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時期電影密室

二戰時期電影密室

發布時間:2023-01-03 08:02:40

『壹』 我想問一問,有一部影片背景是二戰時期,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故事,好像叫XX日記。

英文名: 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中文名: 安妮日記

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漢娜泰勒葛登 飾)是個天真活潑的猶太籍少女,在父親(班金斯利 飾)和母親(布蘭達布雷絲 飾)的呵護照料下,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她13歲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親送的珍貴禮物--一本令她愛不釋手的日記,此後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護下,和另外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為密室遭人檢舉,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並送往集中營,面對種種的生離死別,從此安妮的生活墜入人間煉獄。而在這段匿身於密室的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
由瑪莉莎穆勒的暢銷作品改編而成的「安妮的日記」,在奧斯卡影帝班金斯利、金球獎得主布蘭達布雷絲,和天才美少女漢娜泰勒葛登的生動演技下,不僅成功勾勒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安妮由優渥陷入悲慘的一生,更見證了大時代的苦難,留給世人無限的喟嘆省思……

『貳』 X-ROOM超級密室的活動簡介

《X-ROOM超級密室》第一季——《東崎的審判》是一個講述二戰時期遺傳變異的懸疑故事。二戰時期,日本生物學家東崎雄被迫受雇於英國著名生化研究機構,授命研製以人體做試驗生化武器。東崎教授不忍看到當地人民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只能用自己的妻子雅子做實驗。有一天東崎教授在威爾特郡的巨石陣土丘中發現一種不明生物,雖然它瞬間死去,但軀體卻有神奇的能量,東崎教授提取了不明生物的基因,發現它能夠使生命變異後重生,為了延續後代,東崎教授將這種變異基因植入妻子體內,並生下了主人公東崎宮……
玩家通過主人公的日記進入故事發展情節,找到逃脫密室的線索。
為了讓玩家體驗到超現實的真實感,主創團隊將小說、電影、漫畫的場景搬到了密室內,所有現場道具都採用古董改良精工製作,營造出富有質感的歐式懷舊古宅。第一季游戲設有5間密室,密室內的機關以物理機械裝置為主,並運用到了全息、激光、紅外線、升降機、動力發電、鏡面反射等特效技術。據預測,尚未出現能夠一次成功逃脫的玩家。相比普通的小成本密室逃脫游戲,《X-ROOM》除了為玩家營造一個完美的故事場景以外,更在游戲機關的技術含量上花大成本打造,使玩家真正體驗到逃脫的樂趣。 周一至周五全日10:00-17:30 夜場18:45- 23:45(共12場)
10:00-11:00 11:15-12:15 12:30-13:30 13:45-14:45
15:00-16:00 16:15-17:15 17:30-18:30
(單人票:RMB 100 / 6人套票:RMB 500 )
18:45-19:45 20:00- :21:00 21:15-22:15 22:30-23:30 23:45-00:45
(單人票:RMB 120 / 6人套票:RMB 600 )
周末(雙休日):全日10:00—23:45(共12場)
10:00-11:00 11:15-12:15 12:30-13:30 13:45-14:45 15:00-16:00 16:15-17:15 17:30-18:30 18:45-19:45 20:00-21:00 21:15-22:15 22:30-23:30 23:45-00:45 1.游戲時間:60分鍾
2.游戲人數:5-6人/每組(至多7人)
3.游戲目的:規定時間內離開房間
4.游戲關鍵詞:推理、破案、解密、密室、交友、智囊團
5.選擇你最有默契的朋友組建智囊團隊,推選一名領袖。
6.建議至少帶一個朋友一起進入陌生人小組的密室。
7.提前30分鍾到場。
8.進入密室需過安檢,先將隨身物品寄存至儲物櫃。嚴禁攜帶手機、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ipad、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食物、飲料等。

『叄』 以前看過一部國外關於集中營里作人體試驗的電影,有誰知道名字

《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取材於二戰時的真實事件。小女孩安妮與她的家人和鄰居為了躲藏納粹
的搜捕,藏在一間庫房大樓的頂層中。這一藏就是2年多。在這暗無天日的生活中,10來歲的女孩安妮卻在耐心而快樂地寫著她的日記。安妮的日記,傳達了生活在絕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一個成長中的少女雖在絕境也不放棄的樂觀,以及在艱苦的環境也阻擋不住的情感的萌發。人們在二戰結束後發現了這本日記,並依據這本日記編寫了《安妮日記》。

在《安妮日記》里生活的人,他們沒有自由,生命隨時都會因為

一次偶然的暴露而喪失;他們沒有起碼的生活保障,連飽暖都成為

奢求……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
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肆』 描寫二戰柏林最後時刻的電影 【記得希特勒跟將軍么在地下密室里開會 門外的人都哭了 】

