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情人節送巧克力代表什麼意思
情人節送巧克力代表著甜蜜的愛情。
送巧克力表達的最初心願是浪漫、青春、健康、力量、關心和愉悅。
情人節是來自英國某地的一種習俗,互相愛慕的男女會在這一天表白,男生會送女生玫瑰表達愛意,象徵著純潔的愛情,而女生則會送巧克力,表示甜蜜的愛情,但不同品種的巧克力含義不同。
1、牛奶巧克力:表示你覺得對方很純品,很乖巧,是個可愛的小精靈。
2、黑巧克力:表示你覺得對方有個性,很神秘,深不可測。
3、果仁巧克力:表示你覺得與對方一起很溫馨,很想隨時陪伴左右。
4、白巧克力:表示你覺得對方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
5、心型巧克力:表示「我心屬於你」。
❷ 《兵臨城下》中蘇德狙擊手的較量是真實的嗎
1 二戰中蘇、德第一狙擊手之間4天的獵殺較量 「我們遇上了一位非同一般的德軍狙擊手;我斷定敵人就藏在那塊廢鐵板下;我立即瞄準他的頭部扣動了扳機。他向後倒了下去……」 2001年,由英國曼德雷公司製作、美國派拉蒙公司發行、耗資8000萬美元的影片《決戰中的較量》(又譯《兵臨城下》)在當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一炮打響,隨即在全球熱映、票房成績驕人,並掀起了一股「二戰片熱潮」。該片情節的主線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神槍手瓦西里與號稱「德軍第一狙擊手」的柯尼格少校之間進行的一場殊死較量。然而,關於影片中這場蘇德第一狙擊手之間的對決卻引發了幾點疑問。 疑問一:原型是否真實存在 影片中的瓦西里確有其人,其原型就是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家喻戶曉的傳奇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VassilyZaitsev)。扎伊采夫出生在烏拉爾山區,從小就跟隨祖父學習狩獵技巧,練就了一套超群的槍法。不過,要想成為一名狙擊手光靠槍法準是遠遠不夠的。合格的狙擊手必須擁有超凡的勇氣、毅力、耐心、鎮靜、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快捷的反應,時刻准備完成艱巨的使命。 扎伊采夫不僅具備所有這些條件,而且還擁有十分高超的隱蔽技巧。他有時偽裝成布滿苔蘚的石塊,有時躲進捆紮起來的谷堆,有時藏身於一截煙囪之中。因此,不光德軍士兵,甚至連他的戰友有時候都不知道他身在何處。 1942年9月,已經開始了1個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蘇德雙方對斯大林格勒市內的每寸土地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扎伊采夫就在此時被編入了蘇聯紅軍第284步兵師,隸屬於由崔可夫中將指揮的第62集團軍。10月,扎伊采夫所在的班奉命消滅一個德軍炮兵觀察哨所的觀察員,德軍炮火在他們的指引下對蘇軍防禦工事和火力點構成了巨大威脅。經過艱苦的潛伏與漫長的等待,扎伊采夫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扎伊采夫在這次戰斗中的表現引起了所在團指揮官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親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支帶瞄準鏡的莫辛—納干狙擊步槍,並要求他負責訓練槍法好的士兵組成狙擊小組,專門獵殺德軍軍官、炮兵觀察員以及所有零星出沒的德軍士兵。此後,扎伊采夫越戰越勇,曾在10天內接連射殺40名德軍。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他取得了擊斃149名德軍的戰績。至二戰結束時,他總共消滅了400名德軍。蘇軍政宣部門將扎伊采夫的事跡廣為宣揚,極大地鼓舞了蘇聯軍民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念。 相比之下,影片中的柯尼格少校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卻令人充滿疑惑。首先,蘇軍政宣部門曾先後使用過兩個名字來稱呼被扎伊采夫擊斃的所謂「德軍第一狙擊手」。出現得比較多的是歐文·柯尼格(ErwinKonig)少校,但在部分資料上又將其稱作海因茨·托瓦爾德(HeinzThorvald)少校。這到底是兩個根本不相關的人,還是同一個人而其中一個名字有誤呢?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名字都是當時極為普通的德國人名,會不會是隨意編造出來的呢? 其次,根據蘇軍的資料記載,他們最早是在對一名德軍戰俘進行審訊時,從其口中知曉德軍派遣了措森(Zossen)德軍狙擊手學校最高教官柯尼格少校到斯大林格勒前線來對付扎伊采夫的。所有這些都是蘇軍的一面之詞,實際上尋遍德軍有關斯大林格勒戰役參戰部隊的記錄,都無法找到歐文·柯尼格少校或者海因茨·托瓦爾德少校這兩個名字。 最後,根據扎伊采夫自己的戰斗日記顯示,他在擊斃敵方狙擊手後,通常會檢查屍體並取走其使用的武器。但是在其戰斗日記中從未提到過柯尼格少校的名字,甚至沒有出現過擊斃德軍少校軍銜狙擊手的記錄。 疑問二:較量過程究竟怎樣 軍事作家艾德里安·吉爾伯特(AdrianGilbert)在其所著的《狙擊手》一書中披露了大量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戰後的回憶。其中,扎伊采夫對自己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與一位德軍一流狙擊手進行的戰斗是這樣敘述的: 「……那一回,我和朱里科夫搭檔,莫洛佐夫(Morozov)和舍伊金(Sheykin)搭檔,我們兩個狙擊小組奉命到紅十月兵工廠附近執行任務。