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電影鑒賞報告

二戰電影鑒賞報告

發布時間:2023-02-03 22:58:43

① 需要一篇經典電影的賞析論文,3000字

拯救大兵瑞恩》之結構�6�1人物�6�1藝術特色淺談《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寫二戰時期的影片,講述了盟軍一隻八人小分隊潛入德軍後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找到並帶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還給他那已失去四個兒子中三個的母親的故事。 比照以往,戰爭題材的影片往往節奏緊湊,而這部影片卻是個例外,揮毫潑墨用了整整40分鍾描寫諾曼底登陸的血腥場面,以至許多觀眾都因受不了這樣的視覺刺激而提前退場。作為一個「極熱」的熱開場,導演無疑為屏幕前的觀眾們製造了與電影內容極為相符的情境,戰爭是慘烈而血腥的,人在彼時顯得如此脆弱,槍林彈雨穿透頭盔、撕裂身體;士兵在灘頭上尋找自己的殘肢斷臂;一聲炸響過後,米勒拖著的傷員只剩半截……戰爭場面的還原達到罕見的真實。而氣氛烘托濃烈之餘,導演也精明地埋了鋪墊,即為日後把人小分隊深入德軍的巨大危險性作了全面預告,先讓觀眾在自己心裡有了對比,當然也就更迫切地想知道艱巨的任務如何完成。情境這座平台的成功設置,開拓了日後情節沖突發展的空間。四十分鍾漫長視聽刺激過後,本片節奏的功力開始凸現:導演僅用了五分鍾的膠片,八人小分隊就已走在了尋找大兵瑞恩的路上,情節交待簡潔明了。一行人行軍的過程可算開端單元的句號,到此為止,每個成員的性格都已有所體現,小翻譯厄本跑前跑後問這問那既鬆弛了氣氛,又為下文揭開「米勒戰前的職業」打下伏筆。全片也進入帶入過程。帶入單元的第一個小高潮發生在第56分鍾,列兵卡帕佐被狙擊手擊中,不幸犧牲;第二個高潮僅在兩分鍾後的58分,雙方無意間產生對峙,最後以敵方被擊斃告終。兩個高潮連接得如此緊密,彷彿預示著本該得到休息的精神並不可放鬆,置身戰爭,理當如此,但一味強調警惕、危險不但不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也難免把自己的門檻墊高,於是新因素介入——第一個瑞恩帶著搞笑的蠢氣上場,一點失望過後,留給觀眾更多的是希望。第三個高潮來臨,以數銘牌為過渡,小分隊的又一名成員——軍醫迪克�6�1魏德死在攻擊傘兵的堡壘前;緊接著厄本放走德國人引發了第四個動作性不強,卻更為重要的高潮:列兵魯賓揚言離開,軍士豪沃茲舉槍阻攔。這個高潮的人物關系開始發生變化,不單單是小分隊里的上下級,還有隊員之間的分歧,以及最終極的矛盾——此次行動到底值不值得的點題,導演代米勒作了最機智的回答。這個高潮也可以看作發展部的內容。真正的瑞恩出現,是在影片過半,可見導演的目的很明確——救誰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救人這項行動。個人認為接下來守橋戰斗的開始就已是高潮的部分了,發展部只有十幾分鍾,完成一個任務的轉移——救瑞恩到守橋。有趣的是,守橋階段的戰斗與開頭諾曼底登陸的長度相仿,都是四十分鍾左右,可見本片敘述的輕重緩急,導演拿捏的大膽而准確。作為高潮,這部分本該是情感最強烈、最緊張的時刻,主人公命運的高潮,主題的高潮,性格的高潮,但又由於戰爭題材的緣故而變為視聽等感官刺激的高潮,所以可以說這部影片的視覺高潮和主題高潮在時間上是相一致的,便於觀眾體悟電影的主題。高潮與結局連接緊密,而實際高潮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表達的完結,最後老瑞恩在陵園的一場戲更多是為結構的完整性服務,而非情節上的必然連貫。繼結構合理之外,影片的人物塑造亦非常成功。八人小分隊,人皆迥異。軍士豪沃斯是米勒上尉的忠實下屬;下士厄本是連短兵相接時都會用敵國語言喊「放下槍」 的小翻譯;軍醫迪克�6�1魏德事業心強烈,常為自己無法擔負與身份相符的職責而自責;其他四人都是列兵,魯賓對米勒上尉來說不是省油的燈,這個機智刻薄的紐約客毫不掩飾對此項行動的憤慨和質疑;卡帕佐是個心地善良的澳大利亞人;利施很有正義感,他為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為義憤填膺;狙擊手傑克遜長著一幅桀驁不馴的面孔,卻是個虔誠的教徒,把每一個狙擊對象當作上帝賜予他的禮物。 