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電影《兩小無猜》觀後感
兩小無猜》是一部令人著迷的法國愛情電影。小男孩朱利安和小女孩蘇菲的相遇即開始於這樣一場孩童的鬧劇,一個精美的鐵盒子就是他們游戲的見證。說臟話,擾亂課堂,在校長室小便,內衣外穿„„一個游戲兩人一玩十多年,他們什麼都敢,除了承認彼此相愛。
索菲是波蘭移民(相當於進城農民工),住貧民窟,常年受到種族歧視,自家門上被法國人塗了臟話;朱利安則是大城市中產階級。小學時在校車上,全班只有朱利安沒欺負索菲;高中時索菲追去朱利安家裡,他的父親在甩給了她幾張鈔票後把她轟了出去;成年後二人重遇,當女招待索菲表示男友叫「謝爾蓋·尼莫夫·尼莫夫維奇」時,工程師朱利安不假思索地接道:「你怎麼找了個名字這么長的?」
你可以對政治、地緣、宗教一無所知,卻不可能不在潛移默化間受到它們的影響,因為「成長」是支殘暴的筆,能將你這一張白紙塗得面目猙獰。朱利安站在成人世界的大門前久久徘徊,激烈掙扎了一番後還是將索菲放棄,這是因為他錯誤地以為社會偏見遲早也會吸收了自己。隨後他每年休五周假每季度做八次愛,循規蹈矩地喪氣,按部就班地窒息;由於父親曾在他的婚禮上向前來攪局的索菲大發雷霆,他在十年不見索菲的同時亦十年不見父親,藉助遷怒將與過去有關的一切埋葬了個徹底。
但真正的過去怎麼可能過去呢?青梅竹馬的相伴起始於無所謂性的年齡,以「伊甸園」段落標志了性別意識的覺醒,而後她面對他掀起裙子,為了擁吻爬上車頂。這是一個普遍的困境:少年和少女為了彼此流血流淚、瀕臨上吊,最後她成為了一直想撥通卻始終沒勇氣的號碼,他淪為了徵婚啟事上冷冰冰的條件。可是朱利安與索菲的羈絆太過強烈,它勝過麻醉劑、可卡因、LSD、性、口交與淫亂party,甚至勝過自由、勝過生命,這就促成了他們的幸與不幸。
這是兩顆孤獨的魂靈。索菲的家長對她不管不問,任由她在朱利安家一睡十年;朱利安幼年喪母,與父親間則始終無法交流。小學時索菲在他母親的葬禮上放聲高唱,這象徵著她就此接替了他的母親。戰爭小說里反復寫士兵死前不停喊「媽媽」,因為母親是他與世界之間的紐帶,無論他們之間曾因瑣事發生過再多摩擦,也無法割捨這層強勁的聯系。沒有紐帶意味著眼前是空白心中是黑洞,再貪婪的攫取也無法將這巨大的孤獨填補;而索菲與朱利安竭力爭取才獲得了彼此,這段感情的純度之高、烈度之猛,令朱利安的父親也無法插足。
這個思路似可用於解讀父親的種種詭異行徑:他允許少女索菲在家中一睡十年(從中可以窺見他對兒子真誠的關心),卻不允許二人在成年後繼續見面——我的猜測是,既然家庭的維系本需剛柔並濟,那麼喪母之痛大概令這對父子籠罩於「倖存者負疚」,調和缺失之下他們剛對剛、硬碰硬,本不存在的矛盾漸漸成型。所以父親之所以會對朱利安高喊「你要索菲還是要我」,乃是嫉妒在壓抑多年後的一朝爆發:他沒能在兒子的世界裡占據哪怕一寸之地。
傷害源於在乎,愛與恨本系雙生。《兩小無猜》妙就妙在,它以「敢不敢」編織了一張糾結的巨網,將一切人類情感收入囊中,以兩個人的相愛相殺,表現了法國人對移民的復雜心態、現在與過去的緊密交織以及因無法面對自我而鑄就的進退兩難——倘若將之視作一種比擬而不以現實主義的眼光去批判,這個游戲也就無所謂「變態」。影片的浪漫之處,恰恰在於它將「對抗」演繹到了極致:「敢不敢」是索菲與朱利安愛的形式,相殺是心理上的激烈交合,平淡的生活殺人於無形,毀滅性的激情綿延一生。
㈡ 巴黎聖母院電影觀後感
在個人在觀看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內容時應該如何寫好觀後感呢?那麼觀後感的內容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巴黎聖母院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我在周日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巴黎聖母院,裡面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鍾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占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復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丑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鍾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
一個丑大王愛上一個沒有底子的靈慧的女子,這註定是場卑微的愛!
