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部很經典的黑白片二戰潛艇戰電影好像叫《海狼》大家有知道的么
重溫經典——《血戰大西洋》
記得在很久以前,偶看過一部影片,是黑白的,叫《血戰大西洋》。是描寫盟軍援蘇商船運輸隊的,美國「自由輪」船隊在往蘇聯運送軍事物資時,遭到德國狼群潛艇圍攻,多數被擊沉,隊形被打散。船隊總指揮下令解散隊形,各船自由行動。其中的一艘自由輪經歷過沿途德國潛艇和飛機的輪番打擊後。勝利抵達蘇聯目的港的故事。 裝載十萬桶汽油的美國自由號不幸被德軍潛艇擊中,船員們互相幫助集體棄船逃生,重建自由號後,為了不讓德軍發現共同運送戰爭物資的其它七十三艘商船,自由號成員全體集中奮戰,引開敵人,擊落敵機, 撞沉敵潛艇,將戰爭物資成功送往蘇聯。
以前也看過專門描寫盟軍運輸隊與德軍狼群之間戰斗的書籍,叫《Black May》(《黑色五月》)。是用一種日記的形式記錄的一次運輸船隊的作戰行動。作者通過記錄護航運輸編隊與德軍潛艇的較量以及沿途發生的驚險刺激的故事來作為該書的賣點。然而通過比較偶發現,兩者還是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以盟軍的護航運輸編隊與德軍的狼群周旋作戰為題材,只是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同罷了。然而描寫的對象只有兩個,一個是運輸編隊,另一個是德軍的狼群。
看這部影片還是很早的時候,作為黑白影片的《血戰大西洋》本來是引不起偶的興趣的,但是他描寫的題材卻引起了偶的興趣,於是饒有興致的觀看了這部影片。發覺作為一部黑白影片,還是有可看的東西的。
由於拍攝年代久遠,所以影片的質量不是很好,另外由於影片描寫的戰斗故事大多發生在夜晚,加上是黑白電影,所以畫面的質量還不是很令人滿意。稍有軍事知識的人都知道,盟軍援蘇運輸隊的航線要經過德軍控制的挪威瑞典等國家,加上北極航線本身惡劣的氣候環境,所以當時的條件還是十分艱苦的,海里有德軍潛艇的追蹤,天上還有沿岸機場起飛的德軍飛機的攔截,所以作戰環境比大西洋航線惡劣很多。而且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當時在德軍海空軍的封鎖下,戰爭初期到達蘇聯的運輸船寥寥無幾,那些物資也不過是一種道義上的援助和精神的象徵,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影片中的自由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他的征途。初期運輸編隊遭到沉重的打擊,多數運輸船被擊沉,剩下的也分散突圍,各自尋找航線往港口前進。
與其他影片的題材不同,本片取材於最平凡的一艘運輸船,在戰爭中,即使是幾萬噸的戰列艦也隨時有被擊沉的危險,更何況是基本沒有防禦能力的運輸船。當德軍發起海空聯合攻擊或者夜間偷襲的時候,往往讓大家促不及防,除了和敵人搏鬥以外,還要應付隨時出現的危險情況,記得影片中有這么一個細節,一艘波蘭的運炸葯的船就是在躲避中,差點與另一艘船相撞,而這類的情況還是常常發生的,可見危險是無處不在的。而且一到晚上就必須加倍小心,因為狼群常常趁著黑夜的掩護,尾隨運輸隊發動可怕的攻擊,而且是群起攻之。但是運輸隊的成員們毫不畏懼,奮勇作戰,利用運輸船上的防衛武器,與敵人奮勇搏鬥。在敵機的掃射下監守炮位,擊落許多敵機。面對浮出水面,炮擊運輸船的德軍潛艇,運輸船冒著自己沉沒的危險,奮勇的撞了上去,將一艘德軍潛艇攔腰撞沉。
此類等等的故事不過是整條漫長航線上的眾多潛伏的危機之一,面對兇狠的德軍潛艇,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飛機,船員們不但沒有掉頭逃跑,反而是更加堅定的朝著目的地港口艱難的前進著。一次次的挫敗敵人的進攻,一次次的化解航行過程中的險情。雖然有幾艘運輸船被擊沉了,但是餘下的運輸船依舊義無返顧的前進著,就像一個相敵人陣地沖鋒的戰士一樣,一海里一海里的前進著,直到目的地港口。
其實整部影片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也就是一般的戰爭片,再加上是黑白的,自然關注的人就少,但是偶覺得他的政治意義大於故事的意義。偶已經記不清他是哪國導演拍的了,估計是英美吧。在歷史上這條航線具有很特殊的意義,他聯系了整個東西部的盟軍戰線,歷史上的北極航線條件之艱苦是出了名的。但是作為盟軍陣線里的美英等國,出於道義和義務還是給予了蘇聯很大的援助,才有了本文中發生的故事,作為同盟國的一條重要的航線,他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給處於困境中的蘇聯帶去了大批的裝備和生產裝備的機器,或許戰後的蘇聯人不這么看,但是對於當時戰爭條件下的盟軍陣線而言,該航線的意義絕對是重大的,他為反法西斯,反納粹的正義戰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那些船員為了反法西斯陣線的勝利,為了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而放棄優越的條件,義無返顧的投入了當時這條公認的死亡航線,從一開始的極高的戰損率就可以看出這條航線的艱苦之處了,而且是在當時強大的德國海空軍的眼皮底下,沖破封鎖,抵達勝利的港口,其精神上的意義遠大於物質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緊密的團結了盟軍陣線,為反法西斯戰勝的最後勝利,付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② 炮擊英艦紫石英號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揚子江突圍記》,一部戰爭片,講述英國人眼中的紫石英號事件,該片由米歇爾·安德爾森執導,理查德·托德、威廉·哈特奈爾、阿基姆·坦米羅夫主演,電影於1957年出品。
改編自揚子江事件,二戰結束後紫石英號被編入英國遠東艦隊,駐扎香港。1949年4月,紫石英號奉命開往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准備開戰時在此接走英國使館人員和僑民,從而引出的突圍故事。
(2)二戰護航隊的電影擴展閱讀:
紫石英號是改進型的黑天鵝級護衛艦,該級艦主要用於反潛作戰,紫石英號是英國建造的第26艘黑天鵝級護衛艦。紫石英號於1942年3月25日在開始鋪設龍骨,1943年5月7日下水,1943年11月2日正式加入英國皇家海軍,隨即投入北大西洋的反潛作戰。
紫石英號在二戰期間主要任務是反潛和為盟國商船隊護航。1945年2月20日,紫石英號在愛爾蘭鄧加文附近海域使用深水炸彈擊沉了德國潛艇U-1276,U-1276此前已經擊沉了一艘英國花級驅潛快艇,但未能躲過紫石英號的攻擊。
③ 是一部轟炸的電影,講幾架轟炸機去轟炸一個地方,有好幾架戰斗機護航的,那些戰斗機都有好幾層的,
你說的是《孟菲斯美女號》。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二戰空戰題材電影,盡管是一部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但是當我每次看到最後,當飛機起落架無法放下,全靠手搖的時候,機組成員們相擁在一起低聲唱著回家的歌曲,這時,我總是熱淚盈眶。感人的電影,強烈推薦。
以下是它的部分資料:
孟菲斯美女號
英文名:MemphisBelle
影片類型:動作/劇情/戰爭
片長:107min
劇情介紹
