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美國二戰海灘登錄電影

美國二戰海灘登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6 23:24:18

㈠ 求一部電影名字!關於2戰諾曼底登陸的!

因為片子太老了,所以看上去像黑白的,
既然回答正確,請採納給分吧,謝謝。

片 名: The Longest Day

譯 名: 最長的一天 | 碧血長天

導 演: ( Darryl F. Zanuck ) ( Bernhard Wicki ) ( Andrew Marton )

主 演: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 Paul Anka) (阿勒蒂 Arletty) (讓-路易斯·巴倫特 Jean-Louis Barrault) (理查德·貝依瑪 Richard Beymer) ( Hans Christian Blech)

上 映: 1962年10月04日

劇情介紹:

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此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演員陣容亦屬空前,浪行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

影片描繪的是登陸諾曼底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件,所謂最長的一天是該片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讓整個事件在觀眾眼前重現。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是決策的將軍還是登陸的士兵都寫得栩栩如生:英軍戰機低空飛過攻擊;美國特種部隊遭德軍射擊;一群法國修女冒著槍林彈雨搶救聯軍傷兵……備戰實況規模之偉大,叫人印象深刻;過程中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及各項導致這場歷史上其中一場最浩大戰爭的大小事件,影響深遠。

幕後製作: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英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並由這些國家的影人負責拍攝有關部分。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花絮:
·在片中扮演約翰·霍華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確實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當時他是英軍第6空降師第5傘兵旅第7營的上尉,他的部隊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的增援行動,而且幸運的是,托德沒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飛機,而是上了另一架飛機,結果原來的那架飛機被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作為第2突擊營的士兵,22歲時的Joseph Lowe曾經參加諾曼底登陸,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後,為了拍攝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懸崖。

·影片導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訪談中對有些演員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頗有微辭,並把約翰·韋恩於1960年製作的《邊城英烈傳》列舉為失敗典型。韋恩在與Zanuck接觸之前看到了訪談,後來拒絕出演本片,除非片酬達到25萬美元,當時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終,韋恩的條件得到了滿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爾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從沒作過演員,他與艾森豪威爾的相似之處讓他得到了這個角色。

·肖恩·康納利於1962年開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現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爾根斯·庫爾特(Curd Jürgens)都成為他日後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對頭。

·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考慮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願意,但化妝師無法讓他「返老還童」。

·扮演約翰·斯蒂爾的雷德·巴頓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館中邂逅了本片導演,於是被導演選中。

·由於與本片同時拍攝的《埃及艷後》耗資超出預算,導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規劃預算,在耗盡本片的計劃投入後,他開始自己掏錢繼續拍攝。當時福克斯公司幾乎決定放棄拍攝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飛往紐約力挽狂瀾,經過一番激情洋溢的辯駁後,他終於保全了本片的拍攝計劃,失控的《埃及艷後》也逐漸風平浪靜。

·據隨行士兵稱,真正的德國炮兵少校布魯斯卡在盟軍登陸時並不在掩體里的指揮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羅·安卡演唱的主題歌後來成為加拿大空降部隊的軍歌。

·片中扮演風笛手的演員來自於倫敦蘇格蘭風笛樂隊,當年的人物原型比爾·米林最近將見證壯舉的風笛捐贈給愛丁堡的國家戰爭紀念館。

·在清理奧克角附近的海灘時,劇組挖出一輛隱藏在沙灘之下參加當年諾曼底登陸的坦克,經過清洗和維修之後,這輛坦克後來出現在片中的英國坦克部隊中。

·在拍攝登陸畫面時,導演Darryl F. Zanuck面臨著棘手的難題,他苦於無法找到當時德軍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和英軍的「噴火」式戰機,幾經尋找,他終於發現西班牙空軍有兩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時空軍的兩架「噴火」甚至還在服役,於是將這4架戰機租借下來。

·據估計,美國、英國和法國為協助本片拍攝共動用了23000名軍人,當時法國雖然正在致力於阿爾及利亞戰爭,但還是派出了1000名突擊隊員。

·片中的「噴火」式戰機在拍攝前都被更換了新發動機。

·因為劇組尋找不到當年型號的滑翔機,於是復制了幾架。

·片中的艦隊拍攝自美軍第六艦隊,取景於其中的22艘艦船,同時還要避開航母,因為諾曼底登陸時沒有航母參與。

·影片在科西嘉島開拍前,一個聲稱擁有海灘的男子找到導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費,否則不會協助拍攝,海灘上會出現60年代的新式汽車,導演同意支付。後來,劇組人員發現這是一場騙局,科西嘉根本沒有私人海灘,導演經過長達8年的訴訟終於贏得了賠償。

·在離科西嘉海灘2英里的地方聚居著裸體主義者,劇組不得不張貼警示,以防他們出現在海灘打擾拍攝。

·在拍攝聖母教堂區域的空降鏡頭時,當地交通被封鎖,商店關門,並且停止電力供應,因為怕危及不習慣夜晚空降在居民區的傘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還是帶來了不小麻煩,只有一兩個傘兵試圖在廣場著陸,受了些輕傷,有個傘兵竟然摔斷了雙腿。最終,實拍計劃被放棄,改從高層起重機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湯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戰老兵。

·本片中從未出現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標記。

·本片的拍攝投入為1000萬美元,成為《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最昂貴的黑白片。

