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反抗軍

法國電影反抗軍

發布時間:2023-01-06 12:16:26

① 《反抗軍》

丹尼爾·克雷格 第六任007:丹尼爾·克雷格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丹尼爾·克雷格
英文名: Daniel Craig
性別: 男
生日: 1968年3月2日(雙魚座)
職業:演員
出生地:英格蘭 柴郡切斯特
身高:180厘米
體重:76公斤
眼睛顏色:藍色
頭發顏色:金色
膚色:偏黑
教育簡歷:1985年進入英國青年劇院學習表演,1990年進入倫敦音樂與戲劇學院
[編輯本段]生平
1968年丹尼爾·克雷格生在英格蘭的柴郡切斯特,1972年父母離異後,丹尼爾和姐姐一起在利物浦被撫育成人。他從6歲開始在學校劇中露面,母親卡羅爾也努力培養他這方面的興趣。16歲時丹尼爾搬到倫敦居住,在這里他進入國家青年劇院受訓,並參加在曼徹斯特的巡迴演出,90年代初期他從著名的倫敦市政廳音樂戲劇學院畢業。
1992年克雷格出演了銀幕處女作《小子要自強》(The Power of One),此後演出了幾部電視電影,最著名的是BBC2台的《Our Friends in the North》。
2001年的兩部影片《古墓麗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和《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讓克雷格揚名國際,
2004年他主演的《夾心蛋糕》(Layer Cake)獲得多個電影獎及提名。
2005年拍攝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慕尼黑》(Munich)後他被命名為第六任007的扮演者,他是歷史上第一位金發邦德,也是第一位出生在原作作者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去世後的007,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羅傑·摩爾(Roger Moore)、蒂莫西·道爾頓(Timothy Dalton)和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幾位前邦德的扮演者都表示,丹尼爾是007的合適人選。
2007年參演中國電視劇《李小龍傳奇》,在劇中飾演「獨臂人」一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集戲,但卻十分出彩。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Adventures of Young Indiana Jones: Daredevils of the Desert, The (1992)
[一的力量]The Power of One(1992)、
[薩拉公主]/神氣威龍A Kid in King Arthur's Court(1995)、
The Ice House (1997) 、
[愛是魔鬼]/情迷畫色Love Is the Devil(1998)、
[伊莉莎白]Elizabeth(1998)、
[戰壕]The Trench(1999)、
Some Voices (2000) 、
[夢游非洲]/非洲之夢 I Dreamed of Africa(2000)、
[完美酒店]Hotel Splendide(2000)、
[古墓麗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2001)、
[十分年華老去:大提琴篇]/十分大師-大提琴篇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2002)、
[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2002)、
[母親]/ 母親的春天The Mother(2003)、
[希爾維亞]Sylvia(2003)、
[無盡的愛]/ 愛到永遠Enring Love(2004)、
[夾心蛋糕]Layer Cake(2004)、
[靈幻夾克]The Jacket(2005)、
[慕尼黑]Munich(2005)、
[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2006)、
[聲名狼藉]Infamous(2006)、
[黑暗物質三部曲之金色羅盤]His Dark Materials: The Golden Compass(2007)
[致命拜訪]The Visiting(2007)
[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2008)
[反抗軍]Army(2009)
評價:
英國《每日電訊報》:克雷格版的邦德不再依靠諸如他的晚禮服等高科技配件,這回他用的是肌肉。電影很沉悶,但克雷格還是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當這位邦德笑的時候,總是讓人覺得輕松。
英國《每日鏡報》:丹尼爾·克雷格才華橫溢,影片擁有一切優秀元素讓邦德成為英國最棒的出口電影:故事流暢、情節緊湊、扣人心弦。它是自《黃金眼》以來最棒的邦德電影。
《每日郵報》:有人曾說他不夠英俊,太粗壯,而且滿頭金發,根本不適合出演第六任詹姆斯·邦德。他們打賭,這位被稱為「土豆頭先生」的演員主演的第一部007電影好不到哪裡去,估計拍攝中途就會下崗。但結果卻是,丹尼爾·克雷格挺過來了,他在《皇家賭場》中將007演繹得有聲有色。

② 找一部關於二戰期間一個法國人保護猶太人的電影

再見童年 Au revoir, les enfants

編劇: 路易斯 馬爾 (Louis Malle)
導演: 路易.馬勒 (Louis Malle)
主演: Gaspard Manesse / Raphael Fejtö / Francine Racette / Irène Jacob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原西德 / 原西德
上映日期: 2004-12-28 >更多
又名: 童年再見 / 孩子們,再見 / Goodbye, Children

劇情簡介 · · · · · ·
二戰末期,德國的反猶政策還在堅定不移地推行著。來自馬賽的猶太孩子波奈特(拉法艾麗·弗托Raphael Fejtö 飾)因此家破人亡,被送到法國的學校念書。在這里,他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守著他的秘密,但還是因為新生的關系常常遭到同學戲弄。其中就有法國有錢家庭出身的朱利安(加斯帕爾·馬奈斯Gaspard Manesse 飾)。
朱利安和波奈特成為了室友,在共同相處的日子裡,朱利安發現,這個經常被欺負的男孩有著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面。兩人的關系漸漸融洽,成了童年要好的夥伴。當朱利安從種種跡象猜測出波奈特的猶太人背景時,他沒有疏遠波奈特,而且還幫忙隱藏這個秘密。也許在孩子的心中,政治世界在真摯的友誼面前顯得太過渺小。
然而,大人的魔掌還是侵入了波奈特的人生,保護猶太孩子的神父和波奈特都被出賣了……

