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電影院觀看《長津湖》以後,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評價
在電影院觀看《長津湖》以後,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大製作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演員的演技不用慌、致敬志願軍戰士。
2. 德國狙擊手在二戰期間的戰績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狙擊手曾橫行歐洲戰場,對協約國軍隊構成巨大的威脅。協約國士兵對那些幽靈般出沒於戰壕中的德國狙擊手驚恐萬分,將他們稱為「看不見的魔鬼」。然而,一戰結束後各國幾乎都忽略了狙擊手的作用,籠罩在「巴黎條約」陰影下的德國就更不用說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快速閃擊的德軍根本就不認為有使用狙擊手的必要。後來,活躍在東線的紅軍狙擊手用致命的子彈讓德國人重新意識到狙擊的重要性。由於一戰中有實戰經驗的狙擊手已基本廢了「武功」,能擔負狙擊任務的軍人寥寥無幾,德軍只得匆匆大量設立狙擊手學校以應付戰事。
守林員和獵場看守員是德軍狙擊手的最佳來源。此外,由於戰爭爆發前希特勒青年團以增加了對成員的軍事訓練,因此狙擊手學校大量招收希特勒青年團成員和那些經驗豐富而且射擊技術出色的士兵,如果有兩年戰斗經歷也可以接受全面系統的狙擊訓練。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對狙擊也很感興趣,很早之前就在黨衛軍中設立了狙擊訓練項目。
在狙擊手學校擔任教學任務的不泛參加過實戰的好手。其中,在圖普塞塔爾艾普狙擊手學校(德軍最主要的狙擊手訓練基地)任教的澤普*阿倫貝格爾,自1942年12月到戰爭結束,共射殺257人(據正式記錄),在德國國防軍記錄中排名第二。
狙擊手學校的主要課程包括射擊,潛伏,偽裝,目標判讀,野外生存等,對狂熱的年輕學員們來說,擊中600米甚至1000米外的目標並不難,最難的是要在掩蔽處連續潛伏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通常,一名狙擊手要在黎明時分便進入戰位,並一直堅守在這里,直到日落才能休息,有時,他們會連續2-3天得不到任何補給。教官告訴這些毛頭小子,他們必須學會在殘酷的戰場條件下生存,並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狙擊手學校傳授的東西很多,但對未來的狙擊手們來說,最關鍵的無外乎以下幾點:必須精力充沛地投入戰斗:靜下心來選擇目標,不要盲目射擊,快速射擊往往起不到作用:對一名狙擊手來說,敵人的狙擊手是最大威脅:射擊後立刻轉移陣地,否則會暴露自己:多利用戰壕進行掩蔽:多練習如何測定距離:成為一名偽裝和利用地形的專家:無論在前線還是後方,都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射擊技術:時刻緊握你的狙擊步槍:10倍的偽裝+1倍的射擊技術=活著離開戰場。
1944年德軍拍攝了關於狙擊戰的軍教片〈隱形武器〉,在軍內廣泛播映。
二戰中擁有最高狙擊記錄(射殺345人)的德軍王牌狙擊手,來自山地部隊的馬蒂亞斯*海岑諾爾認為,狙擊手只能執行特定的狙擊任務,不能像步兵一樣戰斗。德軍二號狙擊手澤普*阿倫貝格爾則認為,冷靜,自信和勇氣是一名優秀狙擊手的必備素質:狙擊手要想准確測量並修正槍支的彈道,掌握最恰當的射擊時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積累經驗。
經過系統培訓的冷酷殺手們很快就派上前線,配備在連,營或是更高一級編制的狙擊小組中。他們通常不單獨活動,而是以兩人為一個狙擊小組(一人為射手,一人為觀測員)執行作戰任務。如果有必要,他們也可以單獨作戰或者組成多人狙擊小組。除專業狙擊手外,德軍連,排級編制中的某些士兵也配發了狙擊步槍,可以准確無誤擊中400米外的目標。然而,由於這些士兵沒有接受過全面系統的狙擊訓練,且要隨部隊執行普通的戰斗任務,所以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德軍狙擊手的基本任務是消滅敵軍重武器觀察員,指揮官,反坦克手,機槍手等價值較大的目標。與普通步兵相比,狙擊手擁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在連陣地范圍內隨意獵殺每一個目標。戰斗中,軍官往往是最具價值的目標。當一方發起攻勢時,若指揮官被擊中,防禦方的壓力將大大減緩。
澤普*阿倫貝格爾認為,在戰場上確認盟軍指揮官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的裝備,銜級標志都與士兵不同。當無法從服裝和裝備上區分盟軍指揮官兵時,可以從士兵是否向某人敬禮進行識別。而據一名被俘的德軍狙擊手供述,他判別盟軍軍官的方法非常簡單:向留有小鬍子的軍人開火。經驗告訴德國人,雖然盟軍吸取教訓,去掉了軍官和高級士官作戰服及頭盔上任何錶明身份的軍銜標識,並像普通士兵一樣使用步槍,但他們唇上修剪整齊的小鬍子卻明白無誤地告訴狙擊手:嗨,向我開槍吧!