·在拍攝登陸場景時,那些美國士兵因為水涼而不願跳下登陸艇,演員羅伯特·米徹姆對他們的猶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於《埃及艷後》的拍攝進度一再延誤,無所事事的羅迪·麥克道爾(Roddy McDowall)向本片導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長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終他扮演了一名美軍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稱,克里斯托弗·李和傑弗里·貝爾頓(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認,後者在最終版本中無處可尋。

·第一部美國拍攝的使用不同語言對白的二戰電影,其中包括德語、法語和英語。

·萊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詞。

·片中共使用了4架「噴火」式戰機,都由前皇家空軍第340飛行中隊的法國飛行員皮埃爾調校,這幾架飛機不但現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還被克里夫·羅伯遜(Cliff Robertson)買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當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長得不像軍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戰機並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風」。

㈡ 有沒有什麼高品質的二戰電影推薦

推薦一部昆汀·塔倫提諾導演的2009年的作品《無恥混蛋》,是一部黑色幽默片,影片里充滿了導演的鮮明風格,可看性很強。

故事說的是在二戰接近尾聲時,盟軍正在作諾曼底登陸前的准備工作。與此同時,後方派遣了一支小分隊深入到敵方佔領區的法國執行暗殺德軍的任務,目的是騷擾和製造恐怖,動搖敵軍軍心。小分隊的成員都是猶太人,對德國人的深仇大恨那是勢不兩立。領頭的是個有印第安血統的愣頭青,對陞官發財沒興趣,只對殺人感興趣,而且最愛用殘酷的方式殺人!戰爭來了,他的這項愛好居然合法了,還帶了一幫訓練有素的小兄弟。

小分隊來到法國後,殘殺德國兵無數,恐怖氣氛蔓延到整個德軍,震驚了希特勒,但是無奈對手來無影去無蹤,也只能幹著急。小分隊不滿足於殺些小兵小丁,他們得知希特勒要來法國參加活動,於是一次將改變 歷史 的暗殺行動出爐了。與此同時,德軍最狡猾的搜捕專家也掌握了小分隊的行蹤,悄悄來到了巴黎靜候小分隊的到來。。。

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我捨不得劇透,因為情節和結果實在太出乎人的意料了;而且他的電影充滿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是男人們鍾愛的風格;功力深厚的演員們飆戲也是他影片的特色,不讓觀眾失望這點恐怕他確實做到了!

好的二戰題材電影跟多,例如《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珍珠港》、《兵臨城下》等等。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稍顯冷門的二戰電影,沒有戰爭的大場面,沒有炮聲隆隆,血肉橫飛,卻給了我最大的觸動。他就是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家》。

簡單給大家講一下影片的內容,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位波蘭的猶太鋼琴家,在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之後的躲藏逃亡生涯。在這期間,他受盡了肉體上的飢餓、精神上的恐懼。更悲慘的是,他目睹了很多猶太人被納粹屠殺的場景。直到最後,一位德國軍官因為欣賞他的音樂才華,拚死救護,讓鋼琴家最終堅持到了俄軍解放波蘭的時刻。

本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導演一直冷靜克制的描繪了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後地獄般的景象。主人公從最初家園被摧毀時的憤怒,到後面的冷靜平和;從最初的惶恐到後面的無奈,最終納粹被趕走,他又在一片廢墟中坐到了鋼琴前。整個電影里,他沒有反抗,甚至沒有救助過一個傷員,只是狼狽的東躲西藏,在一次次的貴人相助後活了下來。這與其他的充滿英雄主義,充滿反抗納粹熱血的二戰電影截然不同。導演似乎在告訴觀眾,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戰爭中沒有正義,只有微不足道的生存。

猶太裔的導演波蘭斯基有資格這樣做。因為在他童年時,他的父母均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母親不幸慘死。他流落街頭,電影中的很多場景都再現了他童年時的所見所聞。例如猶太女性死亡時扭曲的身體,猶太人藏身之處的黑色窗戶等等。片中鋼琴家的生存之道「走路,不要跑」,正是波蘭斯基的父親告誡他的。

在這里,我不想詳細講述影片中的情節,不想配大量截圖,因為我不想劇透,我誠懇的推薦大家看看這部電影。只有有著親身經歷的導演才能拍的出這樣的戰爭片。戰爭中的正義與邪惡,最終都會落腳到渺小的個體。而戰爭,會使人性的光輝與丑惡無限的放大,人的本能在宣洩,無論善惡。冷靜克制的鏡頭,就像身處戰爭中的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目光,最終也會變得麻木。

電影中的鋼琴家,在片中的演奏寥寥無幾,但每次演奏,都在深沉的控訴著戰爭本身。這似乎也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身處戰爭時唯一的反抗。而最後捨命救助他的德國軍官,則讓我們看到了無關政治,無關黨派,無關正義與邪惡的人性光輝。這也許是戰爭中唯一讓我們欣慰的,人還能被稱之為人的理由。

本片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獲得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我是影視創作者光影照盡現實。您喜歡我的回答嗎?請點關注支持一下吧,謝謝!!

