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一部電影忘了叫什麼名字了 是二戰題材的電影 講的是在莫斯科還是斯大林格勒防守 等待援軍的到來
《斯大林格勒》是由俄羅斯著名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美俄頂級團隊合拍的首部IMAX 3D戰爭大片。影片耗資3000萬美元,講述的是1942年秋蘇聯紅軍在跨越伏爾加河、向伏爾加河左岸的德軍發起反攻後...
『貳』 莫斯科保衛戰Ⅱ的影片簡介
在德軍兵臨城下的嚴重時刻,莫斯科人民於11月6日,在地下鐵道馬雅可夫斯基車站舉行紀念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4周年慶祝大會,第二天,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隨即直接開赴前線。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戰火硝煙中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慶祝活動,在國內國際產生了重大影響,它鼓舞了蘇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使一切正義的人們堅信法西斯一定會失敗。
在全國人民支援下,再加上莫斯科民兵和市民的英勇參戰,德軍一直被阻止在莫斯科城外,在那硝煙彌漫的日日夜夜,莫斯科人民度過了許多浸滿血淚和艱辛的難忘歲月。他們組建了民兵和游擊隊,擔任各種戰勤任務,配合或參加戰斗,開展游擊戰爭。首都人民在惡劣的天氣和敵機空襲下,修築了幾百公里的防坦克壕,設置了許多障礙物。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內設置了1000多公里的樹干鹿岩。戰爭期間,莫斯科人忘記了自己的年齡、職業,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生和死,男女老幼,只有一個念頭:「殺法西斯!」為什麼莫斯科能屹立不動呢?因為有英勇的蘇聯士兵有的全身掛滿了手榴彈滾到敵人的坦克下。還有婦女們、孩子們的支援。
終於,舉世矚目的莫斯科保衛戰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這一勝利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莫斯科人民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叄』 號稱蘇聯影史耗資最大戰爭影片片名是什麼
是電影解放。尼可萊·奧利林、拉里莎·戈盧布金娜、鮑里斯·扎登伯格、謝爾蓋·尼科內科主演的。該片講述了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繼而強渡德涅河,解放基輔,收復白俄羅斯(巴格拉齊昂戰役),解放波蘭,最後攻克柏林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故事。
『肆』 豆瓣評分高的二戰電影
1、《兵臨城下》
雙方共投入200多萬兵力,坦克、飛機、大炮不計其數,會戰持續六個半月。
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2、《解放》
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的5集戰爭巨片,動用了海陸空的3萬名士兵,一萬輛坦克,一千架飛機進行拍攝,是一部史詩性戰爭題材影片
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
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
3、《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
在日軍戰機的狂轟濫炸下,美軍損失慘重,數十艘戰艦被擊沉或擊傷,數百架戰斗機被摧毀,數千名官兵傷亡,這一幕,只發生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而二戰,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也迎來了其真正的轉折點。
『伍』 關於二戰"諾曼底戰役"的電影有那些
《諾曼底大風暴》(Ike: Countdown To D-Day)
中文名稱:諾曼底大風暴
英文名稱:Ike: Countdown To D-Day
別名:艾帥與登陸日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電視電影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羅伯特·哈默恩
電影演員:
湯姆·塞立克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user posted image
導演:羅伯特·哈默恩
主演:湯姆·塞立克
類型:戰爭/劇情
出品公司:哥倫比亞
片長:89分鍾
字幕:外掛中/英文等
電影簡介:
本片記錄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90天緊張的作戰准備,同時描繪了點射的最高指揮官-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面對眾多分歧、困難極大的情況下,如何排除各種不利因素,指揮若定,最終取得勝利的情節。這場戰役也使他名揚四海,載入史冊。
簡評:
美國2004年羅伯特哈蒙執導的電視電影,老牌影星湯姆塞立克(《三個奶爸一個娃》)主演。他在片中表現不俗,影片並非以大場面的動作為追求,而是把鏡頭對准戰役雙方的指揮部,刻畫人物細致,不失為二戰電影嘉作。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導 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要演員: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約翰.米勒上尉)
馬特.達蒙 (飾詹姆斯.瑞恩)
愛德華.伯恩斯 Edward Burns (飾列兵來賓Reiben)
喬萬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飾軍醫魏德Wade)
傑里米.戴維斯 Jererry Davies (飾下士厄本Upham)
巴里.派珀 Barry Pepper (飾列兵傑克森Jackson)
亞當.高德伯格 Adam Goldberg (飾列兵麥利士Mellish)
湯姆.塞茲摩爾 Tom Sizemore (飾軍士霍維茲Horvath)
文.迪塞爾 Vin Diesel (飾列兵卡帕佐Caparzo)
片 種:戰爭
制 片:派拉影片公司
戰爭與和平這個永恆的題目千百年來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一部文明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戰爭與和平交相輝映的歷史,《拯救大兵瑞恩》在這侵染著血與火、愛與恨、生與死的土地上,所譜寫出的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詩篇,深深地打動了每個人的心。相信在今後斯皮爾伯格還會不斷的將自己優秀的影片獻給他的觀眾。
本片以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美國依阿華州瑞恩太太的三個兒子先後在戰爭中為國捐軀,小兒子瑞恩在前線又與部隊失去了聯系,下落不明,為了防止後方人民產生厭戰情緒,美軍決定派遣一支由上尉約翰.米勒(湯姆.漢克斯飾)率領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尋找瑞恩。8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
中文名稱:兄弟連
英文名稱:Band of Brothers
別名:By Apoloking 高清晰598kb
資源類型:RMVB
版本:dvdrip轉rmvb
發行時間:2001年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片名:《兄弟連》
長度:10集
地區:美國
上映:2001年
劇集類型:戰爭劇
出品:美國夢工場娛樂公司DreamWorks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執行製片: 湯姆-漢克斯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要演員:
達米安-劉易斯--飾溫特斯
羅恩-利文斯頓--飾劉易斯-尼克松
片 長:14集
簡介:1942年,一群毫無經驗的平民百姓,自願參軍受訓,成為美軍最新的一個團——空降部隊。中尉索博魔鬼般的訓練使他們吃盡了苦頭,然而他們也成為了美軍最精銳的部隊。終於在1944年6月5日登上了飛機,奔赴法國「諾曼底」。
繼《拯救大兵雷恩》後,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與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再度合作,推出有史以來造價最昂貴的電視連續劇《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這個由二戰期間美軍在歐洲大陸作戰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故事,總計拍攝成本高達1億2000萬美元。湯姆·漢克斯的兒子柯林漢克在劇中出演了重要角色。
在1998年為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宣傳期間,男主角湯姆·漢克斯曾收到一名參加過二戰的老兵親手贈送的一本小說《戰火兄弟連》。讀完之後深受感動的湯姆·漢克斯後來把這部小說轉贈給斯皮爾伯格,後者則後悔「沒有早點看到這本書」,因此兩人決定將其拍成電視劇。
6月6日是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進攻法國北部的57周年紀念日,湯姆漢克斯特別選擇這個有意義的日子,當天,湯姆·漢克斯站在當年美國首度攻擊的海岸上為二次大戰電視影集《Band of Brothers》揭開序幕。
《Band of Brothers》是描寫美國101空軍部隊的一個連隊Easy Company的真實故事,他們參與了盟軍進攻首日的任務,以及其後整個歐洲的戰事。全片是由Stephen Ambrose的著作改編而成,他曾與Easy Company倖存者進行長時間的訪談、並研究美國大兵的家書後,寫下了這本暢銷作品。
自從1998年湯姆·漢克斯與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合作《搶救大兵瑞恩》之後,兩人便構思了這部以二次大戰為內容的電視影集,去年在英國經過八個月的拍攝,其中動用了五百個有台詞的演員、一萬個臨時演員,由八個導演共同完成,號稱美國電視史上耗資最龐大的一個電視影集。
『陸』 求一部電影名字!關於2戰諾曼底登陸的!