③ 求幾部有關於二戰歐洲戰場的電影

美國(23部):☆《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細細的紅線、☆《巴頓將軍》、☆《最長的一天》、☆《辛德勒名單》、☆《卡薩布蘭卡》、《父輩的旗幟》、《英國病人》、☆《音樂之聲》、☆《虎!虎!虎!》、《坦克大決戰》、《大獨裁者》、《生死大逃亡》、《喪鍾為誰而鳴》、《德國好人》、《兵臨城下》、《風語者》、《U-571》

德國(20部):☆《從海底出擊》、☆《帝國的毀滅(加長版)》、☆《決戰斯大林格勒》、☆《黑色星期天》、☆《莉莉·瑪蓮》、《歐洲!歐洲!》、☆《偽鈔製造者》、《玫瑰圍牆》、《希望與反抗》、《納粹軍校》、《悲情火絨草》、《大遷徙》、《歐洲特快車》、☆《鐵十字勛章》、《極地重生》、《何處是我家》、《六重唱》、《第九日》、《靡菲斯特》、《最後的橋》

俄國(6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解放》、《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烈日灼人》、《烽火孤兒》

南斯拉夫(4部):☆《沒有天空的都市》、《逃離索比堡》、《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

波蘭(3部):☆《鋼琴家》、《戰爭三部曲》、☆《卡廷慘案》

英國(3部):☆《遙遠的橋》、☆《桂河大橋》、《空軍大戰略》

法國(3部):☆《虎口脫險》、《光榮歲月
義大利(3部):☆《美麗人生》、《血戰阿拉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刪節版)》

④ 誰能告訴我這部電影的名字嗎

恐懼的代價?

