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兩名法國士兵逃跑的電影

二戰兩名法國士兵逃跑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18 09:56:11

1. 找一部二戰逃亡的電影

虎口脫險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虎口脫險
原片名
La Grande vadrouille
更多外文片名
Grande vadrouille, La
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
Don't Look Now - We're Being Shot at
影片類型
戰爭 / 喜劇
片長
132 min / West Germany:101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德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Finland:K-8 Sweden:Btl Iceland:L USA:G West Germany:6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傑拉爾·烏里 Gérard Oury
編劇
Marcel Jullian
傑拉爾·烏里 Gérard Oury
André Tabet .....dialogues
Georges Tabet .....dialogues
達妮埃爾·湯普森 Danièle Thompson
演員
Bourvil .....Augustin Bouvet
路易·德·菲耐斯 Louis de Funès .....Stanislas LeFort
Claudio Brook .....Peter Cunningham
Andréa Parisy .....Sister Marie-Odile
Colette Brosset .....Germaine
Mike Marshall .....Alan MacIntosh
Mary Marquet .....Upper mother
Pierre Bertin .....Juliette's grandfather
Benno Sterzenbach .....Major Achbach
瑪麗·杜布瓦 Marie Dubois .....Juliette
劇情介紹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大鬍子中對長雷金納德被動物園管理員所救。而另外兩名士兵,也分別在油漆匠奧古斯德(布爾維爾 飾)和樂隊指揮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費內斯 飾)的幫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軍展開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揮和中隊長還是在浴室順利的會面,幾經輾轉,英國士兵終於接上了頭。幾個原本並不認識的人,就這樣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生死游戲。同時,也鬧出了不少溫情的笑話。他們用微薄的力量對抗嚴酷德軍,險相迭生,滑稽搞笑,為了逃出虎口,共同戰斗。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

2. 敦刻爾克觀後感

敦刻爾克觀後感4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敦刻爾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敦刻爾克觀後感1

諾蘭的《敦刻爾克》把作戰室里的指揮策劃場景全部刪去,開場不交待歷史背景,結尾也不交代傷亡人數。這里沒有丘吉爾,沒有希特勒,《敦刻爾克》宏偉的結果更是沒有懸念,諾蘭只是牽掛著小人物的恐懼,聚焦「戰爭中,每個個體的情緒與命運」,個體的視角也被簡化成了「敵人到來之前,我們要跨海回家」。

有人說,諾蘭風格化的手藝和敦刻爾克事件本身壯烈的結局挽救了電影,所以你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感覺有些難以言說,沒有如你所願般「燒腦懸疑」,也沒有血脈僨張。很顯然,在戰爭片的戰場上,諾蘭想有所突破,把激烈的戰爭史詩變成了一個關於個體的故事。諾蘭的冷觀和剋制,讓《敦刻爾克》保持了對歷史的悲憫與敬畏,讓影片的主題更加深邃與深遠,讓它在眾多戰爭片面前別有建樹。

《敦刻爾克》是諾蘭第一次拍攝真實歷史事件,將一部戰爭片拍成了劇情、懸疑、驚悚片。這一切使它與其它戰爭片之間彷彿有道巨大分水嶺,一邊的山峰上是《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另一邊的山峰上是《敦刻爾克》。兩座巔峰上的作品都很偉大,卻又那麼迥然不同。

作為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不管它是戰爭片還是懸疑片,都不重要,敦刻爾克最大的價值在於毫無保留、不加修飾地刻畫出身處戰場的人們的生存狀態,如此真實。

這是一部「反英雄」的戰爭片,講述的不是成功,而是慘烈的撤退和有意義的失敗。諾蘭死死抓住的是人類對於戰爭的真實感受,那是包圍了陸地、天空和海洋的恐慌。

與戰爭中的人感同身受——這是《敦刻爾克》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類電影所做的。《敦刻爾克》是諾蘭的一次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嘗試,在這種類型的電影中,「真」往往會擺到比「善」和「美」更重要的位置。諾蘭與李安不謀而合。諾蘭認為,大多數的人在面對戰爭時,首先考慮的或許不是名留青史,而是「生存」。