因為片子太老了,所以看上去像黑白的,
既然回答正確,請採納給分吧,謝謝。
片 名: The Longest Day
譯 名: 最長的一天 | 碧血長天
導 演: ( Darryl F. Zanuck ) ( Bernhard Wicki ) ( Andrew Marton )
主 演: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 Paul Anka) (阿勒蒂 Arletty) (讓-路易斯·巴倫特 Jean-Louis Barrault) (理查德·貝依瑪 Richard Beymer) ( Hans Christian Blech)
上 映: 1962年10月04日
劇情介紹: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浪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影片描繪的是登陸諾曼底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件,所謂最長的一天是該片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讓整個事件在觀眾眼前重現。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是決策的將軍還是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英軍戰機低空飛過攻擊;美國特種部隊遭德軍射擊;一群法國修女冒著槍林彈雨搶救聯軍傷兵……備戰實況規模之偉大,叫人印象深刻;過程中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及各項導致這場歷史上其中一場最浩大戰爭的大小事件,影響深遠。
幕後製作: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英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並由這些國家的影人負責拍攝有關部分。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花絮:
·在片中扮演約翰·霍華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確實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當時他是英軍第6空降師第5傘兵旅第7營的上尉,他的部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的增援行動,而且幸運的是,托德沒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飛機,而是上了另一架飛機,結果原來的那架飛機被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作為第2突擊營的士兵,22歲時的Joseph Lowe曾經參加諾曼底登陸,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後,為了拍攝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懸崖。
·影片導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訪談中對有些演員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頗有微辭,並把約翰·韋恩於1960年製作的《邊城英烈傳》列舉為失敗典型。韋恩在與Zanuck接觸之前看到了訪談,後來拒絕出演本片,除非片酬達到25萬美元,當時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終,韋恩的條件得到了滿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爾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從沒作過演員,他與艾森豪威爾的相似之處讓他得到了這個角色。
·肖恩·康納利於1962年開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現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爾根斯·庫爾特(Curd Jürgens)都成為他日後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對頭。
·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考慮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願意,但化妝師無法讓他「返老還童」。
·扮演約翰·斯蒂爾的雷德·巴頓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館中邂逅了本片導演,於是被導演選中。
·由於與本片同時拍攝的《埃及艷後》耗資超出預算,導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規劃預算,在耗盡本片的計劃投入後,他開始自己掏錢繼續拍攝。當時福克斯公司幾乎決定放棄拍攝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飛往紐約力挽狂瀾,經過一番激情洋溢的辯駁後,他終於保全了本片的拍攝計劃,失控的《埃及艷後》也逐漸風平浪靜。
