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女性主體1977

法國電影女性主體1977

發布時間:2022-12-16 09:10:13

『壹』 法國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8.7分。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瓦萊麗亞·戈利諾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19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了18世紀的法國一位不情不願的新娘洛伊斯與委託來畫她肖像的女性藝術家瑪麗發展出一段感情的故事。

整體來說,非常用心製作的電影。

『貳』 以女權主義為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小姐》韓國今年的電影,在國際上獲得很高贊譽,尺度較大,主要講兩個女人聯手反抗報復父權制,朴贊郁導演很擅長拿捏這類的題材,電影中處處有隱喻,手指,章魚,對男性權力的蔑視鄙夷…對於男性掌握權力與知識的時代,秀子教淑姬識字,可以說是對女性力量的自覺性的認知與把握。看完之後覺得確實很不錯,許多細節都值得推敲的。

『叄』 有哪些以女性為主角的經典影片

《亂世佳人》斯嘉麗任性自私看起來並不討喜,但她拔出蘿卜帶泥啃後對天發誓「我再也不要挨餓」瞬間讓我們驚艷。亂世佳人真的隨風飄逝了嗎?並不是,她在那片庄園如野草般野蠻生長。如果從斯嘉麗觀照今天被洶洶指責為「田園女權」的女性們,她們似乎同樣顯得自私任性完全沒有女權的進步屬性,但她們無意識的反叛本身就是一種自在的主體覺醒。「tomorrowisanotherday」,但明天不會越過今天來臨。

『肆』 超好看的女性主義法國電影, 每一部都值得好好欣賞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私人采購員][2016][懸疑 / 驚悚][法國] [穿裘皮的維納斯][2013][劇情][法國/波蘭] 一日情人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1. 私人采購員

    鏈接:

    提取碼: f5ja

  2. 穿裘皮的維納斯

    鏈接:

    提取碼: 33vg

  3. 一日情人.法語中字

    鏈接:

    提取碼: nkq9

『伍』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你都知道哪些「女性主義」電影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是當代電影理論的一個重要流派。廣泛的來講,女性導演執導的,或以表現女性、表達女性的真情實感和意識覺醒的電影作品,都可以稱為「女性主義」電影。女性導演通常會把電影當作自己的日記本,在裡面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表達自己對社會事物的看法。她們的內心世界更為復雜,表達出來的情感更為細膩。我就來列出一些著名的「女性主義」電影。

《Fraulein》,是由女導演安德蕾婭·什塔卡執導的電影,影片的內容用一句俗話就能概括——三個女人一台戲。主角是居住在瑞士的露莎、米拉和安娜,她們三人心裡都有各自的生存目標,也有各自的喜怒哀樂。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為7.1分,不少人反映故事很真實,但是太沉悶了。

優秀的女性主義電影還有《奧蘭多》、《讓那·迪爾曼》、《紫色》、《蜜蜂的秘密生活》、《冰凍之河》、《裂縫》、《身為人母》、《花魁》、《檸檬樹》、《末路狂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時時刻刻》等。

『陸』 女性實驗電影的產生背景,包括哪些藝術家和作品,希望詳細一點,謝謝。還會加分的

部分女性實驗電影人(轉自潛行者論壇)

藝術的觀眾會受到限制並不是因為無知也不是沒有分析能力,卻是因為缺少了純真的感受性。這種對為了要經驗另一現實而至少要暫時性地放棄自身現實的不情願是受制於一防禦機制。這樣的防禦機制是藝術家無法負責的社會狀態的症狀。這是根據一項事實:如果一個人除了其自身以外的現實之外,賦與了當代性真實一種合法性,那麼那些「絕對」真實,那些社會性組織所根據的自以為是的信念就會被侵蝕損害。