短短兩天之內,莫洛佐夫犧牲、舍伊金身負重傷,他們倆都身經百戰,曾經幹掉過不少德軍狙擊手。但這一回,他們連敵人在哪裡都沒發現就被擊中了。我立刻意識到我們遇上了一位非同一般的德軍狙擊手。 2 二戰中蘇、德第一狙擊手之間4天的獵殺較量 我和朱里科夫花了大半天時間一動不動地趴在伏擊地點,細細地查看周圍的環境,試圖找出敵人身在何處。從先前莫洛佐夫和舍伊金中彈的情況分析,敵人應該在我們的正前方。我反復觀察前面的情況:左邊是一輛被擊毀的坦克,很難隱蔽;右邊是個碉堡,但槍眼已經被堵住了。在它們當中有一大塊廢鐵板和一堆碎磚塊,敵人會藏在這里嗎?如果換了是我,一定會選擇這里。但那塊廢鐵板已經在那裡整整兩天了,難道敵人不用更換伏擊地點?還是我的判斷有誤?為了試探一下,我用木棍撐住手套伸了出去,手套當即被一槍射穿。從彈孔上可以看出射擊位置就在對面,我由此斷定敵人就藏在那塊廢鐵板下。 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把敵人引出來。由於自己的位置已經暴露,我耐心地等待天黑後進行轉移。在此期間,我仔細琢磨著對手:他的偽裝相當出色,槍法也異常地准,最與眾不同的是他居然能在同一個伏擊地點待上這么長時間。直到夜裡,我才和朱里科夫悄悄地轉移到另一處伏擊地點。天亮後,整個上午我們紋絲未動。因為在陽光直射下,狙擊步槍瞄準鏡的反光會暴露我們的位置。等到午後,我們終於處於陰影之中,陽光直射到了對方狙擊手的位置。在廢鐵板的邊緣,我們隱約看到一道反光,好像是對方狙擊步槍的瞄準鏡。 就在此時,朱里科夫以十分老到的方法來引誘敵人:他把自己的鋼盔緩緩舉起,速度不快不慢,就像探出頭一樣。敵人迅即開槍射中了鋼盔,在鋼盔落地的同時,朱里科夫配合發出了一聲慘叫。敵人終於上當了,他以為幹掉了對手,於是從廢鐵板下露出了半個頭想看看自己的戰果。這正是4天來我期待已久的一刻,我立即瞄準他的頭部扣動了扳機,他向後倒了下去……」 疑問三:對決是否真實存在 從宏觀方面講,早在一戰時德軍就曾成功地運用狙擊手在陣地戰中消滅了大量協約國士兵。納粹瘋狂擴軍時,德軍尤其是武裝黨衛軍中就編入了一定數量的狙擊手,只是二戰初期「閃電戰」的迅速勝利使得德軍狙擊手們英雄無用武之地。直到在斯大林格勒前線遭遇到蘇聯紅軍的大規模狙擊戰後,德軍才開始組織自己的狙擊手實施反狙擊戰,以恢復前線德軍部隊的士氣。為此,德軍特意從其他戰線和後方調集了一批優秀的狙擊手,專門負責獵殺像扎伊采夫這樣的蘇軍狙擊手。而且,蘇軍和德軍都有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雙方狙擊手之間進行戰斗的記錄。 微觀方面,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扎伊采夫的確消滅過不少德軍狙擊手。其中一些擁有高超的隱蔽技巧和精準的槍法,扎伊采夫曾經同他們進行過苦戰。根據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扎伊采夫的搭檔尼古拉·朱里科夫(NikolaiZulikov)的回憶,他們倆曾經遇到過一名相當難對付的德軍狙擊手,並與其進行過一場持續4天的戰斗。 根據這兩方面情況可以推斷:影片中瓦西里與柯尼格少校之間的對決在現實中的確存在,它就是扎伊采夫與一名德軍高水準狙擊手之間的較量。
❸ 哈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的烏拉爾的戰爭歲月
1940年1月,T-34中型坦克的第一輛原型車完成,而早在1939年12月19日,它就已經被蘇聯政府認可為為陸軍制式中型坦克。在隨後的測試中,T-34的優越性能被一一證實。1940年3月,在科什金親自領導下,2輛T-34坦克在哈爾科夫和莫斯科之間完成了一次往返長途行軍測試。在長途行軍中,T-34坦克的機械繫統表現出很高的可靠性。
T-34系列坦克的批量生產在1940年6月開始,到年底共有115輛T-34中型坦克下線。1940年6月,蘇聯政府決定在國內其他幾家大型坦克生產企業也建立T-34坦克生產線,同時開工,以使陸軍部隊能盡早的裝備這種優秀的坦克。決議做出後,KB-520設計局立即將大量技術圖紙和文件送達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Stalingrad Tractor Plant)和索爾莫沃造船廠(Sormovo Shipbuilding Plant)。
T-34坦克的量產是183廠的設計師和工人們長達三年的努力工作的尾聲,就在黎明的曙光已經展現的時候,因為積勞成疾,米哈依爾·I·科什金於1940年9月26日與世長辭。科什金的早逝是蘇聯坦克設計界的重大損失,他的學生和摯友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設計局總工程師的職務。
1940年底,盡管T-34坦克的許多必要的最後細節的修訂工作尚未完成,KB-520設計局就已經鋪開了T-34坦克的改進設計工作。改進重點集中在炮塔和車體的裝甲防護方面;用扭桿懸掛系統代替了原來的彈簧和帶有內部減震器的負重輪;增加了燃油攜帶量、備彈數量等。改進型T-34坦克被命名為T-34M。T-34M坦克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很快便准備齊全,隨時可以送達工廠製造原型車,日丹諾夫冶金工廠(Zhdanov Metallurgical Plant)甚至已經為T-34M坦克原型車製造出了5套裝甲鋼板,並將其交付給了183工廠。但在1941年初,T-34M坦克的製造工作實際上已經完全停頓下來,原因是各坦克製造廠的生產任務太沉重,T-34坦克的大批量生產使得生產線上沒有T-34M坦克的空間。
1941年,KB-520設計局的規模擴大到了106人,分為12個設計小組,由總工程師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和他的兩位副手N·A·庫切連科和A·V·科列斯尼科夫領導。
