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黑海艦隊,陳舊不堪、雄風不在
塞瓦斯托波爾,這個名字可能人們還不太熟悉,但是說起克里米亞可能無人不知,因為目前的俄烏爭端其中就有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至尊的城市」,但這與該城的 歷史 並無關聯,有可能是在葉卡捷琳娜時代產生的名字。不過,這里依然保存著古希臘的城市遺址。
自2014年之後, 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2013年,我在烏克蘭旅行期間曾經到訪過克里米亞;那時,它還屬於烏克蘭。
塞瓦斯托波爾是克里米亞的一個港口城市,它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西南端,面積約770平方公里,人口近38萬,其中70%居民為俄羅斯族。作為著名的軍港和要塞,塞瓦斯托波爾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它於1783年被並入俄羅斯版圖之後,發生的最著名的兩次戰爭分別為1854-1855年俄與土、英、法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和1941-1942年蘇軍與納粹德軍之間的圍城和保城的戰爭。很不幸的是,這兩次戰爭俄方均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里米亞重新成為蘇聯的領土。194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發布命令,將原「克里米亞蘇維埃 社會 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建制,降格為克里米亞州。1954年,蘇聯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也因此埋下了此後俄烏間領土糾紛的禍根。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地方政府之間就半島歸屬問題不斷產生糾紛,克里米亞要求獨立或重返俄羅斯的呼聲不斷,最終導致2014年俄羅斯出兵將克里米亞收回。
塞瓦斯托波爾的最大看點就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我們乘坐遊艇在海港轉了一圈,也算是「檢閱」了一把這個世界聞名的「黑海艦隊」。
俄羅斯共有四大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其中北方艦隊最強大,波羅的海艦隊最弱,黑海艦隊排名第三位。我們看到的這些軍艦老實說都是一些陳糠爛穀子的老掉牙東西,曾經無比強大的蘇聯海軍讓人看著有些失望。
看到了自由自在的海鳥,說明這里的生態還算不錯。
海港里也時不時有遊船自由自在地漂盪,讓我感慨其實戰爭與和平是可以轉換和把控的。
岸邊的堤壩上塗畫著俄烏兩國國旗及各自的海軍軍旗,曾經情同手足的同族兄弟如今已經變為不共戴天的敵人,真是世事難料。
上岸後,我們又順便參觀了反映克里米亞戰爭的海軍博物館,館內的很多展覽內容及展品都與黑海艦隊有關。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1672-1725年),俄羅斯 歷史 上最偉大的君王,世稱彼得大帝,是俄國海軍的締造者。
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1745-1817年),沙俄海軍上將,曾任早期的黑海艦隊司令,是俄羅斯帝國第一位世界意義上的名將。有一部著名的蘇聯電影《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皮羅戈夫(1810-1881年),世界上第一個將乙醚麻醉用於外科手術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門診設到戰場上的人,並第一個在戰地醫學史上引入了「女護士」這個名詞,他於1854年參加了在塞瓦斯托波爾發生的克里米亞戰爭。巧合的是,世界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小姐(1820-1910)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只不過她是在戰爭的另一方(英法聯軍一方)。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1953年),政治家、國際共產主義活動家,蘇聯時期執政最長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抹殺他在二戰時期的重要 歷史 作用。
表現參戰雙方的油畫(主要指蘇軍和德軍)有多幅,畫面中並沒有過分貶低敵對方的成分,說明了主辦者的客觀態度。
展室中的實物展品不多,但是少而精,起到了很好的輔展作用。
海軍博物館門前廣場上豎立著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身塑像,是她於1783年下令建立了黑海艦隊。可以說,彼得大帝締造了俄國海軍,而葉卡捷琳娜大帝締造了俄國海軍的黑海艦隊。
還是那句話:衷心希望俄烏兩國能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解決爭端,讓和平的曙光早日降臨。
閱讀推薦:烏克蘭基輔:羅斯眾城之母,東正教之心,第聶伯河畔的璀璨明珠
閱讀推薦: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訪奧斯特洛夫斯基紀念館
㈡ 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電影
戰場上的布穀鳥 戰場上的布穀鳥/春天的杜鵑( Кукушка/Cuckoo)是在2002年由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Aleksandr Rogozhkin執導。 主演的演員有:
Анни Кристина Юусо/Anni-Christina Juuso
Вилле Хаапасало/Ville Haapasalo
Виктор Бычков/Viktor Bychkov
電影簡介
一個蘇聯士兵,一個芬蘭士兵(芬蘭在二戰時被迫成為德軍盟國),一個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雞同鴨講的構成了一部電影,影片相當有個性,攝影構圖色調明暗十分講究,該年捧回俄羅斯國內及歐洲的眾多獎項。
這部片子與克里米亞戰爭有關。
㈢ 有一部電影,講德國二戰時期的女狙擊手叫柳德米拉 米哈伊爾洛夫娜 帕夫柳琴科 這是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是:《塞瓦斯托波爾戰役(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關於蘇聯傳奇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Людмила Павличенко)的俄烏合拍傳記電影,她以二戰期間擊斃309名敵人聞名。
電影劇情:
由俄烏合拍、烏克蘭導演莫克里茨基執導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取材於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
1941年6月,希特勒將戰火燒到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俄羅斯族姑娘、基輔大學歷史系四年級學生帕夫利琴科中斷學業,參軍奔赴前線,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書寫了二戰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
1941年11月至1942年7月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是二戰史上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之一,7萬蘇軍為國捐軀。因在校期間受過專業射擊訓練,帕夫利琴科在狙擊戰斗中屢立戰功。
參戰短短一年,她獨自狙殺德軍官兵309名,其中包括36名狙擊手,創史上女狙擊手殺敵數量之最。
結局:
飽受傷病折磨的帕夫利琴科再也沒能重返戰場。她不久便隨蘇聯軍事代表團出訪美國和加拿大。影片真實地還原了這段歷史。
訪美初期,美國媒體將她稱作「死亡夫人」。在芝加哥的一次巡迴演講中,帕夫利琴科面對數千聽眾,用流利的英語發表了一番轟動美國,也讓美國人汗顏的講話。
她說:「我25歲,我在前線已經消滅了309個德國侵略者。先生們,你們不覺得躲在我背後的時間太長了嗎?」聽眾沉默片刻,旋即回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有歷史學家認為,帕夫利琴科此行對美國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起到了推動作用。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與她結為好友,稱贊她「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戰士,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一位傑出的女性」。
1943年10月,帕夫利琴科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成為衛國戰爭期間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也是唯一生前獲此殊榮的女性。1974年10月27日,58歲的女狙擊手走完短暫而英勇的一生,病逝於莫斯科。
㈣ 二戰的克里米亞戰役,蘇聯為什麼能大勝德軍
曼施坦因是二戰中敵我雙方都公認的軍事家,戰略家和名將。克里米亞戰役是他的成名作,也因此戰大勝而封帥。整個戰役過程中,他指揮的德羅聯軍始終處於劣勢且受兩面夾擊,形勢險惡,但不僅被他化解還打成了殲滅戰。難度超大。二聯合作戰,調度得當。現代戰爭中聯合作戰是難度系數極高的操作,戰鬥力,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都不同,羅馬尼亞軍隊在曼帥指揮下,打出了二戰中的最佳表現。三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就是作戰的多樣性和掌控復雜局面的能力。這一仗讓全世界看到,曼施坦因不僅僅是個戰略家,既然紙上談兵,也能上陣殺敵。既能打機動性有彈性的進攻防禦,也會攻堅克城打硬仗苦仗。可惜,投錯胎站錯位,只能延緩最終的結局,不能避免失敗投降的下場。
㈤ 二戰期間有三個人在德國後方搗亂那個電影叫什麼
「閃電劍」 -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陸軍元帥。工作人員德軍A組,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南」和集團軍群司令等職二戰期間前首席。
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機智,聰明的反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是公認的最強的德國軍隊司令,還被評為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甚至臭名昭著的納粹n的身份也掩蓋不了他的軍事才華。之所以很多他的將軍和整個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會脫穎而出,在森林裡,因為他既是一個軍事天才,又是軍事全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幫倫方元帥指揮德軍迅速席捲波蘭,華沙的秋天,它的頭參謀長的作用。而真正讓他傳奇的是他的進攻法國提出的作戰計劃,被稱為「曼施坦因計劃」,德國人是按照這個大膽的計劃(以坦克穿過阿登迅速突擊部隊在法國北部),以「閃電戰」動力發揮到了極致 - 德國打敗了英法聯軍六周入侵荷蘭,比利時,法國征服了所謂的「大陸第一軍事強國」。此後,曼施坦因成為最好的一個在歐洲的戰爭策略的歷史,雖然他是侵略戰爭服務。
