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巴黎凱撒電影節原視頻

法國巴黎凱撒電影節原視頻

發布時間:2022-12-25 08:42:19

Ⅰ 法國電影!!

一 導演 呂克·貝松 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後,回國後擔任副導演。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導演作品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提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編劇作品
颶風營救 Taken(2008)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遞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遞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俠盜魅影 Bandidas (2005)
13區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飈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啟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鬱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遞3 Taxi 3 (2003)
換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綠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萬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遞2 Taxi 2 (2000)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遞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二、導演 雅克·貝漢
英文名: Jacques Perrin
性 別: 男
生 日: 1941-07-13
星座:巨蟹座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同為喜劇演員的父母似乎賦予了雅克·貝漢天生的電影天賦。1960年加入電影業後,開始了他在電影領域的豐富經歷。1966年,由於主演《男人的一半》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在此後的20多年裡,他先後擔任了《Z》、《專門通道》、《生命之外》、《喜馬拉雅》等影片的製片。2001年,由他導演、編劇、製片的《遷徙的鳥》宣告了一位紀錄片大師的誕生。 對於雅克·貝漢來說,紀錄片為他贏得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聲譽(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員)。

演員作品
Enfer, L' (2005)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2004)
深藍 Deep Blue (2003)
狼族盟約 Pacte des loups (2001)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Rien que des mensonges (1991)
天堂電影院》(1989)
Année des méses, L' (1984)
Raoni (1978)
蟹鼓 Crabe-tambour, Le (1977)
Home Sweet Home (1975)
Blanche (1973)
大風暴 Z (1969)
柳媚花嬌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Les (1967)
處女作 Compartiment tueurs (1966)
半個男人 Uomo a metà, Un (1966)
三一七小隊 317e section, La (1965)
家庭日記 Cronaca familiare (1962)
導演作品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編劇作品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三、著著國著名喜劇大師雷諾勃拉姆
主要作品《虎口脫險》《大飯店》《在樹上》《浪尖上的美麗》等
他的法語名字是 Louis de Funès, 翻譯成中文是路易·德·費內斯,但不知為什麼習慣上都叫他雷諾勃拉姆。
過去那些老一代喜劇明星們,與其他演員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論他們扮演過多少個不同的角色,留在觀眾心中的卻永遠是一個模樣,彷彿他們天生就是如此。像勞埃德永遠是戴著小圓眼睛弱不禁風的樣子,基頓則總是拉長這一張木無表情的臉,還有瘦勞萊與胖哈苔,卓別林就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而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觀眾則會想到那個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禿頂法國小老頭。就算他在《虎口脫險》中穿起寬大的德國軍裝、戴上蓋到眼睛的鋼盔,也還是那副模樣。《虎口脫險》在我國公映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多年來觀眾通過電視一遍遍重溫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對白直到現在還會時時在耳邊響起。這既要歸功於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藝術家們,也與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是分不開的。其實在我國共映的由費內斯主演的最早的影片是《瘋狂的貴族》,但遠不如《虎口脫險》那樣深入人心。因為此片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並使費內斯成為公認的法國頭號喜劇演員。
費內斯生於1914年,年輕時干過手工匠、會計之類的工作,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劇中擔任喜劇配角,又為他磨練演技創造了機會。雖然從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壇,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是那個「法國小老頭」的模樣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時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卻始終如一。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出了法國市民階層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性卻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幹卻又狡猾多變。
除了《瘋狂的貴族》、《虎口脫險》兩部片子外,費內斯還有三部電影曾在我國公映:在《總統失蹤記》中他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1中他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而在《好漢還是孬種》2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該片結尾處失去了味覺,僅能靠眼睛來品評一杯酒,表演時費內斯表情嚴肅,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絕地說出酒的質量、產地,臉上不時閃過一絲滑稽的自負,絕好的展現了他的表演功力。他的名作還有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片,從第一集《聖·特魯佩斯的警察》到最後的《警察與女兵》公拍了6集。聖·特魯佩斯本來就是法國的旅遊區,被當作片中外景的那個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遊景點。這套系列片在我國主要是以錄像帶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
1983年,他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死前正准備主演影片《鱷魚》,該片的拍攝從此被擱置,因此費內斯是無人可以取代的:他不僅在銀幕上令人捧腹,在拍片現場也總能讓工作人員和圍觀的人大笑不止,這樣的一個人,就算在自己的葬禮上可能也想聽到人們的笑聲
四姓名:讓-保羅-貝爾蒙多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3.04.09 英文名:Jean-Paul Belmondo
星座:白羊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80cm
國籍:法國 籍貫:
作品:《精疲力盡》《小丑奇謀》《二者必居其一》

