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是外資,老闆講的是西班牙式英文----口音好重好重,所以想找幾部西班牙人講英語的電影,大家有推薦嗎
可以找的電影很多,比如動畫片僵屍新娘裡面的神父,當然他的發音跟西班牙口譯沒什麼關系。但是進200年的英國,很多貴族英語,就是第二階級說的口音喜歡彈大舌。這點在神父的身上體現很明顯,比如凡是帶R字母的音基本都有彈舌頭,這樣的口音還是比較接近西班牙口音的。還有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貌似小時候看的佐羅一二裡面都有西班牙口音的呈現。還有現在有名的加勒比海盜最新的名字忘記了,裡面也涉及到這樣的口音。網上有個視頻關於義大利人說英語的惡搞視頻,你可以看看,還是比較接近西班牙的,當然德國 法國的主要是小舌顫音,區別還是很大,不建議看,俄羅斯的因為大舌顫音太過強烈。不推薦。電影就找關於兩百年前的英國有貴族的電影、希望對你有幫助。
B. 有沒有講述西班牙人征服阿茲特克的電影啊
僅找到一部電影:
大地之王
Cabeza de Vaca
片長:112分鍾
地區:墨西哥
語言:西班牙語色彩:彩色
年份:1991
講述了西班牙征服者與美洲人的故事.
紀錄片電影有:
中文名稱:BBC/PBS 征服者
英文名稱:BBC/PBS Conquistadors
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探險家沖走西班牙征服者的旅程,回憶那段征服的歷史
C. 找部電影,結尾是,一群西班牙人的船正在上新大陸
美國電影《啟示》最後一段:虎爪回頭看到海邊一條船,在人正在登陸,然後電影結束
D. 被稱為「沙皇」的莫斯托沃伊和卡爾平在忙什麼
口無遮攔炮轟主帥 莫斯托沃伊被趕出俄羅斯隊
http://www.zjol.com.cn 2004年6月16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0-1,俄羅斯倒在了西班牙鬥牛士腳下。從場上雙方的表現看,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但莫斯托沃伊的老邁成了主教練亞特塞夫棒殺的對象。日前,莫斯托沃伊因為接受了西班牙媒體的采訪,或許是因為「沙皇」的講話讓主教練感到惱怒,於是莫斯托沃伊被趕出了國家隊,成了本屆歐洲杯的第一人,但這個「第一」卻很是恥辱。
莫斯托沃伊在西班牙媒體面前毫不諱言對亞特塞夫的不滿,這讓亞特塞夫下不來台。在盛怒之下,老帥令人意外地作出了驅逐莫斯托沃伊的決定。但在俄羅斯國內足協副主席德拉加諾夫卻對亞特塞夫的做法感到不滿意,看得出他深知一點:讓莫斯托沃伊離開,俄羅斯將在餘下的兩場賽事中更加難有作為。
俄羅斯在對西班牙的比賽中顯得有些體力不支,尤其是下半時被西班牙的反擊弄得很是狼狽。若非西班牙人自己把握能力不佳,俄羅斯很可能痛失幾球。莫斯托沃伊賽後表示,是亞特塞夫賽前過於艱苦的訓練讓向來體力不錯的俄羅斯球員疲於奔命。他的這一做法無異於公開挑戰主教練的權威。
德拉加諾夫說道:「我對於亞特塞夫的決定感到十分遺憾,這對於俄羅斯隊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幫助。就算莫斯托沃伊說了一些批評主教練的話,這也不至於這么快把他趕出國家隊吧?隊中現在沒有像莫斯托沃伊這樣水平的球員。」盡管俄羅斯人都一再為莫斯托沃伊求情,聲稱35歲的「沙皇」的話被媒體曲解了,但亞特塞夫主意一定,莫斯托沃伊已經不會出現在對葡萄牙的比賽當中。或許,對於東道主葡萄牙來說,這是一個好機會。
E. 如何評價蘇聯電影《命運的捉弄》
《命運的捉弄》這部電影里,有著荒唐的情節,詼諧的對話,鬧劇式的風格,是一部喜劇,但是,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憂傷 。
即使最後的相逢也無法抹去那淡淡的傷感。
這就是俄羅斯的風格--沒有痛苦的感覺等於沒有生活過。
一個簡單的由誤會而相愛的故事,在美國人那裡可以輕松的把它拍攝成好萊塢式的一夜風流,在法國人那裡可以拍成一個三角或者多角的戀愛游戲--法國人最擅長這個題材,反而是一對一的拍不好,在義大利人那裡是有關肉體的成長電影,在西班牙人眼中是嫉妒與誤會的卡門復仇,在英國人那裡只是一個完美丈夫的交易與選擇。
只有在俄羅斯人那裡,愛情關乎靈魂,關乎信仰,關乎尊嚴,關乎良心。
愛情對俄羅斯人來說,是神聖的通往信仰的橋梁和考驗,在他們的靈魂里,真正的愛情總是愛與恨的交織。影片中四個人無不面對著自己人生的重大的考驗,這不是法國式的私通與英國式的計算題,而是關於人良心的抉擇,是履行應盡的義務和一個安全卻沒有激情的婚姻,還是勇敢的接受新愛情,道德與愛情,究竟是哪一個呢?
