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小板凳電影院二戰電影

小板凳電影院二戰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25 07:47:07

㈠ 拍特種兵的電影有那些

2011年01月22日11:57 我來說兩句(2) 復制鏈接 侯勇在《我是特種兵》中扮演特種兵大隊長。 林芳供圖
侯勇在《驚天動地》中再次扮演解放軍軍官。 CFP供圖
侯勇(右一)在《建黨偉業》中扮演唐紹儀。CFP供圖去年,侯勇主演的電視劇《奠基者》作為2010年開年大戲登陸央視一套。 CFP供圖

軍事勵志劇《我是特種兵》正在央視一套熱播,在劇中飾演特種兵大隊長的正是有著「軍旅硬漢」之稱的侯勇。從早期的《沖出亞馬遜》到後來的《DA師》、《國家利益》……侯勇的名字似乎總與主旋律軍事電視劇聯系在一起,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他卻十分幽默。接受本報專訪時,他笑稱,自己的瓜子臉和招風耳像極了猴子,而作為軍人,他更願意自己躲在角色的後面。(撰文:本報記者 林芳)時隔10年再演特種兵玩命演出感覺自己老了廣州日報:《我是特種兵》這部劇是你在《沖出亞馬遜》10年後再次出演特種兵,感覺如何?侯勇:感覺自己老了(笑)。《沖出亞馬遜》是10年前拍的,當時我才34歲,現在40多歲了。這次我演的是特種兵的大隊長,這個角色讓我很自豪,但同時這個角色也是最危險的,拍起來真的就是在玩命。剛開始我進入劇組比較興奮,慢慢拍了一個多月後,身體疲勞感就來了。越拍攝強度越大,每天回到房間就倒在床上,連飯都不想吃。而且這次我有很多大段大段的台詞,沒法一下子都記住,真的不能和年輕的時候比啊。廣州日報:劇中最危險的場景還記得嗎?侯勇:我記得有一場從直升機上跳下來的戲,我的腳差點兒被攪進直升機的渦輪里,到現在我還是心有餘悸。我們拍攝的過程要比特種兵真正訓練還要辛苦,一個鏡頭拍若干遍,我們沒用任何替身,完全是靠自己去摸爬滾打。我當了23年的兵,拍了這么多年戲,受傷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但這部戲尤其艱苦,有一位演員被子彈打傷了眼睛,縫了3針,還有一位演員,被毒蛇咬傷了,危在旦夕。廣州日報:《我是特種兵》在央視的收視率節節攀升,據說在同步播放的樂視網點擊率也已超過了兩千萬人次,這個好成績是在你預料之中的嗎?侯勇:我自己對這部戲還是很有信心的。我聽說有的觀眾拿它跟《士兵突擊》(高清在線觀看)比較,其實完全不同,《士兵突擊》比較平實,而《我是特種兵》講述的是觀眾不太了解的一面,比如特種兵的訓練,還有一些很酷的裝備,包括全球衛星定位等等,比《士兵突擊》的視覺效果強多了。享受角色轉換帶來的折磨考慮轉型也未嘗不可廣州日報:你的熒屏形象一直以硬漢為主,這跟你的軍人身份有關嗎?侯勇:可能也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責任感吧。我覺得現在的80後、90後對軍人沒什麼概念,我作為軍人,有責任向大家傳輸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其實你看我的瓜子臉和招風耳多像猴子,不知道為什麼導演都喜歡找我演硬漢,可能我身上有一種軍人的氣質吧。廣州日報:現在你的「軍旅硬漢」印象已經深入人心,有考慮過嘗試其他角色嗎?侯勇:其實我近些年來已經慢慢開始嘗試新的角色類型,去年拍了一部都市情感劇,叫《幸福攻略》,是現在很流行的婚戀家庭題材,我在裡面飾演了一個看似事業有成,回家卻要忍受老婆百般刁難的窩囊男人形象,挺有意思的。我很享受角色轉換帶給我的折磨,接拍《幸福攻略》就是為了突破自我,能否演出人物的真實生活狀態,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如果大家喜歡,考慮轉型也未嘗不可。名氣越大就活得越累不想達到姜文般的知名度廣州日報:你拍戲的產量不低,但在媒體上露面卻不多,為什麼如此低調?侯勇:低調這個詞現在很流行啊(笑),這可能跟我的性格、經歷和做人的准則有關。有綜藝節目找我去做嘉賓,不過我都謝絕了。並不說我不想出名,但我也不想達到王志文、姜文那樣的知名度,因為名氣越大,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就越大,人就活得越累。我最希望自己能永遠躲在角色後面,觀眾記住我的角色而不是我這個人。廣州日報:為什麼不參演經典翻拍劇?侯勇:現在每年都有很多翻拍劇請我出演,我都婉拒了。我個人感覺經典作品的存在有它一定的道理,你要讓我去演以前老藝術家演過的經典角色,我心裡會有障礙。包括現在有一部翻拍的劇也在跟我接觸,是一部很有名的電影改編的,這部戲跟我接觸3個月了,但我還沒下定決心去演,我不是沒有自信,但讓我挑戰經典真的有心理障礙。(是怕觀眾罵嗎?)也可以這么說,你還可以說我矯情,想演但是又不敢演,這種糾結的感覺也是演員的一大樂趣。成名前烤過麵包賣過肉現在只想踏踏實實拍好戲廣州日報:聽說你在當演員之前,還賣過肉,當過小工,那段經歷對你的影響大嗎?侯勇:我在30歲以前的生活經歷非常復雜,做演員之前,我烤過麵包,在市場賣過肉,在一次肉聯行業的比賽中,我還贏得了「一刀准」的稱號,至今保持著13秒剔掉一條豬後腿的紀錄(笑)。後來進劇團跑了很多年的龍套,還演過雕塑……那些經歷就是一種閱歷,所以我現在演很多角色都不覺得陌生。之前演《陳賡大將》時,有一段陳賡做飯的戲,我就是自己親自上陣,一口氣拍完的。廣州日報:你對自己的未來還有什麼規劃嗎?侯勇:我是30歲之後才演了人生中第一個男主角,之前都是在劇團坐冷板凳或者跑龍套,所以心態已經鍛煉得非常好了。對於男演員來說,40歲可能是黃金期的開始,我倒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劃,只想踏踏實實拍好每部戲。是硬漢也是宅男減少拍戲多陪家人廣州日報:感覺近幾年你拍的電視劇少了,是因為對劇本太過挑剔嗎?侯勇:一部分原因是這個。現在電視劇創作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什麼題材火了就一窩蜂而上,能選擇的好劇本太少。還有自己年齡大了,體力不行。還有一個原因,演員要學會「藏」,演多了,觀眾會挑刺,你老出來觀眾會煩你。廣州日報:生活中的你,是大男子主義的「硬漢」還是「宅男」?侯勇:那要看什麼標准了,如果說會做飯就是宅男的話,那我就是宅男(笑)。但在其他方面,我覺得自己還挺「硬漢」的,畢竟軍人當了20多年,培養出了時間觀念和效率感,做事比較利索(笑)。廣州日報:之前看過你的專訪,你是家庭觀念很重的人?侯勇:我以前最遺憾的是跟家人相處時間少,現在好了一些,過年過節基本上能跟家人在一起。做演員不只是為了工作,還得生活,如果連生活都沒有了,那我還工作干什麼?我父母七十多歲了,以前連飛機都沒坐過,現在我每年都帶他們出去玩。(廣州日報)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㈡ 宮崎駿的所有動漫作品!~

【個人簡介】
[編輯本段]
早年經歷
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的東京。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經營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所以戰爭後期物質匱乏中也能保持頗為溫飽的生活。不過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宮崎卻意外地對家族的特權產生了懷疑。

幼年時代的宮崎喜歡看書,看漫畫。在中學時代,打算成為漫畫家,進而開始積極練習漫畫。高中3年級的時候,他邂逅了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東映動畫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白蛇傳》裡面的白娘子。

之後宮崎駿進入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大學裡面沒有漫畫社,所以進入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傳說社員只有宮崎一個人。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貸本漫畫出版社投稿,不過似乎沒有完結了的作品。當時風起雲涌的安保運動中宮崎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僅僅在最後時刻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了一下。

這時宮崎作了影響一生的就業決定:去東映動畫。

由於宮崎是次子,有長子繼承家業,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放棄漫畫選擇動畫的原因據本人說是因為被人說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並不這么認為的情況下。他認識到自己無法超越手冢這樣的漫畫家,於是選擇了即使不是原創也無所謂的動畫。時值1963年。

東映動畫是由東映電影吸收日動映畫株式會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冢治蟲的蟲pro成立前,幾乎是日本唯一製作動畫的企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悠久的傳統。蟲pro是以價格低廉的電視動畫打開影響的,而當時成本高,畫面精細,富於傳統的動畫電影則還是東映的天下。宮崎進入東映時僅僅是最底層的原畫人員。當時戰後文藝界一派左派風潮(不要忘記安保運動剛剛結束),社內充滿民主氣息,作品的很多東西都靠大家討論決定。而勤奮、高學歷的宮崎因此在討論中嶄露頭角。1964年,社內開始工會活動,領導是大冢康生,副委員長是高畑勛,書記長是宮崎駿。

