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口脫險》這部反映二戰的影片是哪個國家拍攝的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是一部法國經典超爆笑戰爭喜劇片,由兩位著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布爾維爾(Bourvil)與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主演。
電影講述了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一名英軍中隊長與兩名士兵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德軍佔領的巴黎市內的土耳其浴室見面,他們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點,得到兩名法國人,一個是油漆匠,另一個是樂隊指揮的幫助,他們結成了生死同盟,與敵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生死游戲。
2. 有一部美國電影,很搞笑的二戰題材,有一場戲是槍戰,互相敲碎玻璃的,誰知道電影名
《笑破鐵幕》,那個是冷戰時期的,不是二戰,故意將東德人民軍的形象弄得和二戰時期似的。
3. 那部電影來著
《虎口脫險》是一部經典的法國戰爭喜劇片,由傑拉爾·烏里執導,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爾維爾主演。
講述在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偵查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皇家空軍中隊長與四名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的故事。
中文名:虎口脫險
外文名:La Grande vadrouille
其它譯名:橫沖直撞出重圍(港) / Don't Look Now... We're Being Shot At!
出品公司:Les Films Corona
製片地區: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烏里
編劇:Marcel Jullian / 傑拉爾·烏里 / 達妮埃爾·湯普森
製片人:Robert Dorfmann
類型:喜劇 / 戰爭
主演:布爾維爾,路易·德·菲耐斯,瑪麗·杜布瓦,貝諾·斯德澤巴赫
片長:132 分鍾 / 101 分鍾(西德刪減版) / 119 分鍾(DVD版)
上映時間:1966-12-08
4. 求一部二戰喜劇電影名字 主演布爾維爾
以前看過這部電影,名字實在想不起來了....確實是布爾維爾的作品....但是,樓主二位都錯了!
樓主要找絕對不是《虎口脫險》,布爾維爾演出不下五部二戰影片,包括著名的《最長的一天》和《諾曼底蘋果酒旅館》
5. 法國的一位喜劇大師
中文姓名:路易斯.德.費耐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1936-1942)
( 一 )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無論怎麼看,這樣一個時代,對一個腦袋已經謝頂的靠跑龍套出身的喜劇演員來說,都是生不逢時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喜劇天賦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的《虎口脫險》,在法國新浪潮電影沉重的現實主題與左岸派晦澀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為歷史上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影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以計數的笑聲。
( 二 )
從影40年的菲奈斯,因為跑過太多龍套以致於無法統計他到底演過多少部電影,在第一部電影中他演一個天堂的看門人,接著是酒吧服務生,銀行職員……,他在成名前60多部電影中演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配角,最終他在最輝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種「激進的諷刺」風格彌補了喜劇青黃不接的電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費奈斯式人物譜」。
芳托馬斯是法國最有名的江洋大盜,他在電影中的出鏡率比「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都高,默片時代著名導演路易·菲亞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間,用5部電影講述了記者方道爾(Fandor)和警察局長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盜芳托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馬斯是一個善於喬裝改扮殘忍狡猾的罪犯,從事暗殺、詐騙和搶劫,警官吉弗(Juve)則是芳托馬斯的剋星,他冷靜,足智多謀,幾次將芳托馬斯送進監獄。後來有很多人先後翻拍芳托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導演安德烈·胡奈貝爾(André Hunebelle)決定讓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馬斯的故事甩掉了「驚悚現實主義」的陳舊路數,重新給這個傳奇故事點燃了爆笑的喜劇氣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馬斯故事裡,他把吉弗演成了一個自負刁蠻的小老頭,使他比傳說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這個願意打口哨招呼下屬,絲毫不具備當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局長,對芳托馬斯憎恨不已,卻總成為芳托馬斯耍來耍去的活寶。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群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復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 三 )