讓·保羅·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年4月9日,讓·保羅·貝爾蒙多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畫家。年紀稍長,他對藝術的興趣日趨濃厚,並考入音樂戲劇學校進行專門學習。195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該校畢業後,曾隨地方業余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同年,開始涉足影壇,並成功地主演了現代派導演讓·呂克·戈達爾攝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盡》(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維妙維肖地扮演了一個偷汽車、槍殺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國影壇一舉成名。

他的戲路很開闊,文戲武戲,悲劇喜劇都同樣在行。是當時歐洲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並走紅了幾十年,是銀幕上的常青樹。他的演藝生涯是法國電影的一個縮影,他塑造的形象代表著法國人的面孔。

Ⅱ 凱撒電影節短片電影 百葉窗 啥意思

2009-09-03 添加5. 百葉窗 Les volets
導演 : Lyèce Boukhitine
主演 : Jocelyne Desverchère/Franck Gourlat/Eric Savin
評語 : 真人短片。女助理作為一個被使喚的角色,對不得不去破壞百葉窗內肅穆凝重的氣氛感到愧疚。而當屋內人體諒地為她打開窗戶,她的勞動卻再次被人輕易的抹殺。有種感同身受的哀傷。百葉窗是哀悼,是同情,也是可以被隨意丟棄的尊重和體貼。2007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提名。下載: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7262485/

Ⅲ 誰有Emma de Caunes的資料和圖片

法國女演員艾瑪·德考尼斯(Emma De Caunes)。1976年生於法國巴黎,1997年《Un frère》中飾演一位令人驚訝的青春期少女的突破性演出令她倍受關注,並且獲得當年巴黎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以及1998年法國凱撒獎的最具潛質女演員獎,至此在法國享有高知名度。2001年德考尼斯嫁給了法國歌手Sinclair,並於2002年生下一個女兒,不過目前兩人已經分居。

2006年後德考尼斯開始頻繁亮相好萊塢,出演的《黑暗歲月》、《潛水鍾與蝴蝶》以及《睡眠科學》均受到關注,2007年《憨豆的黃金周》美麗的新人女演員的角色則將她介紹給了更多法語世界之外的觀眾。

作為導演的電影作品(數量:1)Nombril de l'univers, Le ------- (2000)

作為演員的電影作品(數量:18)潛水鍾與蝴蝶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Le ------- (2007)
憨豆的黃金周/憨豆先生2/憨豆先生的假期/憨豆假期/戇豆放大假 Mr. Bean's Holiday ------- (2007)
科學睡眠/戀愛夢中游/夢游狂想曲/夢境情濃 Science des rêves, La ------- (2006)
Short Order ------- (2005)
"Kaamelott" ------- (2005)
Premiers pas ------- (2005)
"Musicale, La" ------- (2004)
愛情的限度/母親,愛情的限度 Ma mère ------- (2004)
Amants Nil, Les ------- (2002)
美麗新世界2/埃及艷後的任務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 (2002)
Sans plomb ------- (2000)
Princesses ------- (2000)
我偷窺,所以我存在 Faites comme si je n'étais pas là ------- (2000)
Mille bornes ------- (1999)
Mondialito ------- (1999)
夢游美利堅 Restons groupés ------- (1998)
Voie est libre, La ------- (1998)
Un frère ------- (1997)
作為編劇的電影作品(數量:1) Nombril de l'univers, Le ------- (2000)
作為其他職員的電影作品(數量:1)神婆美少女 Dieu est grand, je suis toute petite ------- (2001)