帝國的毀滅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蘇聯紅軍已經攻入柏林,希特勒(布魯諾甘茨 Bruno Ganz 飾)和情婦愛娃(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hler 飾)也躲到了掩體下。愛娃知道自己是來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黃泉的,但她並不後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為妹夫求情遭拒絕後,她也和希特勒一起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婚禮。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戈倍爾(科琳娜哈弗奇 Corinna Harfouch 飾)決心全家一起陪著元首殉葬。他共有7個孩子,他和妻子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們在沒有帝國的天空生長,在希特勒和愛娃自殺後也一同自殺。令人不勝感慨。歷史的真實通過鏡頭一幕幕重現

『伍』 請介紹《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作為自己第一部獨立導演的戲劇作品,是在北京SARS瘋狂肆虐的時候。那時候,我突然面對死亡或者是空盪的王府井大街或者劇場內80人戴上了白色口罩或者是我只能呆在家裡,我恐懼了。坐在21層樓房的窗口前,我常常會想生命的瞬間與無期。那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想,真正的戰爭無非是把我們內心的恐懼放大再放大吧,因為,我
們還是在「和平年代」里直視著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從大到零星的戰爭。我們隔山望去,戰爭依然進行著,無數貧民百姓在其中煎熬,戰爭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與我們隔絕
回到生命本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一再的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通過SARS這場遭遇戰,我們可以清醒的認識到,人類社會越高級越精緻越龐大,也就可能越脆弱,就象玻璃製品,表面上堅硬而華麗,但被不知名的硬物一碰,就會稀里嘩啦。不光奇病怪疫,不安全的因素也在徘徊窺伺。
於是,我不止一遍的閱讀《安妮日記》,我也想讓更多以為我們可以安之若素生活的人閱讀到她。

二、背景資料:

簡言之,《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一九四二年---一九四四年),戰爭境況對於德國納粹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於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是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躲藏之日始,那天安妮剛剛過完十三歲的生日,八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面對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安妮日記》的誕生,是安妮父親——當時唯一倖存的人為了女兒的夢想而整理出版的一本傳記,一經出版風靡全世界,六十年代,美國百老匯、好萊塢都以戲劇、電影的形式介紹了安妮和她的《安妮日記》。該劇當年獲得普利策獎,紐約評議家獎,戲劇舞台獎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使不同國度的不同階層的人為之動容,是她所表現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在精神、情感、理想等方面的巨大豐富與真實。今天,我們再次觸碰她,是因為她正好契合了我們現在生活所要面臨的心理需求,時代是變了,但生活依然重現著歷史。

記錄片中當時的倖存者如是說:「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是如此的真實和形象,我覺得那日記每一個字都會磁鐵般吸引著你」;「假如安妮知道自己出了名的話,她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不知道她會不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它」;「盡管她如此年輕她已經知道該怎樣生活」……

三、今天我們又要說什麼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象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象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十三歲的安妮呢?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如:開場安妮剛來到這個密室,她會覺得「這兒象個小客棧,一個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她會對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說「你知道我們快要忘記怎麼跳舞了…當我們出去的時候,我們什麼事都忘了」;她會從頂樓窗戶去遙望「那兒是水上住宅……一個船夫和他一家人住在那兒……他們有一個小男孩,剛會走路,我真擔心有一天他會掉進河裡,我老看著他……」你會發現她的生活在密室中也如此豐富,以致姐姐都會由衷地說「我妒忌你是因為在早晨起床你已經有事要安排了。」……這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明知極其困難的情況,過節時安妮還是為每個人准備了溫暖人心的禮物。

同時,對於戰爭她會大聲疾呼:「我們年青,瑪格特、彼得,還有我!你們大人已經有你們的選擇!但是看看我們……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想著在這個世界上所有可怕的事情,我們就得死。在每樣東西……思想、希望……在每樣東西,正在被毀滅的時候,我們要盡力去堅持一種理想。世界這樣亂七八糟不是我們的錯。我們還未出世的時候這些就開始了。」

對飢餓,安妮可以形容「肚子空空的,可咕嚕咕嚕,全是各種各樣的調子。萬達安先生是深沉而低調,象大提琴。彼得是高音,象是吹長笛。當我們圍在一起吃晚飯時,好象一個管弦樂隊在調音,只需要托斯卡里尼舉起指揮棒,我們就可以演出華格納的《女武神》了。

對彼得的喜歡,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我跟著安妮在每一處尋找這樣的種子,希望她在溫暖我的同時能溫暖每個人,我決定把她在舞台上放大。我覺得更多是內心摒棄恐懼以外的東西——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我不斷地在尋找,有一天,終於在我筋疲力盡時,我找到更堅定的主題:在絕境中要不斷看到自己製造的希望與美好,雖然最終走向毀滅。