----------MAYA DEREN

艾倫.蓋尼(Ellen Gaine)
Ellen Gaine
曾在紐約州立大學Binghamton分校念電影,受教於Larry Gottheim和Ken
Jacobs,1982年起定居舊金山灣區。她獨鍾黑白8MM電影創作,作品以大自然元素為主,特別是對水的影像重塑將水的波紋反影成黑白光影之催眠冥想。8MM電影作品有《#3》(1970-80,S-8)、《斷簡殘編》(Frangment,1982-85,s-8)等。

運用超8所能表達的必然是更為陰喻層次的東西,......無論隱藏於活動或現實之下的是什麼,它給予更親密的看法。......使我感覺有意思的是它如何反映出記憶的活動,......對我來說,記憶就象是那飛逝而又難以辨認的影像,具有情感甚至意念的回響,但又抽離於其本質之外。

----Ellen Gaine

瑪莎.寇本 (Martha Colbum)
Martha
Colbum生於1971年,是一位無師自通的電影創作者和音樂人,現居住在美國的巴爾地摩。她的電影創作始於將一些剩餘的影片重新剪輯組合與手繪,影片以舊片回收再制及破壞原始文本的拼貼、剪貼與偶動畫為主,被譽為是有超高精力、使用超低預算的新生代超8電影創作者。Martha
Colbum有收集舊影片的癖好,除了放映這些怪異瘋狂的收藏之外,她個人的作品有不少是以這些影片拼貼而成。她以旅行放映的方式鼓勵人們攝制超8,8MM電影作品有:《Improv
Spazz》(1995,s-8)、《嗨,老虎》(Hey Tiger,1996,s-8)、《我不能持續》(I can't Keep Up,1997,s-8)等。


黛安娜.拜瑞(Diana Barrie)
Diana Barrie曾就讀於芝加哥藝術學院(The School of
Art Institurte of
Chicago),從事攝影與電影創作,自1970年代開始,拜瑞即投身於實驗電影創作,作品展現另類形式:如比較8MM與16MM影片的局限與潛質、性別定義的電影感建構,與電影發明初級影像間相互呼應的關鍵性。拜瑞用超8宣告女性自覺影像的成年禮,創造一女性的影像樂園,8MM電影作品有:《眼中雲》(Eyes
Through Snow,1973,S-8)、《親愛日記第一集》(Dear Dairy Volumel,1974,S-8)、《夜晚電影#3》(Night
Movie #3,1979,S-8)等。

佩姬.愛微詩(Peggy Ahwesh)
Peggy
Ahwesh畢業於Antioch學院,獲得藝術創作學士,被譽為是一位電影的煉金術家。她用極低預算與零成本的美學,結合本身對於性、暴力、語言探索的愛好,將電影法則一一打破,無權於面對文明的悖德質素,讓電影化腐朽為神奇。Ahwesh從1970年代就開始拍攝超8電影,作品多次在惠特尼雙年展放映。8MM電影作品有《匹茨堡三步曲》(The
Pittsburgh Trilogy,1983,S-8)、《瑪提娜的游戲屋》(Martina's Playhouse,1989,S-8)、《視像機器》(The
Vision Machine,1997,S-8/Video)等。曾任教於布朗大學與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先任教於Bard學院。

珍妮弗.蒙哥馬莉(Jennifer Montgomery)
Jennifer
Montgomery曾就讀於維斯蘭大學,嘗試寫作與繪畫是實驗。1984年搬到舊金山,從事同志運動的工作。接著到舊金山藝術學院讀書,注冊的第一天,她父親把拍家庭電影的超8攝影機與20卷底片給她,開啟了她的電影創作。她在學校受教於George
Kuchar、Keith Sanborn、Abigal Child.之後,她遇到了客座藝術家Peggy
Ahwesh,兩人開始合作拍攝電影。她的第一部電影《回家路上》(Home
Avenne,1989,S-8)是一部17分鍾的紀錄片,她回到康乃狄克州的一家賣槍店,重構早些年曾在此被強暴的事件與回憶。這部自傳性的影片在紐約的同性戀電影節上放映,引起了非常大的回響。她把自己帶到大眾場合,因為大部分的人對處理記憶與性暴力的方法感興趣。8MM作品有:《加州》(California,1989,S-8)、《12歲:與小L的愛情》(Age
12:Love With a Little L,1990,S-8)、《我一隻羔羊》(I,A Lamb,1992,S-8)等。