而我想詳談的是主人公米勒上尉,和他所拯救的大兵——瑞恩。 米勒。米勒是個英雄,卻不是唯一的英雄。如果當面跟他這么說,他一定會笑著讓言者滾蛋。畢竟,「英雄」這個詞只對活著的人有意義,只對在乎他的人有意義。顫抖的右手、倒下的戰友、失聰、指揮戰斗、搶灘成功,與其說這是性格的鋪開,毋寧說是對米勒能力的首肯。可以說到軍醫死前,他都可被任意一部戰爭片中的長官所代替。服從命令,寬容下級,所有的抱怨照單全收,所有的任務漂亮完成。可以說導演塑造了一個真正立體的分隊長,他不是靠等級威信、軍人責任感支在下屬面前的,他想妻子、想回家,他會把袒露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當作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羞於與人分享卻又自豪而甜美的經歷。當然,他決不會忘記身為軍人的職責,和那個待他拯救的孩子的幸福。這部影片的美國色彩濃郁,家庭對美國人來說,幾乎等同於信仰,我想米勒在執行任務的同時,一定也無數次在心裡抱怨再自我安慰,或許每次說服自己的,除了「救了瑞恩,就離家近了一步」之外,還有「救瑞恩的家,也是救我自己」吧。軍醫下葬時,那個男人獨自一人的哭泣突然很動人。 瑞恩。大兵瑞恩並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便處於事件的核心,他的重要性也早被這次行動本身的意義所掩蓋。但是,略去拯救對象的額外身份,他,又是觀眾了解美國最普通士兵的途徑。瑞恩就像一扇窗,透過他,不難看到那些平凡的美國年輕人在沒有被社會賦予特殊關照時應有的戰爭經歷,那些跟瑞恩一道守橋的戰士們,甚至包括去拯救瑞恩的小分隊。被拯救,這是外界不為他所掌控的因素賦予他的義務,與他無關,因而影片的視角擴大了,在守橋之役前瑞恩根米勒講述自己兄弟的趣事一場戲,導演並非在試圖說服觀眾,力證這次行動是在拯救一個多麼值得憐憫的家庭,而是通過瑞恩的嘴,說出每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戰前,誰都有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他們被子彈擊中時要為之感傷和不舍的東西,那究竟是什麼?可能在美國,那是家庭的回憶,在別的地方又是別的什麼,總之是一些值得珍藏和懷戀的,卻又遠離的東西。戰爭的作用在這里僅僅是毀滅所能毀滅一切,戰斗者們便是要奪回他們能奪回的部分。瑞恩的性格體現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為類型化,同樣更具有現實意義。 就藝術特色而言,這部影片的鏡頭運用很見功底,導演的意圖在鏡頭中往往表現得十分明確,並有出色的感染力和表達能力。在影片的前40分鍾里,與其他人也一樣,小分隊隊員搶灘時平行蒙太奇利落的切來切去要傳達給觀眾的不只是「臉熟」(對第二次看片的人是),更多的是戰爭的高強度視聽施壓,導演在這里要表現的是人類成片死去的過程,還有一些未死之人爭取活下來的過程,在這里沒有英雄沒有猛將,所有人的生命都微若草芥,隨時可能化為冰冷的統計數字中的一個,沒人相信「理智」,正如沒人會有意識的試著躲一顆子彈。又如卡巴佐犧牲的一場戲,鏡頭大部分時間對著敵方的高樓上的狙擊手,主觀鏡頭與臉部特寫頻繁切換,顯示出人物內心的猶豫不決,琢磨不定,而當鏡頭里的準星終於辨認出狙擊手傑克遜的影子,卻也是自己命喪黃泉之時。一個反視角的運用告訴我們,在戰場上一對一的決斗中根本沒有正義和非正義的言論必要,因為那時除了生,就是死。鏡頭的內容完全與所要表達的主旨一致,厄本最後開槍打死他曾放走的德國人時,攝影師並沒拍屍體,可見死的是誰並不重要,重要強調的是,他終於敢殺一個該死的人了。影片結尾米勒死去,賀信的聲音作為畫外音響起,那是美國政府在宣讀給瑞恩母親的賀信,硝煙尚未散去的戰場上,空鏡頭緩緩移動,傑克遜炸黑了的高塔,戰坑,破碎的橋面和屍體,每個行動著的人的表情都沉靜而安詳,他們還活著,他們在聆聽,那些軍方贊美瑞恩的語言那麼美,那同樣是贊揚所有軍士的語言,所有活著的人包括厄本,和那些死去的,更加無畏的人們。 戰爭與生命一旦被放在同一架天平的兩側,那麼就註定了「毀滅」二字的分量沉重。真正的戰爭片從不避諱人類為自己留下的創傷,而在戰爭陰霾的背後,同樣折射出人性燦爛的光芒。
希望有幫助你!