四、我們如何去做

在明確內心的需要後,我確定演出的完整性要達到寫實與表現的完美結合,在大的極致殘酷情境下,去表現最真實的人的內心情感與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大處表現寫意,細節內容寫實。總體走現實主義的路子:以寫實的手法、生活化的語言,遵循生活的邏輯,創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達到對普通人的關注。這應該是一出打動人內心深處的戲劇。--話劇《安妮日記》導演—姬沛
回答者:冰藍不二 - 秀才 二級 8-24 16:58

簡言之,《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一九四二年---一九四四年),戰爭境況對於德國納粹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於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是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從一九四二年七月躲藏之日始,那天安妮剛剛過完十三歲的生日,八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面對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安妮日記》的誕生,是安妮父親——當時唯一倖存的人為了女兒的夢想而整理出版的一本傳記,一經出版風靡全世界,六十年代,美國百老匯、好萊塢都以戲劇、電影的形式介紹了安妮和她的《安妮日記》。該劇當年獲得普利策獎,紐約評議家獎,戲劇舞台獎等,在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使不同國度的不同階層的人為之動容,是她所表現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在精神、情感、理想等方面的巨大豐富與真實。今天,我們再次觸碰她,是因為她正好契合了我們現在生活所要面臨的心理需求,時代是變了,但生活依然重現著歷史。

記錄片中當時的倖存者如是說:「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是如此的真實和形象,我覺得那日記每一個字都會磁鐵般吸引著你」;「假如安妮知道自己出了名的話,她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不知道她會不會用自己的生命來交換它」;「盡管她如此年輕她已經知道該怎樣生活」……

參考資料:http://ent.sina.com.cn/h/2003-10-20/2110217905.html
回答者:┝噯情√_A46 - 試用期 一級 8-24 17:04