那個白衣裙子帶著可愛的小山羊的快樂渲染了他,她的一顰一笑讓他痴迷,她的杯水之恩讓他銘記,她撇嘴的小動作讓他心動。啊!多美好的女子,而他呢?丑得讓她無法正視,他甚至還沒有正常人的體格。他卑微呀!無論在她落難時他怎樣盡心盡力地照顧她,她的心裡一直想的是那英俊的隊長,那個拋棄她的負心漢!他太卑微了,但他又勇敢地愛了。為了心上人的安全。他逆了既便自己是丑大王時也俯首稱臣的恩人教士的意,他不再與心愛的大鍾瑪麗親昵,他甘願為伊消得人憔悴!我不可憐起他來,快放棄吧,她不是屬於你的,我在心裡喊道。
而丑大王卻讓我震驚萬分,美麗的姑娘被殘忍地絞死,屍體被扔到了地穴里,而卡西魔多竟隨她而去,他抱得那麼緊,他愛得那麼深,那麼執著,他想和她化作塵埃,不再分離了!作者說卡西魔多成親了,是啊!我心裡突讓很難受,這是愛嗎?是的是的,比起那假教士的自私佔有欲,比起那負心漢隊長的花心,我想這更是真正的愛情,那麼卑微,那麼高尚。
容我在此感懷那為愛的勇氣。
電影講述了在1428年「愚人節」,巴黎聖母院門前廣場上「奇跡王朝」的窮人們正簇擁者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載歌載舞,氣氛歡快。姑娘出眾的外貌與優美的舞姿使躲在教堂窗戶後窺視的神甫弗羅洛慾念橫生。入夜,姑娘美妙的歌聲讓神父魂不守舍,他叫敲鍾人卡西莫多把姑娘搶來。宮廷衛士菲比斯巡視至此,救下了埃斯梅拉達,兩人因此相愛。這使神甫更加嫉妒,趁兩人去約會時刺傷了衛隊長,並嫁禍於埃斯梅拉達,以至於埃斯梅拉達被判絞刑。
卡西莫多因劫持埃斯梅拉達被處於鞭示眾,埃斯梅拉達挺身而出,送水給他解渴,埃斯梅拉達臨刑時,卡西莫多出於對姑娘感激和愛慕把她搶回聖母院里保護起來,並用他心中最美好的聲音-聖母院的鍾聲來表達自己的愛意。弗羅洛得知埃斯梅拉達來到聖母院以後就一直企圖迫害埃斯梅拉達。但被卡西莫多趕走,他因此懷恨在心,煽動國王不顧教堂的「避難權」派兵把埃斯梅拉達抓走。最後被殺害。
卡西莫多四處找不到埃斯梅拉達發現神父躲藏在教堂一個角落,憤怒的他將這個罪魁禍首摔下鍾樓。然後他趕赴埃斯梅拉達的墓地,靜靜地躺在她的身邊守護她到永遠。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成功地將「美與丑」這兩件人類始終關注的事情放在一個充滿戲劇化的故事裡進行強烈對比,讓觀眾從新的角度審視究竟何為「美與丑」,在震撼人的同時使審美觀得到一次提升。巴黎聖母院神甫弗羅洛道貌岸然、心狠手辣、因愛生恨,迫害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電影描繪出了巴黎聖母院的凝重和古老,只有幾只鴿子反映出了生命的活力。
電影從視聽語言上來說,色調灰暗無光、聲音微弱,營造出一種由死亡帶來的恐懼與悲涼,震人心魄,久久難忘。從中揭露了中世紀以來宗教的虛偽,宣告籠罩人類已久的「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電影的音樂對觀眾具有最佳的心裡穿透力,令人難以忘懷。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由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雨果雨果所寫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改編而來的浪漫電影。主要的情節是丑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鍾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利摩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非必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利摩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沖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這部影片的主題詞主要有:巴黎聖母院、鍾、乞丐。