1941年9月12日,由於前線戰事吃緊,整個蘇聯的歐洲部分都面臨著德軍的威脅。根據蘇聯政府的第667/SGKO號決議,183廠領導尤·E·馬克薩列夫發布命令:逐步降低產量,將工廠和設備盡最大可能分批疏散到內地。183工廠在命令發布後的一周,1941年9月19日進行了第一次疏散,目的地是下塔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烏拉爾汽車廠。這次疏散帶走了KB-520坦克設計局的幾乎所有設計師、技術文件、設計圖紙和絕大多數有用的設備。撤退到下塔吉爾的183工廠與當地的烏拉爾汽車廠合並成立了新的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在這個工廠里,原183工廠在戰前採用的部門編號方式被保留下來,KB-520坦克設計局的名稱不變,總工程師仍然是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
1941年12月,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生產的第一輛T-34坦克下線,來年4月,工廠的坦克產量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水平。
戰時的物資緊缺以及許多生產原材料、零部件的工廠被破壞或是落入德軍手中,使得坦克生產變的十分困難。橡膠短缺、鋼材短缺、電氣設備短缺,除了德國人的威脅,幾乎什麼都缺。為了維持工廠的正常生產,為紅軍輸送更多的T-34坦克,KB-520設計局盡了最大的努力節省每一噸橡膠、鋼材、裝甲鋼、電線和一切珍貴的生產物資。T-34坦克的幾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適應這種戰時的艱苦環境。設計師們用鑄鐵件代替了銅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鉚釘。這些努力的結果是坦克零部件減少了765個,生產程序被極大簡化,生產速度加快、成本降低。這對T-34坦克在戰時條件的大規模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簡化設計使紅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T-34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危機中的戰局。
盡管在T-34坦克的生產和改進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在1942年下半年,在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的堅持下,設計局開始了對下一代新型坦克的先期概念研究,新項目被命名為T-43。這個項目建立在183工廠早在疏散前就已進入實用化階段的T-34M坦克設計方案上。設
計局設想的T-43項目應該具備如下特徵:5檔變速箱;安裝在主炮塔上方的車長指揮塔;車體外形簡潔便於焊接工藝的大規模使用;增加燃料攜帶量;扭桿懸掛等。坦克的設計進展之迅速即使以當時的標准來看也相當驚人,到1943年第三季度前,第一輛T-43坦克原型車就已經完成。但T-43坦克再也沒有在原型車基礎上向前邁進一步,根本性的原因還是在於T-43坦克的性能與T-34相比並沒有重大的進步,雖然它在設計上做了很多改變。 1942年底,KB-520設計局在開發T-43坦克(實際就是T-34坦克的全面升級版)的同時,還同步進行了另一種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設想,該型坦克將有3種不同的變型車,分別安裝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裝備外,這種新型坦克(後來被命名為T-44坦克)與T-34坦克的不同之處還包括:採用新的發動機布置方式,縮小動力艙的體積;炮塔座圈位置後移,縮短車身長度;車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強了車體前方裝甲防護——增加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度、將駕駛員艙口從車體前裝甲移至車體頂部;採用扭桿懸掛系統;取消了無線電操作手/機槍手編制,改用3人乘員組以增加坦克攜彈量。
T-44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43年底完成。第一輛原型車在1944年上半年完成。測試清楚的表明,由於許多結構上的原因,T-44坦克根本無法容納122毫米或100毫米的大口徑坦克炮。因此,進一步的研製工作被迫停止。
整個1943年,KB-520設計局真正取得了實質性結果的是T-34/85坦克的設計定型。1943年,德國陸軍得到了全新的坦克——虎式和豹式。它們都擁有的更厚的裝甲,足以抵禦T-34坦克的76毫米火炮。蘇聯迫切需要能應對虎和豹的新型坦克。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們立刻投入到日以繼夜的工作中,德軍新式坦克在戰場上的技術優勢像鞭子一樣在後面抽打著他們。國防委員會也對新坦克的研製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和幫助,研製任務在很短的時間里不斷進展並最終獲得了成功。1943年年底,新的大威力85毫米炮被安裝到T-34坦克上,這使T-34坦克幾乎擁有和德國新型坦克相同的火力。車長指揮塔也出現在主炮塔上,在相當大程度上改善了坦克乘員組的目視觀測能力。這種改進後的坦克被命名為T-34/85坦克,1943年12月15日正式被蘇軍採用。1944年3月,第一輛T-34/85原型車在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下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1944年裡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燒,但蘇德前線的局勢已經發生明顯的改觀。