卡洛琳.莎妮曼(Carolee Scheemann)
Carolee
Scheemann是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她的作品以電影、錄象藝術、繪畫、攝影、書本藝術、表演與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與跨媒體的整合的形式,變形對身體、性、性別,以及藝術的定義。對她而言,電影只是她工作的所有媒體之一。她並沒有製作太多的電影,但是她的「自傳三步曲」對電影創作影響極深。曾獲得古根海姆藝術創作研究基金。先任教於巴德學院的米爾頓.艾弗利藝術研究所(Bard
College,Milton Avery Graate School of Arts ).8MM電影作品有:《卡爾.羅格的聖誕節早餐》

(Carl ruggles's Christmas Breakfast,1964,R-8)、《垂直線》(Plumb
Line,1971,S-8)、《凱曲的最後一夜》(Kitch's Last Night,1973-78,S-8)等.


瑪喬瑞雅.凱勒(Marjorie Keller)
以逝世的Marjorie
Keller是一位女性意識極強的實驗電影創作者,曾在紐約大學攻讀電影,並於羅德島大學Kingston分校教授電影與錄象製作,她的作品充滿樂趣地來回戲謔與挑戰性別關系、女性主義議題,

以及我們對事物的定位,成功的展現藝術性與對女性主義元素掌握的政治性。她的《誤解》(Misconcetion,1977)是一部關於生產經驗的電影,重新檢驗以家族為首的社會神話。她專注在母親經驗的視聽感知,提出男性理論對生產與女性持續陣痛現象之間矛盾的觀點。8MM電影作品有:《海龜》(Turtle,1969,R-8)、《她/她》(She/Va,1973,R-8)、《抒情》(Lyrics,1983,S-8)等。



瑪塞勒.提雅許Marcelle Thirache
Marcelle
Thirache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前衛電影人之一。先後以照片拍攝和實驗影片為創作媒材,所創作的影片也經常融合照片與繪畫,嘗試以結合音樂或事後著色的方法來改變影片的屬性。近來她常與其他藝術家合作,推出結合照片和影片的裝置作品、結合影片與戲劇或舞蹈、結合其他視聽媒材的表演形式。

直到目前為止,她已經累積了四十餘部的實驗電影作品。導演對人物之「主體」的不確定性一直保持高度的關注。特別對電影中光影和運動等元素感興趣,喜歡以攝影機去「注視」被拍攝物的質變過程,或現實與抽象間的轉化過程,例如河水或海洋的律動,以及如何將它們轉化為光影現象。將攝影機當成是一把雙面而且是可以穿越的鏡子般地去探討物我關系。8MM作品有:《抽象二號》(Abstraction
No.2,1994,S-8)、《旋轉木馬里的天使》(L'ange Carrousel,1993-94,S-8)、《金棕櫚》(Palme
D'Or,1993,S-8)、《松樹》(Song Shu,1996,S-8)、《墨水08/02/97》(Encre 08/02/97,1997,S-8)等。


塞希勒.馮典Cecile Fontaine
Cecile
Fontaine是法國當代最令人激賞與期待的實驗電影人之一。她的作品涵蓋所有影片規格:超8、標准8、16MM、35MM,並讓它們相互跨越。她同時將別人拍的家庭電影、老舊廣告片「占為己有」,並且「回收再利用」。更特殊的是,她經常以摧毀影片的「完整性」為手段來干預電影的本質:或以遞減的方式對影片進行腐蝕,局部刮檫,將影片的色層層層剝離;或以遞增的方式將膠紙、果皮、灰塵......黏貼其上。至於影片原本的結構則常常被以改變邊框、重拍、局部接合,或以剝離乳膠再變其原本的節奏。她製作的影片極度強調「觸感」,將「剪接」的概念重新定義。作品有:《彩色電影》(A
Color Movie,1983,S-8)、Le Dejeuner Sur L'Herbe(1986,S-8)、Paris,Le 7
Janvier(1998,S-8)、 Abstract Film en Coleurs(1991,S-8)等。