影片描寫了二次大戰中的1943年,10名飛行員駕駛B—17轟炸機飛越德軍上空轟炸既定目標的壯烈場面。這群朝氣勃勃的小夥子,剛剛完成了他們的第24次飛行任務,再飛一次可以返家了,久違的家在等他的,戰爭結束之後該做什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殘酷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無法向人表露的緊張和恐懼,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靈保佑。為此,他們視好運勝過一切,一塊護身掛牌,甚至是一條幸運皮筋,都可以使他們的心靈得以寄託。在緊張、無奈的等待之後,終於等來了出發的命令,滿載彈葯的飛行方陣穿過雲層,向目標靠近。主機孟菲斯美女號是戴尼斯為了紀念他在孟菲斯相識的女友而命名。在天氣惡劣、雲層密布,目標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戴尼斯為了保護無辜的生命和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畏死重新飛回,確認了目標。重創之下的飛機終於載著這群傷痕累累卻勝利完成使命的英雄的歸來。
④ 海戰電影聖典——《從海底出擊》
在DVD時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熱捧的海戰片《特種任務》,一時風頭無兩。我也好奇地查閱資料,哦,原來還有個名字叫《從海底出擊》,趕緊買來碟欣賞。看著看著就覺得眼熟,直看到那個嘲笑命運的結局時才猛然想起,原來自己十幾年前就在大院的閉路電視里看過。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麼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從此我特體諒那些喜歡《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歡《細細的紅線》,喜歡《U-571》而不喜歡本片的影(too)迷(young)。
《從海底出擊》根據作家洛塔爾·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二戰時期的布赫海姆是隨軍記者,他於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潛艇生活了數周,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獵殺荷蘭商船,也見證了U-96和U-572在暴風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將這次經歷整理成報告文學《海洋中的獵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戰結束後,他致力於海戰研究,積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傳體小說《船》(Das Boot),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圖集《 潛艇戰》(U-Boat Krieg,1976)和幾部中短篇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1977年的時候,他想把《船》改編成電影,找了幾位美國電影人洽談都不滿意,最後與本土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從海底出擊》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影片總造價為3200萬德國馬克(約合1850萬美元),由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投拍。預算中的大頭都用在了打造潛艇模型。現存唯一一艘IXC型潛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SI),彼得森參照它製作了兩艘VIIC型潛艇的全尺寸模型(長67米),一艘是帶有引擎的空殼艇,用於出港返港的的拍攝,後來在片尾空襲戲中被炸毀;另一艘按照原始圖紙完全復制了內部管道和機械設備,放在攝影棚內拍攝。
另外還製作了長度分別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長的模型用於海面行駛和下潛時的拍攝,主要拍攝地在黑利戈蘭島(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製片廠後面一個15x13x3.5m的水池中,通過液壓平台可傾斜45度,也能大力搖晃,以模擬遭受深水炸彈的攻擊,潛水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一部分操控,不過有位潛水員幹了三天就辭職了,因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暈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於遠景和海戰的拍攝。
彼得森對U型艇的結構非常著迷,盡力還原潛艇上的每一處細節。他說「模型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二戰U型艇上使用的那種真正的復製品」。布赫海姆的《 潛艇戰》圖集成為打造潛艇模型內外和重現潛艇兵生活的無價之寶,205張承載著歷史之重的珍貴照片被張貼在攝影棚中,替代了拍攝電影常見的故事板,美工依據這些照片布置了艇艙的內部場景。
U-96真正的艇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駕駛漢斯·喬希姆·克魯格(Hans-Joachim Krug)被請來擔任軍事顧問,為劇組提供諸多艇內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戰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演員的外貌盡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們理發剃須曬太陽,影片遵照故事線拍攝,讓攝影機記錄下演員胡須、頭發的生長和他們日漸蒼白的臉。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員一樣,四十餘名演職人員接受了如何在狹窄的艇艙快速移動的強化訓練,在潛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數月。本來攝影棚內的模型為了方便拍攝外壁是可以移開的,但彼得森希望讓演員真正感受到二戰潛艇兵在那種幽閉環境中難以忍受的生活狀態,堅持在艇艙的實際范圍內拍攝。
這些演員在拍攝期間都熟練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專業技能,比如扮演導航員的演員可以非常專業的使用六分儀測量經緯度。拍攝中也會出現意外:在U-96遭遇暴風雨的一場戲中,演員揚·費德(Jan Fedder,飾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從艦橋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員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攝影機仍在工作,彼得森沒有意識到出了狀況,他大聲回應:好主意,我們再拍一次!不過揚·費德摔成腦震盪還斷了幾根肋骨,顯然不能再拍了。
攝影師喬斯特·瓦卡諾(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攝增強了狹窄空間內的真實感和動感,呈現出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並放大了整部電影的張力,這種真實感很多是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或未經設計的、演員本能的反應來實現的。影片拍攝的時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攝影機穩定器),為了在U型艇上獲得穩定的快速跟拍鏡頭,瓦卡諾專門設計定製了一台阿萊弗萊克斯(Arriflex)攝影機,並和他父親共同研發了一套陀螺儀系統,使攝影機在穿過艇艙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即便如此,當他不得不使用攝影機的觀景窗時,仍然需要戴好頭盔,因為會經常碰頭。