「生存」對於那些普通年輕的士兵來說,是回家,離開敦刻爾克;對在戰爭中失去兒子的老船長來說,是到敦刻爾克接那些像他兒子一樣的年輕人回家;那個燃料耗盡的飛行員用生命堅守的,是即便自己不能回家,也要保住那艘回家的漁船。

在軍事題材的戰場上,導演喜歡從戰爭中挑揀出「一將功成萬骨枯」或「一將功敗萬骨枯」的故事,把他們變成了電影里的勇士、俠客和英雄,再加上愛、恨、暴力、死亡。徒手擋子彈、料事如神仙的戰爭片讓人懷疑人生,另一部分優秀的戰爭片吸引人坐下來了解戰爭。「怎樣把觀眾帶去敦刻爾克,是我最先考慮的事情。」諾蘭決定將這種經驗呈現在銀幕上——

陸地上,德軍1700輛坦克持續前進,距海灘只有16公里;空中,德軍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盤旋、投彈。40萬英法盟軍被困海灘,唯一的生路是渡海,雖然那是每年兩百多天雷雨大風的英吉利海峽,但海峽對岸是遠離戰火的英國——這是歷史,也是電影《敦刻爾克》的開場。

「我會尊重人類尋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貫徹於整部電影的,是那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死亡威脅,面對絕境,每個人都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這些戰爭中的個體,濃縮著40萬人的恐懼,像極了敦刻爾克灰藍色的海水,無邊無際

敦刻爾克觀後感2

《敦刻爾克》的看點其一是畫面,比如開場不久敵機來襲,沙灘上的人四散逃竄,一個士兵舉槍射擊俯沖的戰斗機,這一組動態影像非常有格調,高手的感覺馬上出來了,讓你非常願意看下去。

其二就是海陸空三線敘事,一般影視文學作品用蒙太奇手法,故事線不同,卻是共時的,而此片三線的時間流動速度不同,這種不對稱,帶來結構上的趣味。

再就是配樂,敦刻爾克負責配樂的也是大神,據網友說,這個片子的bgm是滲入到劇情的,這個確實是,較之傳統風格的電影配樂,這種配樂在情緒和心理上更深入,所以更寫實,不是誰都能寫出來的,也不是誰都敢用的。 最後是電影懸疑片的定位。大部分戰爭片說的是英雄的戰爭,將軍們在大帳中運籌帷幄,士兵們沙場沖鋒陷陣,英勇無畏,這樣視角的故事已經太多了;而小人物的生存處境,是戰爭對於普通人展現出的那一面:三個陸軍士兵望著大海絕望而無聊的等待;一個斜躺著,目不轉睛的看另一個拿刀子扎開罐頭,再要過來喝上一口;三個人在沙灘上眼睜睜看一個精神崩了的士兵投海自殺,臉上害怕的表情。一方面,這種場景和當一般人在醫院掛號機前排大隊,下班後擠在公交車里等到站,在瑣碎、無意義上有著本質上的一致,這類體驗也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會經歷的。另一方面,敦刻爾克當中的小人物身處隨時都會喪命的凶險場面,必須時時刻刻緊張警惕,以求生存。把無聊的場景拍得不無聊,需要能力,關注普通人支離破碎不值一提的生活並發現意義,有現實價值。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等待救援轉移的普通士兵如同大屏幕外的你我,不具備什麼超能力,被捲入戰爭,渴望能夠活著回到家,盡管那場撤退戰爭的結局早已經知道了,這三個人是不是能全身而退卻是未知的,他們的存活幾率,受到空軍力量的影響,受到民用船隻救援的影響,受到當事人在剎那之間選擇的影響。