薇薇安.迪克Vivieene Dick
Vivieene Dick生於愛爾蘭的
Donegal,1976年開始拍攝超8電影,因為覺得8MM攝影機的大小最適合身體和影片質地,所以特別鍾愛8MM。為1970年代紐約的「無浪潮」(No
Wave)運動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以政治性的角度圍繞著她生活中的個人探索,並用8MM直接發表政治性評論。她形容自己的作品為「敘事與政治性」,在充滿變數的前衛電影與獨立製片的最前線。她總是對
戰於1970年代的結構主義與唯物主義電影流派提出反動。作品有:《游擊談話》(Guerillere Talks,1978,S-8)、《美女與野獸》(Beauty
Becomes The Beast,1979,S-8)、《預告片》(Trailer,1983,S-8)等。

芭芭拉.漢默Babara
Hammer
Babala
Hammer,是一位以拍攝8MM電影起家的實驗電影創作者。漢默從1970年代即投入舊金山女同志陣線,記錄女同志生活與同志社群的成長與變貌,至今已經製作了80部電影與錄象作品,並完成以同志史為主題的實驗紀錄片三步曲:《硝酸鹽之吻》(Nitrate
Kisses,1992)、《柔情自白》(Tender Fiction,1995)、《歷史課程》(History
Lessons,2000),為同志電影與獨立電影中最重要的代表。她的作品大膽挑戰觀影方式,以顯現、展示、表達與去遮蔽來呈現我們過去所未見的。她用8MM電影所拍攝的大量女同志私密關系可以在《柔情表白》中看到。作品有:Schizy(1968,S-8)、《旅行:瑪利亞和我》(Traveling:Marie
and Me,1970,R-8)等。

珍妮絲.克里斯托.萊普林Janis Criystal Lipzin
Janis
Criystal
Lipzin是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與電影教育工作者,任教於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與跨領域藝術系,製作超8MM電影已經超過25年,現居住在美國加州的
Sebastapol.超過25年的時間,Janis Criystal Lipzin對平衡電影製作、跨領域藝術創作、媒體的教育工作與活動策展的全力實踐不遺餘力。

從1960年代後期,她的作品強調另類的光線感光過程、觀賞者的互動活動情況的應用手法,自1970年以來,她已經創作了無數的16MM和8MM電影作品,以及錄象作品。她的方法學讓她在反映「真實」的同時改造並打開新的局面。她從繪畫、攝影及版畫的創作背景而製作電影,她自覺於不墨守成規地創作「電影」,這樣的觀念使她從電影製作的成規中解放出來。她對挑戰我們先入觀念的創作表現形式最感興趣。充實教學、策展、藝術寫作工作,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以及對社會的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她的職志。近期她檢驗專家提出關於人類活動證據的角色,邀請觀眾參與與重新思考她所建構的的他人對歷史的詮釋與當代事件。她的作品已探索考古學、縱火與縱火癖、殺蟲劑的污染問題、犯罪行為與爭議的醫療議題等。作品有《飄動之物》(Flapping
Things,1974,S-8)、《狸藻紀事》(The Bladderwort
Documentm,1978,S-8)、《環錐穿孔》(Trepanations,1983,S-8)、《右眼/左眼》(Right Eye/Left
Eye,1983-84,S-8)、《四季之力》(Seasonal Forces,1995-97,S-8)等。



安.夏羅蒂.勞勃森Anne Charlotte Robertson
Anne Charlotte
Robertson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斯。1976年開始製作電影至今。她宣稱被診斷是一位躁鬱病患者,不過她同時否認這個結論,她喜歡把自己想成一位有種被迫去觀察的典型焦慮