② 列舉美國,蘇聯,中國拍的反映二戰的電影各一部,並分析這3個國家戰爭片的風格有什麼不同,快了,各位

美國:拯救大兵瑞恩
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把普通士兵的心理活動展現的淋漓盡致.場景真實,震撼(好萊塢電影的一貫作風),情節緊湊,不拖泥帶水.

蘇聯:柏林戰役
從蘇,德兩個角度來展現柏林戰役,道具場景也相當真實,反映歷史反映的也比較客觀(比之其他蘇聯電影).但是沒有很好的反映小人物的心理.影片分別從一個普通蘇聯兵,斯大林,希特勒的角度來反映這場戰役,但有點亂的感覺.

中國:地道戰
政治色彩濃厚,過度醜化敵人,可以當成戲劇來看

我說的3部電影都是有代表性的.還有很多經典美國,蘇聯戰爭片(中國的經典尚未發現).德國的戰爭片也相當不錯

③ 反戰電影觀後感500字

日式反思
未看電影前認為《永遠的0》是在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這在於不管是其零式戰斗機還是泯滅人性的神風特攻隊,這些過往對於日本而言敏感並不光鮮,而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沒能徹底反思戰爭,但看完《永遠的0》卻還是被其真摯所感動,大背景下小人物間的真情冷暖,得見從日本人的角度對戰爭的反思。

電影沒有神風特工隊自殺式襲擊的無畏,只有那最後對於死亡真實的恐懼,沒有軍國主義思潮的宣揚,只有飛行員宮部久藏為了愛和家人渴望在戰爭中活下去朴實的情感,更沒有對日本「戰果」的大書特寫,反令觀眾得見戰爭其愚昧與殘忍的本質,電影以情為點,宮部久藏為了愛情和家人渴望在戰爭中活下去的動力,在今日看來是在正常不過人之本性,在軍國主義思潮泛濫的二戰日本,這卻是懦弱與無能的異端,但宮部久藏卻以此感化著身邊每一個飽受軍國主義思潮視死如歸的戰友,電影也正是通過他的外孫找尋些倖存下來老兵的回憶,反襯出宮部久藏這個看似懦弱者在黑暗的軍國主義下人性的光輝,也揭露了軍國主義對人的茶毒,而自殺式行動神風的開始,則令我們看到了宮部久藏思想的轉變,其最後自願成為神風特攻不是因為其接受了「玉碎」的理念,而是一種負罪感帶來的絕望,他親手將一批批年輕的生命送入了死亡的深淵,這種罪惡感的積淀,使其瓦解了活下去的信念,自感背負了太多罪惡的他最後明知故障飛機可以挽救其生命,卻把這機會讓給了年青的飛行員,這既是對於其罪惡愧疚感自我的救贖,更是希望為戰後的日本能多留下一個年青的生命,這也是開篇引線這個已然成為律師的飛行員,一生都在打不賺錢為民官司的原因,電影實則以宮部久藏的死更加升華了對戰爭的反思。