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除了繼續大批量生產T-34/85坦克外,還繼續測試他們的T-44坦克,T-44坦克安裝上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修正,測試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種全新的中型坦克宣告誕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產在第75工廠(蘇聯政府決定在收復的哈爾科夫原183工廠基礎上建立T-44坦克生產線,為了與下塔吉爾地區的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相區別,重建的工廠被命名為75工廠)全面鋪開。第一批T-44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裝船運往遠東,參加對日作戰。
戰爭末期,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們在協助生產T-34/85和T-44坦克的同時,開始研究更先進的坦克,在新型坦克的研製過程中,設計師們詳細研究了蘇軍在二戰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設計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強坦克火力;提高裝甲防護水平;使坦克具備較強涉水能力。
1945年第一季度,2輛新坦克樣車完成,被命名為T-54中型坦克,測試工作在同年進行。到1946年初,設計局完成了最後的細節修定工作,解決了在試制和測試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00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3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鑄造炮塔前裝甲厚190毫米,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100毫米。加強火力和裝甲防護導致車重上升,為了不影響坦克機動性,T-54坦克安裝了一台大馬力柴油發動機(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投入量產,1948年在哈爾科夫75工廠也開始量產T-54坦克。
在4年戰爭歲月里,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領導的KB-520坦克設計局成功疏散到下塔吉爾地區,不僅保存了對蘇聯至關重要的坦克生產實力,還研製出一系列優秀的坦克——T-34/85、T-44和T-54,並為下塔吉爾地區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坦克生產和研製中心。
❹ 哈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的回家
T-54坦克的試制工作結束後,1941年疏散到下塔吉爾的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們開始分批返回哈爾科夫。戰後哈爾科夫坦克設計局的歷史開始於1951年,當年,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帶領大批原KB-520設計局的工程師回到哈爾科夫組建了新的KB-60M設計局,莫洛佐夫擔任總工程師。
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里,整個蘇聯的坦克工業都在生產一種主戰坦克——1947年量產的T-54(包括2種衍生型號T-54A和T-54B)。但蘇聯紅軍並不滿足於此,他們還希望得到一種更具革命性的坦克,在性能上要遠遠超越紅軍曾經裝備的坦克。為研製新型坦克,在KB-60M設計局內專門成立了一個新的設計小組,由副總工程師尤·I·巴朗親自領導。
新型坦克的概念研究和先期規劃設計在1953年完成。一年後,重新設計後的草案(在最初草稿方案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採用了多項新技術)得到蘇軍高層的認可。根據蘇聯部長會議於1954年4月2日作出的第598-265號決議,新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正式鋪開。草案設計工作(研製計劃代號「430項目」)在1954年底完成。75工廠柴油機設計局為新型坦克專門設計了橫置式兩沖程4TPD燃氣渦輪發動機,發動機兩側各有1個行星式傳動裝置。新發動機的結構與傳統發動機完全不同,取消了中央變速箱、變速齒輪、主離合器、2個中間傳動機構等一些傳統的部件,改變布置方式的結果是新坦克發動機組件的體積僅相當於T-54坦克發動機艙體積的1/2。除此之外,坦克還安裝了1個廢氣冷卻系統和1個輕重量的行走裝置(小直徑中空金屬負重輪和掛膠履帶)。與此同時,KB-60M設計局在中型坦克草案(「430項目」)基礎上同步開發更先進的重型坦克草案——「430U項目」。後者計劃安裝122毫米主炮,並有相當強大的裝甲防護——前裝甲最厚為160毫米,而不是「430項目」的120毫米。從本質上看,「430U項目」具備很多重型坦克的特徵,但它的一些具體的參數(彈葯攜帶量、馬力噸位比、履帶對地壓力、車體和炮塔內部空間等)又比較近似於中型坦克,而不是當時典型的重型坦克(IS-3、IS-4和尚在實驗中的T-10重型坦克),例如,「430U項目」全重42噸,而重型坦克的標準是50噸(像IS-4這樣的重型坦克達到了60噸)。
「430U項目」的不斷推進清楚的顯示出:作為中型坦克設計的「430項目」具備很好的潛力,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改動達到(至少是部分達到)重型坦克的水平。「430U項目」導致了蘇聯坦克發展方向的改變,以重量將坦克分為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劃分方式被淘汰。