『柒』 一部法國女性主權的電影叫什麼

我估計你說的這個: 中文片名: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外文片名:Amant de lady Chatterley, L' 年 代:1955年 國 家:法國

『捌』 求:女性主義啟蒙主題相關的電影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出品時間:1996
出品國:丹麥/法國
片長:159min
《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是拉斯·馮·提爾表現愛和犧牲主題的三部曲,被稱為《金心三部曲》。《金心》是他小時候看過的一本連環畫的書名,是一個關於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話故事,她帶著一個麵包,獨自一人穿越大森林,當她走出森林的時候,她身上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她赤身裸體,盡管這樣,她仍然對將來充滿信心,她說"我能對付"。《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堅韌的犧牲精神和強烈的宗教情懷,可以說,《金心》中的小女孩是她們的原型,三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貝絲、卡琳、塞爾瑪都遇到了極大的麻煩,沒有外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體和靈魂與命運抗爭。拉斯·馮·提爾有意讓主角處在極端的邊緣,以表達極致的美好。
《破浪》是一個關於信仰的童話 ,對於宗教這樣一個敏感問題,從伯格曼、布萊松到基斯洛斯基,幾乎所有現代電影大師都有所觸及,盡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還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影片對宗教與生命、情及欲之間關系的探討令人們大為震驚。影片說的是一個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為了讓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癱的丈夫有恢復的可能,鋌而走險,和其他男人發生關系,回來後在枕邊悄悄說給丈夫聽,從妻子的講敘與自己的想像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終,丈夫獲救了,這女人卻被殘殺了。影片講述了一個充滿激情同時又帶有神秘色彩的愛情故事,貝絲被定義為一個忠實的信徒,一個義無返顧的殉道者,一個純潔的天使。她的一切行為都與其堅定的宗教信念緊緊相連,她所面臨的實際上是堅持愛的信念與屈從於那個偏僻的鄉村中教會對村民的嚴厲管制所帶來的壓力之間的選擇。
《破浪》里的教堂光禿禿的,那些民眾生活的地方起先是沒有鍾聲的,而祈禱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的傳統中,鍾聲意味著天堂之音,文藝復興時期,把上帝稱為造鍾者,因為當時造鍾是一門非常復雜的工藝,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而凡人需要做的,就是使用,只是拉響鍾聲。影片中的漁村一直籠罩在令人窒息的氛圍中,教會用各種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當漁村的神父判定這個人上天堂那個人下地獄的時候,而拉斯·馮·提爾認為,他們並沒有這個權力,這些人是反宗教的,是對本源的歪曲和剋扣,拉斯·馮·提爾質疑的不是天主教的精神實質,他所針對的只是天主教世俗化的方式。最後一個鏡頭,是俯拍的全景,透過雲層,好象是在天堂里俯看著人間。壓抑的情感完全被釋放出來了,小夥子聽到了鍾聲,起先誰也不相信是真的,以為是收音機里傳出來的,後來才知道是教堂里傳出來的,世俗無情地擯棄了她,天堂的鍾卻為她敲響,在當今信仰的大廈幾近坍塌的年代,拉斯·馮·提爾編造了一個女人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對信仰的不懈追求中並最終贏得奇跡的童話。