起初,唯一能和德軍狙擊手實施對抗的是蘇軍狙擊手。不過,由於蘇軍的作戰模式落後,僅重視600米以內的中,近距離直接支援小單位作戰的狙擊戰術,再加上使用的瞄準具只有4倍,因此無法有效殲滅遠距離的重要目標。相反,德軍狙擊手比較擅長射殺600米以上的遠距離目標。
通常,一名德軍狙擊手可在400米內准確擊中目標頭部,在600米處擊中目標胸部。雖然射殺一個站立在1100米外的士兵難度極大,但有些德國狙擊手也沒有放棄這種嘗試。他們只是想讓敵人知道,即使站在這個距離上也不安全。多數情況下,如果目標相距甚遠,狙擊手們會像在家鄉獵鹿一樣,靜靜地等待獵物進入有效射程之內再開槍。這樣更容易命中並確認戰績。
活躍在前線的德軍狙擊手給盟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不過,衡量一個狙擊手是否成功的標准並不是他射殺了多少人,而是其行為究竟對敵軍的行動造成了多大影響。如果指揮進攻的軍官陣亡,部隊的行動必定會停滯不前。據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回憶,美軍有一天連續8次發起攻勢,指揮官都被他一一射殺,結果美軍當天再也沒敢發起進攻。
讓德國狙擊手郁悶的是,根據規定,只有在防禦時射殺的敵人才能列入狙擊記錄,在其他情況下取得的戰績不能算數。自然,盟軍如果一天內發起好幾次攻勢,潛伏在防禦陣地上的德軍狙擊手就能獲得相當高的射殺記錄。進行陣地防禦戰時,狙擊手所屬部隊會有一名軍官或2名士兵觀察結果,以確認狙擊記錄。狙擊手們每天都要匯報觀測結果,彈葯使用及射殺記錄等情況。
德軍狙擊手的制式武器是配備光學瞄準鏡的7.92毫米口徑毛瑟Kar98k狙擊步槍。需要解釋的是,Kar98K全稱為Karabiner98Kurz,意為98式短卡賓步槍。毛瑟Kar98K是德軍二戰中的主力步槍,採用內藏式彈倉,一次可裝填5發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作為短卡賓型98步槍,毛瑟Kar98K比標准型的98式短6英寸。
作為狙擊槍使用的毛瑟Kar98K配備有捷克生產的4倍瞄準鏡和6倍瞄準鏡。對有經驗的狙擊手來說,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毛瑟Kar98K狙擊槍可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
戰爭期間,共有129468隻毛瑟Kar98K狙擊槍裝備部隊。該槍因射程遠,精度高而頗受德軍狙擊手歡迎。不過,毛瑟Kar98K也有個大缺點,那就是必須在開火後拉動槍機完成拋殼,上膛動作。而在四周一片寂靜的時候,拉槍機時的「喀啦」聲經常使德軍狙擊手暴露目標,成為蘇軍的靶子。
由於戰事緊張,1944年之後生產的毛瑟步槍都成了「縮水版」,質量每況愈下。例如,槍托底部改為罩杯式沖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了鋼制沖壓件。而在第三帝國垮台前夕生產的一些Kar98K步槍甚至連刺刀坐都省略了。
除堪稱經典的毛瑟Kar98K狙擊槍外,德軍狙擊手還廣泛使用了主要配發狙擊手使用的7.92毫米口徑G43半自動狙擊步槍。同普通型G43相比,G43狙擊型在復進機匣外增加了瞄準鏡固定槽,可裝上帶固定坐的制式瞄準鏡。
在使用G43參加戰斗的德軍狙擊手中,一些人認為這種槍不好,因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並且太重了。有的狙擊手則認為G43不錯,因為它性能可靠,射擊時的感覺和毛瑟Kar98K差不多。最主要的是,採用10發彈匣的G43半自動步槍射擊速度比手動的毛瑟Kar98K快多了,適合在敵人進攻時進行狙擊。有些德國狙擊手在盟軍後方活動時,則為G43裝上曳光彈,從遠處連續射擊盟軍的油料車,直到目標成為一團火焰。
盡管德國人對G43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用8毫米毛瑟步槍彈的G43威力太大了!雖然我們不清楚其威力到底有多大,但戰後至今美國聯邦法律仍禁止生產或進口G43步槍足以說明問題。有意思的是,G43步槍的槍栓位於槍機左側,似乎是為左撇子射手而設計的。
除毛瑟步槍等德制武器外,德軍狙擊手也曾使用過蘇制狙擊槍。蘇德戰爭爆發後,為了彌補狙擊步槍的不足,德軍也裝備了部分繳獲的蘇制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1年投產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槍栓加長並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槍的左側安裝瞄準具坐。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人將基型槍的6棱形機匣改成了圓形,使延長的瞄具坐更加結實。
由於莫辛-納甘狙擊槍採用7.62×54毫米步槍彈,因此比毛瑟Kar98k更具殺傷力。為了便於遠距離狙擊,德國人用6倍瞄準鏡替換了原槍配備的3倍或4倍瞄準鏡。
有時,為了消滅躲在炮盾後的盟軍炮手,德軍也使用配備了瞄準鏡的反坦克槍。不過,由於反坦克槍的精度不是很高,而且笨重異常,因此再好的射手也只能擊中300米以內的目標。德軍狙擊手普遍認為,使用威力夠大,但精度不高的反坦克槍消滅敵人簡直是太愚蠢了,前面提到的王牌狙擊手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就從不用反坦克槍射擊軟目標。
自1941年開始,活躍於歐洲及北非戰場的德軍狙擊手便不斷給盟軍製造麻煩。但對盟軍來說,真正認識到狙擊手的可怕還是在1944年。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立刻遇到了德國武裝力量的頑抗。堅守西線的德軍作戰部隊表現不錯,狙擊手的作用尤其突出。從諾曼底高大茂密的灌木叢到亞平寧半島崎嶇的山地,到處都晃動著德國狙擊手幽靈般的影子。他們躲在每個角落射殺盟軍的軍官,士官,火炮觀測員,信號員,炮手,傳令兵,車輛調度員等重要目標。
諾曼底登陸後不久,英國第三步兵師第九步兵旅「皇家阿爾斯特」營便與德軍狙擊手不期而遇。該營接到命令,奪取登陸點附近的一處小高地。然而,該營屢遭冷槍襲擊,行軍速度比蝸牛還慢。當他們完成任務後,一共俘虜了17名德軍士兵,其中狙擊手竟然多達7人。
當德軍大衣部隊撤離諾曼底地區時,好些德軍狙擊手留在後方繼續頑抗。在諾曼底地區,羅馬帝國時期的灌木籬笆隨處可見,而覆蓋在籬笆上的茂密植被或附近的花花草草都為狙擊手提供了良好的偽裝。有趣的是,由於美軍配發的M1942迷彩服和武裝黨衛軍的44式迷彩服圖案酷似,因此導致了多起誤傷事件。那些在盟軍戰線縱深作戰的德軍狙擊手往往在彈盡糧絕後才棄械投降。
在瘋狂血腥的諾曼底戰場,一些德軍狙擊手的戰術也發生了變化。起初,他們還不斷轉移陣地,但後來一些年輕狙擊手的腦子似乎進水了,竟然在同一位置連續射擊!要知道,這可是狙擊手的大忌。這些傢伙的愚蠢行為往往招來盟軍更加猛烈的火力壓制。這些狙擊手年齡不大,都是些納粹的「小羅卜頭」,但他們狂熱的作戰精神確實讓盟軍感到畏懼。
美國隨軍記者昂尼*佩爾當年的報道描述了諾曼底戰場上的景象:「到處都是德國狙擊手。他們埋伏在樹叢中,房屋內,廢墟或草堆里。不過,多數狙擊手都藏匿在戰場和道路兩旁高大濃密的灌木籬笆中。」
事實上,那些長著灰藍色眼睛,目光兇悍的德軍狙擊手不僅藏匿於灌木和樹叢中,還埋伏在距十字路口不遠的地方,射殺盟軍交通崗及軍官等重要目標。橋梁也是搞破壞的理想地點,只要狙擊手開幾槍就能造成巨大的恐慌,破壞效果極佳。狙擊手們有時也在廢墟中戰斗,這樣便於頻繁變換陣地。農田也是德軍狙擊手喜歡的潛伏地,因為高大的農作物可以將他們遮的嚴嚴實實。此外,水塔,風車和教堂等制高點也是狙擊手們理想的藏身之處。不過,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射擊後幾乎無處可逃,最後成為盟軍的活靶子。
當盟軍穿越法國諾曼底著名的「籬笆」地區時,一名配備了G43步槍的德軍狙擊手甚至可以壓制住一個步兵排。當他射出第一發子彈的時候,盟軍的行軍縱隊會立刻停下,狙擊手則可乘機換個位置繼續射擊,直到把整支隊伍攪的人仰馬翻。美國陸軍第九步兵師的一位排長回憶說:「新兵最容易犯下的致命錯誤就是遇到敵軍打冷槍時,立刻原地卧倒,一動不動。有一次,我命令手下一個班轉移。途中,一個士兵挨了德軍狙擊手一槍,整個隊伍馬上卧倒在地。最後這個班的士兵被同一個狙擊手逐一射殺。」
1944年6月26日,武裝黨衛軍第12工兵營第4連的普茲曼悄悄埋伏在一棵小樹下。他首先挖了個洞,然後蓋了塊坦克上的裝甲板,又在上面鋪了些草,只留下一條縫觀察敵人。通過那道狹窄的縫隙,普茲曼用他的毛瑟步槍殺死了大批英軍,直到最後耗光彈葯才被英軍擊斃。後來,人們發現在普茲曼的伏擊點附近,躺著大約30具英軍屍體!