要說影片中表現的人性,其實並不是亮點。從這個片,我感覺諾蘭已經過了主要是挖掘深層次人性的階段,在非常場景中表現人性,他已經做得游刃有餘,因此不再濃墨重彩的在人性方面進行渲染放大,這個定位為戰爭懸疑片的電影,更多體現一種存在主義的世界觀,價值判斷已經不是重點。有人在采訪當中問諾蘭所秉持的哲學,諾蘭說他的哲學會在所拍的電影中有所體現,確實,對於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通過影像反映比用語言表達更准確。在表現手法上,全景視角和個體視角之間的轉換,不同進行速度的時間線的.轉換,運用自如,造就了一種立體的觀看體驗 。 人是有思維能力的生物,思維過程不是現實的鏡面反映,人的頭腦中世界的運轉方式從來都和現實世界的單向度、同節奏不同,文藝作品能夠發掘並滿足思維的固有屬性所衍生的需要,就會收獲成功。在好萊塢早已是教程的快慢鏡頭結合起來用的技法,其實是這種思路最皮毛的應用,快慢鏡頭結合表現故事自出現以來收到了巨大的市場回報,非線性的敘事方式即便現在讓很多人感到不適,屬於新鮮事物,但它被人們接受和喜愛,只是個時間問題。

敦刻爾克觀後感3

《敦刻爾克》講述了二戰初期,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因此英國政府動員船員們營救他們。

在我看來,這部片有四大特點,一是它的畫面極簡,構圖以及色彩極其有特色,單看這幾個方面,這部片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尤其是對於我這類愛好攝影的人來說,毋庸置疑是個超級大福利。二是從片頭到片尾從未停止的BGM。三是演員們的台詞少,但依舊能從畫面中演員的神態感受所傳遞出來的氛圍。四是不像一般的戰爭片血腥,更不像《辛德勒的名單》充滿著令人無措的絕望。

畫面之初就將我帶入了硝煙之中,槍聲在我耳邊不斷響起,可並未嗅到濃濃的血腥味,只有一種冷瑟蕭條的氛圍充斥在我周圍。沒有士兵說話,因為他們都在逃跑,其後便見到成群結隊的士兵,他們也沒有說話,我猜他們在想何時才能歸家吧。可惜來接他們的船被敵軍不斷炸毀,無數的士兵喪生於海洋中,但最後無數的小船朝他們駛來,船上站著的是他們的親人,我看到士兵們在歡呼在大笑。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我想他們的內心早已熱淚盈眶,熱淚也沖刷了他們的辛酸。

從天空俯瞰海平面時的畫面是我尤為喜歡的。一望無際的海面,廣袤的天空,也使我不禁遙想到了自由。曾想幾何時,想要變成一隻鳥兒,不受禁錮,享受飛翔,擁抱風,擁抱自由。英國海軍軍長的行為,也值得人們贊揚,在送走了自己本國的士兵之後,留下來幫助法國的士兵撤退。他清楚他的責任,更清楚盟軍二字的含義,大難當頭,遭受迫難的群體理應抱成一團抵抗外敵。只有這樣,才會贏取勝利的果實。

當然,戰爭一定會有它的殘酷性,這部片戰爭的殘酷性,就體現在人性上。英國士兵們和一個法國士兵躲進了一個船艙里等待漲潮,以至於能夠將他們送離海灘,然而他們沒有料到,敵軍將這艘船當做靶子。所以當船到了海上,船體開始不斷的涌進海水。這是必須有人離開,但出船就有可能被槍擊中,在有可能面對死亡的情況下,無人願意離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死亡。於是一些英國士兵開始強迫法國士兵出船,當其中一個英國士兵為之求情時,他們更是放言說下一個出去的是他。我沒有資格去評判這些英國士兵的行為是否正確。因為首先我是個局外人,再者,設想我身處那樣的環境之下。我不能保證我不像那些英國士兵一樣,失去人性的光輝。只剩下無盡的恐懼和強烈的求生慾望。人非聖人,貪婪善良等矛盾品質都有可能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我只能說戰爭是殘酷的,它的確是能夠體現人性的光輝,但它也一樣能夠將人的劣根性體現的一覽無余。