劇中人物的對白以卡西莫多最為少而且簡單,當然這個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悲劇的角色本來就是一個不善於言辭的人。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對白當然莫過於他所說的「人家要殺了你,我也死」,語言之簡單,根本沒有任何的修飾,但直白的一句話讓觀眾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也真情,他由一個生活毫無追求的敲鍾人變成了一個發現愛的人,可惜正由於這份愛,他受到了太多太多的辛苦與痛苦。最令人心酸的對白我想就是卡西莫多的一句自卑的話:「我總之臭的,總是讓人害怕。被人家丟石頭不算什麼,不過讓你覺得害怕,叫我好難過」,這是在大鍾旁邊的一句對白,我也從這里看到了卡西莫多似乎可悲的一生將會在這大鍾旁結束,而留給世人的,他只是一個相貌嚇人的敲鍾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卡西莫多這番話既突出了自己對於自己相貌醜陋的無奈,也再次透漏出自己對艾絲美拉達的愛慕。這里我覺得完全突出了《巴黎聖母院》里一大主題,就是愛。
菲比斯算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美男子吧,他是皇家衛隊隊長,長得又一表人才,英俊瀟灑,整天周旋在上流社會之間,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馬王子。聰明的弗比斯非常善於利用他的有效資源,他選擇了擁有豐富嫁妝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時又去追逐愛斯美拉達的美色。從他的身上,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當今社會的那些聰明的男人的身影。「我要是有妹妹,我愛你而不愛她;我要有全世界的黃金,我全部都給你;如果我妻妾成群,你是我最寵愛的。」這句經典的對白完全就是菲比斯形象的一個很好的概括。一個玩弄愛情的花花公子,為愛這個主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剛果瓦在劇中的對白應該是這么多男角色的最多的一個,雖然他的對白很多都對劇情的發展影響不大,但卻在刻畫他這個潦倒詩人的形象上非常有力。「六歲成了孤兒,長大了什麼都沒干過。我還當過兵,可我不夠勇敢,我還當過修士,可又不夠虔誠,我和上了酒,我就下了決心當詩人。」這段話是剛果瓦自己說的,是他人生目前為止最好的概括,同時也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有想法,但缺始終缺少做好一件事的那種堅毅的決心,在愛情方面更是空白,雖然與艾絲美拉達成為了夫妻,但卻是一段不會有結果的婚姻。這算是愛的一種襯托吧。
神父可以說是戲裡面性格最極端的一個人,是罪與惡的化身,是魔鬼的使者。刻薄的他,簡直就是一個愛情上的偽君子,愛情上的惡魔!「在人間我只有痛苦,這是別人的節日,不是我的」這句話可以體現出神父的一種冷漠與孤立,這不說明他沒感情,相反,他對艾絲美拉達的感情是強烈的,難以抑制的愛慕。「活該她倒霉,我倒霉她跳舞跳得這么動人難道是她的錯?她聲音發狂難道是我的錯?」神父身為一個神職人員,明知道自己對艾絲美拉達的愛是不可能的,但似乎是出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態,神父對於情敵們固然心狠手辣,在艾絲美拉達面對死刑時,神父沒有出手相救,相反還落井下石,陷這個弱女子於不義。黑色的長袍裡面藏著的也是狼一般的惡毒心靈。這般邪惡完全是《巴黎聖母院》一劇中罪惡的代表,是善良的對比。在愛的表達方面,神父與卡西莫多也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劇》一劇中用了許多的蒙太奇手法,都起到了很多重要的作用,其中當艾絲美拉達死後,仍不知情的卡西莫多跑會聖母院樓頂尋找自己一直在保護的艾絲美拉達。這時的鏡頭一直都是跟著卡西莫多移動,可以看出卡西莫多此時心急尋找著卡西莫多,直到卡西莫多看到已經死了的艾絲美拉達被拖過廣場的時候顯示出那悲痛欲絕的神情的時候,鏡頭換成了聖母院門前,廣場上的場景,此時艾絲美拉達的屍體正被拖過刑場,白色的囚衣襯托出一片純潔,與旁邊灰濛蒙的建築與人群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而鏡頭馬上又回到聖母院樓上的卡西莫多這里,卡西莫多正被愛人離去的痛苦折磨得聲嘶力竭。一生一死,一個在樓上無奈地看著死去的愛人,一個在樓下已與世長辭,感受不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再無力去給予別人更多的愛。
電影到了尾聲,女主人公艾絲美拉達受了箭傷,倒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口中,只差那麼一步,她就可以回到那可以暫時供她「避難」的建築物里。善良單薄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命喪於箭下,當一位乞丐扶起她時,她看了看天空,看了看這所曾經未她生命撐起保護傘的聖母院,說出了一句「生活多美」。