社內的老前輩大冢康生發現了東京大學畢業的高畑勛等人的才華。1965年,工會的這群人開始一起製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大冢為作畫監督,當時尚為新人的高畑勛被他提拔為監督。由於宮崎駿在工作中起了如此大的作用,以至於大家為他發明了一個職位:場面設計。富有文藝才華的高畑勛給這部作品帶來了嶄新的概念,裡面加入了更多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表現,可以說這是日本第一部不僅僅是為兒童製作的長篇彩色動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工會和資方談判待遇和勞動條件的活動干擾了工作,這部動畫於1966年10月製作中斷,1967年1月繼續製作,1968年7月正式放映。這期間,1965年宮崎和同事太田朱美結婚,1967年長子出生。由於製作者們精益求精的精神,這部作品不斷延期和追加預算。然而,這部作品雖然在後來受到很高的評價,在當時卻並未在票房收入上達到收支平衡。完成這部作品後,鬧過工會又弄出赤字的大冢康生就離開了東映動畫,加入A-Pro。

宮崎跟著高畑、小田部羊一這些前輩一起繼續在東映動畫工作,職位仍然是原畫。1969年他開始在報紙上以秋津三朗的筆名連載短篇漫畫《沙漠之民》。這也許是後來《風之谷》的一點原型吧。

1971年,三人一起從東映動畫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說句題外話,後來導演《側耳傾聽》,在Ghibli多部作品裡面擔任作畫監督的近藤喜文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這群人之間有著長達20到30年的合作,真是可怕的緣分。作為新企劃《長襪子的皮皮》的主要創作人員之一,宮崎首次出國旅行到蘇格蘭考察。不過由於原作者的原因,這個企劃最後被放棄了。原本宮崎駿就喜歡歐洲村鎮的風景,這次經歷給他的印象出現在很多以後的作品中。

接下來諸人一起參加了大冢康生主導的TV版《魯邦三世》的製作。《魯邦三世》一直到現在還幾乎每年都有TV special或者劇場版問世,而魯邦從身居豪宅的大盜變成如今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高畑和宮崎對原作的擅自改編可謂影響深遠。

之後,演出高畑勛、作畫監督小田部羊一加宮崎駿的組合創作了大量作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熊貓家族》。該作品首次以描繪日常生活為主,是高畑勛以後的新風格的第一次嘗試。在熊貓熱中,這次冒險評價倒是非常不錯。

1974年,三人一起轉到Zuiyou映像,即後來以「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而聞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合作的第一部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說是奠定整個系列風格的作品,高畑勛描寫日常生活為主,強調動作時間安排的導演風格就此形成。這種嶄新的動畫風格獲得了大成功。宮崎駿這次的職務是Layout和畫面構成,又是為了配合新的作畫形式發明的新職務。對於不會畫畫的高畑勛來說,宮崎就如同他的手腳一般把他的想法變成畫面構圖。

三人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高畑勛還擔任了《尋母三千里》(1976年),《紅發少女安妮》(1979年)的監督。後來,修煉已久,有了許多TV單集主導經驗的宮崎駿1977年首次得到了監督的職位,這就是《未來少年柯南》(1978年)。和比較尊重原作、作風沉穩的高畑監督相比,宮崎的特點是想像力和對於動作的表現力豐富。本來是悲觀色彩的原作被宮崎改成了明朗的少年少女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後來《天空之城》等故事的影子。

1979年,為了製作劇場版動畫《魯邦三世 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轉入東京Movie新社,作畫監督是魯邦動畫系列的最初創作成員大冢康生。如果你對於GHIBLI的作品覺得不錯的話,請務必看看這部作品,他有著和後來GHIBLI作品相當的質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傳說的中的經典。不過,當時卻是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之後,宮崎就在東京movie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繼續製作新魯邦的TV系列。在這里,宮崎提出了成為後來《龍貓》《幽靈公主》前身的企劃。不過,當然沒有被採用。

人生轉折
1981年,宮崎駿又一次人生的轉折出現了。德間書店新創刊的動畫雜志《Animage》的總編鈴木敏夫想要製作動畫人員訪問專輯,估計本來是打算訪問由於《世界名作系列》功成名就的高畑勛的,結果卻被高畑和宮崎拒絕。最後不知為何,居然變成了資歷頗淺根本沒有什麼名氣的宮崎駿的訪問專輯。這個看起來亂來的舉動可以說給德間書店拉來了一隻下金蛋的母雞。

《Animage》也發掘和資助了押井守等其他年輕而有才華的動畫監督,努力為他們打響知名度,只是合作沒有宮崎這么順利罷了。

在鈴木敏夫和德間書店牽頭下,宮崎駿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劇場版動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的企劃,最初由於沒有原作被打回,於是1982年宮崎在《Animage》上面連載其漫畫。緻密的作畫,深刻而多重的反思,使得這部斷斷續續連載的漫畫史詩達到相當大的成就。而宮崎完成製作《名偵探福爾摩斯》相關的工作後,離開東京Movie新社為新作做准備。

1983年,傳奇開始了。從太陽王子時代就一起合作的人們再次集合起來,《風之谷》的動畫開始製作了。宮崎一人擔任監督、腳本、分鏡表的全部工作。由於從最底層一直干到最上層,宮崎有著主導從故事到作畫,動畫大部分工作的能力。電影最後變成了宗教般的結尾,雖然製作者覺得不大滿意,但是在放映時卻意外的非常讓人感動。在該作的成功背景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該名字來自二戰時候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算是家傳的愛好),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宮崎監督此間的作品則是繪本修那之旅。

隨著新動畫天空之城開始製作,漫畫風之谷休刊。之後《風之谷》也一直隨著Ghibli動畫的製作而斷斷續續的休刊和再開,一直到1994年為止。《天空之城》也仍然是宮崎監督的個人表演。宮崎監督的富於動作和戲劇張力,充滿真實觸感和細節的幻想世界風格得到了完全發揮。

(《天空之城》的背景是工業革命的19世界歐洲,可愛純潔的小女孩希塔(sheeta)在善良勇敢的小男孩帕索(pazu)的陪伴下,尋找自己失落的故鄉,在旅途的盡頭天空之城,終於明白了無論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如何,人都是不能離開土地的。人與自然的主題在此進一步體現,而漂浮在空中的偉大都市拉普塔最終的毀滅,彷彿在告誡世人:在機械和鋼鐵的世紀里,面對著的其實是未定的將來。)

接下來是高畑監督的發揮。1988年宮崎監督的《龍貓》和高畑監督的《螢火蟲之墓》同時放映。盡管後者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贊揚,也感動了無數觀眾,但是前者才是Ghibli一直最為人氣的作品之一。而Ghibli之後也形成了兩位監督輪流製作動畫電影的體制。

1989年,《魔女宅急便》公映。宮崎監督首次挑戰少女成長的題材。完成了風之谷動畫後,跑到岳父家的山中小屋度夏的時候閑極無聊閱讀了高橋千鶴的《混凝土的坡道上》,和晚輩的小女孩們一起閱讀的經歷讓他職業性的想到了改編少女漫畫成為動畫的可能性。本來宮崎監督就是女性至上主義者的一種,以當代少女為主角的電影發想就此形成。這部作品和千與千尋應該都是這次邂逅的結果吧。

1992年,《紅豬》公映。喜愛兵器的美麗卻討厭戰爭的宮崎監督在兵器模型雜志連載一些短篇漫畫,這個作品即為其中之一改編。

這之後,吉卜力工作室有感於二位監督年事已高,開始著手培養新人。1993年是由客座監督望月智充導演帶領新人製作TV Special海潮之聲,可以說這是吉卜力工作室最為異色的作品。1994年是高畑監督的《平成狸合戰》。1995年的《側耳傾聽》雖然是由A-pro時代就認識的近藤喜文監督,但是腳本、分鏡仍然是宮崎擔綱。

1994年連載十年的漫畫《風之谷》也終於完結。不得不承認,1994年的同名動畫的成功和當時的環保思想不無關系。而這個作品在連載中見證了宮崎監督想法的不斷變化和反思。動畫以來的想法不斷被推翻否定,認為宮崎監督思想是簡單的環保的人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作品。

(1995年,被認為是GHIBLI的實驗劇場的《On Your Mark》、由恰克與飛鳥的歌曲製作的短篇作品在「SuperBest3」放映。講述了在被放射能污染的世界,兩個青年把有翅膀的少女送上藍天的故事。但宮崎駿想要表現的並不是「拯救」,而是「自己的希望」,這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東西。)

休整之後,宮崎監督開始製作算得上總結性的《幽靈公主》。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中,一般而言,宮崎監督的作品更為活潑明了和帶有幻想色彩,更受觀眾歡迎。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當年國產電影票房的前三名以內。這部作品由於場面宏大,製作精美,加上宮崎監督隱退數年後復出的號召,更重要的是,這次前所未有的廣告宣傳,使得票房創造了日本電影的歷史!日本電影票房一向是國外影片領先,這次成功可以說具有巨大的意義。

《幽靈公主》回應和總結了《風之谷》以來宮崎監督思想的變化,本來這應該就是宮崎監督的一個完美的句號,不過兩件事情卻打亂了計劃。第一是被作為接班人培養的近藤喜文監督過勞死,第二是高畑監督My Neighbors The Yamadas票房的失敗。本來本片的票房也頗為不俗,不過這是由於《幽靈公主》宣傳策略的成功,食髓知味地投入大量廣告預算的結果。加上本作創新的電腦動畫方式和精益求精的製作,總計起來,反而虧損數十億日元。

無奈之下,高畑監督黯然退隱,票房保證宮崎駿只有再次出山。由於上次幽靈公主的票房再次被《泰坦尼克號 》(電影)超越,這次的口號就是再奪第一。

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該作果然不負眾望,再次拿下總票房第一,超過300億日元的票房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票房怪物。要知道,日本動畫的年度經濟總額才5000億日元,而一般年度票房首位的作品往往不到30億左右。強大的宣傳攻勢,甚至動用到了首相來為首映捧場。不僅如此,宮崎駿的成功甚至開始得到國際的承認,作品得到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獎項。

(《千與千尋》敘述了千尋的一個生活小片段,講述她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宮崎駿要觀眾明白的。宮崎駿自己也認為這是一部有別於他以往其他故事的影片,以往,他筆下的主角都是他所喜愛的,但這次宮崎駿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十歲日本女孩,其目的就在於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身上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宮崎駿還曾有點替她憂心,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他卻深信千尋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前年新手接手的《貓的報恩》的票房的不如意,讓宮崎監督不得不繼續出手。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的票房估計應該接近《幽靈公主》,還無法達到千與千尋的程度。從作品的完成質量和力度來看,這兩個影片都不如《幽靈公主》以前的作品。不過如果不從動漫愛好者的觀點,而是從一般人的觀點,幽靈公主之後才是宮崎監督獲得真正成功和傳統世界的肯定的開始吧。

另外一件有關宮崎監督的大事就是東京三鷹Ghibli美術館的建成。和奧斯卡等國際電影獎項相比,不知這算不算宮崎監督對自己動畫生涯總結的某種形式?