1953-1955年間,新型中型坦克項目兩次接受了蘇軍高層的評估,在這兩次評估中都獲得了積極評價。評估的結果是一紙批准新坦克立項的文件:蘇聯部長會議在1955年5月7日發布的第880-524號文件、運輸與機械製造部部長於1955年5月13日簽發的第0096部長令。
1956年,KB-60M設計局公布了「430項目」的正式設計方案。新型坦克在設計上有很多創新和改進之處:安裝了馬力更大的2沖程5缸5TD柴油機(A·D·查羅姆斯基博士領導設計);安裝了光學測距儀;夜視設備;帶內部減震器的負重輪;涉水組件等。
1957年,3輛「430項目」原型車在馬里舍夫工廠完成(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1957年2月25日發布的第20號文件,75工廠被重新命名為馬里舍夫工廠),1958年,這3輛原型車開始了一系列嚴酷的測試,測試顯示新坦克具備良好的性能,特別是行走機構的設計尤為出色。
雖然「430項目」是一種全新設計的坦克,也完全符合軍方提出的技術指標,但它仍然沒有對T-54坦克的性能形成代差。考慮到當時T-54坦克的現代化改進已經在進行中,T-55坦克的批量生產已經箭在弦上,亞歷山大·A·莫洛佐夫認為,將「430」項目投入量產沒有意義。這不僅是因為它在技術上沒有對T-54/55坦克形成絕對優勢,而且由於「430項目」的各個系統都是全新設計的,與T-54/55坦克沒有形成很好的零部件通用性,如果服役,將給陸軍的訓練、操作和後勤供應帶來極大的不便。KB-60M設計局在沒有任何上級特別指令的情況下主動放棄了「430項目」,轉而投入到更新的中型坦克的先期研究工作中。
❺ ARC DE TRIOMPHE怎麼樣
凱旋門,雷馬克,德語小說,上海譯文出版社有朱雯精美凄婉的根據英譯本轉譯的本子。作家一到二十世紀,作品的內涵就是豐富復雜起來,遠非一段故事,幾個情節,所謂的典型人物所能概括的,二十世紀的作品更多的浸染了作家自己的經歷和哀怨的情思,而絕沒有了十九世紀作家所追求的對外部世界的再現和研究,他們在世界末的動亂中,在兩次大戰的驚擾和反思下,已經愈加有了自覺的反思,而不是如往日作家那樣刻意做人物的研究,做人物的實驗,他們沒有,他們多了一份自覺,多了一份「亂世之音怨以怒」和「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感傷情調和形上追求,這和人文科學領域的向內轉和語言論轉向不能說沒有關聯,向內轉自是追求自身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對人世的情感變化進行超脫的解釋,語言論和科學的轉向則讓人想到對人世痛於探求之後的向不摻雜人情的學科來尋求慰藉,無論是乾嘉學派,無論是沈從文。 德語小說,近來有意搜集來讀,當然很多人總認為德語文學鮮有令人激賞的,鮮有引人激動的,我之前或許也有這樣的看法,但對於學文學的人來說必須得知道事情的事實,對德語文學的這種誤解,很可能是由於十八世紀或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導致的,尤其是德語文學的奠基者歌德的作品,《浮士德》《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學習時代》也遠不於當時的西班牙文學或者英法文學更適合中國讀者的口味,整個啟蒙時代,與其說德國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學,不如說他們在哲學領域走得更遠,歌德的浮士德之所以扛得起德語文學乃至整個啟蒙時代文學的脊樑,也是由於其蘊含有豐富的哲理性和人生意味,毋寧說是尚處於原始階段的歌德的辯證法,而說到席勒,總讓人想到馬克思宣教的不值得提倡的「席勒式」。總之,德語文學突出的特點,由於偏好哲學探求的德國人在下筆後總難以抑制住做哲學的研究和議論,而不專心的致力於情節和人物的刻畫,甚至於鄙薄情節和情感,所以這一點總讓他們偏離文學性,尤其不適於那些喜好情節和故事的讀者。所以德語文學的傳統和德國人特殊的哲學癖好,可能導致了這些因素。 當然我們不能把德國文學和德語文學加以混淆,是不是德語文學免受了德國文學的哲理性,難說。近期找到的德語文學主要有,托馬斯曼《魔山》,赫爾曼黑塞《荒原狼》,君特格拉斯《鐵皮鼓》,茨威格《心靈的焦灼》以及一些中篇,雷馬克的《凱旋門》,當然《西線無戰事》更加有名。 凱旋門的情節可以分為幾條主線, 拉維克和瓊的愛情, 拉維克和莫洛佐夫的友情, 拉維克對哈克的復仇, 拉維克與醫生維伯爾、杜蘭特, 拉維克與病人們(與癌症女郝格斯特龍,與截肢的季諾,與妓院的姑娘們,與墮胎的姑娘) 拉維克與國際旅店的流亡者們 拉維克與妓院老闆哈蘭德 拉維克和瓊的愛情是作品的主線,以開篇的拉維克在橋欄桿上碰到瓊到瓊的情人,一個矯情的戲子誤開槍打穿了瓊的脖頸造成其死亡為止。如果人類的愛情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的話,那麼古希臘時代,詩經時代的愛情並不是完整的愛情,而是一種被獸性在於控制地位的感情。而拉維克和瓊的愛情則到達了精神性很高的程度,這裡面幾乎沒有欲的摻雜,而是滿滿的是人類情感的發揮和對命運的一種依賴,是一種擔當一種要求精神的統一。拉維克是鄙薄感情的,至少是鄙薄不純潔和低劣的感情,不能容忍感情的出軌,他對感情看得很透,尤其對女人的感情技倆,他之所以一遍一遍的拒絕瓊,甚至刻意的壓制自己的感情,冷漠的甚至於苛刻的對待瓊,一是由於他的身份,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在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隨時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把自己託付給感情,感情是累人的也是需要精力的,更重要的是感情讓人更加不自由,拉維克沒有身份證明,是一個隨時可能失去自由的難民,而愛情最基本的是需要一份安穩和繁華,而拉維克只能在破敗的國際旅館,愛情對一個流亡者來說毋寧說是奢侈品。