胎於M1919A4重機槍,槍身部分的構造幾乎與後者一樣,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換。兩者均採用勃朗寧設計的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卡鐵起落式閉鎖。當射擊時,隨著彈頭在槍管內向前運動,在膛內火葯燃氣壓力作用下,槍管和槍機開始共同後坐6~8mm,同時壓縮槍管復進簧和槍機復進簧。
當彈頭飛離槍口後,閉鎖卡鐵離開槍機上的閉鎖支承面,其兩側的銷軸被機匣上的開鎖斜面壓下,閉鎖卡鐵下降並脫離槍機下的閉鎖槽,槍機開鎖。該槍設計有凸輪「加速子」機構,後坐中的槍管節套撞擊加速子,使其上端撥動槍機尾部,加速槍機後坐。
槍機後坐過程中由抽殼鉤將空彈殼抽出,同時取彈器從彈帶中抽出一發新彈,通過機匣蓋上方曲線槽導引,將新彈壓至槍管軸線位置,新彈壓下時同時將空彈殼擠出,並使其從機匣正下方的拋殼窗內拋出。
此時由於閉鎖卡鐵下端被機匣底面上的凸起擋住,使得槍管節套不能先行復進,只有當槍機到位後開始復進時,其上缺口對准閉鎖卡鐵,卡鐵才能上抬解脫節套,同時槍機尾部的凸起部分撞擊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轉,推動槍機和槍管節套一並復進到位,閉鎖卡鐵在槍機閉鎖斜面作用下強制上抬,進入槍機下方的閉鎖槽,槍機完成閉鎖,同時撥彈桿卡入槍機頂部的曲線槽內,使撥彈板撥動下一發彈到機匣口,以便下一次取彈,同時將已對准彈膛的那發新彈推人彈膛,進入下一次發射循環過程。
M1919A6輕機槍的進彈口在機匣左側前方,可以同時使用M1919A4的250發金屬可散彈鏈和M1917的250發帆布彈帶,以及一種不常用的100發帆布彈帶。金屬彈鏈可以搜集起來重復使用,而布制彈帶多是一次性的,因為一旦用過就有可能被拉長了。該槍的瞄準裝置則直接照搬自M1919A4,準星和表尺位於機匣兩端,瞄準基線很短。
為避免搬運過程的損壞,準星座可以折疊,通過旋轉刀形準星尖下方的圓環來調節其高低。至於表尺則與M1917A1的完全相同,可以向前折疊,並可進行左右和高低調整。
M1919A6輕機槍與其前身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消焰器、肩托、提把和兩腳架。早期的M1919A6與M1919A4一樣,槍口部分只有助退器,後來改為喇叭狀的消焰器,其消焰作用雖不明顯,但在夜間射擊時可以有效地防止射手因槍口火光而暫時致盲。
M1919A6的魚尾式槍托形狀非常特殊,上端很長且近乎水平,這是識別該槍最主要的外形特徵。該槍托是鋼板沖壓成形後焊接而成的(早期也有木製的槍托),和小握把一起用一個鋼板沖成的定位環和蝶形螺絲固定在槍身末端緩沖器上。小握把的形狀與M1919A4的一樣,類似轉輪手槍握把,扳機突出在槍身後端下方,沒有扳機護圈,這也是M1919A6脫胎於重機槍的痕跡之一。
可折疊的提把位於槍管和機匣的結合處,由鉚接的鋼板和木把組成,可以折疊任槍身左側下方,早期的提把不用時則是旋轉到槍管散熱筒下方。提把所在的位置接近全槍的質心,在進攻和轉移陣地時可以方便地單手將機槍提起。兩腳架是M1919A6上最顯著的特徵,外形與BAR的類似,用鋼管和鋼板沖壓件焊接而成,並以定位環和蝶形螺絲固定在槍管套筒上。
兩腳架在不用時可以向後收起緊貼在套筒上,腳架的長短可以調節。有意思的是,兩腳架的內側還有一對固定的「短兩腳架」,在兩腳架折疊後才顯露出來,可以在把機槍架在窗檯上或從工事的射孔中向外射擊時提供支撐。與二戰時的其他輕機槍相比,M1919A6的外形顯得很不勻稱,至可以說是醜陋,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種簡單實用而且非常結實的武器。
由於槍托等附件增添了額外的分量,為使M1919A6的質量能夠保持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不得不採用了輕型槍管,厚度較M1919A4有所減少,這就使得連續射擊時槍管容易過熱,火力持續性較M1919A4有所降低。但美軍官兵們仍然對M1919A6輕機槍的質量頗有怨言,全槍質量接近15kg,幾乎比BAR重一倍,比不帶三腳架的M1919A4隻輕了不到4kg。
對於該槍早期主要的用戶之一傘兵而言,在空降過程中,M1919A6的質量會使機槍手下降的速度大幅度增加,增加了跳傘失敗的危險,同時能夠隨身攜帶的彈葯數量有限。
另一缺點是,雖然M1919A6與M1919A4的許多零件是通用的,但也有少數零件不同,在生產和後勤補給中,容易造成混亂。
盡管存在著諸多缺陷,但作為一種改進產品而非專門設計的輕機槍,M1919A6輕機槍還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戰斗中的實際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在戰場那種嚴酷的環境下,仍然能夠保持勃朗寧系列產品所特有的可靠性。許多參加過二戰和朝鮮戰爭的老兵在回憶起自己的從軍經歷時,對M1919A6輕機槍這個擁有猛烈火力的可靠夥伴仍記憶猶新。
無論是在阿納姆的橋頭,還是在阿登的冰天雪地,勃朗寧M1919A6輕機槍參與了1944年到1945年間美軍所有的地面戰斗。戰後,該機槍的生產仍然延續了一段時間,直至1954年最終停產。
在侵略朝鮮的戰爭中,M1919A6仍和BAR一起裝備美軍地面部隊,只是數量較少。1958年,M1917、M1919系列機槍最終被M60通用機槍所取代,M1919A6輕機槍作為美軍制式裝備的歷史就此完結。
但和其他勃朗寧機槍一樣,它並沒有立即退出戰爭舞台,作為剩餘物資被出售到中東、南美一些國家,在那裡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後期,甚至在越南戰爭期間仍有它的身影出現。
㈨ 美國二戰時的主力重機槍有哪些,M1919A4,M1919A6,還有什麼
勃朗寧M1919A6 M2HB 12.7
M1917主要是早期海軍陸戰隊裝備,陸軍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