許多戰略家只適合運籌帷幄,而曼施坦因親自帶領他在戰爭中沒有比他的作戰計劃制定了不同的水平更好的軍隊。作為一個前線指揮官,他在侵略蘇聯的戰爭中連連得手,保持蘇聯,尤其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使蘇聯損失慘重。即使在蘇德戰爭德軍戰敗的情況下,他的部隊仍然抵制蘇聯的進攻,反擊取勝,這是罕見的軍事史。曼施坦因比作劍德國閃擊戰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沙漠之狐」 - 隆美爾
隆美爾(1891--1944),德國陸軍元帥。昔日的「非洲軍」的指揮官?在德國的集團軍群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B等級。
隆美爾是德國最著名的二戰將領,幾乎沒有什麼了解世界軍事史就知道了他那著名的綽號 - 「沙漠之狐」的因為他的驚人紀錄在一系列北非沙漠戰場的瘋狂宣傳德國媒體和媒體的盟友,當他是誰已經成為一個傳奇偶像活著的德國士兵。
狡猾多變,大膽和勇敢是他的軍隊的最大的特點。他在法國的入侵戰爭軍事指揮官透露,在那個時候,他只是一個老師,他的部隊所有的沖刺方式,進展迅速,擊敗了法國軍隊,被稱為「分裂的魔鬼。」來到北非,強英的臉後,他迅速機動部隊用坦克,突破對方的防線,或欺騙,或猛攻,英打幾次措手不及,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他的軍隊曾一度來到阿拉曼,逼近開羅,震驚了整個英國。即使在沒有電源的,由蒙哥馬利,英國戰敗後,他仍然可以組織特退,真的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惡劣的環境中,在一個沙漠中的綠洲,作戰是非常困難的,而隆美爾創造了沙漠戰的奇跡,雖然比同期的策略,武將稍差,但戰術已經達到了極限,即使丘吉爾都大大稱贊他的對手,又是軍事歷史學家他漢尼拔,拿破崙為「尊貴會被打敗。」隆美爾對西方軍事史學家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
「鎧甲怪人」 -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國陸軍上將。曾任裝甲兵司令,坦克兵,導演,工作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陸軍參謀長。
古德里安是一個典型的主理論聯系實際,他在現代裝甲戰,即使在今天,N納粹德軍恨他仍被認為是世界的先驅「裝甲之父」。裝甲戰專家相比同時代朱可夫,巴頓,隆美爾,誰,古德里安的影響對坦克戰的大部分歷史發展的。 「專注於在狹窄的正面突然一貫執行高速使用了大量坦克」的理論,結合自己的坦克攻擊了震驚世界的戰爭,所以他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裝甲會的。」
當英國軍隊的法律,人們還在議論的時候,古德里安已經開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這被看作是不可能的,當時裝甲戰,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古德里安仍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並最終推動其軍事思想和非凡的組織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創造了強大的德國坦克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古德里安終於有機會施展,他第一次率領他的軍隊的坦克迅速擊敗波蘭後,部隊經過法國色當戰役席捲,盡可能的達到英吉利海峽。在早期的蘇德戰爭,他指揮的部隊在坦克包圍蘇聯基輔等地多次,創造了連續作戰坦克突擊典型的例子。這是他的盔甲理論和實踐,使侵略XTL竟如此震驚。
三將軍用自己非凡的藝術軍事指揮XTL幫助改寫了世界的歷史,使德國無敵在二戰的早期階段。無論是曼施坦因的「閃電戰」的策略,或隆美爾的「沙漠戰術」,以及古德里安的「裝甲突擊理論與實踐」,所有的二戰軍事發展進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戰爭推動了現代作戰的發展,而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
㈥ 表現戰爭的文學、影視作品
一.有關戰爭的影視作品
1、《桂河大橋》(1957年)
因為有了這部電影,人們才記住了泰緬邊境上那座著名的鐵路橋。這部電影在大部分時間內講述的不是反抗,而是創造;不是對抗,而是交換。所以有人稱它為「戰爭倫理片」,也有人稱它為反戰影片。該片1958年獲7項奧斯卡大獎。
2、安傑伊•瓦伊達的《戰爭三部曲》(1995年,1957年,1958年)
波蘭導演安傑伊•瓦伊達於20世紀50年代拍攝的《一代人》、《下水道》和《鑽石與灰燼》統稱《戰爭三部曲》。考慮到拍攝年代意識形態的限制,影片所展現的新現實主義光輝就更加可貴。2000年,安傑伊•瓦伊達獲第72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3、《巴頓將軍》(1970年)
本片據說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最喜歡的影片。影片的感人之處在於,它真實地再現了巴頓矛盾分裂的性格特徵,既沒有把他變成「軍神」,也沒有把他貶為老兵痞,而是把他描繪成「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的英雄」。該片1971年獲奧斯卡7項大獎。
