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局外人》是法國作家加繆的成名作嗎
加繆(1913—1960)是法國聲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局外人》是加繆的小說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最的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一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編輯推薦《局外人(譯文經典)》是法國作家加繆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傑出作品之一,該書以一種客觀記錄式的」零度風格」,粗線條地描述了主人公默而索在荒繆的世界中經歷的種種荒繆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誕體驗。從參加母親的葬禮到偶然成了殺人犯,再到被判處死刑,默而索似乎對一切都無動於衷,冷漠的理性的而又非理性的存在著,他像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代表了一種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個血紅色的燈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然而,局外人現象的產生無疑是由這個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而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
❷ 《局外人》是一部什麼樣的文學作品
1、加繆生於1913年,法國人,存在主義哲學家、文學家,1957年也就是他44歲的時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頭子得獎,有的快要入土了,有的卧病在床,只能請人代領獎金,這是我見到的唯一一位在四十多歲就問鼎這個重獎的作家。可惜,得獎三年後也就是1960年,加繆就死於車禍。加繆說過:在我看來,沒什麼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結果他自己死在了路上,這裡面有這命運的玩笑,有著荒誕的氣息,然而對這個以研究和表現荒誕成名的存在主義作家來說,倒是死得其所。
2、加繆還說:最好的作品是沒有完成的作品。乍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舉出一些例子後,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的思想真是具有穿透力,直貫古今,精準無比。斷臂的維納斯和無頭的勝利女神鵰像,從完整到殘缺,相當於沒有完成,然而都是傑作。卡夫卡的小說,三個長篇《美國》《審判》《城堡》,都是沒有完成的作品,然而都是傑作。我國的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紅樓夢》,也是沒有完成的作品,曹雪芹只寫了八十回,後來高鶚狗尾續貂了四十回。老子說:大成若缺。哲人們的思想是相通的。加繆的遺作《第一個人》在車禍現場他的提包裡面找到,已經以手稿的形式出版,這部沒有完成的小說也是傑作。
3、在一百多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中,其中有不少是不配得獎的,屬於二三流的作家,然而評委們也不都是瞎子,得獎者裡面也有不少天才,給我印象深刻的兩個天才是法國的加繆和蘇聯的肖洛霍夫。加繆在29歲的時候完成了《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話》,同時在文學和哲學兩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肖洛霍夫更厲害,在22歲的時候就開始寫他的傳世名作《靜靜的頓河》。除了年紀輕輕就寫出經典,這兩個天才還有一個共同點:作品不多,然而幾乎篇篇都是精品。
4、《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話》,我喜歡前者的開頭和後者的結尾。《局外人》的開頭:「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一句話,十五個字,突兀,冷漠,奠定了整部小說冷峻平實的基調。這個開頭可以和《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相媲美。《西西弗斯神話》的結尾:「登上頂峰的斗爭足以充實一個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其實這部哲學隨筆的開頭可能更出名一些:「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5、加繆是個帥哥,照片上看,有一種硬漢派明星的風采,比天生斜視的老怪物薩特順眼多了。
6、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漢姆雷特,這一千個人是幸福的,對經典他們有了自己的把握和理解,經典進入了他們的語言或文章,經典成為了他們的一部分。對經典的作品的解讀,很多人會面臨語言的貧困,把握不住其神髓,表達不出自己真實獨到的見解,往往有入寶山而空回的遺憾,經典中蘊含的諸多的意義、諸多思想猶如練習過神行百變一樣,難以抓住,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乎焉在後」。對經典的重讀,就是那些失敗的尋寶者再次的掙扎努力。最近重讀加繆的成名作《局外人》,仍然不得要領,「闡釋的深淵旁,我被罰站。」
7、《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爾索是一個對什麼都很無所謂的人,有一種發克一切的態度,最常說的兩句話是「怎麼樣都行」和「出路是沒有的」。在情感方面,這個人很冷漠。
親情,母親在養老院死了,他去奔喪,沒有哭泣,在守靈的時候還抽煙喝咖啡,參加完葬禮感覺到「能夠連睡十二個小時的喜悅」,葬禮第二天就勾搭女人上床並一起看滑稽電影,後來還告訴律師所有健康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曾經希望過他們所愛的人死去(王朔的小說中也說到父親在孩子還沒長大的時候適時死去可以保持孩子對他們的敬仰),莊子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是達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這個人則是忠實於自我的感覺和思想。
