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真實電影影響

法國真實電影影響

發布時間:2022-12-27 20:28:07

Ⅰ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影響

二十年後,新聞界的大事宣傳早已被忘卻,最初的崇拜者的那股狂熱已經消失,理智和刻薄的人共有的惱怒情緒終於平息,「新浪潮」現象也被納入比較合理的范圍中。「新浪潮」是一段接班時期,它顯得很混亂,連篇累牘的誇大其詞的評論掩蓋了它的真相,湊巧,它又與政治動盪聯系在一起,而這種政治動盪也是被革新的空喊吹得神乎其神……兩年後,「新浪潮」便融匯於電影整體之中了。重新站隊,重新選擇,這涉及到所有的青年導演。許多人漸漸地被淡忘了,甚至永遠匿跡影壇;另一些人實質上成了追求技巧完美的導演,與《電影手冊》曾經那樣激烈地抨擊過的導演別無二致。克洛德·夏布羅爾和弗朗索瓦·特呂弗一直在搞最程式化的影片,他們與科班出身的愛德華·莫利納爾、雅克·德萊、喬治·婁德耐並肩前進,一部影片接著一部影片,一塊磚接著一塊磚,列出了第五共和國最可觀的影片目錄……
總之,「新浪潮」是個發射台,它把那些既不在助手的「跑道」,也不在短片的「跑道」上的人引上了拍攝故事片的航路。
「新浪潮」至少有一個積極的貢獻:攝制班子不臃腫、在實景中拍攝、不拘泥於過分僵化的專業規則…這種解放思想的做法影響了以後的年代。那時,在電影開始起步或正在復興的國家中,青年導演們最希望掌握的就是這方面的經驗。正是由於這幾點確實擺脫了陳規舊習的思想,「新浪潮」才成了傳奇。評價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二十世紀世界電影史上規模最廣、影響最深、作用最大的電影運動。這場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這場運動被公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
它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Ⅱ 法國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佔有怎樣的地位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其地位很不錯的,有很多影史經典都是法國拍的,像天使愛美麗 、放牛班的春天、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前、布拉格之戀都非常好。而且很多好萊塢導演都是從法國走出來的。
法國是世界電影的發源地,是世界藝術電影的百年老字型大小。法國電影是藝術,浪漫,高端的象徵,在好萊塢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國電影已成為民族電影獨立與抗爭的象徵,法國的電影節則成為世界藝術電影尋夢與追夢的天堂。

Ⅲ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1. 法國新浪潮是指法國新聞界把1958-1959年間突然涌現的一股由不知名的青年人競相拍攝影片的熱潮稱之為「新浪潮」。新浪潮電影的興起主要得力於《電影手冊》雜志,從1955年起在巴贊的領導下團結了特呂弗、戈達爾、夏布羅爾等一批青年影評人,對法國商業電影的平庸和虛假進行猛烈的抨擊,提倡在電影創作中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鼓吹「作者論」方法;新浪潮導演們並不反對商業性,而是主張把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法國新浪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運動和德國表現主義後,世界史上第三次具有里程碑式影響力的電影運動。

  2.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徵有:①主題上,表現為非政治性的電影和否定傳統道德觀念的電影。②攝影方法上,側重於電影的照相性和畫面的新鮮感,形成一種極強的現實風格,長鏡頭、景深鏡頭的攝影、十分靈活的移動攝影。③自然音響環境上,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大都是同期錄音,製作周期短。④剪輯上,採用鏡頭之間的直接銜接,並在時空關繫上進行跳接。⑤表演上,啟用不知名的年輕人做演員和非職業演員⑥製作方法上,採取縮短製片時間,利用天然外景、日夜都在街頭攝影和縮小攝制組等方法以降低成本。⑦在美學立場上接受巴贊的長鏡頭美學觀;他們的電影有個人色彩和更為明朗的意圖。這些特徵都影響著後來電影的創作和發展。