4、《遙遠的橋》(1977年)
這部影片演員陣容空前強大,主要演員都當過奧斯卡影帝。影片講述的盟軍「市場花園行動」在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但是由於情報、通信和指揮失誤,盟軍空降兵未能完成奪橋後挺進德國、結束戰爭的任務。
5、《莫斯科保衛戰》(1985年)
蘇聯電影導演尤里•奧澤羅夫任總導演,蘇聯拍攝的最著名的一部二戰巨片。說到戰爭場面寫實,該片中的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都是如實還原,具體拍攝時,又多採用中、遠景,甚至是航拍的長鏡頭,在電腦技術主宰銀幕的今天,再也不會有人這樣下功夫拍攝戰爭片了。
6、《希望與榮耀》(1987年)
該片1988年獲金球獎最佳影片獎,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5項奧斯卡獎提名,是英國導演約翰•伯爾曼自編自導的自傳體傳世之作。最讓人震撼的地方在於,片中展現的普通英國人在遭遇苦難不幸時,還能努力維持自己平常的生活—這也許是對納粹最大的蔑視。
7、《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
這是一部由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黑白巨片。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說:「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突然間,我一貫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直面現實。在拍攝中我每天都會流淚。」
8、《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當《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的時候,幾乎所有觀眾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了解戰爭的血腥本質。影片導演用二戰時流行的手搖攝影機跟拍方法,再現了諾曼底登陸的場景——不以全景宏大,而以士兵個人情感震撼人心。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5項大獎。
9、《兵臨城下》(2001年)
這是一部將大場面與個人傳奇融為一體的傳奇片,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影製作,耗資9500萬美元,在影迷眼中它是必看的二戰影片。該片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主人公俄羅斯狙擊手瓦西里也確有其人。
10、《鋼琴師》(2002年)
波蘭電影大師羅曼•波蘭斯基看完茨皮爾曼回憶錄的第一章後,立即決定以此作為藍本拍攝一部反映二戰中猶太人受難的影片。該片2003年獲得7項「愷撒獎」大獎和3項奧斯卡獎。(黃恆)
回
有關戰爭的故事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准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准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一夫當關】 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咸陽,「守函谷關,項羽至,不得入。」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有聯系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馬革裹屍】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你怎麼也同一般人一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後漢書•馬援傳》。後以"馬革裹屍"等指為國而戰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岳王墳》:"但恨和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嘆耳!」
列夫•托爾斯泰 的《戰爭與和平》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事件繁雜,結構嚴重,具有恢弘的氣勢。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與氛圍中加以描寫,時而是豪華優雅的貴族沙龍,時而又是硝煙彌漫的戰場;既有青年男女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又有慘不忍睹的戰斗場面。托爾斯泰注重描寫人物的復雜性,並從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發展。所以書中幾百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獨具神韻,富有感染力。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鴻篇巨制,全書共四冊,近一百二十萬字。現根據原著,並參照同名電影,將原書業華提練出來,濃縮為十萬字,供青少年學生閱讀。相信廣大讀者從這濃縮的少年版《戰爭與和平》中,也能體味到這部偉大作品的些許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一級 8-28 21:09
有關戰爭的文學作品.