·據隨行士兵稱,真正的德國炮兵少校布魯斯卡在盟軍登陸時並不在掩體里的指揮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羅·安卡演唱的主題歌後來成為加拿大空降部隊的軍歌。
·片中扮演風笛手的演員來自於倫敦蘇格蘭風笛樂隊,當年的人物原型比爾·米林最近將見證壯舉的風笛捐贈給愛丁堡的國家戰爭紀念館。
·在清理奧克角附近的海灘時,劇組挖出一輛隱藏在沙灘之下參加當年諾曼底登陸的坦克,經過清洗和維修之後,這輛坦克後來出現在片中的英國坦克部隊中。
·在拍攝登陸畫面時,導演Darryl F. Zanuck面臨著棘手的難題,他苦於無法找到當時德軍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和英軍的「噴火」式戰機,幾經尋找,他終於發現西班牙空軍有兩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時空軍的兩架「噴火」甚至還在服役,於是將這4架戰機租借下來。
·據估計,美國、英國和法國為協助本片拍攝共動用了23000名軍人,當時法國雖然正在致力於阿爾及利亞戰爭,但還是派出了1000名突擊隊員。
·片中的「噴火」式戰機在拍攝前都被更換了新發動機。
·因為劇組尋找不到當年型號的滑翔機,於是復制了幾架。
·片中的艦隊拍攝自美軍第六艦隊,取景於其中的22艘艦船,同時還要避開航母,因為諾曼底登陸時沒有航母參與。
·影片在科西嘉島開拍前,一個聲稱擁有海灘的男子找到導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費,否則不會協助拍攝,海灘上會出現60年代的新式汽車,導演同意支付。後來,劇組人員發現這是一場騙局,科西嘉根本沒有私人海灘,導演經過長達8年的訴訟終於贏得了賠償。
·在離科西嘉海灘2英里的地方聚居著裸體主義者,劇組不得不張貼警示,以防他們出現在海灘打擾拍攝。
·在拍攝聖母教堂區域的空降鏡頭時,當地交通被封鎖,商店關門,並且停止電力供應,因為怕危及不習慣夜晚空降在居民區的傘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還是帶來了不小麻煩,只有一兩個傘兵試圖在廣場著陸,受了些輕傷,有個傘兵竟然摔斷了雙腿。最終,實拍計劃被放棄,改從高層起重機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湯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戰老兵。
·本片中從未出現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標記。
·本片的拍攝投入為1000萬美元,成為《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最昂貴的黑白片。
·在拍攝登陸場景時,那些美國士兵因為水涼而不願跳下登陸艇,演員羅伯特·米徹姆對他們的猶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於《埃及艷後》的拍攝進度一再延誤,無所事事的羅迪·麥克道爾(Roddy McDowall)向本片導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長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終他扮演了一名美軍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稱,克里斯托弗·李和傑弗里·貝爾頓(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認,後者在最終版本中無處可尋。
·第一部美國拍攝的使用不同語言對白的二戰電影,其中包括德語、法語和英語。
·萊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詞。
·片中共使用了4架「噴火」式戰機,都由前皇家空軍第340飛行中隊的法國飛行員皮埃爾調校,這幾架飛機不但現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還被克里夫·羅伯遜(Cliff Robertson)買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當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長得不像軍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並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風」。
『柒』 蘇聯的一部二戰題材電影,時長大約七小時。
莫斯科保衛戰
上映年份:1985年
劇情:
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曾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片從德、蘇雙方的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地展示了莫斯科保衛戰。該片最經典的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捌』 能介紹些好的戰爭片嗎