Ⅳ 外國電影史 | 電影眼睛派&真實電影

| | 電影眼睛派 | |

是1923年,蘇聯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首創的電影理論、創作方法和審美體系。他們把電影攝像機比作人的眼睛,主張電影工作者手持攝影機「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反對敘事性影片,反對人為的搬演,排斥演員、化妝、布景、照明和攝影棚中的藝術加工。

維爾托夫認為必須有一種電影能夠擺脫人為情節,將真實的戰爭場面和社會現實記錄下來,於是他從電影紀錄本性出發,提出「攝影機——眼睛」理論,開創了非常著名的「電影眼睛派」,所謂「電影眼睛」指的是攝影機就是人的肉眼,攝影機看到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攝影機甚至比肉眼更加強大,即 「攝影機是人眼的延伸」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攝影機眼睛對世界進行探究,藉助攝影機這個工具幫助受壓迫的無產階級了解現狀。「電影眼睛」的理論被庫里肖夫等人追隨和效仿,影響了之後蒙太奇的發展。

《帶攝影機的人》

是蘇聯著名導演維爾托夫於1929年創作的影片。影片呈現了一個縝密的套層結構:表層上是一部紀錄蘇聯勞動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響曲,其內層則講述了攝影機如何紀錄生活、攝影師如何進行拍攝和剪輯。

在這部影片中,維爾托夫富於創造性地採用了「實景拍攝」、偷拍、強拍等方法,竭力排斥傳統的場面調度、電影劇本、演員和攝影棚的使用,踐行了他的「電影眼睛派理論」。

在技術方面,本片還創造了分割畫面、二次曝光等剪輯手法;在理論上創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攝手法,即攝影者出現在影片中。該片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紀錄下了一個時代一個城市的現實生活場景,更多地在於其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所實現的價值,所以本片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真實電影

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一個以直接紀錄手法為基本特徵的電影創作流派。包括法國的真實電影運動和美國的直接電影運動。其靈感來源於蘇聯導演吉加·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理論和實踐。

| 真實電影 |

真實電影主張:(1).直接拍攝真實生活,排斥虛構;(2).不要事先編寫劇本,不用職業演員;(3).影片的攝制組只有三個人組成,即導演、攝影師和錄音師,由導演親自剪輯底片。在這一電影流派內部,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法國人主張導演可以介入拍攝過程,而美國人則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

真實電影的拍攝方法要求導演能夠准確地發現事件和預測其戲劇性過程,要求攝制組動作敏捷,當機立斷。這種方法必然給影片的題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作品為數很少。真實電影作為一個流派的更大意義在於它為一般的故事片創作提供了一個保證最大限度的真實性的拍攝方法,在這一點上,其影響是深遠的。真實電影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國的讓·魯時《一個夏天的故事》、美國的理查德·利科克的《大衛》等。