《戰爭與和平》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長達130 多萬字,歷經7 年艱辛創作,受到列寧很高稱贊。
小說以1805年開始的爭奪歐洲戰爭和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主線,揭露俄國首都彼得堡的宮廷顯貴和官僚貴族伐西里為代表的貪婪與卑劣。作品描寫的年代跨度長達十多年,人物500 多個,歌頌了民族的英雄品質和堅強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國一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各階級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卻行為不端的女兒美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彼爾,他戴著眼鏡,剪短發,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彼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竺豪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里,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包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瑪麗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裡,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彼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竺豪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伐西里早就窺視別竺豪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彼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美倫嫁給彼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彼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的曖昧關系,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斗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回答者:信歆十足 - 經理 四級 8-28 21:12
戰爭與和平故事梗概(簡介)
這是一部製作精緻、構思嚴謹的巨片。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影片方面的傳統,完美地融托爾斯泰原著精神於其中,再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影片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 根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改編拍攝的美國版,論藝術成就雖不及蘇聯版,但燦燦巨星和好萊塢式敘事手法則更能讓本地觀眾接受這部通俗劇化的208分鍾長片。氣質高雅的奧黛麗.赫本飾演娜塔莎和文質彬彬的亨利.方達飾演皮埃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劇情的焦點。但其他有如八國聯軍的演員組合卻難以忠實地重現拿破崙揮軍進攻俄國時的大時代動盪故事,導演金.維多顯然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節和內涵,但戰爭大場面還是拍得相當認真可觀
作家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43年,游擊隊政委楊曉冬化裝進入華北某古城,在地下交通員金環、銀環姐妹的配合下,開展瓦解偽治安軍的工作。游擊隊在一次伏擊中俘獲了偽治安軍團長關敬陶,對他進行教育後將其放還。關敬陶被釋放後,引起了日軍顧問多田和偽軍司令高大成的懷疑,他們讓被叛徒高自萍出賣被捕的金環與關敬陶對質。為替關卸脫責任,金環英勇就義。此後,又因高自萍的出賣,楊曉冬和母親也被捕。高大成想利用母子之情軟化楊曉冬,從而將城裡的地下黨組織一網打盡。楊母為免除兒子的後顧之憂,完成革命重任,便墜樓而死。這一切給關敬陶以強烈的震動。銀環和韓燕來等地下黨員在武工隊的配合下,冒險從獄中救出楊曉冬。為完成爭取關敬陶、瓦解治安軍的任務,楊曉冬仍在城裡隱蔽下來。他和銀環登門拜訪關敬陶,申明民族大義,促使關下定了起義的決心。在高大成下令偽軍出城搶糧之時,楊曉冬和關敬陶消滅了前來監視的特務隊長,帶領起義部隊上山。楊曉冬和銀環也在斗爭中產生了真摯的愛情。
《苦菜花》
《苦菜花》是作家馮德英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部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銀幕並紅極一時。將近40年之後,導演王冀邢將這部「紅色經典」重新改編成了20集的電視劇,王導向記者表示,這次重拍電視劇,重新組織了劇本,讓劇情圍繞著小說中出現的八個女性形象展開,通過講述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女性的故事,構成一組女性群像圖,並藉此反映革命歷史時期階級斗爭的殘酷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寒凝大地,苦菜花開得更絢爛,血雨腥風,母親胸膛更堅挺。特工的姦猾,日寇的殘酷,明槍暗箭,敵中有我,我中有敵,拔槍相見。