《永遠的0》沒有對戰爭的美化,但仍然顯而易見,電影雖展現了二戰軍國主義中彌足珍貴人性未泯的光輝,以反戰而核心,卻沒能正視歷史,面對日本犯下的戰爭罪行,電影選擇了竭力避免,同《螢火蟲之墓》一樣電影不斷的致力以情動人,力圖渲染日本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是的,戰爭帶來的傷痛是雙方的,但對於被害國這種傷痛更是無以復加,《永遠的0》僅僅只是停留在了反戰的立場上,卻沒給觀眾一個反戰的依據,這個依據就是日本妄圖稱霸世界,奴役他國人民,最終方才自食惡果,墮入這萬劫不復之地,而這一切同樣並不僅僅只歸罪在日本高層軍國主義的推行,德國納粹的忠實信徒戈培爾曾說過:「我們從來沒有強迫人民,是他們選擇了我們。"這一話語放在當時的日本同樣適用,而這一切電影都不曾提及,所以該片雖已一個真摯動人的故事令觀眾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與悲情,反思戰爭,但這種反思是無立足於根本的,是膚淺無法正視歷史的反思。

日式反思,只能說《永遠的0》就電影而言無疑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佳作,但對於其這種投機取巧,規避歷史史實的做法,只以自已的傷痛,論戰爭之悲情,實難認同,任何電影都可以把歷史背景作為一個選用手法,但唯二戰電影不行,對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每一部電影都有客觀公正警鍾長鳴的義務,但顯然日本電影一直沒做到這點。(轉載須註明:原作者夢里詩書)

俄羅斯電影坦克大戰影評

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了解蘇聯與俄國差別的人評價,也有點兒想寫東西了……首先要了解蘇聯時代的戰爭片電影與文學,有戰壕派,主張描寫戰爭的殘酷性,對血肉橫飛的場景頁游描寫,其次,還有一派是類似中國的委婉派,所以蘇聯戰爭電影里時常會描寫一些很溫馨的場景,例如電影敖德薩里經常有士兵與朋友聊天的溫馨場景(然後突然一枚炸彈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沒有血肉橫飛,但整個敘事卻比單單描寫哨兵被炸死更能觸動人心)、還有時不時在廢墟里彈起來手風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應該算是這一派的文學電影。蘇聯二戰題材的電影與當時的戰爭文學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蘇聯電影里比較常見的。這是蘇聯戰爭電影不同於美國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文藝性很強,所以這部White Tiger 2012在敘事方面也繼承了這種藝術氣質。俄國人拍的《動亂時代》,描寫古代俄羅斯與波蘭的血海深仇的那部電影,也是這種拍法,很文藝,很神秘,就是線性敘事看上去都不是線性敘事的樣子。
但是到了現在俄國人拍的二戰電影里,看不到這種明顯區別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導演就是蘇聯時代培養的,還看得到很多蘇聯電影的風格,只是他的電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維,還有一個描寫一個女記者跟一名蘇聯女軍官一起堅守在列寧格勒忍受飢餓的電影《列寧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維。這些新思維不能簡單看做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而是一種對蘇聯文化的排斥。但是隨著西方近些年對俄國的壓迫,俄國人好像放開了對蘇聯文化的刻意壓制,在電影里比較明顯的就是前些年俄國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結尾明確提到了那些他們的先輩不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所以導演安排的旁白是,他們的理想與他們所作出的貢獻。這個他們就是蘇聯人,而非俄國人,這是很多不了解俄國與蘇聯差別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個點。

