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勝利日俄羅斯電影院

勝利日俄羅斯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11-20 09:57:36

⑴ 蘇聯的一部二戰題材電影,時長大約七小時。

莫斯科保衛戰
上映年份:1985年
劇情:
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曾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片從德、蘇雙方的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地展示了莫斯科保衛戰。該片最經典的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⑵ 俄羅斯勝利日是哪一天

俄羅斯勝利日是5月9日。

俄羅斯勝利節(День победы)既「勝利日」,是前蘇聯為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而設立的紀念性節日。每年的5月9日是原蘇聯時期衛國戰爭勝利,德國投降書生效的日子。俄羅斯獨立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並改稱為勝利節。

1995年4月19日,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了永久紀念勝利日的法令,規定5月9日為全民性節日,全國放假一天。2015年3月1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辦公室稱,默克爾將不會出席2015年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但計劃於2015年5月10日訪問莫斯科。

俄羅斯是蘇聯的面積最大一個加盟共和國:

1917年十月革命後,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1922年末,蘇俄與 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其它蘇維埃國家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取代蘇聯在聯合國位置,繼承了蘇聯的政治遺產。即現在的俄羅斯全稱為「俄羅斯聯邦」,在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正式獨立,是蘇聯及其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俄羅斯

⑶ 烏里揚諾夫的個人經歷

1950年畢業於史楚金戲劇學院,曾從事話劇演出 。2007年29日在莫斯科新處女墓落葬,他在經過長期的重病折磨後於3月26日病逝,享年79周歲。他以在大型戰爭片、史詩片中成功地塑造蘇聯元帥朱可夫的形象而享譽影壇。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出生在鄂木斯克州的別爾加馬克村,1950年畢業於史楚金戲劇學院。烏里揚諾夫的演員生涯始於1950年,後來他又成為導演。烏里揚諾夫自1987年起擔任葉夫根尼·瓦赫坦戈夫國立模範劇院的藝術指導,並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由於劇院未能找到合適的藝術指導人選,烏里揚諾夫晚年雖重病纏身但卻一直沒有退休。
烏里揚諾夫在多年從影生涯中塑造了大量個性鮮明、令人難忘的角色,在蘇聯和許多其它國家享有盛譽。他參演的許多影片被奉為蘇聯影片經典。
反映莫斯科地鐵第一代建設者風貌的影片《志願者》(1958年)使烏里揚諾夫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
烏里揚諾夫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塑造了許多深刻重要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有:《主席》(1964年)中的主人公、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卡拉馬佐夫兄弟》(1968年)一片中的德米特里、根據布爾加科夫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逃亡》(1970年)一片中的白軍將軍恰爾諾塔。但是烏里揚諾夫在銀幕上塑造的蘇聯傳奇軍事統帥格奧爾吉·朱可夫元帥的形象使他贏得了蘇聯人民的特別喜愛。烏里揚諾夫本人介紹說,朱可夫元帥親自同意他出演這個角色,烏里揚諾夫也因此享有了「蘇聯電影元帥」的美譽。
烏里揚諾夫在當代俄羅斯電影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他的晚期作品中包括深受觀眾喜愛的《伏羅希洛夫射手》(1999年)和《勝利日的故事》(1999年)。
烏里揚諾夫在影片《伏羅希洛夫射手》中飾演了一位老人,他因無助而感到絕望,於是拿起武器,為自己遭受凌辱的唯一的孫女報仇。
在影片《勝利日的故事》中烏里揚諾夫飾演一位老兵,他在闊別近半個世紀之後與當年曾並肩作戰的戰友於5月9日勝利節前夕相聚在莫斯科。
其父親——亞歷山大.安德烈耶維奇.烏里揚諾夫,偉大衛國戰爭參加者,擔任過農業勞動組合主席(註:農業公社、農業勞動組合最早產生於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它是集體農庄的前身)、塔爾市(Тар)蘇維埃執委會主席。母親——葉麗莎維塔.米哈伊羅夫娜,家庭主婦。妻子——阿拉.彼得羅芙娜.帕爾法尼亞克Алла Петровна Парфаньяк,俄羅斯功勛演員,在瓦赫坦戈夫劇院工作。女兒葉蓮娜是一名畫家。外孫女兒名叫麗莎。