王家深宅大院妻妾成群。三少爺王柬芝從北京念大學返鄉,發現自己妻子與長工王長鎖通姦,並生下了私生女杏莉。王卻忍辱負重,默認了「姦夫淫婦」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長期存在。 王家使女出身的」母親「積極投身村裡的抗日斗爭。成為了一位革命母親,使她懂得了對付殘暴的敵人, 只有拿起槍桿子進行斗爭的真理。」母親」的女兒娟子愛上年輕有為的縣季書記姜永泉,卻遭婦救會長趙星梅的爭奪,壯烈犧牲的兵工廠廠長竟是娟子的親哥哥,而「情敵」趙星梅竟是娟子的嫂子! 淑花姑娘慘遭日本鬼子輪奸,被救後安排做了小學教師,與校長王柬芝的「女兒」杏莉成了好朋友。右莉無竟中進入王家地道,夢游般發現自己最親近的人正在地下室向日軍秘密發報。他卻殘忍奸殺了杏莉。這位異常奸狡的特務被捕後,供出了他的頂頭上司--竟是人們常常同情的弱女子,原來,她的真名叫「山島花子」日本特高科高級特務…… 特工的姦猾,日寇的殘酷,地下黨的智慧與勇敢,人民的不屈,離奇的情節致命的驚險,讓你再一次為之動情的紅色經典《苦菜花》。
《鐵道游擊隊》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南部微山湖礦區以劉洪、王強為首的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壓和蹂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擊隊,他們「飛車搞機槍」、「血染洋行」、「智打票車」、「夜襲臨城」、「打岡村」、「搞情報」、「奪布車」、「上濟南」、「下徐州」……活躍在日軍侵華戰爭的主要鐵路命脈——津浦線的山東沿線,鼓舞了鐵路沿線人民的抗戰士氣,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隊的對日作戰,老百姓稱他們「飛虎隊」,他們在八路軍中的正式番號是「鐵道游擊隊」……
棗庄和《水滸》中108條好漢聚義的梁山相隔不遠,魯漢、林忠、彭亮、小坡等許多鐵道游擊隊隊員,從小受到梁山好漢的影響,性格中既有仗義豪放的英雄氣概,也有桀驁不馴的草莽影子,他們開始加入鐵道游擊隊後,不適應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政委李正、隊長劉洪之間產生了不同的矛盾,有的最終被開除隊伍。在殘酷的斗爭中,在一次次血的教訓面前,經過李正和劉洪耐心的教育和幫助,這些隊員逐漸改掉劣習,成長為黨的抗日英雄,魯漢、林忠為民族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鐵路工人芳林是劉洪的好朋友,為了給鐵道游擊隊送情報,死在日寇的槍口下。芳林臨終前,把妻子託付給劉洪。在生死的戰斗中,劉洪和芳林嫂彼此產生了愛戀之情。劉洪礙於芳林的兄弟之情,把感情深深埋藏在心裡……
日本侵略軍為了消滅心腹之患的鐵道游擊隊,在鐵道線附近採取了殘酷的掃酷的掃盪和絞殺,使用了種種陰謀,組織了專門對付鐵道游擊隊的特務組織,使鐵道游擊隊面臨一次又一次的險境。鐵道游擊隊在人民的支持下,周旋於鐵道和微山湖之間,經受了殘酷的考驗,發展壯大起來。
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年,鐵道游擊隊在鐵路線上和日本鬼子進行了最後一戰,這一戰以日本鬼子的失敗告終。日軍大佐龜田,為了對付鐵道游擊隊,曾經仔細研究過中國的《水滸》,他本想從梁山好漢中尋找鐵道游擊隊的弱點,然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他失敗了,他把那本《水滸》付之一
㈦ 女狙擊手看到牆上的和平鴿和男友是什麼電影
《女狙擊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nLRqaq_2oGY_7E_PhOLMw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㈧ 憑啥說克里米亞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呢
克里米亞戰爭,又名克里木戰爭、東方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為爭奪克里米亞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才結束,最終以俄羅斯失敗而告終,沙皇尼古拉一世羞憤自殺,引發國內革命斗爭。
由於這些諸多的「第一次」,讓軍事家們都不適應這些技術的進步。這也是軍事史上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戰術總是落後於技術。後來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悲劇也都跟這個問題有關,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也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客觀實在決定主觀意識,而技術屬於客觀范疇,戰術則是主觀上的東西。因此戰術落後於技術也是正常的。
㈨ 二戰克里米亞戰役
1944年4月8日,烏克蘭第4方面軍轉入進攻,第51集團軍從錫瓦什湖南岸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沖擊前,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炮火准備和航空火力准備。經激烈戰斗,這一方向上的德軍防禦被突破,第51集團軍前出到德軍彼列科普集團的翼側,近衛第2集團軍解放了阿爾米揚斯克。