而更重要的是拉維克現在根本不需要愛情,瞧不上愛情,在經歷過生死離別,經歷過深切的恨的人來說,愛情並不是如初涉人情的少年來說那麼誘人,愛情對拉維克更多的是牽絆,他因在路上救人卻被警察帶去審問而被迫流亡到瑞士,期間三個月他並沒有給瓊寫一封信,他不需要感情,他難以付出,並不是說他殺掉哈克就取得了一份心安理得來愛,而是政治形勢讓他們根本沒有心緒來戀愛。再者,拉維克並不是對感情一無所知,相反他知之甚深,他對戀愛中雙方的心理很是明晰,他對瓊說她之所以窮追不舍是因為還沒有把他踩在腳下,他明白瓊沒到早晨就會離開的原因,因為他明白瓊在本質上也並不是一個十分純潔,精神上十分高貴的女人,拉維克從瓊對她死去的前夫的態度,察言觀色,他很輕易的就看透了瓊的本質。當然,瓊並不是一個壞女人,她對拉維克也是具有真感情,她的出軌正如電影魂斷藍橋中的女主人公,是由於被蒙蔽了事實。戰亂的不穩定的年代,女人都需要找到一個立身之所,瓊所十分懼怕的孤獨,拉維克始終面對的孤獨,正是大戰前夕籠罩在西方人身上的陰影。整篇小說夜、雨的意向十分眾多,從開篇的相遇是在夜晚,篇末的拉維克被捕經過凱旋門也是夜晚,殺死哈克在夜晚,總之,夜和雨所代表的的冷漠和凄涼貫穿了整篇小說。 兩個人的愛情很少能有打動人心的地方,相反兩個人的對話也常常是爭論和辯駁。拉維克並不是一個迷惘著,他有醫生的冷靜,學者的謹嚴,但是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的悲觀是因為他都考察過了,他無路可走,數次的逃亡和秘密警察的折磨已經讓他對這個生失去了信心,乃至最後莫洛佐夫給他提供假護照他也不走,讓人想到電影卡薩布蘭卡中的瑞德,當然兩個人具有完全不同的處境了。拉維克無力改變這個世界的局勢,只看著他一步步走向崩潰的局面,他看到截肢的病人計算著保險公司賠償的錢數,善良的女性的身體去遭受癌細胞的吞噬,無辜的妓女甘心把掙來的錢交給她的潑賴的男友,凡此種種,都一步步的積累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悲觀。 醫生維伯爾和杜蘭特分別是拉維克的兩個僱主,維伯爾真誠,每次都公平的給他四分之一的手術費,而小說則諷刺了吝嗇的杜蘭特醫生,他並不考慮手術費對雙方來說是否公平,而只考慮自己要掏出多少錢,加上拉維克被捕後杜蘭特的陷害,但是在一次失敗手術後的求救則讓杜蘭特的良心有了一絲反悔。 小說的最後,人們都嗅到了敏感的氣息,都只顧個人逃向了世界各地,這種姑且和縱容是二戰爆發的主要原因,這個場景在《鐵皮鼓》里同樣也有描繪,當時奧斯卡和揚正在波蘭的郵政大廳,小說對揚的懦弱進行了諷刺。兩本小說都以二戰的作為背景寫作,鐵皮鼓所充滿的更多的是對但澤的風物和那段歷史的反思,人物也更都有神秘魔幻的氣息。國際旅館里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房客的自殺讓人想到鐵皮鼓裡小蔬菜店主的自殺,國際旅館里的那個收藏畫的人,有梵高、塞尚、高更、莫奈等印象派的畫,也是我很喜歡的。 羅蘭德是一個資產階級婦女,她和郝格斯特龍是小說中兩個比較正派的女人,她還是值得思考的。 莫洛佐夫是俄國難民,愛好象棋,可以說是拉維克的知情人。兩人的談話透露很多東西。 小說的藝術形式經常採用針對拉維克的意識流,所有的場景都根據拉維克展開,雖是第三人稱敘述,但是並不是全知全能,與鐵皮鼓根據奧斯卡本人敘述很相似。且多寫對話揭示人物的思想,與海明威的對話有一拼,拉維克與瓊生死離別的場景讓我想到《永別了,武器》,雖然那部小說的情節我差不多全忘了。拉維克似乎像一個局外人默爾索,似乎沒有深厚的情感,這也是他帶了迷惘的氣息的原因。總之,比之鐵皮鼓,海明威的小說,凱旋門的格調是陰沉的,是沒有出路的,就像拉維克夜晚被捕駛向凱旋門,並不知道等待的是什麼。 小說寫拉維克的復仇,並不是很動人心魄,可以說是揭示拉維克心境的一條暗線,也是推動情節的線索。
❻ VITAS將來有可能和MJ一樣火嗎
我覺得不可能,當然MJ確實非常偉大,但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他身在美國,說著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音樂是需要理解的,你去看看我們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會英語,這樣聽歌就好理解一些,你說對不對?如果MJ的歌是法文或者德文,可能就不會這樣引起共鳴了。
我先說幾個名字吧,法國的皮亞芙,德國的尤爾根斯和俄羅斯的普加喬娃。
這幾位都是各自國家的傳奇歌手,歌曲被各年齡的人傳唱,上至國家首腦,下至街邊的清潔工,都是他們的歌迷。
但是我們為什麼對他們甚至聞所未聞呢?因為他們說的不是主流語言英語。
說英語,也許是MJ的幸運,也許是他的不幸,出名,也許就是悲劇和喜劇的結合。就像vitas在他的歌小王子中唱道:「四周騙局,虛偽和罪惡盛行,生命的權利被規定了期限。」
再說vitas,vitas其實在俄語國家也是跟MJ有些相似,是一位超脫於世俗的歌者,可能您沒有看過他的演唱會現場,他的歌包含著對祖國土地的熱愛,對親情的珍視,對喧囂虛偽的諷刺和對希望的堅守。對他的歌讓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感動落淚,他是當今喧鬧歌壇中唯一堅持民族傳統的人,今年還跟俄羅斯一位老藝術家莫洛佐夫先生合作了一張老歌專輯。
而中國媒體只注重他的高音,殊不知中國傳統曲目中早已有了這些,像陝北信天游,內蒙古的長調和藏戲等等。
您請仔細想一想您知道的外國歌手,可能基本上都是美國和英國這些歐美音樂主流國。這也許是MJ的幸運,因為他說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這也許是vitas的不幸,因為他說的語言在世界范圍內使用的並不廣泛,而且美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並不友好,普通百姓所知就更少,甚至知道的只是炮製出的負面新聞。
從MJ和vitas,我們看出某些社會的悲哀。只希望廣大歌迷們,記住他們,用他們的作品激勵自己,做正義的事,真誠待人,這才是對他們真正的喜愛!
