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後現代主義電影的精髓是什麼
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盪的時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濫,反映了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後現代主義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美國波普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概括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的特點是:流行性、短暫性、可消費性、低成本、批量生產、青春性、詼諧、性感、炫奇弄巧、魅惑力和商業化。盡管電影中的「後現代」概念與「現代」概念的界線十分難以確定,因為電影藝術自身就是現代藝術或後現代藝術,但是,與現代主義電影迥然不同的另類電影為後現代主義電影批評提供了研究的對象。以反文化的立場顛覆傳統藝術電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費主義姿態拼貼五花八門的藝術技巧和手段,從蒙太奇轉向拼貼的電影語言,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標志。後現代主義電影理論認為,1968年後的法國電影,尤其是戈達爾的影片和德國導演讓—瑪麗·斯特勞布的若干影片,已經包含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貼、隨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現拍攝現場、加入電視采訪、直接面對觀眾宣講等顛覆傳統電影語言的手段。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萊德》、阿侖·雷乃的《生活是部小說》、費里尼的《八部半》、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也可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先聲。20世紀90年代,後現代主義電影來勢洶涌,後現代電影理論批評方興未艾。西班牙的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法國「新新浪潮」代表呂克·貝松、新巴洛克派雅克·貝內克斯和「新流行派」揚·庫南,美國的大衛·林奇、昆廷·塔倫蒂諾和科恩兄弟,英國的丹尼·波勒等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作品採用反常的情節結構、漫畫式的敘事基調、混雜的拼貼方式、電視廣告式的美學語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詩學、反諷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這些都是後現代主義電影批評極力推崇的手段。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哈桑在《後現代轉折》中列舉了現代和後現代的若干對立表現,可以作為認識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參照:現代與後現代;浪漫主義,象徵主義,達達主義;形式——聯結封閉反形式,分裂開放;理念游戲;秩序無序;再現滑稽模仿;藝術品——完成作品行為藝術/即興表演;審美距離互動參與;整體解構;中心去中心;文本互文本;語義學修辭學;深層表層;詮釋反詮釋;敘事——恢弘歷史反敘事/具細歷史;大師法則個人語型;癥候慾望;類型變化;超驗反諷;確定性不確定性?碎片化;零亂化;經典性非經典性-種類混雜;狂歡;生殖的——兩性/同性關系;超越性;內在性;歷史性與非歷史性。
② 有個很出名的外國電影,在酒吧里一個老外女人領舞穿著白襯衫,還有領帶,邊跳邊脫很魅惑,下面有男人尖叫
大概是Sin City (罪惡之城)
裡面的領舞是 Jessica Marie Alba
③ 羅密·施奈德為了愛情舍棄一切,結局如何
羅密·施奈德:當我想哭泣時,「茜茜」卻要露出可愛的微笑。
童話故事的最後
公主和王子永遠幸福快樂地
生活在了一起
然後呢?
17歲,別的女孩還做著公主夢的年齡,羅密·施奈德因為《茜茜公主》,已永遠地成了茜茜。
那時的她年輕,美貌,率真,奔放,沒有人懷疑命運也要被她迷倒,甩甩魚竿,就能釣到王子。《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皇後的命運》,不只是中國人願意把茜茜公主和羅密·施奈德之間劃上等號,在奧地利,人們甚至在那些紀念茜茜公主的故居遺跡地,出售各種羅密·施奈德的畫像和紀念品。
