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德軍佔領的盧浮宮2015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路易多·德·朗克桑主演的
《德軍佔領的盧浮宮》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xQMJS0LouZtrho2Zvq6yA
《德軍佔領的盧浮宮》是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執導的劇情片,路易斯朵·德·蘭切薩、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本傑明·烏策拉特、文森特·內梅特、約翰娜·科塔茲·阿爾特斯等主演,於2015年11月11日在法國上映。
Ⅱ 索科洛夫的作品有哪些
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蘇聯曾引起極端對立的意見,有人認為他的新電影語言是現代作者電影的又一個高峰,有人則指責他矯揉做作而又生硬地重復西方先鋒派的電影道路。但他在歐美國家是評論界的寵兒。80年代末,電影製作環境相對寬松以來,他表現得十分活躍。 1989年,他將《包法利夫人》創造性地改編成《拯救與保護》,其作品的典型主題和特徵都出現在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靈與肉的劇烈斗爭,對死亡的迷戀,以及細致的心理物理學。同年推出的《日蝕的日子》則以對人類苦痛尖銳凄涼的刻畫令人心驚。兩部影片都具有極端詩意的影像和對人類境遇苦難一面的執著探索。
作品
精神上的壓抑與苦悶在他接下來的三部曲《第二層地獄》、《卡門》(《石頭》)、《呢喃語頁》中更為明顯。而1996年的《母與子》(Mother And Son)則成為他迄今最受好評的影片。通過濾光鏡和廣角鏡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發揮到了極致。這部幾乎沒有情節的電影以對一位行將就木的母親和其子在她的彌留日子裡生活的描繪,成為導演對生死以及精神問題的象徵性冥思。三年後,索科洛夫延續對人大限來臨之前狀態的表現,這就是他的「死亡三部曲」,均以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為主角。《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個性化的觀念將其塑造為「莎士比亞樣式的現代歷史人物」,視線直抵與政權機器相對立的人性深處,該片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去年他參加戛納的《金牛座》則以列寧為主角,將焦點從政治歷史背景移向人物內心世界空虛的黑洞。
Ⅲ 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繼承人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當代俄羅斯影壇最重要的導演,認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繼承人。在大師的推薦下,他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製片廠內部遭到了消極評價。
改革前,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創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進入了國際觀眾的視野。先是他於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處女作《孤獨人類之聲》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此後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續的關注。2011年,憑借《浮士德》獲得威尼斯「金獅」大獎,來到了事業巔峰。
作品賞析
德軍佔領的盧浮宮(2015)
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繼《浮士德》獲得威尼斯金獅獎之後的又一部新作。《佔領下的盧浮宮》旨在探討「藝術與權力之間的關系」,索科洛夫本人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對於博物館之類的場地再熟悉不過。他2002年的作品《俄羅斯方舟》就是全部在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攝制,並且全片只有一個完整的長鏡頭。