恐懼的代價
原片名
Le Salaire de la Peur
更多中文片名
九死一生
恐怖的報酬
更多外文片名
Salaire de la peur, Le
Salario della paura, Il .....(Italy) (alternative title)
The Wages of Fear
Vite vente .....(Italy)
影片類型
動作 / 驚悚 / 劇情 / 冒險
片長
131分鍾/法國:156分鍾 /148分鍾 (director's cut)
國家/地區
法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德語 義大利語 西班牙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M Finland:K-16 Sweden:15 UK:PG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亨利-喬治·克魯佐 Henri Georges Clouzot
編劇 Writer
Georges Arnaud .....novel
亨利-喬治·克魯佐 Henri Georges Clouzot .....(as H.G. Clouzot)
Jérôme Géronimi .....(as Jérome Geronimi)
演員 Actor
伊夫·蒙當 Yves Montand .....Mario
查爾斯·文恩 Charles Vanel .....M. Jo
Peter van Eyck .....Bimba (as Peter Van Eyck)
Antonio Centa .....Camp Chief (as Centa)
Darling Légitimus .....(as Miss Darling)
Luis De Lima .....Bernardo
Jo Dest .....Smerloff
Darío Moreno .....Hernandez (as Dario Moreno)
Faustini
Seguna
William Tubbs .....Bill O'Brien
Véra Clouzot .....Linda (as Vera Clouzot)
Folco Lulli .....Luigi
René Baranger .....Unknown (uncredited)
Grégoire Gromoff .....Unknown (uncredited)
Pat Hurst .....Unknown (uncredited)
Evelio Larenagas .....(uncredited)
Jeronimo Mitchell .....Dick (uncredited)
Joseph Palau-Fabre .....Unknown (uncredited)
Ricardo .....(uncredited)
François Valorbe .....Unknown (uncredited)
Rico Zermano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Raymond Borderie
亨利-喬治·克魯佐 Henri Georges Clouzot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CICC
Filmsonor S.A. [法國]
Fono Roma [義大利]
Vera Films [法國]
發行公司
Cinedis [法國] ..... (1953) (France) (theatrical) (as Les Films Cinedis S.A.)
Distributor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nc. (DCA) [美國] ..... (1955)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Ciném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IC) [法國] ..... (France) (theatrical) (re-release)
Compagnie Instrielle et Commerciale Cinématographique (CICC) [法國] ..... (1953) (France) (theatrical)
Continental Home Vídeo [巴西] ..... (2002) (Brazil) (DVD)
Polyband GmbH [德國] ..... (2000) (Germany) (VHS)
Swenson [瑞典] ..... (Sweden) (theatrical)
標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USA) (DVD)
VTI Home Vídeo [巴西] ..... (19??) (Brazil) (VHS)
其它公司
Ciné-Titres LTC [法國] ..... subtitles
Dyonis Films [法國] ..... editing facilities
Etablissements Rey Frères [法國] ..... special thanks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l'Amiante [法國] ..... special thanks
Société Française des Glycérines [法國] ..... special thanks
Son Artec [法國] ..... sound recording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53年4月22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53年9月11日
瑞典
Sweden
1953年9月28日
美國
USA
1955年2月16日
芬蘭
Finland
1955年9月23日
東德
East Germany
1957年9月27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版本一