高品質的二戰電影還是不少的,阿鑫主要推薦下血戰鋼鋸嶺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電影,男主戴斯蒙德·道斯因為家庭原因,不願意說拿槍上戰場,在自己的信仰和信念堅持下,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

我們可以把整部影片分為三個點來概述:

一.愛情:

這是一貫是美國二戰影片,開始都是講述男主的家庭,愛情。

二:訓練:

這里由於男主不願意拿槍,被戰友們各種譏諷,嘲笑,排擠

三.戰爭

這是本影片的重頭戲,這里是阿鑫看過最長,最血腥,最真實的戰爭場面,男主堅守自己的信仰,冒著槍林彈雨,一個人來回跑,目的就是想多救下一個人,最終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跡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最後也得到了戰友的尊重。

高質量的二戰還有,例如:

影片由布拉德·皮特主演,講述了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准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很經典的一部二戰大片,一開始的海灘登錄,就長達20多分鍾,就像還原了當時的戰爭場面。

兄弟四個人,戰死三人,剩下一個不知音訊。霸氣上司派出了8人小隊搜尋並安全帶回的故事。

長達3個多小時的影片,記得當時阿鑫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居然看睡著了,但是接著飛機開始轟炸,把我吵醒,才仔細的看了這部電影,值得推薦,很精彩。

影片主要是要講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兩位男主雖然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風語者》二戰初期太平洋戰場,日軍總能破解美軍的電碼,弄的美軍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徵召了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因為他們的語言只有他們自己能聽懂,他們被稱作為「風語者」。當然他們也有可能被日軍抓住,電碼還是能被破解。所以每個印第安人都配備一個「保鏢」,一方面是保護他們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密碼泄露必要時殺了他們。

雖然這是美日之間的戰爭,但美國大兵之間存在著種族歧視。印第安人一直被嘲笑,但他們為了自己的祖國忍受著一切。最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歧視他們的人,而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保鏢」,被自己的「風語者」折服。為了他犧牲了自己,最終完成了任務,在太平洋戰場上慢慢挽回戰局。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德國,辛德勒是名納粹商人,商人重利,閃擊波蘭後辛德勒僱傭了很多猶太人。因為猶太勞工便宜,最後他的工廠里全是猶太人。工廠里的這些人也因為在他的廠里上班,得到暫時的安全,免遭屠殺。但這只是暫時的,辛德勒雖然是納粹黨員,但他越來越看不慣納粹對猶太人的做法。

於是他決定開始保護自己的勞工,幫他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不惜重金賄賂官員,爭取盡可能的讓他們倖存下來。當蘇聯共軍開進辛德勒的工廠,宣布解放的時候,辛德勒因納粹身份被捕。之後1000多名猶太人聯名上書,證明他跟其他的納粹不一樣,最後送給他印有「救人一命就等於拯救全人類」的金戒指,永遠銘記二戰期間他的義舉。

二戰題材經典的戰爭電影很多,而切大都非常感人。像《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狂怒》、《兵臨城下》等,都非常生動的再現了當時那慘烈的年代。相比較他們我們是幸福的,戰爭能毀滅一切,更能摧毀一個人的意志。還是感恩現在的和平吧!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風語者》是吳宇森執導,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二戰電影。這部電影看過好幾次,但都是十幾年前,最近溫故了一下,依然經典。電影的劇情是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塞班島美國與日本的奪島之戰。

二戰初期美國一直保持中立,經濟一度發展,而且大部分都是戰爭財。美國向法西斯日本帝國輸出武器裝備,不是行凶也是幫凶。這也是因果報應,良心發現後美國拒絕向日本輸出,日本便向美國宣戰,美國迫不得已扯入二戰。

《風語者》便講述了二戰期間,美日太平洋的殘酷戰爭。這段時間的戰場不但拼的是武力,還有就是密碼戰。隨著時間的轉移,密碼的長期使用和暴露,使得機密不在機密。

美軍便啟用了很少人知道的印第安語種,為防止再次泄露,每位密碼員都配備一個海軍陸戰隊保護,不但保護密碼泄露,還要在即將泄露的時候殺掉密碼員。這個任務很考驗人,不但要殺敵人,還要在必要的時候殺掉自己人。

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海軍陸戰隊員保護著一位密碼員,大部分密碼員都是因為愛國精神第一次參加戰爭,毫無戰爭經驗。殘酷的戰爭洗禮著他們,也改變著他們,短短的時間經歷著質的變化,這也是戰爭的殘酷和悲哀。

這些密碼員不但經歷著戰爭的洗禮,還要接受戰友的種族歧視。但是他們忍下來了,接受了也改變了。記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尼古拉斯凱奇為了密碼不被泄露殺掉了自己密碼員的朋友,被自己密碼員的一頓胖揍。

從此他的密碼員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然而戰爭的結局不管輸贏都是輸家,都付出了慘烈的犧牲。這就是戰爭的可怕,戰爭能殺人,更能徹底的改變一個人,所有參戰的人都是輸家。

1.拯救大兵

2.最長的一天

3.虎虎虎

3.辛德勒名單

4.中途島戰役

5.血染雪山堡

6.老槍

7.橋

8.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9.U571

10.不列巔之戰

11.虎口脫險

12.大偷襲

國產片只推薦一部 血戰台兒庄

近些年:《拯救大兵雷恩》《辛德勒的名單》《兵臨城下》《珍珠港》《U-571》《鋼琴家》《血戰鋼鋸嶺》《反抗軍》《風語者》《佩拉斯卡》《戰火劫難》《硫磺島家書》《狂怒》《男人的大和》早些年:《虎口脫險》《倫敦上空的鷹》《遙遠的橋》《最長一日》《虎虎虎》《血染雪山堡》《橋》《坦克大決戰》《納瓦隆突擊隊》《納粹十六死士》《王中王》《南方鐵路之戰》《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老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關於二戰的老電影有很多,其中不乏經典之作。