在西線,這些頑抗到底的德軍狙擊手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盟軍官兵對這些狙擊手自然也毫不留情,基本上不留活口。
隨著戰爭的發展,德國還發展了夜間狙擊用的裝備。其中一種代號為「吸血鬼」的紅外線夜視鏡可以裝備在StG44突擊步槍上使用。1945年初,「吸血鬼」紅外線夜視鏡首次投入實戰試用。結果,不到一個班的德軍使用帶「吸血鬼」夜視鏡的StG44在黑森林地區消滅了英軍半個排的兵力。
戰爭後期,德軍往往對狙擊手給予特殊獎勵已鼓舞士氣。1944年,武裝黨衛軍編制內有50次射殺記錄的狙擊手可以得到一隻手錶,有100次射殺記錄的狙擊手可以得到一隻獵槍,有150次射殺記錄的狙擊手則被邀請同希姆賴本人一同獵鹿。為了鼓勵狙擊手,德國在1944年8月20日開始授予一種狙擊手臂章。臂章分為三等:一等代表至少有60次射殺記錄:二等代表至少有40次射殺記錄:三等則表示有20次射殺記錄。
盡管盟軍不斷採取新戰術以減少狙擊手造成的損失,但是這些看不見的魔鬼仍然頑固地對盟軍實施騷擾。直到1945年,希特勒的第三帝國轟然倒地,德軍狙擊手的幽靈才徹底從歐洲大陸消失,永遠成為了歷史。
3.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0篇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下面我為大家帶來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
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在觀看了電影後有許多感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電影中的戰爭場 面相 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彷彿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過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著揪心緊張起來。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會由我們的下一輩來打」,讓人淚目。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宏大戰爭場面。讓我不禁感慨:伍萬里的被迫成長史就是一場戰爭的殘酷史。如果不是當時的志願軍奔赴戰場,保家衛國,為我們創造出和平的發展條件,可能我們就要面對被迫的殘酷成長!致敬志願軍。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場致敬。只要我們記得,他們便會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為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在邊境,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那時的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經受戰爭生活,不顧安危,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現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謝謝你們。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2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又是一年國慶。在這舉國歡慶的節日里,《長津湖》如期而至,與我們相遇在72周年國慶這天,給我們帶來一場無形的 教育 課堂,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熏陶。
電影是根據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拍攝而成,程度上的還原了當時革命先烈面對種種困難時的艱難。當時,長津湖遇上了50年不遇的嚴寒,在深夜零下四十多度的情況下,先輩們穿著單薄衣服,拿著落後於美軍的武器,在一場武裝對比懸殊的環境下,依然勇往直前。我能看見,三十敢死勇士冒煙火炮彈,穿槍林彈雨,倒在敵軍坦克之下;我能看見,百名志願官兵匍匐雪地,堅守陣地,釘在雪地高山之上。這又是誰的兒子,父親,誰的母親,妻子又在家中等待親人歸來。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有著革命烈士帶給我們的安穩生活,有仁人志士創造的光明前景,借用魯迅先生的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如今,我們不必擔心戰亂動盪,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外強虎視眈眈,著力打壓中國的發展,華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等就足以讓國人清楚,我們身為中國青年,必當心繫祖國,肩扛重任,報效祖國。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3
通過觀看《長津湖》使我對抗美援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不易。影片中有很多情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不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更要在行軍的途中,防禦敵軍空中襲擊。
影片中人物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在影片中伍仟里連長他們成功破壞了敵人的通信塔,當他們在清理戰場上所獲的裝備時,突然聽到飛機的聲音。不久,敵軍就成功在那個地方投下了標識彈。隨著標識彈的不斷燃燒,敵軍一架又一架的飛機也隨之而來。緊接著,敵軍投下一顆又一顆的炸彈。雷公為了不讓更多的戰士犧牲,他毅然決然的用盡力氣拔起地上的標識彈放在車上,然後一個人開著車往另一方向駛去。他成功的轉移了敵軍的戰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動中不幸犧牲了。
楊根思所在的那一個排堅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到最後整個排只剩下他一個人時,他在倒下的戰友身上拿下炸葯包,毅然決然的沖向敵人的方向。雖然他在此次戰役中不幸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在此次戰役中得到永生。
為何志願軍戰士在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時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勇往直前的向前沖?