❼ 寧澤濤今晚的比賽cctv1有播么
北京時間8月10日,2016年裡約奧運會游泳項目繼續第四日爭奪。男子100米自由泳半決賽,中國名將寧澤濤在第一組游出48秒37,排名第六,總排名第12位,無緣決賽。衛冕冠軍阿德里安排名第一,澳大利亞的查爾梅斯和麥克沃伊分列二、三位。
仁川亞運會,寧澤濤一戰成名,既拿到了榮譽,也收獲了人氣。亞運會一戰成名後,英俊的寧澤濤吸引了大批粉絲,去年世錦賽「泳池飛魚戰」歷史性奪冠後,這位新人氣偶像進一步成為中國泳壇,繼孫楊之後的又一位實力戰將。
本賽季,寧澤濤參加的唯一一項比賽就是全國游泳冠軍賽,他在100米自由泳半決賽游出了47秒96的成績,在當時位列世界第二,如今排名世界第三。今年4月的澳大利亞錦標賽,去年世錦賽的亞軍麥克沃伊以47秒04的驚人成績奪冠,這是羅馬世錦賽後近七年來世界最好成績。美國名將阿德里安以47秒72排名本賽季目前世界第二。
另外一位勁敵是俄羅斯的莫洛佐夫,本來他因為涉葯被禁賽,因此無緣里約,但國際泳聯最終赦免了莫洛佐夫,他和隊友魯賓采夫將如願參加奧運會自由泳比賽。莫洛佐夫100自個人最好成績也有47秒62,去年曾保持100自世界最好成績。去年的喀山世錦賽,莫洛佐夫幫助全隊拿到4×100自銅牌,但在100自半決賽中意外犯規而沒能進入決賽。
預賽中,寧澤濤以48秒57的成績排在小組第六,以第14位次晉級半決賽。另一位中國小將余賀新小組墊底出局。澳大利亞選手查爾默斯以47秒90獲得預賽第一,美國選手德雷塞爾、英國選手斯科特、澳大利亞選手麥克沃伊分列二到四位。阿德里安第16,驚險晉級,韓國名將朴泰桓第32位,被淘汰出局。
半決賽,寧澤濤在第一組亮相,他在第一泳道,從第二道到第八道分別是義大利的多托、新加坡選手斯庫林、美國的德雷塞爾、麥克沃伊、莫洛佐夫、荷蘭的維斯切爾以及阿德里安。
比賽開始後,寧澤濤的出發反應0.69秒,排名倒數第二,50米過後,莫洛佐夫第一,寧澤濤排名第六。隨後50米,寧澤濤全力沖刺,腿起得非常快,幾位選手相差無幾,最終阿德里安47秒83率先撞線,麥克沃伊47秒93緊隨其後,德雷塞爾47秒97排名第三,寧澤濤以48秒37排名第六位。
第二小組,澳大利亞的查爾梅斯以47秒88排名第一,加拿大的康多萊利以47秒93排名第二,比利時的蒂姆梅斯以48秒14排名第三。
綜合兩個小組的成績,寧澤濤排名第12位,無緣決賽,阿德里安、查爾梅斯、麥克沃伊排名前三位。
❽ 「蔥桶組合」首奪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他們為此都付出了哪些艱辛
北京鼕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自由滑決賽,可以說,這個項目也是中國隊在本屆鼕奧會最後的奪金機會,最終,中國隊韓聰/隋文靜頂住了壓力,用一套完美的動作結束了比賽,獲得了155.47分,加上短節目的84.41分,以總分239.88分奪取了冠軍,俄羅斯隊的塔拉索娃/莫洛佐夫組合以總分239.25分收獲銀牌,米申娜/加利亞莫夫以總分237.71收獲了銅牌。
當然了,不管隋文靜和韓聰能夠最終走到一起,她們兩人15年來一直不離不棄,兩人15年不曾分開,兩人攜手乘風破浪,經歷各種困難,最終,在鼕奧會的賽場上互相為對方戴上金牌!他們之間本身就書寫了一段美妙的故事。在此,也是祝願隋文靜和韓聰在未來生活和工作都能夠稱心如意!同時,在感情上也是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❾ 競走的世界紀錄是怎樣演變的
5公里競走
1984年以21分41秒的成績,我國選手徐永久創造了女子5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同年在挪威國際競走邀請賽中,我國另一名選手閻紅創造了21分40秒3的新紀錄。1986年,在全國秋季競走比賽中,我國選手關平以21分10秒55的成績創這一項目世界最好成績。
5000米競走
1986年,在燕舞杯北京國際田徑邀請賽上,我國選手李素傑以21分34秒37的成績打破5000米競走世界紀錄。1990年6月23日前東德選手安德斯在羅斯托克創造了20分07秒52的世界紀錄。1996年2月25日澳大利亞選手克里?薩克斯比-瓊娜在澳大利亞霍巴特田徑大獎賽上創造了20分13秒26的新紀錄。2002年7月13日,愛沙尼亞選手吉蘭.奧蘇利文在都柏林將這一紀錄提高到20分02秒60。
10公里競走
男女10公里競走分別於1912年斯德哥爾摩、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3年我國選手徐永久創造了女子10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同年,我國另一名選手閻紅在丹麥國際競走公開賽上創造了45分39秒5的新紀錄。1984年,我國選手關平在全國春季馬拉松、競走比賽中,以44分28秒的成績創女子10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1987年徐永久又以44分26秒5的成績將這一成績改寫。同年,在河北舉行的全國競走邀請賽上,陳躍玲將這一紀錄再次改寫為43分52秒1。1996年4月20日俄羅斯選手葉?尼科拉耶娃在全國錦標賽上創造了41分04秒的新最好成績。