雖然故事的結局是皆大歡喜,可是誰又能說,一切都是完美的呢,就象男主角的母親說的,看看再說。
影片採用的是室內劇方式,這對於演員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重量級的台詞中不使表演生硬令觀眾厭倦,還要掌握一定的節奏,相信只有蘇聯演員才做的到,我們可愛的安德列做到了,完美無缺。張弛有度,收放自如,他的天才就是能夠游刃有餘的在強烈的喜劇感與悲劇的沉重感中保持平衡。
他有一種罕見的在鏡頭前保持靜默的能力,一位影評家這樣說到。
這個原本學習化學專業的,相貌不出眾的男人,在長長的特寫鏡頭中是那樣的鎮靜,具有強烈的震撼力。他那流露著少見的天真的眼睛中那凝視著你,你會忽然發現,在這個小職員相貌的男人身上竟然蘊藏這如此驚人的力量。
要讀懂俄羅斯,就要懂得兩個人。
不是普希金---我知道他是唯一讓世界上所有人聽得懂並且感到親切如兄弟的人,
不是屠格涅夫,他優雅傷感,貴族氣質濃厚,但是過於西化,
甚至不是偉大的老托爾斯泰,我承認他的偉大,他的堅實厚重,他的道德精神是堪稱--最,這個詞語的,
但是我以為要真正領會俄羅斯,要讀的,是果戈里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果戈里是一個迷。
他的神秘,詭異,讓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都在他那夢境一般的作品裡顯露出來,他的死魂靈對任何一個讀者都是一個巨大的謎語,他的荒誕,他的痛苦,他的沉淪,他的魔鬼。
陀斯妥耶夫斯基,我的精神導師。
關於俄羅斯人性格中的一切都會在他那裡找到。
痛苦啊,痛苦。
在他的筆下,人永遠是痛苦的,即使找到上帝。愛情不是溫情脈脈的花間詞,也不是浪漫的幻想,而是一種刑罰,暴力,殘忍,折磨,侮辱,靈魂在其中飽受煎熬。
如果他筆下的人物愛了,那就是一場暴風雨,一場滌盪心靈的約伯式的考驗,她愛他,就一定要折磨他,他也是。
她愛了,就是恨他的開始,他也憎恨她,他們越是相愛就是憎恨,想想娜斯塔西亞和羅果仁,想想斯塔夫羅金和三個女人,卡佳對米卡,那些充滿所謂受虐狂精神的女人。對她們來說,沒有強烈的感覺就不是感覺,沒有痛苦的愛就不是愛。正如加繆所說,愛情帶有暴虐的成分。所以我們總是能在梁贊諾夫那裡看到性格激烈的女人,痛打情人的女局長,厲害的車站女服務員,還有本片中的美艷的金發女郎。
可是又是誰能征服這些女人呢?
是金錢還是權勢,相貌?
都不是,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相貌普通,還有點窩囊,書生氣,但是,請注意,他們善良!
有知識,有教養,當然很好,可是良心,良心呢?