浮士德(2011)
影片改編自歌德名著,啟用德國演員、用德語拍攝,在德國和冰島取景拍攝,是索科洛夫「權利」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之前三部分別是關於希特勒的《莫洛赫 Molokh》,關於列寧的《遺忘列寧 Taurus》和關於日本裕仁天皇的《太陽》。《浮士德》講述才華蓋世的學者浮士德,因為科學知識對宗教帶來的限制,對生活喪失了耐心和渴望。於是在魔鬼莫菲斯特陪伴引誘下,為了能夠擁有貌美年輕的女孩瑪格麗特,簽下出賣靈魂的契約,並踏上一條地獄之路。
亞歷山大(2007)
1999年,第二次車臣爆發,無論處於何種目的,然戰火所到之地,生靈塗炭,凄慘荒涼。
年事已高的俄羅斯老婦人亞力山娜(Galina Vishnevskaya 加利娜·維希涅夫斯卡婭 飾)獨自踏上路程,從家鄉遠赴車臣的軍營探望7年未見的孫子丹尼斯(Vasily Shevtsov 飾)。丹尼斯如今已榮升為陸軍軍官,祖孫倆情深意篤,卻無法迴避歲月和理念所產生出來的隔膜。亞力山娜獨自步出軍營,放眼望去,滿眼盡是破敗和凄涼……
第二層地獄 (2006)
年輕男子面臨敬愛父親的突然去世,傷心的他只能獨自承擔處理父親後事的責任。
太陽(2005)
影片聚焦於昭和天皇裕仁,描繪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日本。
在美軍的空襲下,東京已成為一片廢墟。昭和天皇送走了妻兒,自己在地下防空洞中處理國務。在御前會議上,陸軍大臣表示,士兵們雖然忍飢挨餓但依然士氣旺盛,軍隊已經做好了在日本本土進行決戰的准備。而天皇則詠誦了明治天皇一首表達和平之心的小詩,暗示自己有意投降。
在緊迫局勢和孤獨的中壓中,天皇只有在鑒賞海洋生物標本時才能放鬆心情。
一天,天皇在午睡中夢見了東京遭到大規模空襲的景象,從惡夢中醒來後,他坐到書桌前給皇太子寫信講述戰敗的原因。天皇認為戰敗是由於國民過於自信,輕視美軍,此刻將領們只知士氣高昂卻無視軍備匱乏。停下筆,他取出皇後和皇太子的照片,親了親照片上的家人。接著又拿出一本好萊塢明星的相冊翻閱,天皇若有所思的目光駐留於卓別林扮演希特勒的照片上。
昭和天皇如約會見了美軍將領麥克阿瑟,這位「神的後裔」做出了決定日本和自己未來的抉擇……
父與子(2003)
父親與兒子長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彷彿與世隔絕般沉浸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被回憶和日常儀式所填滿。有時他們看起來就像兄弟,有時甚至像一對戀人。兒子亞力克斯走上了一條和父親一樣的道路,進入了軍校。他喜歡體育運動,還有了女朋友。但是情人之間卻總有點隔閡,女友似乎在暗暗嫉妒亞力克斯與父親的親密關系。盡管亞力克斯心裡明白所有的兒子總有一天終將離開父親,開始自己的生活,他的內心仍然充滿矛盾。亞力克斯的父親也清楚他或許應該去另一座城市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娶一位新太太。但是,誰又能減輕亞力克斯夢魘中的痛苦呢?從來沒有哪對父與子之間的愛如他們這般深厚。
俄羅斯方舟(2002)
這是一部用數碼技術拍攝的影片,描述一位當代電影人突然發現自己置身於1700年前聖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宮殿里,同時周圍的人都無法看到他。和他有同樣經歷的是一位來自19世紀的法國外交官,這一奇遇使兩人開始了一場歷史的漫遊,目睹了俄羅斯千年來的風雲變幻。他漫步在宏偉壯麗的宮殿里,見證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狂怒地抽打他的將軍、凱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後的晚餐、還有1913年最後一場輝煌盛大的皇家舞會。在他們的時間旅行逐漸展開之時,兩人之間也不斷就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問題發生爭執:侯爵秉持西方對俄羅斯愛恨交織的傳統感情,而現代電影人卻反思和質疑著他祖國的過去和現在。
遺忘列寧(2001)
本片描寫了列寧生命中最後一年半的生活。他躺在鄉下的府邸里,被擁擠、先鬧和毫無實際意義的關心包圍著。這座房子里的每一件東西都屬於國有財產,指派的護衛和妻子一起看護著他。繼承者正在等待他的死亡。盡管病情仍在惡化,他心裡還是很清楚: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他的身體目前十分虛弱,並感到意識正在逐漸消失。但不管怎樣,他的意志都不回放棄自我。這是一種不斷戰斗的意志,一種對權力的渴望。他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想要改變什麼?後悔過嗎?