⑷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⑸ 當代俄羅斯電影的商品描述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曾是國家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電影,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同樣沒有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在經歷了分解組合、重新結構之後,今天的俄羅斯電影已經進入市場經濟的軌道,並朝著電影、電視、錄像一體化的新的市場模式平穩發展。
然而,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俄羅斯電影經歷了重重危機,創作思想混亂,生產水平下降,原有的發行放映體系遭到破壞。在國外電影的猛烈沖擊下,國產電影失去了競爭能力,觀眾流失、市場被占,俄羅斯電影處在發展維艱的地步。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上至國家電影領導,下至電影界人士都在關心討論的主要話題,也是電影工作者面對的最為迫切的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前蘇聯電影曾是世界電影藝術中獨樹一幟、自成學派的電影流派。它曾以鮮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藝術性和深受觀眾歡迎的觀賞性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否定過去的傳統,全面倒向西方。在學習西方、模仿西方的電影創作過程中,由於技術及經濟財力的不足,不但不見成效,反而降低了影片質量。為提高電影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力,電影工作者開始向傳統回歸,講究敘事語言和影像造型。這些特點已經體現在青年導演的影片之中。
為了方便讀者,書後附有「1991年至2003年俄羅斯的主要電影片目」。 書評
本書是一本研究俄羅斯電影轉軌過程中得失成敗的專著,其所談論的諸多內容與我國當前影視界面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頗值得注意。
該書對俄羅斯電影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電影作為一個產業,在近十多年中經歷的危機;二是電影創作經歷的題材、樣式、風格等的變化。作者通過對影視作品創作傾向、題材風格、影像造型的研究,探索轉型期俄羅斯電影的創作規律。
前蘇聯電影是世界電影藝術中獨樹一幟的電影流派,它曾經以鮮明的思想性、較強的觀賞性贏得觀眾的喜愛,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否定傳統,走上學習西方、模仿西方的創作道路。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俄羅斯電影經歷了重重危機,影片失去了競爭力,觀眾流失,市場被國外影片佔領,俄羅斯電影一度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本書對如何提高本國電影競爭力,使之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等問題做出探討,以期盡快「使更多的觀眾回到影院」。 李芝芳,女,1950年生,藝術學博士。陝西省藍田縣人。1975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學院。1986年由國家公派到前蘇聯格拉西莫夫國立電影學院讀研究生。1991年獲藝術學博士學位回國。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工作,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歐美同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前蘇聯、當代俄羅斯電影研究。著有《俄羅斯電影透視》一書,並參加了《電影大網路》、《世界電影鑒賞辭典》、《蘇聯影人錄》的編寫工作,合作編譯的書有《戰爭題材蘇聯電影評論匯編》。翻譯發表的俄羅斯電影劇本有《勝利日的故事》及《柔情年華》,並就當代俄羅斯電影發表了若干論文及翻譯了大量理論文章。 前言
第一章俄羅斯電影經歷的危機
第一節前蘇聯電影改革的失敗
第二節電影生產、發行、放映的轉型
第三節俄羅斯電影的困惑
第二章電影走出危機的模式
第一節國家對電影的支持
第二節俄羅斯的獨立、民營電影
第三節電影走向復興的嘗試
第三章文化思潮與電影創作趨向
第一節「反思電影」:對前蘇聯社會的否定
第二節社會電影:對現實社會的揭示
第三節戰爭電影:對戰爭的不同闡釋
第四章意識表達與電影語言風格
第一節作者電影——個人意識的表達
第二節情節劇電影的敘事結構
第三節改編電影的風格探索
第四節喜劇電影的語言迷失
第五章動作建構與銀幕人性展示
第一節黑手黨電影中的主人公形象
第二節俄羅斯新貴的銀幕形象
第三節動作電影中匪徒形象的變化
第六章藝術探索與電影多元化結構
第一節導演結構與創作多元化的體現
第二節米哈爾科夫:帝國風格的電影語言
第三節索庫洛夫:生與死的哲學思考
第四節羅戈日金:刺激到幽默的語言變化
附錄一:俄羅斯重要影片目錄
附錄二:參考書目