友情,莫爾索的鄰居萊蒙是個混混,請莫爾索幫忙寫信羞辱前女友,莫爾索答應了,萊蒙很高興問是否可以和他做朋友,他說怎麼樣都行,對友情,這個人也是漫不經心的,不把世人重視的三大情感之一作為什麼重大事情對待。
愛情,瑪麗喜歡莫爾索,希望和他結婚,她問莫爾索是否愛她,莫爾索說這無關緊要如果真要說那大概是不愛,但是答應結婚,世人津津樂道的愛情,被他當垃圾一樣對待。在事業方面,這個人也沒有什麼上進心,主管要提拔他,讓他到巴黎任經理,問他是否願意,他說怎麼樣都行,瑪麗很高興,要和他同去巴黎,問他巴黎是怎樣的,對人人嚮往的香水之都浪漫之都,他是這樣評價的:鴿子很多,很臟,人的皮膚是白的。
莫爾索和萊蒙去海邊度假,遇到萊蒙前女友弟弟一夥,發生沖突,打架,莫爾索開槍殺了人,開始了牢獄生活。法庭審判的時候,是一個荒誕劇,檢查官、律師都是圍繞他在母親死的那天的表現在辯論,根本不涉及他殺人的事實,檢查官說他「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他的辯護律師說「他到底是被控埋了母親還是殺了人」,但是不管用,最後,在一個法理社會,一個人由於倫理的原因被判了死刑。莫爾索拒絕上訴,拒絕懺悔,平靜的等待他的死亡到來。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這是北島一首《無題》的上半部分,很好的概括了莫爾索和這個世界的疏離和脫節。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也是一個高度劇場化的社會,人人粉墨登場,遵循著規則和秩序,進行著程式化的表演,母親死了要哭得死去活來,情人節要按時發春,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思想,要堅信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等等。如果有人拒絕這樣的表演,那他就是社會公敵,是所有人必欲殺之而後快的。莫爾索的死,不是因為殺了人,而是挑戰了整個社會的偽善矯情,挑戰了謊言堆砌的現代文明,戳穿了皇帝的新衣。這個什麼都不愛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在這一點上是激情澎湃的。總是這樣,小說中的人物代替我們說出真相,代替我們勇敢。
❸ 《局外人》是一部什麼電影
是本韓國愛情小說,可愛淘的作品,講述一個孤女和兩個兄弟之間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是部不錯的作品哦!
❹ 請介紹一下《局外人》的故事情節!謝謝
《局外人》以法國青年莫爾索的第一人稱的敘述展開,以三場死亡作為全文聯系的樞紐。 小說開始的時候,莫爾索的母親死了,他去參加母親的葬禮,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沒有哭;第一部結束時莫爾索在一次渡假中偶然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隨後是無休無止的庭訊,最後以莫爾索被判絞刑告終。 三場死亡緊密相聯,開槍打死人是作為一次不幸的契機,由於這個不幸的行為,莫爾索被起訴,然而他被判絞刑的最主要原因卻是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在社會的基本法則中,這違反了基本的人倫要求。而人一旦與社會的基本准則相違背,是必然要受到懲罰的。莫爾索在一場偶然的事件中陷入了一場必然的結果。他無路可逃。莫爾索不會演戲式地生活,他說真話,凡事不加控制。人的個性與社會需要的共性之間的沖突的必然結果是個性被抹殺。 其實在第一部裡面,莫爾索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出現,他誠實緘默,工作勤懇,在公司連打個電話也要顧慮到老闆的臉色。他毫無野心,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活在世上。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他這樣認為著,無論怎樣的生活其實質都是一樣的。他淡然地處於這個世界上,對一切漠然處之。他的生活態度比較消極,但他並非孤獨。他很正常,有工作,有女友,周末與朋友去海灘渡假,本來他會與瑪麗結婚,這樣淡然地度過一生。在這一階段,他還沒有意識到他局外人的地位。他甚至認為他是幸福的。 母親死了,他去參加葬禮,他沒有哭。人總是要死去的,死亡不可逆轉。 生活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無所謂愛與不愛。只是沒有出路,讓人疲倦。 在《局外人》第一部里,莫爾索的敘述舒緩寧靜,只是用一種客觀冷靜地態度描述他的所行所見。母親的葬禮,眾人的表現,與女友瑪麗的相處,飯館老闆賽萊斯特,樓上鄰居雷蒙與情婦的糾葛,養狗的老頭,從陽台上看出去外面的街景,去海濱的一次渡假,直到槍聲打破了這種寧靜。 「我知道我打破了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灘上不尋常的寂靜,而在那裡我曾是幸福的。這時,我又對准那具屍體開了四槍,子彈打進去,也看不出什麼來。然而,那卻好像是我在苦難之門上短促地叩了四下。」 第二部主要圍繞審訊,預審推事、法官、檢察官、律師、證人、記者,一次又一次,所有的人談論著他的靈魂,而作為當事人的他卻被撇在一邊,他成了局外人。 在這一部中,他開始思考,在人們口中真實的他已經消失了,那場不幸的殺人事件變得微不足道,檢察官對他提出的最大指控是他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泣,人人都應該在母親的葬禮上哭。他被指控懷著殺人犯的心理埋葬了母親。在這一刻,他感到人們對他的憎恨,他覺得自己有種想哭的願望。 人們據此確認他的罪惡,而他實在罪不致死,在生命被判定結束的前夕,他對生充滿了無限的渴望,他朝思暮想著一個逃跑的機會,即使在逃跑中被一顆流彈擊中,也成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如果有機會,他希望把生活重過一遍。只有經過這樣死亡的威脅,才能體會生存的意義。而那些碌碌生活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明白。 有人問他是否悔恨,他說他只感到無限的疲倦。他被判有罪,但其實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當他們被審判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成為局外人,世界自有他的一套准則。