不僅僅是因為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更是因為他們深知戰亂所帶來的苦,所以他們心中便萌發了一個心願——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讓下一代生長在沒有硝煙的年代,他們為之努力奮斗,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我的眼眶濕潤。我想說:我們如今能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奮斗而來的。我們應該銘記這段歷史,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4
《長津湖》,讓觀眾對此有了更深的感觸:這些回家的烈士,可能是個脾氣倔強、從不服輸的愣頭青,可能是個希望早日和家人團聚的老兵,可能是個重情重義、時刻想著別人的好兄長……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和今天身邊可愛的年輕人一模一樣,就好像是我們的朋友、兄弟。
他們很「普通」,可在國家和民族面對挑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佑著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偉大的英雄也是最可愛的「人」,這正是廣大觀眾看完後紅了眼眶的原因。
從「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到對復雜人性的刻畫和塑造,這不光是電影敘事語言的轉換,也是國產電影審美風格的不斷更新。可感的電影藝術才能真正動人,宏大的敘事、偉大的時代應該投射在具體的人物和生活之中。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伍千里及時阻止了弟弟殺害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美軍指揮官。他說得很清楚:有些槍可以打,但也有些槍可以不打。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中國以前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不會主動挑起戰端。這個道理不需要過多的闡釋,就隱藏在電影的鏡頭語言之中。
《長津湖》正和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主旋律電影一起,把「中國 故事 」「中國精神」講得越來越精彩、生動。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5
十多年前,語文課本上,作家魏巍 文章 《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對我們的志願軍作出詳細生動的描繪。
若干年前的10月份,因美國糾集多國 軍隊進犯朝鮮,把戰火引向我國東北邊疆。美帝國主義是想通過朝鮮這塊跳板,來進攻中國,以武力來扼殺誕生不到一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朝兩國唇齒相依,為了援助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為了保衛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決策: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保家衛國。_還讓自己的兒子毛岸英首批赴朝作戰。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
在朝鮮戰場上,敵人有的是新式武器,我們有的是勇敢頑強和對祖國的忠誠。在志願軍里涌現出無數的英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_的兒子也光榮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經過3年艱苦作戰,中朝兩國 軍隊終於把美國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以南,迫使美帝國主義簽訂了停戰協定。
抗美援朝的斗爭,證明了一條真理: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必然失敗,而人民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最終必然勝利。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全世界人民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它表明了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是不可戰勝的。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10月25日這一值得驕傲的日子吧!讓我們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為保家衛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6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說,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說「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老美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老美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彷彿沒有那麼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 口號 之類的,心裡的觸動並沒有那麼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裡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也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比我提前懂得這些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總想著帶孩子看這一類型的內容的原因。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今年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峰爆,一系列的愛國主題的電影,是應該要帶孩子好好了解。讓娃娃們從小就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7
看完國慶檔《長津湖》電影後,心裡有許多的感想。
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51年11月27日,當時,陸戰一師前進到長津湖西側,這里連綿的山地。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十萬大軍的包圍中。
影片中一張戰場形勢圖,顯示了雙方戰場態勢。藍色為陸戰一師的位置和突圍路線。湖東側是陸戰一師的1團和5團共8000人,湖的南頭是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是陸軍第7師31團在擔任右翼掩護,有4000人。合計總兵力有18000人左右。
另外,在戰斗中陸戰一師還得到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紅色為另一方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圏,為9兵團的20J,27J和26J共三個軍,最終投入兵力計15萬人。中間淺藍色是長津湖,它是截流長津江的水庫,長津江流入鴨綠江。
《長津湖》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斗,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斗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可愛。
陸戰一師師長,作為主角,在影片中一帶而過。史密斯將軍是個富有 經驗 而且非常謹慎的指揮員。陸戰一師深陷重圍未被殲滅,很大程度得益於他的指揮。陸戰一師最終突出重圍,一路撤到興南港,乘船離開了。同時帶走了9萬多北朝難民。此役美軍傷亡5000人,其中第7師31團佔到3000多人。戰役雙方共傷亡數萬人。陸戰一師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戰爭中,參加了瓜達爾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對日作戰屢建奇功。二戰後,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在索馬里進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這部影片中除了幾個歷史學家外,其他的解說都是老兵們的語言,即使他們不出現於畫面。他們心裡沒有仇恨,會擁抱昔日的對手。老兵們有自己對勝敗的詮釋他們覺得,雖然沒有勝利,但是南韓還在,值得去戰斗。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8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 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 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___、___、___、___……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 出國 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9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當時的中國 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斗!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__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了解也與日俱增。松骨峰戰斗、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像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的人工蓄水湖。在這里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台灣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准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准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說極不充分。