馬利奧是混跡在這市井之間的一名閑漢,他與小酒館招待琳達是交好的情人。和琳達一樣,班巴原本也為酒館老闆工作,可是他失業了。馬里奧與胖子呂吉住在一起,呂吉是個水泥搬運工,醫生告訴他,他的肺里進了水泥,時日不多了。馬里奧、班巴和呂吉三個男主人公就這樣出現在影片里。另外一個是落魄商人若,若乘飛機來到這里,雖然衣著考究,但實際上已經是瀕臨潦倒。四個男人,沒有什麼雷同,唯一一樣的是他們都需要錢。無疑,在這個閉塞的荒涼之地,每個人都想離開,首要的矛盾是出去的路途遙遙,他們的貧困成了最為兇猛的攔路虎。於是,真正的大幕才宣告拉開。石油公司地處深山的油井起了大火,撲滅這場火必須用到硝化甘油。難題是硝化甘油是一種極易爆炸的危險品,碰撞顛簸都是致命的威脅。馬里奧與若,班巴和呂吉各開一輛車上路了。死亡似乎就在眼前,恐懼也就隨之而來。每個人,在手握方向盤那一刻都背上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對於生命來說,恐懼即地獄……
版本二
S·O·C公司的油井煤氣發生了爆炸。為了盡快撲滅大火,必須把900升硝化甘油運送到那裡。這是極其危險的任務,卡車沒有任何安全設備,也沒有校正緩沖器,只要稍有一點顛簸,或者受點熱,人和車子就會化為烏有。如果派公司的司機,肯定會遭到工會的堅決反對。心狠手毒的公司老闆奧勃里昂不顧其他人的反對,決定僱傭鎮上的流浪漢。因為他們沒有工會,沒有家,如果被炸死也不會有人找麻煩。
閃亮的晨星猶如細碎的流沙鋪在青色的天宇。應征者若、馬里奧、班巴和呂伊吉在奧勃里昂的監督下,穿上S·0·C公司的司機服。
若和馬里奧駕駛著十噸的「居比特」先出發了。若駕駛著車謹慎地注視著前方,大口大口地吸著氣,似乎很不安,額上冒著汗珠。突然發動機出現了跳動情況,若惶恐地趴在駕駛盤上,眼中充滿淚水。他開始惡心,不住地嘔吐,很明顯這是由於恐懼引起的。
班巴和呂吉駕駛的「道奇」車很快追了上來,把慢吞吞的「居比特」甩得遠遠的。過了家禽飼養場,是一段將近二十英里的瓦楞狀路面。車子只有以四十英里的時速行駛,才能保持穩定。道奇車由於加了雜油無法加速,差點被趕上來的「居比特」撞上。
窗外一片荒涼,人煙稀少,兇殘的禿鷲在天上懶洋洋地盤旋,接連不斷的黑色木頭十字架叫人毛骨悚然。
一會兒,遠處傳來山搖地動的爆炸聲。山脊上空升起一團蘑菇狀的煙雲,天空被染得通紅。當若和馬里奧趕到時才發現,那裡有一個火山口一樣大的泥塘,裡面全是濃稠的黑色液體,邊上爆裂的油管,一陣陣地往外溢出發臭的石油。「道奇」車輪的印跡一直延伸到塘邊才突然消失,顯然他們掉進這個坑裡發生了爆炸。
若和馬里奧越來越感覺到危險的鄰近,通過一個破舊的木橋時,若意外受傷。當馬里奧駕駛著卡車,終於在夜幕降臨時趕到了S·0·C公司井架起火的地方時,奄奄一息的若死去了。
油井的火最終被撲滅了。馬里奧拿著自己的報酬,駕駛著「居比特」車踏上了歸途。四個人中死去了三個,他是個幸運兒。想到馬上就要和女友琳達見面了,他心裡充滿了幸福感。他樂滋滋地扭開儀錶板上的收音機,裡面播放著華爾茲曲調《美麗的藍色達尼貝》。馬里奧非常快活地哼唱著,他的手隨著華爾茲的節奏轉動方向盤。崎嶇的山路在他眼裡漸漸地旋轉舞蹈。卡車忽東忽西,忽左忽右地飄著。突然,他的臉驟然變色。他猛地抓住方向盤,但為時已晚,卡車避開護牆後,又撞上去,沖下了萬丈懸崖。飛揚的塵埃中,死去的馬里奧睜著眼憤怒地望著天空,血淋淋的手裡還攥著一張准備回家的地鐵車票。
版本三
位於南美洲的一家石油公司因為大火焚燒油井,急需硝化甘油來滅火。以伊夫·蒙當為首的三名亡命之徒,在叢林區駕駛兩輛裝有硝化甘油的卡車作長途運送。由於震動劇烈會隨時引爆車上的危險品,因此這段旅程危機四伏,步步驚心。他們歷盡艱難險阻,兩人先後喪生,最後只有一人獲得成功。但他在取得酬金,興高采烈回去時,途中也死於翻車。
[編輯本段]精彩評論
影片發展出的一系列懸念在同類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
——芝加哥太陽時報
當這四個悲慘的奧德塞開著兩輛裝滿硝化甘油的卡車在崎嶇的公路上緩慢行駛時,這些身強力壯的人自身的恐懼也在逐步增長。
——綜藝
《恐懼的代價》雖然有著心理因素,但它首先是一部驚悚片,它更多地著眼於胃而不是頭腦。
——Reel電影評論
《恐懼的代價》雖然試圖對空虛露齒而笑,但它卻發出了瘋狂惡毒的存在主義式嚎叫。
——電影批評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克魯曹享譽甚高的驚險片經典作。導演經營緊張氣氛的手法十分高明,整個過程令人驚心動魄,高潮迭起;而叢林外景的選擇也增加了動作場面的驚險度,其中一場卡車冒險闖過一座殘破吊橋的戲,已成為高度刺激的經典場面。
關於影片
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享譽甚高的驚險片經典作。根據喬治·阿爾諾(Georges Arnaud)的小說和克魯佐在拉美居住時的一些親身感受拍攝了本片。全片充滿了震撼力和壓迫感,經營緊張氣氛的手法十分高明,尤其是影片後半段,對視聽語言的使用出神入化,完全以視覺呈現出危機四伏的山路,令人提心吊膽,這些困難包括一段稀鬆的泥路,一座腐朽的吊橋,一塊擋路的巨石,還有一個巨大的、充滿油污的水坑。在前半段舒緩的鋪陳之後,亨利·喬治·克魯佐有效地放大了後半段緊張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所能展現出來的懸念和恐懼,並施以極為完美的節奏掌控。影片展示了高超的影像技巧,對沿途的每一個細節,克魯佐都有令人排案叫絕的處理,如馬里奧在吊橋邊尋找喬,縱身一躍的全景接了一個從足部激起的石子的仰拍近景再到全景,流暢而富於沖擊力;還有賓巴沿著樹枝往巨石的孔里倒硝化甘油,平行剪切路吉嚼著煙屁股的嘴和馬利奧彈動火柴盒的手,這一段製造得氣氛緊張而情緒飽滿。險惡的自然環境同人的心理刻畫相襯托,精彩的剪輯及豐富的細節描寫使克魯佐無愧於「歐洲的希區柯克」這一名號。
而影片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使之成為了影史上的經典片段,使之區別於現今好萊塢驚悚片的另一特徵。美國的電影公司不會允許影片給英雄人物安排一個悲慘的結尾,克魯佐或許比我們設想的對這個世界抱著一種更為深刻的諷刺態度,他讓任何可能性降臨到他的主人公身上。影片的結尾,在回家路上的卡車同收音機放出的施特勞施的華爾茲交替出現,以尖銳的諷刺提醒著我們好萊塢所一貫堅持的快樂結尾是多麼得幼稚。
《恐懼的代價》是20世紀50年代最重要的法國影片之一,在當年A級電影節還不互相排斥的年代,該片連獲柏林和戛納兩個電影節的最高大獎。此片對後來的影片,包括《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生死時速》(Speed)等都有影響。當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1977年重新拍攝《恐懼的代價》時,他將片名改為《魔術師》(Sorcerer),並將吊橋這一場景移到了叢林中,憑借著更為先進的技術,弗萊德金的鏡頭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人物的刻畫上卻顯得單薄。
關於導演