⑹ 俄國標記在掛歷上的節日有哪些

俄羅斯的節日實在是多,尤其是年頭歲尾那段時間,好像過幾天就有一個節日。一位俄羅斯人開玩笑說:「俄羅斯的節日多得讓政府部門的官員光顧著休息,都沒有時間正常工作了。」

有人統計過,俄羅斯人在一年之內要過80多個「五花八門」的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節過,其中有10多個節日是「正式」的,像1月1日的新年、7日東正教的聖誕節和13日俄歷的新年;2月23日的祖國保衛者日(原蘇聯建軍節);3月8日的國際勞動婦女節;5月1日勞動者團結日(原國際勞動節)、4日東正教復活節和9日衛國戰爭勝利日;6月6日的詩歌節、12日的國慶節以及6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青年節;8月第二個星期六的體育節;9月1日的知識節;11月4日的和睦和解日;12月12日的憲法日。
1月1日:新年

1月7日:聖誕節(東正教)

1月25日聖*達吉婭娜節(大學生節)

2月23日衛國者節(軍人節),或男人節

2月底-三月初:謝肉節(送冬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底-4月初:復活節

4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科學節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復活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5日:報刊節

5月9日:勝利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12日:獨立節

6月26日:俄羅斯青年節

7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漁夫節

8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體育愛好者節

8月27日:俄羅斯電影節

9月1日:知識節

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教師節

11月4日:人民團結日

11月7日:十月革命節

11月10日:警察節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2月12日:俄羅斯憲法節

12月25日:聖誕節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有許多行業性的節日,幾乎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有自己的節日。比如宇航節、印刷節、無線電節、邊防戰士節……

⑺ 請問俄羅斯五一和勝利日分別放幾天假

俄羅斯——

5月1-3日全國放假,屆時各政黨都會齊聚紅場進行演講等,普通市民會舉行遊行。

莫斯科迎接勝利日 政府決定7日至10日放假4天

東方網 (2005-05-06)

東方網5月6日消息:對俄羅斯人來說,5月9日是個重要的節日———勝利日。今年適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這一節日具有了一層特殊的意義。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莫斯科將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應普京總統邀請,中國、美國、獨聯體和歐盟成員國、印度、聯合國等50多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代表將出席此次慶典。

為了迎接勝利日,莫斯科早早便開始了各項准備工作。許多市民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自發組織義務勞動,清掃街道,美化市容。市區不少重要建築物粉刷一新,道路兩側的草坪也裝點著鮮花。市中心許多商業廣告牌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慶祝勝利日宣傳畫和緬懷光榮歷史的老照片,印有「統一的俄羅斯,強大的俄羅斯」字樣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這一切充分表達了俄羅斯人民振興國家的美好願望和雄心壯志。

克里姆林宮旁的紅場上,由紅、藍、白三色椅子搭成的觀禮台構成了一面巨大的俄羅斯國旗。歷史博物館前,朱可夫元帥雕像後面將掛起一排蘇聯元帥畫像,上面的橫幅是「光榮屬於偉大衛國戰爭的統帥們」。

勝利日前夕,莫斯科許多商場為老戰士提供優惠商品,一些服務機構免費上門幫助老戰士打掃衛生,電視里播放的影片大都是戰爭題材的蘇聯老電影,「may9.ru」也成了點擊率最高的網站之一。這些天,市民們紛紛到博物館和烈士墓參觀、獻花,緬懷在衛國戰爭中死難的同胞。在無名烈士墓前,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手捧鮮花,凝神佇立。記者上前詢問得知,他是在悼念在戰爭中犧牲的親人。這位老人眼含熱淚說:「勝利日是蘇聯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人在戰爭中傷亡。」

在市政府、學生組織以及新聞媒體的共同策劃下,莫斯科發起了一場鼓勵市民佩戴「喬治絲帶」的活動。據組織者介紹,這種黃黑條紋相間的絲帶象徵著人們對先烈的追思和對勝利的自豪。如今,莫斯科街頭到處可見佩戴著「喬治絲帶」的市民,不少人還將絲帶系在汽車天線上。