Ⅳ 世界上的A類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金酸梅獎(RAZZIE Awards)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中國電影節及獎項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Ⅳ 求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著魔》又名《迷戀》
這部電影有點難懂,最好多看幾篇(個人觀點)嘿嘿
劇情簡介 · · · · · ·
馬克(Sam Neill 飾)的妻子安娜(Isabelle Adjani 伊莎貝爾•阿佳妮 飾)未留下任何原因離家出走,他一度認為安娜與一個名叫海恩里克(Heinz Bennent 飾)的男人有染,卻發現海恩里克也在尋找許久未見的安娜。馬克於是僱傭私家偵探調查。但隨著線索的逐一呈現,事實的真相反倒令馬克等人難以置信。安娜所耽戀的對象竟然是……
本片分別榮獲198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3年葡萄牙奇幻電影節觀眾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1981年西班牙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論獎。

女主角的表演實在讓人稱贊,盡管聲嘶力竭,不是我喜歡的那種,但還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與一般的女演員不同的氣場,更讓人驚嘆的是這強大的氣場竟然掩藏在如此美麗清純的外表下。

電影講的故事實際上只用「著魔」兩字就可以完全概括了,並不復雜,可是被導演表現得異常讓人「著魔」。

故事被講得比較晦澀,甚至長篇累牘,有很多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情節和細節。片子沒有任何「魔鬼」「附身」這樣的字眼出現。整個上半集女主角讓人感覺似乎有什麼精神問題,後來「魔鬼」第一次出現,又讓人感覺原來這是個怪獸片。直到女主角在地下通道里口吐不明液體,發瘋地掙扎,才看出宗教的意味。魔鬼被設置成一個懸念,到最後才現出真身,形象異常惡心,和【the thing】有一拼。到最後,魔鬼修成人形,取代了女主角的丈夫。

片子的氣氛營造也值得一提,空曠的街道,凌亂的房間,陰冷的天空,處處透著寒意

Ⅵ 請問音樂電影《凱撒》的劇情到底是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兩對不同的愛人相互穿插,看的很亂

就是這樣,你看的很對,就是一種時間交錯的電影,導演追求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Ⅶ 法國影人雅克·貝漢去世,他生前獲得過哪些榮譽

法國電影人雅克·貝漢去世,他是《天堂電影院》的多多,更被封為“紀錄片之神”
雅克·貝漢出生於1941年,1960年主演喜劇片《手提箱女郎》,從此開始在影壇嶄露頭角。1965年,擔任驚悚片《焦點新聞》的製片人,該片獲得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1966年,憑借劇情片《半個男人》獲得第31屆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1988年,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飾演成年多多,該片也成為他最具知名度的銀幕形象之一。2004年,擔任音樂片《放牛班的春天》製片人。
雅克·貝漢還是享譽國際影壇的紀錄片大師,被譽為“紀錄片之神”。他執導的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地球四季》等以地球、環境、動物等為題材,向世人呼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Ⅷ 能結合情節給我講下《沒有頭顱的男人》這部短片的意義所在嗎挺深奧的,不太明白他要表達什麼。

本片榮獲2003年戛納電影節最佳電影短片、法國凱撒獎最佳電影短片。
在虛擬的工業城市中,人們需要花錢購買屬於自己的頭顱。沒有頭的謙恭男人菲爾普斯約會心儀的女孩參加晚上7點鍾舉行的音樂會,女孩欣然同意,這令他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一個人在房間中翩翩起舞。但是還有件重要的事必須解決,他因為生活拮據,至今還沒找到一顆適合自己的頭顱。他來到頭顱專賣店,在財力范圍內謹慎挑選,卻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一顆。最終菲爾普斯選中合適的頭顱,在約會的路上,為女友買了一束花,來到咖啡館之後,他小心翼翼戴上了購買的黑人頭顱,並且在洗手間內興奮地大笑起來。可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皮膚是白人的......菲爾普斯無奈的摘下頭顱,來到了女友面前。女孩接過舞會門票,一對戀人的手漸漸靠近,觸摸到彼此,會心的微笑起來。影片的最後,在燈火絢爛的夜色中,他們翩翩起舞。

Ⅸ 世界最著名的幾大電影節是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柏林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Ⅹ 她曾橫掃三大電影節,演過的70部電影,35部裸露,35部瘋癲