阿蘭·德龍不多談起這段感情,唯一的例外在那篇《別了,我的布蓓蕾》的悼詞里:「那天你從維也納來,我在巴黎等著,手捧一束鮮花,當時我都不知該怎樣拿才好,我就像個傻子一樣,捧著這些花等待著,身旁圍了許多攝影記者。你下了飛機,我迎上前去。你問你的母親:『這年輕人是誰?』她答道:『大概他就是你的合作者阿蘭·德龍吧……』我們並沒有一見鍾情,沒有。後來我去維也納拍片子。在那兒,我瘋狂地愛上了你,你也愛上了我。我們經常像戀人那樣互相問道:『誰先愛上的,你還是我?』於是我們就開始數數:『一、二、三!』然後回答:『不是你,不是我!我們倆!』上帝啊,我們當時是多麼年輕,多麼幸福!」
這突如其來的愛情讓羅密陶醉,她不顧一切追隨阿蘭到了巴黎,他們訂了婚,成為歐洲影壇最耀眼的金童玉女。難料5年的同居生活,最終成為羅密日記中的一句:「比死亡更令人恐懼難當的是愛的凋零。」傳說分手時候,阿蘭留給羅密一封15頁紙的信,信的內容至今沒人知道。 但顯然他們的愛情並沒有終止於仇恨,分手近5年後,羅密·施耐德和阿蘭·德龍又在雅克·德雷的《游泳池》(1969)里扮演一對情侶,南法的艷陽下,一汪澄碧的池水邊,羅密身穿黑色比基尼,畫著深邃的眼線,已是性感而魅惑成熟女性,與阿蘭·德龍的古銅色的健碩身軀相映出曖昧至極的影調。那是一部商業與藝術兼得的成功的法國電影。
是畫面上的兩個人不再相互迷戀。阿蘭·德龍形容在這次合作後,他與羅密成為兄妹:「我們的關系既純潔又明朗。情同手足,形離神合,息息相通。」羅密日後的日記顯然也證明了這個說法:「他從來沒有遺忘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出現在我身邊的總是他——阿蘭·德龍。」
只是羅密自己則與那種童話公主式的幸福漸行漸遠。1966年她與演員、戲劇導演哈里·邁恩(Harry Meyen)結婚,同年12月,兒子降生。1975年她與哈里·邁恩分手,在離婚後的第二天便和比自己小11歲的秘書結婚,這段婚姻持續到1981年,對羅密而言,那是極其坎坷的一年,與丹尼爾分手,經歷嚴重的腎臟手術,緊接著1981年的7月5日,她唯一的兒子、14歲的戴維·克里斯托弗在攀爬一個尖籬笆時跌落身亡。
羅密,哈里·邁恩以及他們兒子
有人說,從這天羅密就已經死了。從小便缺失家庭溫暖的她,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在第二次失敗的婚姻後,她失去了女兒的監護權,跟女兒天各一方。當她以兒子為生活支柱時,卻中年喪子。深冬的夜晚,她打電話給母親,哭著責問:「你倒好,可以舒服地坐在壁爐前,還有兒子陪伴。我只有43歲,卻成了一個筋疲力盡的女人。」
1982年5月的一個清晨,人們發現羅密·施奈德趴在寫字台上,心臟已經停止跳動,冰冷的臉上還掛著淚水,手邊是一封寫給兒子戴維的信,只寫了一半,信也永遠無法寄出了。但值得慶幸的是,遠在天堂的戴維,這次真的可以見到他的媽媽了。
誰會想到,美麗的茜茜公主的結果會這么慘?厄運一次又一次地光顧。
你聽過羅密唱歌么?在她最後一部電影《無憂的過客》中,她首度獻唱,那首短短的《海倫之歌》因為她的演唱而顯得分外憂傷。而她也終於講完了自己所有的故事。
④ 《魅惑》在什麼電影或電視劇上放過這首歌
《頓悟之白骨美人心》影視主題曲
⑤ 加勒比海盜4里美人魚瑟琳娜的扮演者是誰詳細資料,謝謝。
阿斯特麗德·伯格斯·弗瑞斯貝(Astrid Berges·Frisbey),女, 法國影星。在電影《加勒比海盜4》中扮演「神秘美人魚」Syrena。
阿斯特麗德·伯格斯·弗瑞斯貝(Astrid Berges·Frisbey),女,1986年5月26日出生於在法國巴黎,她的父母分別是美法混血和西班牙人。她是法國著名的模特和演員。身高5尺7,約170cm。
中文名:阿斯特麗德·伯格斯·弗瑞斯貝 英文名:Astrid Berges-Frisbey
出生地:法國巴黎 性別:女國籍:法國
出生年月:1987年 職業:演藝 演員
代表作品:《加勒比海盜4》
她曾出演過《掘井工的女兒》(La Fille Puisatier)、《第一天》(La Premiere Etoile)、《抵擋太平洋的堤壩》(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等法語片。
她還主演過法國版舞台劇《戀馬狂》(Equus)。
《加勒比海盜4》是她出演的第一部英語片。[1]
2011年大銀幕上最讓人驚艷的或許不是各種超級英雄女郎,而是《加勒比海盜4》中露出上半身唱著魅惑歌謠的美人魚部隊。而在這當中來自法國的阿斯特麗德·伯格斯-弗瑞斯貝(Astrid Bergès-Frisbey)是整部影片中僅次於佩內洛普·克魯茲的女二號[2]。
1986年出生的她出演過西班牙的古裝傳奇大片《布魯克》,與法國大明星丹尼爾·奧圖、凱德·麥拉德合作的《挖井人的女兒》也在2011年上映取得不俗票房。此外她還領銜過著名品牌french connection 2010年的春夏大片,在模特界也是一顆希望株。
⑥ 兩姐妹是美人魚後面妹妹變泡沫的是什麼電影
《魅惑》。
根據美人魚電影相關資料查詢兩姐妹是美人魚後面妹妹變泡沫的是電影《魅惑》。該片講述了一對美人魚姐妹在陸地上尋找他們的夢想天堂,遭遇卻很悲慘的故事,主人公銀沒有下狠心,最後帶著微笑化成泡沫。
《魅惑》是阿格涅什卡·斯莫琴斯卡執導,瑪塔·馬祖雷克和米哈利娜·奧利尚斯卡出演的奇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