推薦:俄羅斯<兵臨城下>,說的是一個俄國英雄狙擊手對抗德國德國王牌狙擊手的故事.美國<風語者>,說的是英勇的士兵(尼古拉斯*凱齊)為了自己的職責和贖罪而重返戰場,最後犧牲的故事。美國<深入敵後>講的是一個美軍飛行員到敵區偵察被擊落,歷盡千辛萬苦逃生的故事.不得不說<兄弟連>,真正男人看的影片。美<最長的一天>,囊括了次年奧斯卡最佳攝影、 奧斯卡最佳攝影 、奧斯卡最佳特效、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四項大獎.
還有:十大經典戰爭片
《西線無戰事》
導演:劉易斯·邁爾斯通
主演:路易斯·沃海姆、羅·阿瑞斯、約翰·雷
上映:19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後方的某個小城市裡,政府打出「英勇奮戰、保衛祖國」的口號,號召年輕人參軍。年僅19歲的保爾在沙文主義的煽動下,一心想當個英雄,也自告奮勇地報了名。
保爾所在的小分隊被派往西線參戰。親臨戰場,他才漸漸了解到真正的戰爭是飢餓、血腥和死亡。保爾在一次戰斗中負傷,被送往野戰醫院治療,康復後被批准回家探望母親。歸隊的日子就快到了,這天,保爾路過母校,看到教師們還在鼓吹戰爭,動員學生們參軍。他義憤填膺地向學生們陳述了戰爭的無情,但學生們不為所動。重返前線後,保爾發現他的老戰友們已經犧牲了,連隊中來了一批像他當年一樣天真、幼稚的娃娃兵。一天,雙方停戰了,西線異常平靜。守候在戰壕里的保爾發現了一隻美麗的蝴蝶,當他爬出戰壕捕捉蝴蝶時,突然一聲槍響,保爾被法國兵的流彈擊中而倒下。但在這天德軍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還清楚地寫著「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被看成是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有強烈的思想性的作品。它獲得了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本片以卓越的攝影技巧,寫實的風格,把戰火陣地、沖鋒、肉博,以及殘酷恐怖的野蠻兇殺等鏡頭,拍得十分逼真,驚心動魂。影片的最後保爾被流彈擊中一幕堪稱影史上的經典。
《光榮之路》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演員:柯克·道格拉斯、華夫·米克爾、阿道夫·曼邱
上映:195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5名應征入伍的法國士兵被誤認為叛變而遭到處決。幾年後,士兵的家人向軍隊提出控訴,並打贏了官司,卻只得到了兩法郎的損害賠償。1935年,漢弗雷·科比將這一事件寫成小說《光榮之路》。
電影中,法國701步兵團與德軍對峙。法軍參謀本部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發動突襲拿下陣地。指揮官達克斯上校本來極力反對這個自殺式行動,但受到米羅將軍的威脅,為了避免犧牲更多無辜戰士只好答應。突襲開始之後,德軍火力太強,步兵團只好半途折返。米羅將軍認為步兵團都是懦夫,下令向自己人開炮,被炮兵軍官拒絕。但最後還是有三個士兵背黑鍋被送上死刑台。
「軍隊需要紀律,而保證紀律的唯一方法是時不時地殺人。」庫布里克通過米羅將軍的嘴,說出了普通人對戰爭的無力感,這句話也成為了本片的經典台詞。
起初,電影的結局是,達克斯成功威脅米羅將軍,釋放了三名士兵。但電影開拍前,庫布里克發現,這樣的結局會削弱電影的反戰爭意念,於是最終選擇跟小說一樣的陰冷、暗淡的悲劇結局。正是這樣的結局,對軍隊政治做出了最尖銳的控訴。
《桂河大橋》
導演:大衛·里恩
主演:亞力克·金納斯、威廉·霍爾登、早川雪州
上映:1957年
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時緬甸叢林里的一座日軍戰俘營中,被俘的英國軍官尼科森上校為維護國家的尊嚴與榮耀,帶領部下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這時,逃出的戰俘營希爾茲少校找到了英軍,並接受了炸毀桂河大橋的任務。
尼科森上校,一個典型的英國軍人,具有英國紳士的認真態度,以及「任務就一定要完成」的執著。正是因為這一點,他認為大橋是自己和部下所完成的工作必須要守護,卻忘記了橋一但建成,會對自己的部隊帶來極大的傷害。從「建橋」到「炸橋」之爭,對軍人的原則問題做出了精闢而深刻的探討,堪稱電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之一。
導演大衛·里恩被認為是最精於運用電影技巧的導演,《桂河大橋》作為經典戰爭影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導演、編劇、剪輯、配樂等七項大獎。
《最長的一日》
導演:安德魯·馬頓等
演員:埃迪·艾伯特、保羅·安卡等
上映:1962年
作為經典的戰爭片《最長的一日》獲獎無數,並享有黑白影片教科書的美譽。20世紀福克斯公司耗資1千萬美元(創下了當時的記錄),歷時2年,啟用了3位著名導演,以及百位好萊塢巨星,拍攝了這部宏大的戰爭史詩。公映後,又一舉囊括了第35屆奧斯卡四項大獎。影片以敘事為主,記錄了登陸諾曼底第一天發生的事件。所謂最長的一天是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本片被視為二戰影片的蓋棺之作。
《巴頓將軍》
導演:小弗蘭克林·夏夫納
演員:喬治·斯科特、卡爾·馬汀
上映:1970年