最近(指2004年——編者注)的消息是由於母公司德間書店已經扭轉了長期虧損,所以吉卜力工作室從母公司獨立出來。由此聯想,吉卜力工作室現在如此驚人規模的財政規模,作為搖錢樹的宮崎監督是否還會不得不繼續監督下去呢?要知道宮崎監督可是參與創作戰後日本第一代動畫的動畫人,動畫經歷40年,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在日本東寶19日播出的節目《NNN News》中,公布了宮崎駿大師將於2008年夏天公映的新作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崖の上のポニョ)的消息。這也是宮崎老師自2004年吸引1500萬人次觀摩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事隔4年後的又一部大作。現已上映,獲得廣大好評。)

【作品年表】
[編輯本段]

早期參與製作:
1·太陽王子 霍爾斯大冒險(1968)劇場
2·穿長靴的貓(1969)劇場
3·魯邦三世(1971)TV
4·熊貓家族(1972)劇場
5·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74)TV
6·尋母三千里(1976)TV
7·未來少年柯南(1978)TV
8·紅發少女安妮(1979)TV
9·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1979)劇場

GHIBLI時期作品(1985—— )
1·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劇場

2·龍貓 (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劇場
譯 名 龍貓
原 名 となりのトトロ
英文譯名 My Neighbor Totoro
年 代 1988
國 家 日本
片 長 86 Min
制 作 德間書店
原 作 宮崎駿
音 樂 久石 讓
作畫監督 佐藤好春
美 術 男鹿和雄
色彩設計 保田道世

3·魔女宅急便 (魔女の宅急便)(1989)劇場

4·紅豬 (紅の豚) (1992)劇場

5·On your mark (On Your Mark)(1995)短片

6·幽靈公主 (もののけ姫) (1997)劇場
原 名:もののけ姬 (Mononoke Hime)
中文名:幽靈公主
英文名:Princess Mononoke
制 作:徳間書店 日本電視放送網 電通 吉卜力
製作總指揮:德間康快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 駿
制 片:鈴木 敏夫
音 楽:久石 讓
配 音:石田百合子、松田洋治、田中裕子、美輪明宏
主題歌:米良美一 (演唱)
作畫監督:安藤雅司 高坂希太郎 近藤喜文

7·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劇場
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Spirited Away)
又譯:《千與千尋的神隱》、《神隱少女》
原作/腳本/監督:宮崎駿
配音:荻野千尋 --柊 榴美
白先生 ---入野自由
千尋的媽媽 ---澤口靖子
千尋的爸爸 ---內藤剛志
湯婆婆 ---夏木麻里
鍋爐爺爺 ---菅原文太
青蛙 ---我修院達也
小鈴 ------玉井夕海
坊 ------神木隆之介 等
音樂:久石讓
製作:吉卜力
片長:125分鍾
主題曲:永遠同在

8·哈爾的移動城堡 (ハウルの動く城) (2004)劇場
原名:ハウルの動く城
英文片名:Howl's Moving Castle
國家/地區:日本
區域:亞洲
出品:東寶映畫公司
類型:動畫 奇幻
導演:宮崎駿
主演:倍賞千惠子 木村拓哉 美輪明宏
分級:美國PG
片長:120分鍾
上映時間:2004年11月20日

9·懸崖上的金魚姬(崖の上のポニョ) (2008)劇場
原名:崖の上のポニョ
英文片名:
國家/地區:日本
區域:亞洲
類型:動畫
導演、原作、劇本:宮崎駿
音樂:久石 讓
主演:奈良柚莉愛 土井洋輝 山口智子
製作:吉卜力工作室
片長:102分鍾
上映時間:2008年7月19日

通常評論范圍內的宮崎駿作品,除了GHIBLI時期作品9部之外還包括以下2部: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長篇漫畫,1982年至1994年連載。作品以假想中人類走向衰微的未來時代為背景,以主角娜烏西卡在戰爭中的各種探索為線索,內容涉及人與自然、理想社會、生命價值和意義等多方面問題,體現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嚴肅思考。
同名劇場動畫《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年)改編自漫畫版,主題人物情節較原作都顯得膚淺而簡單。一般評論指前者。

·側耳傾聽 (耳をすませば)(1995)劇場(又名夢幻街少女),近藤喜文任監督,宮崎駿擔任腳本,分鏡等製作。

非宮崎駿導演的GHIBLI其他作品(一些謠傳總是把這些作品歸入宮崎駿作品中去):
·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1988)劇場 高畑勲
·歲月的童話 (おもひでぽろぽろ) (1991)劇場 高畑勲
·聽見濤聲 (海がきこえる)(1993)劇場 望月智充
·平成狸合戰 (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 (1994)劇場 高畑勲
·我的鄰居山田君(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1999)劇場 高畑勲
·貓的報恩 (貓の恩返し)(2002)劇場 森田宏幸
·種山原之夜(種山ヶ原の夜)(2005) 劇場 男鹿和雄
·地海傳說(ゲド戦記)(2006)劇場 宮崎吾郎(宮崎駿的兒子)
.

【漫畫作品】
[編輯本段]

·《mononoke hime》(もののけ姬)
80年版本,不是97年的動畫.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books/mh/mononoke80.html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13&extra=page%3D1

·《修那的旅行》(シュナの旅)
出版社/製作商:德間書店
發售日:1983/06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9544

·《宮崎駿雜想筆記》(宮崎駿の雑想ノート)
台譯:宮崎駿雜想筆記原畫集
英譯:Hayao Miyazaki Daydream Note
版本:大日本絵畫出版社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6281

·《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82年至94年連載,中文版本由台灣東販出版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455

【關於吉卜力、宮崎駿的書籍資料匯總】
[編輯本段]
(五星評級僅供參考)

1、<<宮崎駿的感官世界>>
作者:沈黎暉,尹麗川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04-1-1
定價:25
推薦購買度:★

2、<<宮崎駿的迷路森林>>
作者:Pinko 編著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8-1
定價:25
推薦購買度:★★

3、<<感受宮崎駿>>
作者:秦剛 主編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1-1
定價:22
推薦購買度:★★

4、<<與夢飛翔宮崎駿>>
作者:雲峰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9-1
定價:19.4
推薦購買度:★★

5、《宮崎駿的暗號》
雲南美術出版社作者:(日)青井泛
定價:20
推薦購買度:★★★★

6、《出發點》
作 者:宮崎駿
編/譯者:黃穎凡
出版社:台灣東販,2006.03.21
內容介紹
本書詳細描述宮崎駿與動畫之間的關系,內容主要分為動畫的製作、工作的周邊、人、書、喜愛的事物、對談、企劃書、作品等八大章節,每一章節里,宮崎駿藉由各種人事物提出他對動畫的想法,閱讀本書,就彷佛閱讀了宮崎駿在動畫上的各種努力與成就,真正進入宮崎駿的動畫世界。
售價:200左右 (論壇周邊版置頂有淘寶折扣賣家)
推薦購買度:★★★★★

【宮崎駿語錄】
[編輯本段]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從這個流感盛行的世界出發。——宮崎駿談《On Your Mark》
我們用毒品、體育競技或宗教等逃避對現實的關注。——宮崎駿談《On Your Mark》
即使是在憎恨和殺戮中,仍然有些東西值得人們為之活下去。一次美麗的相遇,或是為了美麗事物的存在。我們描繪憎恨,是為了描寫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描繪詛咒,是為了描寫解放後的喜悅。——《幽靈公主》企劃書
蒙古人就是靠草為生的,各種生物吃了草,然後人再從生物身上取得鹽分、肉和皮。死亡的生物屍體也歸給其他生物、歸於土,而滋養了草。蒙古人在這個巨大的食物鏈和生命循環體系中生存,也看到自己的存在。和他們的精神生活相較,我們現在的精神面是何等的貧乏?——宮崎駿談《幽靈公主》(《日本文摘》)
當我決定成為一個動畫師時,我決心絕對不抄襲任何人。
我們的孩子們生於一個愛滋病和毒品遍布的世界,誰又會知道還有其它什麼別的東西。即使世界的人口高達100億,我們仍然將生存下去——我們或許會不安、掙扎、尖叫,但是依然會活著。
當我開始做《風之谷》時,我的觀點是一種滅絕的觀點;當它結束時,我的觀點是一種共存的觀點。人們不能夠太自大。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只是這個星球上眾多物種中的一個小物種。如果我們希望人類再生存上一千年,現在就必須為它創造一個環境。那正是我們正在嘗試做的事情。
宮崎駿談論日本當前的教育:
有一隻不在母貓身邊長大的小貓,長大後自己也生了小貓,小貓一爬出窩,它就緊張地把孩子叼回去。漸漸地小貓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但它還是想辦法將它們叼回去。到最後,小貓根本就不聽它的話了,它竟然發了瘋,在屋裡狂奔而死。(摘自《出發點·國家的前途——宮崎駿與築紫哲也的對談》)