面對死亡,絕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感覺到生活的美,更別說能發出生活多美的感慨。但對於美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也許死亡並不影響她對這個世界美的看法。生活在神權的世界裡,受奸人受別人的嫉妒所害,艾絲美拉達的雙眼所看到,腦裡面所想到卻是所有的美好,她熱愛生活,熱愛舞蹈,在有生之年她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個曾經救過她的英俊男子菲比斯,她為他而著迷,關心他的生死勝於關心身陷險境的自己。同時她想到的是卡西莫多,一個奇醜無比卻和自己一樣心地善良的男人,一個冒死保護自己的好人。自己落難,叛的是死刑,本來是走投無路,只能眼睜睜看著刑具把自己絞死,但卻被卡西莫多救了一命,讓自己多了幾天留在世上感受美的時間,多了一個再次看到愛人的機會。最後,艾絲美拉達想到的.就是隊伍壯大的「乞丐軍團」,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都紛紛來到了聖母院營救自己,為了正義,為了善良,大家不怕神權和皇權的殘暴,勇敢樂觀地過著自己的人生。生活之美,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在於助人,死前的艾絲美拉達也許也想起了自己可以用自己的舞蹈賺錢幫助那麼多人,甚至還在乞丐王國里拯救了快被絞死的剛果瓦,助人為樂使善良的艾絲美拉達覺得無悔與滿足。
電影《巴黎聖母院》很清晰地描繪了三個階層的人群:
一、權力階層:一個人物是代表神權的主教克洛德,他是一個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但其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內外充滿矛盾的人。另外一個是代表著統治階級的皇家衛隊長弗比斯,他一表人才、英俊瀟灑,但卻是一個趨炎附勢、沒有責任感、整天周旋於富家小姐之間的花-花-公-子。這個階層的人時刻以正義、法律為化身,他們制定法律,同時又作為審判者,而自己卻在肆意地踐踏著法律。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運用他們制定的法律,顛倒黑白、編造事實,殘酷地殘害著處於弱勢群體的貧民百姓。當他們因違法而造成無法掩蓋的後果時,往往會拿弱勢的貧民百姓做替罪羊。
二、貧民階層:代表人之一是美麗、富於同情心的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為了拯救素不相識的落魄詩人甘果瓦的性命,她願意與他結為名義上的夫妻;當看到曾經劫持自己的敲鍾人卡西莫多慘遭鞭刑,被綁在酷日下暴曬而口渴難忍時,善良的艾斯梅拉達不計前嫌,不顧眾人的反對與譏笑,把甘甜的清水送到了卡西莫多乾裂的嘴裡……,這樣一個善良的姑娘最後的結局是無辜地被送上了絞刑架。另一位代表人是醜陋、智障、失聰、正直的敲鍾人卡西莫多,他因為愚昧而做過惡勢力的打手,因為正直而又能在最後明辨是非,在他認清了惡勢力的本來面目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舉起惡勢力的代表人物主教克洛德,把他扔下了高高的聖母院城牆……。這個階層朴實善良,但時時被蒙蔽,處處被欺壓,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著一切的不公,但到他們忍無可忍的時候,隨時就可以爆發出毀滅性的反抗。
三、無賴階層:代表人物是出鏡率不高的那一對侏儒,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而編造謊言,在他們眼裡沒有正義,只要對自己有利,他們隨時可以充當惡勢力的幫凶。
個體貧民沒有任何勢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他們卻往往在很多重大事件中被當作主要責任人——殘害了無數嬰幼兒的「三聚氰胺事件」,個體奶農是責任人;毒害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瘦肉精事件」,個體養豬戶是責任人;燒死了幾十人的上海靜安區大火,無照電焊工是責任人;損失幾十億的央視大樓火災,運輸花炮的司機被追究刑事責任。最後套一句電影《建國大業》中的台詞吧——「只打蒼蠅不打老虎」,這就是現實。