9日的閱兵式上,除各軍兵種隊伍外,2500多名老戰士將乘坐特製的仿二戰時期軍用卡車通過紅場。受閱人員已經多次利用深夜時間在紅場上進行演練,目前他們正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個機場進行最後的綵排。

迎接勝利日的熱潮正從莫斯科傳向俄羅斯各地乃至國外。70名老戰士已經乘專列從莫斯科前往柏林,重溫當年打敗法西斯的戰斗歷程;「明斯克」號登陸艦准備從俄羅斯西部的加里寧格勒出發,進行為期3天的波羅的海「緬懷之旅」。屆時,艦上30名衛國戰爭老戰士將把花圈拋向大海,寄託對陣亡戰友的哀思。

為了保證全國人民共同歡度勝利日以及有關慶祝活動的順利進行,俄羅斯政府決定7日至10日放假4天。莫斯科增加了公交車班次,地鐵也延長了運營時間。據初步統計,參加莫斯科勝利日慶典的人數將達到700萬,僅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就有近3000人。莫斯科市政府正全力做好安全保障的准備工作。勝利日到來前,將有兩萬多名警察走上街頭晝夜巡邏,另外還有9000名警察隨時待命。莫斯科市政府一位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充滿信心地表示,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是一次和平的盛會,各項活動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來源:人民日報)

⑻ 俄羅斯軍樂勝利日歌詞及中文譯文

這首進行曲原是一首軍樂曲,創作於1912年,是為「送郎上戰場」的所有巴爾干婦女而作。當時巴爾干發生政治危機,巴爾干各國掀起了從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爭取自由的斗爭。作者瓦西里·伊凡諾維奇·阿伽普庚當時是沙皇軍隊的一名司號手。

到了國內戰爭年代,這首進行曲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為它流傳極廣,白軍和紅軍都用它的曲調來各自填上新詞——白軍號召為永世基督的俄羅斯而戰,紅軍則號召在托洛茨基的指揮下與舊世界決一死戰。但是,在國內戰爭結束之後,這首曾被敵對雙方都利用過的樂曲從此被打入冷宮。

20年代初,阿伽普庚受聘為唐波夫省全俄肅反委員會樂隊長,1922年,他和樂隊被調至莫斯科,從此他一生和部門的軍樂隊聯系在一起。

衛國戰爭開始後,在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檢閱中,由阿伽普庚指揮莫斯科衛戍部隊的混成樂隊。《斯拉夫婦女送行曲》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是在《雁南飛》,這部影片獲得了許多國際電影節獎。

1964年,這位沒受過專業訓練的、自學成材的音樂家去世。

1995年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世界上許多國家元首聚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軍樂隊就輪番地演奏《斯拉夫婦女送行曲》和《勝利節》。

它激勵著千千萬萬的蘇軍戰士,告別親人奔赴前線.在北起巴侖支海,南至裏海寬達2000多公里的漫長的戰線上,蘇聯紅軍為了祖國進行著拚死的抵抗.

