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余男狂怒在哪可以看
騰訊視頻。中國女性做法國電影的主角,余男是第一個,是不是最出色的一個還不得而知。但我們目前能知道的是在拍攝《狂怒》期間,她展現出來的一個優秀演員所應具備的一切征服了這個執拗的法國老頭和他的團隊。
《南方人物周刊》采訪她的時候特別談到了影片中的趣事:他(卡里姆)喜歡在現場改台詞,而且一改一大堆。他給你5分鍾,你就得把握這5分鍾,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這5分鍾內恰到好處地釋放角色的張力。我也猶豫過,自己行嗎?可是你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居然還可以,有時候人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㈡ 智取威虎山栓子娘誰扮演的
《智取威虎山》栓子娘青蓮的飾演者是余男。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女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15年,參演的愛情喜劇片《愛我就陪我看電影》於4月30日上映。
8月,由夏鋼執導,余男、王千源、南宮民等主演的懸疑愛情電影品質之作《月色撩人》在廣東東莞拍攝。參演戰爭史詩級電影《營救飛虎隊》。
2016年,搭檔胡軍主演胡雪樺執導的黑幫傳奇電影《上海王》與張譯、郭曉冬等人合作,出演青春罪案電影《少年》。
(2)法國商業電影狂怒擴展閱讀
余男主要作品:
1,《唐卡迷蹤》飾演:Anika,導演:杜夫·龍格爾。
2,《左右》飾演:董帆,導演:王小帥。
3,《圖雅的婚事》飾演:圖雅,導演:王全安。
4,《驚蟄》飾演:關二妹,導演:王全安。
5,《狂怒》飾演:晴(Chinh),導演:卡里姆·德里迪。
6,《月蝕》飾演:雅男,導演:王全安。
㈢ 電影《狂怒》的長篇觀後感
電影《狂怒》的長篇觀後感
電影宣傳片如同暢銷書的廣告詞一樣,常常與內容的深度和著重毫不相干,結果往往是,觀眾要麼看了內容後,感覺被廣告詞的華麗所騙,要麼作品的深度遠遠超過膚淺的宣傳,但先入為主的印象讓大眾只能被含混誤導產生千篇一律的意見,隨著檔期的過,某些商業大片成為經典的可能,也就因泛濫膚淺的廣告毀於一旦。
於我來講,這部作品屬於後者。
1.戰事情由的淡化
對於期待著一頓史詩級戰爭大餐的人來說,也許會有些許失望。不是裡面嘣嘣作響的子彈和炮火不夠猛烈,不是戰斗的場面不夠真實火爆,是習慣了將戰爭的得勝者審美情趣前置以後,安享太平盛世的平民,已經習慣將泰坦尼克巨輪的沉沒,和死傷千萬的二戰題材都一並拿來,滿足獵奇和尋求刺激的胃口。當人們期待的是《辛德勒的名單》一類的蓋棺定論的「史詩」的時候,要麼是一邊倒的有關罪惡的沉重,要麼是宏大的審美化了的暴力美,再或者哪怕一群肌肉下垂男齊齊上陣的《敢死隊3》,也是蠻合太平盛世的大眾胃口的。但是《狂怒》不是。