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為背景,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後資產階級民主派和廣大人民對波旁王朝復辟及其精神幫凶天主教會的憎恨情緒和革命形勢,同時為我們描述了一段偉大的愛情。雨果的得意之筆,就是以鮮明的反襯和對比來刻畫人物形象,揭露社會風氣。影片中,堂吉洛德和卡西莫多,這一主一仆,各從一個極端,向我們呈現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善良的人偏偏形態面貌可憎,邪惡的人卻道貌岸然,雨果這別具匠心地刻畫,不僅僅使人深感扣人心弦,同時其主題也得到了進一步地升華。還是梗概下故事吧。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
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愛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幽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愛斯美拉達被作為嫌疑犯送上法庭,並被判處絞刑,而真正的兇手堂吉洛德神父不但逍遙法外而且成了審判者。就在愛斯美拉達將被絞死時,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將她救下,並帶入教堂避難。卡西莫雖然醜陋,但忠厚善良,他真心實意的愛著愛斯美拉達。國王的衛隊要沖進聖母院抓住愛斯美拉達,卡西莫多雖盡力阻止,但寡不敵眾。乞求群眾為救出愛斯美拉達,反與一心保護愛斯美拉達的加西莫多大戰。愛斯美拉達為「乞丐王國」的朋友們開聖母院大門時,被國王衛隊的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見愛斯美拉達的屍體,悲痛欲絕,他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堂吉洛德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隨後找到愛斯美拉達的屍體,並與其緊緊擁抱在一起,多年之後一起化為塵土。
影片看完後,我有點傷感,不過不像看了《泰坦尼克號》後那麼強烈。在現代社會中,更能騙得人們同情的,是那些凄美的愛情,而不是這些包含了太多悲苦的愛情。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是絕對沒有錯的,也是他的自由,但不是任何愛情,都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就像在影片中,在通常的狀況下,愛斯美拉達絕對不會選卡西莫多當她的情人,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戀,只能是一份藏在心中的苦戀,永遠不會開花結果,就算有朝一日,卡西莫多將愛斯美拉達抱在了懷里,得到的也只是愛斯美拉達對他的同情和感激。也許我們不願意承認,但現實就是如此,世界上並不是任何兩個人都可以產生愛情的。我們可能無法得到所愛的人的心,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追求愛情,因為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甚至是你生命的寄託。卡西莫多有什麼呢?他有的只是一顆追求愛的心,和一顆肯為此付出一切的靈魂。不一定要擁有,只要去追求了,就無怨無悔。
愛斯美拉達是幸運的,上帝賜予了她美貌和智慧,又有許多像卡西莫多這樣的人默默地愛護她,維護她,她快樂得像個天使;愛斯美拉達又是不幸的,生在那樣一個社會,有那麼多人暗中覬覦她,甚至毀滅她,就像一隻美麗的楓葉,在風中飄搖,自己都不知道將飄向何方。善良的人們啊,有愛就去追逐,不管結局如何,重要的是過程,同時也應該回頭看看,是不是有痴心不改的人跟著,如果差不多,就答應下來吧,被追畢竟比追人容易,接受也遠比被拒絕甜蜜。
㈢ 法國電影《你丫閉嘴》觀後感