所以這部《White Tiger》2012,其實原文翻譯有錯,不是坦克大戰,對決,而是白虎,整個對抗狩獵白虎的過程有點兒像西洋文學史上的名作《白鯨》。而這部電影實際上也很少提到俄羅斯民族主義,不算是嚴格的宣傳片,應該是一種後葉利欽時代蘇聯意識的一種微弱浮起,整個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維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認為戰爭結束了,但是蘇聯反法西斯者還看到了法西斯的種子還在,所以那個被很多人當成神經病的坦克車長到了電影最後,還在念叨著白色虎式百年後還會出現。

⑤ 二戰時期觀後感,只要不是有許多好詞好句,是真實的,就給採納

很小就受到戰爭電影的薰陶,那時是國內影片看得多一些,兼夾一部分蘇聯的老電影,也算戰爭片子。所以說,那時的戰爭電影,只要人多,場面大,槍炮響,然後表現一下敵人頭領的官邸,娛樂場所,敵人如何輕敵,再來突出我方的指揮部軍官們如何認真和嚴密,官兵一致,上下同心准備打好這一戰,於是,戰爭開始,敵我雙方較量,鬥智斗勇後,我軍必勝,敵軍必敗,這就是我們導演給我們展示的戰爭畫面,即使做夢也是我們勝利了。
??雀躍一陣!歡呼一下!
??對,較為客觀記實的戰爭電影還是在成人後,看過幾部,才有了自己的是非觀念,敵我戰爭的嚴酷和天運、時世,以及看到戰爭帶給不同的人的痛苦和歡樂。
??硝煙最後要散去,天下終歸要太平。
??是的,戰爭是智慧與天運的得失爭搶,一盤棋最後的真正勝者並不一定就是取得了城地,而是他在戰爭中給予他的心理過程的那種快樂,我們卻沒有過,只能去想像一下那些指揮者的快樂了。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的。太多的導演追求一部電影在表現戰爭場面的恢宏,卻往往忽視了戰爭帶給人的創作和錐頗痛。
??電影史海中,最宏大的電影應該是蘇聯上世紀八十代拍的二戰電影《解放》,斷斷續續的,我花了大約一個星期時間才看完這部套裝電影,電影共五部,從保衛蘇聯到攻下柏林,直至最後勝利,每部均在兩小時至三小時不等。大約十一個小時時間,這部電影費時六年時間完成,據說出動了三萬軍隊,一萬坦克,千架戰機,表現了社會主義不計成本的政治教化手法。這部電影充滿了「老修」的電影世界觀意識,即:沒有東線的作戰和抵抗,就沒有二戰的成果。是的,二戰中他們受傷較深,戰爭使他們贏了,也贏得天下人的尊敬,他們成了華沙條約國的老大,所以他們拍出這部巨型電影長篇,歷史上沒有比這更長,耗資更大的電影了。電影里把二戰在蘇聯國土上幾個重大戰役拍上去了,但是,我覺得,好幾個大場景似乎都是在同一地勢上換多角度拍出來的,所以有很大的不真實感和重復感,這樣,我還覺得《這里黎明靜悄悄》更能反映真實的心靈和對於戰爭解放希望。就像你用一把刀削開了梨皮一樣,你會看得更真實。
??打架就是打錢,黑幫火拚也是拚錢,戰爭更是打更多的錢,至少透支印鈔把戰爭拉下去,所以,二戰打的是歷史戰爭以來花錢最多的戰爭游戲,那麼,戰爭電影一樣要花錢,動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火力及地段,也只有超級大國加計劃經濟才有可能花這么多的錢來製作戰爭電影,前蘇聯慷慨地做到了。類似的電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和《圍困》等,都是這電影陪襯作品。
??當然,我還是要為《解放》這樣的戰爭電影干一杯,順便說一下,二戰迷們決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法國的搞笑二戰電影《王中王》和《虎口脫險》,以戲謔玄乎的方式和手法調侃了德國軍人訓練有素的低能和盲目效忠的弱智,正好印證了非正義戰爭必敗的理論。動畫片《戰鴿飛吧》也是同一類電影,小人物鴿子在強大巨鷹族裡意外取得成功,完成了戰地傳送任務,小人物完成了大英雄的戰績,甚至超越了美國那些誇大其詞的將軍們。
??但在羅馬尼亞《橡樹十萬火急》和南斯拉夫《瓦爾特》中表現就大不一樣了,戰爭是殘酷、流血和和死亡,人們對它的回憶只是一種教育和防範,下一代要千萬記住,德國人給我們造成的深重的傷害,我們不要忘記復仇。
??《橡樹十萬火急》里,德國最忠城的納粹分子維爾納上校(他的生殖器官在戰爭中被損壞了),他的父親因刺殺希特勒而殺,在反復不定的心理折磨下,他依然選擇對德國的效忠。這時,也表現了他的老同學對羅馬尼亞戰爭的必勝信念,與他鬥智鬥狠,最後他兩人的坦克對戰有些詩化和英雄傾向,但也反映了戰爭把人與人的一切關系削弱和拋棄了。