戰爭提起來就令人唏噓。古時戰爭不斷,硝煙四起,百姓民不聊生。無數的詩人憂國憂民。因為總有人想要通過戰爭奪取資源,實現自己的雄圖霸業。所以杜甫的《石壕吏》中的事件才會頻頻上演。我沒有直面過死亡,更沒有經歷過戰爭。當然也不能體會到那些經歷過戰爭的人的感受。但我知道戰爭是殘酷的,歷史的教訓告訴我,戰爭是不值得呼籲的。時代在進步,每一次戰爭帶給人們,帶給地球的傷害越來越深。因此人們強烈地渴望並期待大同社會的到來。古時便是如此,如今也是。我相信未來也是。因為人心中是有深深地念想的。可惜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所以那一天遙遙無期吧。

敦刻爾克觀後感4

趕著暑期末尾,諾蘭最新大片《敦刻爾克》上映了,諾蘭迷們都要趕著夜場在IMAX廳等候大片的開映。

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熟悉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所以在電影院的大海報上列出了諾蘭的代表作:《盜夢空間》、《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星際穿越》。每一部都足以在世界電影史上留名,當然也包括這部《敦刻爾克》。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期間歐洲大陸執行的一次戰略性撤退。撤退過程中,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了激烈的空戰,英國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分士兵撤離歐洲大陸。這次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並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

與大多數戰爭片不同的是,「勝利」「進攻」不是它的主旋律,它的背景就是「撤退」,而且在30多萬人之中原定只能撤走3萬人,這對於大多數的士兵而言,他們的任務就是「逃亡」。

三個主題場景中呈現陸地、海上和空中三個角度,在海上救援船對於空中戰機的判斷,是基於老船長自己的經驗;海灘上的士兵似乎也不知道有多少船、多大的船、什麼時候會來營救;空中的戰機需要面對的最迫切的問題,是燃油還夠用多久……如同德軍的炮火什麼時候到、多猛烈、自己會不會因此喪命,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而且都是隨機的。而且逃得早的未必活命,在多個時刻觀眾的心跟著畫面一起提著,對於下一秒鍾即將發生什麼完全防不勝防。

如果你不了解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欣賞本片會有困難,更無法體會海灘上戰士們的惴惴不安。盡管《敦刻爾克》是戰爭片,但感受起來它更像一部懸疑片,讓你從頭至尾置身於朝不保夕的惶恐中。

你看不到敵人、看不到40萬的軍隊、甚至看不到身後的街巷裡在發生什麼,只知道槍聲不斷、戰火不滅。影片中所有的畫面,都是從片中人物的視角出發的。他們看得到的,你也能看到;而他們看不到的,你也只能等待。

而恐懼感往往就來自於看不到的東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場湯米在船內等待漲潮的戲。觀眾與他們一樣全然不知道外面正在發生什麼,只有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射進來的子彈,和止不住灌進來的海水......

懷表的滴答、引擎的轟鳴、心跳的噗噗聲……貫穿《敦刻爾克》的,除了這些音效,還有隆隆炮火聲,像「永無止境的音階」。這大概是對法國敦刻爾克海灘上那40萬士兵最准確的心理描寫了。無盡的等待,無盡的希望和失望,倏忽而至的險情,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無常。最恐怖的,大概是黑洞一般的不可知……

敦刻爾克,一場沒有贏家的勝利,40萬人,望穿秋水,歸國無門。海的對面就是祖國,身後就是上膛的子彈炮火,頭頂是危機四伏敵機,無法反抗、絕望、掙扎,只能等待支援。活著,就是戰斗的意義,勝利的逃亡,倖存者沒有喜悅,罹難者無聲無息,戰爭的冰冷、政局的兜轉、求生中撕裂的人性,無論美醜都被吞沒在海峽深處,然後逐漸恢復平靜。