兩次像樣的戰役:「小鎮爭奪戰」和「十字路口保衛戰」的來龍脈都交代得含混不清,這是編劇的精心設計。前領命的「老槍」唐中士,因上司死光而成為了第一戰斗指揮人;下達命令的長官比起明確任務目標的他來說,顯得更為糊塗和不自信:「你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只要能把他們幹掉就行「,」「我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情況,有什麼武器,....可他們為什麼還不投降呢」,唐中式茫然地面對長官的發問,只好回敬「如果是你,你會投降嗎」......新兵諾曼只是個會在一分鍾內打60個字的打字員,半路上被截下來送到了坦克排,他經歷的短短時日里的生死殘酷,只是戰友過四年裡每天都經歷的家常便飯,當他已快速成長為「機器」槍手並最終死裡逃生的時候,回望灰色的.屍橫遍野的戰場,他仍用稚嫩的臉頰凝望著這一段夢魘般的歷程,「你現在是個英雄了!」,「是嗎?他們說誰?」
暢銷書取勝,往往得益於情節推進和結構的精妙,一旦結尾揭曉,讀完便不想再讀;檔期大片往往也如此雷同,但《狂怒》顯然在嘗試突破情節的推進,拋開戰事的推進,這本身就是一種有難度的嘗試。它試圖將個人感受的遞增與遭遇戰高潮疊加一處,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於人物本身上來,從人物設計和細節對應上來看,算是極其成功的。
2.當事人的視角
觀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坦克內部的狹窄空間和戰斗員近距離肖像式特寫,配合戰爭背景的泥濘、昏暗,潮濕,從拍攝技巧上看,突破以往「暴力美」的戰爭畫面。無論怎樣的殘忍血腥,以往的戰爭畫面總是給人一種程式化的展現,要麼如同舞台劇一樣的雕塑般的身姿,要麼是特效鏡頭下的火光、電聲,這些都營造出符合和平時代大眾口味的一種固定模式,但是《狂怒》顛覆了這些固定的架構,凸顯的是帶領觀眾進入當事人,絕對無法預知戰爭結果的當事人的視角,不僅在美術設計、人物語言和性格心理方面,整體的氛圍都彌漫著一種不知從那裡,也不知往何處的疲憊、骯臟、無盡的茫然「。
果如所感,後來在影片片花中了解到,這部影片沒有用一個特效鏡頭,所有泥濘都是大雨中真實的拍攝,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的是,導演大衛動用了全世界僅存的唯一一輛尚能開動的現存英國博物館的」虎式坦克「,所有服裝道具完全出自四零年代德國古董級舊衣......戰斗位多次特寫和演員自述也印證了坦克戰內部戰斗員的真實感受,一切設計和安排都可以看出導演旨在營造一種超越以往的真實——當事人的視角。不是得勝者的審美,不是蓋棺定論的程式化鏡頭,而是被迫拖入戰爭疲憊、無望中堅持的真實的戰斗員的視角。
3.技術和氛圍的成功營造為深入主題和人物刻畫預備了統一的條件——最好的差事和對於狂怒的詮釋
最為核心的意向在這部影片中,從未離開基督-救贖-信仰對戰爭中人的精神拷問,但導演大衛一直在小心地引入這個意向。從諾曼剛進營地時看到滿載傷員的卡車車頭上鑲嵌著的受難基督十字架開始,這個從未進入過坦克內部的打字員聞到血腥氣就會嘔吐,「聖人」當面問諾曼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教徒嗎?那麼,你覺得自己得救了嗎「,當老槍給他上第一堂」殺人課「的時候,諾曼一開始是全然拒絕的:」It is not right「,這不對(指殺害已經投降的俘虜),被逼扣動扳機給那人後背來了一個窟窿之後,他驚魂未定地自言自語:」我是干凈的,是被逼著這么乾的「......戰斗勝利的間隙,這個堅持為臨死士兵禱告、在餐桌上仍不忘禱告儀式的「聖人」常自嘲:「上帝罩著咱們呢!」有時他又說:「今天他不見我們」,「那他在幹嘛?擲色子?我們活下來只是因為我們比那些人更幸運?「,面對這樣的質問,他只有沉默,不過他說:「我來這之前聽到聲音說『我該派遣誰呢』,我說,我,有我呢!Here Am I「......