本片把列寧放到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讓觀眾看到一個沒有偉人光環圍繞下的一個瀕死的普通人的生活。
旅程輓歌(2001)
這是一段由導演的思想、文字與畫面、聲音共同碰撞激盪的旅程,在流暢中持著嚴謹的態度,充滿想像卻真切萬分。從落葉凋零到雲靄變色,從霧中風景到冰天雪地;望彌撒的虔誠、孩童受洗的認真、若有所思的傳教士、滔滔不絕的咖啡店男子……跟隨著鏡頭的轉換,導演帶領我們冷眼旁觀、深談淺論。片尾一段在荷蘭鹿特丹博物館的眾多畫作間輕靈跳躍的戲碼,可說是《創世紀》的前身,亦是索洛科夫對藝術美學完美追求的呈現。
莫洛赫(1999)
一座不吉利的要塞高踞於雲端之上,一個裸體女人獨自在它寬廣的平台上跳躍。她知道處於監視之中,隨便地向望遠鏡揮手。不安寧地伊娃等候著她心愛的「阿迪」的到來。隔離隱蔽地的單調的平靜被元首和他的隨從:得力助手馬丁鮑曼、宣傳專家約瑟夫戈培爾及其愛妻瑪格達的到來打破。24小時的會談和置身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生動景色中漫步,一切似乎都秩序井然,即使這是在1942年的春天。但一個女人的混亂和一個人類本性無能的男人的復雜攪在一起,使得伊娃像她的男人一樣暴烈,她是膽敢向元首對抗的唯一聲音。
除了這些作品亞歷山大.索科洛夫還有《生命輓歌》及《對話索爾仁尼琴》等作品都獲得了比較多餓贊揚。
而他具有光彩而詩意的影像、深邃而激烈的感情和飄忽的空間與時間感的電影風格。迄今拍攝過超過三十部長片、紀錄片和短片的索科洛夫,傾其一生以電影語言探索和追尋人生的根本經驗。
Ⅳ 跪求末日殺手1993年上映的由 劉衛華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末日殺手1993》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dsWSuUbY-Ct_6rnofvSJA
二戰結束前夕,中國東北。日本為挽回敗局准備刺殺蘇聯大將索科洛夫。地下黨員關少宏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被日軍指派為刺殺行動的向導。在刺殺行動中,關為掩護索科洛夫,暴露了身份。蘇軍上校林一清對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將其押往長春司令部。途中遭襲。關奮力搏鬥,將林從日軍秘密基地中救出。關勸說日軍投降無效,為阻止企圖駕駛裝滿炸葯的轟炸機逃離的日軍,關站在跑道上,點燃了捆綁在身上的炸葯導火索,與基地共歿。
Ⅳ 蘇聯六名女狙擊手狙擊偽裝成蘇軍的德軍的電影是什麼名字
那是2013年上映的俄羅斯電影《Цель вижу》(目標可見)。
《目標可見》
導演:葉夫根尼·索科洛夫
編劇:葉夫根尼·索科洛夫
作曲:奧列格·維樂雅多
攝影:謝爾蓋·格魯季寧
演員:Александра Булычёва, Эльвира Шияпова, Елена Цыплакова, Сергей Удовик
時長:89分鍾
上映:2013年
Ⅵ 為什麼美國人拍不出索科洛夫的電影
美國人拍攝的二戰電影講究真實效果,尊重當時真實的背景資料。客觀的角度拍攝電影。而中國拍攝的關於抗日的電影,參雜了太多主觀色彩,背離當時的真實背景資料。當然,這也有著國家文化政策的管制結果。拍攝的電影是八路軍在影片中的死亡率必須低於日軍的死亡率;不可過多渲染日軍的真實戰鬥力,等限制因素。其實,在當時的二戰中,大部分日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頑強的,因為他們崇拜武士道精神,對於死亡並不恐懼。
Ⅶ 求 罪惡 Il peccato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 罪惡 Il peccato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8R75U2O-s89BKAqS5Fgpeg
義大利電影公司RaiCinema將製作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新作。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新片,將以非常規的歷史為基點,展現斯大林、希特勒、墨索里尼、丘吉爾在二戰開始前的虛構對話,揭示他們對人性、世界的看法。
Ⅷ 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哪個人
題主所問的「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蘇聯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
上圖:電影《一個人的遭遇》劇照,人物為索科洛夫(中)
在小說家的安排下,幾乎所有與戰爭相關的苦難,無不例外地降臨在索科洛夫身上。 索科洛夫的行為中貫穿著蘇聯人的精神,卻不是一個「典型化」了的蘇聯人。因為他的存在不是為了表現全體, 而是為了突出個人在某一特殊時期思想、行為的狀態。 他身上充滿了戲劇性的因素,思想和行為表現出強烈的個人化傾向。