也許會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哭被判死刑,也許會因為其他別的原因。 最後,神父出場,替他祈禱,他的憤怒在那一刻爆發。在這之前,他始終都顯得那樣冷漠。他揪住神父長袍的領子,扯著喉嚨大叫,劈頭蓋腦地發泄: 「他的任何確信無疑,都抵不上一根女人的頭發。他甚至連活著不活著都沒有把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好像是兩手空空。但是我對我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 其實,他非常愛他的母親,他的敘述象一個孩童的呼喚「媽媽」,第一節開始就是這樣:「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蘊含深情,而且對母親的懷念貫穿了始終。母親已死的事實與他將死的命運最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最後一晚,他等待黎明將至,他又想到了母親死前的心情。 「媽媽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了解脫,准備把一切再重新過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 讀到這里,只覺得無限的悲愴。活著的人對生死沒有把握,意外隨時都有可能臨到頭頂。而死亡終不可逆轉,出路是沒有的。人人都一樣。
❺ 加繆《局外人》的讀後感
《局外人》是法國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的第一部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部作品以平淡語言敘述,通過主人公心理與外部環境的描寫,反映了主人公默而索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即默而索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小說以默而索母親的死開篇,母親的死並沒有讓他過度的傷心,他甚至連母親的最後一眼都不看,也不流淚,將母親埋葬後,他為回到阿爾及爾離開那鬼地方而興奮不已,「我想到我要上床睡它十二個鍾頭時我所感到的喜悅」。回到阿爾及爾,他便和女友鬼混在一起,游泳、看滑稽電影,他早將母親之死拋之腦後。對於老闆的調任巴黎,他的回答是「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麼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並不使我不高興」。而女友的求婚,他的態度是「怎麼樣都行」。鄰居萊蒙請他寫信,讓他幫助自己對付自己的情人,他想都沒想,欣然答應,「他問我是不是馬上寫不方便,我說不」。而他不知道,他在不自覺地捲入一場斗毆中,最後在海邊,他開槍打死了一個對手。 接著,他被審判,雖然他有罪,但對他的指控卻讓人發笑。對母親的死無動於衷成了檢察官手中的把柄,他振振有詞地說道:「我控告這個人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於是,默而索被判了死刑,但他似乎對這一切毫不在乎,當他知道上訴無望之後,他依然平靜地等待著死亡,並拒絕向神父做自己最後的懺悔。 整篇作品以時間為線索,可歸納如下:母親之死—→被調任與女友求婚—→幫鄰居對付其情人—→開槍殺人—→被判死刑。整個過程似乎默而索都是一個「局外人」,他對這個世界似乎麻木了,對於一切東西,他都接受,唯獨最後拒絕對上帝的懺悔。 但我認為默而索似「局外人」但非「局外人」,他時時刻刻參與到這個世界當中,他一心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把母親送進養老院,是因為自己和母親無話可說,而養老院里有許多老人作伴,他「明白為什麼她要在晚年又找了個『未婚夫』,為什麼她又玩起了『重新再來』的游戲」,他認為「母親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解脫了。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所以,對默而索而言,真實情感與外在的表現並無關系,他雖傷心,但母親的死並不會讓他流淚。對於老闆的攤派巴黎,他並沒有雄心大志,他知道「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麼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並不使我不高興」。女友的求婚,他認為「這無關緊要,如果她想,我們可以結婚」。以上兩點說明默而索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已知足,他不是一個對生活貪婪的索取者。出於對鄰居的幫助,他寫信幫鄰居對付其情人,殺死阿拉伯人是因為他當時產生了幻覺,他看見「刀鋒閃閃發光,彷彿一把寒光四射的長劍刺中了我的頭」。在監獄里,他屢次拒絕接見神父,因為他不信上帝,是因為他「對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上帝)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到離死前,他「體驗到了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 但默而索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顯然與整個社會要求它的成員信守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是互相排斥的,這個世界不斷在排斥他,所以他成了這個世界的「局外人」,被處決時,他發出了最後的喊聲:「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美,為了使我感到不那麼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❻ <局外人>
韓雪理死了
❼ 誰知道《局外人》的結局
雲影的死因跟另一個神秘人物(第二冊出場)有關……而這個神秘人物與江家兄弟關系非同尋常,而韓雪也差點與雲影一樣被同一個人因同一種方式死掉。他們家裡被熏黑臉的照片的那個女孩自然就是雲影,還有,美娜折疊的小星星里也有秘密。揭開每天五點打電話給韓雪的人之謎是「蝴蝶」里的娜娜姐……
估計大家在第一冊里都誤讀了天空和尹湛。
最後……
在網上找到關於第二部的新說法~!!!!!!!!!!!