作曲家克勞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為影片譜寫出具有瓦格納風格的旋律,無論是伴隨著U-96在大西洋游弋還是遍體鱗傷地返航,都表現得格外悲壯與激昂,讓觀眾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他特意將「呯」「呯」「呯」的聲音融入到配樂中,即使對潛艇戰一無所知的人也會知道,「呯」的聲音意味著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潛艇被發現!
U型艇的船員大多是渴望冒險的年輕人,他們被納粹強大的戰爭宣傳所吸引,准備挑戰殘酷的大自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一開始他們沒有戰斗經驗,尚未了解戰爭的恐怖,他們表現得既不寂寞也不絕望,會為擊沉敵艦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暴風雨、飛機轟炸、軍艦追逐、深水炸彈的洗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海底戰爭的煉獄中,選擇是嚴峻的: 要麼存活,要麼滅亡——在海底,沒有傷員 。
穿越英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全片的高潮戲,U-96被戰斗機、驅逐艦重創後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壓使艙壁變形,海水倒灌,設備失靈,動力衰竭,船員們經歷16小時的漫長等待,氧氣即將耗盡,眼中充滿絕望。彼德森說:「我對影片的願景始終是展示戰爭的悲慘和可怕,並將精彩的故事和快節奏的動作場面相結合,將觀眾帶入到這些年輕士兵的體驗中」。而這個段落,則讓觀眾充分體驗到「當獵人淪為獵物時」(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懼。
二戰時期U-96的基地其實在法國聖納澤爾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時發現該港口早已乾涸,於是劇組改在拉羅謝爾港(La Rochelle)潛艇基地實地拍攝。有趣的是,當劇組再次抵達拉羅謝爾拍攝最後一場轟炸戲時,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殼模型,原來它被製片廠租給斯皮爾伯格拍攝《奪寶奇兵》去了。幾周後,已經破舊不堪的模型還給了劇組,還得劇組自己來修復。
《從海底出擊》籌備用了三年,製作耗時兩年(1979-1981)。彼得森說:「光拍攝就用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又用了一年,挺煩人的。但是隨著花費的時間越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將會收獲令人贊嘆不已的畫面」。最終,經過全體劇組成員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冷峻自省的戰爭片問世。
不過,製片方對於長達5小時(300分鍾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為90分鍾(一般電影的標准片長)。彼德森據理力爭,最終達成一致——剪輯為149分鍾的劇場版用於公映,並送去參加1982年的洛杉磯電影節;而5小時的原始未刪減版於1985年在西德電視台以6集電視劇的形式播出。
洛杉磯電影節放映《從海底出擊》前,製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戰中的敵對國觀眾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在洛杉磯這個擁有大批猶太人的城市。隨著片頭出現文字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四萬名軍人中,有三萬人葬身海底……」,觀眾席傳來一片噓聲和叫好聲。不過等到影片放映結束,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全場沉默好一陣才爆發出掌聲,觀眾被片中寫實的影像和對戰爭的反思所震撼,他們起立鼓掌,向這部前所未見的戰爭影片和德國影人表達敬意。《從海底出擊》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發行的最成功的外語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隨後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等六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聯邦德國電影銀片帶獎。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成為第一個憑借德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人,好萊塢從此為他敞開大門。
這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Karl Doenitz,後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發明的一種以小搏大的戰術,組建潛艇群襲擊同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其作戰方式是劃分多個作戰海域,每個區域布置數艘潛艇(3、4艘到20艘不等)進行巡航偵察,一旦發現盟軍大型船隻,「狼頭」潛艇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喚區域內和附近區域的潛艇向目標靠攏,一般是在晚上集體浮出水面進行炮擊(U型艇多裝有小口徑甲板炮,以節省魚雷)或直接魚雷攻擊,給予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狼群」戰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戰期間共擊沉同盟國2882艘商船,擊沉6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等149艘軍艦;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38艘商船,同盟國船隊因此損失巨大。當時英國人談狼色變,丘吉爾戰後談及潛艇戰時仍然心有餘悸:「戰爭中,我唯一感到的擔憂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們來說,潛艇的攻擊是最具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初期海上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卻在德國潛艇面前顏面盡失,海上四處游弋的U型艇不斷收割著獵物,盟軍運輸線遭受重創。「狼群」戰術打造出不少像奧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個月內擊沉47艘船,累計274,333噸)、沃爾夫岡·魯斯(Wolfgang Luth,擊沉46艘船,累計225,204噸)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擊沉36艘船,累計198.658噸)這樣的王牌潛艇指揮官。