作為Dogma 運動的前奏,《破浪》從形式到思想主題都是一次全面的回歸。形式上,向簡單樸素回歸,內容上,則回歸人類古老而傳統的命題:愛情和信仰。
《沉默(Tystnaden)》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時間:1963
出品國:瑞典/美國
片長:95min
這是伯格曼「信仰和救贖三步曲」的第三部(其它兩部是《穿過黑暗的玻璃》和《冬之光》)。它是個實足難解的寓言。
Ester是個翻譯家和知識分子,她和妹妹Anna以及Anna的兒子Johan一起坐火車回瑞典旅行。他們在Timuku城下了車,住進了一家外國老賓館,他們聽不懂那裡的語言。Ester患了晚期肺病,但依然對Anna關心倍至;而Anna卻不願被生病的姐姐束縛。她走出賓館,在附近的咖啡館里結識了一名侍者。回到賓館,Anna把自己的性經歷告訴了Ester,Ester的性慾也被喚醒了。Anna換到賓館的另一個房間里繼續和侍者做愛。她的行為引起了姐妹倆的激烈爭吵……
《碧波女賊(Bandits)》
導演:卡耶-馮-嘉妮亞(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時間:1997
出品國:德國
片長:107min
這是年輕女導演Katja von Garnier的首部長片。片里的故事很難會是真人真事,不過在電影里導演就給它出現了一次。
一所女子監獄,一隊囚犯組成的樂隊每次都在小教堂練習。霹靂火性子年輕搶匪主音電結他手Luna不滿原有鼓手錶現,爭鬧間把她逐出樂隊。剩下三人對著將臨的公開表演和鼓手空缺反應各異。
在工場里她們碰見了因自衛殺男友的爵士樂手Emma。Emma上訴無望,遂走進小教堂打鼓發泄;鼓藝受另三人欣賞。接下去的獄中交往,Luna和Emma的工場梁子漸漸化解,Emma更替四人樂隊起了"Bandits"名字--以為是bands和tits(乳房,也可指女性),誰知日後成為樂隊標記。另兩個成員是年輕天真愛美偽造犯電結他手Angel,和毒殺伴侶的中年鍵琴手Marie。樂隊主力是玩搖滾樂。
一夜四人被押往警察周年餐舞會娛賓。路上男獄警出言性騷擾Angel,到會場時Luna趁機對不遜獄警飽以拳腳,Emma提議趁機逃走,四人於是開始逃亡,目標就是籌夠四萬馬克盤川,乘船逃至南美小國蓋亞那。名男探長Schwarz和四人樂隊的大半個月追逐戰就此開始。
四人成名就是因媒體只報導兩個同時越獄男囚犯,心有不甘而致電電視台采訪開始(很有趣,好像諷刺社會男人往往比女人在大事里更可以占重要位置似的)。節目播出,唱片公司老闆垂青,Schwarz急忙召記者要求托出逃犯行蹤。四人在樹林掘出贓款不果,但聽到唱片公司把她們的歌曲「剽竊」派台播放,結果是齊齊操上唱片公司,敲了老闆五萬馬克,還要把合約簽至無法生效。
四人繼續逃亡,於路上交流痛苦過去和人生哲學。在小酒館即興演唱時警察追至,樂隊要求人質跟隨,竟有多人舉手願意。結果四人挾了美國遊客West離開酒館上路。途中人質與樂隊的關系打破了既有模式,變成共患難的同路人。West在路上先被Angel纏上,後又搭上了Luna,短暫的三角關系換來的是West被攆出四人之外。逃亡路上樂隊聲譽日隆,甚至有人替她們發行專集,路上被歌迷圍至水泄不通。
還有數天是船期,車走至高空吊橋時,Marie突然死去,剩下哀傷三人被警察圍捕。三人先按Marie生前話語在橋上為她進行烈火葬禮,及後跳橋逃走。Emma一時掉下心愛項鏈,未有跳橋而被警察拘捕。因著姊妹義氣,Emma堅決不說另外二人行蹤,另二人設法救出Emma,以在停車場伏擊,挾持Schwarz的女助手而如願。
三人繼續逃走以登船,以在一盒雪茄內的時間破案的探長Schwarz,雪茄盒最後一支雪茄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樂隊剩下三人在港口廢屋天台舉行告別演唱會,依然招得人山人海。Schwarz派大隊人馬到場拘捕,三人藉歌迷之力得以跳樓逃走。三人走到碼頭,似看到Marie在船上向她們招手;警員瞄準,她們拔槍丟掉,警槍子彈向她們射去。
Schwarz似乎沒法生擒三人,三人似乎與Marie重逢。
片中四人就是不斷換車在路上逃亡,有一點公路電影的味道。四個女子的獨立性(不論在爭取自由、過生活或性愛)和搖滾精神合起來,味道新鮮。片中如酒館一幕等令人叫絕,自然換來觀眾拍掌叫好。
本片里眾平民大都是站在四人一方,就如劇中人所說:「只要音樂出色,沒人會理會你是誰。」