剛看了法國喜劇電影《你丫閉嘴》,深有感觸。主人公鋼蛋表面上看是個十足的傻瓜,但實際上是大膽而機智。一直都很喜歡看法國喜劇片,法國式幽默風格並非靠肢體語言和誇張的表情取悅觀眾。主人公的絮絮叨叨,充滿溫情,表面上引人發笑卻是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讓人感覺很輕松美好。鋼蛋就是把這種絮叨發揮到極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像個精神病一樣不管遇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嘴巴都一直不停,像個大傻瓜。他力大無比,而且善於盜竊,幾分鍾能偷到一部汽車,警車也不在話下。最讓人跌破眼球的是他不管別人怎麼對待他,總能保持孩童似的天真,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絕對專注。在獄中,他可以讓那些保持沉默的犯人開口說話,並在兩周之內逼瘋5個犯人。知道他遇到了殺手盧比,獄中的盧比是個強硬漢,面對鋼蛋的語言轟炸人能保持不予理睬,這讓鋼蛋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忠實的聽眾,一個可以做好朋友的夥伴,為了追隨盧比,他甚至可以自殘住進醫院陪盧比,也裝瘋跟著他進入瘋人院,並幫助他順利逃出來,盧比開始他的復仇計劃,鋼蛋仍然像個跟屁蟲緊緊追隨,任憑盧比如何驅逐、咒罵和諷刺,他都傻傻的說個不停,他的離奇的想法總是給盧比帶來麻煩卻又總是峰迴路轉使他們能金蟬脫殼,笑話百出。最深刻的一幕是鋼蛋一邊幫盧比包紮傷口一邊嘴裡不停的講他的未來計劃:要和盧比一起合夥經營一個小酒館,名字叫好朋友之家,這讓盧比驚奇不已,他明白的告訴鋼蛋他是個殺手,他的計劃只有復仇然後離開,向來獨來獨往,拒絕跟任何人做夥伴。為了擺脫煩人的鋼蛋的糾纏,盧比總是惡語相加甚至是拳腳相向,可他醒來後只問一句:你為什麼打我啊?就仍然追在屁股後面。面對盧比的拒絕,鋼蛋似乎沒有任何的沮喪和委屈,總是裝傻充愣,像一塊撕不掉的膏葯,一直陪伴著盧比走到最後。鋼蛋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是心底極為善良,他總是勸說盧比不要殺人,他的單純、善良最終感動了殺手盧比,贏得的了盧比的友情。鋼蛋對於友情的執著讓我為之動容。它讓人們相信,善良和愛是感化一切的力量。我不禁想到: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表現的話很多,那那是他喜歡你,關注你,想和你交流!愛說愛表露的人都是單純的孩子,所以不要煩他吧 補充: 其實簡介裡面最後那個飯館是錯的。是酒館。名字叫做『兩個朋友之家』,他老纏著 盧比 說你要當 侍應生 還是收銀員。(中文字幕是盧比,而不是魯比)。當盧比要去殺了那個殺了他心愛姑娘的什麼名字的。鋼蛋為了讓盧比去報仇引敵人來還給那些壞人打受傷了還一直說盧比,不要殺人,不要殺人。最後看見盧比給那個人開槍打傷膝蓋後卻自己親手殺了那個壞人。然後他手臂也中了一槍。盧比抱著他,他純真地對盧比說:「我手臂好痛,我手臂好痛。」盧比感動地說:「你不會死,我們會開酒館的,那個酒館叫『兩個朋友之家』。」然後警察來到,盧比抱著鋼蛋,鋼蛋對著警察長說:「人是我殺的,不過你們得趕緊放我們走,我們還要回家鄉開酒館呢。」盧比受不了的說。「嗯,蠢蛋。」 當鋼蛋一遍一遍地對著換來換去的獄友說:「我叫鋼蛋,我來自賽而基。」我總是覺得他很純真,雖然別人說他腦袋有問題,可我一直只相信他只是純真地對待這個世界。 當鋼蛋對著盧比,手臂中槍後。他笑著說:「盧比,我手臂好痛。」我就很簡單地眼睛泛紅。這個世界,往往簡單的最能引起人心中的感動。我為這一刻鋼蛋地純真而感動著! 追問: 能不能多一點啊,1500字 回答: 拋開這部電影的喜劇效果,其實我還有一個很有感觸的地方,有些時候你很執著的做一件事還是會有收獲的。雖然大家都認為鋼蛋很傻,但是他的思維里就是認為 盧比 能聽他嘮叨、誇他聰明,他就把他當哥們,不管是盧比有危險還是被槍中的時候,他都是無所畏懼的去幫助他,因為他認為盧比是他的朋友以後要開「兩個好朋友」酒吧的哥們。 所以認為是對了,朝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獲的! 另外,電影的主題還可延展,本片在幽默後也表達導演的對現實的痛感,現實越來越發達,人們交流越來越少, 閉嘴 和「被閉嘴」的人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著強烈的傾訴慾望,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傾聽,如此,是為壓抑。有人就此再也不說話,如 殺手 盧比,但也有人也就此 滔滔 不絕,如鋼蛋,卻被認為是 神經病 、 傻子 !!世界越來越進步,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 隔離 隔閡隔膜,交流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少……如此下去,世界豈不是成了 寂靜無聲 的恐怖世界?如此以來,本片,幽默經典,卻也可認為是杞人 憂天 般笑中待淚的,但現實社會的隔膜隔閡隔離卻實在的越來越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