安妮·弗蘭克[德國]
來源:綠土地 作者:文壇采編 日期:2005-10-27 19:10:21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於德國貝爾森集中營時,距離她的16歲生日尚差3個月。奧托·弗蘭克(Otto H.Frank)安妮·弗蘭克的父親,是弗蘭克一家經歷納粹恐怖統治後的唯一倖存者。他的餘生致力傳揚女兒的日記,1980年去世。
《安妮日記》[德]安妮·弗蘭克/著 海南出版社 19.8元
內容簡介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
這本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的心靈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前言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1944年有一天,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倫敦廣播電台宣布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搜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的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他特別提到信件與日記,作為例子。
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根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這就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文字,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學術界編纂的《安妮的日記:評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將安妮第一次寫成、未經整編的日記稱為A版,以別於第二次所寫、經過整理的版本,這第二種版本,一般稱為B版。
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個人被德軍逮捕。蜜普·吉斯與貝普·弗斯庫吉爾,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築工作的兩位秘書,發現安妮的日記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將這些紙頁收好,藏在一層抽屜中,未加閱讀。戰爭結束,安妮被證實已經過世,她便將這批日記交給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OttoFrank)。
奧托·弗蘭克斟酌許久,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他從A與B版中選材,編成篇幅較短的一種版本,後來稱為C版,全世界讀者歷來讀到的《安妮日記》(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這個版本。
奧托·弗蘭克選材的時候,根據了幾項標准。首先,篇幅必須精簡,以便符合荷蘭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規模。其次,安妮筆下與她自己的性事有關的文字也要刪除,安妮日記首度問世的時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將性事付諸筆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讀物里尤屬不宜。最後,出於尊重死者,日記中對奧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處,也未予刊行。安妮開始寫日記是十三歲,停筆時是十五歲,對自己的一切好惡都直言無諱。
奧托·弗蘭克1980年辭世,遺言將女兒日記手稿贈予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戰爭檔案研究所」。由於這批日記出版以來,其真實性一直有人質疑,戰爭檔案研究所下令徹底調查,證明真實性毫無可疑後,將日記全文連同巨細靡遺的調查報告一並出版。這個評注版不但包括A、B、C三個版本,還收入弗蘭克家族的背景資料、這家人被逮捕與發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筆跡研究、筆跡研究所用的資料,一應俱全。
奧托·弗蘭克的遺產由坐落在瑞士巴塞爾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繼承,該會因此也擁有他女兒的版權。該會後來決定為日記推出一種增訂的新版本,供應一般讀者。無數讀者得識安妮的日記,原是奧托·弗蘭克所編版本之功,我們這個新版本也無損舊版之美。新版本的編輯與增訂工作,由作家兼翻譯家米里亞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擔任,從安妮的A與B兩個版本取材,對奧托·弗蘭克的內容加以補充。本版已獲得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批准,內容大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安妮的內心世界。
安妮撰寫其日記的第二版本(B版)時,為裡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來想稱自己為安妮·歐理斯(AnneAulis),後來又想以安妮·羅賓(AnneRobin)自名。奧圖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餘人名則依照安妮的心意。這么多年來,在「密室」里協助這家人的幾個人,其真名已眾人皆知,我們這個版本因此使用他們的真名,因為我們現在應該讓他們以真名實姓居功了。至於其他角色,則仍用「評注本」中的假名。對於不願曝光的人士,我們則使用戰爭檔案研究所為他們取定的姓名字頭縮寫。
讀者不妨記住,我們這個新版本有許多是以安妮十五歲時寫下的B版為根據。安妮有時候會回顧從前,為某則日記寫下幾句評語。這些評語,我們都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清楚標識。安妮拼字與其他文字上的疏誤,我們也代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於安妮的原作,因為這是歷史紀錄,多事編派與澄清都是不宜的。
後記
1944年8月4日,大約十點到十點半之間,一輛車子在普林森葛拉赫特街263號門前停車,車中走下幾個人:全身制服的納粹黨衛隊中士卡爾·約瑟夫·席爾柏包爾,以及至少三名荷蘭籍安全警察,後面這幾人武裝,穿便衣。一定有人向他們通風報信。
他們逮捕了所有藏在密室里的人,以及幫助他們的維克多·庫格勒與約翰斯·克萊門兩人——沒有捕到蜜普·吉斯與伊莉莎白(貝普)——且搜索貴重物品與現金,全部沒收。
庫格勒與克萊門被捕後,送到阿姆斯特丹一處監獄。1944年9月11日,他們未經審判,被解往荷蘭阿莫斯弗特一處集中營。克萊門因為健康不良,在1944年9月18日獲釋。他從此住在阿姆斯特丹,1959年過世。
庫格勒1945年3月28日被送往德國強迫勞動的時候,和幾位囚友逃脫。他1955年移民加拿大,1989年在多倫多去世。
伊莉莎白(貝普)·弗斯庫吉爾·維傑克1983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蜜普·桑特洛席茲·吉斯目前還住在阿姆斯特丹;她丈夫詹已於1993年去世。
密室八人被捕後,立即送到阿姆斯特丹一處監獄,然後解往威斯特波克,該地在荷蘭北部,是專門監禁猶太人的一個中繼站。就在這天被解送,三天後抵達奧希維茲集中營(波蘭)。
根據奧托·弗蘭克的證詞,赫曼·凡·佩爾斯(凡·丹)1944年10月或11月被送人奧希維茲營中的毒氣室毒死,就在毒氣室拆除前不久。
奧古斯特·凡·佩爾斯(皮特洛尼拉·凡·丹)被從奧希維茲解往貝根貝爾森,再解往布亨瓦德,1945年4月9日送到特雷希恩市,後來顯然又轉到另一處集中營。可以確定她沒有活下來,只是遇害日期不得而知。
彼得·凡·佩爾斯(凡·丹)1945年1月16日被迫參加從奧希維茲到矛特豪森(奧地利)的「死亡行軍」,1945年5月5日在矛特豪森喪生,距這個集中營獲得解放只有三天。
富利茲·費弗(杜瑟爾)被從布亨瓦德或薩克森豪森解往紐恩加姆集中營,1944年12月20日死於營中。
艾蒂絲·弗蘭克1945年1月6日,在疲餓交加之中死於奧希維茲-柏克瑙。
瑪各與安妮·弗蘭克在那年10月底,被從奧希維茲解往德國漢諸威附近的貝根貝爾森集中營。1944至1945年,由於衛生條件奇差,爆發斑疹傷寒,奪走數以千計營囚生命,瑪各也在其中,數天之後,安妮也不免。推定她是2月底或3月初去世。兩個少女的屍體大概被棄置於貝根貝爾森的亂葬崗之中。這個集中營1945年4月12日被英軍解放。
1944年9月3日,威斯特波克最後一批猶太人離營,他們八人之中,只有奧托·弗蘭克活著走出集中營。奧希維被俄軍解放後,他被經由奧德薩與馬賽送回阿姆斯特丹。他在1945年6月3日抵達阿姆斯特丹,在這里住到1953年,移居瑞士巴塞爾與他一個姐妹的家人會合,後來他一個兄弟也來此居住。他後來與艾爾傅莉德·馬可維茲·蓋林格結婚,後者原住維也納,也進過奧希維茲,丈夫與兒子在矛特豪森遇害。奧托·弗蘭克1980年8月19日過世,過世前一直住在巴塞爾城外的柏斯費爾登,在這里致力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的人共享。

