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和美國電影文化差異拜託了各位 謝謝
法國電影特點: 輕松,愉快,畫面漂亮,配樂優美,剪接輕快,語言詼諧,充分體現著人文主義之美和浪漫氣息。但,比較注重細節,語言有時過於瑣碎,題材多數描寫或表現的的草根或小民的一顰一笑,說好聽了是接近生活,還原生活,歌頌生活;說不好聽了,有些小家子氣。 美國電影特點: 一看就是有著大山大河的國家拍的片子,氣勢恢弘,場景遼闊,加上現在美國電影很愛配音域寬廣、動態范圍大的多聲道交響樂,讓人在看片的同時,隨著劇情的深入而心潮澎湃。體現小家、小我或人文情感的片子也不少,都比較會煽情,同時在潛移默化地傳誦著上帝呀、美利堅呀、家庭關愛呀、人性呀,等等,等等。在美國開會逗留期間和朋友也和美國百姓有所接觸。多數美國百姓很善良、很nice、很平和,社會很和諧。
2. 好看的美國法國愛情電影
最經典的有《天使愛美麗》《芳芳》《巴黎最後的探戈》《芳芳鬱金香》《巴黎我愛你》《巴黎野玫瑰》《初吻》《新橋戀人》《情人》《雲上的日子》,每一部都非常出色。
日本的純愛電影也很不錯,首推岩井俊二的《情書》《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花與愛麗絲》《四月物語》等。
美國的經典愛情老電影《卡薩布蘭卡》《魂斷藍橋》《羅馬假日》,感受三大絕代美女的魅力。
美國的都市愛情曾經也風靡一時,代表的是甜姐梅格瑞恩的《西雅圖不眠夜》《網路情緣》《當哈里遇到薩莉》《天使之城》。
英國帥哥休格蘭特的《諾丁山》《BJ單身日記》《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
韓國的愛情電影也不錯,《雛菊》《假如愛有天意》《觸不到的戀人》《我腦中的橡皮擦》《春逝》等都很出色。
3. 求些美國法國經典喜劇電影!!
推薦我看過的比較喜歡的法國喜劇電影
[天使愛美麗][這個殺手不太冷][巴黎,我愛你][兩小無猜][蝴蝶][藍色情桃][紅色情深][漫長的婚約]
[新橋戀人][歌劇魅影][暴力街區][天使A][TAXI][墮落花][大鼻子情聖][綠光][SUBWAY][基督山伯爵][碧海藍天][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瑟堡的雨傘]。。
美國經典喜劇電影
《搶錢夫妻》《變相怪傑》《神探飛機頭》
《大話王》《黑超人特警》《小姐好白》《美國派》《留級之王》
4. 有什麼好看的美國或是法國電影么(恐怖片,戰爭片除外)
法國很有名的《瘋狂計程車》已經出了N部了 很值得一看
美國 《新傲慢與偏見》 女主角很漂亮
美國《靈魂的庄園》 很有教育意義
美國《公主日記》也出了N部了
美國《諾丁山》大嘴美女茱莉亞演的 估計你應該看過
美國《戀愛假期》 泰坦尼號女主角轉型作品 很值得一看
美國《電子情書》 梅格瑞恩主演
美國《8MM》尼古拉斯凱奇主演 很有人性的一部電影
5. 美國電影與法國電影的主題色彩和拍攝手法的區別
美國偏向於類型電影,法國偏向於藝術電影。美國類型電影一般會選擇冷色調,法國電影一般會選擇暖色調。拍攝手法上美國偏向於短鏡頭快切,法國偏向於長鏡頭敘事。
6. 日本、美國、法國溫情愛情電影
美國:湯姆漢克斯主演
《電子情緣》
電子情緣女主角主演(忘記名字了)超時空要愛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
《天使之城》
基努里維斯主演
《觸不到的戀人》
《
濃情巧克力》(主演好像是演海盜的那哥們)
茱莉亞羅伯茨
《諾丁山》
同上
《漂亮女人》(pretty
women)
法國:蘇菲瑪索主演
《芳芳》
日本:《情書》
7. 推薦些美國或是法國的電影 經典的動作片
美國的《極限特工》12部、《速度與激情》12345部、《敢死隊》12部、《天龍特攻隊》、《特工紹特》、《哥倫比亞女人》、《機械師》、《單刀直入》、《絕地戰警》、《機械公敵》、《全民公敵》、《殺扌精英》、《颶風戰警》、《諜影重重》1234部、《虎膽龍威》1234部、《非常人販》123部、《颶風營救》12部。
法國的《暴力街區13》12部、《的士速遞》1234部、《殺扌萊昂》、《鐵拳男人》、《特種部隊》、《獵豹行動》、《暗流》、《企業戰士》、《車神》、《彩票追緝令》、《太保密碼》足夠你看了。
8. 有哪些好看的美國英國或法國電影
007,是關於間諜的電影,它的系列有很多,差不多五幾年就在拍。
9. 當美國電影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時,法國為什麼要抑制美國電影
這個題目可以寫論文了。要從歷史、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分析。