【宮崎駿動畫在線播放】
[編輯本段]
http://v..com/search.php?word=%B9%AC%C6%E9%BF%A5

http://www.56.com/w18/album-aid-3765419.html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982350_orderby_9_page_1.html (較齊全,還包括一些張冠李戴的= =)

【宮崎駿作品音樂】
[編輯本段]
http://www.comice.net/gqj/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宮崎駿映畫館 www.totoroclub.net

貢獻者(共57名):
MustHave、7_7伱、隨ゑ心所欲、驛客林夕、cy8730、遙夜泛清瑟、冰淇淋貴公子、翅膀的迷惑、凍結わ檸檬ぬ、jjfafa、小Happy使者、__out__、quxizang、傻瓜鳴人、LOVE千金oo、御茶清海苔、側児傾聽、SЁv①ēЙ、韓日希、屋頂的貓妖 更多>>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萌、拉普達、三鷹市立動畫美術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周傑倫、松野泰己、7月20日、陳露、姨媽的後現代生活、kimeru、天空之城、歲月的童話、近藤喜文、菊池寬獎、荻野千尋、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幽靈公主、世紀末的魔術師、吉卜力工作室、丟丟、星雲獎、久石讓、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貓的報恩、龍貓、大友克洋、手蔦葵、腐海、聽到浪濤 更多>>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共88條):查看評論 >>

返回頁首

㈢ 想了解一些關於希臘古文化和日本古代神魔宗教文化 閻魔羅閣 亞特蘭蒂斯帝國之類 有什麼資料可以推薦來...