《安妮日記》:記錄二戰中猶太人的苦難
2005年05月27日 07:57: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942年10月9日,我們的許多猶太朋友成群地被帶走,蓋世太保用運送牲畜的卡車把他們運送到威斯特伯克集中營,我們相信他們中的大部分將會被殺害……
「1944年2月3日,我已經到了無所謂生死的臨界點,沒有我地球照常運轉……
「1944年7月15日,這真是一個奇跡,至今我還堅持我的信仰:盡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當安妮故居博物館館長漢斯·威斯特拉給記者打開《安妮日記》時,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躲藏生活的絕望和對世界天真的幻想,一點一滴地匯集成一幅真實而悲慘的歷史畫卷。
一如其他安妮故事的講述者,漢斯把那段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猶太少女,原來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同年7月6日,由於迫害猶太人的風聲緊急,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猶太人藏到了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歷時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
漢斯說:「安妮雖然躲在密室里,但她的日記中所記載的大都是外面發生的事情。」她描述了猶太人如何被德國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她寫到了避難時期生活的困窘,多次描寫阿姆斯特丹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中的日常生活又充滿了恐怖。
另一方面,《安妮日記》還向人們展示了小安妮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心路歷程。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歷史記錄,伴隨著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們心中的震撼和共鳴,因此能夠深深打動和吸引世界上眾多的讀者。
漢斯介紹說,安妮創造了一個名叫吉蒂的虛擬的朋友。每天,安妮給吉蒂寫信,敘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圍發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通過廣播號召荷蘭人民把自己的日記保存下來,戰爭結束後,這些日記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發表,安妮聽到這條消息後決定整理和重寫日記,幻想著有一天日記能夠公開發表。
藏匿25個月之後,安妮一家於1944年8月被人出賣,8個藏匿著的猶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奧特倖免於難。戰後,他看到安妮的日記寫得如此優美,就決定把它翻譯出來,給他在瑞士的母親,也就是安妮的祖母閱讀。奧特把日記的內容給朋友們看,朋友們認為它應該被發表出來。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日記在荷蘭編輯成書出版,這就是後人熟知的《安妮日記》。《安妮日記》隨後在法國和美國相繼出版,並在當地引起轟動。漢斯說,1955年,人們將《安妮日記》編成話劇公演。1959年,好萊塢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迄今為止,《安妮日記》已經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了3000多萬冊,其中包括中文版。
漢斯還向記者講述了安妮故居的沉浮。二戰結束後,安妮躲藏的密室已經人去樓空,破舊不堪。1955年,一家荷蘭公司申請在此地修建辦公大樓,阿姆斯特丹人聽到這消息後非常生氣,他們自發成立了「行動委員會」,並找到阿姆斯特丹市的市長。其中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家還表示願意出資建立一個基金會,把安妮密室遺址改建成一個博物館。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館成立。
漢斯說,安妮博物館是一個非常小的博物館。在博物館開門的最初10年裡,歐洲大陸極少有人去參觀,主要的參觀者來自英、美以及那些沒有被納粹佔領過的國家。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大屠殺,他們希望通過《安妮日記》來了解一些過去的歷史。
1974年,當漢斯來到博物館工作時,每年的參觀者約有20萬。那時距二戰結束已近30年。安妮博物館的董事會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二戰的興趣會慢慢減小,於是,他們決定在10到15年之後,關閉安妮故居博物館。
但奇跡發生了,人們並沒有因為二戰的遠去而淡忘歷史。相反,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參觀。安妮博物館因此免於被關閉的命運。漢斯說,僅2004年一年,參觀者總數就達到93.6萬人。今年到目前為止,參觀者數量超過了去年同期。博物館為了方便遊客,不得不決定把每天的開放時間延長至12個小時,從上午9時到晚上9時。
時至今日,安妮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標簽」,她象徵著納粹德國統治下的受害者,甚至已經成為宗教迫害和暴政統治下受害者的象徵。漢斯說:「人們聊起那段歷史,就會談到大屠殺,就會談到安妮。」
二戰前,大約有8萬猶太人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被屠殺的命運。安妮博物館已經成為阿姆斯特丹歷史最真實的見證。
曾有人質疑《安妮日記》的真實性。為了證明歷史,荷蘭政府組織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專門對此進行了考證。經過調查考證,委員會形成了一本數十萬字的厚厚的調查報告。大量證據表明,《安妮日記》的真實性無可置疑。
漢斯對記者說,《安妮日記》對於荷蘭小學生並非必讀書,但在絕大部分荷蘭小學,學校都會組織孩子們討論歷史,討論二戰。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閱讀歷史書,閱讀《安妮日記》的興趣被大�%F

『陸』 跪求最好看的密室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xnbPPwcD__mIJR94xr4mFw?pwd=3kph

在一座停產的密閉工廠里,五個男人從昏迷中轉醒,但他們卻想不起來自己身為何人,又為何在這里,唯一清楚的是,他們被困在這里,而且或被捆、或受傷,狀態糟糕。與此同時,一起綁架案的贖金交接程序正在進行,歹徒依靠高明的事前准備成功拿到了錢並脫身,暗中監視的警察們迅速展開了追擊。廠房裡的五個男人在經過搜尋模糊的記憶片段與分析後,大致理清了當下的形勢:五人中有兩人是被綁架的某公司總裁寇斯與同事麥肯,其他三人則是綁匪,真正的寇斯與麥肯必須在收錢的綁匪返回前脫身,否則將面臨撕票的危險。