話說在法國,有家游戲公司的女高管,年過40卻韻味十足,身材緊致——

用努力換取了優渥的物質生活,進出高級餐廳,開奧迪,穿黑絲——

勾引隔壁老王如探囊取物——

辦公室調情也玩兒的一愣一愣——

離婚多年,過著獨居生活,社交往來,人情淡薄,獨立的甚至有些高冷。

不僅與兒子關系冷若冰霜,氣死母親後把骨灰隨意丟掉——

直到有一天,這位女主遭遇QJ——

性情乖戾卻絕對獨立的她並沒有報警,在對朋友略微訴苦之後,備足武器,准備迎接罪犯的「造訪」。

在盤根錯節的職場中逢場作戲,在風雲突變的人際里備戰思敵,在罪犯第二次偷襲中,她成功保護了自己並狠狠地刺穿了敵人爬滿精蟲的大腦——

ok,以上就是今年戛納最熱的驚悚電影《她》的簡要劇情,導演是78歲高齡的保羅范霍文。

保羅范霍文,被稱為最懂女人的電影大師——

他的電影,如果只看劇情你就輸了,但我們今天聊的並非范霍文的藝術成就,而是電影中的她——

法國國寶級演員—— 伊莎貝爾·於佩爾

拿獎拿到手軟

兩屆戛納影後、兩屆威尼斯影後

兩屆法國法國凱撒影後

先來看於佩爾出道以來,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表現——

1978 第31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1988 第45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韻事

1995 第5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儀式

2001 第54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鋼琴教師

2002 第52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集體演出獎 八美圖

2005 第6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特別金獅獎 加布里埃爾

2009 第22屆 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2009 第62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不僅如此,今年初,於佩爾在第41屆法國電影學院凱撒獎,憑借《愛之谷》獲得了第15次提名,打破了凱撒獎表演提名紀錄。

拿獎拿到手軟,每年都有電影進入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人送外號:電影節毒瘤。今年於佩爾攜手保羅范霍文打造的《她》,敗給了一位菲律賓女演員賈克林·喬斯,而眾影迷推測:本屆評委會推出這樣一位爆冷影後,能想到唯一理由就是「不能讓伊莎貝爾·於佩爾第三次獲獎」。

至於為什麼爆冷,用腳趾也能想到戛納這是在秀存在感。

法國都選送它來代表本國角逐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於阿姨也終於要沖奧了。

影後不是瞎掰的,於佩爾在電影中究竟有怎樣的戲路,毒葯君這就一一揭開。

《鋼琴教師》是毒葯君看過的首部於佩爾的作品。最初,是沖著戛納的名號來看的,但在那個哥特流行傷痕至上的年紀,這部電影給了毒葯君前所未有的觀感。簡單的說,兩個字:病態;復雜的說,一句話:西方人的痛苦果然很高級!

中年婦女,生活衣食無憂,事業小有所成,本該風生水起的日子被亂七八糟的腦迴路撕扯的七零八落,用刀片切割私處——

跟自己的學生調情,卻只喜歡「被凌辱」——

被打成豬頭後享受疼痛——

她在全片中總是這樣,溫柔背後隱藏著機警,柔弱之間藏匿著強勢——

自此,毒葯君腦海中的歐洲貴族婦女們,便是於佩爾這般:消瘦、清冽、病態。

但於佩爾在片中的表現,並非程式化地表情堆砌,一個表情將我們從夢中拉回現實,這確實是我們生活中的某位寂寞婦人——

在於佩爾之前,靈氣派演員毒葯君只願承認周迅,但看完《鋼琴教師》之後,毒葯君認為於佩爾更勝一籌。

因為「變」是於佩爾的拿手好戲,將表演技巧化於無形,幽默、冷幽默、冷酷、強勢隨時轉換。於佩爾在其中的表演堪稱角色附體,其角色的壓抑、痛苦、渴望、失望,讓人不寒而慄。

《鋼琴教師》讓於佩爾獲得戛納歷史上第一次全票通過的影後。

而她的首部戛納影後作品《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則加深的毒葯君對她的第一印象——

1978年出演電影《維奧萊特·諾奇埃爾》時,於佩爾還年紀輕輕,她飾演一個殺父弒母的放盪少女。

來自網友涼水點評:

有人做過統計, 在她早前出演的70個角色里,有35個是裸露的,另外35個是精神不正常的。 表演對她而言,就是「發泄內心的瘋狂」。

這種說法或許有水分,但熒幕上的於佩爾,看來看去總是一副大家欠她錢的樣子——

因為什麼呢?她塑造的這些經典角色大部分都充滿了性格缺失。

她是《編織女孩》中安靜害羞的花邊女工,《勃朗特姐妹》中嫻靜文雅的安妮·勃朗特,《情人奴奴》中的放浪妻子,《茶花女》中純真美麗的瑪格麗特,《鋼琴教師》中的變態鋼琴家,《八美圖》中的刻板神經質老處女,《我的母親》中愛上兒子難以自拔的母親……

所以,她在戲中看起來總是半昂著頭,一副扯高氣昂的面孔,也可以算作歐洲的「冰美女」了吧。

她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戲路:

「如果我們都住在精神病醫院,我在分裂症病房,阿佳妮在狂想症病房。」

盡管她的角色大都冷漠、瘋狂、歇斯底里,但有些時候當角色和於佩爾性格毫無重合點的時候,她選擇了放棄、忘卻自己的個性。她沒有堅持已然被觀眾接受的個人風格,她深知一點:「電影是一門很積極的藝術,甚至於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演員,並且改變了他這也是可能的。」所以在2002年的作品《淚海》中,我們又看到了全新的於佩爾。

她在影片中把頭發染成了金色,置身於色彩濃烈的風景中,玫紅色的夕陽,深藍色的夜晚,金黃色的清晨,她也在采訪中提到,這個角色幫她自己找到了自從十五歲就遺忘的一些東西。

從演員到評委

一直很強勢

我是評委聽我的

第62屆戛納電影節上,於佩爾以史上第四位女評委主席的身份,親自將金棕櫚大獎授予邁克爾·哈內克飽受爭議的新片《白絲帶》。

圖.2009年擔任評審團主席開閉幕式

於佩爾的強悍作風甚至曾導致評委會內部表達了對其行事風格的不滿。媒體瞬間炸開了鍋,無論是坊間還是官方,都支支吾吾地敢怒不敢言——

對此,毒葯君找到了當年新京報對於佩爾的專訪,個中滋味,諸君自品——

盡管飽受外界非議,於佩爾用毋庸置疑的口氣表示:我是主席聽我的。從此事不難看出,於佩爾的行事風格與其電影中呈現出的形象特別吻合。

其實出演過百部有餘電影的於佩爾,早已形成自己的電影觀:

文藝創意都在「東邊」

當於佩爾被問到選片標准時,她給出了令人驚詫的回答——

我沒有特別嚴格的選擇標准,只不過沒多少美國導演來找我拍有意思的片子。

你們應該知道,對於歐洲的女演員來說,去美國拍片沒什麼吸引力。我沒有看不起美國電影的意思,而是近15年來出現在各大影展的最有創意的新電影,全都「發生」在東邊。我現在最感興趣的是想到亞洲來拍電影。

實際上,於佩爾話中的「東方」是賈樟柯、是婁燁、也是阿巴斯——

賈樟柯、婁燁我都喜歡。《春風沉醉的夜晚》中,在描述城市化的現實,相當真實,我沒有想到中國導演的電影語匯會那麼直接,很有意思。我覺得,一部電影中,個人成分越濃,越有原創性和藝術感覺,越是有可能為國外觀眾所關注。至少現在的法國就是這樣,大家最關注的都是有個性的電影。反而越是商業的電影,越難「出口」。

氣度不凡的於佩爾,將王小帥誇獎一番。

「雖然我看過的中國電影並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國有優秀的文藝電影,」於佩爾淡淡地說道,「當年,《十七歲的單車》曾在巴黎上映過,我非常喜歡。我的兩個兒子也特別喜歡。」

今年春天,於佩爾在與阿巴斯的一次對談中,再次誇贊了東方美的神秘。

相比在美國拍電影,到了亞洲,到了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一個我過去從沒到過的地方,反而陌生感要少很多。今年夏天我在美國演了部所謂的「獨立電影」,即便如此,仍感覺處處受限,束手束腳。我的英語說得很好,也去過美國許多次,但每次在美國拍電影,總有強烈的異鄉感。或許是因為拍美國電影時,各環節都會給人一種凡事力求清晰明了的感覺,本該微妙的地方變得不再細膩,本該曖昧不清的東西也無法給人模稜兩可的感覺,總想把什麼都解釋清楚。與美國演員合作時,我也無法完全融入,雖然我得承認,有些演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韓國演員的社會地位與美國演員截然不同,洪尚秀那部電影里的演員其實都很有名,但相比美國演員,他們的生活要過得更加簡單,十分平靜。