中國觀眾由於缺少聖經知識和信仰認同,很難深切地從信仰層面體會和感悟類似意向在影片中的表達。至多看到的是演員在表述一種概念,一種影片的必要元素,用以控訴戰爭的殘酷。但對於經歷了兩千年基督教文化熏陶的西方人來講,那種在極端殘酷、疲憊、令人厭倦,又看不到盡頭的戰爭中,信仰隨時面臨崩潰的精神折磨,較之肉體的痛楚是更為煎熬和難以想像的殘酷的。
身心俱疲的每一名坦克中的戰斗員,有著不同而鮮明的性格。格雷格看似粗魯、無賴,其實內心因傷痛而嫉妒膽怯並且麻木,當艾瑪被炸身死,他僅僅拉住諾曼:「你看見了嗎?這就是戰爭,你現在體會到了吧!」,當沒有被邀請在德國母女家中享用美餐,他的反應最為無恥和下流,也是他,在私下裡忽地真誠地對諾曼說:「你是個好人,我們都....可你是好人」......主角唐中士這個角色更為內斂、真實,他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里以愛國和道義支持著英勇無畏人格的米勒中尉,唐中士只是一個在戰爭創傷中用被傷害引發的狂怒支撐著奮勇殺敵的普通指揮員。戰前就會說德語,讓他的身世暗含著令人猜測的背景,是逃亡美國的說德語的歐洲移民?還是根本就是一個不願接受希特勒德國的德國人?他知道自己在非洲殺德國人,現在又在德國殺德國人,他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只知道會有更多人死於戰爭,在德國母女家,他要的無非是好好洗個澡,好好享受一頓美食,當無賴下士格雷格羞辱德國少女艾瑪的時候,他沒有失控,但當格雷格終於坐到餐桌前仍喋喋不休的時候,他失控將杯盤打翻並唾口吐沫在他臉上,因為他深深懂得能好好洗個澡,吃一頓美餐,能讓諾曼享受一個男人應懂得的歡愛,這一切都太重要了,正如他對艾瑪的母親所說:「他們都非常年輕,是「大活人!」(此處原翻譯為「血氣方剛「,這顯然與唐中士深深看了艾瑪母親一眼文不對戲。他暗示的是,能活著,就應該有活人的樣子,做活人的事,艾瑪的母親也懂得,能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所以這個母親面對兩個年輕人的行為,略為猶豫了一下,就釋然了:」好的「她說。)
影片的結尾戰斗員的紛紛死是意料之中的,但諾曼的倖存算是別具匠心。
他從坦克底盤的小門中逃出,最稀奇的是,搜尋他的德國軍官竟然放過了已是窮途末路的年輕人,最終沒有將其高發,這讓我想起《聖經》里的那句話:」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時,總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諾曼的倖存方式實屬意外的倖存,以往的二戰題材電影幾乎沒有如此描寫德國軍官手下留情開恩的,與其說是一種新穎的嘗試,更可被視為對諾曼這個原本純潔善良的新兵的一種道義補償。
最後有個半秒鍾的細節——飛奔的白馬的馬蹄,呼應影片起始橋段中被唐中士釋放的白馬,他將他卸桎梏,換以自由,也許還是這匹白馬游盪在四野焦土之中,他以重獲自由的腳步將昏迷在戰斗的慘烈中的諾曼喚醒,當這個一臉稚氣打字員新兵透過斑駁的救護車車窗回望身後的時候,他等著夢魘中人般的雙眼,仍一臉稚氣,他似乎仍無法理解,他是如何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和如今人們所說的英雄的。
—— 「我該差遣誰呢?」主說,
—— 「我在這里,有我呢「帶著使命的聖人說,
——」這是最好的差事「 」是,是我曾經歷的,最好的差事「
在這個腐國和日韓系陰柔男子流行的時代,《狂怒》再次證明純爺們仍有市場。《狂怒》甚至純得過頭,它對女性角色的設定,簡直會讓女權主義者火冒三丈。
《狂怒》顯然無意保證自己的政治正確,某些時候反而強化政治不正確,達到一種陌生化效果,震撼安於常規的觀眾。電影中戰爭對人性的異化普遍,盟軍照樣犯下虐殺戰俘、凌辱婦女等罪行,與納粹弔死平民、徵用兒童上戰場一樣缺乏人性。
假如《狂怒》能夠將這樣的黑暗氣質一以貫之,讓觀眾陷入狂怒或絕望,那它有可能成為一部難得的勇敢之作。可惜的是,它很快跌進好萊塢的俗套,無比笨拙的所謂愛情戲,多次引用《聖經》的說教,被觀眾譏笑為"抗德神劇"的結局……這些俗套殺傷力巨大,大衛.艾亞頗具特色的簡單粗暴戰斗,虎式與謝爾曼坦克實打實對轟所帶來的驚喜,都被抵消大半,作品成色由此大打折扣。狗血的旁枝末節也減弱了主角性格轉變的可信度,說教更是致命傷,毀掉電影的腔調,因為說教是表現的無能。
或許我們應該怪罪的是,這個戰爭片不再吃香的時代,好萊塢變得越發束手束腳,或是導演大衛.艾亞操持不了宏大敘事?
