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俄羅斯電影製片

俄羅斯電影製片

發布時間:2022-12-06 03:26:20

1. 求俄羅斯電影《西伯利亞理發師》的迅雷下載地址,謝謝![email protected]

《西伯利亞理發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_YbEz_DeThXCsHZwynktw

提取碼:5yzb

《西伯利亞理發師》是由俄羅斯3T電影製片公司出品的愛情片,由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導,朱莉婭·奧蒙德、歐列格·米契柯夫、理查德·哈里斯、阿列克謝·彼得連科領銜主演。該片於1999年2月20日在俄羅斯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俄國男人和一個美國女人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發生了一段悲劇的感情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2.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3.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

1、《太空救援》

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在國內熱映,即便是在《復聯2》的「排擠」下,仍然票房口碑雙豐收,可見這部影片的故事和情節的設定,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1957美國原版《十二怒漢》和2007俄羅斯版《十二怒漢》。

俄羅斯版《十二怒漢》,故事內容和情節與《十二公民》大致相同,但相較於美國原版,更增加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包括種族沖突等等。這一版堪稱是三個版本中最「人性」的一版,可以說中國版《十二公民》受這版的影響比美版更大。

4. 電影俄羅斯炸橋和導彈的電影什麼名字

電影俄羅斯炸橋和導彈的電影是二戰電影《橋》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5.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的劇情簡介

1885年,一個前往莫斯科的美國寡婦認識了俄羅斯軍校學生安德烈·托爾斯泰,於是他們相戀了,但是他們最終沒有結合,安德烈·托爾斯泰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當這個美國女人已經養大了一個他們的兒子,並且費勁周折前去西伯利亞找尋托爾斯泰想告訴他這個消息的時候,她最終和他擦肩而過。在這部電影中,米哈爾科夫用鏡頭再次深情地描繪了如詩如畫的俄羅斯大地,影片的幽默和活力是少見的,顯示了作為俄羅斯當代大導演的米哈爾科夫的全部的美學理想和追求。
珍是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冒牌女兒,來到俄羅斯充當交際花的角色,他們想獲得俄羅斯皇家軍校高級軍官的支持,資助完成伐木機器「西伯利亞理發師」的製造。看似幽默的劇情設置,卻可以帶給觀眾俄羅斯人思想、俄羅斯皇家末期的深層背景、俄羅斯傳統遭受工業社會沖擊等等飛來頭上的種種大帽子。
當軍官領著安德列貿然來到珍的住處求婚時,也許一些印象又要發生變化。珍再一次意外的出現在安德列家中,這感情爆發的一刻,雙方都有迴避,安德列說那是不應該的,而珍也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還企圖讓安德列放棄。
《費加羅的婚禮》演出是一幕轉折,安德列在演出時眼神幾乎沒有離開珍,幕間休息的時候安德列還是和珍發生了誤會,珍對著門縫獨自說出了發自肺腑的話,卻不知道安德烈聽不到。安德列在大雨滂沱中回到劇院上見到舞台下面的珍,畫面中一直橫著琴弓,安德列的唱著自己的未婚妻被伯爵搶走,眼裡見到珍和大鬍子竊竊私語,跑下台用琴弓打了他。接下來安德列被流放的一幕是煽情的高潮,流放西伯利亞在沙俄是一大傳統,霧靄彌漫的車站,天真單純的身影讓我們感受俄羅斯大地的鄉愁。安德列在擁擠的車廂里聽到朋友們的歌聲,唱起歌來,火車發動了,這一幕隨著朋友們的身影隱沒在霧靄中……
10年後「西伯利亞理發師」終於出現在草原上,但是當地民眾看著這東西是都顯出驚慌的神情,一個人還用手捂住小孩的眼睛。電影用的是宏大的逃難場面來展現這一伐木機器的恐怖,「西伯利亞理發師」張牙舞爪,還有已經是珍丈夫的發明家的笑聲,在西伯利亞叢林中大顯神威。珍隨著驚惶亂竄的人們,離開那裡去尋找安德列,可是電影沒有讓他們在10年後重逢,珍見到的是安德列10年間的一些照片。
然後畫面依然切換到美國軍營的新兵,他的教官終於被他執著的個性打動了,大家對莫扎特的看法達成了共識,教官在山頂見到已經比較蒼老的珍,珍說出了他沒有讓安德列知道的秘密,那個固執的新兵是安德列的和她的孩子。 接下來回顧的片段里,道出了其實當年珍來到西伯利亞雖然沒有見到安德列,但是安德列卻望著珍離開。在西伯利亞的荒涼原野上一個多情的眼神讓綿長的心痛跨越了又一個十年。剎那動人的愛情火花沒有熄滅,而且就像西伯利亞蒼翠的森林一樣歷久彌新。