記者:《Outsider局外人》的故事似乎沒有講完,留下了很多懸念。它會有好幾本嗎?
可愛淘:對啊!這只是第一冊。嗯,可能是自己的愛好吧,我比較偏愛長一點的小說,覺得那樣在結束的那一刻才特別有成就感,有點變態加自虐對不對!呵呵,雖然寫不出來的時候很痛苦啦,但那種像泄洪一樣源源不斷的感覺真的很好,而且非常過癮。這本書寫到後來就是這樣,我覺得必須趕快把它們都吐出來,否則我會憋得難受,就像人家堵住了廁所的門不準你進去一樣,結果後來的寫作內容遠遠超出了我的計劃,越寫越停不下筆,所以產生了一個又一個懸念需要讀者去破解。不過,大家讀起來也會感覺到很過癮的哦!
記者:可不可以透露一下故事的發展或最終結局?
可愛淘:結局嘛?!^^大家自己慢慢看吧,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結局。因為這我已經被韓國的fans們快追得不行了,到加拿大都不放過我啊,看來我得逃往中國「避難」了,但是如果這樣,我也不得不時刻防範中國書迷的炮轟了。其實我覺得結局很好啊,是一個很出人意料的結局,你們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結局了,不論是喜歡悲劇還是喜劇的朋友,都應該會滿意這個結局的,嘻嘻!!!
★淘姐的話:不知道大家感覺到了沒有,這部小說與我以往的風格有很大不同,其實寫的時候我一直很擔心啦,不知道廣大的讀者會不會因為我的轉變而離我而去,可是如果一直保持以前的水準和風格,限制自己做出任何突破,我自己又不能原諒自己。於是,一番痛定思痛之後,我才有了這次莽撞的嘗試,才有了這樣的一部《Outsider》,一部不太同於我以往小說的小說……
……寫到這部小說最後時,我趴在書桌上一滴一滴默默地掉著眼淚。這些眼淚,不知道是因為我終於突破自己,向前堅實地邁出了一步而感慨萬分所致,還是因為我經過三個月的痛苦煎熬和不懈努力,在完成那一瞬間產生的虛脫感所致,或是因為被書中人物所感動的原因,總之我自己是說不清楚了……
❽ 局外人 加繆 法國
【小說名稱】局外人
【作 者】阿爾貝·加繆
http://www.xxsy.net/wgwx/j/jiamiu/jwr/index.html
在線
❾ 求局外人2016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亞瑟·杜彭主演的
《局外人 L'Outsider 2016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C4fuwKHA1mjj95kTUYkKQ
導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編劇: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洛朗·特納、熱羅姆·凱維埃爾
主演: 亞瑟·杜彭、弗朗索瓦-格扎維埃·德梅松、薩巴納·奧扎尼、陶菲克·傑拉巴、托馬斯·庫芒、索倫·普雷沃斯特、弗蘭茲-魯道夫·郎、呂克·席爾茨、穆罕默德·阿列茲基、安布魯瓦茲·米歇爾、本傑明·萊蒙、斯特凡·巴克、馬斯·貝爾西托、羅賓·希納西
類型: 劇情、傳記、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6-06-22(法國)
片長: 117分鍾
又名: 巴黎交易員(台)、Team Spirit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凱薩獎男星亞瑟·杜彭主演。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九年前震驚全球的「500億歐元交易弊案」,描述2008年時,31歲的巴黎交易員傑宏柯維耶在未經授權下進行金融買賣,涉及的投資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幾乎導致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倒閉,更引發全球金融大暴瀉。這位人稱「魔鬼交易員」的柯維耶,如何偷天換日、秘密進行500億歐元的交易?由於金額太過龐大,讓人懷疑內情不單純,不僅國際議論紛紛,更成為金融機構的職訓教材。
拜該案知名度之賜,《巴黎交易員》各國版權狂賣,不僅電影獲伊斯坦堡金桔獎提名最佳影片,導演巴拉蒂更獲好萊塢報導贊譽「挖掘出事件的娛樂性」。
劇情講述,傑宏來自布列塔尼,他幸運擠身法興銀行,在獲主管同儕欣賞下,搖身成為巴黎交易員。人生鯉躍龍門,眼界自此大開,而他在股價期貨交易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