潛艇部隊的驕人戰績讓德國百姓備受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志《信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新聞記錄片里也常有報道。另外,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工資與其他軍種同軍階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區別在於一些特殊津貼,所有這些補助加起來基本等同於基本工資的兩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質量的特殊訓練使得有才能的艇員可以獲得快速提升,戰時的人員損失也能很快得以補充,而軍銜的提升則帶來更豐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
U-96 ,於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執行過11次巡航偵查任務,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擔任艇長。威倫布魯克指揮U-96共擊沉25艘船(累計179,212噸),榮獲鐵十字勛章和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在十大王牌潛艇指揮官中排名第六。
潛艇內部環境封閉潮濕,動力和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高溫會在潛艇內部積聚至50攝氏度,高溫加上高濕度,使得船員的衣物經常處於潮乎乎的狀態。新鮮食品也很容易腐爛發霉,比如說麵包在一、兩周後就會長滿白毛,被船員戲稱為「兔子」。但總的說來,潛艇部隊的飲食水平較其他作戰部隊確實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數周的潛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悶,娛樂活動只有打牌或讀書。狹窄密閉的環境中柴油機產生的煙氣、腐爛變質的食物、廁所里的臭味和艇員身上的汗臭摻雜在一起令人無法忍受。最惡劣的工作環境莫過於主柴油機艙,U型艇普遍裝有兩台長達6米的柴油機引擎,柴油機工作時的噪音讓人發瘋,很多長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員都患有嚴重的聽力損傷、失眠和厭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3年,隨著同盟國護航艦只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偵查搜索技術不斷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再加上盟軍破解英格瑪密碼掌握了德軍潛艇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到1943年3月後,德國潛艇部隊的進攻勢頭被成功遏制,盟軍開始主動尋求戰機,U型艇的戰果在減少,戰損卻大幅攀升,曾經的捕獵者淪為獵物。
1943年5月,德國有41艘潛艇沉沒,鄧尼茨的兒子也在這個月里的一次戰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潛艇部隊,德國的潛艇戰完全喪失優勢。鄧尼茨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盡管大勢已去,但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卻一直苟延殘喘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真實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結束第11次巡航任務後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間總共擊沉27艘艦船(累計181,206噸),擊傷4艘(累計33,043噸)。在剩下的戰爭歲月中它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於1945年2月15日在德國威廉港退役,一個半月後,即3月30日當美國第八航空隊轟炸威廉港時,U-96在港內沉沒,殘骸在戰後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國海軍擁有57艘潛艇。
2 、從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海軍新服役的潛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國船廠新造的,10艘是從敵軍繳獲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國潛艇中,有863艘曾到過前線經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戰斗航行。
4 、在戰斗航行中潛艇共損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敵艦擊沉,20艘損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損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內因空襲和觸電共損失81艘潛艇,另有42艘因事故損失。
6 、在撤離海外基地和戰爭結束時有215艘潛艇由艇員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國撈起)。戰爭期間38艘潛艇因無法使用或陳舊而退役。11艘潛艇受傷後移交給外國海軍或被囚於外國港口。153艘潛艇在戰爭結束時被運到英國或同盟國港口。
7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累計14,408,422總噸位;擊傷264艘商船,累計1,989,703總噸位。
⑤ 二戰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故事,真實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
2020年7月10日,由美國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自導自演的戰爭電影《灰獵犬號》在流媒體平台上映,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發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和盟軍水面艦艇之間攻防戰的電影,是以真實 歷史 背景為基礎展開的一部戰爭題材大作。筆者印象中,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艦艇反潛戰視角為主線的潛艇戰電影。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並沒有收到影評人的好評,原因是"過多的海軍專業術語"。不過筆者看完以後覺得,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這個"缺點"正反映了製作方的專業和認真。這部電影對於海軍水面艦艇反潛作戰的描寫是相當精準和到位的,真實反映了早期海軍艦艇作戰的特點,相當良心!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虛構的美國驅逐艦:DD-548"灰獵犬"Uss Greyhound號的艦長。這艘"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一支由4艘艦艇組成的護航編隊的指揮艦,負責護送一支由37艘商船組成的船隊,橫跨大西洋將物資從美國運往英國。期間遭受以 "灰狼"號為首的德國潛艇群攻擊,"灰獵犬"號帶領護航編隊和德國潛艇鬥智斗勇,反復搏殺,終於完成了護送任務。91分鍾的電影只有片頭一段不到7分鍾的鋪墊,立刻就進入了故事的主線,緊張的海上反潛搏殺一刻不停貫穿全片直至結束,看得緊張刺激,懸念重重!