著名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曾將克魯佐稱做是「法國電影的懸念專家」,他像希區柯克一樣愛好偵探故事,但拍出的影片同美國人的驚險片有著很大的差別。《恐懼的代價》是其代表作。他的其他著名的電影包括1955年的《浴室情殺案》(Diabolique)和1956年的紀錄片《畢加索的秘密》(Mystère Picasso, Le)等。
維希政權期間,克魯佐拍攝於1943年的著名淪陷電影《烏鴉》(《Corbeau, Le》也譯作《密告》)被法國地下反抗軍抵制,稱其為賣國電影,克魯佐也被別人密告,於是被驅逐出法國,一年之後才得以回國。這一年的經歷對克魯佐的打擊極大,他變得厭世且憎恨人類,從其之後的電影也能看出些影子。克魯佐之後的電影世界都是一個悲觀且殘酷的世界,劇中人物貪婪且渺小,並時刻接受死神的召喚,感情的外衣下卻是自私、貪婪、膽怯、仇恨和暴力。
克魯佐是一個為了藝術而不顧一切的電影藝術家,在這部他的代表作電影中,他在追求最純粹、最嚴謹的戲劇性基礎上剖析了人類身上深刻的自然性。《恐懼的代價》繼承了法國電影現實主義傳統,以存在主義和厭惡人類的眼光將人類看作孤獨、貧窮、骯臟、野蠻和淺薄的。他用冷峻的筆調展現出一幅陰冷黯淡的圖景,如影片開頭一個小孩將四隻蟑螂串在一起,即預示著影片中主人公命運的不可抗拒。克魯佐的影片對這個世界呈現出的邪惡感到一種無助的憤怒,因為冷酷的現實而感到無力:如美國石油公司對這個貧窮國家的掠奪,以及人類的自相迫害。其中既有對資本主義的掠奪和機會主義者惰性的批判,也有對人自身缺陷的揭露。但在悲觀之中又流露出嘲諷,從存在主義出發將命運看做是一個玩笑,死亡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不管是年齡、健康、道德還是勇氣都被拿來洗刷了一番。
關於演員
主演伊夫·蒙當正是憑藉此片引人注目,此前他的身份是歌手和舞蹈家,正是此片為他拓展了更為廣闊的演藝空間。
而此片真正的明星是查爾斯·文恩,他在1920到1980年代出現在100多部電影中,都是扮演那種既冷酷又懦弱的人,他在此片中的精彩表演使他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
作者:Duman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該片1955年在美國紐約放映時被剪去了一些所謂的「反美」鏡頭,其中包括這么一個場景,說美國老闆如此闡述僱傭這些流浪漢當卡車司機的動機:「他們不屬於工會,也沒有任何親戚,所以如果發生了什麼,誰也不會有什麼麻煩。」因為這段把美國資本家塑造成了大惡棍,因此在美國上映時被剪掉了。
·讓·迦本(Jean Gabin)拒絕了最終由查爾斯·文恩扮演的角色,因為他認為他的影迷不會喜歡他去扮演一個「懦夫」。
·蒙當和文恩在拍完在原油中打滾的戲後,都不約而同地得了結膜炎。
·這是伊夫·蒙當獲得的第一個戲劇角色。
·這是第一部同時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
·此片於1951年8月27日開拍,原本預計9周就拍完,但遭遇的一系列麻煩和困難卻使影片一直拖到11月底還只完成了一半。那一年法國南部的雨水特別多,致使車輛頻頻陷於爛泥,起重機不時跌翻,設備也被毀。克魯佐摔壞了腳踝,並且病倒。預算也超出了五千萬法郎。隨著冬日的臨近,白天變得更短,因此電影不得不停拍了6個月,而剩下的那部分在1952年的夏天拍攝完成。
·克魯佐原打算在西班牙拍攝此片,但遭到了伊夫·蒙當和其妻子西蒙·西涅萊(Simone Signoret)的反對,因為當時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還沒有下台。最後拍攝地點改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電影里的村落就是根據草圖搭建起來的。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路吉:晚上好,老闆。[看到了老闆放在抽屜里的槍]
老闆:你結婚了?
路吉:我來為朋友們慶賀。伙計們,今天我請客。
酒館里的無業遊民:哦,太好了!好極了!朋友,坐這兒,上酒。
[老闆向路吉一夥走去]
喬:老闆,兩杯威士忌。
老闆[回過頭,殷勤地]:馬上送來,先生。
路吉[拉住老闆]:蠢傢伙,要輪著來。
老闆:我知道,你們五個人只要一瓶汽水!
路吉:汽水?我們可不是窮光蛋,要香檳!
酒館里的無業遊民:對。要香檳,我們要香檳!
路吉[擰住老闆的衣領]:要真正的香檳。
……
酒館里的無業遊民:來點音樂,讓大家高興高興。
[路吉擰開收音機]
喬[對馬里奧]:你這朋友惹我生氣。
[路吉和酒吧女招待隨著音樂起舞,喬忍無可忍地扯斷了收音機的電線。片刻的沉寂後所有人敲著桌子打著拍子大聲地唱歌,同時挑釁地瞪著喬。老闆拿出一瓶香檳,喬接過來]路吉[對著老闆]:伙計,你快點,我們大家都口渴了。
喬:來了。
[走到馬吉一夥的桌前]馬吉:好了沒有?
[喬掀開瓶蓋,讓噴出的香檳灑了路吉一夥一身]喬:請用吧,先生們。[把酒瓶往桌上使勁一放]
[馬吉一夥站了起來。馬吉拿起香檳,掀翻了桌子,朝喬走去。馬吉舉起了手中的瓶子。]一個人叫道:嘿,你還等什麼!
[喬用槍抵住了馬吉的肚子。馬吉舉起了雙手]喬:我告訴你,以我身份我不能像那些工人一樣打架。我會開槍。
喬:拿著槍算什麼好漢。
[喬把槍遞給了馬吉]:你來。
[馬吉接過槍]喬:開槍啊。
馬吉:這樣我開不了槍。
[喬打了馬吉一耳光]喬:這樣行不行啊。
[馬吉猶豫良久,將槍扔給喬]喬:光有槍還不夠,還需要有勇氣。
馬吉:我可不想殺人。
------------------------------
[前方的爆炸煙霧]
馬里奧:路吉。
喬:再也沒有路吉了。太慘了。是預料之中的,誰不逞能誰是贏家。本來該是我們的命運。可憐的傢伙。
馬里奧:不要說了。他們遇到了危險。他們把命送了,命中註定。
喬:你太無情無義了。他們被炸得血肉橫飛你還說這樣的話!
馬里奧:已經無法改變了。你要再說我就掐斷你的脖子!
喬:你瘋了!不要這樣!快停車!快停車![打開車門]我受夠了。[跳下卡車。馬里奧停車追了上去。喬拚命地跑。喬揀起一根木棒。馬里奧拿起一塊石頭]馬里奧:扔掉木棍。
喬:扔掉石頭。
馬里奧:你先扔。
[喬扔掉木棍,馬里奧將石頭砸到喬的臉上]喬:你這個混蛋。[沖上前去。馬里奧將他打翻在地]馬里奧:可能不是命中註定。但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後的贏家。起來。[喬站起來,馬里奧扇了他一耳光]喬[抽噎]:你為什麼總對我干蠢事?
馬里奧:難道你還不明白嗎,我需要你。只有我們兩個人了。你要好好地跟著我。一直到目的地。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事實錯誤:爆炸引起的震動波比爆炸的亮光還要先到達馬里奧和喬乘坐的卡車。
·啟發性錯誤:當馬里奧往喬的臉上扔石頭時,盡管他站在高處,但石頭看起來卻像是從低處擊中了喬的臉。
·連貫性:當賓巴在卡車里刮鬍子時,他的右半邊臉上塗滿了剃須膏。但當他掉頭跟路吉說話時,這時他右邊臉上的剃須膏卻消失了。