這也是無奈,在超級英雄滿天飛的今天,戰爭英雄的號召力大不如前,億萬美金不斷砸給××俠,他們可以換來更多的美元,而戰爭片的盈利能力無法相提並論--現實很殘酷,《狂怒》在北美和內地的票房表現可謂平淡。《狂怒》6800萬美元的投資,在戰爭片里已不算小數目,但連《美國隊長2》的零頭都不到。它支撐不起太多大場面,那場1V4的坦克大戰已是極限,《狂怒》也只是盡力展現5人小群體,沒呈現更多人的清晰面目,整體格局偏小,與普世性的深沉主旨形成怪異的錯位。
自然, 《狂怒》的劇作架構也限制了它的格局,在最近的好萊塢電影中,頗少有這樣遵從三一律的例子,整個故事在短短一天之內終結,於是它也繼承了三一律的缺陷:情節匆忙,角色也無法立體。
在以小見大的嘗試之外,《狂怒》還希望用一點不那麼牢靠的文藝氣息升華主題,主角諾曼從堅決不肯殺人的弱雞,轉變為快意殺人的"機器",最後又遭遇宛如昔日自己的德國新兵,做戲的痕跡過於明顯。《狂怒》忽而好戰,忽而反戰,搖擺不定,最終總算描畫出人性遭戰爭異化再到良心復歸的路徑,可那合理性又是如此令人懷疑。
為什麼這么說?想想老斯的《拯救大兵瑞恩》怎樣鋪陳情節,怎樣刻畫老鳥和菜鳥,又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合理"成長來體現主題的,就不難明白了。
盡管如此,《狂怒》總歸還有布拉德.皮特。許多人不就是為了皮特才看這部電影的嗎,何況他還露了好久的肉?不得不說,皮特又給自己挑了個討巧的角色,誰叫人家也是監制呢?翻翻最近幾年皮特監制的電影,比如《生命之樹》《點球成金》《為奴十二載》,不難發現,他挑片相當精明,可以雙管齊下,即便靠演戲拿奧斯卡影帝有難度,還能靠監制沖最佳影片獎,《為奴十二載》不就讓皮特真真正正地拿到一座小金人嗎?
唉,於是順便想到小李,也是又當男主又當監制的,死活就是拿不到。哦,小李不哭,不哭。
㈣ 《狂怒》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頂著金牌編劇和金牌主演的光環,講述「坦克大戰」的《狂怒》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影片固然擁有不俗的製作班底、精良的視覺效果、優秀的卡司表演和一定的類型化電影傾向,但是在精神內核上,主旋律和正能量這兩個關鍵詞還是貫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終。
換言之,美國並不是沒有主旋律電影,而是站在好萊塢如此一流的製作平台上,主旋律電影同樣能拍攝得富有觀賞性和娛樂性。與此同時,那種「文以載道」式的說教和宣揚做得又隱蔽而且巧妙,觀眾根本不會對其產生厭煩感。
所以,我們說,主旋律作品每個國家都有,只是檔次和創作水準的區別而已。《狂怒》的故事算得上老套。一個戰場菜鳥來到一隊由老兵組成的戰斗小隊中,執行一項自殺式任務。在經歷了生離死別、第一次殺人以及目睹美好消失後,他從稚嫩的新人變成了「喝酒泡妞殺人」的「戰爭機器」。這是很多美國戰爭片、校園片、警匪片的慣用招數和套路。之所以如此行之有效,乃是因為這個結構經過了千錘萬打的提煉,是一種簡單、緊湊、高效的結構。在老套的故事下,導演大衛·阿耶又使用了經典的「人無完人」的創作態度來描繪眾多角色。坦克小隊里的五個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色,或是脾氣火爆沒有修養;或是新兵上陣膽顫心驚;要不就是把戰爭的勝利全部算到上帝頭上的「聖經」;乃至是最沒有缺點的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戰爸」,也是一個時常會情緒崩潰的人。