相信還有很多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筆者今天就不做過多劇透了。不過對於普通不懂軍事的觀眾來說,這本電影里很多情節的設定確實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筆者就從軍事的角度結合電影來聊聊當年的那場波瀾壯闊而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也方便大家觀影時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潛艇戰和"狼群"戰術
二戰時期有兩大戰場,太平洋戰場是大規模的海空登陸戰,主要作戰目標是太平洋上各島嶼的爭奪,地面戰規模較小,主要為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之間的對決。歐洲戰場主要為大規模地面戰,相比強大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實力較弱,所以發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戰主要為盟軍反潛作戰兵力和德國潛艇之間的反潛戰。
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摧枯拉朽般攻佔了大部分歐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而後德國開始向東攻擊蘇聯,形成了東攻西守的局面。英國作為西線盟軍最後的據點,是返攻歐洲大陸的橋頭堡,所以大量物資、裝備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加兩國出發運往英國,這條大西洋運輸線是維系英國生存的生命線,德軍為了穩固西線防禦,一直努力將其切斷。在1941年德軍損失了最後的大型水面艦艇之後,面對強大的英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德國海軍將潛艇這種非對稱型的作戰方式作為主要作戰模式,從而拉開了大西洋潛艇戰最激烈,也是最殘酷的一幕。
德國潛艇採取的以多艘潛艇在航線附近預設陣地埋伏,一旦發現船隊立即召喚附近潛艇集中攻擊,從而實現局部兵力優勢的戰術,被稱為"狼群"戰術。由於盟軍的運兵船多採用高速客輪,且有大量水面艦艇保護,攻擊不易,所以德軍潛艇的目標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節,只擁有少量護航力量的貨船編隊。一時間,大西洋上狼煙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戰略物資,包括美國生產的坦克、飛機、火炮、彈葯,在德國魚雷的爆炸聲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軍的潛艇戰使得盟軍往英國的戰略運輸受到很大威脅,也一定程度上推遲了盟軍返攻歐洲大陸戰役的啟動時間。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一支由37艘貨輪組成,代號"HX-25"的貨船編隊橫跨大西洋過程中。這樣的一支編隊自然是德國狼群的絕佳獵物,由於飛機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約50小時的航程沒有空中掩護,只能依靠護航艦艇提供護衛。而影片中的狼群數量達到7艘,護航艦只有4艘,兵力處於劣勢,要想成功守住編隊確實困難重重!
2. 二戰時期的潛艇戰攻防戰術
潛艇是一種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戰艦艇,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隱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沒的進行攻擊。其主要武器為魚雷,一般一艘二戰時期的德國U型艇可以攜帶24枚魚雷,通過潛艇頭部的四個魚雷發射管和尾部的兩個發射管發射,再裝填魚雷的時間約為10-20分鍾一枚,所以德國潛艇每次攻擊可以發射的魚雷數量為6枚。由於魚雷是在水下擊中艦船的,所以一條魚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擊沉一艘沒有防護的商船。
二戰時期的潛艇都還是常規動力潛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水面航行時用於提供動力和給電池充電,水下潛航時使用電池驅動電動機。一般潛艇水面最大航速為17-18節,水下最大航速為8-10節,連續潛航時間在最大航速下約為2小時,2-4節的航速下可以堅持10個小時,然後必須浮出水面進行充電。所以,當時潛艇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只有在進行攻擊的時候才會下潛進行隱蔽潛航。
二戰時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的攻防戰,可以說是一種互相看不見對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艦艇首先依靠雷達探測周邊海域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潛艇,在發現潛艇後快速向潛艇逼近,逼迫潛艇緊急下潛。如果潛艇下潛躲避,反潛艦就開始使用被動聲吶探測潛艇發出的機械噪音,在確定大概位置後,反潛艦打開主動聲吶向目標區域發射聲波(就是很多電影中的"咚……咚……"聲),並通過計算聲波撞擊潛艇後反彈回的時間,來精確測得距離、深度等信息。然後反潛艦要做的就是通過快速機動抵達潛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彈對潛艇所在區域進行覆蓋,以期其中的一兩枚可以成功擊中潛艇。整個過程中,雙方都無法目視對方,只能依靠聲吶數據進行判斷,所以並不能確保每次反潛攻擊都能成功,甚至無法完全確定攻擊是否有效。二戰時經常有潛艇被幾艘反潛艦連續攻擊,上百枚深水炸彈投下卻最終無礙的戰例發生,又或是水面艦沒有看見潛艇被擊毀的證據,而潛艇也未能返回基地,無故失蹤的情況發生。可以說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反潛戰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鬥智斗勇的"貓抓老鼠" 游戲 。
潛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無路可逃了!僅僅依靠一門甲板炮和幾門小口徑高炮,潛艇分分鍾會被反潛艦的各種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潛艇在交火中是不會浮出水面的。
潛艇的生存靠的是隱蔽,所以不會主動招惹水面作戰艦艇,在攻擊商船隊的行動中,潛艇首先需要躲開護航艦的攔截,將魚雷射向商船,然後借機偷襲護航艦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還是躲為上策。護航艦有時也會採用對可疑潛艇海域進行反復搜索的方式讓潛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隊開遠並轉向後再高速追趕編隊。而潛艇確認安全後再浮出水面時,編隊早已無影無蹤,這也是一種擺脫潛艇攻擊的辦法。但是這一方法在對付多艘潛艇的協同攻擊時就無效了,多個不同方向的威脅會讓護航艦顧此失彼,這就是狼群戰術的優勢。
3. 二戰水面艦艇反潛作戰主力:驅逐艦
二戰時期的反潛戰,除了航空反潛,最有效的反潛兵器就是驅逐艦。但早期的驅逐艦出現的目的並不是反潛,而是作為"雷擊艦"誕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噸,最早的驅逐艦是用於在戰列艦對戰過程中,高速沖向對方戰列艦隊形,向其密集發射魚雷,以小博大攻擊戰列艦,最起碼能打亂對方陣型,為己方戰列艦轟擊提供幫助。所以驅逐艦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節以上。
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具有絕佳的優勢,除了速度快,它的體型適中,可以安裝雷達和反潛聲吶等全套設備。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轉彎迴旋半徑小,便於在和潛艇的對戰中,快速佔領攻擊位置發起攻擊。對於當時的潛艇來說,驅逐艦就是潛艇的剋星,是潛艇最怕遇見的對手!