今天的喜劇已經容納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戲仿,特效和漫畫,菲奈斯喜劇中雖然也有懸疑情節和動作場景做陪襯,但主要還還是在於演員的表演。他把舞台戲劇的喜劇手段搬上了銀幕:誇張的手勢,各種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言的運用以及對白的表情化。
與過去那些喜劇演員的重要區別在於,他成功地表現了喜劇中被諷刺的對象,並使一群可氣、可恨的人物成為喜劇主角,抓住了這些人的本質特徵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處,因而他的諷刺是激進的,從市儈到名人,從小氣鬼到大資本家,從知識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質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鏡效果,人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獨斷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菲奈斯平時非常謙遜,也經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劇風格,他說:「在剛開始時,從未,我從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載,我們卻還對著屏幕愣愣地以為他仍活著。今年1月各大雜志的封面以及書店電影專架上都刊登這個人的笑臉,算是對一種永恆笑聲的紀念,從法國國慶之夜開始,每周六在法國電視6台輪回播放菲奈斯電影,我們發現與菲奈斯同活躍銀屏上的還有別的知名喜劇演員,布爾維爾,考呂什,他們也同樣的優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臉給淹沒了,菲奈斯製造了一個時代
6. 有沒有關於二戰逃亡的好看電影推薦
如果你歲數不大,那就看看法國電影《虎口脫險》吧,這個可是一代經典而且絕對好看。
《虎口脫險》被譽為人類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喜劇片,當年耗資1400萬法郎打造的恢宏巨制,也被我國網友戲稱為中國最好的譯製片。
影片講的是一架英國轟炸機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德軍擊落,幾名飛行員跳傘後在法國百姓的幫助下逃脫虎口的故事。該片由法國著名的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內斯以及被譽為「法國最可愛老頭」的布爾維爾主演。而國內的譯製版本更是承載了上譯廠老一輩配音演員的付出,真的能被稱作毫無瑕疵!尚華、於鼎、楊文元、嚴崇德、翁振新、童自榮、程曉樺……這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聯袂締造了這個不朽的經典。
即使到了今天,相信不少七零、八零後也對影片中的台詞和笑料耳熟能詳,包括著名的「鴛鴦茶」以及「我缺刷子,我要買一大盒新刷子 」等等等等。如果你想看好看的二戰逃亡類電影,相信我《虎口脫險》是這類電影的天花板,絕對不容錯過
逃離索比堡,好看,只是有點揪心。
二戰的很少看,不好意思
沒有
7. 求一部老的法國二戰喜劇電影名
《虎口脫險》是Les Films Corona製作發行的戰爭喜劇電影。該片由傑拉爾·烏里執導,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爾維爾等演出,於1966年12月8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的幾位飛行員在法國人的幫助下,與德軍展開的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的逃生故事。
8. 《虎口脫險》為什麼被認為是經典影片
《虎口脫險》以幽默滑稽搞笑形式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典影片 ,至今經久不衰。
虎口脫險》是最著名的關於二戰的喜劇電影,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歡樂。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的最高票房紀錄——1700多萬的入場人次。直到1998年,《泰坦尼克號》才刷新了它保持了30多年的紀錄。但這部電影今日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它是天生被賦予濃厚幽默感的法國人為我們奉獻的永遠的精神大餐,它是法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德·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片子中的兩個法國小老頭無疑是全片中的活寶,一個是路易·德·費內斯飾演的指揮家,一個是布爾維爾飾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蠻不講理,占盡油漆工的便宜,後者憨厚、老實巴交,老是被指揮家「欺負」;兩個活寶迫於形勢,成功搭救了因任務失敗而降落在德國統治區的英國空軍軍官,這個過程充滿了緊張,又處處滑稽幽默。路易·德·費內斯的喜劇天賦和精湛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他是我國觀眾非常熟悉和愛戴的演員,除了《虎口脫險》外,他還有《夫妻市長》、《暗度陳倉》《警察系列》等片子在我國熱映。
這部影片是一部喜劇片,也是一部戰爭片。戰爭很殘酷,但認識戰爭未必需要殘酷的畫面。《虎口脫險》讓我們在幽默滑稽搞笑的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讓我們痛恨法西斯侵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觀眾非常喜歡《虎口脫險》也與中文配音有很大關系,這部影片的中譯本可視為中國譯制配音電影中的巔峰之作。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藝術家們對影片台詞所做的第二次創作,可以用絕頂精彩來形容,有很多觀眾能大段大段地背誦片中的精彩對白。著名的配音演員尚華、童自榮、喬榛、蘇秀、丁建華等都參加了配音。其中由尚華為路易·德·費內斯飾演的指揮家的配音極具特色、極為貼切。
影片曾多次在國內外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