喬治·巴頓——美國陸軍五星上將,號稱「鐵膽將軍」。他是一個暴戾的軍神,可以一邊信仰上帝和天國,一邊對著血肉橫飛的戰場吟誦詩篇;一邊逼迫成千上萬的士兵完成超越體力極限的戰斗任務,一邊在傷員的床邊為他默默祈禱……
本片是關於這位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獵鹿人》
導演:邁克爾·西米諾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梅麗爾·斯特里普、克里斯托弗·沃肯、約翰·薩維奇
上映:1977年
影片講述了越戰對於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上的人帶來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反戰情緒。片中對於越南叢林戰爭的恐怖感有著深刻地描寫。當時也有評論認為,本片著重描寫戰俘被強迫玩俄羅斯轉盤死亡游戲的場面,導致以後出現了一連串以這種殘酷方式的自殺。
本片獲得了當年奧斯卡6項大獎,是天才導演邁克爾·西米諾一生中最著名的影片。此後他參與的影片全都以失敗告終,甚至幾乎使電影公司破產。他被當作「流星般出現,留下一部天才影片,然後很快隕落」的奇才而被紀念。
《現代啟示錄》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羅伯特·杜瓦爾、馬丁·西恩、勞倫斯·費什伯恩
上映:1979年
本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說《黑暗的心臟》。導演科波拉精心籌備四年,耗資千萬拍攝而成。
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庫爾茲上校,一個叛逃美國軍人。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險深入柬埔寨。在一處偏僻的熱帶叢林里,精神失常的庫爾茲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殘暴統治著當地土著居民,成為他們盲目崇拜、迷信的圖騰。隨著小艇駛入柬埔寨,威爾德一行人似乎捲入了一個超乎現實、徹底瘋狂的世界,淹沒在人類靈魂最黑暗、卑劣的陰影里。
本片雖然獲得了1979年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但是票房卻不理想,科波拉花了十年才還清投資這部電影而欠下的巨額債務。
《野戰排》
導演:奧利弗·斯通
主演:威廉·達福、查理·辛
時間:1987年
1967年,19歲的克里斯·泰勒放棄學業,和其他美國士兵一起,乘飛機飛抵西貢。他被編在一個步兵排里執行任務,步兵連中對泰勒影響最大的要屬巴恩斯中士和伊萊亞斯中士,但兩人對戰爭的看法完全不同。戰爭讓巴恩斯成為了瘋狂的殺人機器,心腸極為冷酷;而伊萊亞斯認為即使在殘酷的戰爭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為准則。
在一次戰役中,巴恩斯下令用火焰噴射器燒毀整個村莊,遭到了伊萊亞斯的極力反對,巴恩斯因此懷恨在心。巴恩斯趁伊萊亞斯負傷,殘忍地將他殺害。正當他想除掉看到真相的泰勒時,一顆炸彈落下,兩個人都失去了知覺……
《野戰排》根據導演奧利弗·斯通的親身經歷創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影片真實地反映了越南戰爭的瘋狂與混亂。戰友之間的殘殺,讓人們看到了戰爭是如何使人喪失了理智和人性。影片上映後受到了很多觀眾特別是越戰老兵的歡迎,並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效等四項奧斯卡大獎。
《全金屬外殼》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主演:馬修·莫迪恩
上映:1987年
影片根據古斯塔夫·哈斯福特的小說《短期服役》改編,是大導演庫布里克繼《光榮之路》之後拍攝的又一部反戰影片。影片的前半段,描寫了一群年輕人如何在魔鬼教官的訓練下,失去人性而成為殺人的機器;後半段是主人公「小丑」在戰爭中逐漸恢復人性。影片跨越了從參軍到殺人,一個普通士兵在戰爭不同階段的心理歷程。它被看作是繼《獵鹿人》、《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之後的又一描寫越戰的傑作,曾被某些影評人譽為「有史以來最佳的越戰電影」。本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以及英國學院獎。
《細紅線》
導演:特倫斯·馬立克
演員:西恩·潘、約翰·特拉沃爾塔、喬治·克魯尼
上映:1998年
本片根據詹姆斯·瓊斯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描述瓜達康納爾島戰役期間美國一個名為「查理斯火炮連」的故事。
在這次大規模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中,查爾斯連隊要從日本人手中奪回210陣地,全連從登陸開始到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廝殺與流血,從叢林中巡邏偵察到夜宿野地和受傷住院,一直到生存者最後的離去,皆被深刻且真實地在片中描繪出來。