《安東尼亞之家(Antonia's Line)》
導演:瑪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國:英國/比利時/荷蘭
片長:93min
在這部令人振奮的1996年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獎中,一個有著堅強意志的荷蘭女人挽救了自己的生活。年老的安東尼亞在一天早晨醒來之後突然意識到她的生活已經走到了盡頭。於是她開始回憶自己在二戰之後與女兒丹妮爾一同來到那個農場小屋之後的生活。在接下來的50年中,這個農場迎來又送走了各種各樣的人。在這期間,丹妮爾成為了一個畫家,並且生下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Therese。若干年後,Therese與母親一樣也有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薩拉……
《安東尼亞之家》這部影片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對於角色的把握和塑造之上,尤其得力於導演的控制能力和飾演安東尼亞的Willeke van Ammelrooy的精彩表演。劇中的女性是開放和獨立的,並且不需要男人保護和承認的勇敢存在。她們也就是那些獨立女性的象徵。盡管很多批評家贊揚這部影片的女性主義傾向並且給它貼上「毀滅一維男權世界」的標簽,然而它也時不時會流露出一點太過自以為是的情緒,好像格里斯不太想讓自己能冷靜的去承受來自那些哪怕是溫和的批評的壓力。盡管如此,這部影片依然是一部對獨立女性和那些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是人雲亦雲庸俗生活的人的歡樂贊歌。
《人·鬼·情》
導演:黃蜀芹
主演:裴艷玲
出品時間:1987
出品國: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
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戲班子里搭檔唱《鍾馗嫁妹》,小秋芸暗地裡偷著 學戲。後來母親與人私奔,父親欲帶 她回鄉,但秋芸迷戀戲曲藝術,堅持要學戲。父親無奈,只好教她唱男角 。秋芸學藝刻苦,很快就成了戲班裡的台柱。在一次演出中,她被省劇團 的顧老師選中,正式進入劇團。60年代,秋芸在顧老師的傳帶下,已成為劇團的頭號女武生,師生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感情。但顧老師是有婦之夫 ,為了秋芸的前途,他離開了劇團。 秋芸成名後,別人的嫉妒、諷刺、流言、誹謗總伴隨著她,使她深感苦惱 。「文化大革命」中,因無戲可演, 她也結婚成家,生了兩個孩子。粉碎「四人幫」後,秋芸煥發了青春,重 返舞台,以精湛的技藝蜚聲國內外。 但丈夫對她的事業不支持,離家而去 。生活的種種波折,使她深感人情寡淡,決心一輩子嫁給舞台,永遠獻身藝術。
本片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配角獎 (李保田),同年獲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最佳影片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十一屆婦女導演電影節公眾大獎。
電影研究專家戴錦華教授在談到女性電影時,認為「中國若有女性電影的話,就是黃蜀芹導演的《人·鬼·情》」。導演黃蜀芹在該片中採用了套層結構,即戲中戲,「就在這樣一個結構當中,這個真實的女演員傳記顯露出許多非常豐富的東西,在我看來正好是現代女性所面臨的一種艱難的困境」。戴錦華解釋說這種困境有兩個雙重標准,一個是要求男人和要求女人不一樣;另一個是要求女人在社會上和男人一樣,要努力做一個成功的人,同時還要求女人要是一個女人。《人·鬼·情》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感性呈現,「這個故事本身有一個真實的傳記所不能包括的對於現代生活性別困惑的表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黃蜀芹表達得非常貼切,電影拍得非常成功」。

