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文化淺談論文

法國電影文化淺談論文

發布時間:2022-12-10 09:09:31

❶ 有關法國電影文化的法語論文內容寫些什麼

可以寫法國新浪潮 la nouvelle vague,以Godard, Truffaut, Rohmer幾位導演為主,是個很有特色的時期。

❷ 法語專業畢業論文什麼題目好寫

寫中法對比,或者文化交流的好寫。去年我畢業的時候也苦於寫不出,還是學姐給介紹的莫文網,很專業的說,沒幾天就OK了

中法宴飲「禮儀文化」比較研究
關於里昂中法大學的幾個問題
論美國與中法建交的關系
法國通用工程師培養模式在中國本土化的研究——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學生問卷分析
中法奢侈品消費動機比較研究
中法建交中的美台因素
中法合資企業跨文化沖突管理研究
中法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中的畢業設計比較研究
法國退還庚款與興學——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研究
中法庚款案中的無利債券問題
中越歷代疆界變遷與中法越南勘界問題研究
通用工程師畢業生去向解析——基於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的案例
中法青年旅遊者出行決策對比研究
中法奢侈酒電視廣告的敘事比較
中法越南交涉中的文化沖突
中法建交過程中的阿爾及利亞問題和台灣問題
中法著作權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從隔閡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關系
仲景「建中法」的研究
晚清清流派與中法越南交涉
徐延旭與中法戰爭
中法古典園林藝術比較
時間序列分析在國際關系預測中的應用——以中法關系為例
工程師法語教學在中國的探索與實踐——以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為例
民國赴法留學變遷研究——從勤工儉學到里昂中法大學
中法關系50年:合作的基礎和新型關系的構建
中法奢侈品消費者行為比較分析與實證研究
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