影片注重探討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一場令人恐懼、殘酷到骨子裡的夢魘般的血戰,引發人們對人與自然、生與死、理智與瘋狂的深深思索。正如陣亡將士墓碑上的墓誌銘: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這部影片是息影20年的著名導演馬立克的再度出山之作。獲得了奧斯卡七項提名以及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玖』 有一部二戰電影,是西片:講述一名大學生自願應徵到前線
義大利電影<血戰阿拉曼>
塞拉是一名來自義大利某大學校園的志願兵,他滿懷愛國熱情來到前線,卻無法與戰友分享他的激情。因為他的戰友在沙漠戰場嚴酷的生存環境下戰鬥了2年,已經磨去了所有激情,僅有的只是對個人生活的嚮往、對家庭的思念。長期遊走在生死之間,使他們不再對傷痛敏感,不再畏懼戰火紛飛的前線,他們不相信有人出於激情自願前來經受磨難。與戰斗戰術比較,他們更相信命運。 一天,天空中飛來一枚英軍的流彈,塞拉立即伏地,而他的戰友作為老兵卻站在原地不動,躲也不躲,他們認為被炸死了算倒霉。戰友死在了自己的身邊,塞拉卻沒事,這是他的幸運。 然而,在無情的戰場上,幸運必定是有限的,一般會有三次,三次過後就作好准備吧,倒霉的事要來的時候,你會怎麼都無處躲避,這一次,塞拉用掉了第一個運氣。 連長告訴塞拉如果得了痢疾那不算生病,因為他們都得了痢疾。廁所是在地上挖一個小坑,然後蹲在那裡等英國人的炮彈扔過來。他們為什麼在晚上吃飯呢?因為晚上看不見飯里的蒼蠅。在一次行動中,塞拉踩到了地雷,然而那卻是一個只對付300公斤以上目標的反坦克地雷,他用掉了第二個運氣。 部隊缺醫少葯、缺吃少喝,但很多傷員偏偏要靠葯物才能維持體力。一個士兵需要截肢卻沒有麻葯,醫生就把他的腿活生生地鋸了下來。 他們要面對傷亡、肉搏、無休止的殺戮。事實就是他們是否被俘都不重要,因為與他們現在的情況相比較,也許到英軍那裡做俘虜會生活得更好一些。他們一直守在那裡等著被殺死,戰爭過去以後,沒人會記得他們,他們就像被遺忘的石頭埋在無邊無際的沙漠。 一陣炮擊過後,英國人開始進攻,義大利人看來快完了,然而他們卻奇跡般地守住了陣地。可他們明白,這是最後一次幸運,防線已無法阻擋敵人的再次沖擊。 果然,在這之後不久,軍團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但他不想回去了,他要和他的勤務兵一起死在戰場。最終,連隊里活著離開戰場回到家鄉的竟只有塞拉一個人。
[編輯本段]精彩視點
這部由斯皮爾伯格操刀監制的影片從一名義大利士兵的視角對二戰期間,發生在北非的一場舉世聞名的坦克大戰——阿拉曼戰役做出獨到的解構。再現了戰場的血腥殘酷、雙方最高指揮官的戰術交鋒、以及淹沒在黃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種種人性…… 影片是一部耗資達兩億美元精良打造的史詩巨制,1000輛真實坦克的大戰場面可謂空前絕後(假的...銀幕最多看到10幾輛),3000平方公里原始沙漠戰場實地拍攝。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參與戰爭人數最多、出現坦克數量最多的一部影片。加之導演在光線的處理、色澤的運用和高度的畫面還原效果上都實現了令人驚嘆的突破,作為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本片堪稱佳作。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義大利 Italy 2002年11月8日 法國 France 2003年5月16日 ..... (Cannes Film Festival) 丹麥 Denmark 2003年8月17日 ..... (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 Japan 2004年1月17日 ..... (Tokyo) 法國 France 2004年3月10日 ..... (Alès Film Festival) 比利時 Belgium 2004年7月7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5年6月18日 ..... (TV premiere)
『拾』 納粹經典電影
1,《美麗人生》。內容提要: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
2,《意志的勝利》。內容提要:影片《意志的勝利》是一位有爭議的女導演拍了一部毀譽參半的作品,成為電影史一則奇特的個案,這是一部記錄1934年在紐倫堡召開的帝國代表大會的紀錄片。由納粹構思,為納粹拍攝,內容也是關於納粹
3,《希特勒的特種部隊》。內容提要:本片是第一部綜合性介紹希特勒青年團運動和其他一些被希特勒第三帝國利用負責向德國年輕人灌輸納粹理論的青年組織的紀錄片。
4,《納粹軍校》。本片透過歷史的視野去研究二戰中那些青年學生是如何被召募到那所學校,如何接受那些所謂的精英教育。影片表現了將青少年納入納粹體制後的震撼與覺醒,除了表現殘酷的一面外,對於弗萊德里希和阿爾伯特的友情也作了深入的刻畫。
5,《帝國毀滅》。本片是德國電影史上耗資最高的電影,根據歷史學家費司特的巨著《希特勒的末日》改編而成,電影一改德國電影一慣將阿道夫·希特勒當成時代背景人物的模式,首次正面特寫希特勒和他的納粹帝國瓦解前的12天。
6,《希望與抗爭》。改編自二戰期間德國國內青年人抗爭的真實事件,導演運用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段、譜寫了一曲在二戰時期的壯麗悲歌,影片所有元素的運用,使本片達到很高藝術體現,極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