這部作品原是一首沒有歌詞只有題目的軍樂曲。但很快就有人爭相為它填詞,於是就出現了不同的填詞版本。相對於以明快、樂觀的大調作為基調的一般進行曲而言,阿氏的這首作品無異特色鮮明:它以降E小調貫穿全曲,一開始就給人以某種悲愴的感覺,但旋律激動人心,聲聲催人奮進;既表述了凄婉的離別之情,又預示了這場正義戰爭必將戰勝邪惡。樂曲在阿氏所在的第7騎兵團首演後,立即得到俄國和巴爾干、東歐各國的軍隊和民眾的熱烈歡迎,紛紛演奏演唱。特別在俄羅斯,它幾乎是家喻戶曉、巷陌皆聞。老百姓大都親切地稱它為《斯拉維揚卡》,也就是「斯拉夫女人」的意思。由於它主要是在沙俄軍隊中演奏和演唱的,愛國主義往往和維護皇權攙和在一起。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不少填詞就直接歌頌起沙皇俄國來。特別是當國內戰爭一開始,有的填詞把矛頭直指被稱作「叛逆者」的紅軍。所以,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的整個蘇維埃年代,直到赫魯曉夫「解凍」,這首曾為白軍所傳唱的樂曲在公開場合是被禁演、禁唱的。
阿伽普庚本人在國內戰爭年代參加了紅軍,1918年在紅軍第1騎兵團組建了銅管樂隊,參加過明斯克等城市的保衛戰。國內戰爭結束後,阿氏於1920年回到唐波夫,擔任當地安全部門軍樂隊的領導工作。1922年夏末,阿氏和他的樂隊奉命調到莫斯科,阿氏出任國家政治保安局的一個軍樂團的藝術指導和指揮。
1924年,阿伽普庚率他的樂隊參加了列寧的葬禮。衛國戰爭甫始,阿氏出任捷爾任斯基獨立摩托化步兵師軍樂總團團長。
1941年冬,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嚴峻形勢下,斯大林毅然決定在11月7日按慣例在紅場舉行傳統的閱兵式。奉命擔任閱兵式混合樂隊總指揮的就是阿伽普庚。受閱士兵聆聽完斯大林的講話之後,在軍樂聲中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
翻譯大師薛范堪稱完美地配譯成了中文並於1997年結集出版。從此,《斯拉夫送行曲》就在中國大地落戶了。
蘇聯解體後,盡管各種政見南轅北轍,但《斯拉維揚卡》作為一首優秀的俄羅斯愛國主義的樂曲卻得到了全社會的公認和追捧。在盛大的日子裡,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會奏響《斯拉維揚卡》,但一般都不帶歌詞———這似乎是在說明:樂曲的感人之處,它的生命力,確實更是在歌詞之外。在1995年和2005年世界各國政要雲集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和60周年的兩次慶典上,都幾次奏響了《斯拉維揚卡》。2000年曾有人建議把它作為俄國國歌。與此同時,世界五大洲的許多國家都演奏了它,並給予了好評: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知名的進行曲之一。

中文歌詞
瓦.阿伽普庚 曲
維.費奧多羅夫 填詞
薛范 譯配

這一首進行曲振奮人心,
憶當年侵略軍壓邊境,
戰士們別家園,登上列車,
這首歌伴他們去出征。
四一年唱著它保衛莫斯科,
四五年唱著它進柏林,
俄羅斯站起來,萬眾一心,
多少年經風雪、歷艱辛。
假如 有一天
敵人來進犯,
我們 為祖國
奮起投入神聖戰爭——戰爭!

田野麥浪滾滾,
祖國大步向前進。
戰勝那災難,
贊美那勞動,
保衛住幸福和安寧;
戰勝那災難,
贊美那勞動,
保衛住幸福和安寧——安寧!

⑼ 5.12俄羅斯什麼節日

5.12俄羅斯沒有什麼重要節日。
俄羅斯重要節日如下:

俄羅斯的節日2月22日是俄軍的建軍節。2月23日,原為前蘇聯的紅軍節。1991年,蘇聯解體,這一節日改為俄軍建軍節,並將日期改在2月22日。
過去,每逢這一節日,國家都要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俄羅斯不再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但是,國家和政府主要領導人在節日時,都要到紅場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舉行儀式,晚上燃放焰火。一些政黨、社會團體仍然自發地組織,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慶祝活動。這一天,國家定為公休日。
3、婦女節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這是一個全世界各國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民主、解放而斗爭的慶祝日。這一天,女職工通常能享受一天的假期。在家裡,丈夫通常要把作飯等家務勞動全包下來,讓妻子休息。
4、勞動節
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按規定,這一天放假。同時組織各種慶祝和游藝活動,或者舉行群眾性遊行。以往,這類活動有政府組織,遊行隊伍中包括各企業、機關的代表。除政府組織的慶祝活動外,各種不同政見的組織者、勞工團體往往在這一天也自發地組織各種慶祝活動,闡述各自的政見,擴大本組織的影響。各種俱樂部都要舉行內容豐富、色彩繽紛的娛樂活動,節日情緒很高。
勝利節
勝利節定在5月9日。這是原蘇聯時期,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戰勝德國法西斯的紀念節日。俄羅斯獨立之後保留了這個節日,並改稱為勝利節。每年這一天,莫斯科都要舉行隆重的集會和閱兵式慶祝勝利。國家領導人前往紅場的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圈,進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鳴放禮炮,紀念死難者。同時,燃放焰火,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的勝利。
詩歌節
6月6日是俄羅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的誕生日。這天,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這里,參加詩歌節紀念儀式和賽詩會。全國各地也都舉行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國慶節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通過並發表了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脫離蘇聯,主權獨立。這一天便被俄羅斯定為國慶節。俄羅斯人在這一天並沒有舉行什麼特別的慶祝活動。政府也沒有組織什麼正式的慶祝儀式。但是,6月12 日被定為公休日。
三聖節
三聖節在復活節後第50天,又稱聖降靈節,是東正教中的一個重大節日,和斯拉夫人的悼亡節結合在一起,民族色彩濃重,流傳很廣,是俄羅斯民間最重要的夏季節日,最受青年人喜歡。節前,屋內外、院內外和街道上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家家房前都擺著樺樹,室內也用樺樹枝裝飾起來。姑娘們成群結隊到森林裡去採集各種葯草。節日這天,青年們從教堂出來後,吃點兒飯,稍事休息,就聚集在一起到林中去編織花環、游戲、跳圓圈舞並把編好的花環掛到樺樹上,放聲高歌,然後各自回家。這是慶祝活動的第一部分,稱為編花環。此外,要燒篝火,准備一定的菜餚,如雞蛋、火腿、乳酪、酸奶以招待客人。第二部分是解花環。一個星期後,人們重新聚到同一空地上,唱歌、游藝、跳圓圈舞,然後開懷大吃。吃飽喝足之後,從樺樹上取下節日那天編織的花環,戴在頭上,而後做個木偶,並將其穿戴起來,稱為伊凡·古巴拉。大夥兒載歌載舞,歡樂地走到附近的江、河、湖、塘邊,把伊凡·古巴拉扔入水中,接著把花環也扔入水中。在扔花環入水時,還伴有"猜猜看"游戲。誰的花環沉入水底,誰心中的願望就能實現。
青年節
每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的星期日是青年節。節日這天,男女青年們興高采烈地參加各種慶祝活動。有些地區的青年在這一天開展各項義務勞動,大搞清潔衛生或者植樹造林。有些地區舉辦各種文藝演出會、聯歡會。有的年輕人利用節日的喜慶氣氛舉行婚禮,使得節日更加熱鬧。
體育節
每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體育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舉行帶有地方色彩的群眾性體育比賽。
折疊編輯本段知識節
9月1日是知識節。這一天是全國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成千上萬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迎入通往知識寶庫的學校大門。因此,人們習慣稱這一天為知識節。
12、十月革命節
11月7日是前蘇聯的國慶節,作為傳統節日依然保留了下來。過去,這一節日要舉行隆重的大節日,甚至平民百姓也要在家中大辦節日宴席。政府有組織的慶典和各種娛樂活動已經取消,但是許多政治組織、群眾團體依然自發地組織起來,舉行各種慶典活動,甚至遊行。莫斯科紅場依然萬頭攢動,群情激昂,勝過平時。
憲法節
12月12日是憲法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相當一段時間內依然沿用70年代制定的憲法,盡管其間這部憲法經過多次修改,但是已經不適應於發生根本變化的新形勢。這是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1994年9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頒布命令,將該12月12日定為憲法日,每年12月12日放假一天。不過,沒有任何慶祝儀式。