❸ 你對法國電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數··

30年代 1超現實主義電影 在電影誕生的二十餘年後,伴隨著歐洲先鋒藝術運動的興起、義大利人卡努杜為電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戰帶來的各國電影市場相對隔絕,「先鋒」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電影領域,做為一種媒介,電影的表現手法(相對梅里愛以敘事為基礎的視覺幻像)被統一到了人傳遞自身的渠道之內,這期間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做為培育出印象派電影的法國來說,順勢發展出超現實主義電影並不值得意外。 超現實主義電影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爾和法國的讓·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爾借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便利降臨巴黎,在那裡首先結識了一批繪畫的朋友並嘗試著指導戲劇,經過三年超現實主義氣氛的浸潤,他和達利以類似凱魯亞克後來「自動寫作」的方式創作《一條安達魯狗》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並且這種傾向貫穿布努艾爾一生的創作,使他的多數作品都可以做為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探討的範例。 總的來說,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學說,並且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相同,皆是文學、美術領域的先鋒藝術運動的擴散與綜合。 2詩意現實主義 在三十年代的傳統劇情片創作中,詩意現實主義是股最重要的傾向,這個名稱並不準確,以當時慘淡的國家經濟為背景,這些電影中彌漫著困頓傷感的聲調,講述的都為找不到希望的悲觀故事。 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讓·雷諾阿以及馬賽爾·卡內。演員讓·加賓主演了幾部最重要的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卡內的《霧碼頭》在詩意現實主義貫常的封閉之中融入了飄忽的氣氛,用蒙蒙霧氣給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劇式傳統電影帶來了神秘的清新氣息。 40年代 1剛硬 雅克·貝克、羅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雖然主旨與趣味向去甚遠:貝克的犯罪題材電影、布列松帶有宗教禁慾感的極簡主義作品、塔蒂冷漠諷刺現代生活的喜劇,但表現手法上,都遵從克制的原則,減少了主觀音效的使用,鏡頭與人物的距離更靈活,對話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點構成了四十年代法國電影的主要風貌,僅從電影業內部的影響探討,這是以雷諾阿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電影衰落後必然的顛覆(過渡的過程在貝克身上尤其明顯),雖然詩意現實主義的悲觀調門被多少保存下來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願意認為冷酷和失敗才是世界的真相。 2獨立公司 在談論「新浪潮」時,梅爾維爾一直是無法越過的一環,這取決於梅爾維爾的製片公司對後來的特呂弗們深遠的影響。1949年,梅爾維爾自籌資金拍攝了《大海的沉默》,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上映後取得成功,為他自己的製片公司持續運作創造了條件,成為「新浪潮」諸將津津樂道的擺脫大製片廠取得經濟藝術雙重獨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對白不多,情節靠畫外音推動,從風格上來說是標準的法國四十年代作品,梅爾維爾在後來的創作中將剛硬冷峻的風格一直維持了下去。 3類型片 法國的好萊塢式類型片正式成型於四十年代,喬治-亨利·克魯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魯佐出道於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達到個人事業的高峰。擅長拍攝壓抑而具諷刺性的惡棍人物驚險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稱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國電影業新導演大量涌現的潮流。新浪潮產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獨立製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贊電影理論的崛起;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出現,分別從經濟、理論等方面為新浪潮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年輕導演擺脫製片廠體系,絞盡腦汁籌集影片拍攝資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開來,無論遺產、房產、朋友間的集資以及國家或企業資助,都成為譜寫銀幕詩篇的彈葯。當然,個人所能夠負擔拍攝成本仍是以設備的成本普及為前提,此後的幾十年,由於技術發展,資本獨立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導致傳統的大型電影製造企業影響力不斷下降,最終將走向消亡與轉型(日本的情況尤其突出)。 