整部影片沒有高潮,卻又處處都是高潮。

敦刻爾克成功撤退,電影散場,一場提著心看完的電影,逐漸恢復平靜,活著真好,很幸福。

;

3. 求二戰的一部電影 講的三個法國人被德軍抓住 又逃出來 幾次都是這種 有好幾部好像 搞笑

英文名: Mille-pattes fait des claquettes, Le

中文名: 愛神歷險

地區:法國

劇情介紹
窺寶物 納粹分子掠奪愛神
冒風險 法國青年護住國寶
一九四三年,德軍侵佔了法國,他們不僅肆意屠殺人民,還蓄意掠奪國寶。這天,兩名德國軍官來到了盧浮宮博物館,准備將珍藏在這兒的愛神維納斯運到德國去。三個愛國的小夥子亨利、雅克和弗朗西斯冒著生命危險,偷出了德軍准備裝箱運走的維納斯。他們機智地與敵人周旋,經歷了千辛萬難,終於到達了愛德華叔叔家,不想房子里全是德國人。愛德華叔叔無奈的告訴他們,他的房子昨晚被德軍徵用了。他們只得把維納
斯暫時藏在愛德華叔叔的卧室里。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臨睡前,德國將軍強行霸佔愛德華的卧室,三個小伙又冒險設計把維納斯悄悄轉移卧室。
愛神維納斯經過一番充滿驚險的旅行,終於完好的回到了法國人民手中。三個小夥子的英雄主義精神得到了戴高樂將軍的親自嘉獎。

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這部電影

4. 通過萊茵河的電影《通過萊茵河》

內容講述了二戰期間兩名法國士兵被俘後,被押送到德國農場幹活。多年後,他們已經和俘虜的生活密不可分。這是一部范圍很廣的影片,深刻的反映了法國戰俘在德國的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側面。在1960年獲得第二十五屆奧斯卡獎。
上映時間:美國:1962年2月1日
類 型:劇情、戰爭
更多譯名:Passage Rhin, Le 、Through The Rhine
產 地:法國.
語 種:法語/德語./中文
IMDB鏈接: tt0054161.
編 劇:Maurice Aubergé , André Cayatte , Armand Jammot 。
片 長:125分鍾
獲獎情況:第25屆1960年競賽單元聖馬克金獅獎:
《明天輪到我了》TOMORROW IS MY TURN(法國《橫渡萊茵河》) 在戰爭期間,兩名法國囚犯, 一個是經營一家麵包店的羅傑,另外一個約翰,是一個報社記者,但約翰要捍衛自由的斗爭,盡管美麗的少婦佛羅倫薩,成為他的情婦後,想結為夫妻沒能如願。法國囚犯隊列越過萊茵河和羅傑和Jean滿足,為了友誼他倆,沒有留下更多。 冒充農業工人,他們是優秀的人在一個小村莊出貨。
羅傑很好適應這種新的生活,特別是因為可愛的埃爾加,房東的女兒,他喜歡與她的善良和笑容。 約翰認為只有逃跑,只返回法國,他設法逃脫偷一輛卡車。 羅傑拒絕跟隨他,他不知不覺努力的國家及其居民。 同時,讓已經通過英國返回法國。
在解放巴黎後,他發現了他的日記,他成為董事。 佛羅倫薩再次出現。 他還希望她愛他,毫無疑問,但它是在佔領期間受到影響。 約翰和羅傑在通過萊茵河橋後,獲得了必要的文件,回到德國,決定犧牲自己的位置,佛羅倫薩。 但他知道,避免這種情況對他的犧牲,是一個黨。 導演:安德烈·卡耶特(André Cayatte)
編劇:Maurice Aubergé, 安德烈·卡耶特(André Cayatte),阿爾芒·雅莫 (Armand Jammot) 義大利 1960年9月......(Venice Film Festival)
西德 1960年10月27日
法國 1960年11月4日
德國 1960年11月5日
芬蘭 1961年7月22日
美國 1962年2月3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丹麥 1962年7月30日