這種人物的缺陷,與國內主旋律電影中的「高大全」主角完全不同,因而顯得極為可愛、真實、可信。在這種角色和故事的引導下,加上真兵實彈的拍攝,觀眾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影片,對人物產生認同感,最後走進編導設計好的「文以載道」的「埋伏」里,心甘情願地接受一種價值觀的灌輸。所以,並不是美式主旋律太過商業化和類型化,它反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創作手段。
此外,《狂怒》中菜鳥士兵痛失自己心愛姑娘又是個罕見的人性化段落。在殺人與不殺人之間,他身上的糾結、痛苦以及那個純粹的選擇,是編導對「道德」這兩個字的回答。言及此,我們就能明白,這部主旋律電影,探討的還是一個古老命題——道德是什麼。在片中,蛻變成機器的菜鳥給出了回答:執行正義、堅信上帝、嫉惡如仇、保持赤子之心。如此質朴的人道主義觀念,在今天聽起來分外微妙。而在微妙的人性邊界上,編導則給出了一幅堪稱輝煌的答卷:那就是在不傷害主要角色人性魅力的情況下,讓角色接地氣,成為道德與人性的楷模;通過讓其處於兩難之中,做出符合「政治審美」的選擇,並且用人類最難選擇的道德困境,給這些人物的價值觀蓋棺定論。
影片最後,菜鳥因為敵人的「過失」,撿回了一條命,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戰爭英雄。應該說,這是編劇們的匠心,更是說給這個社會聽的最大的童話。
㈤ 法國電影/狂怒/百度雲
《狂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J_I-ySLsFhRLPO7WyS0IA
簡介:《狂怒》是由大衛·阿耶執導,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喬·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准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該片於2014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2014年11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㈥ 法國電影《狂怒》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影片導演應該是亞裔法國人,確切點說,就是東南亞一帶的。無非是要表現亞裔人在國外的生活狀態,故事弄得漏洞百出,剪輯也是毫無邏輯,表演更是不值一提,只有幾個鏡頭調度還感覺有導演的存在。
余男展示了自己的身體,也展現了身體同樣是演技的一部分。憑心而論,是符合(當時的)劇情需要的。只是同時出現的暴雨中車庫被大火焚燒,就顯得滑稽可笑了。然後法國情人的弟弟在打黑拳時正好被余男從泰國來法國討生活的哥哥打死,引發了一段更無聊的天台「斗毆」。鏡頭幾次給到從天台上俯瞰地面,我好期待,其中一個把另一個給扔到樓下去,或者同歸於盡,好歹有個高潮或者不那麼意外的意外結局啊。結果是什麼都沒有。
沒有看到瘋狂的怒火,只雲集了諸多拙劣的橋段和表演。
好像只有影片看,沒有說內容,你可以去網路視頻那裡查查看!