如《辛德勒名單》、《桂河大橋》、《拯救大兵瑞恩》、《虎口脫險》、《兵臨城下》等等。

歐美人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他們對於二次世界大戰的理解與反思。而我今天要評的這部影片,則完全又是從一個新角度出發,來講述那段眾所周知 歷史 里的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這部電影便是《與墨索里尼喝茶》(Tea with Mussolini)。

本片由佛朗哥·澤菲雷里執導。由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奧斯卡影後瑪吉·史密斯,奧斯卡影後雪兒,以及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獲得者朱迪·丹奇主演。最早於1999年3月22號在義大利上映。

影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居住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群女人,是如何度過那段艱難的歲月的。

義大利作為二戰法西斯聯盟「軸心國」,是戰爭的策源地之一。而義大利同時也是藝術的國度,他們的雕刻、歌劇、建築、繪畫舉世聞名。

而佛羅倫薩作為義大利的主要城市之一,被看做是歐洲的藝術中心。是《神曲》作者但丁的故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以及拉斐爾也曾在這里留下印記。

在影片里也可以隨時看到古老深邃的街道,人們飲茶、繪畫、閑談。一切都充滿了藝術的氣息,人們的生活恬靜美好。

然而,戰爭來了。

這部二戰題材的電影與其他同題材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沒有從政治或是戰爭場面的角度來描繪。而是通過一群生活在佛羅倫薩的,所謂義大利「敵國人」的英國女人的視角來講述。這就使的本影片別具一格,也是種新的思路。

雖然沒有多少正面的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但是影片通過對這些生活在佛羅倫薩的英國女人們在戰爭發展過程中境遇變化的展現,也同樣達到了打動觀影者的目的。

瑪吉·史密斯扮演的是一位英國駐義大利大使館大使的遺孀,一個高傲自尊卻又有些不近人情的人。以她為首,在弗洛倫薩形成了一個被人稱作「天蠍」的團體,一群由於各種原因滯留在佛羅倫薩的英國婦人們。實際上就是寡婦的她,卻一直對人強調她高貴的地位,並聲稱自己在這個國家擁有特權,即使是在戰爭期間。

通過自己的 社會 身份在和墨索里尼有過一次茶會之後,她更相信自己會得到墨索里尼的特別照顧。而事實上並沒有,反而是她一直厭惡的——由雪兒所扮演的美國貴婦卻幫了她不少忙。把她們從臟亂的收容所接到了豪華的酒店居住,並且沒有對大使夫人說明,而她們也一直以為這是墨索里尼安排的。

影片最後,大使夫人去勸說被一個自稱是律師的義大利人騙光了所有財產和收藏的藝術品的雪兒離開。通過深入的交談,她們才明白自己都分別被兩個義大利男人欺騙了。

看到這里,我也深深為她們的遭遇感到同情。試想一下,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又是在戰爭期間,兩個對生活抱有美好希望的單身女人,卻分別被她們寄予厚望的兩個男人拋在了孤苦無依的亂城中。

人性的惡,在這里被揭露無遺。類似的事,自古以來何曾斷絕過?這不由得使我擔憂: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我們靠什麼生存下去?當自己無能為力,別人卻趁火打劫的時候?

靠法律?法律很多時候都屈從於強權。靠道德?道德更只是無恥者的玩具。

我想只能靠人性,人性雖然有善有惡,但無疑善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善的力量雖然有時候顯得渺小無力,但它總是能在最後的時刻獲得勝利。就拿二戰來說,這就是一次人性之戰——惡與善之戰。雖然勝的有些驚險,但畢竟是勝利了。

@陸格淡的私人影院

鐵十字勛章,前蘇聯解放,莫斯科保衛戰,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戰線三部曲,坦克大決戰,納瓦隆大炮,大逃亡,

老的 橋 瓦爾特保衛撒拉熱窩 桂河大橋 解放 莫斯科保衛戰 虎虎虎 大獨裁者

新點的 拯救大兵瑞恩 辛德勒的名單 兵臨城下 狂怒 獵殺U571 喋血孤城 男人們的大和

屬於二戰背景的偏文藝片 鐵皮鼓 美麗人生 鋼琴家

不談政治,這些我喜歡些。

㈢ 場景和道具力圖還原美軍搶灘登陸的現場,二戰電影《最長的一天》值得一看嗎

《最長的一天》上映於1962年9月,可以說是非常老的一部電影,也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裡面群星薈萃,大腕雲集,影片是描述登陸諾曼底第一天發生的事情。電影時長178分鍾,每個畫面都是令人難以忘記的經典,可以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場戰役作為二戰最關鍵的一戰,最終我們希望的一方獲得了勝利。這部片子非常令人回味,細節入勝,影片給人感覺是非常自然的描繪了這場戰役。唯有堅持信念,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願世界不要再有戰爭,願世界永遠和平。

㈣ 諾曼底登陸的電影有哪些

1,《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2,《登陸之日》

《登陸之日》是一部韓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7月10日開始上映。該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身著德軍軍服的兩名東亞人金俊植以及長谷川達夫的故事。

3,《六月六日登陸日》

《六月六日登陸日》D-Day the Sixth of June是由亨利·科斯特執導,羅伯特·泰勒,理查德·托德等聯袂出演的戰爭電影。

4,《最長的一天》

《最長一天》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肯·安納金,安德魯·馬頓,伯哈特·維奇,達里爾·F·扎努克聯合執導,理查德·伯頓,肖恩·康納利,亨利·方達領銜主演。該片於1962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