這是蘇聯導演舒申克的話。
這就是解開為什麼在那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時代,英國的狄更斯帶著耐爾和奧里弗只是逃進了改良主義家庭溫暖,法國的巴爾扎克逃進了交易所,德國人瓦格納和尼采逃進了中世紀的森林和古希臘,奧地利的卡夫卡變成了甲蟲,甚至美國也有一個麥田的守望者。而只有俄羅斯人勇敢的要在現實中打破這物質的巨獸,建立人間的天國。
因為驕傲的俄羅斯人無法忍受物質化帶來的靈魂的痛苦和失去甜蜜愛情的的悲劇。
物質化就意味著靈魂的痛苦和乾涸,意味著只在金錢面前人人平等,這是追求卓越的俄羅斯人無法忍受的,對他們來說,人的尊嚴才和靈魂才是一切。
世界上能夠拍攝出最美麗愛情故事的,是美國人和蘇聯人。
雖然在表面上看,這兩和國家和民族的人大相徑庭,但是他們都追求卓越,都有強烈的信仰,愛情就是一種信仰。
這不是偶然的。
聯想起最近的7連跳和那些在被機器剝奪了青春與愛情的工人,我就覺得這是一種中國文人的恥辱,麻木,冷漠,無動於衷,正是這種半死亡的狀態使中國人只會拍下三濫的電影和燒錢,沒有感情成不了大事。
親愛的安德列!
你在哪裡?
人們已將你遺忘,可是我知道你是那些迷人幸福的星辰里的一顆。
蘇聯不在了,可是俄羅斯還在!
愛情還在,理想與信仰還在,精神永存,藝術不朽!
即便全世界的人都忘記了你,只要我活著,我就永遠不會把你遺忘。
我愛你天真的眼神和傷感的微笑。
還有你溫柔的吻。
世界電影史上最會接吻的男演員,有三個。
克拉克蓋伯,馬龍白蘭度,
還有就是你--
安德列,瓦西里耶維奇,米亞科夫。
你融化了我的心。
親愛的安德列。
F. 求一個奴隸冒充西班牙貴族抗擊波蘭人當上俄羅斯沙皇的俄羅斯電影。好像叫16XX什麼的
《1612動.亂時代》
劇情簡介 · · · · · ·
「動.亂時代」特指1598年俄羅斯統治家族絕嗣之後的一段長期動盪。由於正統王室後繼無人,俄羅斯農民落入外國勢力之下,瑞典、立陶宛、德國和波蘭的佔領者紛至沓來。1612年, 這時正值所謂的「動亂時代」的末期,勇敢的俄羅斯人把占據克里姆林宮幾個月的波蘭人趕了出去。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的開始標志著這一時代的結束。
G. 海王是哪個神話里的人物亞特蘭蒂斯歷史背景介紹
昨天剛剛在內地上映的《海王》受到了一致好評,沒想到在年底竟然還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超級英雄電影。海王是DC漫畫當中的人物,居住在古老的亞特蘭蒂斯海內,擁有半人類和半亞特蘭蒂斯的血統,這種混血一般都能爆發出驚人的超能力。那海王和亞特蘭蒂斯究竟是出自哪裡的神話呢?傳說亞特蘭蒂斯是由海神波塞冬建立,那就把海王歸類於希臘神話當中吧,雖然海王和波塞冬沒有任何關系...下面就為大家簡單講講關於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幫助你更加了解這個傳說中的海域究竟是怎麼回事。
茫茫大海上,那個手持鋼叉的男人登場了。
在外星人、高富帥相繼狗帶之後,DC能否咸魚翻身,可能就看這個打漁的了,畢竟,在他背後有個強大的後盾:亞特蘭蒂斯。
作為一個海邊成長起來的孩子,我一直喜歡蔚藍色。天藍藍,海藍藍,廣闊,高遠,讓人心曠神怡,讓人遐思無限,很值得為此揮灑筆墨,描繪心底的畫卷。
少時的記憶里,與海相關的聯想很多,有海王波塞冬,有大蛇耶夢加德,有共工和不周山,有四海龍王,有春江花月夜,有龐大的利維坦……
還有每個孩子可能都聽說過的,亞特蘭蒂斯。
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我一直在寫陸地上發生的事情。部落、社會、國家、文明,在舊大陸和新大陸上生息繁衍,旋起旋滅。我記錄的歷史,似乎只屬於大地,我總覺得沒有腳下的踏實感,也就沒有了層層疊疊的記錄和證據。而占據地球七成以上的海洋,被很多像我這樣的歷史工作者忽略了。