『柒』 求一部電影名 二戰一蘇軍逃出德國的地下人體實驗室

這部影片應該是《弗蘭肯斯坦兵團》。
導演: Richard Raaphorst
編劇: Miguel Tejada-Flores / Richard Raaphorst / 瑪麗·雪萊
主演: 卡瑞爾·羅登 / 約書亞·薩斯 / Robert Gwilym / Alexander Mercury / 盧克·紐伯里
類型: 動作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荷蘭 / 美國 / 捷克
語言: 英語

『捌』 幾部關於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民族」的歷史電影

第一部

《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托·貝尼尼執導,羅伯托·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第二部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名單》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講述了奧地利人辛德勒是一個堅定的納粹黨人,也是一個投機商人,在波蘭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到他的搪瓷廠里工作從而保護了許多猶太人,辛德勒看到了納粹對猶太人的血腥屠殺,受到了震動,引發了他的良知,為了保護猶太人,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的名單,賄賂納粹軍官,最後使一千多名猶太人倖存了下來。按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死後被作為「36名正義者」 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第三部

《鋼琴師》

《鋼琴師》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米喬·贊布羅斯基和艾米麗雅·福克斯等主演的戰爭類、傳記類電影。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最終迎來自由的故事。

第四部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該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2009年,該片獲得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第五部

《安娜日記》

《安娜日記》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猶太人真實的兩年密室生活的日記而改編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主人公安妮一家和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在這段隱匿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當密室遭到舉報,一群人的命運便成浮游,最終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第六部

《浩劫》

《浩劫》是由克勞德·朗茲曼執導,Simon Srebnik、Michael Podchlebnik等參演的紀錄片。該片於1985年4月在法國上映。講述了波蘭以北50英里、臨近納雷夫河的海烏姆諾地區過去曾集居著眾多猶太人,海烏姆諾是波蘭第一個使用毒氣滅絕猶太人的地方,在那裡有四千萬猶太人慘遭滅絕,僅有兩個人倖存下來,他們是普希萊布尼克和斯雷,西蒙更是最後階段的倖存者,當時的他只有13歲半。

第七部

《黑暗彌漫》

講述了二戰時,在德國佔領下的波蘭,管道工波德克(羅伯特·維凱威茲 Robert Wieckiewicz 飾)與搭檔扎佩克兼做著小偷的勾當,錯綜復雜的下水道成了他們最好的隱匿處和貯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鎖的猶太區做生意,跟德軍中的烏克蘭軍官是舊相識,亂世中享有一點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國人開始屠殺、搜捕猶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和波德克達成交易,按人頭計價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機會,黑暗又臭氣熏天的下水道成了波德克收留猶太人的避難所,地面上的猶太人很快被抓捕一空,在物價飛漲和德國人持續的高壓下,扎佩克離他而去,波德克只靠自己艱難維系著下水道中猶太人的安全……

作者:影視輿論

『玖』 影史中最經典密室電影推薦

電影史上有一種類型的電影,沒有大場景,沒有過多的出場人物,甚至連場景都不會更換,整部電影大都發生了一個密閉的空間中,它們是小眾電影愛好者的心頭菜,也是明叔喜愛的類型之一。密閉的空間,撕裂的人性,考驗的不僅僅是電影中人物的人生和世界觀,更考驗著觀看者的承受能力。

今天明叔選擇幾部發生在密室中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它們包含了驚悚懸疑片,密室推理片,劇情片等等類型,一定有種是你喜歡的類型。

一、《異次元殺陣》——最恐怖的殺機,是人心!!!

試想像當你一覺醒來,發現獨處高度精密且結構繁復,地下甚至天花板也是由一個個正立方體切成的,沒有食物、水,身上穿了囚犯般的簡陋衣服,心亂如麻的你四處試探,試圖逃出生天。機關找到了,推門進去,是沒完沒了的密室。終於遇上黑人警察,繼而是更多受害者。繼續逃亡,他們發覺各人獨有的特殊技能可以幫助他們離開這迷宮。人性的丑惡和自私在這生死邊緣間顯露無遺。

絕望中對人性的洞悉,極強的劇情邏輯,成為了《異次元殺陣》的驚艷之處,電影中最可怕的絕不是那些奪命的機關,而是人心的叵測,隨著來自不同職業年齡六個人的迷宮求生之路的展開,人性的惡與善皆於此被放大化的呈現而出,出色的懸疑設置使一種屏息以待的情緒維繫到了電影的最後一刻,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實則做出了對集權主義深刻的批判與思考,成為了這部電影所隱喻的內在縱深。