10000米競走
女子10000米競走的世界紀錄是1990年7月24日前蘇聯選手雷斯基娜在西雅圖創造的41分56秒21。
20000米競走
女子20000米競走的世界紀錄是2001年9月6日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在布里斯班創造的1小時26分52秒3。
20公里競走
男女20公里競走分別於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4年5月5日,墨西哥選手坎托在卑爾根創造了1小時18分40秒的20公里世界最好成績。捷克的布萊扎克1990年9月16日在海德遜以1小時18分3秒刷新了這一成績。1994年5月7日,墨西哥選手塞桂拉在卑爾根創造了1小時17分25秒6的20000米世界紀錄。
2003年8月23日,1996年奧運冠軍、三屆世錦賽冠軍、厄瓜多名將傑弗森?佩雷茲在巴黎第九屆世界IAAF世界體育錦標賽上,以1小時17分21秒的成績創造了該項新的世界紀錄。
2007年9月29日,在俄羅斯薩蘭斯克舉行的2007年國際田聯競走年終總決賽男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主場作戰的俄羅斯選手卡納金以1小時17分16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薩蘭斯克的當地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最重要的是,沒有風的干擾。卡納金從一開始就保持領先,他以19分25秒的完成前5公里的比賽,領先第二名8秒。並且,卡納金將自己的領先優勢保持到最後。22歲的俄羅斯人激動不已:「這很瘋狂!我從來沒想過會破世界紀錄。當還有最後一圈時,我意識到自己有破紀錄的可能,然後我的教練還在警告我千萬別犯規。」他的教練威克特-格金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弟子能破世界紀錄,但也表示:卡納金是個非常優秀的選手,他能參加50公里、20公里等任意距離的比賽,並能贏下來。
2008年6月8日,在俄羅斯西部城市薩蘭斯克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上,謝爾蓋?莫洛佐夫(SergeyMorozov)打破了其同胞卡納金的紀錄,將這個紀錄改寫為1小時16分43秒。莫洛佐夫剛剛20歲,此前他在2005年獲得世界青年萬米冠軍,去年獲得歐洲青年冠軍。這次參加20公里競走,也是他第一次參加此項目的角逐。卡納金在周日的比賽中也有不俗的表現,跑入了1小時17分以內,以1小時16分53秒的成績屈居亞軍。亞爾岡金獲得第三名,成績為1小時20分01秒。毫無疑問,莫洛佐夫與卡納金這對青春組合,將成為俄羅斯在該項目上沖擊奧運金牌的「雙保險」。
女子20公里競走的世界最好成績曾由我國選手劉紅宇保持,成績為1小時27分30秒。2005年8月7日,在第10屆田徑世錦賽上,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以1小時25分41秒的成績奪得冠軍,這一成績同時打破了由王妍與尼克拉耶娃共同保持的1小時26分22秒的世界紀錄。
50000米競走
1996年9月29日,法國選手圖坦在埃利庫爾創造了3小時40分57秒9的男子50000米競走世界紀錄。
50公里競走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首次設立了男子50公里競走比賽。
1979年5月25日,墨西哥選手岡薩雷斯在卑爾根創造了3小時41分38秒4的世界最好成績。1989年8月5日,俄羅斯的皮爾洛夫在彼德堡以3小時37分41秒刷新了這一成績。
2003年8月26日,波蘭選手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在法國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奪得男子50公里競走冠軍,並打破了世界紀錄。科熱日尼奧夫斯基的世界新紀錄成績是3小時36分03秒。2008年5月11日,在俄羅斯舉行的第23屆競走世界盃比賽中,俄羅斯的尼澤戈羅托夫以3小時34分13秒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50公里競走第一個走近3小時35分的運動員。與此同時,本屆世界盃該項目比賽的前六名,均走近了3小時48分,前三名的成績均在3小時38分之內,整體水平遠高於2007年大阪世錦賽。
2008年8月22日,在北京奧運會上男子50公里競走決賽中,義大利選手施瓦策以3小時37分09秒的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並奪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