5,《開拓者》

《開拓者》講述了美國82空降師一個新兵的真實故事,其特殊的使命是在進攻諾曼底30分鍾前,戰略定位和標記投放區,並設立了絕密的導航設備,以指導在D日的主要突擊空降。

㈤ 有關諾曼底登陸的電影(或一些二戰時期有名的戰役)

1,《血戰西盤島》

《血戰西盤島》是由帕維爾·喬克赫威執導的戰爭片,米喬·贊布羅斯基、Robert Zoledziewski、揚·恩格萊特、彼得·亞雷亞當奇克、波利斯·席克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13年2月15日在波蘭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二戰初期波蘭抗擊納粹德國的象徵性戰役,不到200名波蘭士兵,阻擊了將近2000德軍整整七天的故事。

2,《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菲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傑克·勞登、哈里·斯泰爾斯、阿紐林·巴納德、詹姆斯·達西等領銜主演。

該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3,《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是由喬·賴特執導,加里·奧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等主演的傳記歷史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二戰時面臨來自內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溫斯頓·丘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

4,《登陸之日》

《登陸之日》(My Way)是一部韓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7月10日開始上映。

該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身著德軍軍服的兩名東亞人金俊植以及長谷川達夫的故事。

5,《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㈥ 求一部關於二戰諾曼底登陸的電影

蘇菲瑪索的《暗處的女人》
《暗處的女人》,又譯《超女特工》,《幕後女英雄》,我覺得至少得加個副標題或者註解:1944,保衛諾曼底登陸計劃,暗殺蓋世太保海因德克。
對於歷史不是很精通,但是諾曼底登陸真的很神奇,怎麼成功的?怎麼做到的?為什麼德軍粗心大意到像全體吃迷葯?這背後的故事,誰來講一講?
諾曼底登陸計劃代號「鳳凰」,在這部電影里為保護它只活下來一個人,德軍也不是沒人知道,海因德克就因為洞悉內情而被不惜一切代價暗殺。為了全世界的人,他必須死。
路易絲在一次戰役中失去丈夫,加入丘吉爾特別小組的第一個任務是救出德軍醫院中的英國地質學家。任務完成。第二個任務是刺殺海因德克。任務完成。戰爭結束後獲得功勛章。可是她失去了弟弟、腹中的小孩、並肩作戰的戰友。她很漂亮,因為戰爭她冷若冰霜。表面看她彷彿沒有什麼感情,可是戰友的死她失聲痛哭,她點著頭原諒出賣她的卡萊,她知道蘇西連個蒼蠅都殺不了更別說殺舊情人海因德克。從她的冷漠中我看出她善解人意,她重感情。
她沒想到自己肚子里竟然會有遺腹子,她殘存著希望卻又不抱希望。蘇西把自己和海因德克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路易絲說「現實永遠更殘酷」,她是指自己的孩子:它胎死腹中。她被捕了,那些人一拳一拳打她的肚子。你不是女人你就不會知道肚子會有多疼。何況肚子里還有寶寶。她後來一直都沒有孩子。影片結尾她一個人在教堂點上蠟燭再一個人離去,暗色的背景,讓我感到,雖然勝利了開始了新生活,她的心中卻始終會有一份孤獨,為她的孩子,為她的戰友。
蘇西沒有做過什麼,讓她加入就是為了用她做餌。她逃婚,逃了海因德克的婚。男人們在戰場上打仗,另外的事就派女人去,戰爭年代,顧不得感情和內心的恐懼和痛苦。
本來對海因德克的痴情抱著一絲希望。他殺人,他虐待戰俘,他嚴刑拷打,因為所有的太保都一樣做,不希奇。這是戰爭,這是希特勒的教育,但是,只要他心中還有愛情,他就不是純粹的機器、魔鬼。但他殺了她!他在得知她是特工之後,僅僅懷念了片刻,就乾脆利索地「砰!」「砰!」,兩槍,抬出去。
這是戰爭,這是事實,這不是連續劇,這不是言情小說,看慣連續劇和言情的人們醒醒看歷史吧!看看歷史,再看看我們面前的世界,它是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㈦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的搶灘登陸真的符合軍事學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真實的。