二、 《終極面試》 ——人心險惡,世態炎涼……

一家背景神秘的國際大企業招聘人材,8位晉升最後面試的精英,獲安排在密閉的房間進行終極比拼,房內有8張桌椅,桌上各有一份試卷及一支鉛筆,面前是一度裝上單向鏡的牆壁,房內四處有閉路電視監控,唯一的房門由配槍警衛把守,應征者須在限時的80分鍾內回答一條問題,監考官講解面試規則後,隨即啟動倒數計時器,離開房間,8名求職者翻開試卷,發現竟然是白紙一張!結束時間愈來愈近,要爭取獲聘,就要用盡一切辦法……

節奏張弛有度,以一場考試為題,並不靠殺人我手段,卻在整個過程中釋放了人心的善惡,懸疑佳作,片中貫穿著人性的迷思,不用血腥的殺戮依然震盪人心。

三、《死亡實驗》——現代文明人性試煉!

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由一個駭人聽聞的實驗開始。 真人真事改編,以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為基礎。

電影是關於心理學的,實驗中的人物心理都有描述,其中最清晰的是Forest Whitaker演的角色,一個中年男人長期獨身,跟母親住在一起,心理的變化,刻畫的比較深。內心的孤寂,表面的內向,見陌生人自作外向的交談,以及在離開家後自己領域的脾氣怪異,變態的心理表露無遺。

科學家找來一群普通善良百姓,隨機分成兩組,由幾個人扮演"獄卒"來管理別人扮演的"囚犯",來模擬兩周的監獄生活。開始時大家嘻嘻哈哈,後來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後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泄個人情緒。「犯人77號」帶領「囚徒們」對「獄警們」展開了報復,整個監獄陷入失控狀態,直到代表實驗結束的紅燈與警報聲出現。

四、《電梯里的惡魔》——勇於認錯就能夠獲得原諒?

名為驚悚片,其實倒不如拍成一部懸念兇殺電影,勾心鬥角與互相猜疑再次唱了主調。起碼密室題材電影精彩的故事不會讓觀眾覺得枯燥,但是宗教色彩過於濃重的的結尾反而讓該片的密室效果被淡化,變得乏善可陳。用魔鬼來揭露每個人心中的陰暗面的手段不太高明,好歹有令人回味的過程,使得本片仍舊是一部合格的密室電影。

但是看過結尾只能說虎頭蛇尾,漏洞不少,劇情也沒交代完成,利用魔鬼來鑒定人品如何,實在讓鬼都有些為難。

五、 《恐怖游輪》——真正的恐怖是不放棄!

希瑟,莎莉,唐尼,格雷格,維克多和傑西,三男三女相約駕駛遊艇「三角洲號」出海遊玩,不久,他們便在海上遭遇一場強烈的風暴。遊艇翻船,眾人落海,幾經掙扎他們好不容易爬到遊艇殘骸上來。正當他們無計可施之時,一艘巨大的游輪向眾人緩緩駛來。這群男女欣喜過望,未加思索便登上這艘名為「艾俄洛斯」的游輪,結果發現這竟是一艘1932年便告失蹤的神秘之船,而船上更是空無一人。

六、《活埋》——等死的時候能幹掉啥?

一名在伊拉克被人綁架的合同工卡車司機,醒來後卻發現自己被裝進一個棺材,活埋在伊拉克沙漠的某處。他手邊只有打火機、手機、兩根的熒光棒、一把時亮時暗的手電筒和一支筆,在這個窒息的空間內,他必須也只能憑借頑強的求生慾望尋求救援……

一個人的電影中經典的懸疑題材,不僅僅是密室,更是棺材,而且只有一個人存在,他不能自己拯救自己,只能被動等待。

一口棺材,一個男人,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和一個包裹,極簡配備和極度空間並未因隔絕感而使電影本身有所限制,反而以其獨特的視角、高超的鏡頭和細致的劇情再一次刷新了低成本電影的票房奇跡,並製造出了驚悚度與新鮮感都令人耳目一新的反戰大視野。

七、 《恐怖直播》——以小見大的代表。

電影聚焦首爾漢江上發生的一連串炸彈恐怖事件。廣播主持人尹英華(河正宇飾)在節目中接到神秘聽眾打來的威脅電話,聲稱要炸掉麻浦大橋,幾分鍾後麻浦大橋發生爆炸,當尹英華意識到這個神秘聽眾很可能就是漢江連鎖炸彈恐怖事件的 元兇後,竟意圖將該事件製作為一檔能夠令自己咸魚翻身的獨家直播節目,但事件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

在一個狹小的直播間內營造出讓整個國家陷入恐慌的大格局,每一分鍾都令人提心吊膽。影片通過河正宇的獨角戲,表現了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宏大故事。影片格局不大,投資不高,但有社會意義和深度,獲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體現了韓國電影的製作水準。