⑥ 伯德街小島的影片賞析

《伯德街小島》於冰冷之中呵出溫暖之花,於廢墟之中植入希望與堅持。
本片改編自以色列作家Uri Orlev同名半自傳體兒童書,講述了二戰中和父親失散的名叫亞歷克斯的男孩,在猶太人被抓走後的留下的空房中躲藏五個月之久並最終活下來的故事。
影片開頭直指二戰時期德國納粹佔領華沙的鐵蹄聲和沉重的鎖鏈劃過黑夜的路面基石的聲音,除此,便是一片萬籟俱緘恐怖的死寂。一個小男孩純真聲音的潛台詞像劃破猶太隔離區陰森夜空的一顆流星,帶著小心翼翼,帶著不諳就裡的童真娓娓道來,與猶太隔離區的白色恐怖和絕望形成鮮明的對比,特別是在影片開始不久和影片結尾時都一再重復的、出自這個猶太小男孩亞歷克斯之口的那句——我知道你會來的,我知道的……
整部影片都籠罩在近乎灰與白還有幽藍的表現基色之中。單調的灰色與白色,還有那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深幽的、濃重的化不開的藍色基調,其間不時有幾聲撩撥人心的旋律輕輕地合著,好像黑暗之中若隱若現的希望之光。只有在Alex對被納粹黨「甄別」之後帶走的父親和為了保護他逃脫死於納粹亂槍之下的伯伯出現幻覺時,以及在影片最後奇跡真的出現時——爸爸真的回來了的那一刻,影片才呈現出幾抹橙紅色的、溫暖而祥和的光束和色彩,還有就是,永遠在望遠鏡和鐵窗背後,隔離牆以外的彩色而溫馨的秩序世界。
影片沒有血腥的屠殺,只有被喻為「死亡之盒」的隔離區內寂靜的、恐怖的叫人發慌的無人街道,和被納粹炸毀的建築物灰白色的斷壁殘垣。視覺之中充斥的是猶太人家園被毀和生死之間的渴望與無望。影片的表達有相當一部分喻留在對景物靜止的特寫上和看似不經意卻極具彰顯之度的定格之中。音樂是撩撥人心的,納瓦依說「憂郁是歌曲的靈魂」。從影片本身的文藝價值和表現手法上看,不乏對一些唯美畫面的刻畫和勾勒,比如,從空中飄落下來的白鴿的羽毛和大片大片黑色焚燒物與其背後那些斷壁殘垣之間的動靜對比;比如,藍色調與紅色調之間的切換和運用,表達所指引的對象,都使得整部電影的畫面和調子在對生與死的渴望與無望中,滲透出一種唯美的視覺感和內在的張力。
「等我回來,不管出什麼事,我會回來找你的,等著我……」。這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承諾,也是小亞歷克斯逃避納粹的重重追殺,得以一個人獨自支撐和生存下來的信念。在一片廢墟之中,亞歷克斯建造起屬於自己的「魯賓島」,將火柴插在一個篩漏上作為記刻時間的見證,這是他的希望,是他的火柴天堂。一隻小白鼠成了他唯一的親人和朋友,可以幫他尋找到廢墟之中掩埋下來的食物。拒絕波蘭地下黨救他逃脫隔離區的生的機會,拒絕隔離區以外一個小女孩超越友誼的朦朧的好感的援手,執迷地堅守在那片廢墟當中,執著地等待著,只為著一個信念——等待爸爸回來找他,因為他知道,爸爸一定會回來,因為他知道的。
波蘭地下黨、幫助過他的醫生、那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當這些人曾在亞歷克斯獨自支撐和等待的日子裡出現過,又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他,給他希望也帶走希望。當他用超乎一個孩子的力量和智慧建造起來的、屬於他的「魯賓島」坍塌了,當他唯一的朋友小白鼠也因此離他而去的時候,小亞歷克斯失去了所有的支撐和信念,他絕望了,不再等待了。他將小白鼠埋葬,與它告別,豎起一塊小小的墓碑,用蠟燭將篩漏上的火柴全部點燃,希望隨著火柴的燃盡化作一縷青煙,時間被定格在這里。然後,小亞歷克斯合衣躺在小白鼠的墓旁,靜靜等待死亡的降臨。