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斗就被活活凍死。
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盡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 感恩節 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跡。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為慘烈的戰斗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美國 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 軍隊,在戰斗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著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沖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毀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
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梁。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 __的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斗。
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
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0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一次,我們摸了一下美國 軍隊的底。對美國 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由於以上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今後,敵人還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種辦法來搗亂,比如派遣特務進行破壞。他們在__、__和__這些地方,都設有龐大的特務機構。可是,我們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經驗,只要發動群眾,依靠人民,我們是有辦法來對付他們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同一九五O年冬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候,美國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線那邊呢?不是,他們是在鴨綠江圖們江那邊。我們有沒有對美國侵略者作戰的經驗呢?沒有。對於美國 軍隊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現在這些情況都變了。如果美帝國主義不推遲新的侵略戰爭,他說,我要打!我們就用前三條對付他。如果他說,我不打了!那末我們就有了第四條。這也證明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優越性。
我們是不是去侵略別人呢?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 到底。
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我們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人民踴躍報名參軍。對報名參軍的人挑得很嚴,百里挑一,人們說比挑女婿還嚴。如果美帝國主義要再打,我們就跟它再打下去。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0篇相關文章:
★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0篇大全
★ 《長津湖之水門橋》完整版觀後感10篇
★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0篇
★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及感悟10篇
★ 《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10篇
★ 2022觀《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0篇
★ 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10篇
★ 《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觀後感最新10篇
★ 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個人觀後感12篇
★ 2022《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後感10篇
4. 科尼格怎麼死的 二戰
科尼格是二戰電影《兵臨城下》的德軍狙擊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的首席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當他的記錄接近100時,他作為蘇聯軍隊中的典範事跡而成為蘇聯宣傳部門的重點。這就不可避免的被柏林方面予以反擊。德國「措森狙擊學校」的校長,埃爾溫.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來消滅瓦西里。瓦西里也得到了這個警告。在「紅十月工廠」地區,伊采夫和他的觀察員助手舉起一個戴著鋼盔的假人頭。他突然發現在一塊鋼板之下有一道鏡片的耀眼的反光。德國狙擊手擊碎了假人的頭。就在同一時刻,扎伊采夫的槍也響了,但是他擊中的卻不是假人。對決就這樣結束了,第三帝國的超級狙擊手--柯尼格少校,倒地而亡。
埃爾溫·柯尼格少校的真實原型是德國狙擊之王科寧斯。作為柏林狙擊學校的校長,他技藝超群,射術精幹。但可惜沒有找到他射殺的具體材料,考慮科寧斯為德國培養出了眾多狙擊射手,從這方面來說暫排名第十位。他在1943年曾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專門擊殺蘇聯的神槍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紅十月」工廠,助手庫利科夫小心翼翼地把頭盔稍稍向上舉起。而扎依采夫集中全部注意力瞄準。隨著一聲槍響,庫利科夫順勢將身子一挺,大叫一聲倒下去。此刻德國王牌槍手科寧斯有些忘形,從鐵板下探出半個腦袋窺視。等待已久的時機到來了,扎依采夫迅速扣動了扳機。這是他四天來射出的唯一一顆子彈。這顆子彈擊中德國頭號槍手的前額,穿過後腦勺和頭盔飛出。天黑後,蘇軍二八四步兵師的部隊開始進攻。在戰斗熾烈時刻,扎依采夫和庫利科夫從鐵板下拖出被擊斃的德國槍手的屍體,搜出死者身上的證件。證件表明被擊斃者正是赫赫有名的德軍常勝槍手科寧斯上校。
5. 二戰最出名的四個黨衛軍的介紹
第一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師〕
轄:第一、二裝甲擲彈兵團
第一裝甲兵團
第一裝甲炮兵團
第一裝甲偵察兵營
第一防空營
第一突擊炮營
第一裝甲輕步營
第一火箭炮營
第一工兵營
第一後勤營
第二裝甲師〔帝國師〕
轄:第三、四裝甲擲彈兵團
第四裝甲團
第二裝甲兵團
第二裝甲炮兵團〔SS-Schützen.Rgt. 4 "Langemarck"〕
第二裝甲偵察兵營
第二防空營
第二火箭炮營
第二裝甲輕步營
第二工兵營
第二後勤營
第三裝甲師〔骷髏頭師〕
轄:第五、六裝甲擲彈兵團
第三裝甲兵團
第三裝甲炮兵團
第三裝甲偵察兵營
第三防空營
第三突擊炮營
第三火箭炮營
第三裝甲輕步營
第三工兵營
第三後勤營
第四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轄:第七、八警察裝甲擲彈兵團
第四裝甲兵營
第四裝甲炮兵團
第四裝甲偵察兵營
第四防空營
第四裝甲輕步營
第四工兵營
第四後勤營
第五裝甲師〔維金師〕
轄:第九、十裝甲擲彈兵團
第五裝甲兵團
第五裝甲炮兵團
第五裝甲偵察兵營
第五防空營
第五突擊炮營
第五火箭炮營
第五裝甲輕步營
第五工兵營
第五後勤營
第六山地師〔 Nord 師〕
轄:第十一、十二山地擲彈兵團
第六山地炮兵團
第六山地偵察兵營
第六防空營
第六突擊炮營
第六山地裝甲輕步營
第六山地工兵營
第六山地後勤營
第七志願山地師〔 Prinz Eugen 師〕
轄:第十三、十四山地擲彈兵團
第七山地炮兵團
第七山地偵察兵營
第七突擊炮營
第七山地裝甲輕步營
第七山地工兵營
第七山地後勤營
第八騎兵師〔 Florian Geyer 師〕
轄:第十五~十八騎兵團
第八摩托化炮兵團
第八裝甲偵察兵營
第八防空營
第八裝甲輕步營
第八摩托化工兵營
第八摩托化後勤營
第九裝甲師〔 Hohenstaufen 師〕
轄:第十九、二十裝甲擲彈兵團
第九裝甲兵團
第九裝甲炮兵團
第九裝甲偵察兵營
第九防空營
第九裝甲輕步營
第九工兵營
第九後勤營
第十裝甲師〔 Frundsberg 師〕
轄:第二十一、二十二裝甲擲彈兵團
第十裝甲兵團
第十裝甲炮兵團
第十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防空營
第十裝甲輕步營
第十火箭炮營
第十工兵營
第十後勤營
第十一志願裝甲師〔 Nordland 師〕
轄:第二十三、二十四裝甲擲彈兵團
第十一裝甲兵團
第十一裝甲炮兵團
第十一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一防空營