一般意義上的新浪潮導演,以五十年代《電影手冊》的幾位撰稿人為主,雷乃、瓦爾達等左岸知識分子通常被稱為「左岸派」,左岸派與新浪潮互相交錯之處甚多,無法劃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體偏右,但戈達爾無疑是個異類,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數時候態度柔和甚至曖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爾達的作品在這一點上跟新浪潮的距離更短,相對左岸派依附文學的形勢探索,戈達爾不過更偏重音樂以及美術而已。故此我們很多時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為一談,在這一語境下,「新浪潮」的含義趨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並進一步成為國際上命名電影盛世的慣例,比如後來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紀錄片與半紀錄片 五十年代中後期的紀錄片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除開新聞作用為主的戰爭紀錄片,製作者更在意自身視角的表達。拉摩里斯和讓·魯什是這一期間重要的導演(還應算上一般歸為左岸派的克立斯·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來自以兒童為主人公、賦予動物或非生命體人格的半劇情半紀錄電影,和後來基亞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這些篇幅不長的傑作畫面充滿詩意;魯什五十年代末開始在非洲拍攝用人類學目的介入的紀錄片,攝影基本為手提輕便機,時常有魯什與主人公討論以及解說的畫外音,和今天的《動物世界》欄目非常類似,和魯什聯系緊密的一個概念的是「真實電影」,真實電影與同時期出現的直接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製作者會刻意引導、調動被記錄者的情緒,介入並影響觀點的發展,大部分時候,真實與直接的區別被歸入歐洲和北美的地域劃分,然而就技術角度來說,真正的真實電影數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園之風 在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業中,以鄉村為故事背景的優秀影片集中出現。讓-保羅·拉帕諾和克勞德·貝里是突出的兩個代表,拉帕諾藉助稍強卻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樹叢之類典型象徵物上烘托懷舊的浪漫情調,貝里的視線則要悲觀一些,使用鄉村風光營造反差的美感。候麥則在第一部長片之後便將主要陣地轉向精挑細選的田園舞台,做為一位大力探討男女情感關系的導演,純粹的背景無疑能為他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輩導演,比如布列松,這一時期也來到了鄉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風潮席捲全球,法國政治電影無論質量數量都無法與她的歐洲近鄰義大利相提並論。這期間法國最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臘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攝影相對通俗而剪輯凌亂的風格講述政治陰謀、當局迫害。發展到七十年代,法國政治電影水準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類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當時法國電影獨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種族問題的《無辜的強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層面多線敘事;戈達爾在因為車禍暫時離開故事片拍攝與1968年之間先後組建了「維爾托夫小組」和「聲音影像」兩個拍攝小組,用抽象但又強烈的語氣闡述政治問題的關節所在,形式更靈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國於七十年代開放了電影拍攝的尺度,直接導致情色電影大批涌現。賈斯特·傑克金憑借虛妄封閉感中充溢幻想氣質的作品在這一潮流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運用達到泛濫的地步,但也確實人為製造出了甜蜜的觸感。而另外一些導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觸爭議的巴貝特·施羅德,更藉助開放的機會推出了虐戀題材的作品來達成先前受禁止的計劃。總的來說,法國導演對於裸露的興趣止於維持人物關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導演中,有幾位和新浪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耳濡目染新浪潮諸將的創作,是新浪潮著力不一的學生。克勞德·米勒曾經擔任特呂弗的副導演,某些時候被視為特呂弗的繼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們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溫柔的點醒對游戲規則的蒙昧認知。六十年代進入《電影手冊》的安德列·泰西內則用優雅的筆觸描繪年輕人蛻變的過程。這一批導演的心態跟手法普遍比較柔和。