唯其如此,體現在索科洛夫身上的美德才是全人類的, 讀者才能穿越時空對他的苦難感同身受,並給予最大限度的同情。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說,索科洛夫是「極端典型化」的產物。他身上體現的不是普通蘇聯人的特徵,而是苦難的蘇聯人的集合。
追溯索科洛夫的整個人生,不難發現,這是他「一個人」的旅程。 在小說的前幾頁,他說:「抽煙也罷,死也罷,一個人總很難受。 」令人心酸的是,索科洛夫的一生都在不斷重復著「只剩一人」的悲慘遭遇。 在飢荒的1922年,家人全都餓死,「只剩下我一個人」;戰爭到來的 1942 年,他離別了妻兒,第二次「只剩下我一個人」;在一次沖鋒後,他被俘虜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第四次「只剩下我一個人」發生在逃跑時,孤立無援;與米勒的對峙,在死神面前一晃而過又是「只剩下我一個人」;沖過火力點回到本方陣地時,還是「只剩下我一個人」;第七次感覺「只剩下我一個人」是在得知妻女的死訊之時;最後,兒子阿拿多里在勝利之日的死,給了老索科洛夫最後的打擊,他實實在在地「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索科洛夫過於戲劇化的人生概要, 說明肖洛霍夫在創作這篇小說時,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典型化」的創作手法推向極致,客觀上塑造了一個「非典型」的人物,一個「絕不普通的蘇聯人」。作者以索科洛夫一人之身承載一個時代的苦難,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帶給讀者強有力的震撼。 不過,這又損傷了小說的品質,因為真正的藝術總是迴避過於離奇的故事。
「不完美」的《一個人的遭遇》當然,這並非一篇沒有缺點的作品,象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有著自然主義的缺點一 樣,成名作中也有一些自然主義毛病,這篇作品的某些情節也摻雜著一些自然主義因 素。
作品中對戰爭描寫也的確有些感傷色彩。此外,這篇作品描寫人民對戰爭的支援也不夠。然而縱觀會篇,《個人的遭遇》 仍不失為一篇閃爍著現實主義光輝的作品, 一部有認識意義和教育意義的作品。
Ⅸ 蘇聯六名女狙擊手狙擊偽裝成蘇軍的德軍的電影是什麼名字,不是這里的梨名靜悄悄!
應該是目標可見或阻擊目標,問題就是找不到資源下載或在線看…唉
Ⅹ 前蘇聯電影,二戰時期蘇聯女子高炮部隊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目錄[隱藏]
書籍介紹
作者介紹
書摘介紹
熒屏再現
影片簡介
電視劇簡介
[編輯本段]書籍介紹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1]的代表作。故事發生於1942年5月。准尉華斯科夫「無奈」接受了上級指派來兩個班的「兵力」——雖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卻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輕女兵;他要指揮她們守衛171會讓站設施。一時間女兵們駐紮下來,就在尚未習慣這野戰生活的當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國法西斯偵察兵。她們本可以放過這些鬼子,守住陣地設施就可以了。然而正義和敏感要她們既守住了陣地設施,又以五個姑娘——戰士加指揮員的力量與敵人周旋,進行殊死的戰斗……
作者以真實而生動的畫面,亦庄亦諧的文筆,活潑風趣的藝術語言,再現了那些才從和平歲月里走出來的天真歡快的年輕人,一旦迫使他們面對殘酷的戰爭時,為保衛國土,可犧牲愛情,可別家離子,可以生命為代價的浪漫主義情懷和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受到部隊生活的熏陶。在上九年級時,衛國戰爭爆發,他志願奔赴前線。1943年負傷,傷愈後進裝甲兵軍事學院學習。1948年畢業,任工程師。1956年結束軍人生涯,進了著名劇作家包戈廷的電影劇本寫作講習班,從此開始專職創作。瓦西里耶夫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寫過劇本、電影腳本和小說。作品題材廣泛,主要是衛國戰爭題材、當代生活題材、歷史題材等,其中以衛國戰爭題材的作品成就最為顯著。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小說發表後被譯成多種文字,並被改編成電影、話劇、歌劇、芭蕾舞,受到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伊萬諾夫快艇》、《最後的一天》、《遭遇戰》、《他們可能同我一起去偵察》、《後來發生了戰爭》,長篇小說《不要向白天鵝開槍》、《未列入名冊》,長篇歷史題材小說《虛實往事》,劇本《軍官》、《我的祖國,俄羅斯》,電影腳本《例行的航程》、《漫長的一天》以及與K·拉波波爾特合著的《軍士們》和《軍官們》,自傳體中篇小說《我的駿馬賓士》等。