6.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1、解放(485分鍾,5部分)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莫斯科保衛戰(358分鍾,4部分)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6分鍾)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4、戰爭與和平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5、自己去看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6、士兵之歌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Vladimir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Antonina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Zhanna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由著名導演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的蘇聯現實主義電影傑作《士兵之歌》,榮獲1962年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入圍1960年第1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得1962年第1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7、潰逃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金獎,前蘇聯電影學院獎列寧獎金。等多項獎項.可謂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影片拍攝於1970年,作品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麥克哈克.布格科夫的小說.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白軍的人性描述,差點遭到前蘇聯政府的禁映,經過導演的不斷努力,和政府內部分高官的支持,終於使得影片得以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好評!!8、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本片根據鮑瓦西里耶夫於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改編。影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又獲列寧獎金。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一個排的四聯裝高射炮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冉妮婭、等五個姑娘。隊員們英勇犧牲了,受重傷的麗達不願連累准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軍營,光榮完成了任務獲得援救。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那個現在是軍官的兒子來到當年他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的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9、德黑蘭43年《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的主題歌UnevieD'amour是當時法國歌壇鼎極人物CharlesAznavour的作品,歌聲悠揚而有充滿了傷感,而這也正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劉歡也曾唱過該主題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讓愛情長留人間」。10、一個士兵的父親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斗,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最後一面……本片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7. 俄羅斯/前蘇聯有大師級的導演嗎有哪些名垂影史的作品

1、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札弗洛塞鎮,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1961年,執導劇情片《壓路機與小提琴》,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名垂影史的作品:《伊萬的童年》、《鄉愁》、《索拉里斯》。

2、謝爾蓋·愛森斯坦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於俄羅斯里加,俄羅斯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作家、剪輯師,畢業於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

1923年,執導個人第一部短片《格魯莫夫的日記》。1924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罷工》。

名垂影史的作品:《戰艦波將金號》、《十月》、《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3、庫里肖夫

庫里肖夫,蘇聯電影導演、電影理論家。1899年 1月13日生於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於莫斯科。曾就學於莫斯科美術學校。1916年入電影界,在漢榮科夫電影製片廠任美工師。1918年開始導演影片。

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師普賴特的方案》。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領導過新聞片的拍攝工作。1919年在蘇聯國立電影學校建立了被稱為「庫里肖夫集體」的教學工作室。

名垂影史的作品:《死光》、《遵守法律》、《鐵木兒的誓言》、《我們從烏拉爾來》。

4、尼基塔·米哈爾科夫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於前蘇聯首都莫斯科,他是俄羅斯電影的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名垂影史的作品:《一首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漢》。

5、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1913年出生,前蘇聯導演、編劇。

他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50年代詩電影的倡導者,講究運用「情緒攝影」的理論,用強烈的情緒色彩來感染觀眾,在影片總體風格上追求詩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作品有《紅帳篷》等。

名垂影史的作品:《紅帳篷》、《未寄出的信》。

8. 推薦優秀俄羅斯電影

《騎士的榮譽》、《舍我其誰》、《美國女兒》、《為女人祈禱》、《天神的妒意》和《來自勝利者的鮮花》,題材涉及沙皇時期的社會動盪與人性的異變,衛國戰爭年代的艱苦生活,戰爭與女性的心理輝映,當代城市市井風情的描摹。在表現的人物范圍上兒童的純真夢想、成年人的愛情和婚姻的痛苦與歡樂等。這些影片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自1995年到2004年來的不同主題和不同類型的代表性作品。
俄羅斯優秀戰爭題材電影《1942東部戰線》
俄羅斯優秀戰爭片之一的《星星(星星敢死隊》
《土耳其式開局》,《宮廷秘史》,《小偷》,《布穀鳥》,《總統和他的孫女》,《夏日遺失的二十七個吻》,《俄羅斯方舟》,《血戰阿拉曼》,《莫斯科保衛戰》 ,《爆破》, 《生死倒計時》 ,《聖人島》

9.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如下:

1.《伊凡的童年》(1962)

《太陽灼人》中的事件發生在193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整個國家都在慶祝飛艇建造計劃的周年紀念日,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了一位功勛軍官平靜的生活。

這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俄語電影。電影製作者斷言,這部電影不是譴責性的,而是沉浸在蘇聯人民生活方式的高級戲劇中。歷史、愛情、悲劇、激情、懷舊、階級仇恨——在《被太陽灼傷》中有大量的高戲劇。