㈦ 誰知道余男演過那些電影和電視劇
1995年,余男從大連市第二中學應屆畢業,於當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班主任是謝園。
1999年,大學畢業的余男出演王全安執導的《月蝕》,飾演雅男,這是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2] 演員獎」。 2001年,余男憑借《月蝕》受邀參展法國杜威國際電影節,被法國星探相中,出演法國商業電影《狂怒》。
2003年,余男再次出演王全安執導的電影《驚蟄》,飾演關二妹,以黑黑粗粗的農村女孩形象出現,奪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19屆巴黎國際電影節、第1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屆中國電影表演家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2006年,通曉英文、法文的余男主持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辦的「讓·雷諾北京見面會暨影片展映」。參演好萊塢影片《權杖》、王小帥的新片《左右》,和 台灣導演李芸嬋的新片《基因決定我愛你》。同年,余男在王全安的第三部作品《圖雅的婚事》中擔任圖雅一角,影片入圍200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斬獲最高榮譽金熊獎,余男奪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最佳女演員」獎項。
2007年3月,余男和吳鎮宇合作《雙食記》,飾演一位美食主持人拍攝王全安電影《紡織姑娘》。
2010年,參演高群書執導的電影《西風烈》,飾演殺手。 與一眾模特登《Elle》 ,全裸出鏡拍環保宣傳片。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成為繼鞏俐之後第二位擔任此職的中國女星。
2012 ,與黃渤主演管虎執導的電影《殺生》,飾演一個寡婦,與黃渤有大尺度激情戲。同年參演由美國千禧年影業與樂視影業聯合出品的,由史泰龍、施瓦辛格、李連傑、傑森斯坦森、布魯斯·威利斯等好萊塢動作明星主演的《敢死隊2》,余男飾演來自中國的專門協助布魯斯·威利斯的女科學家Maggie。
2013年,參演陳思誠擔任編劇和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北京愛情故事》,飾演張蕾。
2013年擔任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評委 ,主演的電影《全民目擊》和《無人區》上映
2014年主演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3D》 ;2015年主演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戰狼》
2015年,參演的愛情喜劇片《愛我就陪我看電影》於4月30日上映。 8月,由夏鋼執導,余男、王千源、南宮民等主演的懸疑愛情電影品質之作《月色撩人》在廣東東莞緊張熱拍。
㈧ 《左右》裡面那兩個女主角是誰
余男,剛得的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
余男
開放分類: 大陸女明星
姓 名:余男
籍 貫:湖南
生 日:9月5日
身 高: 169CM
體 重:50KG
星 座:處女座
血 型:A型
語言特長:法語、英語
教育背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5級
電影作品
《流浪藝人》(2008) 導演:王全安 (籌備中)
《火鳳凰》(原名:紡織姑娘,2008) 導演:王全安 (拍攝中)
《極速賽車》(Speed Racer,2008) (後期製作中)
《雙食記》(2008)
《權杖》(Dimond Dogs,2007) 扮演Anika
《基因決定我愛你》(2007) 扮演Marlene,導演:李芸嬋
《左右》(2007) 導演:王小帥
《圖雅的婚事》(2006) 扮演圖雅,導演:王全安
《驚蟄》(2004) 扮演關二妹,導演:王全安
《狂怒》(Fureur,2003) 扮演晴(Chinh),導演:Karim Dridi
《月蝕》(1999) 扮演雅男/佳娘,導演:王全安
獎項與榮譽
2007年,突尼西亞(迦太基)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圖雅的婚事》(2006)
2007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銀雨果(Silver Hugo)獎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圖雅的婚事》(2006)
2005年,中國電影表演家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2004年4月,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4月,法國巴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獲獎影片:《驚蟄》(2004)