5. 求二戰一個關於戰俘逃跑的電影名字

應該是《戰俘列車》別名:大逃亡劇情:
本片講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美國軍官(弗蘭克·西納特拉飾)潛入義大利的一個戰俘營,率領六百名英國戰俘乘火車逃亡。
外景在義大利實地拍攝。影片前以較緩慢的手法布伏線,但壓軸的火車逃亡場面則有高度刺激效果。
萊恩上校是個剛到戰俘營的美國軍官,而集中營里大部分是英國軍人,由於他的軍銜最高,戰俘們都推他為指揮,因為萊恩阻止了他們莽撞的逃跑計劃,使戰俘們對他表示了懷疑,集中營里疾病流行,萊恩設計為戰俘們得到了葯品和干凈衣服,自己卻被關了禁閉。
義大利投降後,二戰即將結束之時,德國准備將盟軍俘虜用火車運送到在德國本土的另一個集中營,萊恩帶領戰俘們發動起義控制了集中營,繳獲並控制了火車,但卻被德軍的飛機發現,於是,萊恩上校率領全體戰俘踏上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他們穿上了德軍軍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穿過了阿爾卑斯山到達了奧地利邊境,但是萊恩最後卻沒有爬上火車……

6. 《虎口脫險》這部反映二戰的影片是哪個國家拍攝的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國經典超爆笑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布爾維爾(Bourvil)與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

電影講述了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一名英軍中隊長與兩名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德軍佔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兩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的幫助,他們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生死游戲。


7. 老電影是外國三個兵逃跑搞笑的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經典的法國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與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e Bourvil)主演。劇情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偵查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皇家空軍中隊長與四名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兩名不幸被俘),並約好在德軍佔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三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還有一名動物園管理員)的幫助,他們與敵人鬥智斗勇,並最終順利抵達了中立國——瑞士。

8. 求一部二戰的影片 講的是一個善於逃跑的士兵帶領一群被德軍俘虜的將軍逃跑的故事

電影:The Great Escape(1963)

劇情:
二戰期間,德軍的軍營里,每個人都在渴望著逃離。美國人希爾在進入軍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計劃著××。雖然他的十多次××都以失敗告終,但希爾從未放棄。這次,希爾和英國軍官羅傑計劃秘密挖掘隧道帶領250人一起××。所有人都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分力配合這次計劃,有人專門負責製作大家××後需要穿著的平民服裝、有人負責做證件、還有人負責儲備食品等等。然而就在他們的隧道大功告成那天,隧道卻被德軍發現了。××計劃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希爾他們又開始新一輪的挖掘工作。

類似電影:
Von Ryan's Express(1965)
The Way Back(2010)
Escape to the Legion(2005)(紀錄片)

9. 《虎口脫險》這部反映二戰的影片是哪個國家拍攝的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國經典超爆笑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布爾維爾(Bourvil)與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一名英軍中隊長與兩名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德軍佔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兩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的幫助,他們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生死游戲。

10. 法國有哪些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關於一些二戰題材的法國電影,我給大家推薦以下幾部。

1.《隨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法國,加萊海峽小村莊的人們准備逃離故土,躲避戰亂,一個母親帶著兒子逃離的而展開的戰火間的故事。電影一面展現了法國鄉村美麗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現了與德國納粹的慘無人道。影片中,掉了隊的軍官,在自家酒窖睡過頭的農夫,帶領村民逃亡的村長,以及受盡戰亂之苦的百姓,導演利用不同角度來呈現這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影片雖然展現了納粹慘無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細節還是體現出了在那個戰火燃燒民不聊生的時代人性的光輝依然閃耀。

閱讀全文

與二戰兩名法國士兵逃跑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