❹ 為什麼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的電影對現當代電影的影響巨大,分別表現在哪些

當時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在法國3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種電影創作傾向,其基本特徵有:
1、題材大多取自現實生活,即使從小說改編的,也往往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2、影片主人公也一改以往被貴族、富豪壟斷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編導對這類小人物的不幸命運都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3、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詩情畫意的場面。
4、同時,它還存在兩方面影響,積極影響是更新了現實觀念、景深鏡頭的確立與使用、發揮電影中的文學力量;消極影響是忽視了電影藝術的視聽性以及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❺ 法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詩意的畫面、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徵主義的比喻手法。

法國電影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面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沖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



(5)法國電影文化淺談論文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23~1933年間出現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派電影。達達主義的電影沒有主題,沒有情節,純粹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游戲,追求奇異效果的怪誕表演。

有聲電影的興起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給予先鋒派電影以雙重的打擊。對白片出現以後,攝制影片的費用大大提高。

法國早期有聲電影質量很差,是一些歌劇和游藝節目的紀錄。拍攝時,攝影機被固定在隔音的小木板房裡,結果使移動攝影完全消失。

1934年攝制的喜劇片《最後的億萬富翁》,由於諷刺獨裁,被當時控制托比斯公司的戈培爾禁止上映。維果在1933年根據他對童年的回憶拍了《零分的操行》,因片中有小學生造反的鏡頭也被禁映了10年。


❻ 結合作者電影理論談談法國新浪潮對於世界藝術電影的影響

新浪潮是指六十年代初涌現的一種新型電影,它採用了新的敘事手法與影像處理方式。
六十年代初還在法國掀起一系列前衛運動,沖擊著造形藝術世界。 不過電影藝術家們和藝術家們互相根本不了解,相反地,有幾個著名例子可以為證。一方面讓-呂克.戈達爾一直對繪畫發生興趣,在他著名的電影中直接或間接地把繪畫作為參考,另一方面克里斯蒂昂·博爾坦斯基和達尼埃爾·比朗都在選擇電影藝術家和藝術家生涯之間徘徊了一陣。動態形象(電影、錄像)創作者與靜態形象(繪畫 、攝影)創作者之間緊密聯系起來興起於法國六十年代延續至今。

一系列的"新浪潮"改變著藝術形象(八十年代有作為視覺藝術的攝影"新浪潮",然後是九十年代的錄像"新浪潮",最近又出現數字形象"新浪潮"),它豐富了他們之間的聯系,並使之成為法國當代藝術的核心。因此今天的每一種類型靜態藝術形象(繪畫、攝影、抽象派藝術或形象藝術)都深刻影響著動態藝術形象(錄像、電影)。