2003年10月,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驚蟄》(2004)
2001年,法國杜維爾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表演獎(Acting Prize——Best Actress),獲獎影片:《月蝕》(1999)
經歷
1978年9月5日,余男出生在美麗的北方海濱城市大連。余男從小隨全家住在大連老虎灘附近,在4歲時,還在幼兒園的余男客串了電影《舞戀》——胸前別著一塊花手絹被人抱上了一艘大輪船。初中時候余男當了一部MTV的女主角,除去這兩次出鏡機會直到18歲「偶然」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前,她的生活與一般城市女孩子並無太多差異。
1995年,當時的余男是個准備高考的高三學生,就讀於大連市第二中學,順從家裡的選擇,余男打算報考外語學院。但北京電影學院第一次在大連招生改變了她的人生,負責招生的是演員謝園,當時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余男和同班的二十幾個女生,抱著好玩的想法去湊熱鬧,結果一出《姐妹之間》的小品讓余男脫穎而出,她背著父母填報了志願,從而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5級學生,她是唯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而班主任正是謝園。謝園認為余男「沉靜有內涵,這個姑娘大有潛力可挖」。
在同學老師們的記憶中,余男是個很特別的學生。一方面,她幾乎大門不出,不善交際,顯得很「乖順」;另一方面,她又不那麼「聽話」,如果她覺得老師的課講得很「應付」,她會大模大樣地從教室「退席」,躲到圖書館,忽略了作息時間,甚至忽略了上下課的鈴聲。
回憶這段時光,余男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在同學眼裡,我有點特立獨行,在老師眼裡,我還不太聽話。」講起自己逃課的歷史,余男有點不好意思,「這不太好說,因為我看電影時常常達到一種痴迷的狀態,如果電影看到一半,而這堂課的內容難不到我,那我就不去上課了。」大學期間,余男最大的愛好是在拉片室里看電影,尤其是法國電影和義大利電影。
在大一時,余男為了交「作業」,曾與徐靜蕾一同主演過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不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1998年,也是從北影表演系畢業的王全安導演打算開拍自己的首部長片《月蝕》,到北京電影學院挑選女演員時,王全安一眼相中當時正在和老師為「義務獻血」據理力爭的余男,他就把這個女孩叫了出來,說讓她看看劇本,如果願意演就給他打電話。按王全安的說法,「這個學生好,有點意思」。
1999年的《月蝕》借鑒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薇羅妮卡的雙重生活》,余男出演了片中的雅男與佳娘兩個角色,她在這部注重形式的影片中表現出了良好水準。這一年余男從北影表演系畢業。
2001年她的表演處女作《月蝕》受邀參展法國杜威國際電影節,那一次的法國之行,讓余男被法國星探相中,她出演了法國商業電影《狂怒》,並且只用6個月的時間,就從不識一個單詞到可以用法語「蒙騙」法國人。
2003年《驚蟄》中,余男以黑黑粗粗的農村女孩關二妹形象出現,對於該類角色,她不認為自己是靠農村角色贏得大家的關注,同時她也覺得一個演員能在國際影壇獲得認可並不是因為她拍了國外導演的戲,或者因為她拍了個特「中國」的戲,而是因為它會從一個平等的角度去要求自己。只有當自己能達到國際上的標准和素質,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國際影星。
2006年2月,精通英文、法文的余男主持了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辦的讓·雷諾北京見面會暨影片展映。在這一年她還接下了好萊塢影片《權杖》以及王小帥的新片《左右》、台灣導演李芸嬋的新片《基因決定我愛你》。
2006年余男在王全安的第三部作品《圖雅的婚事》中擔任圖雅一角,影片順利入圍200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最終《圖雅的婚事》斬獲最高榮譽金熊獎,這比之前余男被看好有望獲得柏林影後更令人喜出望外。
2007年3月,余男將和吳鎮宇共同演繹《雙食記》,此外她還將投入王全安的第四部電影《紡織姑娘》。
在畢業之後的好幾年時間里,余男除了電影作品外,沒有拍過任何電視劇和廣告。余男目前與美國最大的演藝經紀公司CAA(Creative Artist Agency)簽約。
劉威葳
開放分類: 娛樂、影視、演員、人物、演藝
劉威葳
曾用名:劉薇薇
小檔案
學歷: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本科
身高:165cm
體重:46kg
血型:A型