瓦西里耶夫是從創作劇本、電影腳本開始寫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帶有戲劇和電影的特色,結構嚴謹,情節緊張,語言簡潔。由於作者立意高,創作手法獨辟蹊徑,故而他的作品總能以高昂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激情動人心魄。
[編輯本段]書摘介紹
第一章
在171火車站一帶,能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下保持完整無缺的,如今只剩十二戶人家,一個消防棚,以及一座又矮又長、本世紀初用圓石砌成的倉庫了。水塔在上一次空襲中倒塌了,往來的火車已不再停留此地。雖然德寇停止了轟炸,但敵機仍每天在車站上空盤旋騷擾。指揮部為了應變於萬一,依然在這里配備了兩架四管高射機槍。
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車站以西,敵我雙方掘壕深達兩米,終於展開了陣地戰(每逢潮濕的夜晚,打那兒不斷傳來隆隆的炮聲);東邊,德寇夜以繼日地轟炸著運河及穆爾斯曼克鐵路;北面,雙方為爭奪海路而進行激戰;南方,被圍困的列寧格勒仍堅持著浴血戰斗。
而這里簡直成了療養勝地。士兵們由於無聊和寂靜,簡直是泡過澡堂子一樣,渾身松軟無力;更何況那十二戶人家裡,想方設法釀造私酒的小娘兒們、小寡婦還真大有人在。這伙士兵初來此地,頭三天先吃飽睡足,摸清情況;到了第四天,開始闖家進戶去吃生日酒。自此以後,當地上等私酒那股子濃郁的香味,在車站上空就再也吹散不盡了。
火車站的軍事運輸指揮員,成天陰沉著臉的瓦斯科夫准尉,開始一再往上打報告。等到報告遞到第十份,上級照例先對瓦斯科夫劈頭蓋臉臭訓一通,然後再撤走那半排尋歡作樂得暈頭轉向的士兵。這以後,軍運指揮員可以湊湊合合地對付上個把星期,然後又重復了老一套。弄到後來,准尉只好把從前的報告重抄一遍,只需要換一下數字和姓名就成了。
「你簡直在胡鬧!」少校接到一份又一份的報告,只得親自趕來,所以火冒三丈:「成天打起什麼報告來了!你不像個指揮員,倒成了耍筆桿子的了!……」
「請您派一些不愛喝酒的人來。」瓦斯科夫一再重復,盡管他每逢遇到一個大嗓門的上級都有點發憷,可是仍舊像個教堂工友似的,嘴裡嘟嘟噥噥地:「找點不愛喝酒,還有……關於女性的問題,也請考慮一下。」
「要派些老神父來?」
「您心裡明白,」准尉小心翼冀地回答。
「好吧,瓦斯科夫!……」一向嚴厲的少校勃然大怒,「就給你派些不愛喝酒的來,女人的問題也會適當考慮。不過,你可要小心,准尉,假如你連這批士兵也應付不了……」
「是,」軍運指揮員呆頭呆腦地答應著。
少校臨行時帶走了那些經不起誘惑的高射機槍手,並且再次答應瓦斯科夫,一定會派些見了裙子和私酒扭頭就跑,而且跑得比准尉自己還快的戰士來。但是,看來要兌現這個諾言並不那麼容易,因為三天過去,還不見一個人影。
「問題不那麼簡單呀,」准尉對他的女房東瑪麗婭.尼基福洛芙娜講,「兩個班——差不多就得二十個不愛喝酒的。就是把全軍抖摟遍了,——我看也不見得……」
然而,他的擔憂看來是沒什麼根據的,次日清晨,女房東就跟他說,高射機槍手到了。女房東的話音有點怪怪的,可准尉剛剛睡醒,迷迷糊糊的沒有發覺,只顧打聽那件讓他提心吊膽的事了:
「有指揮員一起來嗎?」
「不像是有,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
「那就謝天謝地!」准尉惟恐別人搶走他軍運指揮員的職權,「分權奪利——那是最糟不過的事啦。」
「您也別高興得太早,」女房東微微一笑,樣子顯得很詭秘。
「高興?那得等打完仗,」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一本正經地說,戴上軍帽徑自走出門去。
這回他可真嚇傻啦:門外站著兩列睡眼惺松的姑娘。起初,准尉還以為自己準是睡糊塗了,使勁眨巴眨巴眼睛,等定睛一看,這些個戰士的軍裝上某個部位確實是高高地聳起著,這在操典上可沒有明文許可,而且那些船形帽下還公然露出了不同顏色、不同發型的綹綹鬈發。
帶隊的一個女兵,一副乾巴巴的嗓音,報告說:「准尉同志,副排長基里亞諾娃中士向您報告:高射機槍獨立營五連三排一班、二班前來換防,聽候您的命令。」
「原來——是這樣,」軍運指揮員說,這可完全不符合操典的規定,「這么說,他們可找到不喝酒的啦……」
因為女兵們不願到別人家裡借宿,要在消防棚里搭鋪,他揮動板斧幹了整整一天。姑娘們搬運木板,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一邊還嘰嘰喳喳地像一群喜鵲。准尉一聲不響,生怕有損威信,陰沉著臉。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帖,他才宣布:「沒有我的允許,不準離開駐地一步。」
「去采野果也不行嗎?」一個金發女郎馬上接碴就問。准尉早就注意她了。