14、 國際文化藝術節
國際文化藝術節是近代陸續興起來的,主要為國際文化交流性質的盛會,可以使俄羅斯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也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俄羅斯文化的精華。如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莫斯科之星藝術節、俄羅斯之冬藝術節等等。這些節日大多每隔幾年定期舉行,有的和俄羅斯傳統節日結合在一起,每年舉行。
行業節日
行業性節日在俄羅斯很多。幾乎各行各業的人都有自己的節日。比如,宇航節--4月12日,印刷節--5月5日,無線電節--5月6日,邊防戰士節--5月28日,教師節--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另外,還有礦工節、廚師節、建築工人節等等。這類節日中,一部分具有全國性質,有固定日期,一般是在與其鄰近的休息日舉行慶祝活動。一部分只具有地方性質,在某種行業最為發達和有歷史傳統的地方才有重要意義。一部分則沒有固定日期。這類節日的慶祝活動包括兩部分,即慶典和群眾性娛樂。
16、送冬節(謝肉節)
新年後第二個最熱鬧的節日是送冬節。送冬節是四季節日之一,節期約在2月末、3月初,為時一周。送冬節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節。人們認為冬去春來是春神雅利洛戰勝嚴寒和黑夜的結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人們用烤成金黃色圓形小薄餅祭祀太陽,晚上則燃起篝火,燒掉用稻草紮成的寒冬女王像。人們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節日期間吃黑麥烤制的犁形、耙形大麵包。第一天播種時,人們帶著麵包、鹽和雞蛋下地,當牛馬犁出三條壟溝時,人們吃掉一部分麵包和鹽,其餘的喂牛馬。又把雞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祈求保佑。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無力取消這一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周。教會把這一周稱為無肉周或乾酪周,因為在這一周里人們仍然可以吃葷食或乳製品,這一周過後,進入大齋期,人們將不得吃肉食和乳製品,故稱謝肉節,意為大齋之前向肉食告別。謝肉節持續7天,每天各有其名,慶祝方式不盡相同。星期一為迎春節。家家戶戶煎制圓薄餅,作為節日的必備食品,吃時佐以魚子、酸牛奶等。星期二為始歡節。人們邀請親朋好友家的未婚姑娘和小夥子們一起娛樂,為他們牽線搭橋,提供挑選意中人的機會。星期三為宴請日。岳母宴請女婿。星期四為狂歡日。慶祝活動達到高潮。人們在大街上舉行各種狂歡活動,開懷吃喝,盡情歡樂。星期五為新姑爺上門日。新女婿宴請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餅。星期六為歡送日。人們載歌載舞把象徵寒冬女神的草人用雪橇送往村外燒毀,在這一天新媳婦要拜訪丈夫的姐妹。星期日為寬恕日。人們走親訪友,拜訪鄰里,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這個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徵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節日期間跳的圓圈舞依然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民間舞蹈形式。節日里,各地還舉行化裝遊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樺樹節
四季節日的第二個節日是樺樹節,節期在俄歷每年6月24日。樺樹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節。夏至節本在6月22日,這一天太陽在空中達到最高點,此節日帶有太陽崇拜的色彩。在農村,此時夏季來臨不久,農民辛勞一春,稍得清閑,因此要歡慶一番。民間的慶祝活動體現了水火崇拜。人們身著節日盛裝,頭戴花環,圍著篝火唱歌跳舞。有人從篝火上跳過,或燒掉舊衣服,以消災辟邪,強身祛病。人們還把樺樹枝與祭品一起投入湖中,祈求神靈保佑豐收。少女們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花冠上,放進河水中,誰的蠟燭燃得最久,誰就被認為是將來最幸福的人,她們還按照花環漂動的方向占卜自己的婚事。古代,俄羅斯過夏至節時還要到森林中尋找兩株距離很近的小白樺樹作祭祀用。有的地方則用花環、綵帶裝飾一株小白樺的風俗。後來東正教把夏至節與聖三主日結合在一起,將時間改在6月24日,因為東正教在這一天紀念施禮約翰誕辰。節日期間教堂用樺樹枝裝飾起來,教徒們也手持樺樹枝來做禮拜。民間還把這一天看作是悼亡節,都要去上墳。夏至期間正是草木繁盛、氣候宜人的季節,人們都在戶外舉行歡慶活動,特別是青年人,因此到了蘇維埃時期夏至節變成了蘇聯青年節。這一天歡慶又離不開樺樹,於是從1964年起又被稱作樺樹節,或者"俄羅斯小白樺節"。白樺樹成為俄羅斯民族的象徵是有其歷史淵源的。11-15世紀許多古羅斯文獻就是刻寫在樺樹皮上的。不少俄羅斯作家都懷著深厚的感情描寫過白樺樹,在俄羅斯人看來,樺樹是那麼秀美,挺拔。樺樹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用樺樹枝、矢車菊、鈴鐺裝飾房間。節日里還要舉行聯歡會,女主持人被稱作"小白樺",還有化裝遊行,遊行隊伍簇擁著樺樹,真是處處有白樺樹。

閱讀全文

與勝利日俄羅斯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