(源自筆記整理)更多內容請見公號自習室Share

Ⅳ 你對法國電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數··

30年代 1超現實主義電影 在電影誕生的二十餘年後,伴隨著歐洲先鋒藝術運動的興起、義大利人卡努杜為電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戰帶來的各國電影市場相對隔絕,「先鋒」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電影領域,做為一種媒介,電影的表現手法(相對梅里愛以敘事為基礎的視覺幻像)被統一到了人傳遞自身的渠道之內,這期間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做為培育出印象派電影的法國來說,順勢發展出超現實主義電影並不值得意外。 超現實主義電影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爾和法國的讓·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爾借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便利降臨巴黎,在那裡首先結識了一批繪畫的朋友並嘗試著指導戲劇,經過三年超現實主義氣氛的浸潤,他和達利以類似凱魯亞克後來「自動寫作」的方式創作《一條安達魯狗》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並且這種傾向貫穿布努艾爾一生的創作,使他的多數作品都可以做為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探討的範例。 總的來說,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學說,並且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相同,皆是文學、美術領域的先鋒藝術運動的擴散與綜合。 2詩意現實主義 在三十年代的傳統劇情片創作中,詩意現實主義是股最重要的傾向,這個名稱並不準確,以當時慘淡的國家經濟為背景,這些電影中彌漫著困頓傷感的聲調,講述的都為找不到希望的悲觀故事。 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讓·雷諾阿以及馬賽爾·卡內。演員讓·加賓主演了幾部最重要的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卡內的《霧碼頭》在詩意現實主義貫常的封閉之中融入了飄忽的氣氛,用蒙蒙霧氣給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劇式傳統電影帶來了神秘的清新氣息。 40年代 1剛硬 雅克·貝克、羅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雖然主旨與趣味向去甚遠:貝克的犯罪題材電影、布列松帶有宗教禁慾感的極簡主義作品、塔蒂冷漠諷刺現代生活的喜劇,但表現手法上,都遵從克制的原則,減少了主觀音效的使用,鏡頭與人物的距離更靈活,對話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點構成了四十年代法國電影的主要風貌,僅從電影業內部的影響探討,這是以雷諾阿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電影衰落後必然的顛覆(過渡的過程在貝克身上尤其明顯),雖然詩意現實主義的悲觀調門被多少保存下來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願意認為冷酷和失敗才是世界的真相。 2獨立公司 在談論「新浪潮」時,梅爾維爾一直是無法越過的一環,這取決於梅爾維爾的製片公司對後來的特呂弗們深遠的影響。1949年,梅爾維爾自籌資金拍攝了《大海的沉默》,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上映後取得成功,為他自己的製片公司持續運作創造了條件,成為「新浪潮」諸將津津樂道的擺脫大製片廠取得經濟藝術雙重獨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對白不多,情節靠畫外音推動,從風格上來說是標準的法國四十年代作品,梅爾維爾在後來的創作中將剛硬冷峻的風格一直維持了下去。 3類型片 法國的好萊塢式類型片正式成型於四十年代,喬治-亨利·克魯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魯佐出道於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達到個人事業的高峰。擅長拍攝壓抑而具諷刺性的惡棍人物驚險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稱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國電影業新導演大量涌現的潮流。新浪潮產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獨立製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贊電影理論的崛起;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出現,分別從經濟、理論等方面為新浪潮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年輕導演擺脫製片廠體系,絞盡腦汁籌集影片拍攝資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開來,無論遺產、房產、朋友間的集資以及國家或企業資助,都成為譜寫銀幕詩篇的彈葯。當然,個人所能夠負擔拍攝成本仍是以設備的成本普及為前提,此後的幾十年,由於技術發展,資本獨立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導致傳統的大型電影製造企業影響力不斷下降,最終將走向消亡與轉型(日本的情況尤其突出)。 一般意義上的新浪潮導演,以五十年代《電影手冊》的幾位撰稿人為主,雷乃、瓦爾達等左岸知識分子通常被稱為「左岸派」,左岸派與新浪潮互相交錯之處甚多,無法劃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體偏右,但戈達爾無疑是個異類,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數時候態度柔和甚至曖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爾達的作品在這一點上跟新浪潮的距離更短,相對左岸派依附文學的形勢探索,戈達爾不過更偏重音樂以及美術而已。故此我們很多時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為一談,在這一語境下,「新浪潮」的含義趨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並進一步成為國際上命名電影盛世的慣例,比如後來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紀錄片與半紀錄片 五十年代中後期的紀錄片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除開新聞作用為主的戰爭紀錄片,製作者更在意自身視角的表達。拉摩里斯和讓·魯什是這一期間重要的導演(還應算上一般歸為左岸派的克立斯·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來自以兒童為主人公、賦予動物或非生命體人格的半劇情半紀錄電影,和後來基亞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這些篇幅不長的傑作畫面充滿詩意;魯什五十年代末開始在非洲拍攝用人類學目的介入的紀錄片,攝影基本為手提輕便機,時常有魯什與主人公討論以及解說的畫外音,和今天的《動物世界》欄目非常類似,和魯什聯系緊密的一個概念的是「真實電影」,真實電影與同時期出現的直接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製作者會刻意引導、調動被記錄者的情緒,介入並影響觀點的發展,大部分時候,真實與直接的區別被歸入歐洲和北美的地域劃分,然而就技術角度來說,真正的真實電影數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園之風 在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業中,以鄉村為故事背景的優秀影片集中出現。讓-保羅·拉帕諾和克勞德·貝里是突出的兩個代表,拉帕諾藉助稍強卻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樹叢之類典型象徵物上烘托懷舊的浪漫情調,貝里的視線則要悲觀一些,使用鄉村風光營造反差的美感。候麥則在第一部長片之後便將主要陣地轉向精挑細選的田園舞台,做為一位大力探討男女情感關系的導演,純粹的背景無疑能為他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輩導演,比如布列松,這一時期也來到了鄉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風潮席捲全球,法國政治電影無論質量數量都無法與她的歐洲近鄰義大利相提並論。這期間法國最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臘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攝影相對通俗而剪輯凌亂的風格講述政治陰謀、當局迫害。發展到七十年代,法國政治電影水準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類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當時法國電影獨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種族問題的《無辜的強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層面多線敘事;戈達爾在因為車禍暫時離開故事片拍攝與1968年之間先後組建了「維爾托夫小組」和「聲音影像」兩個拍攝小組,用抽象但又強烈的語氣闡述政治問題的關節所在,形式更靈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國於七十年代開放了電影拍攝的尺度,直接導致情色電影大批涌現。賈斯特·傑克金憑借虛妄封閉感中充溢幻想氣質的作品在這一潮流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運用達到泛濫的地步,但也確實人為製造出了甜蜜的觸感。而另外一些導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觸爭議的巴貝特·施羅德,更藉助開放的機會推出了虐戀題材的作品來達成先前受禁止的計劃。總的來說,法國導演對於裸露的興趣止於維持人物關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導演中,有幾位和新浪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耳濡目染新浪潮諸將的創作,是新浪潮著力不一的學生。克勞德·米勒曾經擔任特呂弗的副導演,某些時候被視為特呂弗的繼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們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溫柔的點醒對游戲規則的蒙昧認知。六十年代進入《電影手冊》的安德列·泰西內則用優雅的筆觸描繪年輕人蛻變的過程。這一批導演的心態跟手法普遍比較柔和。