我們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煙渚之上悠然泊著「三葉扁舟」。從東往西,它們分別叫做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這三個半島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地域,它們都曾經作為「世界」的中心 [1],無限風光:最早的是巴爾干,這里升起了古希臘文明的榮光;緊隨其後的是亞平寧,古羅馬文明鍾情於它;最後輪到伊比利亞,它開啟了乘風破浪的大航海時代。在這里,我們來談一談其中的古希臘和古羅馬。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共同構成了西歐古典文明,它們關系密切,人們也總是將二者相提並論。然而古希臘與古羅馬之間卻存有一道鴻溝。譬如橄欖枝與凱旋門——我認為這兩個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們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達其文明進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緒:希臘嚮往和平,羅馬熱衷戰爭;希臘渴望與自然的血脈相親相融,羅馬夢想在交繞著各種復雜關系的人類社會里披荊斬棘。當然,用橄欖枝與凱旋門來類比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精神差異,這盡管是簡便而直觀的,但也是危險的。因為那容易使人誤以為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對立的。而真實的情形當然不是這樣。 首先,古希臘與古羅馬的不同在於它們文明基調的不同,而這主要源自它們地理位置的差異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對東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歷史上溯到前三千紀,倘若說,那時的西方人自己已經有了一粒文明的種子,但還需要空氣、陽光、土壤和水才能萌發,那麼慷慨贈與西方人這些珍貴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東的兩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確,西歐古典文明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東兩大文明向外輻射的產物。在遙遠的上古,希臘地區在地理上比亞平寧和伊比利亞更顯優勢,一則希臘的島嶼、良港眾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則希臘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這樣,希臘可以頻繁地、充分地與光輝燦爛的東方文明交流,從而在後者的浸潤與滋養下率先成長起來。而羅馬位於地中海中部,雖然這在後來有利於它的軍事擴張,但在文明之初,這種地理上遠離近東文明策源地的情況使它只能依賴希臘的帶動來發展自身。這樣,希臘向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直接地學習東方文化,羅馬則向希臘間接地學習東方文化。換言之,如果說希臘已經是對東方文化的「二度審美」,那麼羅馬就只能算是對這個「二度審美」的「二度審美「了[2]。這樣「審」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有很大差別——希臘文明的東方色彩濃烈一些;羅馬文明的東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們知道,東方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優雅、精緻、細膩、修養以及生活的品位,那麼希臘與羅馬之間在文明基調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挾之東方色彩之強弱而顯現了出來:前者與東方人一樣,甚至更加強烈地追求著優雅、精緻、細膩、修養以及生活的品位;後者則比較質朴、粗獷、務實和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給這樣兩個文明塗抹顏色,我會為希臘選擇如夢如幻的藍色,為羅馬選擇如火如荼的紅色。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文化對希臘羅馬的干預與規范主要是在後者文明發展之初。當古典文明日益臻於成熟之後,它對東方文化的離心傾向就越來越明顯地表現了出來。一個證據是,西歐古典文明的中心一直在發生這樣的轉移:從克里特(米諾斯文明)到希臘半島中南部(邁錫尼文明和城邦文明)到馬其頓(希臘化文明),再到亞平寧(羅馬文明)。這是一個北移西進的過程。這個移動方向從總體上表明西歐古典文明的中心在遠離東方。這是因為西歐古典文明發展起來之後,它的個性在逐漸滋長,它越來越需要掙脫東方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卻不難理解。就像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一樣。父母生育了子女,塑造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但子女對父母的依戀主要是在幼年時代。成長使他們日益表現出不同於父母的氣質與特徵,並對後者具有了反叛精神。他們會越來越遠離父母而走自己的道路。[3]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第二個不同是它們文明形態不同,前者是鬆散而民主的城邦,後者是比較有凝聚力的共和國和中央集權的帝國。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橫亘在我們眼前:為什麼希臘始終不能像羅馬那樣沖出自己的半島而走向整個地中海世界,發展為一個令後世高山仰止的泱泱帝國呢?為什麼即使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所謂的」希臘的「帝國,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呢? 我們發現希臘半島的地理環境很有特點,這是一片關山重重的地帶,平原很少,而且大多被山地切割得零零碎碎。這種地形對古希臘文明產生了兩點影響: 一是造就了一種天然的整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據不完全統計,希臘城邦的總數達到300多個,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彈丸小國,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另一個大邦雅典領土約2550平方公里,人口20萬—30萬。希臘大多數城邦就更為狹小。優卑亞島面積3770平方公里,擁有6個城邦,每個城邦的人口僅有幾萬人。中希臘的弗西斯面積只有1650平方公里,卻集中了22個城邦,每邦人口不足萬人。」[4]這些小國寡民的城邦既無力抵擋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也無法承受人口增長給土地造成的巨大壓力,因此,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向外宣洩自己過多的能量。於是在前8世紀至前6世紀的二百年間,希臘諸邦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殖民運動,其結果是造成一大批新邦的誕生。「據粗略統計,古風時代大約有44個母邦建立了139個子邦,這些城邦就像『池塘邊的青蛙』此呼彼應」。[5] 山水阻隔的地理環境帶來的第二點影響是,使各城邦相對分散、封閉、獨立而不易統一。一方面,這使「希臘文明自始至終以小國林立的城邦政體為特色」[6],另一方面,它通過阻礙諸邦之間的各種交流使後者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種統一的風格,從而使希臘文明得以長期保持多元共存的特色:政治上,一些城邦是民主制,一些是貴族制,一些是寡頭制,一些是君主制;經濟上,一些走自然農業經濟道路,一些走工商航海經濟道路;文化上,一些熱愛科學、文學與藝術,一些則推崇軍國主義、紀律與制度。 然而,「為數眾多」使希臘各邦之間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百態千姿」又使各邦缺乏共同的行事風格,使它們彼此始終難以共融,屢屢發生大大小小的沖突。這樣,希臘文明的內部結構就相當混亂、鬆散,而且充滿著一種互斥力,很不穩定。這不僅極易造成它自身的動盪,也分散了它向外擴張的能量。因此,古希臘文明始終無法全力對外。假設它不顧一切沖向地中海,其結果就只會像中古的德國那樣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古的德國至少還有封君封臣制度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在維系著,盡管這種「維系」只是虛幻的水月鏡花,但它畢竟使德國的分裂僅僅局限在政治的范疇內。而古希臘卻不是這樣。古希臘連一個名義上的統一的旗幟都沒有,所以它的分裂必然意味著整個文明的崩潰,那顯然更加糟糕。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為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他企圖將希臘諸邦連為一體並向外拓展的英雄舉動卻明顯低估了希臘文明內部的互斥力,所以他的帝國建立不到20年就被撕成了碎片,更導致了整個古希臘文明獨立發展歷史的終結。地中海歷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裂變,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是最早的一次。[7]盡管亞歷山大帝國並非一個純粹的「希臘」的帝國,它是建築在多種多樣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的。但它的分裂卻回答了我們為什麼希臘終究不能、沒能發展為一個完全的帝國。[8] 現在來看羅馬。盡管亞平寧半島同樣山嶽縱橫,但羅馬文明卻不像希臘文明那樣興起於支離破碎的山區,它萌生於台伯河東岸的河谷地帶。這里的地形相對平坦完整,所以各部落的聯系一開始就很便利和緊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羅馬興起之初被稱作「七丘聯盟」,據說是因為當時有七個部落加入;到王政時代,傳說只有3個「特裡布斯」,即血緣部落;塞維改革後,地緣部落取代了血緣部落,而這些新的地緣部落的數量似乎也不多——「羅馬城內有4個,城郊農村有15或16個」。[9] 雖然也許實際上早期羅馬的部落數量要比上述數字多一些,但應該可以肯定,它遠不如希臘城邦那樣數以百計。所以從這裡面,我們覺得羅馬的內部結構不像希臘那樣令人眼花繚亂,它是比較簡單的。同時,羅馬各部落幾乎是同步地受到共同的文化,即伊達拉里亞文化和隨後的希臘文化的熏陶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各部落的差別不是很大,彼此之間不存在強烈的互斥。這樣,羅馬文明實現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就大過希臘文明,它的內部構造也就更穩定。因此,羅馬歷史上更多的是階級斗爭,如平民與貴族、奴隸與奴隸主、奴隸主內部的斗爭,卻很少有像希臘那樣的不同政治單位之間的混戰。[10]這樣,羅馬得以保存更多的力量用於對外征戰,最終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邦躍變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泱泱帝國。 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第三點不同是它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 這一點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譬如我們看現代的德國人和美國人,會發現他們的性格很是不同。德國人嚴謹理性、心細如塵,總給人一種深沉感,所以德國出了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美國人散漫隨性、不拘小節,總讓人想起放浪形骸的西部牛仔,但這種人的思維往往毫無羈絆、天馬行空、極富創見,於是美國出了許多成功的商人、政客和演員。又比如,英國人與法國人都很浪漫,但前者是知性的浪漫,後者是感性的浪漫,所以英國的浪漫講究品味,法國的浪漫來得很純粹。再比如,俄國人很剛烈,連婦女都很強悍、很獨立,很有性格;日本人就比較溫和了,日本婦女更是相當的柔順。這些國家和民族的這種鮮明的差異,就是因為他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導致的。這也使我們想到,現代希臘人與現代的義大利人身上其實也有類似對比。 我對現代希臘人的最初印象來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一部希臘電影,名叫《希臘人佐巴》。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戰以後,一個意志消沉的英國作家來到希臘,在克里特的偏僻鄉野結識了一位希臘農民安東尼。安東尼為人熱情、善良、真誠,他的簡單、質朴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深深感染了那個作家,使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這部電影讓我很深切的體會到希臘人的心靈世界,從而使我在某些層面理解了為什麼這個民族能在上古時代創造如此瑰麗、美妙的文明奇跡。 義大利人最使我印象深刻的當屬他們著名的歌劇《圖蘭朵》。與《希臘人佐巴》那樣一部流淌著脈脈溫情的平靜柔和的電影不同,《圖蘭朵》的魅力在於那極富震撼力的男高音和女高音,那堪稱驚艷的服裝與舞台,那絲絲入扣的情節演進,以及劇中的四個令人若有所思的謎底——「希望」、「鮮血」、「圖蘭朵」和「愛」。所以我們感到,義大利人的情感脈動很強烈,他們充滿激情,樂於在高亢的音符里歌頌愛情。這與《希臘人佐巴》所表現的希臘人那種沉靜、含蓄、慣於在平靜中刻畫友情很不一樣。實際上,這種差異也應該是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的遺跡。 前面提到,古希臘文明內部的離心力很強,無法集中全力對外擴張。即使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某種程度的擴張,但由於內部這種離心力的撕扯,它也無法長久維持那些艱難開拓的疆土,它會很快坍塌。這就是說,古希臘文明不能通過軍事征服的方式來發展壯大。事實上,希臘文明是通過文化的慢慢積淀發展起來的。而羅馬文明沒有經過希臘那樣經年累月的、厚重、扎實的文化積淀,但由於它內部的向心力大過離心力,使各種因素能比較快、比較好地集結起來,這樣,羅馬就可以經由大規模的對外征服擴張而迅速崛起。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文明發展模式相應地在希臘、羅馬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里打上了深刻、鮮明的烙印,從而成為它們彼此區別的根本標志。下面我們就談談這種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的具體表現。 首先,我們看到這樣兩幅景象:第一幅景象是,在古希臘著名的埃庇道魯斯劇場,人流如織,興奮的人們慕阿里斯托芬之名遠道而來[11],眼裡充滿著期待。對於古希臘人,看戲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對古希臘政府,看戲也是一件有益的公共事業,因為那可以增進公民們的交流和凝聚力。因此,在古希臘,公民去看戲不僅不必購買戲票,反而能得到一筆由政府給予的額外補貼。藝術,就這樣被鼓勵著;第二幅景象是,在古羅馬的哥羅塞姆斗獸場,正上演著驚心動魄的角斗,空氣里彌漫著血腥。層層升高的圓形看台上擁擠著成千上萬的觀眾,他全都瘋狂的嘶喊,一些人手掌向下,企圖早早將失敗者推向死亡。古羅馬人認為角斗能激盪出人心中最本真、最寶貴的勇敢精神,他們崇拜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奉為「國魂」。所以他們說:「哥羅塞姆不倒,羅馬就會永存。哥羅塞姆一旦倒下,羅馬就會滅亡。」現在,我們對這句話就有了兩種理解,一是因為哥羅塞姆位於羅馬城中心,象徵著帝國的心臟,如果連它都倒下,那就意味著整個帝國已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二是,哥羅塞姆是角斗場所,而角斗精神正是羅馬國魂。哥羅塞姆傾圮,就意味著羅馬精神不復存在。被抽走了靈魂的帝國也就死期將至。 所以從這樣兩幅景象里,我們真切地感到,古希臘人是很有藝術氣質的,古羅馬人則極具尚武精神。誠如朱孝遠老師的精闢概括:「古希臘文明是詩的文明,古羅馬文明是劍的文明。」[12] 古希臘人最愛美,他們講究衣著的精緻、妝容的優雅。他們的神祗中還有一位專門的「美神」,名叫「阿芙洛狄忒」,這在其他文明裡是沒有的,是古希臘人的首創和獨創。[13] 你再去看看克里特的宮殿,去看看那裡的壁畫,那個帶著橄欖枝頭冠的在花叢里踱著安逸步子的祭司,那個有著捲曲頭發和醒目紅唇的時髦的「巴黎女郎」,那些歡快蹦躍的海豚,那些美妙的幾何圖紋,多麼美麗!所以古希臘人最愛美,一旦偶爾出了一兩個不修邊幅的人,比如蘇格拉底、第歐根尼,他們會立即覺得那是「瘋子」、「異類」,他們會難以忍受。反觀羅馬人,他們的民風就很樸素。盡管在其文明發展後期,大多數羅馬人已經把質朴無華的優良傳統拋到了九霄雲外,但他們的本性的確是很樸素的。在羅馬興起之初,「羅馬人的生活相當節儉,不事奢華。他們衣著、飲食都很簡單,元老們在議事廳開會,坐的是硬板凳,冬天也不生火。錦衣玉食乃至使用豪華的桌子都會受到監察官的譴責。」[14] 我們再看希臘的雕刻。無論是菲迪亞斯的「處女雅典娜」,還是亞歷山德羅斯的「斷臂的維納斯」,都有著栩栩如生的神態和曼妙有致的身姿,對於這樣的形象,我們幾乎只能用「完美」一詞來形容。而古羅馬的雕刻就不同了,他追求的是人物的本來面貌,為此,甚至不惜把刻畫對象的醜陋之處也展示出來。所以它很真實。我們還發現,古希臘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工程,它的建築大多比較低矮,且與周遭的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包括現代的希臘也是這樣。羅馬則不同,它的建築大都高大恢弘[15],而且它從來不管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也許明明是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卻巍然地聳立著一座直插雲霏的記功柱,這似乎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應該說,古希臘人對自然有一種本能的謙卑,古羅馬人則振奮於他們的軍威、他們的版圖,因而處處渴望體現出一種帝國的霸氣與征服欲。於是我們得出一點結論:古羅馬人的藝術主要不是想展現像希臘那樣的美和優雅,而是要竭力表達他的力量與威儀。這樣就有了萬神殿、凱旋門、大大小小的廣場和遍布全國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所以在這一點上,羅馬人是成功的。 古希臘人與古羅馬人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上的不同,還表現在前者富有理想主義與浪漫情懷,後者富有現實主義與致用觀念。 剛才說到,古希臘人渴望親近自然,古羅馬人則更願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這其實就是一種浪漫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區分。於是,古希臘人面對自然,面對那些高山飛瀑,每每喜歡去歌詠、贊嘆。而古羅馬人面對自然,居然想到制定一套「自然法」去約束它,哪怕一棵草、一束花、一條魚、一掊土,也要遵循這個「自然法」。 古希臘人的理想主義與古羅馬人的現實主義的分野也體現在各自的社會生活中,尤其是愛情觀中。比如,古希臘社會里,同性戀現象是非常流行並且為人推崇的。赫赫有名的同性情侶就有蘇格拉底和亞西比德,亞歷山大大帝和赫帕斯汀,以及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與帕特洛克羅斯,柏拉圖也有強烈的同性戀傾向,著名女詩人薩福更被西方人稱為「女同性戀的始祖」。應該說,在古希臘,同性愛一直被認為是比「世俗」的異性愛更純潔、更神聖的「天間之愛」。因為當時的人覺得,同性之間的心靈默契通常比異性之間更為強烈,尤其是男性與男性之間,他們在戰場上可以並肩殺敵、死生與共,所以這種情誼比那種單靠肉慾維系的異性愛來得更為純粹與珍貴。在古希臘,同性愛是受到政府的公開鼓勵的,幾乎每個城邦都專設有同性情侶士兵編隊,在作戰時,這些同性情侶士兵通常是以一當十,最為英勇的。所以說,古希臘人的這種愛情觀是具有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的。而在羅馬社會,盡管同性戀現象仍是十分常見,但已經淪為貴族名流骯臟的玩物。政府已經不再公開倡導了。奧古斯都就主張健全家庭關系,夫妻雙方彼此忠誠,過正常的婚姻生活。而且羅馬人也不再認為同性愛是比異性愛更高層次的情感,他們將二者同等看待,而在更多時候,它們還是更傾向於異性愛的,因為他們覺得愛情就應該發展為婚姻,然後多多生兒育女。所以說,古羅馬人的愛情觀就現實多了,他們是很難理解希臘人嚮往的那種「天間之愛」的。 如果這些都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那麼古希臘哲學與古羅馬哲學的不同就把古希臘的理想主義與古羅馬的現實主義的差距體現得更明顯了。古希臘人創造了哲學,他們把它稱為「菲洛索菲亞」,意即「熱愛智慧」。但是,古希臘人的哲學是很飄渺、很深奧的。你看,那位來自米利都的「哲學之父」[16]創立的乃是所謂「自然哲學派」,他思考的是物質世界的本原問題。他的觀點是,萬物之源為「水」。這是不是很難理解?可是接下來的畢達哥拉斯就更讓人難理解。他不再關心物質世界的問題,而將目光轉移到玄妙世界。他說,萬物之源為「數」,這大千世界都是由直與曲、一與多、奇與偶、正方與長方、火與氣、右與左、善與惡、靜與動、明與暗、陽與陰這十組對立物構成的。你能理解嗎?然後,赫拉克利特又說,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一團火,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又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他還探討一種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道」的東西——「邏各斯」。再然後,德謨克利特,他說,世界的本原乃是「原子與虛空」。「不變的原子在虛空進行永恆的運動中相互沖撞而形成無數有生有滅的世界,萬物的區別僅在於它們的原子數量和排列方式不同」。[17] 似乎他的這個「原子論」最為接近我們今天的科學理論,但在當時,那卻是最抽象、最神奇、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假想。所以我們發現,原來古希臘人的哲學總是在思考天與地,宇宙、自然,它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其實非常遙遠。但這卻分明就是古希臘民族性格的體現——追求卓越與深邃。而羅馬人呢?他們流行的哲學是斯多噶主義。這是一種興起於希臘化時代的哲學,但羅馬人對它做了很大的改造,主要是把它高度倫理化。「高度倫理化」,這五個字就很關鍵。本來斯多噶主義最主要是在講「邏各斯」,但現在羅馬人覺得那太遙遠,他們就更加強調「邏各斯」要求人要對社會承擔責任那一面,更加強調只有克服了個人肉體的慾望與弱點,才能達到「邏各斯」的境界那一面。這樣,羅馬人的哲學就是很致用的,它直接地為人類的社會與生活服務。 朱孝遠老師說:「希臘文明是放大了的個人,羅馬文明是放大了的國家。」[18] 這個說法主要是基於古希臘文明對自由、民主精神的一貫高揚,和古羅馬文明對紀律、制度的再三強調。希臘城邦實行直接民主制,每個公民都真正的是國家的主人[19] ,因此個人的力量被塑造得很強大,這就孕生了他們對自由、個性的狂烈追求。而羅馬是依靠軍事擴張興起的——軍隊當然是依靠紀律與制度來維系,所以羅馬文明由始至終都很重視秩序、要求服從,它比較壓抑個人的欲求。 同樣,正因為古希臘文明是經過了長期的文化積淀,所以它尤為推崇「以德治國」。蘇格拉底畢生致力於討論「美德」,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由「賢人王」來治理............而古羅馬文明是軍國主義的,它的文化根基比較薄弱,就不太適應「以德治國」,只能依靠嚴密的法律來把龐大帝國之內多種多樣的民族、經濟和文化區域捆綁到一起。當然,這種做法也是明智而有效的。我們知道,羅馬文化的集大成者就是羅馬法。威爾.杜蘭如是說:「法律既是羅馬史的精髓,所以羅馬史與法律便無法分割。」 古希臘人似乎天生就很聰慧,他們注重思辨,情感也相當敏銳。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古羅馬人沒有這種天賦,他們的戎馬生涯也使他們無法在後天去很好的培養這種能力,所以古羅馬文明似乎從整體上就不如古希臘文明那樣深刻、細膩。但羅馬有它自己的優勢。這個民族也許意識到了自己與希臘相比的不足,所以他們特別勤奮。一方面,他們熱愛勞動,特別是在共和初期,無論貴族或平民,都以到田間耕種為榮。另一方面,他們刻苦學習希臘文明,從文學到科學到藝術到宗教,從經濟到政治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我們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希臘的影子。「羅馬用武力征服了希臘,卻反被希臘的文化所征服」,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真可謂一語中的。 此刻,我們不禁想到愛倫.坡那句簡單而有力的名言:「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這句話高度概括了這兩大古典文明各自的特徵:希臘的光榮在於,它是西方文明最清澈的源頭,以至於「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20];羅馬的偉大在於,它將古典文明推向極盛,譜寫了一頁無與倫比的光輝傳奇! 注釋: [1]這里的「世界」僅是指西方世界 [2]美學上的「審美」有兩種,一是創作者的「一度審美」,而是欣賞者的「二度審美」 [3]當然,這又是一個不太准確的類比,但我想傳達的主要觀點可以被它表達出來 [4]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5]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5,高等教育出版社 [6]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其餘兩次分別是5世紀的羅馬帝國大分裂,和9世紀的加洛林帝國大分裂 [8]關於希臘為什麼沒能沖出地中海,多數人慣於從它的外部情況來說明問題。比如,在希臘東部,前8至6世紀,有處於強盛時期的亞述帝國;前6世紀末以後,又有更強大的波斯帝國。而在希臘西部,則有強大的迦太基、腓尼基和後來的羅馬。所以,有人說,希臘形不成帝國主要是因為「生不逢時」。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再從內部找找原因的,所以,發現它的內部結構互斥力很強,分散了它擴張的能量。 [9] 網路,「羅馬王政時代」 詞條 [10]「平貴斗爭」是貫穿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一條主線,斯巴達克起義、巴高達運動等是羅馬歷史上奴隸與下層民眾起義的「雙峰」,馬略與蘇拉的火拚、前三頭的火拚、後三頭的火拚則是奴隸主內部爭權奪利的代表事件。但在希臘,除了斯巴達這樣的城邦奴隸起義相對較多,但從整體上看,像希波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這種不同政治單位間的混戰是比較頻仍的。 [11]埃庇道魯斯劇場建於前4世紀,阿里斯托芬卒於前約前385年,因此,阿里斯托芬的戲劇有可能在埃庇道魯斯劇場上演。當然這也不是一定的,我在這里只是想說明古希臘人熱愛戲劇,仰慕戲劇大師而已。所以請勿深究。 [12]見北京大學 朱孝遠老師《西方文明史導論》課程 [13]後來古羅馬人的「美神」維納斯實際上就是阿芙洛狄忒,改名換姓而已,所以在這里,我不認為那可以算作羅馬的文明成果。 [14] 見巢湖學院《世界文化史》課程 [15]見北京大學 朱孝遠老師《西方文明史導論》課程 [16]指泰勒斯 [17]見東北師范大學 《世界古代史》電子教案 「古希臘文明」哲學部分 [18] 見馬克垚主編,顏海英、朱孝遠分冊主編《世界文明史.第一冊》「中古基督教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當然,主要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的權利其實是比較低的。這涉及到古希臘民主制的一些局限,這里不論。 [20]語出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㈣ 蘇聯政委帶頭沖鋒電影叫什麼