10. 求~俄羅斯電影的發展史

俄國文化:俄羅斯的電影發展史概述

電影是最年輕的藝術種類,同時它早已被公認為一種最重要的藝術形式。電影製造並駕馭輿論,所以它不僅吸引觀眾,也會引起當局的密切關注。
拍攝電影所需的各項技術在電影出現以前就已經具備了,但是必須把這些技術變成一種有效的體系,1895年盧米埃爾就做了這項工作。很快在巴黎放映了首場電影。電影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1896年也舉行了首場放映。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了俄國的電影工業。俄國的首批電影公司是1908年出現的。俄國在電影發展中的傑出作用是,它很快就意識到了電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首批出現的藝術片都是為民歌和俄國經典著作配畫。1911年至1913年,俄國攝制了頭一批篇幅較長的動畫片。導演弗拉基米爾·加爾金拍攝了電影《貴族之家》(1915年)。他還同雅科夫·普羅塔扎諾夫一起執導了影片《娜塔莎·羅斯托娃》(1915年)。普羅塔扎諾夫則執導了由著名演員伊萬·莫茹欣主演的《黑桃皇後》(1916年)和《謝爾蓋神父》(1918年)。由出名的美人薇拉·霍洛德娜婭和薇拉·科拉利主演的《人世戲劇》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蘇聯時期意識到了電影(尤里·熱利亞布日斯基和列夫·庫列紹夫拍攝的電影)的宣傳作用。私人攝影室拍攝了根據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的劇本改編並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小姐和流氓》(1918年)以及由伊萬·莫斯克溫主演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波利庫什卡》(1919年)。從1922年起電影業由國家電影局主管。國家組建了電影製片廠,為電影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這收到了震撼世界的效果。謝爾蓋·愛森斯泰在《戰艦「波將金」號》、《罷工》和《十月》(1925年,1927年),弗謝沃羅德·普多夫金在《母親》(1926年根據馬·高爾基的作品拍攝)、《聖彼得堡的末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後裔》(1929年)等影片中塑造了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新的藝術形象。形成了以描繪生活的各個側面而見長的電影藝術學派。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攝制的影片中,突出的有普羅塔扎諾夫的《第四十一》(1927年)、弗里德里希·埃爾姆列爾的《帝國的廢墟》(1929年)、尼古拉·艾克的《生路》(1931年)和鮑里斯·巴爾涅特的《邊區》(1933年)。
斯大林時期拍攝的影片急劇減少,國家對電影的監督嚴格化,每拍一部電影都需動員大量資金。新片的上映成了大事。在這種氣氛下,出現了瓦西里耶夫弟兄的《夏伯陽》(1934年)、亞歷山大·扎爾希和約瑟夫·海菲茨的《波羅的海代表》(1937年)和米哈伊爾·羅姆的《列寧在十月》(1937年)等影片。音樂劇成為電影藝術的另一個重要門類,它在當時的社會屬於一種大眾文化。音樂劇代表作品有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夫導演的《快樂的人們》(1934年)、《大馬戲團》(1936年)和《伏爾加啊,伏爾加》(1938年),伊萬·佩里耶夫導演的《拖拉機手》(1939年)和《養豬女和牧羊郎》(1941年)。當時還拍攝了歷史史詩影片:愛森斯泰導演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伊凡雷帝》。
20世紀60至80年代,戰爭成了電影藝術的主題,這方面的影片有: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飛》(1957年)、格里戈里·丘赫萊伊的《關於一個士兵的敘事詩》(1959年)、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1962年)和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年)。
20世紀60年代的問題反映在米哈伊爾·什韋采爾的《陌生的親戚》(1956年)、羅姆的《一年中的九天》(1962年)和瓦西里·舒克申的《有這么一個青年》等影片中。格奧爾吉·達涅利亞的《我闊步在莫斯科》(1964年)和埃利達爾·梁贊諾夫的《小心汽車》(1966年)等喜劇片反映的都是生活問題。這一時期,許多文學作品被搬上銀幕,如科津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1964年)和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導演的《戰爭與和平》(1966至1967年)。
20世紀70年代是導演-哲學家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安德烈·魯布廖夫》、《鏡子》和《思鄉》)和格奧爾吉·達涅利亞的創作高峰期。馬克·扎哈羅夫和埃利達爾·梁贊諾夫拍攝的大多數影片也集中在這一時期和隨後的10年。費奧多爾·希特魯克和尤里·諾爾施泰因創作了動畫片的精品。
20世紀80至90年代的經濟動盪摧毀了原有的電影生產和發行體系,但是對電影的需求並沒有下降。列昂尼德·蓋達伊、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埃利達爾·梁贊諾夫、格奧爾吉·達涅利亞和安德烈·孔恰洛夫斯基等導演在困難的條件下繼續進行創作探索。
這期間出現了不少新人。導演·索庫羅夫、巴拉巴諾夫、羅戈日金和托多羅夫斯基等人拍攝的影片在俄羅斯國內外均受到觀眾的好評。

網路找的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製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