⑤ 丹尼爾·克雷格最近除了007以外,還有一部新電影的名字叫做什麼

是反抗軍
片名: 反抗軍
區域: 歐美
上映時間: 2009年1月16日
發行:派拉蒙優勢 Paramount Vantage
劇情介紹: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歐洲實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政策,許多猶太人成為德國軍隊的槍下亡魂。但是,並非所有被希特勒鎮壓的猶太人都是被動的受害者,他們當中,也有頑強的反抗英雄。在波蘭有一個猶太人家族,長子圖維那(丹尼爾·克雷格飾)在德國入侵之時,父母均被德國軍人殺害的情況下,圖維那帶領兩個弟弟祖斯(列維·施瑞博爾飾)與阿斯貝(傑米·貝爾飾)躲過了德國納粹的鐵騎,逃出了生靈塗炭的波蘭。
三兄弟並不清楚他們將來將何去何從,他們從波蘭逃到了白俄羅斯的森林裡,面臨著糧食和物資的短缺。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難,開始在森林中自食其力,度過了最初缺糧缺水的日子,三兄弟漸漸的適應了森林中的艱苦生活,開始為他們的將來做打算。德國軍隊佔領了波蘭,開始入侵白俄羅斯,圖維那決定組織起所有藏匿在森林中的人,對抗德國軍隊。經過幾次成功的偷襲行動,圖維那率領的反抗軍成功的奪取了德軍的物資,他們的隊伍越來越大,這時候,弟弟祖斯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三兄弟在數年的反抗行動里,先先後後解救了上千名猶太群眾。

⑥ 好看的二戰影片有哪些

當仁不讓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啦!
其次是德國在8幾年拍的《斯大林格勒》(注意不是蘇聯拍的那部啊!這部是從士兵的角度描寫這次戰役的。)
然後就是《兵臨城下》,狙擊手之間的對決也是比較精彩的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描述了蘇德大戰背景下,兩位狙擊手的單獨較量。盡管江湖味道濃重,但導演讓-雅克-阿諾並沒把影片簡單地變成兩位宗師不識人間煙火的華山論劍,相反,群像對抗的巷戰戲 份安排得適時適量,不僅很好地襯託了兩大高手過招,更營造出人群中的孤獨感——一種獨孤求敗的情緒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大賣,為英倫帥哥裘德·洛徹底打開了北美市場,從此,他擺脫了《天才瑞普利》中的配角地位,開始穩步擔綱男一號。如沒有這部《兵臨城下》,日後的《冷山》、《偷心》中,真不知妮可姐和大嘴茱會跟誰配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珍珠港》就是那電腦特效漂亮,個人認為不如《虎!虎!虎!》來的真實。《虎!虎!虎!》和《中途島》、《沖繩島》都是經典的二戰戰爭片

《鐵翼藍天》也不錯啊!講的是捷克被佔領後飛行員來到英國做志願飛行員的故事,比較感人的。

《帝國的毀滅》也可以看一看,這部電影會改變你對希特勒的印象。

《鋼琴家》《辛德勒名單》講的都是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但後者更經典。
《鋼琴家》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淫賊巨匠羅曼·波蘭斯基根據維拉德斯勞·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而成,同時,又在其中大量回顧了自身的童年經歷——作為一名波蘭的猶太人,在德佔區內生不如死、暗無天日的生活。陰郁無望的氛圍、深沉悲涼的心境,在波蘭斯基凄厲決絕的鏡頭下,愈顯猙獰。納粹令人發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藝術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緊牙關。最震撼的鏡頭既不是意念的鋼琴演奏、也不是德國軍官的良心發現;主人公聽到腳步聲遠處的腳步聲,急中生智撲倒在地,一隊路德國兵囂張地跑過,根本沒在意他——鏡頭俯瞰:屍橫遍野。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最經典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橋》南斯拉夫, 最難忘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最傷感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最悲情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最幽默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用喜劇的方式調侃二戰的佳作,法式浪漫與幽默的二戰形象代言片。雖然拿佔領區下的不光彩歷史大加戲謔的勇氣多少有點沒心沒肺,但法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對本片的喜聞樂見卻徹徹底底令評論界和史學界閉上了嘴。差點忘了說,本片是法國電影票房史上當之無愧的冠軍,堅持至今。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最長的一天》美國 ,最真實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本片據說是尼克松他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而「一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英雄」的准確定位,堪稱本片成功的關鍵。