⑦ 二戰時期電影的看後感

(最後的橋)這是一部讓人反思的戰爭電影.當德國父輩們從輝惶走到沒落的時候,這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報護祖國而進行的戰斗.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裝滿受傷德國士兵的戰車從孩子們身邊路過,我們可以想到德國父輩們都不能打贏的戰爭,這群孩子又能幹什摸了. (從海底出擊)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德國海軍.從一戰潛艇到二戰潛艇的發展,才知道德國潛艇真是一等貨.盡管比不上美國和日本的韓空母艦,但德國人的軍事素質卻比美國日本英國要高的多.影片反應了德國人極傲慢,自負,外冷內熱,勇敢,嚴肅,勤奮的精神品質. (帝國的毀滅)真實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為,希特勒是人!他並非地獄魔王派到人間來搗亂的使者,而是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化而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希特勒……現實中的惡魔往往並非面目猙獰、形象猥瑣的,相反他們常常是外表漂亮,穿著得體,舉止很有教養,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人,但他們正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親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說「平民的性命無關緊要」、溫柔的母親把毒葯塞進孩子們的口中、和藹的父親拉開手榴彈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會使一個人變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權力和武力,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種例子太多了。禽獸固然可怕,可衣冠禽獸更可怕。希特勒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 (中途島之戰)雖然日本的地位和戰績,人員素質還遠遠比不上德國,但他門擁有強大的海軍,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殺飛機,那種被激起的武士道靜神.那些從韓空母艦起飛的一排排日本戰斗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戰術確實敵不過美軍.美國的後勤保章強,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韓母. (鋼鐵師團)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國後期發動的阿登戰役,德國後期缺乏石油,連許多戰斗車和飛機無法發動.物資跟不上,許多德國軍官雖然知道戰役的艱難.但還是滿懷信心的去接受戰斗. 就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⑧ 二戰題材的電影 了解一下電影主要講述的什麼故事

1、《女狙擊手》,豆瓣評分7.3。《女狙擊手》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合拍的電影,2015年出品,該片主要講訴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二戰蘇軍第一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墓誌銘。

2、《風語者》,豆瓣評分7.5。《風語者》是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影片講述了海軍軍官喬奉命保護納瓦霍族的密碼員亞當,不過在必要情況下(如果亞當被日本人活捉),為了保護密碼情報不被泄漏,那麼喬可以開槍打死亞當,在兩人的不斷碰撞中發展,由齟齬爭斗到生死與共。