這是大話題,簡單說一說。

在美軍5個主要登陸點中,《拯救大兵瑞恩》登陸的奧馬哈是難度最大的。

這里附近都是90度的峭壁,僅僅在其中一段有沙灘存在。

然而,沙灘距離高達30多米峭壁並不遠。

在美軍登陸之前,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德軍,已經在這里修建了堅固的工事。

除了大量的鐵絲網、水雷、地雷和反坦克拒馬以外,海岸上有16個堅固的大型碉堡,配有射界極好的機槍和反坦克炮。

在峭壁上還設有暗堡,配有機槍、迫擊炮,甚至還有88毫米火炮,具有很強的火力。

在稍後的懸崖上,有6門155毫米海岸炮,用於對付海軍軍艦。

6月6日凌晨,美軍20艘軍艦,開始對奧馬哈灘頭進行了長達40分鍾的炮擊。

因知道德軍裝備155毫米海岸炮,軍艦距離很遠,炮擊精度極差,最大的貢獻是摧毀了一些鐵絲網,引爆了一些地雷。

在美軍登陸之前,空軍高達480架B-26轟炸機飛來轟炸。

然而,由於奧馬哈灘頭果斷,轟炸機防止誤傷,被迫延遲投彈。

結果大量炸彈全部落在峭壁之後,只炸毀了一些二線的工事和火炮,一線德軍防禦工事基本完好。

於是,美軍就等於一頭鑽進了德軍的火網中。

本來由32輛水陸坦克先登陸,然後配合步兵用火炮摧毀德軍工事,減少傷亡。

然而,6日當天風浪很大,西翼的27輛水陸坦克下海就沉沒,只有5輛蹣跚登陸,迅速被德軍的反坦克炮擊毀了2輛。

於是,在沒有坦克支援下,步兵只能用人肉去和機槍子彈硬拼了。

美軍士兵跳下登陸船以後,立即陷入德軍的火網中。

他們需要在1米多深的海水中,艱難行走100多米,離開大海;然後,他們還要通過接近300米的海灘,才能趕到鵝卵石修建的堤岸。

然而,整個灘頭每一寸土地,都在德軍機槍、迫擊炮和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蓋下。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德軍的MG42機槍。

德軍的機槍手採用三點射和掃射配合,將美軍士兵如同收割的麥田一樣,一片片掃倒。

雖然美軍軍官在登陸前,一再強調要分散前進。

然而,缺乏經驗的美軍士兵在巨大恐懼下,本能的會聚攏起來,成為德軍的活靶子。

在整整2個小時內,美軍幾乎沒有人能夠沖上堤岸,全部被射死或者炸死在海水或者海灘上。

當時德軍MG42機槍瘋狂掃射,有的機槍連續3根備用槍管都變得通紅。

美軍已經有數千人傷亡在灘頭,到處都是屍體和垂死掙扎的傷員,到處都是驚叫和呻吟,比地域還恐怖。

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在登陸美軍被單方面屠殺的關鍵時候,美國海軍表現了大無畏精神。

海軍軍艦發現灘頭戰友死傷狼藉,寸步難行,決定冒險相救。

17艘吃水較淺的驅逐艦,冒著被155毫米海岸炮炮擊的危險,沖到距離灘頭僅僅700多米處,開始支援炮擊。

在這個距離,德軍155毫米炮只需要一二炮就可以重創美軍驅逐艦。

但此時,美國海軍已經顧不上了考慮這些,先沖上去再說。

在驅逐艦火炮的准確炮擊下,德軍海灘的工事一個個被摧毀。

此時,英軍戰斗機也飛來,但因敵我距離太近,它們不敢投彈射擊,只是指引軍艦火炮。

最終,到了中午,灘頭的德軍工事全部被摧毀,只剩下峭壁上的暗堡還在頑抗。

已經有一個連的美軍,爬上峭壁。它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德軍155毫米炮竟然是木頭模型。

幸虧是模型,不然這17艘驅逐艦早就被摧毀了。

雙方激戰到黃昏,美軍才勉強消滅峭壁的德軍,部分德軍舉白旗投降。

美軍由此大體佔領奧馬哈海灘。

一天激戰,美軍僅僅戰死的就有2000多人,傷亡總數高達5000多人。

在這么小的灘頭,付出這么巨大的傷亡,在美軍 歷史 上是沒有過的。

相反,面對美軍2個師的攻擊,奧馬哈德軍僅有第716海防師的1個團個第352步兵師的1個團。這2個團德軍都是很垃圾的部隊。

《拯救大兵瑞恩》只是側重了登陸部隊遇到攤頭阻擊的血腥場面,但是登陸前的各種支援和保障戰火早已在登錄前打響,一樣的血腥和慘烈。

真實的戰場就是那樣,只不過慘烈程度是任何影視劇所無法展現出來的,即使是最好的導演、最棒的演員、最真的3D和巨額的資金投入。《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可以說改變了傳統戰爭題材的局限,場面火爆而又令人窒息和恐怖,尤其是開始的近15分鍾的搶灘登陸場面。

其實在盟軍對諾曼底進行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前夕,由美軍第101空降師組成的空中突擊部隊在登陸發起前已經先行空投至諾曼底後方,對德軍重要目標以及對登陸攤頭部隊構成威脅較大的德軍重火炮陣地進行了突襲和攻擊,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兄弟連》,這就是對於登陸前的支援和准備作戰。

空中力量對於諾曼底登陸地域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障礙清除,龐大的盟軍混合艦隊也利用大口徑艦炮對德軍工事進行了持續的打擊,但是很多堅固的永久性德軍碉堡和隱蔽陣地卻無法被徹底消除,所以盟軍在登陸時也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和慘烈的犧牲。

《拯救大兵瑞恩》所刻畫的諾曼底登陸的場面就是一場美軍所倡導的立體突擊作戰,其戰略意義非凡,可以說決定了整個二戰的勝利進程。

《拯救大兵瑞恩》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鏡頭符合軍事常識,這部影片也是戰爭片中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電影中對於戰場的還原可以說非常精到。下面先放出四張 歷史 照片和電影截圖作對比。