出自電影《兵臨城下》。

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劇情簡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

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㈤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㈥ 有什麼搞笑電影推薦一下

羅馬尼亞電影《無聲婚禮》是一部「悲喜劇」「荒誕劇」「黑色幽默電影」,前半部讓你笑得有多大聲,後半部它就會讓你哭得多大聲。你感覺它有多荒誕,你就會覺得它有多真實。

一個人死了,另一個國家得降半旗,另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不能笑,不能唱歌,不能跳舞,不能鼓掌,也不能結婚和下葬。

明明是個悲劇,但羅馬尼亞人偏要把它拍成喜劇,最後,拐了個彎,結果還是悲劇。

用喜劇的外殼,包裹著丑惡的內核。那種丑惡會放大,會變得更加荒誕不經,會讓我們看得更清楚。這如同,用笑的方式哭,那是比悲傷更徹底的悲傷。
《無聲婚禮》劇情
上世紀50年代初,在羅馬尼亞一個偏僻山村裡,住著一對炙熱的小情侶:蘭庫和瑪拉。

1953年3月6日,蘭庫和瑪拉的婚禮如期舉行。全村人盛裝打扮、殺豬宰羊、敲鑼打鼓……

就在這時,村支書帶著一個蘇聯軍官進了村,他說:國家領袖斯大林昨晚去世了。全國哀悼七天,所有民眾集會都被禁止,違者以叛國罪論處。

新娘的爸爸說:我殺了兩頭牛,四頭豬,等到七天之後,肉都臭了!