在電影中,護航編隊的4艘艦有3艘是驅逐艦。除了主角美國海軍"弗萊徹"級"灰獵犬"號,還有兩艘英國海軍驅逐艦"鷹"號和"哈里"號,這兩艘驅逐艦的特寫不多,從其單煙囪和雙聯封閉式艦炮判斷"鷹"號應該是1900噸級的英國K級驅逐艦,而"哈里"號有兩個煙囪,應該是一艘"部族"級驅逐艦,還有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迪基"號,從其外形怪異的艦橋判斷是一艘英國轉讓的江河級護衛艦,排水量1200噸,專門用於進行護航任務。這樣的護航力量對付一兩艘潛艇的威脅是足夠的,但遇到電影中這樣的狼群就捉襟見肘了。這4艘艦中"灰獵犬"號噸位最大(3000噸),速度最快(37節),是護航編隊的機動力量和指揮艦。整部電影中該艦不停在編隊前後來回穿梭,左撲右擋,獨自或協同瓦解了不少威脅。也難怪德國領頭的潛艇"灰狼"號要聯合其它潛艇在最後時刻主動對其發動攻擊,左右夾攻力圖解決這個護航編隊最強的保護者!因為一旦解決了"灰獵犬"號,整個編隊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潛艇戰從1939年開始,到1943達到高峰,於1945年落下帷幕。德國一共擊沉了超過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軍艦艇,總噸位超過2100萬噸,付出了800餘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這場殘酷的海上戰爭造成了交戰雙方近10萬人死亡,上千架飛機和數千輛坦克沉入海底,各種彈葯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納粹德國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最後,回到電影上來。這部電影對於反潛作戰的描述非常專業,是部不可多得的海軍題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後,對理解這部電影中的作戰環節會有所幫助。至於這部電影其它一些涉及情節的地方,過些日子等大家都看過電影後筆者再來解讀吧!
⑥ 轟炸東京電影叫什麼名字
《東京三十秒》是一部 1944 年的美國戰爭電影,由Metro-Goldwyn-Mayer製作。道爾頓·特朗博的劇本改編自泰德·勞森上尉 1943 年的同名書籍。
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四個月後,勞森是歷史性的杜立特空襲的飛行員,這是美國對日本的第一次報復性空襲。這次突襲是由美國陸軍空軍中校詹姆斯·杜利特爾計劃、領導和命名的在突襲後的第二天晉升為准將兩級。
Sam Zimbalist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和Mervyn LeRoy導演。
在書中,勞森目擊者講述了他的機組人員和其他在 1942 年 4 月 18 日執行任務的人所經歷的強化訓練、任務和後果。勞森駕駛的是「破裂的鴨子」,這是 16 年中的第七個B-25s從航母USSHornet上起飛。這部電影准確地描述了這次襲擊,並使用了轟炸機的真實戰時鏡頭。
情節:
珍珠港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陸軍空軍中校詹姆斯·杜利特爾(James Doolittle)命令 24架北美 B-25 米切爾中型轟炸機——連同志願人員——向佛羅里達州的埃格林菲爾德報到,執行為期三個月的秘密任務。
他們於 3 月 1 日抵達。其中包括由 Ted Lawson 駕駛的飛船。
他的機組人員包括副駕駛 Lt. Dean Davenport;Lt. Charles McClure,導航員,Lt. Bob Clever,投彈手,和下士David Thatcher,炮手機械師。
Doolittle 警告他們:這項工作是絕密的。他為他們提供了選擇退出的機會,特別是如果他們有妻子和家庭。勞森的妻子艾倫驅車前往埃格林球場與他會合。她懷孕了。他們非常相愛,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
強化訓練包括學習如何在僅 500 英尺長的跑道上起飛,由附近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的一名海軍飛行員教官教授。他們沒有被告知原因,猜測者保持沉默。勞森的飛機獲得了「破裂的鴨子」的綽號和與之相匹配的鼻子藝術。
一個漆黑的早晨,杜利特爾中校派他們在樹籬跳躍的高度越野飛行到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的海軍航空站。飛機立即裝載在航空母艦USSHornet上。
最後,杜立特揭示了任務:轟炸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和名古屋。承運人將在距離日本大陸 400 英里的范圍內運送它們。卸下有效載荷後,他們將繼續在國民黨控制的中國部分地區的指定著陸點,並在重慶重新集結。
第二天,他們了解了起飛程序:如果飛機發生故障,它將被推到一邊。尤里卡中尉與每個機組人員一起進行自己的轟炸。在倒數第二場簡報會上,杜利特爾警告說,任何無法應對不可避免的平民殺戮的人都應該退出,不要感到羞恥。