3、《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豆瓣評分7.6。《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斥資4億歐元,如此「傾力」打造出的戰爭場景不容小覷,如德軍地毯式轟炸,在坦克和迫擊炮掩護下兩軍的巷戰和肉搏,更不用說精彩刺激的空戰追逐,精良製作使得電影戰爭畫面直逼與其先後上映的斯皮爾伯格一戰史詩片《戰馬》。除了子彈和炮火的戰爭故事,片中催人淚下的主角命運更是擊中觀眾淚腺。

⑨ 關於二戰經典戰役的觀後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戰役觀後感
作為這個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俄羅斯民族一直有著與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也通過電影這種復合藝術類型呈現在大銀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藝術類型,都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式的詩意,無論浪漫還是華麗,亦或是赤裸裸的殘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的當代俄羅斯戰爭電影,作為俄羅斯早期功勛導演之子,家學淵源的邦達爾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萊塢電影精華之外,依然固執地堅持著,用俄羅斯美學與詩意來詮釋電影這門藝術。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濃墨重彩,敘事沉穩,充滿了俄羅斯電影所獨有的特徵,深沉而悲憫,即便是在描述一整個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依然充滿了希望與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無法忘懷。
不同於前蘇聯時期大而全的電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戰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原型,從小處著手,刻畫了五位身份、背景各異的蘇聯戰士與一名小女孩純潔的戰時愛情,以及他們之間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偉大情感。與之相對應,按照好萊塢人性化原則,影片同時也安排了一對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之間的「斯德哥爾摩式」的悲劇愛情,以此作為陪襯。
雖然與時俱進地採用了IMAX3D制式來完成本片,同時在電影細節處也有不少對好萊塢電影乃至華語動作片的借鑒,但是整體而言,《斯大林格勒》還是一部標準的俄羅斯電影。氣勢恢宏的場面調度,色彩濃郁、華麗得好象油畫一般的每一幀畫面,以及緩慢卻牢牢抓住觀眾情緒的詩意化敘事節奏,甚至是在表現戰爭時,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都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文化特徵,充滿詩意,情感充沛而莊重。
從故事結構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於好萊塢戰爭大片,以慘烈的河岸攻防戰開篇之後,影片迅速轉入膠著而又漫長的單兵作戰環節,而正是這漫長的過程中,導演娓娓道來,用充滿詩意的浪漫筆觸,精緻地刻畫了每一個角色,每一幀畫面,直到最後高潮部分的降臨。一般觀眾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後高潮部分處理時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緒遠大於直觀的視覺沖擊,想要象好萊塢電影那樣,享受一頓視覺盛宴的觀眾,看到這里或許會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細體會其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的話,或許才會更加懂得這部電影。
最後必須多提一句影片中,有關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這條副線。盡管只是展現殘酷戰爭對於人性戕害的副線,但是這條副線或許也提供了最大眾化的敘事邏輯。尤其特別的是,整部影片當中,兩人之間始終語言不通,操著各自民族的語言,卻依然能夠在最後達成心靈的共識。那種糾結甚至對立的感情,也更加凸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性偉大的光輝。其中不少的鏡頭和橋段完全喧賓奪主,極致浪漫,甚至可以單獨成篇。

⑩ 寫一篇關於二戰主題的電影的讀後感

《兵臨城下》---- 戰爭英雄神話的破滅和重生
這是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主創的二戰史詩般巨片,看過之後,無法止住對心靈的震憾,戰爭場面的殘酷和生死的瞬間交替令人無法平靜。
電影選擇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為背景,講述了戰爭期間一名蘇聯狙擊英雄瓦西里和一名德國狙擊高手高寧少校之間的對峙決斗,並穿插描述了瓦西里和女戰士塔尼婭、政治委員丹尼洛夫之間戀情糾葛。這部電影無論在思想性還是場面製作、藝術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鑒賞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