第十一裝甲輕步營
第十一突擊炮營
第十一工兵營
第十一後勤營
第十二志願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
轄:第二十五、二十六裝甲擲彈兵團
第二十二摩托車營
第十二裝甲炮兵團
第十二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二防空營
第十二裝甲輕步營
第十二火箭炮營
第十二工兵營
第十二後勤營
第十三武裝山地師
第十四武裝擲彈師
第十五武裝擲彈師
第十六裝甲擲彈兵師〔全國領袖師〕
轄:第三十五、三十六裝甲擲彈兵團
第十六裝甲兵營
第十六裝甲炮兵團
第十六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六防空營
第十六裝甲輕步營
第十六摩托化工兵營
第十六摩托化後勤營
第十七裝甲擲彈兵師〔 Von Berlichingen 師〕
轄:第三十七、三十八裝甲擲彈兵團
第十七裝甲兵營
第十七裝甲炮兵團
第十七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七防空營
第十七裝甲輕步營
第十七工兵營
第十七後勤營
第十八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Horst Wessel 師〕
轄:第三十九、四十裝甲擲彈兵團
第十八裝甲兵營
第十八裝甲炮兵團
第十八裝甲偵察兵營
第十八防空營
第十八裝甲輕步營
第十八摩托化工兵營
第十八摩托化後勤營
第十九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一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二志願騎兵師〔 Maria Theresa 師〕
轄:第五十二~五十五騎兵團
第二十二摩托化炮兵團
第二十二裝甲偵察兵營
第二十二防空營
第二十二裝甲輕步營
第二十二摩托化工兵營
第二十二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三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三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Nederland 師〕
轄:第四十八、四十九裝甲擲彈兵團
第二十三裝甲偵察兵營
第二十三摩托化工兵營
第二十三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四武裝山地師
第二十五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六武裝擲彈師
第二十七志願擲彈師
轄:第六十七、六十八裝甲擲彈兵團
第二十七裝甲兵營
第二十七裝甲炮兵團
第二十七裝甲偵察兵營
第二十七裝甲輕步營
第二十七摩托化工兵營
第二十七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八志願擲彈師〔 Wallonien 師〕
轄:第六十九、七十裝甲擲彈兵團
第二十八裝甲兵營
第二十八裝甲炮兵團
第二十八裝甲偵察兵營
第二十八裝甲輕步營
第二十八摩托化工兵營
第二十八摩托化後勤營
第二十九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一志願擲彈師
轄:第七十八、七十九、八十裝甲擲彈兵團
第三十一裝甲兵團
第三十一裝甲炮兵團
第三十一突擊炮營
第三十一摩托化工兵營
第三十一後勤營
第三十二志願擲彈師
轄:第八十三、八十六、八十七裝甲擲彈兵團
第二十八裝甲兵營
第三十二摩托化炮兵團
第三十二摩托化工兵營
第三十三武裝騎兵師
第三十三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四擲彈師〔荷蘭風暴師〕
第三十五警察擲彈師
第三十六武裝擲彈師
第三十七志願騎兵師〔 Lutzow 師〕
轄:第九十三、九十四騎兵團
第三十七摩托化炮兵團
6. 《長津湖》:看了預告片,沒有很驚艷的地方,這部電影還有其他可取之處嗎
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製作班底很強大。什麼八一製片廠出品,什麼林超賢,徐克,陳凱歌三大導演執導,什麼吳京主演,什麼投資7億起步上不封頂。這些當然都是加分項,是可以作為宣傳賣點的。但是陣容強大並不意味著就是一部好的電影,強大陣容撲街的電影數不勝數。而三位導演其實都有很強的個人風格,能否相互融合互補這是一個問題,導演能不能真正放權給編劇,這也是一個問題。希望這么大的製作班底,這么多的經費,有用到正確的地方,能拍出一部真正的好電影。
故事背景真實打動人心。一些網友對《金剛川》的真實性存在爭議,有些地方不符合軍事常識。但是長津湖戰役絕對是真的,並且我方是大獲全勝,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當時氣溫極其寒冷,戰士們沒有絲毫退縮,更有銘記史冊的冰雕連,更能體現出戰士們的勇敢與血性,故事必然更加深入人心。
7. 二戰義大利,軍事如何
義大利加入軸心國才開始想作戰計劃,希特勒對於義大利的加入感到很矛盾,也不得不對盟友的照顧,義大利的加入反而加快的導致法西斯投降,德國對義大利的評論,要是義大利保持中立就不會拖德國的後腿,義大利軍隊有一種習慣,到午餐時間經常煮麵條吃,好幾次快上戰場趕到距離陣地幾公里一到午餐時間就煮義大利面條全軍被俘虜,讓敵人看穿弱點對義大利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再感到威脅,日內瓦的條約優待俘虜,有一次抓到英國飛行員,關起來以後不但不受到嚴刑逼供反而吃的好,英國佬以為最後一頓飯,第二天義大利軍官對俘虜問話,對於昨晚士兵給的晚飯只是士兵等級用的,希望不要見怪,開始以更好的食用優待俘虜讓英國佬感到好奇,其實對他們而言也有過輝煌的一段,那就是以機械化軍事武器坦克、飛機、毒氣彈征服了北非貧窮潦倒的國家衣索比亞,之後英、美、法加入戰爭他們再也嘗不到甜頭只有求助大哥德國,然而德國對俄羅斯戰爭開始一直都非常激烈,義大利意識到加入軸心國自己的力量與敵人疏遠不得不先投降,二戰時候義大利軍隊還有好多搞笑的,二戰沒有義大利的捲入就只有殺戮和血腥由於義大利的加入造成二戰的喜劇,第二就是外交政策有能的泰國也有一點搞笑,亞洲一個有趣的國家:泰國。
二戰前,泰國是東南亞唯一的主權國家。二戰時,他又沒有受到侵略,而且二戰後,他還抓住機會,獲取了不少利益。可謂是外交大贏家。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二戰前,二戰前,泰國並沒有像越南、菲律賓、印度這樣成為殖民地,為什麼呢?因為它處在印緬跟越南之間。
印緬是英國殖民地,越南是法國殖民地。泰國夾在中間,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從而獨善其身。
當時國際上認為,東亞三個國家保有主權,中國、日本以及泰國。中國是太大,誰也沒本事一個人吞下。日本是因為明治維新,從綿羊變成狼。而泰國是因為聰明。
二戰爆發後,日本開始搞起了侵略,因為美國的物資限運,日本不得不冒險一試,南下到東南亞,搶老牌帝國的地盤。
這時,它就盯上了泰國,因為泰國是主權國家,從泰國下手,可以免除美英法這些國家的注意,在泰國占穩腳跟,右可以下新加坡,進菲律賓,左可以攻印度緬甸。
於是,1940年,日本開始做泰國的工作,跟泰國簽了一個《日泰友好條約》。
泰國也有利用日本的意思。
為什麼呢?泰國也是比較苦啦,他處在英法之間,兩國時不時劃它的地皮。所以泰國想引日本到東南亞來,利用日本來搶回地盤。
日本抓住泰國這個心理,開始積極使壞,比如讓泰國進攻柬埔寨。為什麼進攻這呢?因為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嘛,法國又已經被德國打趴下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泰國聽日本這么一分析,大腿一拍,小日本,你太有才了。於是,泰國出兵柬埔寨。這個時候,法國雖然敗給德國。但在海外還是有實力,尤其是對付泰國,還是比較輕松。法國的海軍殺到泰國的閣昌島,一頓猛揍,最終幹掉了泰國海軍四分之一的船,擊斃三百多人,而法國只有一些水手受傷。打出了零比三百的戰績。這個時候,日本出面了。要求大家談判,因為法國維希政府是個傀儡政府,聽德國的指揮。日本又是德國幫凶,所以最後法國反而割了地皮給泰國。當年,法國在鎮南關敗於我國,卻利用帝國的地位與關系,讓我們賠錢,使我們中國雖勝尤敗。現在,法國也嘗到這樣的滋味了。這樣一來,泰國認為他們是勝利方,現在曼谷還有一座閣昌島海戰勝利紀念碑。
打了這回交道,泰國嘗到了跟日本合作的甜頭。
到了第二年,日本正式決定南下。首先就是登陸泰國。泰國還抵抗了一下,不過數小時後,就從了日本,宣布借道給日本。日本在東南亞選好了泰國這個立腳點,才開始偷襲珍珠港,全面發動太平洋戰爭。
此後,泰國跟日本的關系打得火熱。兩人簽了《日泰同盟條約》,泰國全境向日本開放。泰國軍隊幫助日本打仗。不過,泰軍的戰鬥力就馬馬虎虎啦,日本也不挑,專門派人去培訓。不管怎麼說,沖上去,當個炮灰也是好的
5攪?942年,泰國直接向英美宣戰,這膽量也是猴賽雷了。這樣,泰國就加入了軸心國。所以,德國在歐洲有義大利(雖然意麵們老添亂),日本在亞洲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過,泰國也發現,日本也真把他們當驢使,不但借他們的道,還征他們的物資,用他們的人。泰國這才知道,這是引狼入室了。
這時,泰國一個外交官做出了一個舉動。
泰國駐美大使社尼?巴莫在華盛頓宣布跟泰政府斷絕關系,並宣布泰政府無效,要成立「自由泰人運動」。這個跟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是一樣的,不過,自由法國畢竟還有軍隊和在外的殖民地。這個自由泰就是一群外交官。可是,就是這個舉動在最後幫助泰國避免陷入戰敗國的地位。
話說泰國發現跟著日本沒啥好果子吃了,他們也不白給,白天給日本出謀劃策,到了晚上,搖身一變,個個成了地下工作者,跟中國有聯系,跟美國也接觸。可謂是一顆紅心兩手准備。
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泰國一聽,很生氣,馬上發表宣言,說日本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好的一起東亞共榮一輩子的。你怎麼就投降了呢?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分,差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日本相當內疚,連忙道歉,說不好意思,讓兄弟你失望了,不過,我實在頂不住了,美國有原子彈,再不降,我一億國民要玉碎得連碴都沒有。
當日本陷入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坑了隊友時,泰國終於不想配合演戲了,跳出來表示當初我們的對英美的宣戰不算數。
宣也宣了,打也打了,不算數,你以為戰爭是過家家?