1944年4月11日晨,坦克第19軍進入突破口,當日攻克德軍防禦中的大支撐點和重要鐵路樞紐占科伊,並開始向辛菲羅波爾發展進攻。第51集團軍的順利進攻,迫使德軍將主力由克里木北部向南和從刻赤半島東部向西後退。而1944年4月10日夜間,獨立濱海集團軍轉入進攻,11日晨解放刻赤。
1944年4月12日,開始在克里木全境追擊向塞瓦斯托波爾退卻的德軍。空軍第8、第4集團軍的航空兵對退卻的德軍、德軍運輸工具和公路、鐵路樞紐實施密集突擊。黑海艦隊航空兵和艦艇積極行動,對德軍艦艇和運輸船實施突擊。克里木的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進行了英勇戰斗。他們突襲德軍,防止德軍破壞療養地、工業和公用建築物、歷史文物、橋梁和住宅。
突擊攻城
1944年4月15—16日,蘇聯紅軍進抵塞瓦斯托波爾,開始准備攻城。決定以第51集團軍左翼和1944年4月18日編入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濱海集團軍實施主要突擊。近衛第2集團軍實施輔助突擊,以牽制主要突擊方向上的德軍兵力。在攻城准備時節,所有部隊都建立了強擊群。優秀軍人和黨團員受領了光榮的任務——把紅旗插上塞瓦斯托波爾各制高點和市內行政機關大樓。在強攻塞瓦斯托波爾開始前6晝夜內,遠程航空兵和空軍第8集團軍進行了預先航空火力准備。
突破防禦
1944年5月5日,近衛第2集團軍轉入進攻。德軍以為這里實施的是主要突擊,便向此地段增調軍隊。
1944年5月7日,蘇聯紅軍在主要方向上經一個半小時的炮火准備和航空火力准備之後轉入進攻。突破德軍防禦。方面軍從北、東和東南三面實施協調一致的突擊,粉碎了德軍,並於1944年5月9日解放全市。被擊潰的第17集團軍殘部向赫爾松涅斯角退卻。為了追擊德軍,坦克第19軍進入交戰。蘇聯紅軍向屏護赫爾松涅斯角的德軍最後防禦地區疾進。[1]
戰役結果
1944年5月12日,蘇聯紅軍粉碎了克里木陸上德軍,在赫爾松涅斯角俘德軍2.1萬人,繳獲大量技術裝備和武器。
此戰,德軍第17集團軍被徹底擊潰,僅在陸上就損失10萬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軍技術兵器幾乎全部被蘇聯紅軍繳獲。此外,黑海艦隊航空兵和艦艇擊沉了大量載有德軍和軍用物資的船隻。
據第17集團軍司令部的不完全統計,僅從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萬名官兵在海中溺斃。
㈩ 烏克蘭危機和克里米亞危機的背景和由來
烏克蘭危機背景和由來:
烏克蘭政治危機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內民眾在「向東走」還是「向西走」問題上的深度對立。這一根本矛盾沒有化解,烏克蘭局勢升級的土壤就始終存在。
費希爾說,從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約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講俄語,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主張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系;大約三分之二人口講烏克蘭語,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傾向於更親近歐盟。
費希爾認為,無論誰當選總統,都會被其中一派視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視為「敵人」或者某一境外勢力的「代言人」。這種對立情緒始終沒有得到緩解,從而成為醞釀更多危機的溫床,在出現諸如財政危機惡化、政府立場突變的事件後便容易發酵成政治動盪。
克里米亞危機的背景和由來:
克里米亞是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回歸俄羅斯的分立集團活躍,對烏克蘭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這是導致克里米亞政局動盪不安的症結所在。在克里米亞的人口構成中,俄羅斯族人佔一半以上,烏克蘭人是少數民族,因此,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一直佔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只講俄語,聽俄羅斯廣播,看俄羅斯的電視。
2013年11月22日,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選舉。
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並宣布提前於同年5月25日舉行總統大選。隨後爆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及頓巴斯戰爭,烏克蘭局勢岌岌可危。
2014年3月11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克里米亞獨立宣言。4月7日,烏克蘭頓涅茨克親俄者宣布「獨立擬公投入俄」。4月30日,圖爾奇諾夫宣布,烏武裝力量進入全面戰備狀態,決定徵兵。
2014年5月12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獨立「主權國家」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5月25日,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27日,烏政府稱奪回頓涅茨克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