從表面看的話,那就是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對立關系。
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地。從電影上升到藝術高度開始(一開始電影是無法和歌劇油畫一樣被當成藝術的),法國電影一直堅持走藝術路線。
其實好萊塢也不乏藝術大師,大衛格里菲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是世界電影的里程碑。但是從上個世紀中開始,電影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好萊塢成為各大財團眼中的搖錢樹。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沒有太多歷史的國家來說,藝術顯然沒有金錢更吸引人。在各大財團的入侵下,好萊塢逐漸成為了電影的商業中心,好萊塢的藝術家們失去了話語權。
與此同時,法國電影一直沒有規模化的走上商業路線,這和法國的歷史以及歐洲歷史文化有關。在藝術方面,法國是高傲的,他們有理由高傲,因為他們有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這方面就不好說了,再說就要講文藝復興了。總之,法國的 藝術家們並不認可商業電影。
那麼我們做個階段總結:
法國有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美國是移民國家。
執掌好萊塢話語權的是財團,他們認為電影是商品。
執掌戛納的是藝術家,他們認為電影是藝術品。
這就是矛盾了。
那麼,在現今的世界環境下,美國是經濟中心,掌握世界話語權,而掌握美國的是財團。我們可以預見到,在很長很長很長的未來,好萊塢依舊會是世界商業電影中心,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一部部的電影商品,控制整個世界的主流價值觀。這是除了美國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事情。都想抵制,但是都無法抵制。在商業浪潮中,藝術電影是很難生存的。文藝片只有在歐洲有市場。
我們再拿中國和中國電影做個類比。我們國家和我們的電影和法國電影的處境是如此相似。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我們在國際文化界的聲音很小。因為在藝術上,我們不是主流,注意,不是我們沒有藝術,是因為我們不是主流。而在商業上,我們也不是主流。不是我們沒錢,是不被認可。我們不是沒有電影,但是我們的電影,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藝術電影,都不是主流。
再回到法國電影和美國電影。 好萊塢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路線,商業電影被主流價值觀所接受,又不斷影響著主流價值觀。主流價值觀認可奧斯卡,不知道戛納。而法國電影正在艱難生存,做商業片做不過好萊塢,做藝術片很難賺錢,很難持續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電影想要繼續生存,抵制好萊塢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我覺得,在當今環境下,走商業化路線更靠譜一些。畢竟電影拍出來是給人看的。一部電影,或者說一件藝術品,其內涵再深,沒人看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你拍了一部能凈化靈魂的電影也得有人看得懂才行啊。應該是在迎合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再考慮藝術性。這樣拍出來電影,有人看,賺到錢,才能持續發展,才能影響主流價值觀啊。 其實張藝謀就在走這條路,不過我覺得走得不好。《紅高粱》中有一種力量,《活著》有一種無奈,《秋菊打官司》有一種執著,《十面埋伏》就只看到顏色和畫面了。
絮絮叨叨說了這么多,我都覺得亂了,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不過無論如何,這也是我一家之言,是我個人對電影的理解。建議您還是查下法國電影史,法國歷史(從文藝復興看就足夠了),再看下世界電影史,注意一下公認的幾十部里程碑式的電影出現的時間,在結合下歷史背景,當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