8。《偷襲珍珠港》(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5周年,美日聯手攝制的商業大片,將40年代的「9·11」——偷襲珍珠港事件搬上銀幕。本片導演為日本電影界大師級人物深作欣二,深作先生大膽地將視角鎖定在侵略國一方,從日本軍國主義虎視眈眈策劃陰謀開始,將其鎖定目標、部署具體的作戰計劃、外交上欺騙美國……直至最終偷襲成功的每一步有條不紊地呈現給觀眾,並在此過程中不斷通過美國軍方的麻痹大意、姑息養奸加以對比,充分警示了和平年代的人們,防範於未然的必要性,比數年前的那部弱智特效大片《珍珠港》要經典百倍。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眾星雲集的商業大片,七十年代的銀幕硬漢、當紅男星們幾乎在本片中大聚首:查爾頓-赫斯登、亨利-方達、格倫-福特、羅伯特-梅徹姆、克里夫-羅布森、詹姆斯-科伯恩、湯姆-塞萊克、三船敏郎……講述的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海戰。擁有如此奢侈的票房號召力,在全球范圍內的熱映可謂意料之中。雖然電影本身品質平平,僅僅是眾多好萊塢商業戰爭類型片里中規中矩的一分子,但現在看來仍頗具感染力的海戰場面,在沒有光魔(《星戰》系列的特效公司)、維塔(《指環》系列的特效公司)的年代裡,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辛德勒名單》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巨匠斯坦利·庫布里克(《辛德勒名單》的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良師益友,代表作《漫遊太空2001》、《大開眼戒》,《人工智慧》系斯皮爾伯格為紀念他的創意而拍)曾譏諷本片徹頭徹尾地虛偽。盡管如此,小金人依然毫不猶豫地擁抱了《辛德勒的名單》,並最終圓了此前7次空手而歸的斯皮爾伯格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夢。雖然好萊塢商業氣息的存在令本片在藝術層面上不夠純粹,但作為一名猶太人,導演斯大叔致敬、祭奠的真摯情懷仍感人至深。特別是當銀幕上出現那雙小紅鞋的時候,在另一位猶太裔藝術家伊薩克-帕爾曼大師用小提琴表述的柔腸百轉的無盡哀思里,觀眾無不聲淚俱下。

《拯救大兵瑞恩》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斯皮爾伯格聯手湯姆·漢克斯「申奧」的作品,雖然在最佳影片單元匪夷所思地敗給了《莎翁情史》(奧斯卡評委涉嫌舞弊的焦點事件,米拉麥克斯不擇手段的宣傳攻勢的巔峰),但老斯在最佳導演獎項成功地梅開二度。本片站在了前輩作品《漫長的一天》的肩膀上,在承認了《漫》是好萊塢傳統手法描述「諾曼底登陸」的頂點的同時,巧妙地進行借鑒,在霸王行動的背景下,以拯救瑞恩這一令人不解的軍方指令,探討生命的價值,從而以小見大、感人心脾,尤其是開篇的登陸場面,堪稱20世紀末戰爭電影的點睛之筆。

二戰電影大全:
愛在戰火:當愛情遭遇殘酷戰爭
中國戰場:穿越歷史再現台兒庄血戰
血腥殺戮:殘酷歲月造就《辛德勒名單》
傳奇將領:銀幕英雄演活悲劇巴頓
海底出擊:U571掀起深海連環獵殺戰
空中對壘:古董戰機助陣《珍珠港》
地面激戰:大兵瑞恩還原戰爭殘酷
諜影重重:梅艷芳演繹川島芳子

《莫斯科保衛戰》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戰爭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詞也來自該片——蘇軍連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領28名戰士同幾十輛德軍坦克進行了4小時的艱苦戰斗,在犧牲前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

《卡薩布蘭卡》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在無數影史最偉大的愛情電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亂世佳人》或《羅馬假日》汗顏不已,作為二戰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樣毋庸置疑,第1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設在二戰時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鎮卡薩布蘭卡,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導向,採用傳統的正敘手法,通過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別離的回憶,及男主角對女主角訴說愁腸苦衷,講述了一段動人、美麗、崇高、宛如童話的愛情故事。無論劇本的改編、導演的掌控、演員的表現均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與《攻克柏林》、《莫斯科保衛戰》並稱蘇聯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蘇聯電影史詩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蘇德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軍重兵集團,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實施的一系列戰略性攻防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蘇聯政府的協助下,以幾近完美的水準將歐洲戰場的偉大轉折點真實地還原,為20世紀蘇聯戰爭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細細的紅線》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也是絕無僅有的單純白描太平洋戰場殘酷的瓜達爾康爾島戰役的作品。以調度大場面的控制力見長的導演特蘭斯·馬利克,牽手好萊塢叛逆分子西恩-潘,通過夢魘般恐怖血腥殺戮,探討了「生」與「死」、「理性」與「瘋狂」等戰爭狀態下是非莫辨的艱深問題。導演反復利用俏麗的南太平洋風光來反襯戰爭的慘絕人寰,逃兵發人深省的內心獨白、日軍幽靈一般的突如其來……令戰爭的驚悚、無常登峰造極。

《逃離索比堡》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如果說《辛德勒名單》是好萊塢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悲慟展示,《逃離索比堡》則可謂歐洲電影界對黑暗往事的恐怖回憶。最撕心裂肺的鏡頭既不是牧師請求替暈倒的青年受死、也不是俄國軍官與猶太姑娘絕愛的生離死別——閑適的田野、旖旎的陽光、清澈的長空,塵世以最純潔的軀體陪襯焚屍爐的煙囪里升起的裊裊罪惡,天清氣朗,萬籟俱寂,甚至無情得不曾流過一滴淚水。