戰斗站的召喚每天兩次,在黎明和黃昏,當敵人的「豬船」(潛艇)出現時。當敵方水面艦艇確實發現護航隊時,船員們立即集結起飛——比計劃提前 12 小時。
日本上空是白天,到達中國時是黑夜。杜利特爾領導突襲,投下燃燒彈以標記關鍵目標。破裂的鴨子是第七次飛行。低空飛越海洋進入東京,穿過燃燒目標的煙霧,按計劃投下炸彈。高射炮在他們周圍爆發,但戰士無視他們。
勞森在黑暗和大雨中試圖降落在海灘上時,在海浪中墜毀。除了撒切爾,所有人都受了重傷。勞森的左腿暴露在骨頭上,麥克盧爾的肩膀也骨折了。
友好的中國人幫助他們,美國人在被護送通過日本控制的領土時面臨艱辛和危險。在沒有任何醫療用品的情況下,受傷的人忍受著可怕的痛苦,勞森的腿被感染了。他夢見艾倫。
興明村有一面紅十字旗幟。鍾醫生帶來了好消息和壞消息。他將把他們帶到他父親的醫院,大約 19 英里遠。壞消息是日本人俘虜了一名美國船員。匆匆進山,回頭一看:星明在燃燒。
老鍾醫生的醫院沒有外科醫生,但史密斯中尉的工作人員正在與自願擔任炮手的懷特中尉一起上路。日本人靠近,身強力壯的美國人離開,除了醫生。他使用他們擁有的單劑量脊髓麻醉劑將勞森的腿從膝蓋上方取下。它磨損得太快了。勞森昏倒,夢到艾倫。
切到女童子軍用普通話唱「星條旗」的合唱,慶祝勞森起床的第一天。他的額頭上有一道疤痕。當鍾大四博士送給勞森一個傳家寶手鐲給他的妻子時,勞森很困惑。他不記得談論過她。當他拄著拐杖踉踉蹌蹌時,一想到艾倫看到他這樣,他就心煩意亂。他們趕到長洲,與一架美國飛機會合,將他們帶回家。
杜利特爾將軍打電話給艾倫。她高興地抽泣著告訴母親泰德為什麼拒絕見她:「好像這很重要!」杜立特到醫院探望勞森,告訴他他有工作要做。
艾倫進來時,勞森喜出望外,忘記了缺腿,站了起來。他摔倒了,他們在地板上擁抱,都笑了。「當事情最糟糕的時候……我能看到你的臉,你美麗的臉。」他說。「我知道你要回家了,泰德。」
1、范·約翰遜飾Ted W.Lawson船長,The Raptured Duck 的飛行員;
2、羅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飾演下士大衛·撒切爾(David Thatcher),炮手機械師;
3、蒂姆·默多克 飾 Lt.Dean Davenport, 副駕駛;
4、Don DeFore 飾Lt.Charles McClure, navigator;
5、戈登·麥克唐納飾 Lt.Bob Clever, 龐巴迪;
6、菲利斯·薩克斯特飾Ellen Lawson;
7、Stephen McNally飾演 Lt.Thomas 「Doc」 White,史密斯中尉飛機上的炮手;
8、斯賓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飾演中校和准將吉米·杜利特爾(Jimmy Doolittle );
9、John R、Reilly 飾 Lt.Jacob "Shorty" Manch;
10、羅伯特·米徹姆 飾Lt.Bob Gray;
11、斯科特·麥凱飾David M、"Davey" Jones船長;
12、唐納德·柯蒂斯飾 Lt.Randall;
13、路易斯·簡·海德飾NavyLieutenantHenryMiller。
⑦ 海戰電影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如下:
1、《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是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尤爾根·普洛斯諾主演的戰爭劇情電影,改編自戰地記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傳。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
⑧ 准備10年,戰爭大片變網上首播,評分8.3!湯姆漢克斯:我心碎了
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戰爭大片,終於開播。
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的電影院依舊關門,相比之下,網路流媒體平台如火如荼。
7月10日,湯姆·漢克斯主演 的二戰海戰題材電影《灰獵犬號》, 在蘋果的流媒體Apple TV+上首播。
也許,就連湯姆·漢克斯這樣兩獲奧斯卡影帝的頂級演技派男星,也不會想到,有一天,他主演的電影會先在網上開播。
該片之前的海外媒體評分不太樂觀,7月10日正式上線開播後,口碑有小幅度回升,IMDB7.2分,爛番茄新鮮度78%。
湯姆·漢克斯的演技和敬業,再次得到影迷的廣泛認可。
自編自演的戰爭片,在一波三折後終於得以和觀眾見面,電影院里的「票房之王」湯姆·漢克斯,有了第一部在流媒體首映的電影。
但是,湯姆·漢克斯卻說:我的心徹底碎了。
這半年,對這位名氣和人氣享譽全球的影帝來說,過得並不平靜。
今年3月,湯姆·漢克斯和他的妻子,演員兼製片人的麗塔·威爾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麗塔當時陪同漢克斯在澳洲拍攝貓王傳記片。
好萊塢明星圈第一例確診,還是德藝雙馨的漢克斯夫婦。消息一出,震驚歐美 娛樂 界,中國影迷也擔心不已。
妻子麗塔,失去了味覺和嗅覺,嚴重惡心,高燒不退。漢克斯後來也說,當時想過自己已經63歲了,難不成就這樣掛掉了?