偉大的海洋,盡管把我們賴以存身的星球渲染成了藍星,卻因為大家腳踏實地的是陸地,而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謎。
歷史上最早的海洋記錄,屬於海邊長大的希臘人。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晚年留下了兩本有意思的對談錄《克里特阿斯》《提麥奧斯》,裡面記載了一個半神化、半史料的故事。
這是亞特蘭蒂斯第一次進入人類的視野。
故事非常的精彩,但要素太不充分了。我們從柏拉圖的描述中只能大概得到以下信息:
時間:賢者梭倫出生前九千年。
地點:直布羅陀外海。
人物以及事件:亞特蘭蒂斯由海神波塞冬建立,由其五對雙生子統治,是當時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其核心平原區運河縱橫,有1800公里長的「護城河」,內部每18公里有一橫一縱的水網,帝國核心區猶如棋盤一樣嚴整有序,物產豐饒,植被茂密,宮宇巍峨,神殿鑲金,商貿全球,匯通天下。但和西方世界的所有反派類似,亞特蘭蒂斯最後也走向了不敬神,腐化墮落,利用超能力和強盛國力窮兵黷武,妄圖征服世界的不歸路。最終被勇敢的古雅典人民擊敗,落得個觸怒神靈,一夜之間沉入大海的下場。
有人說這是柏拉圖對政治的隱喻,借古諷今。有人說這是他出生不久前的一次發生於克里特島的火山地震事件,有人說真的發現了亞特蘭蒂斯。也有人說亞特蘭蒂斯並沒有滅亡,它的人民在海底繼續繁衍生息……
偉大的柏拉圖,短短的文字記錄,卻給全人類留下了一個延續萬年的精彩記憶。只是這記憶,像霧像雨又像風,虛無縹緲之餘,留下了太多想像空間。可以說自他以後,一千個愛好者心中,就有一千個亞特蘭蒂斯……不,可能是兩千個,三千個。上不封頂。
希臘文明衰落了,羅馬文明毀滅了。一代哲人的記錄在黑暗中世紀時斷時續。可憐的歐洲人,整整一千年生活在需要拚命努力才能活下去的絕望環境里,對於柏拉圖精神世界和亞特蘭蒂斯的探求,基本上無從說起。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下烏爾班大炮一聲爆響,拜占庭帝國滅亡,東西方商路徹底斷絕。整個西方的海上商人,被迫開始了向大西洋的探險。
文藝復興帶動了古代典籍解讀。大西洋外發現了巨大的陸地和島嶼,亞特蘭蒂斯的傳說在大航海時代中漸漸復活。在精彩的航海史上,從哥倫布到麥哲倫,從達伽馬到庫克船長,每一個出名的航海家,都會宣布發現了中國、印度、黃金國以及亞特蘭蒂斯。
隨著人類的探索,地球的模樣漸漸清晰,大海的深邃與壯闊震驚了一代代探索者。在加勒比海,人們意外看到史前遺跡;在大西洋中部,航海家們搖著頭劃出了百慕大三角;在太平洋,孤立的復活節島上發現了雄偉的石像;在更深處的南馬杜爾,有人發現五百平方公里的島上有百萬根巨大的玄武岩柱;印度洋上,水手和詩人詠唱古老的史詩,講述著雷姆利亞大陸的故事。
到了十九世紀,愛好歷史的夢想家們,分別腦補出三大洋中的巨型陸地文明。太平洋中部4000公里見方的姆大陸,印度洋上,將印度,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聯成一體的菱形陸塊雷姆利亞,和大西洋底的海神國度亞特蘭蒂斯……
隨著科技發展,更多的愛好者和探險團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水下遺跡,亞特蘭蒂斯也處於年年被發現的狀態。
20世紀初,美國的傳奇預言者埃德加凱西,在一次失語的病痛後獲得了睡眠中預言的能力。在他的囈語中,亞特蘭蒂斯的情景漸漸清晰起來。
在他看來,亞特蘭蒂斯是一個持續了數萬年之久的偉大文明。其科技和修行水平遠超現在的人類。
五萬年前,因為濫用資源和科技,它遭到了第一次大災變,引發了磁極倒轉,部分陸地沉沒;兩萬八千年前,由於放棄神的信仰和沉溺於放縱享樂,導致神降下滅世洪水;而一萬兩千年前,就是柏拉圖記載的故事。