《桂河大橋》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1957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第30屆),二戰電影中非常獨特的一部作品。故事發生在被世人關注甚少的亞洲滇緬泰戰場,以被俘的英美士兵為主角,講述了在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的殘暴管制之下,囚徒的悲慘生活——他們在不知情的狀態下成為侵略者以戰養戰的工具,擔負修築的桂河大橋,實際上是日軍補給線的運輸要沖。在自身嘔心瀝血創造的桂河大橋,與配合游擊隊毀壞敵方交通線的炸毀任務面前,男主角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英國病人》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第69屆奧斯卡獎(1996年)最佳影片,堪稱描述二戰史事的各類影片中,最婉約的一部。大導演安東尼-明格拉以如詩如畫的鏡頭,講述了一段令人悵惘的愛情悲劇。無論開篇飛機俯瞰的沙丘綿延如縷,抑或破敗的療養院內孤獨的痴男怨女……雋永的畫面、樸素的敘事賦予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別樣的嶄新的靈魂。而雷夫-范恩斯、克里斯汀-托馬斯-斯科特、朱麗葉特-比諾什、威廉-達福四位主角令人心悸的完美表演更將纏綿悱惻的情緒詮釋得淋漓盡致。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陪伴幾代人成長的經典影片,藝術性與商業性在本作中得以完美結合。在納粹佔領區組織反抗運動,同時又要清除革命隊伍內部潛伏的卧底,既不乏《平原游擊隊》的大智大勇,又充斥《無間道》的暗藏機鋒。反映了東南歐解放前夕,偉大的南斯拉夫人民在敵人後方開辟自由的斗爭歷程。

《美麗人生》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如果說還有哪部關於二戰的喜劇片,能與《虎口脫險》相提並論,那麼《美麗人生》定是無二之選。本片僅僅是德軍迫害猶太人的無數慘劇中的滄海一粟,但黑色幽默的表現手法卻更顯悲情,直指人心。主人公一邊繼續哄著孩子開心、一邊從容地被納粹士兵押赴行刑,隨著孩子視野之外傳來一聲冷酷的槍擊,在觀眾凄絕而模糊的視線中,最偉大的父愛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升華——這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難怪小金人將最佳外語片和最佳男主角打包送給了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本片的締造者——義大利喜劇之王羅伯特·貝尼尼。

《風語者》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吳宇森執導的另類戰爭史詩,將英雄惜英雄的武俠元素(這種男性之間的友誼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借鑒了金大俠的《倚天屠龍記》)融於其中,堪稱「二戰版」《翻譯風波》。本片投資過億,而票房幾乎血本無歸,不僅使吳導拍《華工血淚史》的願望落空,也直接導致了派拉蒙的高層改組,更是日漸衰微的米高梅決策失敗的重要標志之一(上月終於被索尼兼並)。對電影界的影響,遠比其對二戰的紀念意義大得多。

《U-571》
寫實程度★
紀念意義★★★
經典指數★★

00年的商業巨制,對潛艇戰進行了詳實的敘述。在幽閉狹小的船艙空間內,盡可能多地挖掘了情節。既有潛艇戰的水下對抗,又有破譯密碼的高科技鬥智,而獵殺U-571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出驚心動魄的深海捉迷藏。

⑦ 看過電影《反抗軍》嗎

《反抗軍》是由愛德華·茲威克執導,丹尼爾·克雷格、列維·施瑞博爾和傑米·貝爾等聯袂主演的戰爭片。影片於2008年12月31日在美國正式上映[1]。

電影是根據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樁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猶太人帶著兩個弟弟從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逃往白俄羅斯荒無人煙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蘇聯反抗軍對抗納粹出生入死,並最終成長為一個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長的故事。

⑧ 卡薩布蘭卡這個電影的梗概

《 卡薩布蘭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LeOC0fVkzqy6vOYI4DYOA

提取碼:myad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力克是前美國駐巴黎情報員。在巴黎和伊爾莎相遇,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並計劃結婚。但由於德軍攻入巴黎,他們只好改變計劃,決定乘火車到馬賽再結婚。然而就在登車前,力克收到伊爾莎的字條,說她無法跟隨力克而去。力克只好輾轉來到卡薩布蘭卡,並在那裡經營了一家咖啡店。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咖啡店裡遇到了和丈夫逃離到卡薩布蘭卡的伊爾莎。他們希望能在這里得到出境證後逃離到美洲新大陸去。開始,力克無法原諒伊爾莎當初違背誓言的行為,拒絕幫助他們得到出境證。聽到這個消息,伊爾莎決定單獨找力克談一次……然後伊爾莎告訴力克為什麼會不辭而別。事實上,在遇見力克前,她已經嫁給了法國地下軍領袖拉茲洛。但婚後不久,拉茲洛就被蓋世太保抓走了。很快有消息說拉茲洛在逃離集中營的時候被槍殺了。當伊爾莎遇到力克時,發現他才是自己的所愛。但當他們計劃離開巴黎時,有個朋友告訴他拉茲洛還活著而且病得很嚴重,非常需要她。所以她沒有別的選擇,只好和力克不辭而別。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敢告訴任何人自己嫁給了拉茲洛,一個重要的法國反抗軍領袖。如果蓋世太保知道她是拉茲洛的妻子,那對她自己和力克來說都是相當危險的。知道了這些後,力克原諒了伊爾莎。看到拉茲洛也是深深愛著伊爾莎,也為了他們更重要的事業,力克決定犧牲自己的愛情。他冒險幫助拉茲洛夫婦搞到出境證。在飛機場,力克目送自己心愛的人和她的丈夫離開卡薩布蘭卡……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反抗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