本世紀60年代中期,英美科幻小說普遍受到所謂「新浪潮」運動的影響。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二十世紀世界電影史上規模最廣、影響最深、作用最大的電影運動。1959年到1962年的短短4年時間里,百餘位新導演拍出了處女作,而且當年的許多年輕導演後來成為了世界級的電影大師,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如六十年代的德國新電影、美國新電影、巴西新電影等等,這場運動被公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新浪潮」最直接的影響之一是迫使人們接受了這樣一種觀念:電影的創造活動需要由年輕的電影人進行經常性的革新。
1959年是世人公認的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誕生的年份,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引起轟動的兩部法國影片分別代表著新浪潮運動的兩種傾向:特呂弗的《四百下》代表著「作者電影」傾向,強調導演在電影創作中的主導地位,由於這類導演是出身於《電影手冊》雜志編輯部的影評家,故稱「手冊派」;雷乃的《廣島之戀》代表著「作家電影」傾向,強調電影導演與作家的聯合,由於這類導演居住在巴黎的塞納河左岸,故稱「左岸派」。
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青年電影」反對「爸爸電影」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兒子反對老子的結果。有很多反叛題材。

❼ 影視藝術鑒賞論文3000字左右。。。急!急!急! 偏僻點的。。。。。

影視藝術欣賞論文 一、 對電影的認識 在我小時候的印象里,電影是一種在電影院看的,故事。不過比起電視劇來,故事講得有點太短了,看著不過癮。長大一點才知道,電影是一種藝術,不同地方的電影有著不同的特色,這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吧。 下面談談對各地電影的看法: 內地電影,從我有記憶開始看得最多的就是一些黑白戰爭影片,大多是講抗日和解放戰爭的。後來看到越來越多的故事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宣教片,那也是學校組織觀看的。自己跟家人也看過一些片子,不過到現在大多都忘記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當時的確給我很大震撼。後來就不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在電腦和網路上看得大多是國外片,國內的一般只是喜劇片如《手機》、《大腕》、《天下無賊》,和一些比較有名的,像《無極》等。 香港電影,給人感覺娛樂性較強,以市場為導向,像周星馳的一些電影,的確很好玩,但看的時候又不會有什麼思想負擔。挺適合休閑時觀看的。 韓國電影,最近才看韓國電影,一般是些愛情電影和倫理片,但很適合中國人觀看,大概是我們的文化很相近吧,感覺很細膩,和生活貼近。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我的野蠻女友》,這部電影當年可是在中國乃至亞洲颳起了一股野蠻旋風呀。 印度電影,只看過有限的幾部印度電影,片名大多記不清了,只是對那大篷車和時不時的音樂和舞蹈還有點印象,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但那時的印度電影感覺上更像歌舞劇。 俄國電影,現代的俄國電影看得倒是很少,只是看過前蘇聯的一些片子,也大多是和十月革命和二戰有關的片子,印象都不是很深。 歐洲電影,最為代表的應該是法國電影吧,感覺藝術感很強,不是看得很懂,畫面很漂亮。像《天使愛美麗》我看了幾遍都沒看懂。 美國電影,看得最多的還是美國的好萊塢大片,美國片是最為成熟的,無論影響力還是票房收入都是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現在在中國大學生中,看好萊塢大片的人肯定比看國產片的人多。尤其是國產片中有些類型的片子太少或基本看不到,比如科幻片,恐怖片。 下面談談對兩種類型的電影的看法: 對一般的類型,我想因為見得多了,也不會有什麼感觸,那我就拿兩種比較特殊的類型來談談我的看法。 動畫電影,我認為也算一種很重要的電影類型(因為有人說動畫是小孩子看的東西),我不否認,小孩子更容易被動畫吸引,但不是說動畫片就一定時給小孩子看的。我認為,除了演員和布景是由真實的轉變成用畫的,其他的電影元素都有保留,導演一樣可以用動畫來表現自己的想法。在動畫電影方面,日本和美國無疑是兩種典型的代表,日本的平面二維動畫產業可以說是全球最發達的,像在流水線上生產產品一樣生產著動畫片,以動畫系列片為主,也會定期為這些系列片出些劇場版,當然也有單獨的動畫電影,比如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我覺得都是不錯的影片,日系動畫的唯美畫風也很讓我喜歡。個人感覺就二維動畫而言,美國比不了日本,就拿比較好的《獅子王》來說,在它之前,日本實際上有一個很類似的動畫系列片《森林大帝》,這很有抄襲的嫌疑。不過自從3D動畫出現之後,美國的技術優勢又體現出來了,不愧為IT技術的起源國,尤其是最近Pixar公司的幾部作品《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超人特工隊》、《汽車總動員》等,無論是畫面還是講的故事,都讓我們耳目一新。 恐怖電影,談到恐怖電影還是要談到日本。先不談日本人的民族性的問題,日本的恐怖電影的確是很不同的,是一種懸念的恐怖,用意識來引導你,而不是用那種血腥的場面來達到目的。如《午夜凶鈴》、《咒怨》等,會在整部片子彌漫恐怖的氣氛,但就是不讓你見到,讓你提心吊膽到最後。美國的片子就完全不一樣,突然出現的血腥畫面,如果沒有準備的話,簡直讓你會吐出來。記得有一部叫《異次元殺陣》的片子,有一個把人切成塊的鏡頭,足足讓我倒了一天胃口。還有《死神來了》、《死神來了2》和《死神來了3》在表面很青春很陽光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的那種很血腥的場面,這也許就是美式的恐怖吧。 二、 從有記憶開始怎麼看電影 說實話,已經很久沒有到電影院看電影了。小時候倒是只能去電影院看電影,不過,現在看電影的渠道已經太寬了。從網上、電視上都可以免費看到(如果不算電費的話),很多國內電影過了檔期,國外電影大約上映一年後,中央6就會放映,這還不算國內大大小小的電視台提前買碟片看。我們自己也可以買正版或盜版的盤來先睹為快。不過,現在看來,還是在影院里看得比較有感覺。有一種看電影的味道。 三、 列舉喜歡看的電影 《我的野蠻女友》、《超人總動員》、《指環王》三部曲,《帝企鵝日記》、《公主日記》、《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死神來了2》、《開國大典》、《天下無賊》、《新警察故事》、《征服怒海》、《阿甘正傳》、《愛國者》、《勇敢的心》