好的導演基本不會給演員導戲

眾所周知,邁克爾·哈內克、邁克爾·西米諾、克勞德·夏布洛爾和克萊爾·德尼這幾位導演在幫助她成為女演員的過程中居功至偉,當被問到好導演有哪些技巧時,於佩爾回答很簡單——

「跟導演合作就像是建立緊密的友誼。這過程中有慾望,也有愛,對我來講,還有現實和信任,我們非常信任彼此,但我們很少語言的交流。有時候整場戲他只給我一句話的指導。」

在於佩爾眼中,攝影機的位置不難找,因為只有一個位置,只需要一個准確的位置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在電影中一個特定的時刻。導演只需告訴她要拍一部怎樣怎樣的電影,寄給她劇本,然後就開始拍。要知道,在於夏布洛爾合作的6部影片中,導演跟演員從沒說過關於指導角色的一言一語。

對於老戲骨於佩爾來說,這些大師導演所謂的方法論也都相似起來——

片場工作之前你可能有一連串問題,這些問題被場面調度回答,被演出和與導演進化的對話回答。從來不是語言表達的東西——或者說不需言語表達。這是你和攝像機之間靜默的對話,你和導演通過鏡頭運動的對話。執導和調度就是有關節奏和運動,因為運動明確告訴你距離,是特寫還是遠景,亦或是側拍等等。這是你的角色被闡釋的方式。你擺布自己的角色,如果調度明白如何接受,你就完全清除怎樣表達最細微的感受。你就知道誰才是好導演。

把熱情留給私生活

從不自定義明星,簡單平凡到不可思議

於佩爾的私人生活似乎從不曾向外人打開,從零星的報道里只能知道她1982年嫁給羅納德·夏馬,一個法國導演,然後生了三個孩子,大女兒為了紀念納博科夫取名「洛麗塔」。

盡管丈夫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遠不及她,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恩愛,1988年兩人還曾合作過電影《黑色米蘭》。

於佩爾與女兒合演了幾部電影,默默地保駕護航背後是她堅持許多年的信條: 「孩子,是我身為女人最大的成功。」

幾十年如一日的婚姻,在演員這行里實在是比獲得金棕櫚、金獅、金熊大滿貫還要罕有的成績。或許就是這樣平穩的日常生活,才能讓於佩爾全心全意地「表演就是放棄理性,在瘋癲中生活」的原因?

於佩爾笑了:「誰說我的日常生活平穩了?這是你說的,我可沒這么說。誰都不可能這樣每天平平穩穩地過日子,生活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是相比起來,我的比較穩定,如此說來,我的演員角色對我的生活確實有彌補,能讓我表達一些更狂熱的感情。」

除了工作方面,她這樣評價自己: 「我是世界上最真誠和朴實的女人。」

電影中的於佩爾一貫高冷,因為她把所有的熱情都給了私生活——

熱情這個詞根本不在我的詞典里!我有熱情,但我既不想販賣它,也不想把它擺在首位。「溫柔」、「熱情」都是會令我懷疑的詞,因為它們被人利用了。我一向寧願擺出一副冷臉孔,把熱情留給我的私生活。

最後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正直」。不僅僅是作為一位演員的良知,也是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優良品行。她的私生活絲毫不像一些演員那樣混亂,更沒有一些女演員那樣凄涼的命運。面對這個工作所要經受的很多誘惑,她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甚至過於小心謹慎,懷有諸多疑慮。她說把女演員置於死地的並非電影,而是生活本身。

伊莎貝爾·於佩爾,從不將自己定義成為明星、傳奇。她說有時候作為演員,是因為不具備做其它事情的能力,當然這是一種謙虛地說法。作為演員,她不斷在尋找「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己的本質,塑造角色,同時也被角色塑造。

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位女神!

閱讀全文

與法國巴黎凱撒電影節原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