漢克斯和麗塔有完全不同的反應,漢克斯除了身體劇烈疼痛,精神極度疲勞外沒有特別的跡象。他的體溫沒有飆升,肺部也沒肺炎。漢克斯表示,自己不是早上起來擔心見不到第二天太陽的那種人,他很冷靜。
好在經過隔離和積極治療,兩人已經完全康復,漢克斯夫婦還將自己的血液捐贈給相關機構,以進行疫苗的相關研究。
但對他和其他電影人的影響,才開始慢慢浮現。
湯姆·漢克斯十分看重的二戰題材大片《灰獵犬號》,多次延期後,最終改變了命運。
今年5月, 這部遲遲沒有上映的電影被蘋果以7000萬美元的高價,從索尼手裡買入了15年的播映權。
如此大手筆,是蘋果為Apple TV+付出的最高一筆購片費用,不僅創下紀錄,也打破了湯姆·漢克斯的「大銀幕」金身。
然而,這部電影並非為流媒體定製,《灰獵犬號》原計劃2019年在美上映,後來被推遲14個月至2020年5月,但受到疫情影響,後被索尼公司推遲到今年6月12日上映。
再之後,受疫情持續影響,今年5月,被蘋果旗下流媒體Apple TV+以7000萬美元買到15年播映權,並定於7月10日在網上首播。
該片目前的評分, IMDB7.2分,爛番茄新鮮度78%,豆瓣8.2的高分。
雖然正式首播前,海外影評人對該片不太看好,但首播後,觀眾大多覺得該戰爭片全程刺激不拖沓,讓人看得緊張到喘不過氣。
但同時,大家也感到遺憾: 只是可惜,為影院而生的電影,只能在電腦上(手機上)和觀眾見面。
電影的評分雖然跟電影質量直接掛鉤,但與影片的放映形式也不能說毫無關系。
盡管片子賣了個好價錢,但前幾天,湯姆·漢克斯卻對他的新片登陸Apple TV+表示無奈,他說心徹底碎了,因為觀眾將再也不能進電影院欣賞這部電影的製作和音效。
作為《灰獵犬號》的主演、合作編劇和製片人,漢克斯認為這部准備了十年的電影,更值得在電影院觀賞。
他說:「我不是要惹怒蘋果高層,但是電影院與網路就畫質和音質來看,是非常不同的體驗。」
之前,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曾呼籲不要用手機看電影,尤其是戰爭片,講究浸入式的體驗,而大部分的家庭環境是無法滿足的。
如果你在電影院欣賞了一部「過癮」的大片激動到想給5星,但環境如果變成自家卧室或者嘈雜的站台,你可能只會給到3星或4星。
戰爭片在流媒體平台播出,場面、音效,肯定是吃虧的。
不過,面對反復的疫情,漢克斯也理解在家看電影比較安全。
電影《灰獵犬號》改編自C·S·F福里斯特1955年的小說《The Good Shepherd》。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初期,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歐內斯特·克勞斯作為美國首個驅逐艦「灰獵犬號」的艦長。
他率領37艘盟軍軍艦組成的國際護航隊,穿越凶險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面對德國U型潛艦的追擊。
也難怪漢克斯用了10年,都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他是如此喜愛這個題材。
目前開播後,影迷們的反饋還不錯,也覺得漢克斯的新片頗具意義,以本片 集齊「海、陸、空」 ,包括 《灰獵犬號》、《拯救大兵瑞恩》,以及《阿波羅13號》。
不過,如果把《菲利普船長》和《薩利機長》也算進去,那湯姆·漢克斯大概是影壇最「倒霉」的那個,影迷都調侃:千萬不要跟湯姆·漢克斯一起乘坐交通工具。
漢克斯本人倒是拍得很過癮,笑著說整部電影充斥著他的「自我膨脹」。
片中,面對「狼群」的挑釁和包圍,他飾演的艦長自始至終沉著冷靜。但是作為艦隊的中心,生死攸關的時候他也會果斷下達不容置疑的命令:撞,也要把U型潛艇撞沉!
能逃出包圍已經很厲害,他們竟然擊沉四艘德軍潛艇,連上級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危急關頭,「自負」就是能沉穩指揮千軍萬馬的魄力。全憑艦隊上下一心英勇抵抗,他們最終才沖破敵人的追擊,成功護送千人艦隊抵達英國。
畢竟是英雄主義戰爭電影,很難有拍得不爽的。
除了湯姆·漢克斯,本片還有伊麗莎白·蘇(《黑袍糾察隊》《天使之城》)、斯蒂芬·格拉漢姆(《愛爾蘭人》《戰馬》)等實力派加盟。沖著一眾演技派們的表演,《灰獵犬號》絕對值得一看,尤其是在今年這種環境之下。
雖然漢克斯對媒體直說了不能在電影院與觀眾見面的遺憾,但畢竟是「好萊塢好人」,他和蘋果的合作沒有留下絲毫不愉快。
本片登陸Apple TV+的前一天,7月9日,剛好是湯姆·漢克斯64歲的生日。對他而言,這次與蘋果合作不僅是新的嘗試,也是一份意義重大的生日禮物。
在此祝他生日快樂,身體 健康 ,繼續出更多好片。
也希望早日回到有電影院的正常生活,因為,好電影值得。
⑨ 關於電影《U571》二戰中真的有這次行動嗎
沒有,這是一個純虛構的故事.
二戰時期德國的U型潛艇以其卓越的水下機動性和作戰能力在海上了盡了風頭。
德國依仗性能先進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海域有效地攻擊了盟軍的商船隊和護航船隊。使盟軍損失慘重。指揮官是德國潛艇的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茲,他發明了「狼群」戰術,用6—12艘潛艇組成水下艦隊,白天尾隨護航隊,黃昏時進入攻擊陣位,夜晚鑽入護航隊中用直航魚雷實施近程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