日本通過你們的道,殺了多少東南亞人,知道不?不過,美國從東南亞的局勢出發以及自己的需要出發,接收了泰國的這個神說法。事情似乎就這么結束了,接下來一幕,又把日本驚到了。二戰後,開始對日清帳。中國、菲律賓這些國家開始要求日本賠償戰爭損失。在這一群人里,赫然就有泰國的身影。原來,泰國宣稱日本在泰徵用了很多物資,沒給錢。還真不是訛錢來了,有帳本,清清楚楚。
日本這才明白,泰國這個哦米拖佛國也不是好忽悠的,當年拿的泰國群眾一針一線都記著帳呢。
日本當時被一大群人追債,現在這個曾經的盟友都來要債,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最後,日本是賠了150億日元了事。
8. 我也聊聊電影《長津湖》
國慶期間和家人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這兩天看到網上關於這部電影及其背景朝戰的議論,略有感觸,於此短敘。
首先對於有人認為該片的故事情節不夠連貫和精美的說法,我們要看到,這部電影不像《集結號》那樣是有著名作家劉恆的現成作品可供拍攝,而是根據長津湖戰伇這個七十年前的史實而臨時編寫的劇本,其故事情節肯定不會像前者那樣情節跌宕和邏輯嚴密。但是這部電影的 歷史 意義和戰場震撼力卻遠非前者可比:前者是國內戰爭,對手是失去民心的國民政府軍隊;後者是國際戰爭,對手是軍事力量和世界影響力皆如日中天的美軍及其十五國附庸國軍隊。這場朝鮮戰爭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這種 歷史 背景決定了《長津湖》這部電影的厚重文化意義和崇高影史地位。
網上有人拿《上甘嶺》和《英雄兒女》來貶低《長津湖》,這真是井蛙之見。這三個片子都是好電影,而《長津湖》對於戰爭場面之殘酷的寫實描繪卻是遠超前兩部老電影。如在兩部老電影中,我們常能看到美軍飛機將航空炸彈投放到我軍陣地上,其爆炸效果卻只似乎比手榴彈還要微弱,這代表以政治宣傳為主的年代作品盡可能壓低敵人軍火威力。須知,無論是二戰後期的B29還是二戰前的B17,這兩款美國轟炸機所投放的250公斤和500公斤兩款中型炸彈,其爆炸作用半徑是30米至50米,即其爆炸作用面積為2700平方米至7500平方米。在飽和轟炸下,若無堅固坑道掩體屏護,而在露天陣地上的人,那真是九死一生的概率。片中美軍轟炸我軍運兵列車的場面很震撼,整列火車及其周邊數十米均為火焰覆蓋,其使用的應該是和炸死英雄毛岸英一樣的凝固汽油彈(其殺傷力尚無法與後來的雲爆彈相比),這種巨大的殺傷力既說明了美中軍事裝備的巨大差距,同時表明了中國對美作戰的巨大難度,這也更深刻注釋了中國志願軍戰士的勇敢和偉大!
網上有人說長津湖戰役是中國軍隊未作充分准備而匆忙投入的,甚至說從戰後的兩軍傷亡數字看中國是失敗的,這說明言者不懂一丁點兒 歷史 、軍事和外交(我討厭用政治這個詞)。從戰役准備上看,中國確實是將在蘇魯的宋時輪、陶勇領導第九兵團快速調轉到朝鮮東北部的蓋馬高原,其防寒棉衣確實是准備不足,但這正是為爭取戰略時機而被迫做出的無奈選擇。長津湖之戰,志願軍九兵團的主要對手是美國第一王牌——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這是二戰時在有「飢餓死亡島」之稱的瓜島爭奪戰中打出輝煌戰績的部隊。中國第九兵團十餘萬人能夠瞞過美韓地面情報人員和空中偵查機的眾多耳目,而在長津湖以北悄無聲息地將美軍陸戰一師及其步七師北極熊團等配屬部隊包圍,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創造這種奇跡的關鍵便是快捷和隱秘!為了奪得這個戰機,九兵團便只能舍棄了充足的裝備而省出時間快速奔向戰場,也正因如此出現了「冰雕連」這種讓國人痛心的偉大犧牲,但同時其也體現出了中國軍隊令世界震撼的無與倫比的戰斗精神!志願軍的謀略是成功的,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和重武器、厚防禦的條件下,第九兵團不但全殲了約三千人的北極熊團,還險些全殲了美王牌陸戰一師!在陸一師的退路上有一座「水門橋」,是其南逃的必經之路。第九兵團連續兩次炸毀了這座關鍵之橋,陸一師自身的工兵部隊拼盡全力兩次將其修復並派重兵守護。九兵團不惜代價第三次將其全部炸毀,使陸一師依靠自身及周邊設施均無法修復。為此,美國動用了後方最大力量,其在日本快速打制了8根加長加固鋼架,用大型運輸機將其和其它造橋配件空運到長津湖前線的下竭隅里軍用機場,使水門橋再次修復,從而使付出七千餘人傷亡失蹤代價的陸一師終於逃出圍困。試想,若沒有這樣強大的後勤和制空、制海權,陸戰一師的結局是什麼?
誠然,中國投入戰斗的人數和傷亡人數都多於美軍,但這種人員不對稱的原因正是中美軍事裝備不對稱所造成的,陸一師一個營的重火力裝備超出志願軍一個師,其全師重火力也在志願軍九兵團之上!在長津湖戰役中,火力與人數二者相抵後的戰果是:志願軍將深入北朝鮮蓋馬高原的美王牌師給予重創並使其拚命南逃。
我們的老影視劇中普遍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失真,編導們總想表現出國人的英勇和敵人的無能,甚至在有些抗日劇中說:「我們不能一個人換鬼子一條命,而至少是一個人換多個鬼子」,這是何等的偏離史實?!這種演繹不但污辱、弱化了先烈的偉大和戰斗的艱辛,而且還誤導國人我們真的可以用劣勢武器以少勝多,讓他們以為戰爭勝負是以雙方死傷多寡來衡量。當這些國人讀到了在關家堖戰斗中,彭德懷、劉伯承指揮的八路軍一萬餘人圍攻日本鬼子岡崎大隊(營級編制)五百餘人,我軍傷亡人數遠超日軍,便認為這是一場敗仗。殊不知在抗戰中,幾乎所有的針對日軍戰斗部隊的作戰,我軍的犧牲都是超過鬼子的,包括晉察冀軍區楊成武打出的我軍戰果最輝煌的黃土嶺戰役。
同樣,包括長津湖戰役在內的全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就是以弱勢裝備對抗占絕對優勢的美軍!尤其是在朝戰的頭一年,我們沒有空軍和重火力,後勤補給在運輸路上便被炸毀百分之七、八十。在朝戰後兩年,中國以舉國之力,捐款和借貸向蘇聯購買了大量飛機、坦克和火炮。而這些武器運到朝鮮戰場時,中美兩軍大規模對抗的五次戰役已全部結束了,它們只在此後包括上甘嶺戰斗、金城戰役等秋季和夏季攻勢的局部性戰役予以使用。
如果說抗日戰爭打出了中國的民族獨立和國際地位,那麼朝鮮戰爭是打出了中國的長治久安和民族尊嚴!對於一個從百年恥辱和腐朽沒落的國家來說,這兩戰的人員、物資犧牲是中國迅疾崛起的不二法門。
最後談一下朝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在朝戰中期,中國從蘇聯購買的15管喀秋莎火箭炮確實對固守三八線起到作用,但一枚炮彈的價格卻需200克黃斤(因中國建國初期的貿幣不具有國際信用價值,故國際貿易以黃斤、美元等硬通貨結算)!由此可見,中國在朝戰中向蘇聯購買軍用物資所投入資金數額之巨大。應該說最受益於朝鮮戰爭的兩個國家是日本和蘇聯。日本在朝戰前是處於經濟被二戰摧毀的極度慘淡狀態,工農商教等百業均是極度貧乏。但由於爆發了朝鮮戰爭,日本承擔了投入朝戰的美軍及其附屬的十五國組成的聯合國軍幾乎全部的後勤補給訂單,除了彈葯、醫葯、軍械等各種軍事裝備配件器材和幾十萬士兵衣食住行等日用消耗外,還有南韓因戰爭造成工農業稅減而采購的食品、葯品、生活器材等民用物資……三年朝戰所造成的巨大需求極大刺激了日本工農業生產,使1953年朝戰結束時的日本經濟已迅速恢復到其二戰前規模!同樣,蘇聯也充當了中朝軍備的後勤工作,其不但在戰後成為中國的巨額債權國,而且還利用美國注意力投入東亞之機,在東歐擴大了蘇聯影響力,穩定和擴大了其主導的「華約」實力。