登陸艇 歷史 照片

電影中的登陸截圖

盟軍被壓制在海灘上的 歷史 照片

電影中德軍使用機槍屠殺海灘上的盟軍士兵

影片開頭展現了諾曼底登陸中損失最為慘烈的登陸場,以奧馬哈海灘的可能性為大。事實上的奧馬哈海灘似乎比電影中還要殘酷,短短的海灘之上,盟軍損失了兩千五百人。

影片一開頭軍士長就向大家普及了戰場上不扎堆的原則。幾個人擠作一團,正好成為德軍機槍的靶子,而分散機動的士兵更難被敵人的火力命中。即便命中,效率也不會很高。

主角老湯繼續給大家普及知識,千萬不能讓槍口灌進沙子,否則打不響事小,炸膛可是後果很嚴重。實戰中由於嫌配發的防水袋使用不便,很多士兵會用避孕套在槍口附加一層防水。

子彈射入水中殺傷美軍士兵這個鏡頭一直存在爭議,大部分科普節目都會宣稱子彈射入水中之後,由於水的阻力遠大於空氣,所以幾乎無法對人造成傷害。但是請注意,這里的水並不深,士兵可以說是貼著水面,機槍子彈入水之後仍然殘留動能,足以將士兵打傷流血。而影片中士兵死亡是因為受傷之後加上身上的裝備沉重,溺水而亡。

這個細節非常精到,子彈射穿軍醫的水壺打傷了他的屁股,注意,此時水壺里流出來的是清水。下一個鏡頭才轉為血水流出,充分考慮了血液通過水壺破口滲入的時間,精妙至極。

這個摘了頭盔,一瞬間就被爆頭的士兵,生動表現了戰場上的殘忍和無法預測。

當然符合,拯救大兵瑞恩在很多地方都嚴格的參考了當時的 歷史 事實,因此該片才會讓眾多觀眾第一次觀看該片時就被深深震撼。

當時的二戰時期,登陸裝備水平非常落後,而且通訊、支援等方面完全無法和如今相比。在登陸之前,盟軍已經做了很多情報工作,大致搞清了德軍的布防情況,並對一些重點目標進行了打擊,但是這並不代表登陸部隊就能輕易拿下灘頭陣地。

德軍當時已經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盟軍不可能全部摧毀,像機槍掩體等目標,自然很難讓艦炮、飛機去消滅,只能讓上岸的步兵奪取。為了增加盟軍登陸的難度,德軍部署了大量雷區、抗登陸障礙物等,延長盟軍的進攻距離。

而且德軍的重火力盟軍很難清除干凈,德軍部署在後方的火炮可以精確的打擊到灘頭,再加上守在工事掩體的德軍的攻擊,盟軍自然傷亡十分慘重。至於能夠直接伴隨登陸部隊的兩棲坦克等裝備,由於當天海浪太大,很多兩棲坦克剛下登陸艇就沉沒了,

至於空襲,盟軍已經進行了多次空襲,登陸之前還有艦炮打擊,而登陸開始後為了避免誤傷,炮擊已經停止,空襲也重點以打擊德軍後方為主,避免德軍支援趕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登陸部隊只能依靠自己去拿下灘頭,開辟灘頭陣地了,面對德軍的防守自然傷亡慘重。

《拯救……》也好《諾曼地》包括《士兵日記》等等的二戰影視劇,他們的導演和編劇所拍攝的每一段落都是以最貼近和還原那段最悲壯的 歷史 ……

而並不是以"神劇"的想像力去胡編亂造,可能個別的"鏡頭"的確採用了電腦合成,(如傘兵在空中),但,其真實還原了當其時 歷史 真實性的一面,劇中更不會出現那些誇張的手法去取寵於某些人和事(如飛鏢打坦克,魔術彈射飛機或更離譜的空中飛人閃子彈等等的神仙劇)

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真實地再現了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作戰的殘酷場面,被許多參加了戰爭的老兵所推崇,也被全球軍迷津津樂道。

開頭鏡頭里有子彈射入海水中,能看到子彈在海水裡劃出一道道彈痕,鑽入人體,綻放出朵朵的血花。很殘酷,很血腥,給人強烈的感官刺激,實際上這不符合現實。

國外研究者使用一挺被稱為希特勒「打字機」的MG42,近距離朝著玻璃水槽射擊,觀察到子彈入水後其動能快速衰竭。

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子彈以每秒數百米的速度進入水中,受水的影響 ,會很快失去平衡翻滾,想在水中長距離走直線幾乎是不可能的,直線前進的距離通常不超過1米。

這也是軍隊中的蛙人需配備專用的水下步槍的原因。

軍事不是我的專業,無法正面回答這個提問,但在 汽車 體驗過程中,我把諾曼底每個登陸場,都走了一遍,說幾句感受。

很早以前就讀到一些文章,說美軍負責的奧馬哈海灘是峭壁,德軍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對美軍大開殺戒。

當我來到奧馬哈海灘時,才發現,國內有些文章恐怕是想當然的作品。奧馬哈海灘只有東西兩端是高地,中間是長達數公里的開闊而平坦的海灘,縱深數公里也基本是平原。如今,海灘東端的高地上是美軍墓地,西端高地旁有個水泥工事,我懷疑,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開篇處那段生動的描寫,沒准兒指的就是這兒。

繼續往西走大概七八公里,到了一個叫奧克的地方,才有一處真正的峭壁,美軍在這也吃個苦頭,但此處並不是主攻方向。

其實,英軍負責的黃金海灘附近,也有高地。但他們遇到的阻力小一些。據我在當地紀念館所見,給美軍帶來很大傷亡的,主要是駐守奧馬哈一帶的德軍戰鬥力比較強,不像黃金海灘、朱諾海灘等都是雜牌部隊。