上古十王國之首的波塞冬尼亞也沉入了海底,其部分祭司和遺民逃往最近的尤卡坦,留下了瑪雅文明。而一位手持翠綠碑板的上層成員,歷經驚濤駭浪的洗禮,出現在中東的埃及。亞特蘭蒂斯的最後孓遺,熱衷於建造金字塔。據說他們留給後世人類三本書,就藏在他們得意的建築里。
尤卡坦的瑪雅金字塔和埃及的大金字塔早已為世人所熟知。但1960年前後的幾次海底發掘,證實了凱西的話,在巴哈馬邊上的比米尼群島水下深處發現了整齊的建築群和金字塔。而英法美俄冷戰時,各種飛機和潛艇的來來往往,也證明了大西洋底有激流通過金字塔群的傳說。
到了本世紀,有關亞特蘭蒂斯的發現演變成了滑稽競賽。僅這短短的十來年,土耳其人在黑海,俄羅斯人在英格蘭南部,西班牙人在直布羅陀,葡萄牙人在迦納利群島,先後聲稱發現了亞特蘭蒂斯。而實誠的法國人和愛爾蘭人,則分別聲稱亞特蘭蒂斯就是法國的加斯科涅和愛爾蘭島本身。希臘人不甘人後,重申自古以來柏拉圖的觀點,只不過將地點由克里特島微調到了邁錫尼。
最終美國人總結陳詞:實事求是地講,我們東海岸外海就是亞特蘭蒂斯。當然,從古老地層的天氣看亞特蘭蒂斯也許在南極。如果對我的觀點不服,那我請你看電影,在銀幕這個領域,誰能和我們比?
美國的話語權,體現在從科研到影視的方方面面。比起熱衷於潛水考古的探索者,美國人更喜歡在銀幕的世界裡和文學的海洋中具現失落的大陸。不完全統計,人類目前為止有關亞特蘭蒂斯的著作有上千種,一大半是美國出版。而談到電視劇和動漫電影,美國可能要佔九成。
大西洋底來的人,漫威超級英雄海王,穿越到亞特蘭蒂斯的伊阿宋,這些主人公想想也是不易。必須用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歷,努力扮演那個時空的角色,還要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思考。如果亞特蘭蒂斯真的如海王世界那樣沒有滅亡的話,陸沉板盪,滄海桑田。深海之下,失落萬年,他們真的能坦然的面對我們么?一個疑似有人類血統的水下金發棄嬰,在人類燈塔瞭望員的撫養下,就可以成長為可以毀天滅地的超級英雄。他們這么強力,將置我們於何地?
如果深埋水下萬年的古文明,沉淪前比我們現在還強的話,他們做什麼想什麼,已經和我們無關了。
也許萬年過去,他們沒有變成魔獸世界中暴戾恣睢的娜迦,而是心沉似鐵地關注我們?不到作死毀滅地球的情況下互不幹涉,可能就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吧。我相信比我們文明多經歷五萬年生聚、五萬年教訓的亞特蘭蒂斯,在這方面會比我們做的更好。
在DC電影里,我們可以再一次緬懷海王的生父斯坦李老爺子。他筆下的人物,如果只按黑白正邪來分類,就過於簡單了。我看到的,是對自己本心的剖析。
海王是重情重義的英雄,守護和平的王者,海洋生物的知音。他的對立面如黑蝠鱝,海洋領主之類,與其說是權欲熏心的野心家,好戰成性的殺戮者,還不如說是人類對於海洋陰暗面的畏懼。我們熱愛海王這個族群的棄子,其本質更像是提醒我們依舊保持最初面對海洋時的赤子之心。
亞特蘭蒂斯,代表我們最瑰麗的想像,最壯麗的探索,最神秘的考古,最普及的傳說。
亞特蘭蒂斯沒有正邪之分。
最後用一首我喜愛的小詞作為結束:
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
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並觸沉思到酒邊。
年底了,敬一下去世的諸位泰斗,敬一下成為傳說的文明,敬一下海邊的孩子,海上的王者,海底的聲音。
H. 求一部電影,一夥西班牙人去了美洲,在森林裡遇到恐龍襲擊,後來這伙
《阿茲特克暴龍》
導 演 布賴恩·特倫查德·史密斯
類 型 動作 冒險 科幻
上映時間 2007
……部落里要向住在叢林中的「暴龍」獻祭來求得平安.而在考特斯到達後,事情開始發生轉變……
I. 有一部特工電影,搞笑的,蠻多年前在暴風影音上看過,女主是西班牙人。電影名字有特工二字
史密斯夫婦?