蘇聯軍官說:不能破例!七天之內,禁止笑,禁止音樂,禁止 娛樂 ,禁止婚禮…

夜幕降臨,全村人偷偷溜進了新郎家,婚禮照常舉行。

為了不被發現,桌椅板凳裹上棉布,門窗掛上毛毯…樂隊無聲的演奏,小孩的嘴被堵上,一個無聲的婚禮拉開了序幕。

大家無聲的向新人祝福,無聲的歡呼,無聲的碰杯,無聲的聊天,無聲的鼓掌,無聲的歌唱,無聲的跳舞,無聲的吵架…

雖然已經是萬般小心,但還是出了岔子……

首先是新郎爸爸的肚子忽然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眾目睽睽之下,他放了一個聲音綿長而清晰的響屁…

然後,新郎一時把持不住,偷偷把手伸進了新娘的大腿根部,新娘發出了尖叫……賓客們忍不住了,鬨堂大笑。

最 搞笑 的是,有個坐在末席的賓客想傳話給新郎,他說的原話是「祝你幸福」,這話通過一個個賓客,口口相傳,最後傳到新郎耳中的話是:祝你今晚全力以赴的大幹一場!

然而就在這20分鍾之後,劇情急轉直下,蘇軍的坦克破牆而入,碾碎了婚房,槍殺了新娘的爸爸,抓走了包括新郎在內的全村男人…

新娘父親被子彈射中,他低頭看見干凈的白襯衣上有一個紅色小洞,他下意識的用手擦拭血漬,他似乎在想,今天是女兒的婚禮,我要乾乾凈凈的,體體面面的,但血漬越擦越大,鮮血染紅了整個前胸,但他還在擦呀擦,他笨拙的動作充滿喜感,但促使他作出這個動作的原因,卻是世上最沉重的悲傷:我不想死在女兒的婚禮上。

只剩下穿著染血婚紗的新娘,在暴雨中失魂落魄…

越獄兔,動漫。真的很好看

推薦一部2004年的英國喜劇電影《丘吉爾的好萊塢生涯》。

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二戰動作片?首先,丘吉爾變成了美國人,身穿白色小背心,面容冷峻,儼然一個美國猛男。他來到倫敦,發現英國正在與希特勒接近,他挺身而出。如同過家家一樣,丘吉爾聯同美國一同拯救了人類,順便泡上了一個姑娘,她就是年輕的依麗莎白二世。為了爭奪依麗莎白二世,丘吉爾還和希特勒上演了一番明爭暗鬥的大戲。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影片中是個美國大兵,更 搞笑 的,是個黑人!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說話時竟然還咬牙切齒,好像要吞噬一切。喬治六世呢,不僅耳背、嗜酒,還是個摳門的傢伙。希特勒意外空降到英國,但是在去往皇宮的過程中,先是 汽車 拋錨,搭車的時候,司機把他認成了卓別林,說看過他演的《淘金記》,他在裡面吃鞋子,邊說還邊偷笑。希特勒怒火中燒,直接點了一把火,把這車給燒了。最後開著公交車進入了英國皇宮。希特勒在家裡變成了妻管嚴,但還在外面拈花惹草,他看上了英國公主瑪格麗特,硬氣起來要把老婆休掉,他卻死活不肯把自己的小狗讓給老婆。

這部電影和《大話西遊》差不多同一年代,對網路惡搞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看過這部電影,真心覺得英國人的心是真夠大的,可以把領袖如此惡搞一番。看完你絕對會笑出腹肌!

1.《人在囧途》

春節將近,玩具集團老闆李成功(徐崢)回長沙過年,同時在情 人曼妮(李曼)的逼迫下,准備過年後跟老婆(左小青)離婚。結果,在機場遇到前往長沙討債的「資深」擠奶工牛耿(王寶強)後,霉運不斷。命運的捉弄,牛耿一路都與李成功不期而遇。兩人路途中囧事不斷,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人和千奇百怪的事情,弄得李成功狼狽不堪,高貴形象盪然無存,牛耿卻不以為然樂觀積極。為了能夠回家,二人結伴而行,他們換了各種交通方式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飛機,火車,大巴,輪渡,搭貨車,甚至拖拉機。但是兩人還是在荒郊野外度過了大年三十,回首這一路的艱辛,與他們路途中遇到人或事,對兩人人生有了很大觸動。最終,在兩人一路經歷了從陌生人到成為朋友,牛耿的真誠也改變了李成功冷漠的性格,喚起李成功對真情的回歸 。 而當疲憊的李成功回到家時,發現曼妮比他還早到一步,甚至見到了他的妻子,滿懷忐忑的李成功回到家看到停留在牆上未撕去的日歷,看到其樂融融的妻女與老人。鞭炮響起,李成功與妻子深情相擁,我們知道這一年,李成功回家了,不光是身體,還有心靈 。

2.《舉起手來3:台兒庄之戰》

講述了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在台兒庄的大戰,日本陸軍士兵,中村下等兵「羅圈腿」(潘長江)也被調到了台兒庄進行戰斗,郭大叔也被中國軍隊調到台兒庄前線戰斗。一場「羅圈腿」和郭大叔的帶著歡笑的戰斗來開序幕。

3.《心花路放》

講述了耿浩(黃渤飾)在生活中遭遇了 情感 危機,面對 情感 的背叛,耿浩陷入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好基友郝義(徐崢飾)為了幫助他擺脫痛苦,於是一對「暴走兄弟」帶上一隻狗,開始了一段 搞笑 的瘋狂的獵艷之旅 。

4.《瘋狂的外星人》

耿浩(黃渤飾)與一心想發大財的好兄弟大飛(沈騰飾),經營著各自慘淡的「事業」,然而「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打破了二人平靜又拮據的生活。神秘的西方力量也派出「哼哈二將」在全球尋找外星人蹤影。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別開生面的「星戰」,在中國某海邊城市激情上演。

5.《長江七號》

充滿想像力的周星馳將神秘道具帶入了《長江7號》。這個飛碟和我們印象中的飛碟並無區別,不過體積並不太大,相當於一個直徑大約5米的凸起圓盤,散發著鋁合金的銀白色——事實上我們覺得除了形狀之外,它似乎和「神舟」飛船非常酷似,無論大小或者那迷人的色彩。周星馳選擇在一個木材倉庫拍攝這驚人的起飛,兩部吊車控制白晝般的燈光,另外一部相對小些的則負責吊飛碟。在一陣震耳欲聾的馬達聲之後,這飛碟就離開了地面開始「飛行」。

6.《廁所英雄》

印度寶萊塢喜劇, 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印度農村家庭普遍沒有廁所,婦女必須在野外如廁的現象。女主角擔任教師,嫁給男主角後,發現家中沒有廁所,和男主角「鬧離婚」,還來了一場革命。

川建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國內外都有很多經典優秀的 搞笑 喜劇電影,在這里給大家分享幾個值得推薦的電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1.《瘋狂的石頭》 (2006)

14年前上映的電影,製作成本350多萬,最終票房卻有2350萬,這部電影里捧紅了一現在一眾喜劇電影大佬,黃渤,王迅,郭濤,劉樺,再加整部片子的導演寧浩。

作為瘋狂系列的開山之作,這部作品的成功要得益於劉德華的慧眼識珠。多線並行,黑色幽默,寧浩開創了一個先河,將中國喜劇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部中國喜劇的巔峰之作,眾影帝的飆戲,嚴密的劇情,讓人看得大呼過癮之餘又能開懷大笑。

2.《摩登時代》(1936)

卓別林扮演的工人整天站在流水線上擰螺絲,最後變成了機器人一般,雙手不停地做著擰螺絲的動作,男人的乳頭也被他當作了螺絲。他的模樣滑稽可笑,觀眾卻笑著笑著哭出來,為人物的命運感到悲傷,對資本家的剝削感到憤恨,對自己對所處其中的 社會 制度感到無盡的嘆息。

3.《憨豆先生》(1990)

小時候看,覺得憨豆好笑,不管他做什麼,說什麼,總是忍不住笑,沒有任何想法;長大一點,覺得憨豆有點可憐,他笨拙又幼稚,腦筋不轉彎,時不時大腦短路,就像人群中的傻子。等到成年,經歷酸甜苦辣後覺得憨豆的快樂是真的快樂。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最後發現憨豆的生活是自己不可企及的生活。

4.《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1995)

誇張的戲謔和智慧的台詞,如今還是會笑。但此時的笑中多了許多感懷。不管是至尊寶還是孫悟空,其實終究都沒能逃出老天的安排。即使他能將不可一世的牛魔王玩弄於鼓掌,即使他能贏得美人心,他卻始終都不是自由的。許多人記住了至尊寶對紫霞仙子的告白,卻忘記問自己,該笑還是該哭。

5.《喜劇之王》(1999)

周星馳扮演的龍套演員尹天仇為了一盒盒飯去演屍體,有的人為尹天仇的執拗而笑,有的人為尹天仇處處碰壁,背負沉重的壓力而哭。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悲劇,拿來旁觀卻變成了一場喜劇,只不過我們身在其中所以渾然不覺。