八、 《小島驚魂》——恐怖的源頭,不一定都是妖魔

該片講述了二戰結束後,在英倫的小島上獨自撫養著一對兒女,等待著丈夫歸來的格蕾絲,迎來了三個古怪的新僕人,一系列怪事發生,格蕾絲逐漸感到這座房屋被詭異神秘的氣氛包圍著,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

心理恐怖的代表之作,不用裝神弄鬼,不用惡魔入侵,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恐怖,甚至是自己所在,即為恐怖。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它逼真地營造了一個令人感到恐怖的尋求真相的過程,而又在最後將它「全盤推翻」。

九、《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無法證偽,就是事實

35歲的哈弗歷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後突然辭職,同事們紛紛不解,他們臨時在他家裡聚會,敦促他解釋一番。但約翰提出的原因令他們大吃一驚:教授聲稱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並且不能呆在一個地方超過10年,不然他秘密會被發現。眾人有些惱怒,爭相想拆穿這個蹩腳的借口,可很快他們就發現無法為John所言證偽,就如同John無法為他所聲稱的事情證實一般。原本友好的歡送會開始變得氣氛迥異……

明叔大愛的電影之一,推薦過幾次,但是還是值得一看,一個小木屋,一群普通長相的演員,卻完成了堪稱經典的科幻作品,小成本科幻片的典範,通過演員之口探討了人類文明的演化……

十、 《水果硬糖》——蘿莉不好惹

天真甜美的十四歲少女海莉在網路上認識了三十二歲的攝影師傑夫,二人相約在咖啡館見面,相談甚歡。海莉主動要求去傑夫家,讓他為自己拍攝藝術照片,傑夫欣然從命。聊天喝酒之後,傑夫突然眩暈倒地,醒來發現自己竟被五花大綁。原來海莉是有備而來合並圖冊,就是要懲罰在網路上勾引未成年少女的戀童癖。海莉在屋中搜尋傑夫進行不法行為的證據,並為他實施了閹割手術。中途鄰居太太來訪,也被海莉成功矇混過關。隨著海莉懲罰計劃的一步步展開,傑夫的真面目也逐漸浮出水面……

整部影片僅以兩人共處一屋,通過不斷的對話及行為來延續頗為緊湊的節奏,其間穿插幾位配角作為點睛之筆,較好地詮釋了幾近變態的個人英雄主義式報復。而海麗那天使般的笑容和復仇時的瘋狂,傑夫那玩轉式曖昧與竭力抵賴狡辯,兩個角色前後強烈的反差無不考驗著演員的演技。

十一、《調音師》——自作聰明的尋死之路。

阿德里安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雖然是一部僅有十四分鍾的短片,但其所飽含的劇情張力卻不經讓人嘆服,電影用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短小精悍的構思,將人性的貪婪,懦弱,虛偽,全部都暗藏在了這個假裝盲人的調音師身上,而調音師的這個角色設定,其實無論是他的失敗,還是他另闢蹊徑的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其實都會為人產生一種共鳴,相信很多人到最後所希望的其實都是這位有著小聰明的調音師不被殺,但投過導演大量的前戲鋪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必然是一個悲劇,主角死不死,你自己去看吧。

十二、《如月疑雲》——女主差評

人氣明星如月美紀自殺身亡一年之後,在如月粉絲網站上相識的五位如月粉決定召開一周年忌追悼會,追思他們心目中的女神。網站管理人家元、追悼會策劃人織田裕二、以及Snake、安男、草莓女孩五個男人聚集到了一起,素未謀面的他們熱烈地討論起美紀來​。

「她不是自殺的」這句發言成了導火索,五人開始認真地推理起如月之死的真相來。一個接一個的新發現,真相漸漸露出端倪,事態開始朝著意外的方向推進了。最終,五人推斷出了如月之死的「真相」。

演技狂飆的電影,日本真是偵探頻出……

十三、《玩命記憶》——狼人殺電影版

一棟廢棄倉庫中,五名男子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被軟禁在一起,但他們竟全都喪失了記憶!能喚醒記憶的線索只有一份過期報紙,及一具保安屍體,種種跡象顯示他們跟一樁綁票案有關,但究竟是誰綁架了誰?彼此是敵是友?真相抽絲剝繭後,將出現令你意想不到的驚詫逆轉!

一部狼人殺電影,大家都是懵逼的時候還是跳警,那麼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不到最後翻牌,誰知道?

今天明叔就先推薦到這,後續繼續經典推薦,敬請關注哦。 ​

『拾』 以一幅畫為線索的電影,二戰時期的

奧地利電影《我最好的敵人》 Mein bester Feind (2011)

閱讀全文

與二戰時期電影密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