有趣的是,美軍在諾曼底遇到兩個極端,他們負責的尤他海灘幾乎沒什麼防守,順利登陸。

有點差別,不過不太大。還是要看紀錄片。

根據回憶錄,只有奧馬哈一個海灘遭到猛烈的岸上火力射擊。原因之一也是登陸的裝甲車等裝備沉沒損失,缺乏火力支援。由於海浪,大部分人必須涉水幾十到一百米上岸,為此甚至丟棄武器以避免被淹死。在海岸淺灘的人也是建制混亂。

如果組織有效,車輛不損失,風浪沒那麼大,不會只能被動挨打。在確認的傷亡人數里, hoc岬角傷亡156人,尤他海灘傷亡197人,金灘1000人,朱諾灘961人,劍灘1000人,奧馬哈灘2000人。諾曼底盟軍傷亡1萬人以上,確認死亡4414人。

戰爭中總有運氣差的。大兵瑞恩家運氣差,瑞恩運氣好。

登陸作戰自古有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登陸作戰中,登陸的一方都是在無抵抗的情況下進行,在原來,水路運輸的運動速度要比陸上運動速度要快的多,所以經常是那邊已經上陸多時了,這邊的人馬還在氣喘吁吁的趕路。

不過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地面交通通過使用火車 汽車 等交通工具,在運動速度上第一次超過了水路,而且隨著電報,無線電一類的通訊設備,抗登陸一方對於登陸一方的反應速度也空前的提高,這樣抗登陸一方第一次占據了優勢。這一點的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加利波利戰役,協約國軍隊被土耳其軍隊堵在登陸場無法動彈,最後只能撤軍。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就是通過這一戰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到了二戰時期,經過一戰二戰間的研究,並且通過幾次登陸戰的實踐,盟軍開始籌備在諾曼底登陸,應該說諾曼底登陸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以後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戰役了。

對於登陸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敵軍設防的情況選擇登陸地點,可以避開敵軍嚴密設防的地段,這是進攻一方所有的主動權,防禦一方沒有這個,不過如果防禦一方的反應迅速,也是可以打得進攻一方動彈不得,對於登陸一方來說,畢竟後邊就是水,運輸補給都要比抗登陸一方困難,所以登陸一旦開始,就必須迅速打開突破口,並且盡可能的擴大登陸場,任何被困在海灘的行為都是在自尋死路。

回到大兵這部電影,大兵是戰爭片的里程碑,在此以後的很多戰爭片都有一些模仿大兵的地方,比如用手提攝像機,使電影看著比較搖晃的感覺。對於戰場的描寫還是比較真實的,當然這個故事描寫的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的作戰行動,奧馬哈海灘是當時盟軍登陸的5個地段中,戰斗最激烈的地方。

我覺著比較符合。登陸之前士兵的緊張神情,上尉手的抖動;登陸之後槍聲爆炸聲之中的神情恍惚,目瞪口呆,別人說充耳不聞,都很符合心理學上的說法。德軍機槍的轟鳴,對人員的殺傷,子彈在水中的痕跡,都很好的表現了機關槍那強大的殺傷力。不過有個地方一直覺著有點奇怪,美軍阻擊手一槍下去整個沙包掩體都毀壞了是不是有點誇張?

㈧ 二戰美軍11萬人登錄海灘的電影

《父輩的旗幟》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導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編劇: 小威廉·保爾斯 / 保羅·哈吉斯 / James Bradley / Ron Powers
主演: 瑞恩·菲利普 / 傑西·布拉德福特 / 亞當·比奇 / 巴里·佩珀 / 傑米·貝爾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10-20(美國)
片長: 132 分鍾
劇情簡介 · · · · · ·
1945年2月,被喻為「太平洋的絞肉機」的硫磺島戰爭結束。在戰斗的第五天時,五名美軍海軍士兵、一名軍醫、一名隨軍記者一起「締造」了一張英雄的照片,一張象徵國家勝利的照片:他們將美國國旗插在了硫磺島的制高點。
當照片登上美國各大報紙頭條的時候,當時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還不及知道自己成為英雄而英勇犧牲了。倖存下來的其餘三人戰後卻對那場戰爭隻字不提,彷彿他們未曾參與那場戰爭。
因為他們不是為了成為英雄才走上戰場,他們是為了國家而戰,當他們看到身邊的夥伴一個個倒下時,他們覺得生命的意義也在一點點流失……

㈨ 一部歐美登錄海灘的電影,敵人躲在碉堡里等他們上岸靠近了再打,那部

《拯救大兵瑞恩》
劇情簡介 · · · · · ·
瑞恩(馬特•達蒙 Matt Damon飾 )是二戰期間的美國傘兵,被困在了敵人後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難,家中的老母親將無依無靠。
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知道了這個情況,毅然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 )和翻譯厄本(傑里米.戴維斯 Jererry Davies飾)。然而,敵方危險重重,他們一路上隨時與死亡打交道。他們非常懷疑,到底值不值得冒著八個人的生命危險,去搭救一個人。
大家一路輾轉尋找瑞恩,對於這次搭救行動,有人不滿,有人熱忱,有人好奇。大家一次次聞到死神的氣息,瑞恩的獲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㈩ 美國拍過幾部有關二戰時登陸戰的電影或電視劇

你好!
相當好看,非常的真實《太平洋戰爭》和《兄弟連》,都是斯皮爾伯格導演和湯姆克魯斯合作的。不會失望的。看到搶灘登陸的畫面就覺得揪心,簡直是用屍體堆上去的
如有疑問,請追問。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二戰海灘登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