生日:1975年11月3日
星座:天蠍
籍貫:哈爾濱
幸運數字:6
最喜歡的顏色:藍色
最喜歡的食物:生的、辣的
最喜歡的書:《杜尚訪談錄》
最喜歡的地方:西班牙
最喜歡的足球隊伍:英格蘭、巴西
嗜好:跳舞 游泳
6歲入黑龍江電視台小天鵝藝術團
哈爾濱市第十八中學念高中
1992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作品一覽
學校期間作品:
《小廟》
《雷雨》
《原野》
電視作品:
《黑土》
《夜未央》
《谷穗黃了》
《南來北往》
《雲雀行動》
《沖出絕境》
《撕開你的傷口》飾女主角:二丫頭
《保密局的槍聲》飾女主角:程菲
《又見一簾幽夢》飾女主角:隨心
《紅十字方隊》飾女主角:司琪
《征服》飾女主角:李梅
《蛻變》飾女主角:楊淑樺
《角力》飾女主角:馮雲琦
《決不饒恕》飾女主角:楚潔
《絕勝天良》飾女主角:冷小月
《青春正點》飾女主角:李蘭
《不想重來》飾女主角:葉瑜
《古城諜影》飾女主角:洛春憶
《女人背後的女人》 劉威葳--飾俞悅侯
《命案十三宗》 (合作演員:劉威葳) 《撕開你的傷口》 劉威葳--飾二丫
《權利場》 劉威葳--飾馮雲漪
主持:
《祖國各地》外景主持
電影作品:
《東京審判》飾醉漢甲妻
《左右》飾女一號枚竹
《女人花》 飾女主角:阿姊導演:王進
劉威崴被觀眾評為「內地最會哭的女演員」
說起會哭的女演員,每個人腦海里都會有一串長長的名單。比如說因為出演《藍色生死戀》里小恩熙而廣為人知的文根英,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那兩如同安裝了水龍頭般眼淚召之即來的眼睛。但是,哭得快,不等於哭得巧,哭得賺人眼淚。最會哭的女演員,應是善於拿捏觀眾情感節奏的演員:自己沒有哭時觀眾已經辛酸難受,等到演員的眼圈紅時觀眾早已聲淚俱下,被演員帶入戲了。按這個標准,說起最會哭的女演員,在內地數不到三個就能數到劉威崴。
對於電視觀眾來說,劉威崴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之前出演過《征服》、《蛻變》、《角力》、《撕開你傷口》等多部熱門電視劇,是高群書的御用女演員。而之前觀眾們對於劉威崴的印象也大都來源於她演過的電視劇,如《征服》,《蛻變》和《古城諜影》等里的「壞女人」形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劉威崴終究不願意將事業局限於小屏幕上,憑借王小帥最新電影《左右》里悲情母親形象徵戰銀屏,成功征服觀眾的心,勇奪「內地最會哭的女演員」的稱號。
《左右》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劉威葳扮演的枚竹帶著女兒再婚後,發現女兒得了白血病,惟一的治療方法就是自己與前夫再生一個孩子,為患病的女兒提供配對的骨髓,通過幹細胞移植來救女兒。尷尬的是,兩人都已有了新的家庭。一心想要救女兒枚竹鐵了心要懷上前夫的孩子,她不惜突破倫理常規,跨過道德底線,而她的兩個丈夫——張嘉譯和成泰生也都被她逼著做出讓步。片中枚竹和前夫成泰生嘗試配孕卻連續三次失敗,最後他們決定真正試一次,同時還要隱瞞個自家人,枚竹心中的矛盾與掙扎可想而知。而影片到了最後,枚竹終於如願以償地懷上了前夫的孩子,生活終於又重新充滿了希望。
在電影《左右》裡面,劉威崴卻徹底顛覆了她以前的形象,塑造了一個類似於都市版「秋菊」的悲情而內心卻又堅強不屈的女人形象。她似乎永遠帶著紅眼圈,綳著青筋到男人們那裡去討一個說法。枚竹看起來弱不禁風,其實非常堅韌和執著,劇中她為了救自己的女兒,一心一意要和前夫再生一個孩子,她目的很明確,只管做決定,而別人則要承擔後果,比如前夫的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因為他顧及的東西太多。而枚竹就不同,她的想法很單純,為了幫助女兒,她什麼都願意做,有點不計後果。這似乎就是枚竹的魅力所在。枚竹在那些關乎生命的,道德的,倫理的情感的親情的抉擇中掙扎,卻讓我們相信無論前路多麼艱難,困難終將被克服,生活也必將延續下去。這或許就是劉威崴演戲的魅力所在,只所以說她最會哭,就是因為她能夠讓我們去相信,也能夠讓我們去思考。
㈨ 余男當過兵嗎
沒有。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99年大學畢業參與第一部影片《月蝕》,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後憑借《月蝕》受邀參展法國杜威國際電影節,被法國星探相中,出演法國商業電影《狂怒》。2004年憑借電影《驚蟄》奪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9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代表作《殺生》《敢死隊2》《智取威虎山3D》《戰狼》《戰狼Ⅱ》等。
㈩ 跪求狂怒2014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布拉德·皮特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kiD6MQ6vK2rW3z7rU4s8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