J.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劇情
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6國斥資2600萬歐元拍攝的新版《戰爭與和平》具有鮮明的國際化色彩。導演羅伯特·多恩海姆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主要演員則分別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羅斯托娃的扮演者、24歲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芙蓉·德拉庫爾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少「粉絲」。
俄羅斯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戰爭與和平》再次被搬上屏幕。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等歐洲六國傾力打造的四集同名電視電影在俄羅斯電視台黃金時間與觀眾見面。盡管兄弟台「第一頻道」為此專門推遲了由另一位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改編的電視劇,新版《戰爭與和平》仍未能逃脫兵敗滑鐵盧的厄運:不但4%的收視率差強人意,更是遭遇國內民眾一片惡評。
國際化創作陣容
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
盡管新版《戰爭與和平》不如由奧黛麗·赫本、亨利·方達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1956年版那樣星光熠熠,卻也招募了不少歐洲一線明星。女主角由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扮演,而兩位男主角分別由義大利性感男星阿列西奧·波尼和出演過《再見,列寧》的德國演員亞歷山大?拜爾飾演。
本片導演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羅伯特·多恩海姆,他曾與斯皮爾伯格有過合作,而編劇之一正是《美國往事》的編劇義大利人恩里科·邁蒂奧里則。
眾口難調做妥協
國際化的創作陣容雖可讓新版《戰爭與和平》博採眾長,但也易令其陷入眾口難調的尷尬境地。影片製片人之一謝爾蓋·丘馬科夫抱怨道:「我們想讓劇本盡量地忠於原著,但後來明白,和所有人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事情。」
俄羅斯人原本做了妥協,只要求拿掉那些「非常愚蠢」的情節,但就是如此卑微的願望也未獲滿足。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為紀念1812年戰爭犧牲者而修建的,但在新版《戰爭與和平》里,這座還沒興建的教堂已赫然矗立在熊熊燃燒的莫斯科城中。
對此,歐洲同行的解釋是,在他們國家,沒有人知道這一史實,為忠於原著就把如此凄美壯麗的畫面去掉實在可惜。俄羅斯方面希望劇本愈接近原著愈好,但意、法和德等出資大國卻希望將新版《戰爭與和平》拍成通俗易懂的現代華美大片。
一邊罵,一邊捧
新版《戰爭與和平》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後,遭致俄媒體一片罵聲。俄新社認為,失實於原著的情節、提綱挈領式的敘事和頗富爭議的選角是影片的三大敗筆。《生意人報》建議,如果要看這部電影,最好先完全忘記原著。該報十分驚訝於影片「令人氣憤的大膽妄為」,竟然將深色頭發的娜塔莎變成了金發女郎。而《共青團真理報》則對有著像007一樣性感面容的安德烈和長著讓施瓦辛格萬分嫉妒的發達胸肌的皮埃爾大表不解。
托爾斯泰的玄孫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也對新版《戰爭與和平》大為不滿:「托爾斯泰的主人公都不像他們自己。娜塔莎本來是樂觀的,情感豐富的,但在這里,她卻面色蒼白,冷漠,而且理性。」
與俄羅斯人「平淡乏味、簡直無法看下去」的反應形成鮮明反差,新版《戰爭與和平》在法、意等國大獲成功。在法國播放時收視率逼近24%。觀看此劇的華人留學生董銘告訴記者:「拿破崙在劇中不是正面人物,驕橫無理,本來很浪漫的愛情就被戰爭毀滅了,法國人看得都很揪心。」而在義大利的收視率高達26%,每集有600萬觀眾收看。
俄新社報道對此不無戲謔地說,從前西方人把俄羅斯當作「野蠻的地方」,如今他們親眼見識了俄羅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靈豐富,這也算是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