中國和美國在朝戰中各有得失。中國損耗了巨大人力物力,但將中國東北地區的戰略前沿固定在朝鮮三八線,同時保證了戰後至今七十年不受侵略的長治久安。美國損耗了巨大國力和人力,且使蘇聯影響在歐洲坐大同時發了戰爭財,但美軍在戰後留在了南韓,也算是有所收獲。
朝鮮半島雙方及人民是損失最大的。北朝是在蘇聯暗中支持下發動戰爭的,其統一半島的計劃被美國粉碎,而且其主力還被美軍殲滅,殘部退向中朝邊界,幸有中國支持得以收復半壁江山。南韓在二戰後一直政局不穩,其左、右翼領袖均被暗殺後,李承晚在美國支持下獲得政權。在朝戰初期,北朝迅速打敗南韓軍隊並有統一之相,但在美軍率領的聯合國軍支持下,李承晚的軍隊滿血復活並一直拒絕和談意圖統一,但在志願軍針對性的金城戰役中損失巨大,而被迫和議。
至於英、澳、土等十五國軍隊,出兵數量不一,均是在向盟主美國表忠心。出兵不多的損失也不大,而且也算是一次實戰練兵,這種心態或許就是澳大利亞這類小丑政權總是好戰的原因!無知者無畏,如同古代的冉魏、高齊、姚秦等政權和西方的霍亨索倫、哈布斯堡、羅曼諾夫等王朝一樣,一定要鬧到自家滅國才會罷休。
9. 蘇聯衛國戰爭英雄
蘇聯衛國戰爭中,總共有11635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各軍兵種所佔的比例為:炮兵部隊1142人、工兵部隊600人,通信部隊290人,後勤52人,空軍2400人,海軍513人,內務人民委員會和邊防局150人,其餘為步兵部隊。
1、弗拉基米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拉夫里年科夫(1919一1988)
衛國戰爭期間,殲擊機飛行員阿列克謝延科執行了292架次戰斗飛行任務,摧毀了33輛坦克,118輛汽車,53輛車皮,85輛馬車,15輛裝甲運輸車輛,10個彈葯庫,27門火炮,54門高射炮,12門迫擊炮,消滅了數百名德軍官兵。
1945年4月19日阿列克謝克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5年6月29日,阿列克謝克因新的戰功被授予第二枚「金星」勛章。
補充:
蘇德戰爭,又名衛國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其仆從國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10. 二戰時的日軍與解放戰爭時的國軍,誰的火力更猛,機動性更高,誰打過誰了,人力配置和人數
二戰時的日軍
其陸軍常備主力師團(師)下轄有兩個步兵旅團(旅),每個步兵旅團(約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團),每個步兵聯隊(約3870人)下轄三個步兵大隊(營),每個步兵大隊(約1215人)下轄四個步兵中隊(連)和一個重機槍中隊,每個步兵中隊(約250人)下轄三個小隊(排),每個小隊約70人。另外,師團還直轄騎兵聯隊(約1400人)、炮兵聯隊(約2500人)、工兵聯隊(約1500人)、輜重兵聯隊(約2800人)及通信隊(約650人)、衛生兵(約500人),野戰醫院(約150人)等。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萬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支、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故這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日本陸軍第一至第二十師團、近衛師團及中日戰爭爆發後由近衛師團擴編的近衛第二、第三師團,而後組建的戰車(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師團和一度由常備主力師團的預備役部隊編成的8個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
解放戰爭時的國軍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武器裝備由以下幾種類型組成:日械,美械,國械。
美械可分為全美械、半美械二類,當時的美械師的正式名稱為美械輕裝備師,師應轄步兵三團,炮兵兩營(榴彈炮、山炮各一營)及工兵、輜重各一營、特務連、搜索連、衛生隊、軍樂隊、無線電隊、軍醫院各一。每個師應裝備105mm榴彈炮12門,75mm山炮12門。駐印軍的各師(後編成了N1A和N6A)是國民黨軍裝備最精良的部隊。因為運輸上的原因,國內的30個全美械師的武器則是三個師只給了兩個師的美式裝備,由軍內自行調整,因此當時的國內美械部隊都沒有達到美械輕裝備師的編制水準,即使是整編11師與第5軍這樣的國民黨軍主力部隊也有美日裝備混裝的現象。當時國內各美械軍的編制為:每軍一個榴彈炮營,配備105mm榴彈炮12門;每師一個山炮營,配備75mm山炮12門。但整編74師為全美械裝備部隊。
而半美械裝備部隊則是蔣介石為了安撫原定在第二期中裝備美械的地方實力派部隊,除了拿出了第二期的3個師的裝備,又把原來的30個師的預備裝備拿出組建設立的。另外,青年軍雖然也是美械輕裝備師編制,但它是在1944年下半年組建的,原來也不列在美械裝備名單上,因此它的美械輕裝備也是從原來的30個師的預備裝備中拿出的。
從1942年底開始,美國開始裝備國民黨軍,第一期提供的裝備為國內的30個師與駐印軍6個師,共計36個師,而在打通滇緬路之後,一方面因為蔣介石趕走了史迪威,另一方面美國因得到了蘇聯出兵的承諾,認為不必從中國大陸進軍日本,因此,第二期只給了3個師的裝備。其他的全給了印度。因此,國民黨在抗戰時只獲得了39個美械師的裝備援助。在抗戰期間,國民黨用這批裝備共裝備了13個全美械軍-N1A、N6A、2A、5A、8A、13A、18A、53A、54A、71A、73A、74A、94A,4個半美械軍-46A、52A、60A、62A。
在抗戰結束後,國民黨軍又接收了侵華日軍100多萬人的武器裝備,組建了日械部隊,其編制也可分為兩種:1、日械裝備、為全部日式裝備;2、日美混合械。
此外還有國械編制,所謂的國械編制細分起來也可分為兩種:1、純粹的國械編制;2、雜械。
35軍,原為雜械裝備,在抗戰初期使用晉制槍械,後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補充了一批蘇制裝備,在傅作義入主北平後,將35軍改為美械裝備,但是因裝備不足,美械重武器幾乎沒有補充,而在輕裝備中還擁有蘇式步機槍。
就個人而言 日本的裝備不及國民黨的6分之1
而且日本的戰術也很單一 基本就是延續1戰初期的水準 國民黨戰術水平可以說很高 但是導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兵員的訓練素質太低下 以及官僚階級的貪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