「野果子還沒有長出來呢,」他說。
「那麼可以去挖野菜嗎?」基里亞諾娃好奇地問,「我們沒有點熱湯喝可不成,准尉同志——我們會瘦的。」
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疑惑地瞟了一眼那一件件穿得緊綳綳的軍裝,不過還是同意了。
「可是不準過河。那種玩意兒,河灘上有的是。」
火車站里一切逐漸上了正軌,但是軍運指揮員的心情並不因此感到輕松。這伙女高射機槍手是些愛吵愛鬧的調皮丫頭,准尉時時刻刻覺得是在自己家裡作客,生怕說得不恰當,或是做得不得體;而且現在,再也別想不敲門就邁進屋去,假如他一時大意,立刻就會有一聲尖叫沖他迎面撲來,嚇得他慌忙縮回腳去。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最害怕的是別人向他暗示,或者拿他開心,說他對女人獻殷勤,因此他走起路來總是兩眼直盯地面,彷彿他丟失了這一個月工資的錢包似的。
女房東注意到他對這些女兵的態度,跟他說:「您別這么老氣橫秋的,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她們在背後管您叫老頭兒呢,所以您不妨就把她們當一群孩子好了。」
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今年春天才滿三十二歲,他決不承認自己是老頭兒。他想了半天,得出一條結論:這只不過是女房東為鞏固自己的陣地而耍的手腕罷了。因為正是她在某一個春夜融化了軍運指揮員心頭的冰塊,而現在,自然要急於鞏固自己的佔領區呀。
每當夜晚,女兵們對准飛越的敵機,八管齊鳴,狂熱地放射一通炮火,到了白天就沒完沒了地又洗又涮,消防棚周圍老是晾掛著她們各式各樣的破玩意兒。准尉認為這種點綴擺得不是地方,因此直截了當地通知基里亞諾娃中士:
「這破壞偽裝。」
「可是有過指令,」——她毫不含糊地說。
「什麼指令?」
「有關的指令唄。指令寫明,服役的女性可以在任何戰場上晾曬內衣。」
軍運指揮員啞口無言。咄,這幫該死的丫頭!只要你搭理她們——就嘻嘻哈哈地沒完沒了……
天氣暖洋洋的,一點風都沒有,所以蚊子也就孳生得挺快,一群一群多得打團,若是手裡不拿根樹枝撲打,簡直寸步難行:拿根樹枝嘛,這還行,對軍人來說,還是完全可以的。可是過不了幾天軍運指揮員無論走到哪個角落,都得清清嗓子,咳嗽咳嗽,這回倒真像是個老頭兒了——可就太不成體統啦。
這事是打那天開頭的——在五月炎熱的一天,他順便拐到倉庫去看看,霎時間他嚇得目瞪口呆:密密匝匝緊緊擠在一起的雪白雪白裸露的身體,驀然映人瓦斯科夫的眼簾,窘得他滿臉通紅。原來以班長奧夏寧娜下士為首的一班八名女兵,全都赤條條一絲不掛,正躺在防雨布上曬日光浴呢。她們哪怕是出於禮貌,尖叫一聲也好;可是不,她們把臉死命藏進防雨布里,就是不吱聲,於是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只好悄悄溜走,簡直像一個頑童從別人的菜園子里溜出來一樣。從那天起,他走到哪個角落,都得不停地咳嗽,就像害了百日咳。
這個奧夏寧娜,他早就注意了。她是個落落寡合的女人,不苟言笑,最多不過嘴角微微一動而已,但眼睛依舊流露出嚴肅的神情。這個奧夏寧娜可真是個古怪的女人,因此費多特.葉夫格拉費奇謹慎地通過女房東去打聽打聽,盡管他心裡明白,這件委託絕不會使她感到愉快。
一天以後,瑪麗婭。尼基福洛芙娜撇著嘴對他說:「她是個寡婦,地地道道的女性;您大可去獻媚調情一番。」
軍運指揮員沒搭理她——對婆娘家還有什麼道理可講呢。他拿起斧頭走到院子里——劈柴的時候最適宜思索。該想的事積攢了一大堆,應該理出個道道兒來。
當然啰,最重要的事還是紀律。是啊,這批士兵既不喝酒,又不跟女人調情,這倒不假。可實際上卻是一團糟。
「柳達、維拉、卡傅卡——值勤去!卡佳,你是崗哨領班員。」
[編輯本段]熒屏再現
影片以回憶對比的手法描述了戰爭帶給一代人的災難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帶領一部分女高射擊槍手守衛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戰爭爆發後,為了掩護大部隊而迷惑、牽扯德軍主力,瓦斯柯夫上尉與五個女戰士把德軍吸引過來,迂迴在荒原、沼澤地、野草叢中,在生死線上頑強搏鬥……突然一個女兵被沼澤吞沒……突然又一個女兵被冷槍擊中,突然……她們憧憬著自己的幸福,想念著自己的戀人,回憶著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們都先後倒在戰爭中的血泊里……