採納哦

❽ 法國電影與中國電影中可以寫論文的點有啥呀

回眸新中國科教電影的發展歷程,自1949年至今,經歷了幾度沉浮。從宏觀角度看,新中國科教電影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大塊:計劃經濟時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如果按科教電影的發展歷程來分,可以分為初創階段、停滯階段、黃金時期、轉型調整時期和重生時期。
1 50年代至60年代——初創階段
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科教電影的初創階段。這一階段,科教電影創作的機構逐步建立,人才逐步到位,影片也開始產生影響。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大力促進生產.而中國社會長期動亂,造成廣大民眾的知識與
技術水平低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而科教電影作為科普宣傳的重武器,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1949年到1960年之間,不僅組建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軍教片組,還組建了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三家專業廠。同時,鼓勵其他製片廠也建立科教電影拍攝小組。另外,國家從相關單位抽調一些高素質人才,進入上述科教電影製作機構,並以他們為骨幹,逐步培養和建設專業創作隊伍。如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就從教育部和衛生部調來已有一定經驗的創作人員,並接收了大量高校畢業生。這一切不僅為我國的科教電影事業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些科教電影生產單位創作的一些科教電影也滿足了當時的社會需求。

2文革時期——停滯階段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這段時間,整個科教電影事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四人幫」的控制下,只有極個別的科教片能在影院放映,上百部片子被封存起來。創作人員都去了五七幹校學習、勞動,創作生產全面停止,更不用說新人的引進和培養。這段時間的損失是巨大的,而且還對後
來的科教電影事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3 70年代到90年代——黃金時期
這是新中國科教電影的黃金十五年。1978年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不僅吹響了改革開發的號角,也為我國的科教事業發展明確了方向。這一切,不僅給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帶來了無限生機,也激發了廣大科教電影從業人員的無限熱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當時科教電影創作生產的最大特點,創作生產人員們潛心創作、積極研討, 「比學趕幫超」的創作氛圍非常濃厚。特別是三個專業廠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並逐步形成了三個廠各自的特點。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的題材多樣、創作手法新穎;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的創作則貼近生活、表達方式細膩;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的創作專注於農業技術等等,個性化特點比較明顯。這段時間也是科教電影創作生產數量最多的時候,科教電影的年生產量都在200部左右;最多的幾年,達到了近300部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我國電影發行放映體系最完善的時候,放映網遍布全國所有城市和鄉鎮。正是在這種產供兩旺、需求迫切的前提下,科教電影充分發揮了它的獨特功效,為我國的
社會發展、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 90年代中期——轉型調整時期
1993年,中國電影事業開始改革。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布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即「廣電字3號文件」)。「意見」的主要內容,一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不再對國產片統購包銷,各製片廠可以直接同地發行公司進行出售地區發行權、單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發行等多種形式的交易;
二是電影票價要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1994年,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出供於進一步深化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宣布從1995年1月1 Et 起,各製片單位可直接將影片發行到任何一級發行機構,乃至電影院。這種對電影投資和發行的重大調整,可以說是中國科教電影遭遇的轉型硬著陸,或者說是一次休克療
法。

5。90年代末至今——重生期
1997到1998年,國家廣電總局醞釀並提出了跨世紀的農村電影「2131」工程,並被正式納入國家發展計劃。所謂「213l 」工程, 「就是在2l 世紀初,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一個村一個月看一次電影目標」( 引自計社20( 0F- - 246( 文件) ) 。從那時起,國家以政府補貼或政府采購的方式,對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給予了新的支持,從而激活了科教電影。同時,電影放映市場的逐步成熟,也讓資本看到了希望,出現了對科教電影的投資嘗試。另外,科技的進步與電視業的快速發展,也對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教電影不僅其產量從1997年的10部擴大到現在的30多部,參與單位從北京科影、中國農影擴大到今天的十幾家;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不少大量運用新技術、能滿足現代觀眾視聽要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普大片。

❾ 關於「法國電影」的論文

你可以來這個論壇看看
http://www.suneuro.org/bbs
陽光法國

介紹了很多的法國電影

下面是一篇貼子的節選
[法國電影綜述]. 法國情色電影

如果為了某一種需要,美國電影是可以跳過去看的,如果你去一趟廁所回來,情節發展也不會
出乎你的意料,但是法國電影不行,法國電影你要耐心地看,漏掉其中一段對話,就不知道它妙在
何處,特別是那種表現人的狀態的片子。
法國電影有一點點色情但絕不三級,全部脫光但看上去很美很純凈;一點也不講游戲規則卻沒
有看得睡著的;有時可以表現為很另類,另類是為了能更主流,有時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一種口
味或品位,這也是需要的;法國電影出大師但是跟奧斯卡好像無關,它們出產看上去很舒服的美女,
給我們貧乏的生活加一點點刺激——這就是法國電影給我的一點零碎印象。
不過早先的法國片跟美國的好萊塢好像也無甚區別,比如那時我們看得最多的好像是《佐羅》,
也是系列片,佐羅跟美女也總有一腿,好像就是法國版的007.我有時想人家的民間俠客能搞得這么
英俊好看,而我們的民間人物,算上徐文長濟公阿凡提,總是差強人意。但是唐伯虎在香港電影中
總算瀟灑了一回,也會動手開打了。看佐羅的電影,那當然是阿蘭·德隆的天下,此君四五十歲時
比二十多歲時要有味道,但據說在法國終究不是超一流的,跟大鼻子的德帕迪約比,總還遜色一籌。
看樣子美男子不等於就是演技派。八十年代,阿蘭·德隆與新婚妻子其兒子的照片充斥娛樂雜志,
就像九十年代末,道格拉斯與妻子澤塔·瓊斯的照片大行其道一樣。阿蘭·德隆的大兒子酷似父親,
也承父業演電影,但名氣如何不知道。凡是英俊的演員,最後總是走偶像派的多,在法國,英俊肯
定不是一重要的砝碼。倒是大鼻子好像更深歡迎,像貝爾蒙多也是大鼻子。

希望可以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文化淺談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