三傻大鬧寶萊塢

特朗普《美麗的風景線》

平台:抖音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強烈推薦一部美國犯罪喜劇電影——《小姐好白》

該片主要講述了警探馬庫斯和凱文在搞砸了一次紐約大緝毒行動後,決定將功贖罪,保護富家姐妹千金「威爾頓姐妹」的故事。

笑點就是主演因在保護「威爾頓姐妹」的過程中發生了點意外,不得不變裝所引發一連串爆笑笑點。

推薦觀看。

爆笑指數

㈦ 正大劇場中曾經播過的電影

鐵膽雄獅
金玫瑰洞
浪漫之旅
金色小提琴
地心游記
簡愛(連續劇版)
基督山伯爵
80天環繞地球
海底兩萬里
老人與海
風雨娉婷
霧都孤兒
純真的愛情
天使在人間
霹靂五號
雨中情
領航員
鷹狼傳奇
金色池塘
味濃情更濃
卡拉姆一家
電腦夢幻曲
魔鞋
神秘島
失蹤疑雲
晨星之子
遺產
雨中曲
氣球上的五星期
姜樹
雲中華爾茲
待到重逢時
是,大臣
殺人鱷魚潭
費舍爾醫生
費城試驗
女超人
沿著河走
後宮
方舟一號
鷹狼傳奇
男保姆
鏡子
夜驚魂
飛碟領航員
海蒂
水晶奇緣
九霄驚魂
天堂里的冬天

金幣的故事
小怪物
不該發生的事
藍色月光
薩曼莎
春琴抄
超人
大草原上的小屋
一個明星的誕生
淚灑佛羅倫薩
魔筆
逆風而行
燈塔山的故事
重返中世紀
青年與神燈
簡和失落的城市
世界上最老的伴娘
金色豪門
芳鄰疑案
三個老兵
俏語真情
魔法時刻
未來之火
東方快車戀曲
飛向太陽
傑西卡
待到重逢時
女超人
魔鬼的交易
吉姆漢森的說書人
矮仙傳奇
奇怪的婚姻
血洗鱷魚仇
迷途知返者
神怪海奇
我們自己的家
飛行器里的好小伙兒
浪漫華爾街
聖誕之戀
荒野有情天
冤獄
回歸
地球停轉之日
月球偷渡者?
圈套
油炸綠番茄
三上銀色列車
皇冠上的鑽石
心中的地圖
鐵人
小精靈丹尼
靜候賜福
玻璃女兒心
愛迪生兄弟
皇後號歷險
借來的情感
夏日輓歌
情夢古堡
剪刀手愛德華
鄂魚鄧迪
心心相通
那時我們在一起?
不該發生的故事
二戰三巨頭
別了紅石鎮
屋頂上的男孩
蜜語真情
重返十八歲
飛向太陽
公主新娘
回到未來
街頭俏妞
旅途守護天使
華盛頓城堡的聖徒
殺人動機
伊豆的舞女
寂靜中
舐犢情深
靜候賜復
亞瑟王
青鳥?
賽場兄弟情
格列佛游記
萵苣姑娘(格林童話)
東方快車戀曲
絕唱
冰上浪漫曲
以劍作證?
風雨人生
長發姑娘(格林童話)
呼嘯山莊
葉塞尼婭
愛情與王位
諜海奇材
誰是母親
高樓軼事
惡魔捷克
彈唱姻緣
逆風而行
情夢古堡
無敵雷公號
霹靂游俠
荊棘鳥
我嫁了個影子
探長維克多?
鉤子船長
白衣女人
時間隧道
日德蘭王子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
誤闖阿瑟王宮
心靈的冒險
欺騙
東方快車謀殺案
青蛙王子
火車站旁的小酒吧?
仙女下凡
友情天地
傲慢與偏見
小時候電視節目沒現在豐富,那時每到星期天下午都會搬個小板凳守在電視機前等《正大劇場》的播出,晚上2台會有新的一集播出,然後第二天上學就可以和同學議論一個星期了。
從早期的《鐵膽雄獅》,《金色小提琴》到後來看的《金玫瑰洞》《冷酷的心》等,都一直記憶猶新。
那時的《正大劇場》播出過很多感人的愛情故事,記憶里比較深的有一部叫《雨中情》,情節忘了,就記得小時候看的時候哭的一塌糊塗。以外還有很多片子只記得情節不記得名字了。還有一部好象是一個女生不想當廚師而去尋找自己的父親的故事,結尾很逗,婚禮上除了她和男主角,父親和母親兩對外,還有兩條狗也加入了。
當時有一陣子還經常看到一個男演員的作品,後來才知道他叫休.格蘭特。初見他的時候就覺得特有風度,可惜好象當時是一反面角色。
《金玫瑰洞》是一部童話故事,有好幾集,播了幾個星期。裡面的王子和公主都好pp啊,尤其公主的眼睛好美麗。
當然〈簡愛〉和〈基督山伯爵〉也不能忘記,而且我覺得那部〈簡愛〉是我看過的最貼近原著的版本。此外還有〈80天環繞地球〉和〈老人與海〉,還有一部叫〈快語真情〉或者<俏語真情 >??的(也許名字記錯了)也很有意思,女主角明明是警察卻偽裝成有錢的小姐,男主角明明是醫生卻偽裝成醫院的清潔工,一系列的誤會和搞笑,最後當然有情人終成眷屬。還有很多啊,一時間也記不起來了,大家補充吧~~~~~~~~~~
只是最近幾年看的少了,大概裡面吸引我看的片子也不多了吧,不過每當看正大綜藝的時候總是會回憶當初每周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正大劇場的情景,那都是童年的回憶了~~~~~~~~`
不知道大家還能回味起一些當初看過的劇場么?
還有一部好象是一個女生不想當廚師而去尋找自己的父親的故事,結尾很逗,婚禮上除了她和男主角,父親和母親兩對外,還有兩條狗也加入了。
這個我記得,這個叫《味濃情更濃》。很有意思
我記得我還在正大看過一個系列劇叫《卡拉姆一家》,大約是3部。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很有意思。
女超人我也看過,當時感覺那個片子很詭異。記得一個鏡頭是在女主角洗澡的時候,她好像是第一次接觸到地球上的水,帶著一種很陶醉的心情去接那些水。
還有一個和外星人有關的。有一個飛碟,然後一個小男孩進入了飛碟,因此穿越了時空,到了八年之後。
哦,還有一個好像叫我們算結婚了嗎。一個男人為了錢,一個女人為了護照,然後假結婚了,兩個人很順利的騙了移民局,後來兩個人在一開分分合合,最後成了真結婚。記得最後他們兩個人要回女人的家,在機場,他們的一個朋友在他們每人的背後貼了一張紙,寫著just married,新婚。
哦,還有小生當差,一個電影演員到一個警察局體驗生活的故事。挺有意思。還有一個和它類似的是一個演員到一個空軍基地去的故事,我從這個片子得知空軍的俯卧撐做起來是那麼變態,居然要在頭上方擊一下掌,是真的嗎
那個機器人的故事也很好看,機器人好可愛,那個機器人霹靂五號最後沒被拆掉,被拆的時霹靂五號自己造出來的替身。我記得片子的最後,男女主角以為五號被銷毀了,傷心的駕車離開農場(?),五號突然從車廂里冒了出來
一部故事片講印第安人,名字是《沿著河走》。印象里那個女主角好像是朱迪夫斯特,不知道是不是,演一個孕婦,一群人被印第安人劫持。女主角在非常艱苦的環境里生下了孩子,她頑強的意志感動了那個酋長。最後她決心逃出印第安部落,唯一的辦法就是沿著部落的那條河往外走才能找到方向。最後那個酋長很大公無私的把她的孩子抱回來還給她了。
印象里那個印第安酋長挺帥的
說幾個較生僻的。
1、冤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一個浪子被冤入獄,其養父為其奔走多年,終於沉冤得雪的故事。很喜歡,多年後,在電影頻道老片重看,第一感覺是配音好象變了。或者真是不是同一配音,至今仍懷疑問。
2、也是義子與養母的故事,名字不記得了,義子是一個自棄的才子,吸毒成癮,其養母已身患絕症,仍對義子不離不棄,幫他戒毒。後來兩個人雙雙去世。當時看哭了,還寫了一篇讀後感。
3、皇冠上的鑽石,講印度淪為英殖民地時的事,主人公是一個英國女兵和在英式教育下長大的印度男人。很長,很耐看。但沒看到下半部分。
4、心中的地圖,好得不得了的電影。講一個愛斯基摩小男孩被帶到文明社會的故事......「大傢伙」...後來在碟市上見到DVD,譯名為極地有情天,沒買,怕破壞當年的美好回憶。
5、鐵人,一個機器人,擁有一個超人的身體和一顆孩童的心靈,最終被「文明世界」扼殺。機器人與人類的絕望的愛情,絕好的片子。

㈧ 小姨多鶴主要講的是什麼,求劇情介紹

《小姨多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dlnv

1945年,日本戰敗。延綿八年的戰爭令中日兩國人民都遭受了巨大的創傷。在中國東北,一個聚集著日本人的村落,當得知戰敗的消息後,村民集體自殺,美麗的日本女孩多鶴(孫儷 飾)是這場劫難的唯一倖存者。幾經輾轉,九死一生的多鶴來到平安鎮張石匠(杜源 飾)的家中。張家在抗戰期間倍受挫折,大兒子被日本並殺害,二兒媳朱小環(閆學晶 飾)更因迫害失去生育能力。多鶴的到來在張家引發巨大的風波和矛盾。隨著與張家的了解不斷加深,多鶴感念他們對自己的照顧,也深深同情小環的遭遇,於是情願為張石匠的次子張儉(姜武 飾)生養子女,一個特別的家庭,就在那特別的年代組成了……

㈨ 找一部法國二戰喜劇電影

《虎口脫險》呀
那個吃小人的就是 路易德費乃思

閱讀全文

與小板凳電影院二戰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