在前蘇聯由小說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響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當推1972年羅斯托茨基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世界性轟動,這部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未必會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原著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俄羅斯人民蒙受的犧牲是最為慘重的,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千多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要像我們展示這二千多萬人中的五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也表現了俄羅斯戰爭文學中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有具體的生活原型,不過實際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犧牲的五個戰士是男兵,而導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稱女兵,便尖銳地提出了「戰爭和女人」的沖突。
[編輯本段]影片簡介
片名: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3]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長: 188 分鍾
類型: 動作片 戰爭片
地區: 前蘇聯
導演: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編劇: 1.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鮑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發行日期:
東德
1973年5月4日
芬蘭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語言: 俄語
級別: Finland:K-12
本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列寧獎金。
幾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了與德軍的戰斗。影片採用獨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穿插女戰士們戰前夢幻般的愛情和生活,用朴實的黑白表現戰爭的殘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調來表現女兵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的時候,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留下熱淚。
斯-羅斯托茨基參加過戰爭的電影導演
斯·羅斯托茨基生於1921年,死於2001年,享年80歲。羅斯托茨基走過了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他在衛國戰爭中負過重傷,但他以驚人的毅力讀完蘇聯國立電影學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寫農村生活的處女作《土地和人》。此後,他又創作了多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如《七級風》、《五月星》等。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充分展示了羅斯托茨基的藝術才華,由著名作家親自參與改編。
影片根據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這里黎明靜悄悄》改編。瓦西里耶夫生於1924年,寫過劇本、電影腳本和小說,所涉題材廣泛,以衛國戰爭題材最為顯著。他的主要小說包括,中篇小說《伊萬諾夫快艇》、《最後的一天》、《遭遇戰》、《他們可能和我一起去偵察》、《後來發生了戰爭》;長篇小說《不要向白天鵝開槍》、《未列入名冊》;長篇歷史小說《虛實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憶說,他當時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說託付給了羅斯托茨基,他信任這位導演,喜歡他的影片,認為羅斯托茨基經歷過戰爭,是個真正的士兵。
[編輯本段]電視劇簡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2005)導 演:毛衛寧 張光北
編 劇:郎雲
主 演:阿·葉·索科洛夫 特·亞·奧斯塔普 德·布·西蒙年科 斯·阿·格拉德涅娃 葉·格·馬爾采娃 (更多)
上 映:200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20集
類 型:連續劇