Ⅵ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呢

新浪潮的電影在寬泛意義上絕不會是好看的刺激的。因為這次電影運動即是對20年代先鋒電影運動的繼承同時也受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任何靈光閃現的時刻都是在漫長積淀中的必然。新浪潮也是如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可以把題目縮小成「法國新浪潮對我國電影發展的影響」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為影視產業持續輸送新鮮血液。這點聽上去很空,但只要跟自媒體時代方興未艾的網路原創視頻聯系起來,就很容易理解其價值。同樣是背離傳統,中國和法國的電影人以他們的年輕和熱血給了我們同樣感動和反思,但兩者卻在收尾處南轅北轍,引人深思扼腕。先鋒電影運動在30年代歸向了詩意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在傳承著印象派和先鋒派的創新精神的同時關注現實關注社會。

Ⅶ 簡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特點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法國3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種電影創作傾向,其基本特徵有:
1、題材大多取自現實生活,即使從小說改編的,也往往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2、影片主人公也一改以往被貴族、富豪壟斷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編導對這類小人物的不幸命運都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3、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詩情畫意的場面。
4、同時,它還存在兩方面影響,積極影響是更新了現實觀念、景深鏡頭的確立與使用、發揮電影中的文學力量;消極影響是忽視了電影藝術的視聽性以及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Ⅷ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

「新浪潮」不僅促進了法國電影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也引發了現代主義電影思潮在歐美各國的第二次興起。像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法國著名新浪潮導演埃里克·侯麥於2010年1月1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89歲。賈樟柯曾向記者表示,侯麥的離去讓他感到很難過,侯麥的電影對他的影響很大,侯麥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

閱讀全文

與法國真實電影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