『玖』 法國電影《初吻》的女主角是誰來

蘇菲瑪索

1980年法國導演皮諾托,為電影《初吻》選女主角,蘇菲看到了招募啟事,於是她懇求家人能帶她去面試,在她的再三哀求下,最終父親帶著她去了面試。那時候導演已經面試了700個女孩,但還是不滿意,就在出現審美疲勞之際,14歲的蘇菲穿著一件樸素的藍色牛仔外套出現在眼前。

蘇菲的父親看著那麼多打扮靚麗的女孩,面對自家的「假小子」,心裡也不免打起了退堂鼓,他對女兒說:「我們還是回去吧,他們不會要你的。」

可是,就是這樣的女孩,卻讓導演眼前一亮,面試後他對製片人說:你必須馬上簽下她,這女孩百里挑一。就這樣,14歲的蘇菲瑪索出演了人生第一次影片《初吻》,蘇菲飾演情竇初開的女孩薇卡,影片中蘇菲對少女細膩的心思和勇敢的追愛演繹的恰到好處,再加上本身極具東方美的清純絕美長相,蘇菲瑪索一舉成名。

角色介紹

1、薇卡(演員蘇菲·瑪索)

13歲的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的薇卡已經開始有了朦朧的性意識,她認識了高年級的英俊男孩瑪菲,倆人彼此產生好感。他們分開的時候,薇卡在火車站品嘗到了初吻,彼此坦白愛意,開始了純純的初戀。

2、理查德(演員克勞德·布萊塞)

薇卡的父親。他經常跟妻子弗朗索瓦絲爭吵,一直不願意女兒深夜在外玩耍。因為理查德被情人糾纏,導致他屢次欺騙妻子。他甚至用假裝撞傷腿來掩飾早已出軌的感情。最終,理查德坦白事實真相,得到妻子的原諒。

3、弗朗索瓦絲(演員布麗吉特·佛西)

薇卡的母親。她對薇卡的管教很嚴格,一直對丈夫照顧有加。弗朗索瓦絲得知丈夫出軌,難以接受丈夫出軌的事實,將第三者教訓一頓後決定與丈夫理查德分居。倆人不知道如何和自己處於青春期的女兒說明事情的真相。



『拾』 請列舉女性主義的電影

首先要了解女性主義電影的定義: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間,美國影壇興起一股女性主義電影風,形成這一股風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開始盛行於美國的女性主義思潮以及女性解放運動,另一方面也多虧了這一批優秀的女演員,她們不願意再以充當銀幕花瓶為滿足,願意向復雜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戰。
如果用狹義的定義就是:女性觀點來詮釋有關女性的議題的電影。而廣義的定義:女性導演所拍攝,不一定是女性議題的電影,或是男導演拍攝,但是探討女性活動、女性題材的電影。當然,女性主義電影還是以女性為其主角,描寫這一些女性在父權以及時代的傾軋下奮力求取生存尊嚴的故事,所描寫的女性角色並不是為了對舊時代的賢妻良母歌功頌德,藉以更加鞏固父權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寫的是一些桀傲不馴,甚至不見容於當時的「壞女人」,她們特立獨行的行徑除了勇氣可嘉之外,對於性別刻板的顛覆、以及性別壓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比較有名的幾部有: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出品時間:1996
出品國:丹麥/法國
片長:159min

《沉默(Tystnaden)》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時間:1963
出品國:瑞典/美國

《碧波女賊(Bandits)》
導演:卡耶-馮-嘉妮亞(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時間:1997
出品國:德國
片長:107min

《安東尼亞之家(Antonia's Line)》
導演:瑪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國:英國/比利時/荷蘭
片長:93min

《人·鬼·情》
導演:黃蜀芹
主演:裴艷玲
出品時間:1987
出品國: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

還有《末路狂花》、《時時刻刻》、 《鋼琴課》、《尼基塔 》。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女性主體1977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